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论文题目: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 12 日成绩:

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各国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着诸多不同,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导致了英汉句子使用的差异性。汉语和英语句子在组成成分上基本是一样的,即有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构成。这些构成在两种语言中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其中,译者若能很好理解英汉主语两者间的差异将会对其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通过本文主要介绍英汉主语使用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汉主语;差异;翻译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Uses of Subjec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uang Hui-min

(College of Xingzhi,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there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oral language formation for any people from all over world,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s in using sentences in a way. There is almost similar in composition of sent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y are all consisted of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secondary component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also differences in forming. And it will be really helpful for translators to complete translation if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Chinese subject well. Therefore, the autho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ifferences about English-Chinese subject usage via this article. According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some rela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subjec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6][169]英汉比较研究是翻译研究的基础,通过比较能对英汉各自的语言和文化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在翻译时更准确、更到位。本文着重探讨并比较英汉句子中主语使用的差异,其有利于译者对英汉主语翻译时的处理,从而使译者对于英汉句子的翻译更到位。

二.英汉主语的概念

主语是一个句子的主体,是全句所述的对象。

(一).英语里通常所说的主语是指语法主语,是句子中与谓语相对存在的成分,它在句子中一般位于主要动词之前,要求谓语动词与之保持一致关系,并需要谓语动词有所陈述,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用来说明谓语所陈述的是“谁”或“什么”。从语法意义上讲,英语的主语不可或缺,且只能有名词、名词短语或主格代词担当,其他词类做主语必须转化成名词性质的短语,如不定式、动名词形式。

(二)汉语的主语是位于一个句子的前半部的陈述对象,往往由名词、数量词或代词充当,也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充当。此外,空间方位词和时间名词也可以充当主语。从语法意义上讲,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存在一致关系,主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略。

三.英汉主语差异比较

英汉主语差异主要从主语的类型、主语的功能、主语的使用情况以及主语的语法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系统地阐述。

(一).主语的类型上的差异

1.根据英语主语概念,英语主语是封闭性的[8],即必须是名词性质的成分如名词、代词、名词性从句等充当。动词如若想充当英语主语则必须转化成动名词或者不定式的形式。

例如:

Swim is a good form of exercise. (错误)

Swimming is a good form of exercise.(正解)(动名词做主语)

Get there will take three or four hours.(错误)

To get there will take three or four hours.(正解)(不定式做主语)

2.根据汉语主语的概念,汉语主语显得开放性,其成分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也可以是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

科技很发达。(名词性成分做主语)

做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动词性成分做主语)

刻苦是取得好成绩的方法之一。(形容词性成分做主语)

(二).主语的功能上差异

——汉语主语可省略,英语主语不可或缺主语的功能差异决定了英汉主语在句子中的重要程度。汉语的主语功能比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汉语句子更重意合,组合方式相对灵活,整个句子以所要表达的思想为中心构建[6][176],即所谓的话题显著。相比之下,英语的主语功能比较强,英语句子讲究形合,句意围绕主语展开。而且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

核心,因此主语在英语句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往往不可或缺[6][176]。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朱自清《春》)[6][176]

In both the country and the cities, men and women, young and old, every family spilled out doors to soak up the sun’s energy and to d o their own things.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汉语中并不是每一个句子都有主语,比如“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这部分的主语就隐含在上下文中。而且,汉语中上下句或是句子中间,即使是逻辑主语发生了变化,也不一定要指明。由于英语中除了特殊句型(如祈使句)之外,每一个句子往往需要有逻辑主语,而且主语往往需要“统帅全局”,英语不适宜在上下句,尤其是同一个句子中频繁地变换主语。因此,在译文中用了“every family”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

2.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饥饿,不怕困难。勇敢的战士们,什么都不怕[6][176]。

Brave soldiers feared nothing----not the cold , the danger , the hunger , or the hardship.

中文中“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饥饿,不怕困难。”这个部分显得没有主语,但其实真正的主语出现在后面。而这样的行文当然不符合英语习惯,因此,英语译文中把这个真正的主语放置到主位上,使得译文成为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类似的无主句。人们通过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使用无主句使得这类句子不但并不影响汉语读者对句意的理解,反倒觉得句子简练,格式工整,表现手法灵活。然而,英语句子的特点是主语突出,主语在用英语句子中有“统帅全局”的地位。

所以通过例子进行说明,笔者向读者更加清晰地展示了英汉主语在功能上的差异性。

(三).主语的使用情况

——英语多物称主语,汉语多人称主语英汉主语使用还区别在英语主语倾向于物的形式,而汉语倾向于人的形式。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做主语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代词做主语。英、汉分别倾向使用物称和人称主语反映英、汉两个民族的不同思维。一般而言,西方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注重物对人的思维以及行为的影响,因此往往突出“物”的重要,让物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故英语常用非人称做主语,其主语可以是具体事物的名称,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时间名词或表示抽象概念和观念的名词等。例如: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这个例子中的主语是表示具体的客观事物the thick carpet,突

出它对我的行为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造成的结果是“killed”。然而在中文中注重人为主体,任何行为都是通过人这个主体来完成的。例如上述英文翻译成中文便是: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因此,多注意生活中的英汉句子比较主语差异不难发现两者语言主语使用上的人称与物称差异现象。

(四).主语的语法意义上的差异

——主谓一致问题

根据前面所阐述的英汉主语概念得知,英语语言中存在主语与谓语保持一致性的问题。英语中,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在“人称”、“数”和“格”的方面的一致关系,也叫“主——动一致”。例如:

1.A girl was standing on the corner.

2.Two girls were standing on the corner.

3.Mary goes to the park for fun.

4.Mary and her sister Anna go to the park for fun.

而汉语中主语与谓语之间不存在一致关系,谓语动词不受主谓一致的制约,无须使用相应的人称形式和数的形式,谓语动词都只有一种形式。例如:

1.我去超市买菜。

2.我和妈妈去超市买菜。

四.英汉主语翻译策略

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翻译的时候,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主语差异,译者易受母语的影响,在处理句子结构、行文方式上不够熟练,从而导致译文生硬又不地道。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借鉴以下英汉主语翻译的方法。

(一).主语成分性质的转换

汉语主语是开放性的而英语主语则是封闭性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注意两者之间的主语成分性质上的转换。例如:

原文:谦虚是一种美德。

译文:Modesty is a virtue.(形容词性转换为名词性)

原文:To swim consumes physical energy.

译文:游泳消耗体力。(不定式转换为动词)

(二).人称主语与物称主语的转换

中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英语句子中倾向于物称主语而汉语句子中倾向于人称主语。因此,两者语言进行翻译时也应把握好语言习惯上主语的人称与物称间的转换。例如:

原文:Business took him to the town.[8]

译文:1.事务上的事情让他进城去了。

2.他有事进城去了。

相比译文1,2两种,如果按照英语思维方式则应取译文1,但是将源语翻译成目的语则应该从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出发,即从汉语思维方式出发,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应选择译文2。

原文:中国要在短时间内达到粮食高产国家的水平难度比较大。[6][178]

译文:1.That China reaches the level of countries with high grain production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ill be very difficult.

2.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China to reach the level of countries with high grain production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同样,相比译文1,2两种,如果按照汉语思维翻译则会形成译文1,但是根据英语语言习惯,译文2更加地道准确。在实际主语较长时,为了保持句子末端的中重量,英语往往在句首采用形式主语,而把实际主语置于句子的末端。一般来说,英语中习惯接受尾重句。译文2通过It做形式主语,将真正的主语以从句的形式放置在后面,可以有效避免头重脚轻,形式散乱复杂的现象。

(三).处理汉语的无主句

英语句子中主语是不可省略和缺失的,所以当译者遇见汉语的无主语的句子时,可以运用被动结构。通过被动结构的使用,原本汉语的无主句,就可以有了一个“主语”。被动结构是英语中经常运用的形式,相比较而言,汉语中的被动结构出现的频率要低得多。例如:

1.大厅里悄无一人,只听见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6][179]

译文:No one was in the hall ; only the ticking of a clock could be heard.

2.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各国的眼前利益,还要考虑全世界的长远了利益。[6][179]

译文:When we tackle environment problems ,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both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the long-term interest of the world.

3.有时候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容易引起误解。[6][179]

译文:Sometimes , misunderstanding can be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stoms.

以上两例都是汉语的无主句。采用英语被动结构来翻译汉语无主句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某些表示事物存在、出现的无主句;二是某些表示要求规定的无主句;三是有些无主句中突出宾语部分(采用动宾结构),在翻译时可以不用补出主语而用原句中的宾语来充当主语[9][120]。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从英汉主语类型、主语功能、主语的使用和主语的语法意义四方面对英汉主语差异进行比较,相信读者对两者主语的差异有了一定的认识。此外,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关于英汉句子翻译时对英汉主语处理的方法,有利于译者更有效地进行翻译工作。自然,英汉主语的差异不止这些,翻译策略也还有很多,但是希望学习者们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相信也是一种不错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徐层珍. 英汉主语的差异比较及其翻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6):116.

[2] 王文明. 英汉主语比较与翻译[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11,(1).

[3] 刘汝荣.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J]. 娄底师专学报. 2004,(2).

[4] 马秉义. 英汉主语差异初探[J].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5(5):99.

[5] 郑文霞. 浅谈英汉主语差异[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

[6] 冯庆华,陈科芳主编. 汉英翻译基础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69.

[7] 黄昆海. 英汉主语使用差异述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9).

[8] 连鹭霞. 汉英主语对比及翻译策略[J]. 海外英语. 1009-5039

[9] 卢红梅. 大学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0.

英汉翻译的8大差异

翻译中的英汉8大差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of scientist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monkey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论文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指出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正确理解英汉主语的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主语主题翻译 【abstract】this essay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ubject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is object-prominence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ce language. in order to get accurat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subjects correctly. 【key words】object;topic-prominence;translation 人类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将英语与汉语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相同之处,也有着差异和区别。尤其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之处比较好翻译,而不同之处则是需要进行学习与掌握的地方。只有掌握了英汉语言的不同之处,才能很好的进行翻译。英语是印欧日耳曼语族的日耳曼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主语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希望在翻译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英汉语主语的定义 刘应德将英语主语的定义概括为:“主语是一句话讨论的中心,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 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2

幻灯片1 课后练习 ●blue films ●bluebottle ●Greenfly ●common criminal ●common informer ●hard labor ●free love ●blue-eyed boy ●bluestocking 幻灯片2 参考翻译 ●blue films 蓝色电影(×) ●淫秽电影(√) ●bluebottle 蓝瓶子(×) ●绿头苍蝇(√) ●greenfly 绿苍蝇(×) ●蚜虫(√) ●common criminal 普通罪犯(×) ●臭名昭著的罪犯(√) ●common informer 一般的告密者(×) ●职业告密者(√) 幻灯片3 参考翻译 ●hard labor 艰苦的劳动(×) ●(监禁)苦役(√) ●free love 自由恋爱(×) ●(无婚约的)自由性爱(√) ●blue-eyed boy 蓝眼睛男孩(×) ●宠儿(√) ●blue sky research/thinking 蓝天研究/思维(×) ●天马行空式的(√) 幻灯片4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1. 支谦与《法句经序》(229年)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开篇即强调了佛经翻译之难,即语言不同,语境不同,名物不同,翻译起来确实不易。幻灯片5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2. 道安与“五失本,三不易” 源自其在公元382年所作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幻灯片6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幻灯片7 ●“五失本”是: ●一、佛经词序多是颠倒的,汉译时改从汉语语法,容易失本; ●二、佛经文字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适合汉语读者,译文作了润饰,容易失本; ●三、佛经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颂文更是翻三覆四,翻译时删繁就简,容易失本; 幻灯片8 ●四、佛经有“义说”(长行之后,另加的偈颂复述)类似汉人韵文后的“乱辞”(总结),

英汉翻译的差异

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柔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译文: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更温柔:暴风摇撼五月钟爱的嫩芽,而夏日的周期太过短暂)。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夏天”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和感受是不相同的。在中国,情人象夏日,有你受的。 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同一件事物, 不同的文化背景, 看法大相径庭。在汉文化中龙(dragon) 凤( phoenix) 是一个图腾形象。在封建社会, 龙比喻是皇帝, 凤比喻皇后, 帝王成婚称龙凤呈祥。在汉语中, 龙和凤都用于好的意思。如龙凤, 龙虎、凤毛、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汉语中还有不少表示欢乐、愿望而气势磅礴带龙的成语: 龙飞凤舞、龙盘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攀龙附凤、望子成龙。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顶礼膜拜的, 所以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在圣经中,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n tan) 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Dragon 总是代表邪恶, 令人感到恐怖。说一个人象龙不是一句好话, 尤其是讲女人象龙, 指的是又凶恶又歹毒、令人讨厌。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一个很专横跋扈的人)。Phoenix 在西方的传说中是一种鸟, 在沙漠中生存了五、六百年后, 将自己烧成灰烬, 然后从中又诞生一只的Phoenix, 所以英语中Phoenix, 有再生、复活的意思。英语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西方人把狗当作宠物来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所以, 英语中大部分用狗的形象词语比喻的是普通人的形象, 毫无侮辱的意思。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s like a dog.他干得十分卖力。Dog doesn’t eat dog. 同类不相残。Y ou lucky dog . 你这个家伙真走运!中国人当然也养狗, 但对狗的看法大不相同, 与狗的成语总是含贬义, 表示坏人恶行,典型的如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改不了吃屎、狗娘养的、狗屁等。孔雀(peacock) , 汉文化中,peacock 是吉祥的象征, 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傣族人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在英语中, 孔雀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 强调它骄傲的一面。如: He attempted to peacock his way through the world。他想名扬世界。Mary was peacocking about in the classroom. 玛丽在教室里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 3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谚语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宗教信仰不同, 典故、谚语的来源不同。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蔚为壮观。大多数西方人信基督教, 崇拜的神称为上帝(God) , 上帝只有一个, 但包括三个位格(Person) 即: 上帝圣父(God the Father)、上帝圣子(God the Son )、上帝圣灵(God the Holy Ghost ) , 统称为三位一体(Trinity). 这三位不是三个神, 而是同具一个本体的独一真神。中国有盘古开天、道教的玉帝, 有佛教的阎王和观音(Buddhism Guan Ying, the Goddess of Mercy) 有神话的龙王。典故、谚语是每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在不自觉运用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谚语。中国人常说“东施效颦”“叶公好龙”“真是马后炮”“原来又是个空城计”。中国人的典故多来自于《诗经》和中国的四大名著等。西方人的典故则来自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及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若缺乏对中西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谚语的个性深刻了解, 难以翻译出词语中的文化内涵。比如“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at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要翻译出这个句子, 首先要弄清上帝之创造(Creation of God)。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第一天, 创造光, 划分昼夜。第二天, 创造空气, 划分天地。第三天, 划分海陆, 使陆地长植物。第四天, 创造日月星辰, 划分季节。第五天, 创造鸟类与鱼类。第六天, 创造昆虫、兽类, 并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第七天, 安息日(Sabbath)。其次要明白(clay) 指的是人体(clay figure)。据圣经记载, 上帝用泥土造一个人形, 再在人体的鼻孔吹一口气, 人体就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萨克雷)

英汉主语差异现象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主语差异现象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主语作为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在英汉句子结构与意义中担当不等程度的角色,英汉主语之间有什么差异,而我们又能总结归纳出哪些翻译方法呢? Part 1 英汉主语的差异 (一)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 英语是主语显著性的语言,汉语是话题显著性的语言。要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首先必须明白主语和话题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英语是偏重形合的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 勾连,节外生枝,叠床架屋,句子复杂而不流散。在这种句子结构中,主语不可或缺,主语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且要求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与之保持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决定了主语不管起不起语义作用,总得有一个,哪怕是it, there等做“假位”主语。所以说英语的主语偏重于“形”,是主语突出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汉语是偏重意合的语言,主语和谓语呈一种松散的结构关系,主语不决定谓语的形态,因此可以以话题的形式出现。所谓话题,指一句话里作为新情况的述说对象的事物或事件,其特点是占据一句话的开头部位,但并不等同语法系统中的主语。如昨天晚上他进过这间屋子,这里的“昨天晚上”是主题,但不是主语,而是状语。综上所述,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例如:英语必须有主语 a语法上的一致: She is a student. They are students. My family are all fond of playing table tennis. Neither you, nor I, nor anyone else knows the answer. The girl has seen her mother. Sent to zoos in Tokyo and other cities, the pandas are reported to have settled down very well. b逻辑上的一致 你的教学科研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 原译:Y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ve made progress,but you should not get conceited and arrogant. 改译:You have made good progres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but you should not get conceited and arrogant. (二)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 英、汉语主语的另一差别是英语的物称倾向和汉语的人称倾向。“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一般而言,西方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强调“物我分立”,注重物对人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因此往往突出“物”的重要,让物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故英语常用非人称(impersonal)做主语,强调物对人的作用,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结果,其主语可以是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时间名词或表示抽象概念,例如 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2.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preaching place. 3.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brought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 以上三例均是用物称作主语,但是翻译成中文时 1.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

商务英语翻译中词语的选择

商务英语翻译中词语的选择 商务英语翻译中词语得选择 1 商务英语 11商务英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作为沟通各国商务活动和经济交流得语言工具——商务英语, 已成为职场生活中一门跨学科得综合性专业学科.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得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得一种共通语言.学术界认为它属于应用语言学得研究范围,是专门用途英语得一个重要分支和英语得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国际商务得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得复杂性、特别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得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得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得行文和专门表达法[2]. 12商务英语得语言特点 121商务英语得语言得专业性 商务英语在词汇使用上得最大特点是其专业词汇量大, 同时使用特别准确, 其中所包含得大量得专业词汇是具有商务意义得一般词汇或复合词, 以及大量得缩略词, 其语言具有极强得专业性.例如:benefits(利润), dam ages(赔偿金额) , forward pricing(远期估价), hedge (套期保值) , bar code(条形码),value- added service(增值服务), c b d (交货前付款), iou (欠条)等等. 122 商务英语句子结构复杂, 意思完整 商务英语涉及双方或多方利益, 商务合同、文件、或一个合同所给得定义、条款和内容必须做到准确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误, 不能产生任何异议.wWwcoM鉴于此, 在用英语书写这些文件、合同时, 必须用词准确, 同时大量使用从句、短语来限定其内容, 其结果是大多数句子错综复杂, 结构严谨.例如:should any shortage, missing, damage or cases which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quality standards in the previous articles of the contract be found of the delivered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during the open -package inspect ion, check and tes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both parties, a detailed record shall be made and signed by them (双方代表在开箱检验、核对和测试期间, 若发觉交付得设备和材料有短缺、丢失、损坏或不符合本合同中得条款规定得质量标准时, 应做详细记录, 并由他们签字.)123 商务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祈使句、非谓语动词和情态动词 为了做到语言简洁, 内容表达客观公正和有关事项描述得准确无误, 在商务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祈使句、情态动词以及各种从句.例如: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date of effectiveness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is contract the two parties shall ho ld a meeting every year to discuss problems in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 to exchange views 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and thu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echnical cooperation the meeting shall be held in the two countries in turn the content and conclusion o f such discussions shall be written in memorandum the number o f attendants of each party shall not exceed five persons each party shall bear its own expenses (从合同生效之日起到合同终止得期间内, 双方每年凉快一次正式会晤, 以便讨论合同执行中存在得咨询题, 以及就技术改进与创新咨询题进行交流, 为进一步得技术合作奠定基础.双方得会晤轮流在两国进行凉爽.讨论得内容和结论载入备忘录中.每方参加人员不得超过5人, 且费用自理)[1]. 2 商务英语翻译中选词存在得咨询题 21对专业词汇不了解 作为科技英语得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拥有数量可观得词汇.要真正读明白商务英语文章,除了商务谈判和交际中所涉及得各种词汇外,还需要了解许多固有得经济词汇.这些词汇不仅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