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知识点 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 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 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 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 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 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 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 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第 1 自然段 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 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①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 ②不矛盾,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所以用 “似乎”;但百草园留给“我”太 多的快乐,因而用“确凿”,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百草园是“我”心中的乐园。 5.第 1 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第一段在文中 具有怎样的作用? “乐园”。 内容上写回忆百草园的缘由,体现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怀念之情; 结构上领起下文。 第 2 自然段 6.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①||②③④⑤⑥⑦ 7.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有无限的趣味 8.这段描写说明了百草园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 乐园 9.第二段文字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听虫鸣、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1 / 6

10.第二段中依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 不必说 ”“ 也不必说 ” 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 ;“ 不必说 ”“ 也不必 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1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2.第 2 段写景的文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 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拟人(低唱、弹琴)、 比喻(木莲像莲房,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13.赏析文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①低唱、弹琴使用拟人手法, ②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油蛉、蟋蟀的叫声在孩子心中的动听、有趣, ③表现出“我”对此的喜爱之情。 14.赏析第 2 段中的“碧绿”、“光滑”、“紫红”、“肥胖”、“伏”、“轻捷”、“窜”、“臃肿”、“牵 连不断”等词语。 碧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菜畦颜色很鲜,很有生趣; 光滑:细致而形象生动地写出石井栏的古老; 紫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熟透了,很诱人; 肥胖:生动而又风趣地写出了黄蜂体形大,很可爱; 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肥胖的黄蜂紧贴在菜花上,懒洋洋的,很可爱; 轻捷: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叫天子动作的轻盈与快速; 窜:生动地写出了云雀飞得又快又突然; 臃肿:形象而又风趣地写出了何首乌根的粗大; 牵连不断: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何首乌根很长,又缠绕在一起。 1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过渡作用。总括百草园的特点。本段中心句。 第 7 自然段 16.辨析: “罩”字能否改为“盖”字? 不可以,因为“罩”更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鸟儿在竹筛下上下左右都无处可逃,又有一定的 活动空间。“盖“字没有这样的效果。 17.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18.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细致)连贯、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 趣。 19.“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2 / 6

20.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2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①先抑后扬,欲扬先抑。②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2.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一两天。 23.本段的层次是 ①/②③④⑤ 24.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 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三味书屋部分 25.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6.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外貌: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品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7.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哪些有趣的事? 到书屋后的小园玩;大家热热闹闹地读书;在老师读书时套纸盔甲做戏,画画。 28.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有怎样的形象(先生有哪些特点?“我”对他的态度如何? 方正、质朴、博学(第 11 段“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2-23 段,先生读书不仅读得懂而且极为入神); 教学严谨(16 段,老师对“我”的要求不断提高); 有些守旧、古板(“我”问“怪哉”时不愿回答而且有些生气); 比较宽容、慈爱(默许孩子们去后园玩耍,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矩)。 “我”对先生是十分敬畏的。 第 9 自然段 30.课文第 9 段是从怎样的心理角度去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 ; 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起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 ,表达了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31.第 9 段为什么要写三个“也许”? 用反复疑问和猜测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可奈何 的感情。 32.第 9 段为什么要在“蟋蟀”、“覆盆子”与“木莲”前后加上“我的”和“们”? “我的”表明“我”已经把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们”表明“我”与百草园中 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33.找出长妈妈讲的故事的六要素。 3 / 6

时间:先前 地点:古庙里 人物: 读书人 美女蛇 老和尚; 故事的发生:读书人看见一个美女蛇朝他笑,并唤其名而后隐去; 故事的经过:被和尚识破机关,送给他小盒子防身; 故事的结果:飞蜈蚣治死了美女蛇。 34.选出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 / 6

5 / 6

6 / 6

鲁迅作品有哪些

鲁迅- 鲁迅作品鲁迅作品 短篇名章 《而已集》文选《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二心集》文选《阿Q正传》《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孔乙己》 《狂人日记》《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兔和猫》 《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示众》 《长明灯》 《肥皂》 《幸福的家庭》《坟》文集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结集出版: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鲁迅的作品深受喜爱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热风呐喊)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下列词语中与别的选项不同的是()。 A.各色各样—各式各样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B.接连不断—接二连三马马虎虎—疏忽大意 C.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哈哈大笑—捧腹大笑 D.饱经风霜—养尊处优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二、选词填空。 爱戴拥戴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深受群众()。 2.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 慈祥慈爱 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说话要有礼貌。 4.老奶奶总是用()的目光望着她的孙子、孙女们。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到伯父去世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①“怎么了?”爸爸问他。 ②“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③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④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⑤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1.在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画出描写爸爸和伯父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表现了伯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句话可以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 A.我以我血荐轩辕。 B.俯首甘为孺子牛。 C.无情未必真豪杰。 3.这几段话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是____________。 五、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了鲁迅先生的五件事:“谈《水浒传》”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碰壁’”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夕放爆竹和花筒”表现了鲁迅先生

讲课稿《回忆鲁迅先生》

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刚刚学过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片段,根据这些片段,你觉的童年鲁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在事件中写人,是鲁迅最擅长的写法。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现代女作家。谁啊?萧红。萧红跟在鲁迅先生身边儿,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去世,许多作家撰文纪念鲁迅先生,而萧红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这篇《回忆鲁迅先生》。她呈现的东西,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真实的鲁迅。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读一读,概括事件 2.品一品,分析人物 3.练一练,学会做题 我们课堂关注的关键词是事件,人物。同学们,这篇课文,它的段落结构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不太一样。某些段落中间有空行,全文有13处空行,所以文章分成了?对,14个片段。这样的结构。在散文中快来越常见。拿到这样的文章,同学们别急,我们应该首先,快速的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片段的内容。方法是,人物+事件。(读一下) 我举两个例子。 片段一:鲁迅先生(人物)+的笑声(事件) 片段十一: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他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儿,是鲁迅先生陪客人。后面。鲁迅先生.....下半夜的工作。非常棒!前略。后祥。但是两件事不能合并。所以我们概括为。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我们现在组成四人小组,刚才已经分好了。咱们把任务分解一下,给他讨论一下。 学生到黑板上写 同学们看看有没有自己想要修改的? 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里全是鲁迅先生生活细节片段。萧红的选材都是鲁迅的生活细节,她忽略了时间,模糊了地点,重视的是细节之美。 那我们可以看到,第八个片段写的不是鲁迅,而是许先生,能否删去?徐先生的忙碌衬托鲁迅的忙碌 称呼上有什么共同点? 全文有56个鲁迅先生,两个徐先生,可不可以换成“他”?代词不是更简洁吗? (言必谈鲁迅先生,表达了萧红对鲁迅的爱戴、崇敬、赞美、怀念、缅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 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这段话表现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 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 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鲁迅先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当时的社会局势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抨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5、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蔑视当权统治,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十三) 阅读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枯瘦()()详细()() 爱戴()()惊异()()慈祥()() 2、成语填空 囫()吞()张()李()()经风()北风()() 一目()行一知()解()痛哭()()然大()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作业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作业题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 yàn)挨打(āi ài)女佣(yòng yōng)追悼(diào dào)殡仪馆(bīn bìn)正月(zhēng zhèng)二、读读写写,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zhuī dào ài fūnù háo shēn ào ké sou shēn yín wǎn lián xiū kuì ( ) ( ) ( ) ( )( )( )( )( ) 三、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情节()的内容()的表情剧烈地()痛苦地()微弱的()二、成语填空 囫()吞()张()李()()经风()北风() ()然大()一目()行一知()解()痛哭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①②③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2、敬爱并且拥护。() 3、疼爱、抚慰。() 4、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5、一下子明白觉悟了。() 6、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7、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六、阅读句子并作答.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 ⑵这句话体现了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描写,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九个动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近鲁迅

鲁迅名言 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 2.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3.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5.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 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10.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11.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争分夺秒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者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 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2013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 七、(50分)

鲁迅阅读作业的读书笔记(内含三本鲁迅著作读书笔记)

鲁迅阅读作业读书笔记 宋志彬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旁人眼中的“狂人”是怎么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侧面写出封建礼教“吃人”的可怕行径与当时封建礼教在中国的强大势力。 “狂人”并不“狂”,只是外界认为他思想行为异类,违背了当时的社会普遍规则而被称之为“狂人”。当时中国封建势力强大,任何不符合封建礼教,反抗礼教的人其实在封建势力的眼里都是“狂人”。相反,在鲁迅的笔下,那些用纲常伦理绑架他人、对纲常名教盲目信服接受的人才是“狂人”。小说的人物年龄覆盖面很大,有小孩、老人、青年人,也正是写出了中国当时封建礼教的思想已经普遍存在,人们都麻木地习以为常地接受着。有着新的思想的主人公“狂人”在蒙昧的“常人”里十分痛苦,孤独而不被人理解,最终也成了“常人”的一员。全文显得很可悲,也很可怕。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在书中接着“狂人”的嘴发出了一声呐喊。想在被封建礼教污染的海洋里找到一条健康的鱼儿。话语间透露着鲁迅对现实情况的无奈和对旧思想“吃人”的愤恨。 总而言之,《狂人日记》用最短的篇幅,隐晦含蓄地表达了鲁迅对封建纲常礼教的不满与对新思想者不被理解的悲哀,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作品。 《阿Q正传》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阿Q在赌钱被偷时仍然选择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鲁迅这一段生动地描写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过程,文笔中充斥着辛辣的讽刺与荒诞。 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阿Q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忽略了所有的悲伤孤独和失败,所以他永远是得意的。后文所谓中国文明冠于全球,是鲁迅先生对国人在备受欺凌的状况下还麻木不仁的现状,发出的痛声呐喊,尽管是以讽刺的形式。 《阿Q正传》在我高中时就已经读过一次,且把电影也看了一遍。现在回想也还是感慨万千。记得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评价《阿Q正传》的话:“当代到处是阿Q ,上至常委下至平民,阿Q是中国人头上一块巨大的癞头疮。如果有一天阿Q正传成为真正的搞笑小说,是中国人之幸,也是鲁迅之幸!多么沉痛的一部笑剧,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懂得人格平等,才懂得自由精神,以及超越性价值啊。”是啊,回顾我们每一个人,又有谁一点也不像阿Q呢?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pdf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鲁 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文章主要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 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 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 生的无比怀念、热爱、敬仰之情。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 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 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是: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三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指导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 习等形式的学习,达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练习的方法,学习掌握作者抓住人物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 质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3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 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 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 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主要采取的教法 有:创设情境法、讲解法、朗读法等;准备让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品 句子——谈感受——悟写法”五步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板书: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 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旺盛 的探究欲。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

赏析自嘲鲁迅

鲁迅《自嘲》解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

《18_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业练习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业练习姓名:家长签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一、 二、三、四、说明鲁迅是个 的思想感情。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一、读拼音写出词语 wǎn lián gǎo xiào xiáng xìké sou wén zhāng shì shì zhuī dào ( )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枯瘦()()详细()() 慈祥()()爱戴()()惊异()()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 囫()吞()张()李()()经风()北风()() ()然大()一目()行一知()解()声痛哭 四、比一比,再组词。 晃()霜()咳()祥()枣()搞()囫()恍()箱()核()详()束()稿()团() 五、阅读句子并作答. 1、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指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比挨打挨骂还难受”的原因是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实际上指的是 ⑵“碰壁”指_________实际上指的是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这九个动作词. ⑶最打动我的动词是,我体会到了 ⑷这段话说明鲁迅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⑴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和的描写,表现了鲁迅 ⑵我想象到伯父鲁迅当时心里想: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

对于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摘抄

对于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摘抄 鲁迅个人评价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主席在对中国当代革命家和文学家的评价中,对鲁迅的评价是最高的。在这里,他一连用了三个伟大——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为什么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这么高呢? 这是因为虽然毛主席与鲁迅从来未曾谋面,但他在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和那些杂文的时候,就为鲁迅文章的深刻和尖锐所折服,鲁迅的立场观点竟然和他的立场观点是那样的相似,有些方面甚至还能使毛主席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是因为,除了他们都有一颗忧国忧民、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慈悲胸怀以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着深刻和准确的认识,并能够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判断当代社会,是真正的心灵相通。所以,毛主席对鲁迅的赞扬是发自内心和由衷的。有的人可能会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内,有那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难道就没有和鲁迅的思想相媲美的吗?我们应该这样认为: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智勇双全、英勇果敢、为革命忠心耿耿、舍生忘死的英雄豪杰大有人在。但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上,和鲁迅一样有如此深刻锐利的见解,在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能够用高超智慧的胆略作出巨大贡献的鲁迅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假如把在革命战争中作了巨大贡献的一些革命家文学

家放到鲁迅所处的那个环境中,他们是绝对不可能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的。 所以,因为毛主席与鲁迅的思想是相通的,对他卓越的文学天赋、政治的敏锐和思想的深刻推崇备至,是理所当然的。 鲁迅个人评价2 在三十年代,胡适也已不再将鲁迅视为思想上、政见上的同路人 对于鲁迅的攻击,胡适鲜有回应。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11月,苏雪林致信胡适,痛斥“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胡适在回信中为鲁迅辩护:“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凡论一人,总须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信中,胡适还替鲁迅辩诬,说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并非抄袭之作。⑤ 当然,胡适也未将鲁迅视为自己的同路人。苏雪林在信中自居右派,也视胡适为右派,指责鲁迅“本是个虚无主义者,他的左倾,并非出于诚意,无非借此沽名钓利罢了。但左派却偏恭维他是什么‘民族战士’,‘革命导师’,将他一生事迹,吹得天花乱坠,读了真使人胸中格格作恶。”主张“取缔鲁迅宗教宣传”。 ⑥对于苏雪林的上述指控,胡适虽不赞同(“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却也表示“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显见在左、右立场上,胡适自认为与鲁迅对立。 鲁迅个人评价3 但到1956年,胡适却又突然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然而,到1956年,胡适却忽而觉得鲁迅是自己的同路人。据学者周策纵回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以读为本平等对话真切感人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益匪浅。于老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诠释《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使笔者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周晔。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侄女。 师: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弟弟。 师:鲁迅先生原名叫什么?生:周树人。 师:他的两个弟弟叫什么?生:周作人,周建人。 师: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生字能掌握吗?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有关作者的对话,既是对“伯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学生齐读。) 师: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鲁迅著作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是鲁迅第一部小说,其中收集1981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14篇,原题是“自序”。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1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附集》(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古籍序跋集》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业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业设计 一、抄词。 追悼正月爱抚逝世搞不清楚张冠李戴 愉快碰壁微弱咳嗽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李()囫囵()()()然大()三()半() ()经风() ()声()哭难以()受接连不()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走进鲁迅读后感

《鲁迅——名人传记》读后感 六(3)李颖鲁迅,20年代初中国的文学之魂。在我想象中,他应该穿着中山装,一脸愤世嫉俗,这才符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 直到今天翻开这本《鲁迅》我才看到了鲁迅的另一面,真正走进了他的心灵,了解了他艰苦朴素、奋斗追求的一生。 打开书,清澈的文字如幽泉般徐徐流淌,流入我心中。1881年9月25日,在绍兴城内新台门周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儿。他,就是后来伟大的文学巨人——鲁迅。 鲁迅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且不提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书香扑面的三味书屋,也不说祖母美丽的民间传说,玉田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课,光是一本本《花镜》、《山海经》、《鉴略》就让小鲁迅如痴如醉。正是这些带有插画的图书、故事,陶冶了鲁迅的情操,培养了他的审美能力,打实了他的艺术功底。 18岁那年,遭遇父亲病故的鲁迅离开了家乡,到南京求学。几年后,鲁迅东渡日本学医,后来又毅然弃医从文,决心推选文艺,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改变他们的思想,打倒封建主义。于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的发表,终于确立了鲁迅在文坛上的地位,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 鲁迅一生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但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

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两百页的书,不算太薄,可我一下午就读完了。合上书,心中的火焰已被这慷慨激昂的文字所点燃。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骨头最硬,对形形色色的敌人,看得清,恨得深,斗争得最坚决;他甘当人民大众的牛,在培养文艺青年方面,更是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书静静地放在桌上,我却心潮澎湃。这时我才猛然发觉书的封面上有一幅鲁迅的肖像。画中,鲁迅深邃的双眼望着远方,粗浓的眉毛,黑密的胡须,眉头紧锁,神情深沉而坚毅,一看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 从《鲁迅——名人传记》中,我真正读懂了鲁迅。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平时阅读中,有谁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吗?知道是谁写的吗?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3.写作背景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3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④“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⑤“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⑥“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⑦“那怎么——” ⑧“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⑨“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⑩“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1“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2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3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14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15“怎么了?”爸爸问他。 ○16“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17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8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