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公开课的打磨过程

谈谈公开课的打磨过程
谈谈公开课的打磨过程

谈谈公开课的打磨过程

回想听、讲公开课的经历,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下面谈谈上好一堂讲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示,不当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要讲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做好、做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很多老师认为,讲课题目还没定下来呢,没法准备或者说不着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可以先暂定一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因为每一个教案、课件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或多、或少的都有它的优点,先浏览一遍,根据所讲的课和自己的讲课特色取其精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

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当然,具体怎么写详案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如果是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材很熟的老教师,可以不必事无巨细,只列出框架就可以;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这一点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不仅对备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备公开课必须要经过这个由薄到厚,然后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这个课题,如果学过,就要在备课中适当加深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几乎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重点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上的内容也要低坡度进行。尤其是抽题后讲课顺序不是在第一天的老师,要注意前面选手的课堂是否切实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你要提前去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否则,前面一个选手的失败可能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

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另外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把重点内容放在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解决,切不可放在课堂一开始或者半小时以后学生思想松懈的时段;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波动,就像“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情绪也可以时松时紧,如果课堂中能带领学生达到一个高潮,那肯定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了。比如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用竞赛、小组讨论、放松活动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

再次,设计对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讲课时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变为导演,现在评课更注重评教师“导得多好”而不是讲得多好。现在的课堂,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我认为有必要讨论的问题才去讨论,而不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这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上的热闹,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备听众。公开课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时需把听课者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比如,在要求学生看阅读材料时,你就需将有关的内容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听众,这样就不会让有些听课老师由于不熟悉所讲的内容而跟不上课堂思路。另外,通过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课件,直观形象地把

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打在屏幕上,使学生和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使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说到课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课件上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不要满满的都是字,这样谁也不愿意看。还要注意字体的大小,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的清楚;字体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要明显清晰,要让人看得舒服;另外不要太鲜艳,跳跃活动的东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要明确课件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讲课内容服务的,它是处于从属地位,切不可喧宾夺主。

3.新课的教学目标力求全面。

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关注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堂好课不仅要考虑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情感获得了哪些发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获。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我们一般都能达到,但是对于情感目标,平时讲课时总是模棱两可,或者只是触及那么一丁点皮毛,设想如果一节课能渗透一定的情感教育或者教给学生一种方法,那教师的讲课水平就很不一般了。

4.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

的效果。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诗词导入法,歌曲导入、漫画或图片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谚语导入、设疑导入等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定能“文思泉涌”。

5.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流畅,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的转折被打断,听众也会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备课时我们要注意寻找各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它们穿起来,形成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机械的用“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种单一的方式生硬地把学生拽过来。

6.课堂检测的选择力求精炼。

选入公开课中的课堂检测题切忌“繁”“难”“偏”“旧”。选择的课堂检测题应力求紧扣教学大纲的重难点,以生动灵活的形式出现,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也是你课堂效果的见证。设计的练习中各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梯度和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练了半天,学生看似活跃,而让评委觉得你思维混乱。

7.授课过程力求有亮点。

课上完了,要自己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哪个环节给人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有没有给听课老师留下一点值得回味的地

方?哪个环节会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如果没有,说明这节课准备的不够好,没有亮点。这个亮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亮点,更重要的是,这个亮点必须为内容服务,脱离本节内容的亮点宁可舍弃。如果你准备了一个亮点,切忌要准备充分,然后象相声演员一样成功的抖出来,而不是因为小环节的失误或者存在知识性的错误,使亮点变成了污点。

三、反复试讲,及时纠正

无论课前把教案准备得多么熟悉,都不如进课堂给学生们试讲一次所获得的经验来的直接和丰富,更有针对性。学生就是授课的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讲课的方向,左右着我们的课堂。

试讲不一定要有指导老师听,只要自己在学生面前讲一遍,这节课是成功还是失败,看学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绪就知道个百分之八十。

若有指导老师听课,每次试讲完后,听课老师都会提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时候你不要仅仅是听着,因为很多老师为了照顾你的面子,提的意见很委婉,也可能话里有话;另外人家说的很多意见你可能当时理解不了,可能还不服气,觉得我是这样想的呀,我是那样想的呀等等,这时你要一字一句的记下来,然后回去慢慢琢磨:这个老师的这句话是针对哪里说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那个老师提的意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能吸收的吸收,能改进的地方改进,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改

掉:像课堂语言要精炼、力争不重复一句话,即使是夸奖学生也不要用同一句话;不要有口头语;不要站在讲桌旁,要试着融入到学生中去;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是读文字时,一定要认真听,和颜悦色的注视着学生,并给与相应的鼓励评价等等。一节优质课如果准备到不用看教案,心中只有一个框架也就是自己感觉由厚到薄的程度就差不多可以进课堂了。如果试讲多遍,准备的很充分了,自己有信心了,自然就不紧张,不仅能流畅的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能突发灵感,说上几句比较幽默的话。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讲会让你的课变得更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

四、正式讲课

首先,要考虑着装。尽可能穿职业装,显得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女老师可以化化淡妆,显得人很精神,给学生和评委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克服紧张情绪。有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地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进课堂还紧张,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教师可以抱着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可以自己安慰自己我是来学习的,是来抛砖引玉的,丢人也无所谓,丢了人我更明白我哪里该改进,对这节课该怎么讲印象更深啊),以展示的心态来上课(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方案,急于向听课者展示,展示自己的讲课水平),以“我能行”的心态来上课(不妨来点阿Q精

神,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课堂,我准备得很充分,这节课由我做主)。

再次,要有课前调动。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讲个笑话等,一方面和学生交流一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也借此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

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有激情,还要注重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撰写教学反思

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准备一节课时,我经常把以前写过的教学反思浏览一遍,力求避免曾经在课堂上出现过的不足和失误再次出现,确实对自己的授课有不少的帮助。

总体来说一节好课,我觉得应该是:老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整堂课听起来舒服顺溜,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节好课。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80%的老师说好,可以说,这就是一节好课了!

公开课总结(精选8篇)

《公开课总结》 公开课总结(一): 公开课总结 3月下旬,学校安排了每学期的例行公开课,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水平和 锻炼自身潜力的一次机会,透过这次公开课,自己在教学准备、讲课方式方法、教学互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个性是三位特级教师的课后点评更是受益匪浅,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自己的很多不足,主要体此刻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准备不够细致。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和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构成系统、稳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再加上脱离教学岗位时间较长,教学水平退步较大,就应说这次公开课是恢复自己教学水平、加深对新课改后教学模式转变认识的难得机会,但是,从接到通知到备课、准备、试讲,直至最后正式上课,整个过程中,自己对这次公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始终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导致准备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准备,突出了教学资料、方式方法和相关知识的准备,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充分思考到学生的理解潜力、认知水平和课堂氛围,讲课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 二是教学问题设置不够合理,课堂效果欠佳。由于本节课的资料学生已经学过,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了引导学生复习,个性是在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侧重了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但是,从学生课堂的反应来看,问题设置的有点偏难;主要原因是没有思考到 时间间隔太长,学生大部分资料和知识要点已经遗忘,再加上本班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学生在问题解决上遇到了困难,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感和信心,学习用心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三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讲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比较和问题教学的方法,形式相比较较单一,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透过有效的方式激发起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不够直观,整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主要原因是没有引入像教学演示、多媒体等这些比较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另外,对学生的引导也不是很到位,没有把学生的主体 作用突出出来,更多的是我在讲,学生被动的理解,再加上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有点单一沉闷,教学效率不高。 四是教学行为不够规范,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好。我认为,老师不只是用语言来教育引导学生,更多的时候就应是用无声的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但是,在这次公开课上,自己对细节关注的不够,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板书设计不够合理、书写不够规范、资料与教案没有持续一致,反映出自己在教学习惯养成上还有必须的差距。 下一步,针对这次公开课暴露出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研究,用心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公开课总结(二):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公开课,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评价,我感觉受益匪浅。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公开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课前预习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被认为苏轼词的代表作。现在请大家集体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有节奏,有抑扬,也有气势。个别同学读错了一个字,应是“小乔初嫁了(liǎo)”。好,下面开始解读词作。请问,哪些内容集中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生:从“故垒西边”一直到“樯橹灰飞烟灭”,集中体现了题目。 师:回答正确。具体说:哪是写赤壁,哪是言怀古? 生:“故垒西边”到“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把赤壁与怀古自然衔接起来。 师:是这样。我们先看前三句,这三句气势非同凡响,具体表现在哪儿? 生:表现在有实有虚。实景是滚滚东去、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虚景为千古风流人物一个个从词人眼前闪过,被淘得无影无踪。 生:“大江东去”四字让人想到了无限广阔的视觉空间,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苏轼心理空间的开阔。 生:说苏轼面对长江水心胸开阔恐怕不当。他先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接着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是说一代代风流人物都

被历史的滔滔江水冲洗尽,这三句融入的是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师:好一个“历史的滔滔江水”。这三句是胸襟开阔还是沧桑喟叹,应该结合下文来看。 生:说千古英雄都随江水流逝,烟消云散,与下文的怀古意思相左。那么,该怎样理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呢? (生默然) 师:这两句与《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同,那两句紧接的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充盈着历史的空虚。苏轼的这两句意为江水洗尽了“千古风流人物”的形体,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而他们的丰功伟绩却留下来,感召着人们,特别是感召着苏轼。所以,作者下文便寻找赤壁战场、追怀英雄豪杰。 (生颔首) 师:我们接着赏析描写赤壁的句子,请注意是“赏析”。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很有气势,让人惊心动魄。 生:这三句炼字准确,有表现力。“穿”字写山峰高耸入云,“惊”字写巨浪汹涌,“拍”字写声响震天。 生:我补充一下。“卷”字写出浪涛的强劲有力,“千堆雪”描绘出巨浪撞击岩石后浪花飞溅的壮美。 师:“壮美”,很富有审美感受的一个词。记得诗评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刚才三位同学基本是赏景,哪位同学再来析一下情?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雪孩子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雪孩子》评课稿 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是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参考,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竞答、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高兴的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的悲伤之情,还有的学生读出留恋之情。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这堂

课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谈谈公开课的打磨过程

谈谈公开课的打磨过程 回想听、讲公开课的经历,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下面谈谈上好一堂讲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示,不当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要讲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做好、做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备课前的准备工作: 很多老师认为,讲课题目还没定下来呢,没法准备或者说不着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公开课的知识储备阶段。这时候我们可以先暂定一个课题,有目的的准备一下,算是练兵吧。这时候的准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海选、吸收、精选、创新。海选工作也就是说围绕这个课题,广泛搜集各方面的备课信息,查阅网上相关课题的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别人的优点,看能不能为我所用。因为每一个教案、课件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或多、或少的都有它的优点,先浏览一遍,根据所讲的课和自己的讲课特色取其精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可能别人的例子我不能照搬,但他的思想我可以借鉴,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二、备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备详案。 即教师在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也就相当于把书读到由薄到厚的

过程。这种方法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语言越来越精炼,思路越来越清晰,课堂效率越来越高。当然,具体怎么写详案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如果是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材很熟的老教师,可以不必事无巨细,只列出框架就可以;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这一点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不仅对备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备公开课必须要经过这个由薄到厚,然后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 2.备学生、备听众。 备学生。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备课时,应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直观形象的突破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过这个课题,如果学过,就要在备课中适当加深难度;如果内容忘得几乎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重点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上的内容也要低坡度进行。尤其是抽题后讲课顺序不是在第一天的老师,要注意前面选手的课堂是否切实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你要提前去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否则,前面一个选手的失败可能影响到你的正常发挥。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

《黄河颂》公开课教学案例

《黄河颂》公开课教学案例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黄河颂》公开课教学案例 王慧玲 (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 一、背景介绍 我曾在南京市华电中学七(3)班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黄河颂》。本校七年级共有九个班,这是其中的一个实验班,在平常的教学中感觉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不够积极,女生不爱发言,男生倒很活泼,但是他们回答问题欠深思。我本是打算在自己带的另一个普通班上的,因为去年我在这个班级开的校级公开课效果很好。但是后来大家都建议实验班更能代表学校的形象,我又改了主意。在正式开课之前我共试上了两次,都是在普通班级。为了更真实地展现课堂教学,准备工作我只是用了一个早自习带领学生读了读课文。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是我第一次开区级公开课,压力很大,但我也渴求成功。 二、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

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及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也是强化朗读训练的好素材,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正因为如此,我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现他们对诗作情感的体悟。我梦想着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期待着学生能积极参与,能大方地表述他们的收获,给大家一种轻松、自然又充满激情的感觉。 三、案例描述 因为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河,导入新课时我用了一段1分20秒的气势磅礴的黄河视频(并配以激情澎湃的音乐),试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点诗歌中的情感。 接下来,我简单地介绍了作者、作品及抗战背景,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内涵做好铺垫。在朗读训练上我依次采用了以下方法:先指名朗读,目的是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读音是否准确,停顿以及感情的表现力等;对于如何读出感情,我继而播放了一段朗诵词部分的录音,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再接着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感;最后全班齐读,因为我认为集体朗读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 时间:2009-4-22 听课学校及班级:××小学二(4)班 课题:18鸟岛 执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8鸟岛” 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对鸟岛的初步认识、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鸟岛在什么地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师引导理解“陆续”并说一句话 师:这些鸟是来干什么?(生答) (课件出示)片段,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悟出“鸟多”(板) 3、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片段) 全班齐读,学生分句,逐句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请几个学生到台上演示) 悟出“窝多”“蛋多”(板)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再范读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来到小岛上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糟糕的事?) (2)指名说 四、课堂延伸,实践拓展 1、师扮不文明的游客,生有礼貌的劝说;

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 1) 课文写…… 2) 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 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 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 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 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 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 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 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 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教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并检测出学习目 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捕捉意象,品味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样是 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今天我们来

学习学习凝结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一):放声自由诵读,并思考:请用一个字 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词句。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期待你五分钟后的 精彩展示与回答。 个读展示后,回答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示 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 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寻觅、 冷清、凄惨”?或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请生读相关语句。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语文:《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anting Collection Preface" Open Class Teaching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文笔很美,但思想略显消沉,其中以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和阅历,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习中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不得不囫囵吞枣地背,兴趣索然。我设计的这节课是在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模式之后的大胆尝试探索,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用文学语言讲授美文。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学氛围,使学生入情入景,走入文中,走到作者内心中去。 2、引导学生美读。诵读训练中采用教师范背、男女生赛读、个人朗读、学生齐读和听读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师生互相提问的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4、力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所谓“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5、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尤其注意给学生个人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一逐层铺垫,创设情境 1、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是**中学哪个班的同学? 生;**班。 师:听说**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生:(笑)是真的。 师:那大家今天有没有信心在各位专家老师面前展现一下我们**班的风采呢? 生:有。 师:好,那我们大声齐喊三遍“我有信心”,好不好? 生:(声音洪亮地喊)“我有信心,我有信心,我有信心。” 石:今天老师还要给在座的同学提个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同学都要动脑、动嘴,你可以想错,但是不能不想;你也可以说错,但是不能不说,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好,我们正式上课。起立! 2、导入课文

磨课方法步骤(专业教育)

1、磨课计划 学习要求 【摘要】 1、磨课计划表内容要认真讨论、填写完整。 2、磨课计划的说明 (1)语文学科需说明类型(如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几个课时的教材请注明本次打磨研讨的是第几课时。 (2)“任务目标”既有跟学科教研对接目标,也有跟校本教研对接的目标。 (3)“研究问题”说明通过这个课例研究着重探讨的问题。研究问题一般不超过3个。 (4)“研讨活动时间安排”,一般用两个星期完成课例打磨。其中集体备课不少于两次,观课分工会议一次,观课后评议一次,总结会议一次。 (5)课例的教材内容。因本省使用的教材品种多样,请提供教材原文。 3、“磨课计划”评价标准 (1)要素完整,分工明确,“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任务落实,时间分配合理。 (2)研讨问题既体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又能解决本校(本地)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计划切实可行。 4、请您认真看完该专题的学习导引后,在左侧导航栏中点击【磨课】按钮,进入磨课平台。 【资源】 (1)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2011年小学研修要经历两类学习:以名师群组课例研究为示范的行动导向学习(1至6专题)和研修组全程磨课的参与体验学习(7至8专题)。课例打磨专题是由研修组自主组织的、以磨课计划任务驱动的、综合性学以致用专题。现就研修组如何利用网上磨课流程,组织全组老师做好课例研究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研修组磨课时间要求 研修组课例打磨专题从11月21日开始,至12月11日结束,用三周时间完成研修组的课例打磨任务。省课程团队和县(市区)指导教师团队将跟进研修组磨课过程并给予实时指导,因此,第7、第8两个专题同时开始,两个专题的时间整合在一起。 研修组磨课要从制订课例研究计划开始,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全周期,故在第6专题之后,各研修组要尽早制订磨课计划,进入磨课,并用足三周时间(不建议提早结束磨课),从时间上保证课例研究每个环节做细做好。 研修组磨课专题完成后,将进入研修组磨课县(市区)、省两级评选,在评选期间将关闭研修组磨课材料的提交,这段时间研修组磨课材料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删除。待评选结束后,研修组磨课平台会重新开放。 二、研修组磨课方式和任务 本次研修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暂不开放和支持其它变式的磨课操作流程。磨课基本流程包括10个环节的任务,各环节的任务均在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计划后生成。研修组须按照平台设置好的基本流程,制订磨课计划,生成磨课任务,进而依序完成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基本式磨课具体环节及要求见下表: 集体磨课环 节 活动要求参与者 1、制订计划全组讨论: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要大不要多)、 确定教学课题(要求是新课)、上课老师,落实全组每人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 间安排,填写生成网上磨课计划表。 全组老 师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评课记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 《怀念母亲》评课稿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听了七一小学宁静老师执教这一课,不禁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在教学中,她以散文的情感线“怀念”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主,通过读中想象、品味、感悟、积淀情感,达到了读中悟,悟中读,产生了情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节课,宁静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近季老,体悟“怀念”之情。 一、引入互文,走进人物故事,在资料拓展中激发了情感。 现在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受着父母们的百般宠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季老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艰辛、痛苦与无助,也很难体会到作者对已逝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为此,她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适时引入资料冲击学生的听觉和心灵,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教学中,她在情感激发的关键处三次引入互文资料,都是来源于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目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季羡林的真实故事,了解季老心中珍藏已久的对母亲的点滴回忆和真切的情感。面对房东太太的举止,季羡林一定会触景生情,引入两次互文,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印于学生心间: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忍痛割爱,独自支撑着贫困潦倒的家,整日倍受着思念和等待的煎熬的母亲。适时的互文阅读,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拉近了学生与那个时代艰苦的生活、母亲的思念、季老的处境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理解和感悟季老对母爱的渴望,而这份爱越是渴望,他

心中的悔恨就越加强烈,随之再有感情朗读《赋得永久的悔》的开头结尾。从孩子们的深情朗读中,她知道季老的“思母情”已经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同时也为后文体会“爱国情”做好了铺垫。 二、想象画面,再现生活情景,在生活体验中挖掘了情感。 学习散文,就要寻找画面感,在难忘的画面中感知体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真正走近作者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她创设了三次画面意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中发挥想象、进行迁移,逐步走进季老的生活。画面一:房东太太为迎接儿子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从熟悉的母亲对自己的细腻的爱中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的爱,进而感悟:季老触景生情,尽管与母亲相聚的时间短暂,但感受到的浓浓爱意是他这一生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画面二:母亲在与儿子分别的日子里,母亲是怎样苦苦等待儿子的回来呢?让学生在无尽的画面中一次次的失望,感受母亲的那份漫长的等待,度日如年。这时候,缠绕季老终生的悔,深深的停留在孩子的心里,更反衬出作者这一生对母爱的渴望。画面三:作者是怎样思念故国的?这是学习的难点,为此,她创设情景,带着学生闭目想象,将学生融入到季老的角色中,在体验季老一人身居异地的凄凉后,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忆丰富的生活画面,寻找其间的快乐和甜蜜,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体会了季老内心“凄凉”与“甜蜜”相交织的复杂情感,感悟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这一环节,孩子们真的走进了季老的心,当她深情地讲述季老的孤寂生活时,孩子们的表情凝重,若有所思,有的甚至流泪了……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课标》所说:真正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

如何上好公开课

如何上好公开课 教师可凭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显示自己的教学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铺平道路。还可通过公开课向人们展示自己成功的教学理念或模式,供同行学习取经。 很多教师认为公开课应拒绝“打磨”。他们认为公开课应该公开课堂教学最真实的情况,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瑕疵的存有,恰恰反证出真实的可贵,所以没有必要在课前刻意“打磨”,追求完美。有教师指出:面对打磨出来的公开课,更多的人是不服气,“给我充足的时间,我也做得到!”有价值的课堂不应只重形式上的完美,打掉了、磨没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公开课就是应该“打磨”。他们认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公开课,工夫全在课外。教师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打磨的过程。教师要用心去研究,要持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打磨”能让执教者的教学观从片面、模糊,走向整体、清晰,又何乐而不为呢?有些教师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正是得益于公开课,得益于持续地打磨。” 所以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个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上课的技巧,才能为课堂锦上添花。在认真准备好每节课的同时,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二、备课内容: 1、备教材。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就像英语课:必须让学生多开口一样;。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驾轻就熟,耳熟能详的课型。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所上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实行操练及使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要提问孩子组词,首先老师心中要非常有数,这个字到底能组几个词。宝威的教师要对各年龄段的教材深入了解,各领域的知识点必须准确掌握,婴班教师要知道孩子未来的发展目标,大班教师要知道“过一点,退一步”怎么做。 2、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三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掌声》教学案例、教案课堂实录及反思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掌声》教学案例、教案课堂实录及反思优秀教案 “诗意”缘于“情意”──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教学案例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史剑波朱瑛 【主题】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笔者认为,这一“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背景】随着以王崧舟为代表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兴起,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前不久,笔者以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执教了《掌声》。对于诗意语文,沉静后有了些许感悟。 【情境描述】 一、诗意语文:以感性复活为情怀师:大家觉得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英子?生:掌声。师:我也同意,可我还有些纳闷。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藏在掌声背后的究竟是什么?请同学

们再读读第3自然段,并用”“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思考:“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配乐旁白,让学生闭眼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地,一瘸一拐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顷刻间,整个教室显得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此刻对英子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终于,英子终于站定了……你看到了吗?看到什么了?生1:我看到英子走的很艰难;生2:我看到英子脸红红的,快哭出来了;生3:我看到英子很害怕的样子;……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样?此时,她最需要的是什么?生1:很紧张;生2:忐忑不安;生3:此时,她最需要鼓励;……师导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

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评课记录 科目语文评课地点语文组办公室评课时间2014-10-27 课题《共同的家》执教人马鹏远 评课实录: 备注 参会人员:付楼小学语文组 主持人:付永强发言: 感谢大家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支持!今天我们语文组的业 务活动主题是:对上周马鹏远执教的《共同的家》进行点评, 现在请马鹏远介绍本课的设计思路。 赵志明老师首先介绍了《共同的家》的设计思路和设计 意图。之后,老师们依次点评。 付永强校长发言: 付永强老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准备很充分,很详实。 2、教态自然,声音洪亮,运用普通话教学。 3、很机智的处理课堂出现的问题。 4、师生互动能力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付记广老师发言: 该同志教态端正,精神饱满;运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同时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李梅英老师发言:

马鹏远老师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声情并茂地再 现情境,注重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为我们语文课改指明了方向。 李尚志老师发言: 一个好的老师注重的是课堂教学上的觉察能力,这一点 赵老师做到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为了完成共同的目 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是值得肯点的。若评价语言多样化,会更好些。 付奎生: 我们语文组成员对马鹏远老师的这节公开课进行了 点评,指出了这节课的许多成功之处,足见马老师不愧是我 校的骨干教师。他能把在合师院培训学习的新的教改理念运 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并融会贯通。对今后语文组教学教 研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谢谢大家,散会。 总体评价及建议: 教态端正,精神饱满;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付楼小学教导处(章) 2014年10月27日

体育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体育课教案 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 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情 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 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跳跃运 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 (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集体打磨优秀课堂

集体打磨优秀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06-0038-01 在新课改中,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但常规的是反思仅仅局限于该反思什么内容以及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等,对反思的方法,对真正反思的深度及广度没有更好的了解,如下我就针对此结合我的两例公开课谈谈新的反思观。 一、课例简介 1、时间及班级:分别为xx年和xx年的所授课,前者授课班级为8个,后者授课班级为6个。 2、授课异与同:同为七年级上册《祝福青春》一课,均为在不同时期的平行班上公开课;异为前者因没有多媒体,是以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授课式;后者是公开课,同时参加了本省组织的录像课的比赛。 二、两种反思观 1、“同课异班”的横向反思观:就是在同届而不同的班级进行比较授课中的不同,及时反思后,更有效地落实到下一个班级

或下一届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从课例中抓住各班的特点,做到具体班级具体分析,从而更有效的展开不同班级的教学。 2、“同课异班”的纵向反思观:就是在不同届的学生中上同一课,如先上xx年的课毕后,先将此进行“冷却”,给自己一点时间、空间上的“空白”,再在xx年那一届上时,根据不同的学情、班情等适当进行反思后的调整,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展开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简释“同课异班异授”及其目的 1、简释 这里的“同课”,就是相同内容的一节课;“异班”,就是同一教师上多个班级的课;“异授”,就是在“异构”的前提下,在不同的班级授课时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异化出略有调整的教学构思的情况下的授课。 可见,“同课异班异授”就是同一堂课,同一教师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上法。在不同班级的授课中比较反思,扬长避短,以便在不同的班级授课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课例教师个体的教研活动。 2、目的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 日前聆听了我校古苑老师一年级的“生本”示范课,感受颇深,真切体验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听课中我感觉到古苑老师的教学中人文性凸现明显。在此,我想将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本课从目标来看,有两个大要求。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是识字。 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首先是老师的示范读,然后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伙伴听,接着是录音示范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小组展示读;全班读;每一次的读都使得学生知道自己读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每一次读都要求学生指读,读的形式多样,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读中感知了课文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寓识字于游戏中。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生本教学的重点。本课教材识字量是相当大的。古苑老师采取了多个小游戏,寓识字于游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小组内互帮互学,然后小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戏识字,有开火车识字,一环紧扣一环是识字认字教学,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古苑老师的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古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要求更高,这节课古苑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高,组织课堂非常

强。她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前师生交流中,“谁的小手最听话?谁的小手最灵巧?翻书比赛等。”非常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的准备习惯。 这次听课对我的震撼很大,教学是要充满热情,充满追求的。我一定要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去保持这种热情,去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二) 日前,梅江区“名师班”语文听评课小组在我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校巫小娜老师为名师们展示了一节语文课,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巫老师的这节课所选的教材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课文《文天祥》,这一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本应是“学堂”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共现场,而且课堂是因学生而设,学生占了极大部分,教师只是来为学服务的,所以“课堂”应当是“学堂”,而不该是“讲堂”。小学生的课堂更应当是适合儿童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力避各种变相的以“讲”代“学”。越俎代庖的结果,虽然由教师授予确实会比让学生探究来得简捷、清晰,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的重大教育价值却因此丧失殆尽。所以,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儿童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因为有许多事情虽可以由别人代替,唯独学习是无法由别人代替的。巫老师以“感悟文天祥的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地说,小组成员互相补充。随后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这就是“以学代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满足,在满足中扎扎实实地实现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堂”。 二、“教本”其实即“学本”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公开课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 课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 (专业课) 课题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班级12级高职安全技术管理授课地点教一106多媒体教室课时 1 课程类型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本节课以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为案例,采用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学习情境”进行整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教材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结合,采用FLASH软件、漫画图片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隐患图片进行机械危害初步认识,以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常见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机械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学情分析班级基本情况: 班级共27人,其中女生8人;男生19人;14位独生子女;6位同学家庭从事机加工行业方面工作。 学习起点: 学生已经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的相关知识,对事故调查、分析的步骤、方法和常用技术手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学生学习过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事故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这都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生缺乏现场经验;学习中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由于工作岗位需要和实际操作的吸引力,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 男生动手能力略强于女生;女生的理论知识略优于男生。 学习状态: 学生对枯燥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采用FLASH软件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隐患图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认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