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养老院用药错误案例分享

养老院用药错误案例分享

养老院用药错误案例分享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院服务以及用药的管理也水涨船高。

而由于对药物的不正确使用,一些养老院也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

以某位76岁老人为例,他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症而得到了抗凝血和抗高
血脂的用药治疗,这些药物都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养老院的医师忽视了将不同类别的药物分开按照医嘱服用的病例,这位老人受到了抗凝血药物和抗高血脂药物的叠加,不但使其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也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影响。

因此,养老院在用药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安全性,并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合
理的治疗。

首先,要仔细观察老人的病史和病情,准确判断用药的类别和安全性;其次,要合理地规划药物给药时间和用量,避免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最后,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宜自行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养老院中药物使用错误的概率,从而保障老人们
的安全,同时也是改善养老院质量的重要措施。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

临床用药案例分析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患者按照医嘱每天按时服药,1 个月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3个月后复查,血压稳定,无反 弹。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仅少数情况下出现干咳、头 痛等症状。
02
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用药
患者情况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患者年龄:56岁
02
性别:男性
03
04
病史:已确诊糖尿病多年,曾 尝试过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
硝酸异山梨酯是血管扩张药,用 于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缓解心绞痛症状。
01
患者的主要用药包括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和硝酸异山 梨酯。
02
03
辛伐他汀是降脂药,用于降低血 脂水平,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程度,预防心血管事件。
04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患者长期规律服药后,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 。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治疗效果
患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后,哮 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咳嗽、气促等症状明 显减轻,肺功能得到改善。
副作用
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 声音嘶哑等副作用,但发生率较低。针对副 作用的出现,医生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多饮 水、保持口腔清洁,如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就 医。
病史:抑郁症多年,曾接 受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但效果不明显
01
患者年龄:35岁
02
03
职业:公司职员
04
05
症状:情绪低落,丧失兴 趣和愉悦感,失眠,食欲 不振,思维迟缓,自我评 价低,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用药选择与依据
首选药物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
依据

莫西沙星注射液致高血压1例

莫西沙星注射液致高血压1例

稀糊样ꎬ立即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钠 40mg 静推制酸、吸痰、止
道感染入院ꎮ 入院检查:体温 36 4℃ ꎬ脉搏 81 次 / minꎬ呼吸
2 讨论
泌物ꎬ巩膜无黄染ꎬ双侧瞳孔等大等圆ꎬ对光反射灵敏ꎻ浅表淋
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等ꎬ停用莫西沙星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
巴结无肿大ꎻ颈软无抵抗ꎬ颈静脉无怒张ꎬ气管居中ꎬ甲状腺不
呕、补液等对症处理ꎮ 患者于 20∶ 00 病情趋于平稳ꎮ
本例患者在莫西沙星用药后即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上升、
性ꎬ因此考虑上述不良反应症状与使用莫西沙星有关ꎮ
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ꎬ对常见的呼吸
道病原菌ꎬ和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菌属
207
海峡药学 2020 年 第 32 卷 第 1 期
血压的不良反应ꎮ 方法 采用病例报告的形式并结合文献检索进行
分析ꎮ 结果与结论 不良反应的症状与用药有明确的时间相关性ꎬ
因此考虑上述不良反应症状与使用莫西沙星有关ꎮ 莫西沙星可能引
起包括高血压等不良反应ꎬ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小心ꎮ
关键词:莫西沙星ꎻ不良反应ꎻ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969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 (2020 )  ̄
作效率ꎬ打造智能化、信息化 PIVASꎬ为该院的用药安全保驾
护航ꎮ
参考文献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ꎬ发挥治疗效果ꎮ 该 PIVAS 医嘱审核中发
〔1〕 蔡为民ꎬ袁克俭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 M〕 北京:中国医
萄糖注射液 250mL qd ivgtt” ꎬ该病人 14 周岁ꎬ氟喹诺酮类抗
〔2〕 胡玉录ꎬ刘焕龙主编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M〕 北京:中国医
08 月 09 日 16∶ 59 左右患者在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

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分析目的:探讨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门诊老年高血压处方300张,通过统计抗高血压药物用法等,计算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

结果: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缬沙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贝那普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利尿剂(吲哚帕胺),均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推荐范围内。

按DDDs 排序分别为硝苯地平、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吲哚帕胺、美托洛尔、缬沙坦、贝那普利、比索洛尔。

8种药物中,除了美托洛尔、缬沙坦的DUI略大于1,其余均小于等于1。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治疗主要以联合用药为主,联合用药处方数209张,占抽取总处方数的69.67%。

联合用药多为二联用药,处方数127张,占42.33%;三联用药处方59张,占19.67%;四联用药处方23张,占7.67%。

所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多符合《指南》推荐。

结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老年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标签:老年高血压;药物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老年高血压定义为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舒张压≥90 mm Hg[1]。

调查数据显示,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病总数的60%~70%,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最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合理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老年患者血压水平,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性,选择2015年1-12月300张老年高血压处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将结合具体病例,分析高血压合理用药的情况。

病例一:患者李先生,50岁,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血压波动较大,服药不规律。

最近,他感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三级,建议他使用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胶囊。

经过一周的治疗,李先生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症状明显缓解。

分析:该患者使用了两种降压药物,其中氨氯地平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缬沙坦胶囊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血压。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降低血压,提高疗效。

此外,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病例二:患者张女士,40岁,高血压病史2年,平时无明显症状,偶尔感到头痛。

她自行购买了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服用一次。

然而,最近她感到头痛加重,还出现了心悸、胸闷等症状。

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发现她的血压偏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考虑到张女士的病情和药物治疗反应,医生调整了用药方案,增加了利尿剂和ACE抑制剂。

分析:该患者使用了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了用药方案,增加了利尿剂和ACE抑制剂。

利尿剂可促进钠排出,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降低血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理用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反应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考虑。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治疗常见的十大用药误区,你踩雷了吗?

高血压治疗常见的十大用药误区,你踩雷了吗?

高血压治疗常见的十大用药误区,你踩雷了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水平显著升高,并可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般将成年人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一天随意测量血压的检测值均大于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

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有2.7亿人,为发生率最高的慢性病。

以此同时,高血压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若出现不合理用药,将会直接影响疾病治疗,甚至是使病情加重。

本文将与大家聊一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原则以及常见的用药十大误区,以引起患者的重视,避免走进误区。

一、降压药的使用原则(1)“降压是硬道理”:早开始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而且血压达标能够最大程度地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到最低,改善预后。

(2)降压药的用药原则: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其中老年及高龄患者初始治疗时需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然后根据病情需要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而且需要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这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此外,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高血压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对于血压检测值≥14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小剂量联合治疗。

与此同时,还需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遵医嘱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

(3)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情况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标准是低于140/9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目的是低于150/90mmHg。

(4)血压达标时间:正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后的4~12周内会达到降压目标。

另外,高龄、冠心病、双颈动脉严重狭窄或对降压药耐受性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其达到降压目标的时间会相对延长。

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常见误区误区一:不遵医嘱服药在实际临床中,我们发现有部分高血压患者,不遵医嘱服药降压药,自己想吃就吃,忘记了就不吃。

66例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

66例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论文

66例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合理用药。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对患者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6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2例发生低钾血症,2例发生低血压,1例发生支气管痉挛,1例发生心动过缓,1例发生水肿,1例发生头晕、恶心,1例发生咳嗽。

结论加深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以此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可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目前用于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在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现结合我院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做到合理用药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并长期口服降压药治疗。

其中男性34例,女性32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7.5岁。

1.2 方法对66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6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3例应用利尿剂,其中2例发生低钾血症;11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其中1例发生支气管痉挛,1例发生心动过缓;11例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其中1例发生水肿;13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中1例发生低血压,1例发生咳嗽;1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中1例发生头晕、恶心;8例应用α1受体阻滞剂,其中1例发生低血压。

干休所5年来老年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干休所5年来老年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干休所5年来老年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目的探讨干休所高血压药物处方的内容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干休所老干部抗高血压处方1836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内容及效果进行记录。

结果1836张高血压處方,其中共有不合理处方32张(1.74%)。

其中感冒药联用16张(0.87%),不合理的联合用药10张(0.54%),重复用药3张(0.16%)。

结论应用单一药物降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时,并不能仅仅依靠单纯提高药物的剂量起到降压的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降压效果。

标签: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随着“双高期”的来临,我所老干部患有高血压患病率达到80%。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所以正规治疗高血压显然势在必行。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临床抗高血压处方多为联合用药,如何根据病症制定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抗高血压处方,保证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是诸多医生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我所老干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处方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为高血压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干休所老干部抗高血压处方1836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6例(79.3%),女380(20.7%)例。

1.2 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就诊后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研究分析。

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次,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对比。

2 结果用药人群的年龄层次处方分析80~90年龄段1332张(72.5%),90~100年龄段504张(27.5%),抗高血压药物类别钙离子拮抗药1034张(56.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936张(50.9%),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抗高血压药物类型,β受体阻滞剂药642张(34.9%),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389张(21.2%),ARB/利尿剂585张(31.9%)。

我所抗高血压处方中缬沙坦1345张(73.3%)出现频率最高,左旋氨氯地平865张(47.1%),美托洛尔缓释剂665张(36.2%),缬沙坦/氢氯噻嗪423张(23.0%),硝苯地平控释片365张(1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第五届全国药物治疗学学术年会——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会议期间,专家基于病例对抗高血
压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点评。现将病例分析摘要整理,供大家分享,病例解析的目的仅
在于提高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无个案针对性。

案例 1
患者:男性,70 岁,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

处方:尼群地平 10mg,口服,每日三次;福辛普利 10mg,口服,每日一次;吲达帕胺 2.5mg,
口服,每日一次。

三周后随访,血压 140/76 mmHg,HR 82 次 / 分;活动后气急。
分析:
①2009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学会(AHA)《成人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更新》再
次建议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缓释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用于所有症状稳定的心衰患者。
除非有禁忌证,该患者应该加用β受体阻滞剂。

②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对心衰患者并不适应,甚至相对禁忌,如作为降压治疗必须继
续使用时,可选用长效制剂,并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案例 2

患者:女性,72 岁,发现血压升高 10 年,有吸烟史,高脂血症,曾查出餐后 2 小时血糖 9.2
mmol/L。

长期服用倍他乐克 25mg 每日二次 + 氢氯噻嗪 25mg 每日二次,血压 150-170/80-90 mmHg
波动。

颈动脉超声提示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186mg。
分析:
①该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长期合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一定的不良反
应,该患者不适合采用这种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而且,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
疗效较差。

②钙拮抗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适合该患者的联合方案,CCB 对
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有证据表明,CCB 能减缓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ACEI 虽然对于老年低肾素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差,但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减少尿蛋白、保护肾
脏。研究表明,ACEI 同样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 CCB+ACEI 不能使该患者血压达标,
可加用小剂量利尿剂。
案例 3
患者:男性,70 岁,诊断为原发性高患者,男性,70 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10 年、2 型
糖尿病 6 年,尿蛋白阴性,否认痛风史。

既往服用多联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
目前服用药物贝那普利 10mg,每日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 20mg,每日两次;替米沙坦 40mg,
每日一次;可乐定 75μg,每日三次。

血压仍在 160~170/70~80 mmHg 波动,且伴有双踝部水肿。
分析:
①ONTARGET 研究显示,对于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
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心血管益处并不优于单用 ACEI 或 ARB,但不良反应的危险增
加 255%。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仅重度心力衰竭与蛋白尿性肾病患者可以考虑接受
ACEI+ARB 联合治疗。该患者没有必要同时应用这两类药物。

②糖尿病患者联用药物,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情况下,除非有禁忌证,都应该加用利尿剂治疗。为
使该患者血压达标,须加用小剂量利尿剂。

诊治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吲达帕胺)后,血压稳定在 140~145/65~70 mmHg。
案例 4
患者:女性,42 岁,血压升高 5 年,波动于 140~160/80~110 mmHg。

近 2 年服用珍菊降压片一粒,每日三次;吲达帕胺 2.5mg,口服,每日一次。
反复双下肢乏力半年,查血钾最低 3.0mmol/L。
分析:
在复方降压药中,新型的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多是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我国传统的复方
降压制剂中也大多含有利尿剂成分。如珍菊降压片每片含氢氯噻嗪 5mg。在使用复方制剂时,
再加用利尿剂则会加重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诊治经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停用珍菊降压片。在服用吲达帕胺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
150mg,每日一次,二周后患者血压降至 140/85 mmHg,血钾 3.8 mmol/L。
案例 5
患者:男性,47 岁,高血压 6 年。
长期服用卡托普利 25mg,每日两次;尼群地平 10mg,每日一次。每天上午测血压均在 140/90
mmHg 以下。

近期心超提示左室肥厚,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 24 小时平均血压为 144/96 mmHg,夜间
平均血压 139/94 mmHg。昼夜节律小时,血压波动大,上午 8~11 点血压在 115~135/70~85
mmHg 之间,其他时间的血压(尤其是夜间血压及清晨血压)均控制不佳。

分析:
①动态血压较之诊所血压的优势之一是能观察 24 小时的血压变化情况,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该患者服用的药物均为中短效药物,每次到诊所就诊时均在降压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故诊所血压
正常。但由于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短,且服药次数不足,血压波动大,夜间血压及清晨血压控制不
佳,造成了左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

②使用中短效降压药物,每日至少服药 2~3 次,血压控制可相对平稳。对于该患者应尽可能选
用长效药物。
案例 6
患者:男性,76 岁,因胸痛 2 小时急诊就诊。

追问病史,患者长期未测血压。2 天前,偶测血压 210/110 mmHg,于当地医院就诊;
医师给予三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且剂量较大。
急诊当日患者感头晕不适,测血压 110/60 mmHg,之后于排便时突发剧烈胸痛,面色苍白、大
汗。120 急救车上测血压 66/40 mmHg,即刻查心电图及心肌蛋白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病情好转。

分析:
这样的病例在临床并不罕见。强烈警示临床医师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过快降
压会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案例 7
患者:男性,56 岁,高血压、2 型糖尿病,有脑梗塞病史。

甘油三酯 1.6 mmol/L,总胆固醇 5.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2 mmol/L。
处方:依那普利 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 5 mg,每日一次;二甲双胍 250 mg,每日三次;
格列齐特 80 mg,每日两次。血压、血糖控制均达标。
分析:
该患者合并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作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措施,还应考虑加用他汀类降脂药
和阿司匹林。尽管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血脂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因其同时伴有糖尿病、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进一步降至 2.1 mmol/L 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