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刘汝荣

(吉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从主语与主题,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主语省略与形式主语等方面探讨了英汉主语的差异,并提出了英译时确定主语的几种方法,包括主题句与主谓句的转换,不拘泥于字比句次,人称叙述与物称叙述的转换及主语的补充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等。

关键词:英语语法;汉语语法;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66(2004)01-0097-04

Differences of Su bject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bject

in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LIU Ru-ro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Jishou Universit y,Jis hou,Hunan416000)

A 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of subjects in the Chinese and the English lan guages,and presents several ways to determine the subject in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into En glish.Several aspects,such as subject,topic,h ypotaxis,parataxis,shift, word order and the use of passive voice,etc,are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grannar of English;grammar of Chinese;translation

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和英语语法研究已达到相当的程度。英汉对比研究方兴未艾,英汉差异之本质已初步显示出来。这样的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建立与充实,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将就英汉主语的主要差异及汉译英时主语的确定作初步探讨。

一 英汉主语差异

(一)主语与主题

从英语的语言系统(lan guage-system)或语法(grammar)来审视,一个“句子”要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包含主语(the subject)和谓语(the predicate)两个组成部分,因为“主语和谓语相互依存是句子之所以成为独立语言单位的基本要求。”(Busmann1996:461)英语句子的5种基本句型:SV,SVP,SVO,SVOO,SVOC,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SV(主语+动词)的基本结构,英语中的句子,不管如何变化,“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及其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连淑能1993,29,30),即离不开主谓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主语不可或缺,“不包含主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是不完整的”(Jesperson)。

早在20世纪30年代,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V. Mathesius)就采用信息论的观点,提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用“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对传统语法的“主谓两分”(the binary analysis of subject/predi-cate)加以修正,研究句子各部分的信息承载。十九世纪末,中国的马建忠“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写出了《马氏文通》。马建忠认为“华文”有“冒起”和“前置之名”,“系统句子”(s y stem-sentence)或者“语法句子”(gram matical sen-tence)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文已有之规矩”———“主谓两分”。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Charles Francis

第1期 娄底师专学报 No.1 2004年2月 Journal of Loudi Teachers College Feb.,2004

①收稿日期:2003-12-24.

作者简介:刘汝荣(1968- ),湖南吉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Hockett)提出了“话题———说明”(topic-comment)学说(Hockett,1958)。赵元任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来说明和看待,比较合适”(Chao1979,45)。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李纳(C.N.Li)和汤普生(S.A.Thompson)提出新的语言类型学观点,将语言分为四种类型:1)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2)注重话题(Topic-prominent Language)3)主语和话题均注重(Both Subject-prominent and Topic-prominent Language)4)主语和话题均不注重(Neither Subject-prominent nor Topic-prominent Language),认为英语是属于“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则属于“注重话题的语言”(Li and Thompson,1976,38)。

一些统计数字表明“话题—说明”句在现代汉语中占了近50%的比例(参见李瑞华1996,318)。虽然英语中也有“话题突出”的句子,但通常是由“主题性前置”(thematic fronting)造成的。“从相对意义上来说,英语词序中较晚出现的成分都可以出现在主题结构的主题位置上”。(金积令1991)。动词宾语、介词宾语、表语、宾语补语、状语、谓语动词等均可前置,占据话题的位置,但由于这种移位不是固有的语序,因而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给人的感觉是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如强调、对比、区别、承上启下等。“与英语主题结构相比,汉语主题结构的使用大大高于前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属常用结构,尤其是在`汉语风格'的主题结构中,没有其他的词可以取代主题结构的词序。所以,在汉民族的语感中,主题结构属正常词序。这是英汉语主题结构的最大差别。”(金积令1991)

从上述观点可知,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其常句式句子适合于用“主语———谓语”框架去说明;汉语是话题突出的语言,其常句式句子适合于用“话题———说明”的框架去说明。

(二)形合与意合

许多中外学者认为,英汉语语法最基本的差别是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的对比。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形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任晓霏2002)。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造句注重形式接应(formal co-hesion),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连淑能1993,46转引自蒋坚松2001,4)。而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造句注重意念连贯(semantic coherence),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1993,46) (转引自蒋坚松2001,6)。

汉英两种语言的这一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反映了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如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而西方则是分析的(analytical)。”傅雷先生也认为,“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西方人的“分析型”思维模式,“重分析”的思想方式在语言上的一个体现即是英语句子主语位置的灵活性,具体表现为主谓倒装及主语的分割。如:

1.Not as a critic but as a close friend do I urge you to re-consider your decision.

2.An interesting second system may be found which is als o consistent with eq uation.

(三)物称与人称

从具体语言环境中相互关联的指示范畴来看,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人称主语”(personal s ubject)和“物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两种类型。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人称主语句”显得较为“主观”,(subjective)而“物称主语句”显得较为“客观”(objective)。

连淑能先生曾指出,“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汉语则“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通常也分别称为“有灵主语”(animate subject)和“无灵主语”(inanimate subject)。

英语中的“无灵主语”可以是事物名称,抽象概念,也可以是代表时间和地点的名词,还可以是表外因和工具的词。这些词经常可能与“有灵动词”(ani mate verbs)———表示人或动物特有的动作行为的动词———连用,虽然带有拟人化的修辞色彩,但却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拟人化修辞,可视为一种比较常规的表达方式。如:

3.Her good work and obedience have pleased her teachers.

4.1980saw the s uccessful launchin g of China's first inter continental guided missile.

汉语里“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常用于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属于文学语言中的拟人化修辞格。如:

5.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英语中“There+be”的句型是一种表客观叙述的具有明显的物称倾向的句型。如:

6.There were laughing boy s,singing boys,tacking boys, dancing boys,howling boys.

而汉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往往直接用人作主语。如:

男孩子们有的大笑,有的唱歌,有的说话,有的跳舞,有的大喊大叫。

英语中“物称主语句”的另一典型是被动语态句。“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蒋坚

98 娄 底 师 专 学 报 总第76期 

松,2001,26)被动句本身即是一种客观直接的叙述,与物称主语的客观色彩相得益彰。汉语因为绝大部分及物动词习惯上只能以主动形式出现,不能用于被动结构,所以被动语态句在数量上不能与主动语态句相提并论。

英汉语中分别倾向于使用物称和人称主语,究其根源主要是东西方哲学思想上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使然。中国哲学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西方哲学主张理性,“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对研究对象进行冷静的解剖分析”。(参见潘文国1997,364)

(四)主语省略与形式主语

中国哲学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汉语句子中,无法确定人称时,就利用“有人”、“人们”、“大家”、“人家”、“别人”等泛称。例如:

7.人们想把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首先选择适当的词汇。

8.有人认为SARS的传播与人类大量食用野生动物有关。

当无法采用人称或泛称,或主语不必说出时,汉语则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如:

9.下雨了。

10.应该说,情况已基本得到控制。

英语句子中的主谓结构必须齐全,缺了主语或谓语就是病句,故要表达与9、10句相同的意思可以说: It's raining.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situation has been basically con-trolled.

英语中采用“it”作形式主语。关于英语形式主语的使用,王力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转引自马秉义1995)“it”究竟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和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

英汉语主语的差异,自然不止上文提及的几点,但造成翻译过程中尤其是汉译英过程中主语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突出主题,重意合,使用人称主语,常有主语省略;英语突出主语,重形合,使用物称主语,常有形式主语。

二 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英汉语主语的上述差异是造成英译时主语难以确定或翻译的原因。在实践中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译文自然、流畅。

(一)把握“主题句”与“主谓句”之间的转换

由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汉语是突出“话题”的语言,汉译英时常须选择适当的主语,而把原句的“话题”放在适当的位置,不可简单地将它当作英语句子的主语,也不可不加区别地将它置于英语句子的句首,而应该选取一个句子中应突出的被阐述的对象作为主语。如:

11.凡是已经发现了的错误,我们都已经采取了或者正在采取纠正的步骤。(毛泽东)

For all the mistakes having been discovered,steps have been or are bein g taken to correct them.(蒋坚松译)

小析:原文的主语是“我们”,译文的主语则是“steps”。仔细阅读原文就会发现,原文最重要的信息并非是“我们”,而是“步骤”,译者在译文中使之突出,正确地传译出了原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汉民族重人论,英美等西方人重物质的心理文化特征。(试比较We have corrected or are correcting all the mistakes having been discovered.)

12.全市都在兴建新工厂。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ity.

小析:位于原文句首的是“全市”,译文中并未把它放在句首位置,而是放在句末,译成地点状语,因为原文最重要的信息是“新工厂”-new factories,译者将它突出,译成主语,位于句首。(试比较:All over the city new factories are being built.)

(二)不拘泥于字比句次

汉语重意合,体现中国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英语重形合,体现的是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的思维模式。那么,对于汉英翻译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

严复曾提出,“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不斤斤于字比句次,是因为原语与译语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组句方式存在着差异,句法结构上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汉译英时,被译成主语的可能是原文中的状语,也可能是宾语,或是原文中的动词短语等。如:

13.在历史上,由于长江不断改道,在武汉地区形成了众多的湖泊。

The constant change of the course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history helped form a great many lakes in the areas around Wuhan.

小析:原文中的原因状语“由于长江不断改道”译成主语“the constant change of the course of the Changjaing River”,位于句首。

14.只有冷静才能考得好。

A good mark depends on cal m mind.

小析:原文用“只有……才能……”一对连词引出一个条件结果句,译成英语时,将原句中表结果的动词短语“考得好”置于句首做主语,并将其转换成名词短语“a good mark”。

(三)人称叙述更换为物称叙述

为了符合英汉语分别重物称和重人称的特点,翻译时要认真把握处理,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转换。如:

15.我给你打国际直拔就跟给楼下的李姐打电话差不

99

 总第76期 刘汝荣: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多,一拔就通。(转引自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 An international phone call to you is as eas y as a call to Sis-ter Li downstairs.

小析:原文的主语是“我”,而译文的主语则是“an in-ternational phone call”。译者选择其作主语原因有二,其一,“国际直拔”是原句中突出阐述的对象;其二,在译文中用“an international call”作主语,更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体现了英语重物称的特点。

16.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花生)来吃。(许地山《落花生》)

Peanuts are so cheap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张培基)

小析:原文谈论的主题是“花生”,译者选择了pean uts 作主语,使得译文文理通顺,地道流畅。

汉语中人称主语无法确定时便采用“有人”、“人们”等泛称,这类泛称主语的句子译成英文时往往采用被动结构,以原来的宾语作主语。如:

17.有人听见呼救的声音。

Voices are heard calling for help

.(四)补充主语或使用被动句

汉语中常出现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有些是因为语言习惯,有些是因为上下文的原因,主语承前省略。英译时往往需要把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的主语加以补充,或用被动句(以原句的宾语作主语),或者使用“It is+过去分词+that从句”的结构。

18.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If things are n ot properly handled,our labour will be totally lost.

小析:译文补充了条件句中省略的主语“事情”(things),使得句子结构完整,意思连贯。

19.热烈欢迎世界各地客商来此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

Custome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warmly welcome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business contacts.

小析:原文中被省略的成份是主语“我们”,这是汉民族喜欢以主人的姿态欢迎客人的文化特征的反映,但译者在译文中补出的主语不是“我们”,而是使用被动句将原文中的宾语“客商”(customers)放在主语的位置,这不仅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习惯,而且译出了英美人的心态:在英美国家,人人都希望被当作客人看待。

20.希望今后上海能够与更多的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It is hoped that Shanghai will establish friendly relation with more foreign cities in the future

小析:原文省略的主语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指代不清,英语中便采用“It is+过去分词+that”从句的结构。该结构中“it”是形式主语,后面的“that从句”才是真正的主语。

三 结束语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等原因,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的组句规律和倾向。英汉语句子的主语概念、位置、充当主语的词类不尽相同,与谓语动词的搭配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汉译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语的正确确定是保证语句正确译出的前提,也是值得广大翻译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冯国华.确立主语,把握话题———把握“主谓句”和“话题句”的

转换[J].中国翻译,2002,(5).

[3]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4]金积令.英汉语主题结构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1,(2).

[5]马秉义.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外国语,1995,(5).

[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

1997.

[7]任晓霏.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J].中国翻

译,2002,(3).

[8]吴群.语义贯通,语句变通———把握“人称”和“物称”的转换

[J].中国翻译,2002,(4).

[9]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A].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

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0]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1]杨明.话题与译文的连贯[J].外语研究,2002,(6).

[1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0 娄 底 师 专 学 报 总第76期 

英汉翻译的8大差异

翻译中的英汉8大差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of scientist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英汉主语差异现象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主语差异现象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主语作为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在英汉句子结构与意义中担当不等程度的角色,英汉主语之间有什么差异,而我们又能总结归纳出哪些翻译方法呢? Part 1 英汉主语的差异 (一)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 英语是主语显著性的语言,汉语是话题显著性的语言。要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首先必须明白主语和话题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英语是偏重形合的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 勾连,节外生枝,叠床架屋,句子复杂而不流散。在这种句子结构中,主语不可或缺,主语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且要求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与之保持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决定了主语不管起不起语义作用,总得有一个,哪怕是it, there等做“假位”主语。所以说英语的主语偏重于“形”,是主语突出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汉语是偏重意合的语言,主语和谓语呈一种松散的结构关系,主语不决定谓语的形态,因此可以以话题的形式出现。所谓话题,指一句话里作为新情况的述说对象的事物或事件,其特点是占据一句话的开头部位,但并不等同语法系统中的主语。如昨天晚上他进过这间屋子,这里的“昨天晚上”是主题,但不是主语,而是状语。综上所述,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例如:英语必须有主语 a语法上的一致: She is a student. They are students. My family are all fond of playing table tennis. Neither you, nor I, nor anyone else knows the answer. The girl has seen her mother. Sent to zoos in Tokyo and other cities, the pandas are reported to have settled down very well. b逻辑上的一致 你的教学科研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 原译:Y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ve made progress,but you should not get conceited and arrogant. 改译:You have made good progres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but you should not get conceited and arrogant. (二)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 英、汉语主语的另一差别是英语的物称倾向和汉语的人称倾向。“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一般而言,西方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强调“物我分立”,注重物对人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因此往往突出“物”的重要,让物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故英语常用非人称(impersonal)做主语,强调物对人的作用,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结果,其主语可以是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时间名词或表示抽象概念,例如 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2.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preaching place. 3.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brought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 以上三例均是用物称作主语,但是翻译成中文时 1.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论文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指出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正确理解英汉主语的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主语主题翻译 【abstract】this essay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ubject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is object-prominence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ce language. in order to get accurat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subjects correctly. 【key words】object;topic-prominence;translation 人类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将英语与汉语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相同之处,也有着差异和区别。尤其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之处比较好翻译,而不同之处则是需要进行学习与掌握的地方。只有掌握了英汉语言的不同之处,才能很好的进行翻译。英语是印欧日耳曼语族的日耳曼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主语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希望在翻译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英汉语主语的定义 刘应德将英语主语的定义概括为:“主语是一句话讨论的中心,

英汉翻译的差异

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柔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译文: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更温柔:暴风摇撼五月钟爱的嫩芽,而夏日的周期太过短暂)。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和感受是不相同的。在中国,情人象夏日,有你受的。 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同一件事物, 不同的文化背景, 看法大相径庭。在汉文化中龙(dragon) 凤( phoenix) 是一个图腾形象。在封建社会, 龙比喻是皇帝, 凤比喻皇后, 帝王成婚称龙凤呈祥。在汉语中, 龙和凤都用于好的意思。如龙凤, 龙虎、凤毛、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汉语中还有不少表示欢乐、愿望而气势磅礴带龙的成语: 龙飞凤舞、龙盘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攀龙附凤、望子成龙。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顶礼膜拜的, 所以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在圣经中,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n tan) 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Dragon 总是代表邪恶, 令人感到恐怖。说一个人象龙不是一句好话, 尤其是讲女人象龙, 指的是又凶恶又歹毒、令人讨厌。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一个很专横跋扈的人)。Phoenix 在西方的传说中是一种鸟, 在沙漠中生存了五、六百年后, 将自己烧成灰烬, 然后从中又诞生一只的Phoenix, 所以英语中Phoenix, 有再生、复活的意思。英语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西方人把狗当作宠物来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所以, 英语中大部分用狗的形象词语比喻的是普通人的形象, 毫无侮辱的意思。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s like a dog.他干得十分卖力。Dog doesn’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Y ou lucky dog . 你这个家伙真走运!中国人当然也养狗, 但对狗的看法大不相同, 与狗的成语总是含贬义, 表示坏人恶行,典型的如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改不了吃屎、狗娘养的、狗屁等。孔雀(peacock) , 汉文化中,peacock 是吉祥的象征, 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傣族人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在英语中, 孔雀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 强调它骄傲的一面。如: He attempted to peacock his way through the world。他想名扬世界。Mary was peacocking about in the classroom. 玛丽在教室里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 3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谚语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宗教信仰不同, 典故、谚语的来源不同。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大多数西方人信基督教, 崇拜的神称为上帝(God) , 上帝只有一个, 但包括三个位格(Person) 即: 上帝圣父(God the Father)、上帝圣子(God the Son )、上帝圣灵(God the Holy Ghost ) , 统称为三位一体(Trinity). 这三位不是三个神, 而是同具一个本体的独一真神。中国有盘古开天、道教的玉帝, 有佛教的阎王和观音(Buddhism Guan Ying, the Goddess of Mercy) 有神话的龙王。典故、谚语是每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在不自觉运用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谚语。中国人常说“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真是马后炮”“原来又是个空城计”。中国人的典故多来自于《诗经》和中国的四大名著等。西方人的典故则来自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及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若缺乏对中西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谚语的个性深刻了解, 难以翻译出词语中的文化内涵。比如“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at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要翻译出这个句子, 首先要弄清上帝之创造(Creation of God)。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一天, 创造光, 划分昼夜。第二天, 创造空气, 划分天地。第三天, 划分海陆, 使陆地长植物。第四天, 创造日月星辰, 划分季节。第五天, 创造鸟类与鱼类。第六天, 创造昆虫、兽类, 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第七天, 安息日(Sabbath)。其次要明白(clay) 指的是人体(clay figure)。据圣经记载, 上帝用泥土造一个人形, 再在人体的鼻孔吹一口气, 人体就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研究 正文部分

1 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结构上来说,英语结构严密紧凑,主要采用主谓结构,主语不可以省略;汉语结构明快简练,在传达一些比较复杂的信息时,往往借助动词,按照时间或者逻辑顺序逐步递进,层层展开,常常会隐藏或省略主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句子的整体结构,而这首先取决于英汉主语的选择。切不可逐字一个个简单的翻译,忽略句子整体、英汉语言的语法和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会形成中式英语,破坏英语的本来特色,会使英语学习者难以更进一步的提高英语水平。 2 文献综述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上都存在许多差异,正因为这些差异造成了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的困难。[1]其中英汉主语的差异是其重要的方面,史秋兰的《正确选择主语,克服汉化英语的第一步》认为在写作中,容易被我们的母语所限制,受汉语的表达习惯所束缚,在转换语言的时候,切记要注意句子本身的整体性,切不可简单地逐字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这样做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中式英语,破坏了英语的地道性。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突破。[2] 3 主语的定义 在讨论主语问题之前,有必要对主语一词的涵义加以界定。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对主语所下定义是:“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as a close general relation to …what is being discussed?; the…theme? of the sentence with the normal implication that something new (the predicate) is being said about a …subject? that has already been introduced in an earlier sentence”(Quirk, 1973)。[1]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主语是“a noun, noun phrase, or pronoun that comes before a main verb and represents the person or thing that performs the action of the verb or about which something is stated”。[3]黄伯荣、廖序东在其所著的《现代汉语》中把主语定义为:“在主谓词组中,主语是陈述的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名词性的词语经常作主语。”“从主语和谓语的意

英汉主语

英汉主语:对比与转换 摘要: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主语;对比;翻译;手段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著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著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著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文来自免费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013447484.html,,转载请保留。)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2)婚姻的事,年轻人都自己做主了。 As for the marriage,the young people woul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 而本句中的话题“婚姻的事”译成英语时,则将其处理成状语,这样更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汉主语:对比与转换

英汉主语:对比与转换 发表时间:2009-12-17T16:05:53.12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冯为兰(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上海 200090)[导读]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摘要: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主语;对比;翻译;手段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著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著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著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2)婚姻的事,年轻人都自己做主了。 As for the marriage,the young people woul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 而本句中的话题“婚姻的事”译成英语时,则将其处理成状语,这样更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It is raining.It is blowing. 这两句中的it究竟具体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而中国人只简单地说“刮风了,下雨了”就可以了,是个无主句,至于主语是什么,用不着提。(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Wisdom comes from experience. 这类汉语句子的泛指性很强,类似警句格言,大多数不用主语,然而译成英文时却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补上适当的主语,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 汉英转换时确定主语的手段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其主语也存在各种差异。英语句子要以主谓为主轴,以动词谓语为核心,不管什么样的句型都少不了SV,少不了主语。而且,多数情况下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担当。汉语句子中主语则有多种选择,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汉语的主语除了名词之外,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主谓结构等都能作主语。这种种不同就使得汉英翻译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手段: 2.1补充主语 汉语有不少无主句,正如王力先生所言,“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则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所以,对汉语无主句的英译常常要其物色一个恰当的主语。例如: (6)出太阳了。The sun is rising. (7)累得我走不动了。I am too tired to walk on. (8)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摘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体现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多方面。这些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所以在英汉翻译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从各自文化的角度充分理解原文的涵义,并采取适当的语义表达方式,精确地译出原文。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别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东临大海,西部为高山,所以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风”,“西风”却是凛冽的。而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相反,英国西临大西洋,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在英国人心中是温暖宜人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温暖西风的讴歌:“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在英汉翻译中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再如,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所以人们见面爱谈论天气。“Lovely day, isn’t it? ”(天气多好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则会说,“去哪儿啊?”,“吃饭了吗?”。 与地理环境一样,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也会反映在语言中。在英语中,与Dutch有关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如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I got mad and I talk like a Dutch uncle.(我勃然大怒,于是就严厉地训人),If it is the fact, I’m a Dutchman(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不是人)。因为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曾经激烈交战二十多年,使英国大伤元气,所以英国普通民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这一历史背景,使英语带有了民族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英文的真正含义了。 二、社会风俗习惯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欧美人和中国人也存在很多差异,这对翻译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径庭。比如,龙是古代汉族人崇拜的图腾形象,象征着吉祥、尊贵、权势和奋发向上。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意思是一个伟大而杰出的民族。龙是比喻皇帝,凤是比喻皇后。在汉语中,有关龙和凤的词语大都是褒义的,如藏龙卧虎、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但是在英语中,dragon却含有不好的意思。这是因为在《圣经》中

考研英语翻译中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考研英语翻译必备知识: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对于考研翻译来说,接触过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话基本上都是复杂的长句,不但句子较长,而且句式复杂。基础扎实的同学,或许还能理清结构,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即使如此,要想找到确切的汉语表达方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如果考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考研翻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考生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精编版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 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 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 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 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 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 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 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 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 nding ano 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 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 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 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