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00例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脱落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

第 22 卷 第 10 期
2016 年 10 月
河 北 医 学
HEBEI MEDICINE
较差 [2] ꎮ 为寻求宫颈癌早期筛查有效临床诊治方法ꎬ
促进患者预后改善ꎬ本研究对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和
阴道镜分别检查和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ꎮ
CIN 属于一种和宫颈癌紧密相关的癌前病变类
河 北 医 学
HEBEI MEDICINE
Vol.22ꎬNo.10
Oct.ꎬ2016
上 45 例ꎮ
和病理结果、单独诊断结果情况及阳性诊断率ꎮ 宫颈
以便减少对受检部位干扰与刺激ꎻ宫颈脱落细胞学诊
围更广ꎮ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对样品的处理以及相关色
谱条件的要求上均存在较大的难度ꎬ不能再普通环境
或水平下实施操作ꎮ 尤其是在一些设备不健全的单位
205 ~ 208.
[3] 邓红莲ꎬ徐小作.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
含量[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ꎬ2009ꎬ8(7) :25 ~ 27.
宫颈脱落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
上皮内瘤变( CIN) 1 级、2 级、3 级分别有 190 例 ( 63.
33%) 、81 例(27.00%) 、17 例( 5.67%) ꎬ其中 12 例( 4.
00%) 宫颈癌ꎬ详情见表 1ꎮ
表 1 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结果和临床病理结果对比 n( %)
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结果
HSIL LSIL ASCUS 上皮内瘤变未见
更有利于结果诊断ꎮ 但是气相色谱法在使用过程中需
要气相色谱仪ꎬ这就直接升高了检测成本ꎮ 而且检测
过程较长ꎬ对于快速检测是不利的ꎮ
试ꎬ有效鉴定浓度范围在 20 ~ 80mg / dl 间ꎮ 因此ꎬ在能
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

IA 肾病 、 IA 系膜增生 性 肾炎等 ; g 非 g 继发性 肾小 球
疾 病 : 疮 性 肾 炎 、 肝 病 毒 ( V) 关 性 肾 炎 狼 乙 HB 相
等 引。
。 管液 中渗 透压 和 酸碱 度变 化 的影 响 , 些 因素 肾小 这 作用 于红 细胞 膜 , 红细胞 发生 畸形 改变 。但是 , 使 如
损 害 的患者 行特殊 染色 , 刚果红 染色 等 , 片厚 为 如 切
5 m。( ) 2 免疫 荧光 : 用 冰冻 切 片 , 采 用异 硫 氰 荧光
素 标记 的羊抗 人 IG、g I M、 3 C 、 l 及 纤 维 g IA、g C 、 4 C q
蛋 白原 , 用直 接免 疫 荧 光法 。( ) 3 电镜 : 据 临 床诊 根
社 , 9 4 1 0 19.0.
基 底膜 内 、 内皮下 及 系膜 区可 见 HB 抗 原一 体 复 V 抗
合物, 如果 血清 HB 抗 原 阳性 、 V 肾组 织 中 HB 抗 V
[ ] rn e M , etrF . h d e . t d M ] P i dlha 3 B en rB R co C T eKin y 4h e [ . hl ep i: a
S u d r , 9 1 1 0— 1 1 a n e s 1 9 . 21 21 .
原 阴性 , 能下 HB 相关 性 肾炎 诊 断 ; 不 管血 清 不 V 但
HB 抗 原 是 阳 性 还 是 阴 性 , 要 肾 组 织 中 确 有 V 只 HB V抗 原 , V 相关性 肾炎 诊断仍 能成 立l 。 HB 5 ] 本研 究 显示 ,2 1 0例 。 肾小球 源 性血 尿 患 者 中 , 病 因分别 为 IA 肾病 5 g 3例 ( 4 2 ) 系膜 增 生 性 肾 4 . , 炎3 6例 (0 0 ) 狼疮 性 肾炎 1 例 (0 o ) 局灶 3 . , 2 1 . , 节段 增 生 性 肾 炎 8例 ( . 6/) 膜 性 肾 病 5例 6 6 , 9 6 ( . 6 ) 轻微病 变 4例 ( . 2 ) HB 相关 性 。 4 1 , 3 3 , V 肾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
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
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
伴头晕、心悸、口干。
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
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
入院体检:体温℃,脉率80/min,呼吸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L,白蛋白L,球蛋白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
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 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
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
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
腹水常规为漏出液。
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
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依据: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物质代谢障碍;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儿童与成人薄基底膜肾病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管灶状萎缩、 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 肾间质灶状纤维化 、 肾小动
脉壁增厚 , 儿童 比成人少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表 2 两组免疫荧光镜结果 比较
[ ( ] 例 %)
临床诊断 : 童 : 儿 隐匿性 肾炎 2 0例 、 无症状 性血尿 5例 、 肾 小球性 血尿 2例 、 急性 肾炎 3例 、 肾病综合 征 3例 。成人 : 隐匿 性 肾炎 2 尿 待 查 肾 慢 血 2例 、 尿路感染 1例 。 排 除 了紫癜性 肾炎 、 狼疮 性 肾炎 、 A 肾病 、 I g 乙肝相 关性 肾 炎 、 lot Apr综合 征。
薄 基 底 膜 肾 病 (hn b sm n m rn eho a y t ae etme bae np rpt , i h
表 3 。
T MN) B 在儿 童与成 人并非 少见 , 临床 上易误 诊为无 症状 血尿 、 隐匿性 肾炎 、 急性 肾炎 , 肾活检 光镜 检查 : 易误诊 为轻度系 膜增 生 性肾炎 , 肾小球 轻微病变 。现将我们收 治的 3 3例儿童 T MN B 和3 7例成人 T MN的临床 病理 进行 对 比分 析 , B 旨在 了解其 差
①
解放军 第 2 1 8 医院肾脏病科
( 北戴河 0 6 0 ) 6 15
・
1 8・ 5
4 T MN诊 断 标 准 正 常 成 年 人 肾 小 球 基 底 膜 厚 度 B
2 0~ 8 m, 性平 均 为 33 n 女性 为 3 6 n 新 生 儿 为 7 3 0n 男 7 m, 2 m, 10n 1岁时为 14 a 1 5 m, 9 m,1岁时 为 2 7n 9 m…。 ( ) 1 电镜是诊
断 T MN唯 一标 准 , B 电镜下 G M弥漫性 变薄 , 当于同龄人 的 B 相 12~132;2 除外 Ap  ̄综合 征 。 / /[ () 3 lo 5 统计学方 法 用 检验 , 用 S S 1. 采 P S 1 5软件完 成 , 以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细胞DNA定量分析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细胞DNA 定量分析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王永军,王珩,刘世正,杨会钗,王小玲,王占东,郭明,杜芸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在良恶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及乳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297例浆膜腔积液(胸水185例、腹水94例、心包积液18例),经细胞采集器处理,每例制成4张薄层细胞片,2张细胞片做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查。
另2张经Feulgen 染色,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检测。
122例乳腺包块住院患者,诊断医师进行针吸穿刺后每例制成2张薄层涂片,1张涂片做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查。
另1张经Feulgen 染色,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检测。
每例均有病理结果证实。
结果297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常规检测138例(44.5%)异常,而同样的标本中DNA 定量检测131例(44.1%)异常。
常规细胞学诊断为癌及可疑癌细胞84例中100%出现异倍体细胞,常规诊断为找到异型细胞的54中有47例(87%)出现异倍体细胞。
122例乳腺肿物经病理证实,41例为乳腺良性肿瘤,81例为恶性。
常规细胞学方法对良恶性乳腺包块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2.7%、91.4%,AICM 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00%、90.1%。
结论应用自动细胞DNA 定量分析系统可弥补常规形态学工作的不足,二者协同诊断,可发现早期癌变的细胞,提高诊断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细胞学检查工作更完善、客观。
关键词:细胞学;DNA 分析;异倍体中图分类号:Q 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99(2011)02-0150-04Celluar D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ytology for clincal application in diagnosisWANG Yong-jun ,WANG Heng ,LIU Shi-zheng ,YANG Hui-chai ,WANG Xiao-ling ,WANG Zhan-dong ,GUO Ming ,DU Yu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ou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Abstract :PurposeTo differentially diagnose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peritioneal effusions ,pericarditis effusions and breast massesby using automatic imaging cytometer.MethodsIn 297samples of serous effusions ,including 185samples of hydrothorax ,94peri-tioneal effusions ,18pericarditis effusions )were processed with a cell collectioner ,4slides were prepared for each sample :2sliders were stained by Papanicolaou method for cytology analysis ,and other 2sliders were stained with Feulgen method for DNA imaging cy-tometer.In 122patients with breast masses ,2smears were prepared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puncture for each patient :1for Papanico-laou stain for cytology analysis ,and other 1for Feulgen stain for DNA imaging cytometer.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confirmed in each case.ResultsIn 297samples of serous effusion ,138(44.5%)were abnormal by cytology analysis ,and 131(44.1%)were abnormalby DNA imaging cytometer.By cytology analysis 84were found as cancer cells and dubious cells ,and 100%were found heteroploid cells.By cytology analysis 54were found a few proliferating cells ,and 47(87%)were found heteroploid cells.In th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breast masses ,41were classified as benign and other 81as malignant.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92.7%sensitivity for benign and 91.4%sensitivity for malignant ,while DNA imaging analysis revealed 100%sensitivity for benign and 90.1%sensitiv-ity for malignant.ConclusionsThe automatic imaging cytometer can remedy insufficiency of routine cytology ,and collaboration of thetwo methods could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breast cancer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manegement and makes cytology analysis more perfective and objective.Key words :cytology ;DNA analysis ;heteroploicl cells收稿日期:2010-04-20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09276174)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11作者简介:王永军,女,副主任技师。
病理生理学 病例分析

病生病例分析1.患者:42岁,男性。
2天前因食入不洁食物后出现恶心、腹痛。
不能进食,每天十多次水样便。
昨在本地医院抗炎治疗和输入1000ml 5%葡萄糖,未见好转。
入院检查:口唇发紫,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脉搏无力,血压85/60mmHg,尿量400ml/日。
实验室检查:血pH 7.29、血清Na+123mmol/L、血清Cl¯98mmol/L、血清K+ 3.5 mmol/L、血浆渗透压265mmol/L;SB 16mmol/L;血清尿素氮9.0mmol/L、尿检正常。
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思考题:(1)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与体症?判断:由于该患者不能进食,每天十多次水样便,只补充1000ml 5%葡萄糖,发展为低渗性脱水。
未补充电解质、未足量补充体液,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其经消化道大量丢失碱液:严重腹泻致富含碳酸氢根碱性液体直接大量丢失,导致AG正常型代酸。
(2)其发生机制是什么?低渗性缺水: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123mmol/L,血浆渗透压265mmol/L丧失消化液只补充水分:不能进食,每天十多次水样便,只输入1000ml 5%葡萄糖,未补充电解质。
低血容量性休克:口唇发紫,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脉搏无力,血压85/60mmHg,尿量400ml/日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水分从细胞外液移向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口唇发紫,皮肤弹性降低(细胞外液减少),眼窝下陷,脉搏无力(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85/60mmHg(动脉血压降低),尿量400ml/日(少尿)脱水外貌: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尿量变化:早期: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细胞,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尿量不变;后期:严重脱水,血浆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重吸收增加,少尿。
由于少尿,内生代谢废物无法排除,致血清尿素氮轻度升高。
AG正常型酸中毒:SB 16mmol/L,血pH 7.29:消化道大量丢失碱液:严重腹泻致富含碳酸氢根碱性液体直接大量丢失。
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 mRNA检测诊断宫颈高危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694Internal Medicine,Dec.2020,W.15,0o.6 .论著.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mRNA检测诊断宫颈高危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分析李丽晖许锦文开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省开平市529300【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E6/E7mRNA检测诊断宫颈高危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来本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 E6/E7mRNA检测和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理组织分级女性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mRNA和TCT的阳性率;以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女性宫颈脱落细胞HPVE6/E7mRNA和TCT检测诊断宫颈高危病变及宫颈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检测不同宫颈病理分级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的HPV E6/E7mRNA载量水平,分析女性宫颈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宫颈脱落细胞HPVE6/E7mRNA拷贝数水平的关系。
结果在300例接受筛查的女性中,宫颈脱落细胞HPVE6/E7mRNA 阳性210例(70.0%)、TCT阳性184例(61.3%),HPV E6/E7mRNA阳性率随宫颈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增高,不同宫颈病理组织学分级女性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宫颈病理组织学分级女性的TCT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女性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mRNA检测结果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9.0%、特异度为73.6%、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74.4%;根据女性宫颈脱落细胞TCT检测结果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62.6%、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49-1%。
女性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mRNA载量水平随其宫颈病理组织学分级升高而增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宫颈病理分级与其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mRNA拷贝数水平呈正相关(s=0.612,P=0.009)o结论女性宫颈脱落细胞HPVE6/E7mRNA的表达水平与其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PV E6/E7mR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效能优于TCT检测。
293例宫颈细胞学ASCUS临床及病理分析

HU ANG Z h a o h u a
MI X i a 哟t l n
HU ANG Y o n g x i a
DU AN L i f e n g
Y ANG We i h o n g
C HE N Z h i q i a n g
床 与病理结果 , 探讨其 临床意义及 处理方式 。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 0 1 2 年 1~6 月在我 院接受 宫颈液基薄层 细胞 学
T C T检 查并报告 为 A S C U S的 2 9 3例患者 , 同时进行 l 3种高 危型 HP V — D N A检测及 阴道镜 评估 与镜下活检 。 结果 在2 9 3例 AS C U S患者 中 , 高危 型 HP V — D N A检测 阳性 2 3 5例 ( 8 0 . 2 0 %) , 阴性 5 8例( 1 9 . 8 0 %) ; 经组织病 理学证实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e g a t i v e r a t e w a s 1 9 . 8 0 %( 5 8 / 2 9 3 ) . Amo n g t h e m, 2 4 c a s e s w e r e h i g h g r a d e C I N, 1 c a s e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
Cl i ni c a l a nd pa t ho l o g y r e s ul t s a na l y s i s o f 2 9 3 c a s e s o f c e r v i c a l a t y p i c a l s q ua mo us c e l l s o f un de r t e r mi n e d s i g ni ic f a nc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00例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7-02-20T14:35:02.5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作者: 李莹[导读]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在膀胱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分析对膀胱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膀胱癌的300例患者,均于晨起收集第一次及第二次新鲜中段尿各30ml,离心取沉渣涂片,经HE染色寻找肿瘤细胞,连续检测3d,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300例膀胱癌患者中,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1.33%、74.67%,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阳性率分别为71.13%、71.97%,低分级(G1~G2)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3.33%、72.44%,两次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72.13%、85.25%,高分级(G3)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65.33%、81.33%,两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在膀胱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连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高度提示膀胱癌的发生。【关键词】脱落细胞学;病理分析;膀胱癌【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53-02Urine loss cytologic examination, 300 cases of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Ying L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qinzhou department of guangxi qinzhou in 53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bladder cancer early fall off urine cytology screening of clinicalsignificance.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August 2013 in our hospital confirmed 3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bladder cancer, both in the morning to collect the first and second time fresh middle urine every 30 ml, centrifugal sediment smear, by HEstaining for tumor cells,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3 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Results Of 3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midway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sh morning urine of bladder cancer were 71.33%, 74.67%, respectively, the muscle layer of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is, Ta, T1) the positive rate of 71.13%, 71.97% respectively, the lower grade (G1 and G2) in bladder cancerwere 73.33%, 72.44%,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results;Midway through the first andsecond fresh morning urine muscularis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2) the positive rate of 72.13%, 85.25% respectively, the high grade(G3) in bladder cancer were 65.33%, 81.33%, respectively, two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Fall off urine cytologyexamin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arly screening for bladder cancer, an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bladder cancer prediction,continuous fall cytology positive urine bladder cancer is characteristic and highly suggestive. 【key words】 Off cytology;Pathological analysis;Bladder cancer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发病隐匿,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膀胱癌在初次诊疗之后的复发率可高达70%,因此,做好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膀胱癌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1]。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主,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虽然敏感性低,但其特异性好,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发现膀胱镜也难以发现的微小和隐匿性病变,因此在膀胱癌的预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膀胱癌复发率比较高,要求患者经常复查,长期监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法。但尿脱落细胞涂片敏感性低,而且形态易受内外界因素的影响,漏诊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确诊膀胱癌的300例患者的进行晨起不同时段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探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膀胱癌的300例患者,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10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9.4岁。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晨起收集第一次及第二次新鲜中段尿各30ml,离心取沉渣涂片,经HE染色加载玻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寻找肿瘤细胞,连续检测3d。
1.3 细胞学诊断
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病理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取结果一致者。连续3d均未找到癌细胞及非典型细胞,即为阴性;3次送检标本中发现1次癌细胞及非典型细胞即判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00例膀胱癌患者中,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1.33%、74.67%,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阳性率分别为71.13%、71.97%,低分级(G1~G2)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3.33%、72.44%,两次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72.13%、85.25%,高分级(G3)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65.33%、81.33%,两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 3.讨论
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位于第1位,在美国和法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第2位[3]。由于膀胱癌复发率和致死率高,因此,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膀胱镜活检是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法具有侵入性,可引起创伤。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是膀胱癌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多次检出脱落细胞阳性强烈提示膀胱癌的发生。
泌尿道恶性肿瘤约95%以上来源于上皮组织,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且泌尿系肿瘤细胞大多位于黏膜表面,很容易脱落并随尿液排出,通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癌早期即可发现并诊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特异性高,而且可以反复、多次进行,不受肿瘤部位的限制,特别是对于膀胱镜难于觉察的扁平肿瘤,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已经成为膀胱癌诊断中的常用方法。
目前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多采用晨起第二次新鲜中段尿标本,多数资料认为晨起第一次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脱落细胞容易受尿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容易变性甚至溶解崩坏,影响检查结果。本研究发现晨起第二次尿比第一次尿更适合高分级和高分期膀胱癌的检查,而对低分级和低分期膀胱癌的检查,两次结果并无明显区别。
综上所述,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在膀胱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连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高度提示膀胱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1]曹海霞,陈源.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癌预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5(329). [2]赵晓丽,王云帆,岳常丽等.尿脱落细胞学73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8). [3]徐志韧,翟宇,陈金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