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动态及“动态美”。舞蹈作品是通过人们的肢体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舞蹈动作

是否具有美的形态直接影响观赏者的审美心理,所以动态美是舞蹈美的首要条件。

其实大多数舞蹈作品是以生活的原型加以创作,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升华,它将美的形态、感

情高度浓缩并加以升华,因此产生舞蹈动态美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第三届中国“荷花奖”舞蹈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高原女人》,集中概括了高原地区女

人勤劳、质朴的生活,舞蹈语汇洗练、形象与劳动生活相结合。捕捉到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

舞蹈“动机”。那吹火、推磨、弯背、爬山等系列动作是生活中的原型,但是经过编导者依循

舞蹈本体特性和美学观念,将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内在心态加以提炼、升华、扩大和美化。

动作增强力度,加大幅度,构成特有的韵律和鲜明的人物特点,因此,令人感到恰到好处的“美之动态”。

双人舞《师徒春秋》通过师生的教与学,成功地塑造了师徒二人你教我学的动态形象,运用

标枪作为道具来组织舞蹈,结构洗练、精确,是动态和技法的完美配合的必然成果,同时也

触发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舞蹈动态的内涵。

舞蹈的意蕴及意蕴美。每一个舞蹈家创作作品时都以美化舞蹈语言为手段,塑造完整的具有

性格特征的舞蹈形象,展示所表达的生动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意义、观点、哲理

等因素,并表达其美学观点及独到的审美意识。充分体现舞蹈家内心的情与理,这就是意蕴美。它是舞蹈美的核心,它决定了一部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因为人们都知道,舞蹈艺术是

把具有节奏性、造型性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形成,所以它不可能像歌唱家那样直

接运用语言全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舞蹈家是通过对生活美与丑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转换

成一种带有造型性、节奏性的人体动作语言来体现他的内心情感,努力开拓和深化主题思想,尽力创造舞蹈美的深邃意蕴。

意蕴美在舞蹈艺术中也称之为“浓缩的美”。它表达的方式受民族传统习俗所制约,尤其是我

国的汉族,人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是比较含蓄的,在舞蹈作品的表现上大都是以通过情节

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及内容,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强调对美的意蕴展示。同时也利用各种道

具扩大和强化对感情的升华,强调舞蹈表情性,通过喜怒哀乐直接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如

比双人舞作品《老伴》、《顶碗舞》、《旧事女人》、《踏歌》、《秋水伊人》等都有突出

的展现,这些特点证实了意蕴美是有民族性格和审美特征的。在创作作品时每一位舞蹈导演

都十分注意提炼为创作意蕴美而积极深化思想主题,从而被观众欣赏并接受。

舞蹈的神韵及神韵美。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有其鲜明人物个性与风格特点,也是动态美和意蕴

美相互结合,共同演绎的产物,从而升华到另一种审美特性,这就是舞蹈的神韵。观赏者可

以从整体舞蹈的艺术结构和舞蹈语汇中明显地感受其独特的神韵,那是一种出神入化、超凡

脱俗的意象。《水中月》就表现出舞蹈外在的美姿,内在的灵气,妙韵的意蕴。这是一部诗

化的作品,描绘了少女美丽、善良、纯朴的形象。作品以诗的情怀、诗的特质去抒发少女对

生活的热爱,舞蹈语汇优美而富有内涵,其神韵可嘉。“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运动过程中,配合诗般的音乐,达到了一种恬淡、雅致、高远的意蕴。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舞蹈艺术精品才

能充分显示出舞蹈美的“动中有韵”,“韵中有情”,“情中有意”,“意中有神”的艺术魅力。

如果能够把舞蹈视为生命的艺术表现,舞蹈的审美就上升到最高境界。

如果把生命视为人体的舞蹈,生命的意义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圆满程度。责任编辑李红梅

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承楚风,汉代乐舞继承了“楚舞”风格。以折腰、舞袖来表现轻柔、飘逸的舞姿是“楚舞”的主要特征,汉代舞蹈文物充分显示了楚人的这种审美趣味。汉画像石更是有“汉风楚韵”之说。在山东临沂白庄和沂南县北寨等地汉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中,有许多形象直观的乐舞图像,如腾挪踢跳、刚劲有力的“盘鼓舞”;有高髻细腰舞女表演的婀娜多姿的“巾舞”、“长袖舞”等,以巾绸的柔软回旋、飘逸多变,以长袖的抛曳环绕、飘动飞舞而体现宇宙的空旷无垠,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观察汉代出土文物上那些绚丽多彩、神色飞动的舞蹈场面,在我们清晰地感受其洒脱飘逸的同时,还给人一种“古拙凝重”之感。不管是杂技、舞蹈或是百戏表演,多见塌腰突臀、重力下沉的体态动作,且不显漂浮无力。如山东梁公林汉画像石上的三位长袖舞女,体态飘逸、舞袖轻柔,但其上方中间的舞者却呈臀部下沉的屈膝造型,给人以某种凝重感。这里的凝重绝非沉重,有人认为这是汉人自信,是其坚实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种气韵生动的精神写照。 汉代舞蹈受江淮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俗乐舞的发展高潮,既有北方坚实、舒朗、厚重的务实风格,又有南方巫文化影响下的洒脱、俏丽、敬事鬼神的谶纬情节。受董仲舒易学思想天人宇宙观的影响,人们创造了幽冥与昆山仙界的奇想,黄老之术散播的虚幻迷离,又为汉代文化注入了灵动飘渺的气韵,使得汉乐舞外观奔放古拙实则意蕴纤巧。 汉代精神是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雄浑气魄,是中华民族青春勃发的“少年时代”特有的乐观性格的体现,是一种崇尚阳刚、大气磅礴的英雄情怀,汉代乐舞的百戏场面是这种精神特征的典型体现。作为俗乐舞文化的一个高峰,汉代乐舞百戏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汉乐舞百戏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从汉代舞蹈文物和汉赋所描述的恢弘浪漫的歌舞乐艺及幻术杂耍的表演场景中,可以看出汉代乐舞百戏对后世的舞蹈及相关表演艺术发展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创了我国古代乐舞雅俗共赏的新局面 汉代民间乐舞的兴盛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经历了西周礼乐制的势微、先秦雅乐的流失与衰落,汉代民间舞蹈在两汉封建制度的蓬勃发展中迅速成长壮大。平民出身的汉代统治者以崭新的思想观念,开明开放的文化策略,重新构建新乐舞体系,自西汉始,汉乐舞第一次拥有了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浑然不分的双重品格,也第一次成为雅俗趋同的主流的审美时尚。汉代的乐舞不仅有正宗的雅乐舞,如祭祀宗庙的《文始》、《五行》、《昭德》,礼仪性宫廷舞蹈《昭容》、《礼容》等,而且倡优舞伎表演的俗舞别开生面,且渐跃为主流。民间舞蹈更是如烂漫山花,似浩荡春风,使汉代舞蹈五彩缤纷。儒家素有“郑声淫,放郑声”的主张,然不可否认,与雅乐相对的俗乐新声,较前者确实更富有魅力。听古乐则唯恐高卧,听新声则兴高采烈。“文人不能怀其藻”,“武毅不能隐其刚”,就连板着面孔装腔作势的君王,在郑卫之音面前,也“严颜和而怡怿”,“幽情形而外扬”。进一步佐证了在汉代就已确立了我国乐舞艺术雅俗共赏的历史地位。 2、确立了舞蹈的娱乐功用 如果说周代总结了远古舞蹈,使之符合礼的规范,汉代舞蹈则是对规范的突破;如果说周舞主要用于祭祀与教化的目的,汉代舞蹈则更多地具有世俗娱乐的性质。关于这点已有不少学者曾指出。而在汉代文物所表现的百戏场景中,也反映出汉舞从古代乐舞祭祀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后加速由娱神向娱人转变的轨迹。傅毅的《舞赋》在舞蹈思想方面最难能可贵的是把舞蹈作为艺术来看,强调舞蹈的

论舞蹈艺术的美

论舞蹈艺术的美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从哲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说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在《乐律全书?·吕律精义》中写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这种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即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其包括细腻的感情、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内部自身矛盾冲突,以此手段可以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凝炼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变化的队形、画面,综合音乐舞美的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艺术形象。舞蹈是一种时间性、空间性、综合性

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品内容的组成有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舞蹈其是一种以激情为其内涵的运动形式。这就是说,舞蹈作为一种生命的运动形式,它所表现的情感不是一般情感,而是激烈震荡着的情感,即激情。这种生命的运动来源于情感的创造,而这种创造性的情感则是来源于它内部所蕴涵着的能量。生命的运动则正是对这种能量的支配和发挥。正是这个缘故,舞蹈才可能是一种力的存在和和表现形式;舞蹈所激发起的也才可能是一种对力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以节奏为基础的一种生命形式的运动,就是舞蹈的形式特征。 舞蹈的这一形式特征,是由舞蹈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最初的人们,无疑已经在舞蹈中发现了他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最强烈的审美的享乐。多数的原始舞蹈运动是非常激烈的,因为这种运动促成的情绪愈紧张强烈,则快乐也就愈大。例如,至今仍流传和流行于非洲大陆的一些部族舞蹈,就强烈的反应了这一点。人们的内心有骚动,而外表还须维持平静的态度总是很苦的,能借外表的动作发泄内心的郁积,既是一种内心情感的释放,也是一种快乐的追求。 不过,如果舞蹈的动作仅仅是动,那么因激烈运动而产生的快感,很快就会为疲劳而形成的不快之感所代替。因此,节奏是舞蹈最重要的性质。在原始人的舞蹈中,他们首先注意的是动作的严格、合节奏的规律。这样,他们就会充分地感受到剧烈运动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审美上,中国古典舞独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一、优雅的线条和姿势 中国古典舞以优美的线条和姿势为特征。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展现出流畅而优雅的舞姿。比如,舞者的手指经过专业训练能够展现出柔美的曲线,身体的动作则强调舞者的柔美和流畅感。这种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较为相似的线条美,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魅力。 二、充满内涵的表演 中国古典舞注重内涵的表演,强调舞者通过舞姿、动作和表情来传递情感和故事。舞者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巧,还需要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故事情节和情感瞬间传递给观众。这种表演方式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舞蹈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主题。 三、注重节奏和音乐 中国古典舞对于节奏和音乐的运用非常重视。舞者们通过舞蹈动作的配合和音乐的节奏感,将舞蹈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律和节奏被精准地体现在舞者的动作中,使整个舞蹈更

富有韵律感和力度感。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舞时,往往会被舞者的韵律感打动,进而进入舞蹈的情境之中。 四、强调舞者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的修养和气质。舞者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他们要通过自己的修养和气质,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不仅仅是身体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灵感的传递者和表达者。 五、弘扬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在表演中,舞者们通过动作和形象,向观众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哲学。他们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为基石,通过舞蹈作品表达出深刻而智慧的意义。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舞时,也被带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中,感受到了古代智者的思考和启示。 总结: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优雅的线条和姿势、充满内涵的表演、注重节奏和音乐、强调舞者的修养和气质以及弘扬传统价值观念,中国古典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它通过舞台上的舞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传递出艺术的美和智慧,让人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动态及“动态美”。舞蹈作品是通过人们的肢体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舞蹈动作 是否具有美的形态直接影响观赏者的审美心理,所以动态美是舞蹈美的首要条件。 其实大多数舞蹈作品是以生活的原型加以创作,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升华,它将美的形态、感 情高度浓缩并加以升华,因此产生舞蹈动态美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第三届中国“荷花奖”舞蹈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高原女人》,集中概括了高原地区女 人勤劳、质朴的生活,舞蹈语汇洗练、形象与劳动生活相结合。捕捉到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 舞蹈“动机”。那吹火、推磨、弯背、爬山等系列动作是生活中的原型,但是经过编导者依循 舞蹈本体特性和美学观念,将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内在心态加以提炼、升华、扩大和美化。 动作增强力度,加大幅度,构成特有的韵律和鲜明的人物特点,因此,令人感到恰到好处的“美之动态”。 双人舞《师徒春秋》通过师生的教与学,成功地塑造了师徒二人你教我学的动态形象,运用 标枪作为道具来组织舞蹈,结构洗练、精确,是动态和技法的完美配合的必然成果,同时也 触发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舞蹈动态的内涵。 二 舞蹈的意蕴及意蕴美。每一个舞蹈家创作作品时都以美化舞蹈语言为手段,塑造完整的具有 性格特征的舞蹈形象,展示所表达的生动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意义、观点、哲理 等因素,并表达其美学观点及独到的审美意识。充分体现舞蹈家内心的情与理,这就是意蕴美。它是舞蹈美的核心,它决定了一部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因为人们都知道,舞蹈艺术是 把具有节奏性、造型性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形成,所以它不可能像歌唱家那样直 接运用语言全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舞蹈家是通过对生活美与丑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转换 成一种带有造型性、节奏性的人体动作语言来体现他的内心情感,努力开拓和深化主题思想,尽力创造舞蹈美的深邃意蕴。 意蕴美在舞蹈艺术中也称之为“浓缩的美”。它表达的方式受民族传统习俗所制约,尤其是我 国的汉族,人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是比较含蓄的,在舞蹈作品的表现上大都是以通过情节 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及内容,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强调对美的意蕴展示。同时也利用各种道 具扩大和强化对感情的升华,强调舞蹈表情性,通过喜怒哀乐直接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如 比双人舞作品《老伴》、《顶碗舞》、《旧事女人》、《踏歌》、《秋水伊人》等都有突出 的展现,这些特点证实了意蕴美是有民族性格和审美特征的。在创作作品时每一位舞蹈导演 都十分注意提炼为创作意蕴美而积极深化思想主题,从而被观众欣赏并接受。 三 舞蹈的神韵及神韵美。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有其鲜明人物个性与风格特点,也是动态美和意蕴 美相互结合,共同演绎的产物,从而升华到另一种审美特性,这就是舞蹈的神韵。观赏者可 以从整体舞蹈的艺术结构和舞蹈语汇中明显地感受其独特的神韵,那是一种出神入化、超凡 脱俗的意象。《水中月》就表现出舞蹈外在的美姿,内在的灵气,妙韵的意蕴。这是一部诗 化的作品,描绘了少女美丽、善良、纯朴的形象。作品以诗的情怀、诗的特质去抒发少女对 生活的热爱,舞蹈语汇优美而富有内涵,其神韵可嘉。“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运动过程中,配合诗般的音乐,达到了一种恬淡、雅致、高远的意蕴。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舞蹈艺术精品才 能充分显示出舞蹈美的“动中有韵”,“韵中有情”,“情中有意”,“意中有神”的艺术魅力。 如果能够把舞蹈视为生命的艺术表现,舞蹈的审美就上升到最高境界。 如果把生命视为人体的舞蹈,生命的意义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圆满程度。责任编辑李红梅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美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抒情美 这次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抒情美。 舞蹈是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人的内心情感在语言和文字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它在表现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纯朴、激越、丰富、深厚等方面,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因此抒情性是舞蹈艺术最为本质的特征。有的诗人和艺术家,根据舞蹈的强烈抒情性的特点,称它为动态的形象诗歌,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舞蹈艺术反映客观生活,并不是单纯的模拟和再现生活。一般而言,它不同于戏剧等表演艺术,可以运用细致的过程、情节,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舞蹈是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用高度凝炼、概括的诗一般的舞蹈语言来深刻反映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生活情操和心灵火花的升华和体现。强烈的抒情性使舞蹈艺术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烈的美感。 舞蹈抒情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一是直接抒发——编导为表现主题,抓住人物最动情的部分,以情动舞,以舞煽情,把看不见的情化作可见的形象。在现代风格的群舞作品《红扇》中,作品紧扣当代中国青年的神韵、情韵,以扇子为媒介,将节奏缓急和扇面收放相结合,在刚柔动静兼具的舞姿中,抒发了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优秀的抒情舞蹈,往往既带有舞蹈形象的个性特点,又带有时代的普遍感情,因而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其二是间接抒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模拟、描绘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在舞蹈《牧歌》中,舞者以展现大雁振翅翱翔与俯瞰大地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大雁相融为一、和谐安宁的草原风情画,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了形象化的赞颂;《雀之灵》舞者以展现孔雀优美的形貌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感受,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形象化的赞颂;《鸬鹚号子》则以鸬鹚形象的拟人化表现手法的艺术处理,直接为表现渔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主题思想。 其三是叙事中突出抒情——在情节舞蹈和舞剧中,经常会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当中突出抒情性。舞蹈中真正感人的,并不是叙事因素,而是抒情动作,是舞蹈者焕发出舞蹈动律的韵味和意境。如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为戏剧性舞蹈,它无疑具有戏剧文学的元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整的戏剧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而这一切,都是以情节舞和情绪舞贯穿、以白天鹅传情达意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指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所追求的美的体验和 价值感受。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艺术等元素,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并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 以下是舞蹈艺术的一些审美特征: 1.美的表现力:舞蹈艺术通过舞姿、动作、表情等方式,能够传递情 感和意境,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美。舞者通过肢体表现技巧的运用,展现 出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从而引起观众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2.空间和时间的艺术:舞蹈艺术是一种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进 行的艺术形式。舞蹈通过舞者在空间上的移动和舞蹈节奏的掌控,以及舞 蹈动作的时序安排,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塑造出独特的舞蹈风 格和艺术氛围。 3.舞者的技艺和身体美:舞者的训练和技艺对于舞蹈艺术的呈现至关 重要。舞蹈艺术追求舞者的身体美和技巧的完美表现,包括舞姿的流畅、 舞蹈动作的精准和舞者的体魄表达等。舞者的优美身姿和独特的身体语言,能够引起观众的美感和共鸣。 4.舞蹈音乐的配合:舞蹈艺术与音乐密切相关,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 合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音乐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舞 蹈动作相辅相成,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传达,形成一种独特的艺 术呈现。 5.舞台美术和舞台效果:舞蹈艺术在舞台上的艺术呈现也是一种重要 的审美特征。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置、灯光效果和道具等元素,它们能够 为舞蹈作品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氛围,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

6.独立的舞蹈风格和流派:舞蹈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发展出 了各种独立的舞蹈风格和流派。这些舞蹈风格和流派各具特色,通过不同 的舞蹈动作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总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涵盖了舞蹈作品本身的表现力、空间和时 间的艺术、舞者的技艺和身体美、舞蹈音乐的配合、舞台美术和舞台效果,以及独立的舞蹈风格和流派等方面。这些审美特征共同构成了舞蹈艺术的 美学标准,对于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舞蹈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舞蹈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一、肢体美 舞蹈是一种最能展现人体艺术美和形态美的艺术形式,其中肢体美是舞蹈最本质的美学特征。具体而言,美术是借助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共同勾勒出来的空间美;音乐是在不同音符的不同组织状态下所形成的声音美;而舞蹈则是通过肢体语言营造出的一种人体艺术美。肢体美是舞蹈的精髓所在,当我们在欣赏一段舞蹈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舞蹈的肢体美。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会借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诠释舞蹈艺术美的真谛,“闪、转、腾、挪、跃、弯”等舞蹈中常用的动作都是舞蹈演员专业技能和修养完美结合下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演员在展现舞蹈肢体美的过程中一定要使肢体动作、舞蹈节奏与舞蹈风格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舞蹈肢体语言的创新性和优美性,实现对舞蹈艺术美的表达。例如,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就十分重视肢体美的表现,她在表演《孔雀舞》的时候充分借鉴了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艺术的美,她的全身就好像一首流动的诗歌,其中的五位提腕手、一七位按掌手、扇形手势、后曲腿、碎抖肩等优美的肢体语言将孔雀的活泼、伶俐和美丽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杨丽萍所演绎的这支舞蹈是以傣族姑娘的日常身体动作为基本原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艺术的改编,最终才呈现出了精妙、委婉、优美的肢体动作。 二、雕塑美 舞蹈中的雕塑美是舞蹈艺术中一种较为独特的美学特征,也是舞蹈过程中难以捕捉的一种美学价值。舞蹈本身就是连续、流畅的动作组合,其舞蹈过程中短暂的停顿和间歇为受众塑造出了舞蹈的雕塑美。尤其是在一些民族民间舞

蹈当中,其中有规律性的停顿和间歇,不但没有破坏掉舞蹈原有的流畅性,还更加突出了舞蹈艺术的形象性特征。有时候,舞蹈动作的间歇所带来的雕塑美甚至会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标志。例如,白族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创作的《孔雀舞》,当孔雀在极尽欢愉之情之后,动作渐渐变缓,直至短暂的停顿,使优美的孔雀瞬间凝固于皎洁的月光之下,好比一尊优雅尊贵的雕像,这就是舞蹈艺术雕塑美的具体体现。又如,反映敦煌宗教文化的《飞天舞》,其原型为敦煌的壁画和雕塑,舞蹈艺术家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将静态的雕塑赋予了动态的灵感,最终形成了中间伴有多次停顿和间歇的完整的舞蹈,这种动与静的结合正是舞蹈雕塑艺术美的具体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欣赏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才能抓取、领悟到转瞬即逝的雕塑美,而这需要欣赏者具有一定的相关舞蹈文化知识。如“三道弯”是傣族舞蹈中富有雕塑美的典型代表,如果欣赏者能够在事前了解一些三道弯的基本内容,那么在欣赏时就很容易捕捉到其中的雕塑美。 三、音韵美 音韵美是舞蹈表演过程中最基本的艺术审美特征。古往今来,舞蹈的表演都会伴随着音乐旋律出现,二者作为一个统一体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的加入更能衬托出舞蹈的音韵美。音乐的运用不仅为舞蹈渲染了氛围,还能有效地把握住舞蹈的节奏和总体风格,有利于将舞蹈的时空流动性展现在受众的面前。总之,无论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敲击性的节奏,还是复杂的丝弦音乐,音乐的发展都为舞蹈带来了音韵美的艺术特征,这种音韵美在民族舞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舞蹈作品《担鲜藕》就是将音乐和舞蹈结合的完美典范,向我们描绘出了江南平民百姓生活的环境之美与生活的美满和谐。这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 第一篇: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摘要: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因素的配合而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舞蹈审美是判断舞蹈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而舞蹈艺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舞蹈创作者只有抓住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在题材和主题选择上实行创新,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舞蹈表演结合了肢体语言、音乐节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使得舞蹈艺术的体现丰富多样,也使得舞蹈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舞蹈作品的艺术高低,而为了更好体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就要增强对艺术创作的创新力,无论是题材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因素的融入,都需要标新立异,给予舞蹈艺术绝佳阐释。 一、舞蹈艺术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同时独创性也赋予整个舞蹈作品独立空间,要求舞蹈艺术的题材以及主题都必须能够体现出与众不同,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新意。这就要求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构思环节必须要重视创新,改变原有死板硬套的方法,突破固定的舞蹈艺术创作模式,只有创新才是舞蹈艺术得以永存的条件,并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使得欣赏者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另外,独创性还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延伸力。站在舞蹈艺术本质的角度对美感实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舞蹈艺术新作品必须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广大观众对这个新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在一个舞蹈作品当中,主题思想是十分关键的,而在舞蹈创作手法的切入之下也更加真实而感人。广大舞蹈工作者必须要秉承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绎方面都要体现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当中的独创性,让舞蹈的魅力真正绽放。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性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人类生命中最为重要、最活跃、最充分直接的情绪,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古老的艺术,它表现了人肢体运动的艺象美。歌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舞蹈同人类其他进步文明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舞蹈不是一种仅仅靠身体来表达情意的形式,而是通过与音乐节奏结合组成的一种文化艺术,我们的一切情绪如喜怒哀乐都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节奏音乐的渲染和情感因素的融入来完成艺术的展现。舞蹈表现人的内在情感、理想、思想等方面,它以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舞蹈和舞蹈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得以产生舞蹈审美。审美特征是表达一部舞蹈作品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准,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紧紧把握住独创性这一点,在选取舞蹈题材和主题上标新立异,同时还需要加入抒情性因素,带给观众生动形象的舞蹈欣赏。 1情感美 情感作为一切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早已被人们所认知。而舞蹈作为艺术中的重要一种,情感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事实确实如此,舞蹈美千真万确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

美特征之一。许多舞蹈艺术精品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舞蹈《红绸舞》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欢欣鼓舞之情;舞剧《红楼梦》表达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真挚、复杂、曲折、悲剧的爱情……不胜枚举。因为情感性的存在,可以让人从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尽情感知舞蹈所蕴含的美感。舞蹈艺术的创造主要是结合人们日常的情感进行的创作。它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对其情感进行充分表达。舞蹈艺术情感美的审美特征,要求所有舞蹈创编人员,满怀激情地选择富有情感含量的题材,从而创作出含情量极高的舞蹈作品。由此可见,情感美的审美特征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是何等重要。 2 独创美 独创美赋予舞蹈作品一个独立可行的空间,无论是题材还是主题,都必须展现与众不同的一面,这就要求作者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紧紧抓住创新点,不能死搬硬套舞蹈艺术的固有模式。舞蹈作为一门生生不息的艺术,需要依靠创新来迸发新的生命力和创造更广阔的舞台。如果只是一味的向观众展现比比皆是的舞蹈形象,那这部舞蹈作品自然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因为新意是艺术作品得以永存的首要条件,在获得欣赏和肯定的基础上才会获得美的享受。 3 技艺美 舞蹈审美依靠技艺性来完成实质性的改变。舞蹈艺术在

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

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 摘要:舞蹈是一种依靠人体动作来诠释美的艺术形式,既可以通过舞台、灯光、服装、道具等外在表象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肢体动作语言、细腻丰富的思想情感,充分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意象,本文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展开理论归纳及个人感受总结。 关键词:审美意象;舞蹈作品创作;舞蹈专业修养; 一、在舞蹈作品创造中审美意象的作用 (一)审美意象表现在舞蹈题材与构思上 首先舞蹈作品在创作时,需要较好的主题支撑舞蹈构思,以及合适的切入点去提炼主题,当题材选定后,真正的搭建开始,构思是舞蹈作品的框架建构,也是在舞蹈作品中的整体体现。从创作背景,到设计动作语汇,再到最后的空间调度变化,这一系列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过程中会经过反复、推敲、打磨,将编导大脑里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在构思和编曲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内容充盈又饱满,将审美意象价值在舞蹈作品中体现出来。 审美意象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与呈现,通过两类来体现,一类是“灵魂、生命、张力”来表现舞蹈作品的深层哲理,具体指一段有情节、内涵、思想的情节舞;另一类则是从舞姿优美、身体连接、构图、画面等去体现的动作舞; (二)舞蹈作品与音乐一致性的审美意象 音乐不具有可视性,所以只能借助音符来营造渲染一种真实可感的意象,通过音乐来唤醒观众对客观物象的想象,音乐的节奏舒缓、力度柔和等都能为观众提供无限遐想。音乐元素是音乐意象的核心,等同于语言中的细胞,它是作曲者和编导所表现情感的结晶,它既能为观众提供音乐表象,又能提供联想内涵。因

此,舞蹈作品与音乐保持一致性是审美意象发展的原动力,它是舞蹈语汇与音乐语言的高度融合。 (三)审美意象对舞蹈专业修养的要求 (1)动作的审美意象 舞蹈艺术的本质不光有其“形”还兼具着表“情”的作用。吴晓邦先生对于舞蹈本质有着精确的定义,他认为舞蹈动作是传递情感最直接的媒介,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含义,富含着情感,演员只有在表演中准确的表达出,才能让观众获得编导想要传递的审美意象。 1.动作的形象性 通过大量舞种风格特点及动作元素,来为作品的呈现打下基础通过力度的强弱对比、幅度大小、节奏快慢的处理,以及动作起伏跌宕的美感,来从形式上带给人不一样的一个视觉体验,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提炼典型的动作,构成鲜明的舞蹈形象,营造生活中的人、思想、情感。 2.动作的生活性 从表演角度来讲,需要演员在日常中有大量的生活经历,并且善于观察、模仿、提取,从而在表演中去体现编导所要求的意象呈现,不管是性格特点还是内心情感,都是需要大量的生活化动作,以此来转化为艺术性的表现形式,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 (2)调度的审美意象 在舞蹈空间中调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不仅能为舞蹈带来不同方位、空间的层次变化,能营造一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象,真实而又不同的调度流动,能使观众的代入感更为强烈,使观众获得的情感内涵更为真实,也使舞台呈现更加地丰富多彩。 吴晓邦提出“节奏、画面、情感”为舞蹈的三要素,魏格曼则指出,舞蹈的本体要素为“时间、空间、力量”。称谓虽不一致,但这确实是对

舞蹈教学: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意义

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意义 一、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和气质 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形体美对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教学学习如何辨别美与丑,养成发现美的习惯和创造美的愿望,与此同时,大学生通过舞蹈教学还可以提高自身气质,变得更加自信,积极向上。比如,民族舞《雀之灵》很好的表现了优美的肢体动作和高雅的自身气质。 2、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全面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教育对激起学生的潜能和提高学生的智慧有着积极的影响。舞蹈并不是动作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抽象性和多义性的复杂行为。很多舞蹈是需要进行长期的思考才能理解的。所以,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想象力,开发了学生的智慧。 3、有利于培养出大学生完美的人格 舞蹈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优美的动作,而且还有舞者的真性情。舞蹈有很强的代入感,学生在观看舞蹈时,可以很好的理解舞者的人格和精神,这样就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帮助学生领略到舞者的精神,形成优秀的人格。例如在舞蹈作品《和谐中国》和《亲吻祖国》中可以领略到舞者爱国之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1]。

二、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途径 1、加强舞蹈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第一,学生要了解舞蹈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舞蹈是通过有序的优美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们的感情的行为艺术。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社会生活的映射。舞蹈重点表现了舞者情感和人格,学生们可以在主观认识的帮助下学习舞蹈的节奏、动作和表情等。第二,信息技术发展飞快,并且被运用到教育中,高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舞蹈教育。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舞蹈录像和舞蹈类综艺节目等,通过观看舞蹈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看不同类型的精品舞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舞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们感受到舞蹈的美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辨别和欣赏舞蹈的高雅与优美。 2、选择优秀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意识 舞蹈教学要因人而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舞蹈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的不同,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舞蹈形式供学生学习。在教导小学初中生时,可以采取反应社会生活现状的舞蹈《警花》,或者爱国主义舞蹈《亲吻祖国》等。这些可以帮助他们及时的懂得形成社会公德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导大学生时,可以采取民族舞蹈《春雪》,《雀之灵》等。这些舞蹈都反映了民族舞蹈的妩媚动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舞蹈教学恰恰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能力,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在舞蹈教学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在一个舞蹈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美。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美,有风景

戏剧舞蹈的审美特征

戏剧舞蹈的审美特征 其一是虚拟化。系指表演原需附着实物的动作时,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以虚代实地进 行表演。这是在生活动作基础上的提炼和加工,是具有规范性的舞蹈动作。如开门、关门、 上楼、下楼、骑马、行船等等。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五场“打虎上山”,杨子 荣就以鞭代马作虚拟性的骑马舞蹈表演。 其二是夸张化。系指将生活中动作的基本特点加以渲染夸大,以取得鲜明突出的艺术效果的 舞蹈动作。例如“僵尸”、“甩发”和许多“跟头”(“小翻”、“旋子360度”等),都是夸张化的舞 蹈动作。 其三是程式化。程式化舞蹈也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加工,但它较虚拟化舞蹈更 具严格的规范性,有一定的标准、尺度、范式、格式。例如“起霸”,最早就是根据霸王项羽 披挂上阵的英雄气概创造出来的舞蹈动作,后经舞台演出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固定的范式,包括出征前的披甲、整冠、蹬靴、扎靠等一系列规范化舞蹈动作。程式化的戏曲舞蹈有很多 很多,如圆场、走边、翻身、云步、蹉步、跪步、醉步、卧海等等,都是有严格规范的程式 化舞蹈动作。虽然其中有一些又同时称为“武功”或“毯子功”,但就其“人体动作艺术”的本质 而言,都属于戏曲舞蹈范畴。 诚然,戏曲舞蹈同舞剧中舞蹈的表演形式一样,既有独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乃至群舞。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戏曲舞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要根据剧情和人物需要, 根据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从生活出发,运用虚拟、夸张的艺术方法进行提炼加工,创造出新 的程式化舞蹈。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的群 舞“滑雪舞”、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独舞“洋车舞”、现代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 生活》中张大民的“卡通舞”等等,都是新的程式化戏曲舞蹈的杰作。 舞蹈和戏曲同样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对于舞蹈而言,戏曲也是戏剧化的大舞蹈;对于戏剧 而言,戏曲就是歌舞化的戏剧。没有舞蹈,也没有戏曲,不仅中国少了一大“国粹”,全世界 也都少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戏剧品种;没有戏曲,舞蹈同样缺少了一个发展的温床,也就失去 了升华的机遇。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言而喻。 音乐剧原属歌剧中之一种,但近年来它异军突起,走红全球,已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故本 文也将其作为一大戏剧品种,分析考察它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音乐喜剧。因为以纽约的百老汇为演出中心,所以又称为“百老汇歌舞剧”,顾名思义,载歌载舞是其主要特点。可见,舞蹈占有音乐 的半壁江山。 音乐剧中的舞蹈,受音乐剧的题材、主题、人物、风格与音乐的构成、特点所决定。 音乐剧题材内容最初取自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如《演艺船》、《俄克拉荷马》、《卖花女》、《西区故事》、《音乐之声》等。后来又常取材于狄更斯、莎士比亚、萧伯纳等名人的戏剧、文学名著,如《奥赛罗》等。近年来又改编神话、童话、动画片等,如《猫》、《狮子王》等。 音乐剧的音乐以美国西部民歌与爵士乐为素材,而爵士乐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新奥尔良 的流行音乐,主要来源于黑人劳动歌曲、散拍音乐、灵歌、勃鲁斯等。其主要特点是即兴性 与强烈的切分音,其通俗性、平易性、浅显性、流行性、现代性都十分突出。 因此,作为音乐剧中的舞蹈,也必须与之同步,即以现代舞为主。包括迪斯科、踢踏舞、霹 雳舞、柔姿舞等。现代舞强调“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表现自然”。

舞蹈文化与审美读后感

舞蹈文化与审美读后感舞蹈文化与审美读后感一 舞蹈作为人类生命最活跃、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绪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在肢体运动时的艺象美。所谓的艺象美是作品中由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或者审美意象整合的多层次总体,也就是西方国家说的艺术本体。舞蹈作为人类生命周期的浓缩,从审美特征来看,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分析舞蹈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掌握审美特性的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和舞蹈审美有很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赏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基础条件。 1中国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审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中国舞蹈发展来看,不管历史怎样发展,舞蹈始终都被作为文化现象传承、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它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与充实,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从戏曲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凭借身体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人文艺术。中国当代舞蹈大多是专业的舞蹈作品,随着舞蹈多元化的推进,舞蹈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从观赏方面,从专业角度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业的舞蹈培训学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舞蹈艺术不仅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繁荣的进程。人类作为舞蹈艺术的主体,它不仅表现在舞蹈艺术形式,还包括艺术体操、武术竞技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体动作变换作为整个舞台表演的关键,只要赋予了形象特征与社会功能,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杂技需要表演者拥有超强的意志与熟练的技巧,再通过高难度动作展现艺术美。而舞蹈不仅是动作与动作的堆砌,同时它还承载着对应的文化精神与动人情感,在世界万物好与坏都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审美评价,同时这也是震撼心灵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节奏作为舞蹈艺术的关键部分,在造型、节奏的双重润色下会显得更加流畅、自然。另外,舞蹈艺术每次变换都会根据必然性、连接性,在整体感觉的引导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舞蹈语言让舞蹈形象更加生动,从而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美感。总体来讲,舞蹈审美与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在技艺性、抒情性、独创性的影响下更加精密,再综合汇总成舞蹈。而利用审美特征发现舞蹈本质就是考验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 2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是一门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艺术,社会生活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社会多样性、人类生活状态都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展现生活中的美、善、真,在这些现象统一归纳后,再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艺术独特的魅力激励人、感染人、启发人,不管什么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过藏族人民

舞蹈的审美特性论述(全文)

舞蹈的审美特性论述(全文) 一、舞蹈的动律美 舞蹈通过其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情感和认知力,其承载了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鲜明的展现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这里提及的“独特艺术形式”实指动律,动律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是区分不同舞种和艺术风格的核心标志。而动律美则是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动律是舞蹈艺术的内在灵魂,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形体动作来展现出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艺术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毫无规律性的形体动作,由于这些动作没有进行艺术处理,所以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舞蹈中的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人的形体动作相互的配合,并植入富有韵味的动律美,才成为了舞蹈艺术的核心。简言之,在舞蹈中通过个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出节奏感,例如腰、四肢等,与此同时还要在节奏中植入动律才能构成完整而又富有审美性的舞蹈艺术。而动律美则是随着肢体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加以韵化,这里所说的韵化是指舞蹈艺术中以基本的形体动作为基础,再融入多变的动律,把音乐、表情以及动律三者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舞蹈艺术的动律美不仅要借助人的形体动作来诠释出舞蹈的内涵,还要舞者对配曲的主题内涵以及其中的思想情感,通过自身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生动的演绎出来。因此,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充分的体现了舞者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识,并把这些认知进行加工使其富有美感。舞蹈艺术的动律美

是我国每一个民族的舞者共同追求的审美境界,例如藏族的舞蹈艺术,舞者会利用服饰的袖子跟随者肢体动作的转变而勾勒出美的意境,把藏族的文化风以及由内到外的艺术美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试想一下,如果舞者没有充分的理解舞蹈中的美与精神,那么不论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节奏如何的出彩,也难以呈现出舞蹈中审美内涵,这也就不能称为是舞蹈艺术了。另外,动律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舞蹈的表现艺术,例如在我国壮族极为流行的采茶戏中,舞者就把采茶过程中的肢体动作与全脚等步法相结合,即使是在舞台的表演中也把采茶时的形态摸样形象的营造出来了。 二、舞蹈的整体美 舞蹈造型是舞蹈整个舞台艺术的有形表现,特别是新时期的舞蹈艺术,尤其要结合舞台的灯光、音效、舞美等,使整个舞蹈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舞蹈队形的变化,形成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舞蹈造型是遵循一定审美要求的过程,从整个舞蹈构图来看,有分散集中、平衡整齐与多样统一等几种分类:分散集中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整体风貌,分散的造型使得舞台饱满,而集中造型则起到特写效果;平衡整齐也是新时期舞蹈审美艺术的基本要求,节奏鲜明,动作和谐,舞蹈演员以舞蹈中心进行扩散,保持整个舞台的平衡,使得观众形成稳健协调的观赏效果;多样统一则要求舞蹈艺术具有创新要素,敢于打破常规,形成富有时代意义和个性特点的舞蹈造型,形成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三、舞蹈的灵魂美

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缔造勾当,因为每个舞蹈家 有着分歧的糊口履历、分歧的文化素养、分歧的情趣快乐喜爱、分歧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分歧的舞蹈教育等等,是以就会对所要默示的。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缔造勾当,因为每个舞蹈家有着分歧的糊口履历、分歧的文化素养、分歧的情趣快乐喜爱、分歧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分歧的舞蹈教育等等,是以就会对所要默示的糊口内容有分歧的理解和感应感染,使用分歧的默示体例和默示手段,缔造出分歧的舞蹈形象。所以,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不变的体例和名目,可以说舞蹈创作对舞蹈家有着很是宽敞宽年夜旷达的空间,任其自由遨游。可是,舞蹈创作既然是一种审美的缔造勾当,它又必需遵循舞蹈艺术.成长的纪律,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产物获得艺术生命力,使它成为在社会中阐扬必然影响和效益、给不美观众以审美传染的精神存在物。否则,就不成避免地陷于不能存活,或是短折的失踪败命运。我们研究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其目的就是使我们进行这种舞蹈审美缔造勾那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纪律,把握斗劲科学的原则和体例,以更好地阐扬小我的怪异的缔造精神,能够顺遂地达到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 间地交融在一路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根基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把握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以默示给舞蹈家的心灵以震撼、给舞蹈家命运以影响的熔铸了舞蹈家激情和思惟的糊口内容。年夜舞蹈作品的内容来说,主若是默示人的激情、

思惟、感受、潜意识以及环绕着这些所形成的情节、事务、矛盾、冲突等等;而年夜舞蹈作品的形式来说,主若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说话以及各类舞蹈的艺术默示手段和默示手法的缔造和运用。 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年夜总体上看,都是来历于糊口一直接的糊口或借居的糊口,有人把糊口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在糊口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所以,让我们先年夜与舞蹈创作有最直接关系的问题的切磋起头。 年夜糊口到舞蹈创作 在我国近40年舞蹈成长的历.史中,舞蹈和糊口的关 系间题一向是舞蹈界所关注的,曾经进行过多次谈判的问题。年夜年夜都舞蹈家对“社会糊口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舞蹈作者“液增强同人平易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观点似乎是斗劲一致的。在一个时代内,良多人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糊口的海洋,全力做到与人平易近同呼吸共命运。结不美观是一批年青的舞蹈家成长起来,他们创作出一多量优异的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