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人文文化

赣州人文文化
赣州人文文化

赣州人文文化

夏府三面环水,呈半岛状,是个风光秀丽的客家古村。其坐落于赣江“十八滩”地段中的“天柱滩”与“黄泉路”两个险滩西岸。夏府开埠于南北朝,繁荣于宋明两朝,最繁荣时约有3万人居住,一度被誉为赣南客家“清明上河图”。古代的夏府是中原至南岭古驿道上达官贵人、行人商贾及货物过往的必经之地,无疑,夏府沉淀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蒋经国把夏府列为示范村,创办了“夏府中学”。江西省为抗日战争的需要,在夏府建立兵工厂和纺织厂。仅在夏府村,就集中有名祠名亭名景24处。其中戚氏“追远堂”宗祠,因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家族宗祠而久负盛名。祠内古碑石刻,名人楹联题匾,工艺建筑饰物,堪称民间文物宝库。孙中山为追远堂撰写的楹联甚为瞩目:“尉和平景象,振国是风声,发扬章贡英灵崆峒秀气;恢家族规模,建明治基础,光大楚丘宏业阀阅宗功。”此布有南洋奇树,思母、田野、恩德三亭,夏府中学旧址,十八花厅、太平天国古战壕遗址、拴马石、古驿道等名胜景点,处处都有传奇故事,景景都有奇观异趣。

文峰山在湖江湖田。此山古松苍劲,修竹绿秀,森林丛茂,岩石层峦尖削持出,有如毛锥,故名曰“文峰”。登峰下瞰,乡景在目。峰巅建庵,庵内大井巨石砌成,四无缝隙,遇倾盆大雨,天井水满,一击钟鼓,则不溢自逝,称为奇景。

湖江革命烈士纪念塔,记载着604名烈士英名。而文峰庵等庵堂庙宇清幽雅静,景色宜人。千里赣江第一岛小湖洲,古树成荫,花开四季,瓜果飘香。夏府库湾人工湖,湖水碧绿,名亭耸立,果树环抱鱼虾鲜美。水上鹅鸭成群,游船往来如梭,是垂钓、划船、度假的好去处。湖江的蜜饯和鱼丝、豆粑,夏府的蜜柚都是令人喜爱的土特产品,湖江的优质瓷器也一直各扬中外。

湖江丰厚的文史资源,客家的建筑文化,美丽的枣林风光和迷人的湖光山色,已成为赣州至万安库区水上站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和中央、省、地数十位领导,前往湖江夏府考察、视察、题词留念。

客家太极广场由太极阴阳图案砌成地面,面积6900平方米,可集会和举办大型活动;广场的两旁各竖立三个功名碑(客家文人中举人或状元、封官都会在主祠堂边上立碑),三个碑为不同的高度及图案,表现官阶的大小,是客家人独有的激励方式。

客家百姓宗祠整个宗祠占地3381平方米,建筑面积2051平方米。它的建筑风格借鉴了赣县湖江戚氏宗祠的外观特征及布局,气派、庄重,在大门口两旁有猴头及狮头雕刻(古代客家祠堂前有猴头为封侯,狮头为晋升武官),大门两旁各为两个小门,上刻有“经文”“纬武”字样,代表客家人文武双全。前厅内有香火房。经过前殿是一个客家建筑特有的“天井”,屋檐四水相聚,意为“聚财”。经天井之后是二层殿,内有姓氏介绍及展览板块,可让游客了解姓氏的起源、发展。经过二层殿以后是宗祠的祭拜殿,内有姓氏牌位陈列及主牌位等,整个建筑借鉴了赣南客家的“九井十八厅”设计理念,为青灰的建筑色彩,古韵悠扬,底蕴丰富。风水护

壁,根据客家的风水学,其主祠后面定要有山(俗称“靠山”),护壁假山的作用是宗祠后面的“靠山”(“挡住财源不外流”)假山的外形犹如龙身,并有瀑布直泻而下。在护壁上,雕有赣县古镇白鹭独具特色的“福”字。护壁、假山设计根据风水理念,又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客家艺术长廊,位于西侧的艺术长廊总长80米,高3米。借沿客家古桥风格,古朴雅致,外观独特,在长廊内有60米书法雕刻及客家百姓生产、生活百态图雕刻,极具文化品味。长廊又是个休闲的好去处,与水面相辉映,风景无限。

客家博物馆设在围屋,其直径39米,高6.2米。占地119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69.86平方米。整个外观特征是客家建筑艺术的瑰宝——围屋,分为上下两层,底层为展览区,有舞台及展览馆,二层为客家名人馆。在展览馆的布置上,考虑动静相应,开放与封闭结合。当要封闭展出时把内部一层四周的门关闭,形成了封闭式展馆,当有活动时则把门敞开,就可作一些参与性的展览活动(如碾米果,车风车等)。舞台设计为考虑地方戏剧的演出、聚集人气,又有质朴的古代戏台特征,使原本单调的展览变得活力四射

杨公祠谈到客家文化,无不提及风水学,在赣州提及风水学,无不提及风水大师杨筠松,杨公祠是为纪念这位风水大师而建,建筑外观体现古建筑精细、唯美的风格,同时,其内部特设了杨公雕像及一个超大型罗盘(可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这有风水学的讲解,可了解风水的科学性,展现客家的代表文化。杨公祠占地322平方米,高9.6米。

客家风情街在客家文化城的东面、北面、西面是客家风情街,风情街半围合文化城,其马头墙的造型象龙背一样,犹如一条龙围护着文化城。通过对风情街的经营不但可以让游人深入了解客家风土人情,更可品尝客家特色的美食,使客家文化城可以聚集人气及长期繁荣,风情街占地12525平方米,长835米,进深15米,建筑面积25050平方米。客家名人雕塑园,是为追溯自古以来客家名人而设计的,为客家文化城的文化内涵添了浓浓一笔。客家文化城2007年“五一”起增设赣江源贡石馆,奇石观赏展览等。2007年起,客家文化城将增建仿古建筑、美食城、“魁星楼”、百家姓宗祠等建筑。客家文化城正创建国家4A级二旅游区。。

、湖江风景区

湖江是赣县北部的一个名乡重镇,也是客家民系集居发展的一方胜地。湖江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宋文学家苏东坡游湖江即题诗:“十八滩头一叶舟,清风吹入小溪流,三生有幸复游此,莫把牟尼境外求。”明太祖朱元璋曾留宿此处万寿寺,并题字“超然物外”。清乾隆皇帝巡游湖江曾御书名联。伟人孙中山为夏府戚氏祠堂撰联:“人杰地灵龙蟠虎踞,物华天宝凤起蛟腾。”苏区时,在湖江曾设中央临时政府对外贸易局江口分局办事处。

文峰山在湖江湖田。此山古松苍劲,修竹绿秀,森林丛茂,岩石层峦尖削持出,有如毛锥,故名曰“文峰”。登峰下瞰,乡景在目。峰巅建庵,庵内大井巨石砌成,四无缝隙,遇倾盆大雨,天井水满,一击钟鼓,则不溢自逝,称为奇景。

湖江革命烈士纪念塔记载着604名烈士英名。而文峰庵等庵堂庙宇清幽雅静,景色宜人。千里赣江第一岛小湖洲,古树成荫,花开四季,瓜果飘香。夏府库湾人工湖,湖水碧绿,名亭耸立,果树环抱鱼虾鲜美。水上鹅鸭成群,游船往来如梭,是垂钓、划船、度假的好去处。湖江的蜜饯和鱼丝、豆粑,夏府的蜜柚都是令人喜爱的土特产品,湖江的优质瓷器也一直各扬中外。

湖江丰厚的文史资源,客家的建筑文化,美丽的枣林风光和迷人的湖光山色,已成为赣州至万安库区水上站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和中央、省、地数十位领导,前往湖江夏府考察、视察、题词留念。

宗教与客家民居文化景区

宝华禅寺创建于唐朝,原名西堂宝华禅院,明朝初期始称宝华寺,位于田村镇东山村龚公山,界于赣县和兴国县之间。昔为隐士龚亮栖所。据说,那时马祖禅师向龚氏求施一衣之田一烟之山,龚氏满口应求。马祖禅师施禅法,解袈裟抛向空中,正好蔽日,又燃一香,缓内将烟送至全山,至此龚氏的田和山全部给马祖禅师。自此,山成唐代著名高僧马祖道一禅师的弘法道场。这里丘陵起伏,苍山似海,瑞云若盖,青嶂如屏,露泉溢涌,淑气宜人。马祖禅师于天宝四年(745年)入赣至龚公山,结茅而栖,开辟道场,弘法利生,28载,道风严谨,严净毗尼,禅法宏深,十方学者慕名而至,终年络绎不绝。寺庙香火鼎盛,法席大振。据《赣州府志》记载:“马祖在此弘法期间,从嗣众多,学者云集,百丈怀海、南泉普顾、西堂智藏(即马祖门下三大士)、五台邓隐峰、襄州庞居士、灵照女等139人皆入室弟子。8世纪中叶,中国禅宗开始传入韩国、日本……等国,蔚然宗风大振,蜚声远扬。”从此,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之说。

千年古刹宝华禅寺,寂静沧桑。历代僧众恪守丛林清规,农禅并重,继承“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家风,劳作耕种,自食其力。古刹尚存许多稀世珍宝,供人思古溯源、探奇览胜。许多圣迹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吸引历代文人学者和游人信众驻足忘返。诸如千人锅、千人床、古鼎钟、四方竹、倒栽葱、玉石塔、出木井、千年柏、白果树、龙泉井等,称之为宝华十宝;更有柳公权、李勃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石刻、碑铭之类文物古董、大德高僧碑记艺文、名联匾额、民间传说等。其原置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又重建于大中七年(853年)的大觉殿的玉石塔为江南名塔——唐代大宝光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整体是红褐色玉石雕成,共7层,高4.5米,座底2米见方,塔身刻有动物图案,雅致美观,是雕刻艺术珍品和唐代建筑中的杰作。原大觉殿前立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重建大宝光塔碑铭》。宝华禅寺被编入《中国名胜大辞典》。闻此名胜,历代海内外知名人士纷至踏来,尤其日韩等国前来寻踪觅祖的佛教徒更是逐年增多。他们在大雄宝殿诵经奏乐,雅韵非凡。文革期间,古刹重遭劫难。2004年10月起,在省市县各级的支持下,宝华禅寺又绘出规划蓝图正重建:全寺占地面积11.33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各殿堂、禅院、斋堂、四大寮、佛学院、僧寮等—应俱全,规模浩大,鹿苑再现,瑞呈辉煌,堪称客家摇篮赣州瑰丽壮观一大丛林寺院。如今宝华禅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严然构成一幅天然的风景画,不仅是闻名的佛教圣地,也是赣州一个旅游靓点。

契真寺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唐改契真寺。据传,汉代有18儒生投

宿于寺,遗佛名经18卷,因数遂称《罗汉经》,又因多灵瑞之迹,又称《瑞经》,而有瑞经阁。在后汉灵帝(168~189年)时,天丛山始建佛寺。契真寺自迁建后,历宋元明清。契真寺经历代修建扩展,到清末民初,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宇楼阁厢房俱全,有前中后三楹及藏经楼阁。大小宇楼阁共18座。形成了宏伟的佛教建筑群。如罗汉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千手观音殿、地藏殿、老佛殿、三宝殿、金刚殿、藏经楼、文昌宫、仙娘庙、如来殿、古戏台等。其中后殿的立式接引如来殿,如来佛金身高达10米。其中古戏台始建于唐,毁于元,明初重建,民国时称民乐台。原寺院全部为唐代古建。画栋雕梁,鳞檐蜂穴,金铃凤角,琉璃碧瓦,蔚为壮观。罗汉殿楼上设藏经楼阁,以藏罗汉遗经。现殿宇为清代重修,至民国时曾再度重修。文革时遭破坏,20世纪末期又重修。原寺院占地面积为6550余平方米,常住僧众70余人。寺产每年可收田租7吨半。1988年修复,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群众献出收藏40余年的18卷《罗汉名经》以及尚存的沿革木刻对联、匾额和其他佛器等。加上当地群众的募化集资,使契真寺重修开放。

白鹭民居位于与兴国和万安接壤的白鹭乡。其是一座客家古村落。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始建,兴旺于明末清初,明清古建筑成片成群,气势恢宏,布局合理,慰为壮观。其依山傍水,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布。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村南是龙岗、村北是玉屏山。烟峦翠阜,叠嶂绵延形成弧状拱卫着村庄。五条山脚伸至村后,古代勘舆家称其为“五龙山形”。鹭溪水九曲连环,下游河畔有二座山岭,一称:“狮蹲”;一谓:“象跃”,把住水口,留住来龙,是一处灵山秀水风水极佳之地。据载,白鹭村的开基人是唐代著名宰相钟绍京第16代孙钟舆。他当年放鸭从兴国来到此地,时天色已晚,便露宿河边。夜梦见白鹭栖息于此,受其点化而定居该地,村庄也由此名:“白鹭”。

白鹭村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69座祠堂,9所私塾堂,3栋庙宇,4个牌坊,426对旗杆石。拥有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宫、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坛、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等十大建筑。古建筑青砖厚瓦,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包容了明清两朝代的建筑精品,有徽式、苏杭、粤式风格,即有南北方风格的建筑影子。白鹭是明清两代客家古建筑中的精品,是研究客家古建筑的博物馆,更是一处难得的客家旅游景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且入选“江西百景”。2007年起,白鹭客家文化民俗古村旅游开发,将古建筑修复2

平方公里,修建各种道路45公里及配套设施等,使其独特的古朴典雅的明清古建筑群雄姿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更加显现。同年,白鹭村景点被命名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葫芦井在白鹭乡吉塘村。据赣县志载:井口如瓮,下则空阔无涯,人不敢入,以石投之,声如鸣锣,余音甚长。其水甘洌,与他井殊。相传,掘井时有仙过地,以杖击土,豁然而开。环井皆民居,至今从未崩塌。

储君庙位于储潭墟赣江边。据《隋书》、《赣州府志》载,晋代刺史朱玮提兵讨苏峻,至储潭,夜梦神人告曰:我为储君,奉帝命司此土,府君能庙祀我,当有以报。朱玮如其请,乃行,果克敌而返。遂立庙。后历代重修,庙的建筑规模宏大,正殿门楼雕刻着各种纹饰,屋沿角浮雕的虬龙和双龙抢珠,神态逼真,栩栩如生。门窗用雕塑的卷式花卉装饰,正殿两旁有厢房10多间,面对正殿是座华丽的戏台,过去来往船只、木竹排筏途经储潭,必虔诚敬香,祈求储君保祐平安航行十八滩。储君庙故此闻名。诸厢房,古戏台尚存完好。

正开发的旅游景区(线)及其他景点

狮子岩梅林镇上庙村山腰(称桃源洞)。石壁峭拔,远望状如狮。原为赣州四大名岩之一。相传为广成子得道之所,原有石室数间,四周林木苍秀,景致清幽。其建于唐朝的云仙寺名声远播,香客、游客都来观光、朝拜。列入旅游开发,修缮狮子岩洞府和云仙寺,修建旅游步道和园林化亭榭楼台,建设度假村和立体开发库湾。狮子岩旅游开发建成后可吸引沿海地区的游客。

赣南客家风情旅游专线,即田村镇——白鹭乡——梅林镇。沿线景色秀丽、古建筑众多。风光迷人的“彩灯之乡”田村镇是佛教圣地,有唐朝宝华寺、汉代契真寺等名胜古迹。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的白鹭乡保存了全国罕见的、规模宏大的明清客家民居白鹭村、官村商周遗址、南北朝古墓等游览景观。

赣州——储潭——湖江旅游专线(梅林镇、储潭乡、湖江乡)。此线地理位置优越,紧贴赣州市中心城区,水陆交通便捷,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相当吸引人,是独具特色的水陆旅游开发项目。建成后可吸引周边省市及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游客,极具游乐开发价值。景点众多且连片连线,文化底蕴深厚。沿途有赣州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储君庙、燕子岩、天宫寺、储君阁、小湖洲、大湖洲等景观。

大埠可凭借建居龙滩电站形成的独特的库区生态风光、红色文化古迹、客家民俗风情,及优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发展旅游业。景区开发:大埠古圩镇包括开国上将赖传珠将军故居,库区休闲、娱乐、观光带,民俗村,工业旅游线路,库区18湾的旅游圈。

寨九坳位于三溪乡。其丹霞地貌风光秀丽,生态植被被保护较好,既似丹霞色的“火焰山”,又似突兀的“擎天一柱”,形似桂林山水,胜似桂林山水。

遇龙温泉位于韩坊乡遇龙村。泉水温27°~35°每小时流量15~20吨左右。自然库容量30万立方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麂山位于南塘劳田村,平江西岸。山上灌木丛生,原产野麂,又名“麂岭”。峰原有妙高寺。山巅一石如人立,相传有吴生佛于此腾云去,其附山而雄踞江畔,黑斑如虎首为虎面石。又有枕石,横亘宛如一枕。麂山周围有十大景观,即腾云石、望滩亭、千人地、九曲街、出米岩、人参果、无梁殿、仙人井、琉璃灯、老虎岩。

觉性寺位于南塘大都村东面山坑里。宋代建,明代重修。寺廊尚存。寺内正殿有“觉性禅林”匾额,三对石柱刻有楹联,三块石碑保存完整。

太平岩在茅店上坝村西偏北,为石质岩洞。洞高4米,宽约10平方米,呈椭圆形。古战乱时,到此避难的百姓,希望太平,得名太平岩。太平岩处悬崖峭壁,上有“澹泊岩”三大字,不知何代所铸,今仰望尚可见。旁有36岩洞,多数因年久土塞。

石林山在王母渡。沿山麓小径前往,山石错落。又进,两崖对峙,形成一洞。再进,岩洞突兀,颜曰:“归云。”洞内可容数十人,此近处水淙淙然,怪石嶙峋如猛兽,古木葱茏,翠竹盈谷,全山风景历历在目。再行不远稍向南更开一洞豁然平衍,原有石林山古观,观前有清澄两池。东至石林山口之巅,东俯桃江、南极巫山,西北可望罗崙、崆峒,隔溪之鸡冠石,朗若列眉下。有龙潭莫测其深,西北水田村落如画。此山胜景堪称县南第一。

狮子山在阳埠黄沙安乐坪,与密石夹溪的中间,为一座孤立石山。山顶有少量茅草,山体因雨水冲刷,沟脊间隔长有青苔。半山以下长满松杂树木,远看像披鬟毛、唇齿启露的蹲狮。故此亦名狮子寨。

金鸡洞在沙地水边村。为天然石灰岩洞。北洞口小,岩洞形似葫芦,面积约25平方米,高2米。内有石桌、石凳。《南康记》:“山临水,石色如霞,其旁有穴,广数尺,一石正当穴口,如弹丸。尝有金鸡出入此穴,晋义熙中尝展出见,有人挟弹放丸于穴口,鸡遂不见,因号曰‘金鸡穴’。”据传,此洞可与五云下丹村相通。洞内泉清幽,寒气袭人;洞外杂草丛生,松竹并茂。

锡州在沙地岗上村,赣江中一小洲坝。枯水期一片雪白沙滩,得名雪洲,演变为锡州。

菩提山原名狐狸山,位于五云上丹村。从前山中古木参天,流水潺潺。云雾缭绕,风光秀丽。密林深处原有唐代法云寺,佛像百余尊,主佛为“菩提萨崜”,山以佛名,为县四大名山之一。

赣县旅游资源还有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圆背崠遗址、张屋面遗址、卦形遗址、燕窝遗址、村背遗址、孤岭遗址、学堂背遗址、狐狸遗址、湖江明代遗址、上碗棚

窑址、碗窑街窑址、官村南朝齐墓群、红金岭窝唐代墓葬、鹅坊桥、五云桥、文昌阁,及大埠、白鹭、江口、田村、阳埠等地的革命纪念地及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赣州历史文化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陈毅的梅岭三章即是描绘抗战时的大余梅岭。

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 提起客家,不能不提及赣南。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东可比。赣南现辖2区2市15县,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9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80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地旷人稀”,荒凉闭塞,人迹罕至。赣南的开发,得益于秦始皇。据学者考证,秦代兴国上洛山居有“木客”,他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派来伐木的降卒。这便是最早进入赣南,开发赣南的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流。 第一次,是秦汉时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来的“谲徒”、“遣民”,如兴国上洛山的伐木客之类; 第二次,是在魏晋“五胡十六国”的“动乱时期”; 第三次,是在唐中叶及五代十国动荡时期; 第四次在宋末,现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金诸县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这四次南迁或闽西的回迁; 第五次是在元明时期,南康、赣县、于都北部、上犹东部、信丰、安远北部,属这时期从赣中客家先民而迁来的; 第六次,是清代江、浙、闽、粤居民的内迁,赣南南部和“三南”、寻乌诸县属此时期从闽粤回迁的; 第七次,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粤东、北的难民涌向赣南谋生,也属“回迁”性质。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

江西赣州的导游词

江西赣州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欢迎来到江南宋城-----赣州旅游。 赣州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简称赣南。赣州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现辖信丰,安远,定南等十五县,瑞金,南康2市和章贡区。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837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导游词作文、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开场白、导游词结束语、景点导游词大全、导游证导游词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更多相关信息。 赣州历史文化悠久,尤其在宋代最为著名。赣州已成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36座名城之一,是当时东南地区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的商贸重镇,交通枢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赣州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良好的自然条件塑造了赣州如画的山水,悠久的的历史赋予了赣

州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这就使得赣州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且类型多样。既有风景秀美的三百山,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风光旖旎的翠微峰,人间仙境的龙南武当山等自然景观,又有保存完好的宋代赣州城墙,巍然高耸的八境台和郁孤台等历史文化名胜,更有以瑞金为代表的现代革命史迹群落。由于较好的保存宋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人文景观,赣州被誉为宋代博物馆,是江西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我来介绍下郁孤台。郁孤台以山势高大,郁然孤寺而得名。赣州宋代古城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郁孤台始建年代距今至少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台于1984年9月建成,著名书法家,原全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舒同为台题额。郁孤台为赣州一大名胜,文天祥,苏东坡,辛弃疾,郭沫若等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当我们进入郁孤台时,就能够看到那些题词。 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下海林市(长汀镇)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距长汀镇7.9公里,占地面积500公顷,整个地区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2013湖南卫视大型亲子秀《爸爸去哪儿》最后一站的拍摄地。由著名导演徐克执导的2014年圣诞贺岁影片《智取威虎山》外景拍摄地。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黑龙江海林中国雪乡导游词,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坚持教学科研,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以此来鞭策自己。平时勤奋学习先进的教育教

关于发布《赣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的公告

关于发布《赣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 的公告 近日,《赣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获赣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根据《江西省城乡规划公开公示办法》的要求现予以公布,具体内容公布如下: 一、古城发展目标及定位 通过塑造文化品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活力、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支撑体系、构建保障机制,最终形成赣州文化展示核心、旅游服务中心、创意创新中心。

文化品牌定位:因循自然的江南宋城典范;沟通江海的水上丝路重镇;阳明心学的成熟弘扬之地;人文荟萃的创新变革之城。 功能定位:赣州历史文化展示核心、区域文旅服务中心、文创产业孵化基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高品质宜居古城。 产业定位:以文旅产业为引擎,成为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大力发展与周边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历史街区、工业遗存,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厚土壤。 二、古城发展策略 疏解非古城功能,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居住品质,营造

宜居老城社区生活;形成差异互补的商业类型,构建商业线网,进行总量控制,实现有序供给,稳步提升经济活力;加强文化品牌塑造,提升自身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古城与城北、城南、水东、水西的旅游功能联动;以文化为核心,依托历史街区、工业遗存,推动“双创”,引领产业转型。 三、古城结构与功能布局 古城功能结构:形成“一片,一带,三轴,七核”的古城功能结构。 古城特色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两水现古城,丝路水运连七里,宋城六街十二片,赣南新貌显韵风”的古城特色空间结构。

四、古城风貌指引 古城特色风貌彰显与塑造总体目标:保护宋虔州宋风宋韵;延续千年城历史文脉;创新新赣南地域特色。 古城风貌特色定位:以江南宋城特色为魂;以赣南明清与民国风貌为亮点;以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赣南风貌为主体。古城风貌塑造原则:城市特色塑造不可忽视城市连续的真实历史、而将其恢复至某一特定鼎盛时期难以考证的风貌;不可将城市特色与建筑风格特色混为一谈;城市特色塑造的关键在40%的特色空间。 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

赣州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宋城文化历史精编

赣州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宋城文化历史精编 本帖内容出自新浪微博:https://www.360docs.net/doc/e016541874.html,/u/2519699620! g" R. ^1 E# E/ o6 A6 `3 t9 g# V0 X7 o C* r7 S 5 U/ n& O& r! K 36街之江东庙街:北起大公路,南至厚德路,今健康路中段,今赣四中处,街以庙名。江东庙又名圣嘉济庙,祭祀秦人石固——护国嘉济江东王,江东王信仰起源于赣州,传播至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道藏中存明宋濂《赣州圣济庙灵迹碑》一文。四中前身为民国赣南中学,创始人为同盟会员革命家孔绍尧https://www.360docs.net/doc/e016541874.html,/view/3527473.htm。今仅剩工商银行支行仍以此庙为名。" U1 C7 e+ Q" N* P 《爱莲说》作于赣州 #赣州书院#之爱莲书院:清同治二年开设在督学试院古爱莲池遗址,位于东溪寺巷赣五中后,城墙下。光绪廿八年废科举改为县立高等爱莲小学。北宋嘉佑六年周敦颐任虔州通判,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在水东玉虚观办濂溪书院,讲授太极图说,庆历二年兴国知县程珦慕名将程颐,程灏二子送往拜师聆教,开宋明理学风气之先。 #赣州十最#之营角上的嘴:旧时营角上属于府城南郊,居民多为船家渔户的水上人家,平时男人们出水跑江湖,回来后

便把一路沿途听到的消息,故事,逸闻趣事说与女人与孩子们听,久而久之营角上的妇孺们便习惯性喜欢议论传播甚至搬弄张家长李家短,以嘴出掉了名,过去讨媳妇,若是营角上的女人则断不敢娶。老赣州知名酒家知多少:六合铺的宾谷馆,梁屋巷的群仙楼,建国路的章贡楼,均井巷的民志酒楼(营业至90年代,后迁卫府里),曾家巷的中山酒楼,九曲巷的张万盛酒家(后迁南京路),北京路的爵禄饭店,还有岭南酒楼,广东酒楼,金陵酒楼,时鲜楼,四海楼,桂花楼,不夜天等等。 #36街#之鸳鸯桥街:此街位于今厚德路中段,东至小南门,西止健康路,南通大井头,花园里.旧时此地为田塘低洼之地,有鸳鸯桥一座(解放前后仍在).因地处笔峰山(赣一中)庙宇林立繁华地带,故有许多男女香客借上香许愿之由在此鹊桥相识约会,渐成媒妁之市,为人牵线搭桥,成鸳鸯之喜.是男女光棍与媒婆的集结地。5 x: {5 A. |- h4 k #72巷#之扬名巷:因赣州话口音讹称人民巷,东接文清路,西接武学巷,中通陈家巷.传原巷内有一杨姓老妇人乐善好施而又名杨婆巷.中段北侧是赣州商会理事,文清路京果海味铺徐宪武一门,徐是赣州《新民日报》《三民日报》创始人,赣州宣扬三民主义第一人,晚年隐居此巷,田塘数口,烽火大宅过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

赣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与传统 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她包括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遗迹、、服饰文化、姓氏宗族文化等方面。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赣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客家方言区。客家方言在赣南、闽西、粤东都用习以俗成的叫法,称“客家话”。但在一些地区也有一些别的称谓。如在广西叫“新民话”或“嘛介话”;在四川叫“土广东话”;在江西亦常称作“老表话”。客家语言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客家子孙繁衍昌盛之外,还因其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艺术家们乃至一般游客为之陶醉。赣南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定南、安远等几个县总数约五、六百座,其中尤以龙南最为集中。赣南的客家围屋多为方形,与闽西圆形的土楼和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此外,遍布赣南各地的“上三下三”、“九井十八厅”等府第式民居也很有特色。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以南安板鸭最著名)、香肠、猪肝、猪利子(猪舌头)、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等。平时招待贵客用酒娘蛋、擂菜;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即分别用四个大盘和八个大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特色菜肴有荷包胙(肉)、鱼饼、白斩鸡、蛋皮、菜干扣肉、粉蒸鱼、捶鱼丝、三杯鸡、酿豆腐、炒东坡、小炒鱼、红烧狗肉等等。各地特色食品有嗦粉子、烫皮丝、凉粉、艾米果、芋包子、薯粉饺、丁香李、酸枣糕、生姜、花生巴、柿饼、南康辣椒酱、兴国红薯干、会昌豆腐干、信丰萝卜脆等等。客家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饮誉海内外。 客家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如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等各种灯彩的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娘”等活动。除以上具有汉民族一般特点的节日民俗活动外,赣南客家地区还有一些有特色的民俗表演。如上犹“九狮拜象”、宁都竹篙火龙节等等。另外民间文艺也很丰富,如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等。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字、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内容上多反映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其中又以男欢女爱的爱情戏所占比重为大。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客家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风水术是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而传入赣南的。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也有“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的美誉,一代风水师杨筠松曾隐居于此,传道授业。

赣州地方志 (2)

赣南的县名,比较集中反映出山区的地理位置。 以山名和地貌形态名县的有: 于都——以雩山得名、龙南——以处龙头山之南得名、石城——以石山耸峙如城得名、上犹——以大犹山得名、大余——以大庾岭得名、会昌——以会昌峡得名。 以水名县的有:安远——安远水得名、寻乌——以寻乌水得名。有良好祈愿名县的:信丰、南康、宁都、 以矿产名县的是瑞金 以历史年号名县的有兴国。 全南——虔州之南。 得名于历史事件的有崇义、定南、 赣县的等个别县的命名尚无定论。 赣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她的美丽传说。 “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的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是赣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两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它概括了赣州是一座山川秀丽、楼台雅致、街市繁华的商业城市。

三山: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 五岭:田螺岭、百家岭、桂家岭、狮姑岭、金圭岭 八景台:八境台、郁孤台、章贡台、拜将台、高戏台、凤凰台、钓鱼台、龙凤台(现只有八镜台和郁孤台) 田螺岭与马坡岭的传说:传说赣州辟地建城不久,有匹马来到贡水上游江边,与一田螺相遇,相邀到赣州城去添一胜景。约定先进城内为尊,后者为卑,马欣然让田螺先行一时。只见田螺滚呀滚!滚了半天行程还不到五尺,马就得意地说:“田螺姑娘,失陪了,咱们赣州城见!说罢,飞奔而去。 江边的田螺姑娘,见一木排顺流而下,遂滚入河中到了赣州城下。恰遇有一妇女来木排旁边挑水,田螺机灵的跳到水桶里,随妇女进了城。妇女倒水进缸,发现田螺就随手一扔,田螺落在城区西北部,遂变成了田螺岭。 至于那马呢, 因为着一座山右一道水,走了不少弯路。到东门城下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关了,只好留在城外暂时休息。马想,田螺姑娘还不知道在哪呢,待明日后入城也不迟。谁知田螺姑娘在岭上看见了马,高呼:马大哥,委屈你做个东门卫士吧。马愕然无语。只好卧在赣州城东门外。自那以后,赣州城东门外就有马坡岭了。

赣州文化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昌11月18日消息(记者周羽)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有如分布在章贡区、龙南、安远、信丰等县的围屋千余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乃是罕见的;有如保留3600多米宋城墙和众多的宋代古迹遗存而被称为‘宋城博物馆’的赣州城区;有如在广大城乡保存完好而众多的姓氏家谱、族谱,为研究客家提供了依据;有如上犹九狮拜象、兴国山歌等百余种民间艺术;有如备受海内外客家人喜爱的赣南客家采茶戏;还有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世界各地的客家乡贤乡亲,最想了解的客家历史、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民情,在赣州都能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满足。在赣州不仅可以随处听到客家乡音、采茶戏曲牌和优美的客家山歌,而且还可以随处品尝到风格各异的客家菜肴和风味小吃;不仅可以看到客家古村、典型的客家方围、圆围,而且可以游览融客家文化与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客家文化城和客家风情园。 江西上犹,是客家人聚居繁衍和客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传统的客家文化项目濒临失传。为此,上犹县动员各级组织和社会力量,拯救客家文化遗产,挖掘客家文化资源。“九狮拜象”是上犹独具特色的大型灯彩,上犹县投入巨资,组织民间艺人重新开发、拯救了这一客家文化遗产。去年,“九狮拜象”在赣州市参加赣南首届民间民俗艺术调演,获得了工艺制作、民间文化、表演等5个一等奖。 近年来,这个县还对客家门楣、客家方言、客家民谣、客家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进行收集整理,并先后编辑出版了《门楣题辞》、《上犹客家谚语选》、《营前客家传统婚丧礼俗》等书籍,这些书籍深受群众的喜爱。全省十佳文艺工作者之一李伯勇创作的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客家语言十分丰富,被誉为“乡土文化创作一奇葩”。上犹的客家山歌具有与众不同的韵味,目前在民间流传的客家山歌曲牌就有150多种,民间唢呐客家曲牌40多种。由该县赖良淦整理的10首客家民歌入编《江西民歌集成》。 江西兴国县梅窖镇的山水之中,镶嵌着一座神奇而美丽的村庄——三僚。它被人们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近几年,一批批省内外游人,以及海外的客家人,甚至包括一些新闻媒体皆纷至沓来,寻找先人的踪迹和山水的奥秘。 这个拥有四千余人口的大村庄,大部分为曾、廖两个姓氏。地处僻壤的三僚是因为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出名的。杨筠松因救世济贫而被世人称之为救贫仙人,他曾在朝廷掌管灵台地理之事,拜为金紫光禄大夫。唐朝乾符六年,黄巢起义,直捣长安,震惊朝野。杨筠松携带宫廷风水秘笈,从京城逃出,南下辗转至三僚定居。擅长堪舆、天文地理之术的杨筠松发现三僚村的地形构造竟像一个堪舆用的罗盘,盆地中一座石头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罗盘中的指针。于是,漂泊中的杨筠松带着他的两个弟子曾文、廖王禹就在此地搭建了三个茅棚定居下来,三僚也因此得名。从此,杨筠松就在这里授徒著书,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竭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内外。 曾、廖两姓子孙也操风水之术世代传承。至明代,曾文的后裔曾从政,廖王禹的后裔廖均卿同时为明成祖朱棣勘测皇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举世瞩目的北京十三陵,就是他们两人堪测营建的。曾从政还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祈年殿勘址。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柩还

赣州市章贡区城东历史文化小巷简介

赣州市章贡区城东历史文化小巷简介 南市街社区南市街、府隍庙背介绍 南市街:南市街位于赣城之东,北接大公路南侧,南海会路、五道庙相会,中段西通杨判巷、府隍庙背。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名南市街,以处赣城东南隅得名。街区多保留清民时期建筑,因地处赣州古代繁华热闹地段,与建春门浮桥,码头相近,紧靠着沿江商业街,所以南市街多是大户居住,建筑多重装饰,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晚期及民国初年修建的民宅。 府隍庙背:府隍庙巷位于赣城之东,东接南市街中段,西至忠节营南段,巷多曲折,巷长280米,宽1.5-2米。赣州城区清代有两座城隍庙,一是县城隍庙,坐落在县衙前街,即今章贡路西段老地委左侧,1936年左右废,一是府城隍庙,建在慈云寺之西侧,即今厚德路东段文庙之左后侧,民国初年即废。府隍庙背巷因居府城隍庙背后,故名。 大公路社区忠节营介绍 忠节营:忠节营巷位于赣城之东部,北接大公路中段(斜对军分区),南至贺家坪,中通府隍庙背,长约200米,宽约2米。现为居民区。巷内原有精忠祠(又称岳飞庙),祠旁曾驻有守城军营。因岳飞在旁,而岳飞以“精忠报国”美名传世,故而这军营也尊岳鹏举为楷模,把兵营叫了忠节营。巷以此得名。 荷包塘社区魏家大院暨罗家巷介绍。 魏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有着200多年历史,是靠钱庄和木行起家陆续营建而成的清代客家建筑群,为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主墙多为风火墙高在7-9米,主房为两层,七米高下层3

米-4米、楼高为2.5米左右。据《赣州志》和《赣州客家胜迹精粹》书中有所记载: 魏家大院深藏不露的百年大院,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同盟会的赣州地下据点,是培养辛亥革命人才的秘密学堂。魏氏家族先后居住九代人。 蕻菜塘社区慈姑岭介绍。 慈姑岭全长约340米,据历史记载,这段地形西高东低,形像雄狮, 狮尾靠蕻菜塘、荷包塘,头朝南市街、五道庙,背对夜光山曾得名狮姑(顾)岭,后来嫌狮字太凶,改名叫了慈姑岭。慈姑岭,曾得名狮牯岭。。如今与新建的海会路相接,旧貌有存,居民群集,游客不绝。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文化 以白鹭古村为例姓名: 班级: 学号: 考察时间:2015年5月2日 考察地点: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白鹭村 考察方式:实地考察 考察目的: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赣南客家文化、向同学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赣南客家文化 (此次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的调查主要以白鹭古村为例,并且主要为概念、发展历史和建筑方面的考察) 考察报告: 客家人的概念:1、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的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个支系。2、而为什么叫客家呢?客,顾名思义,就是与“主”相对。

赣南的客家人: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的赣南,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实际:客家民系,形成于赣南,成长于闽西,成熟于梅州,发展于海外。赣州全市约900万人口中95%以上都是客家人。 白鹭古村:白鹭古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的最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是以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到目前为止,白鹭是江南保存最完好集中的客家古村落,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只是在村里参观的时候,发现不少年久失修而倒塌的民居, 几乎大部分现存的民居都缺乏有效的维护,听说现在村里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希望白鹭能借以得到妥善的保护。 悠久的历史让白鹭拥有了为数不少的“第一”和“唯一”: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女士命名的女士祠,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江南第一个村级民俗博物馆,故宫唯一一块遗留在外的金砖…… 白鹭古名居是沿着鹭溪呈月牙形分部,而且村里的四条主要街道,极似一大大的“丰”字。白鹭人很早就品评了村里含数字的主要景点,并归纳为“白鹭十景”: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官、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庙、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虽然到现在,这十处街

赣州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饮食文化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遗存如璀璨明珠密布全城,被誉为“宋代博馆”。对于这座城市有哪些属于它的饮食文化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下吧! 赣州的饮食文化习俗年初一吃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惊蛰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饭,立夏酿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粽子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新谷登场荐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节杀鸭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饼剥芋头,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腊月初八腊八粥,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除夕油炸糍粑……。过年过节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节日气氛。这些习俗,还寓教于乐,灌注了很多知识和期望:年初一吃羹汤,有葱、蒜、芹这些青菜,葱表示聪明灵通,蒜则表示精打细算花销得体,芹是要求一年勤劳年年勤劳。惊蛰炒豆子是提出灭虫,炒豆如炒虫。中秋剥芋头喻剥鬼皮,带有宗教色彩。 古代遗留下来的风俗,有的渐渐不合时宜,须予改进。比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而客家的喜庆宴席周到趋于繁琐,殷勤接待趋于疲劳“轰炸”,一餐饭有的长达数小时,先茶点,继面点,后冷盘,最后热菜,茶点面点与正席之间百无聊赖,客套话反复讲过,初次见面的人都成了熟客。 繁琐不堪的饮食大阵,客家人中产生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说

的是恭候客人的过程,先是来了一位,孤坐许久。请客的主人如盼星星月亮,手足失措。厨下的师傅跃跃欲试,多次打听上菜时间,主人自言自语:“该来的不来”,意思是说应该都来了呀!先来的那一位偶然听见,非常不达,自以为不属“该来”之列,借故离开。第二位客人来了,主人才发现第一位又走了,便道:“不该走的又走了”。第二位客人又误会是自己不该来的,孤坐少许也离开了。 赣州的饮食文化知识特产 赣南脐橙、沙地板鸭、梓山酱油、会昌酱干、龙南板栗、南康甜柚、寻乌蜜桔、兴国灰鹅、赣州密饯、湖江密枣、上犹绿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龙南紫皮大蒜、信丰红瓜子、信丰萝卜干、南安板鸭、宁都肉丸、赣州苦瓜酒、酸枣糕、龙归茶。另外还有斋婆柚、上犹石鱼、包米果、九层皮、玉兰片、毛尖茶、桂鱼丝、竹笋干、五香麻鸡、美味鸡、多味花生、野生蕨菜、银杏精茶、花菇、通心米粉、豆干、红薯干、百禽腊鹅、梦里香红瓜子、小布岩茶、龙南恒泰香脆花生、茶树菇、莲子、阳埠腐竹、恒泰花生、黄元米果、汗头菜等。 客家名菜 三杯鸡、糯米鸡、生煎鸭、米粉鱼、鳝鱼馓子、陡水湖全鱼宴、赣南小炒鱼、鱼饼、鱼粉皮、珍珠粉、客家酿豆腐、蝴蝶鱼、荷包胙、蛋菇汤、兴国鱼丝、竹筒粉蒸肠、民间瓦罐煨汤、豫章酥鸭、三杯狗肉、赣味乳狗肉、四星望月。 赣州的饮食文化特色兰花根 以糯米粉、白糖、清油为原料,经配料、搓揉、擀皮、切丝、油

赣南客家文化保护与发展情况调研

赣南客家文化保护与发展情况调研中华名族是伟大的民族,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支。赣县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县,也是一个拥有50多万人口的大县。其中95%以上属客家人。赣县位于赣江源头,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历来是赣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中原汉人南迁,溯赣江而南下,赣县是其重要的登陆地。这就决定了其在赣南客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时代客家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客家文化遗产。这里是客家进入赣闽粤客家金三角地区的第一站,重要中转站和客家人的重要发祥地。 赣县蕴含着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汉朝储君庙夏府宗祠群、白鹭明清古民居;独有的烧瓦塔、抢打桥、东河戏、采茶戏等客家民情风俗;炸鱼条、黄年米果、擂茶、艾米果等风味小吃。拥有1300多年历史,被称为“江 南一绝”的田村花灯……正 是这丰富灿烂的客家风俗 构成了赣南地区独特的客 家文化。 而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步伐,各种文化开始交织 碰撞,客家文化正受到其他 文化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客家文化,才进行了这次调研,找出如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及个人看法。

2011年8月4日,在确定下研究课题之后,我在爱调研网上设计了一份网上调查问卷,问卷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借助现代发展迅速的网络,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来自各地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去了解赣南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而且这样很环保,不需要打印出来,节省了资源,且传播范围广。收集到的结果便于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可以长时间有效。 到8月11日为止,一共收集到70份有效问卷。其中62.86%居住在赣南地区,37.14%是其他区地方的学生。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45.71%是客家人,31.43%不是客家人,剩余22.86%不清楚自己是否是客家人。居住在赣南地区的44人中,70.45%是客家人,4.55%不是,25%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所有参加这次调查问卷居住在赣南地区的人中只有5.71%是十分了解客家文化的,12.86%了解大部分,大多数只了解一点,所占比例为62.86%,完全不了解的有18.57%。多数人都认为客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占重要甚至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人都认为客家文化对于赣南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赣南客家文化保护得一般,政府对保护和发扬客家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赣州四大文化名菜

四星望月(兴国米粉鱼) 1929年四月,红四军从福建长汀回师赣南,毛泽东率一部到达兴国县后,便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和地方武装。一天中午,兴国人陈奇涵(1955年授上将军衔)和胡灿、肖芳全商量,要招待毛泽东吃饨家乡饭。时为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的肖芳便在塘里捉了一条草鱼,决定做米粉蒸鱼给毛委员吃,另外四个小碟是:花生米、笋烧肉、素炒雪豆、炒鸡蛋。毛泽东看了后哈哈大笑说,打牙祭了,吃了米粉鱼连赞好味道,便问这叫什么菜名,陈奇涵说请毛委员取个名字吧,毛泽东说:一个蒸笼四个小碟,就叫“四星望月”吧。从此,毛泽东取名的这个菜,一直时兴到现在,成了赣南客家名菜。 "兴国米粉鱼"以其色.香.味俱佳,鲜.辣.热独特而闻名。食之使人口生津,食欲大振,即使是望辣却步的人也无不喜欢。更由于1929年毛泽东首次来兴国时,在陈奇涵同志家中品尝过后,给它起了个美称——"四星望月"而闻名遐尔。建国后被列入中国名菜谱,并作为中国民间独特食艺被拍成电影介绍到国外。几乎所有到过兴国的人,都有"不吃兴国米粉鱼不算到过兴国"的感受。 荷包肉

赣南的荷包肉是用荷叶垫笼底,大块肉蘸香料、米粉放在叶上蒸熟后,又用荷叶一叶包一块肉,回笼再蒸,整笼连叶上桌。现在赣州做荷叶排骨,用香料米粉包排骨,也是一排一叶,蒸熟即上。用荷叶裹蒸的菜肴,一派清香,别有风味。 大余县的荷包肉,又名状元莱。据说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余人戴衙亨喜中状元,他让来家庆贺的人吃过宴席后,每人带一只荷包胙回家,让家中老人品尝。所以一时之间,荷包胙便被称为状元菜。戴衙亨字荷之,号莲士,戊戌进土,殿试一甲一名,与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亲戴第元均显赫于朝,合称南安四戴。和这家人家往来,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响广泛。据说,以后南康、上犹、崇义县都受其影响。 赣南小炒鱼

太子楼:赣州一个时代的记忆2

太子楼:赣州一个时代的记忆 君子兰 位于赣州古城墙旁的太子楼,在赣州几乎无人不晓。这是一家以经营赣州特色菜为主的赣州特色文化酒楼,之所以叫太子楼,就是为了留住蒋经国先生在赣南那段难忘的历史记忆,就是为了弘扬赣州那段多彩的历史文化,就是为了讲述赣州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 走进太子楼,大厅墙上挂着的那幅蒋经国先生身着戎装、英俊帅气的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股浓郁的历史怀旧情愫油然而生。 太子楼是一栋中西风格结合的三层小楼,砖木结构,回廊式,造型独特,建筑风格属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流派。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独具匠心的主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得太子楼始终保留着历史原貌。为此,主人特地从全国各地采购了一批仿古壁炉、油画、落地钟、箱包、酒柜等物品,给人一种抹不去的怀旧情结。“南京”、“武汉”、“沈阳”、“北平”等,这些是包厢的名字,都是在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都市。 太子楼与美食结缘,缘于蒋经国先生。蒋经国先生1939年6月-1945年7月在赣州的六七年时间里,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员兼保安司令、赣州行署专员。70年前的这幢小楼,一楼

是当时赣县邮政营业场所,二、三楼就是蒋经国先生的情报机关及私人秘密活动场所。 遥想当年,风华正茂的蒋经国先生曾经与他的红颜知己章亚若小姐常常出入于此,或卿卿我我,或与美丽多情的章亚若小姐成双成对地从太子楼走向前面的古城墙、建春门、古浮桥上,或轻松地漫步,或互诉彼此倾心的衷肠,或彼此交流对时局的看法……这些历史烟雨中的浪漫情节,虽然已被时光带进了历史的深巷,但却为今天的赣州市民凭添了一份对那个时代、那些人物的美好回忆。 令人值得一提的,是颇有商业眼光的“太子楼”主人董老板,把曾经留有蒋经国先生音容笑貌的赣县邮政所取名为“太子楼”,把那一段尘封的历史、沉淀的文化充分挖掘利用,赋予了“太子楼”更多的文化底蕴,为赣州的美食文化抹上一道靓丽的色彩。 以赣州特色菜为主打菜色的太子楼,一直以环境优美、菜肴品种繁多、服务热情周到,菜肴价廉物美和“目前赣州唯一的楼顶露天餐厅”的雅称而著称,既是赣州人十分喜欢的一家酒店,也是外地游客了赣州历史人文的一个好去处、好窗口。这些年一直是热热闹闹,川流不息,每每到了用餐时间,门前的小汽车一溜一溜,旅行团的大巴一辆一辆,首尾相接,常常把周围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太子楼,是个可以让人在品尝美食时又可欣赏美景的地方,也是个在欣赏美景时可以大快朵颐的绝妙场所。这,大概也是只有太子才有的待遇吧。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赣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七十多年前,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赞语。她是“客家摇篮”、“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两江源头”、“生态王国”、“绿色宝库”、“脐橙之乡” 她的美,不仅在于其古,在于其绿,更在于其红。她是全国著名的老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赣水那边红一角”的赣州,曾经是一片红艳艳的天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开始了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起步,艰苦卓越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时代的浴血坚持。叶坪、沙洲坝、红井、云石山、长征第一渡……这里的每一段名字都市一段历史。它们感受过革命的激情与理想,承载过先烈的鲜血与汗水,演绎过时代的风流与沧桑。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全省全市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财富! 翻开历史的篇章,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都来过赣州。如文天祥、岳飞、苏轼、王阳明……并留下了不少名作。其中,以此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了。他在赣州做官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赣州的梅关驿道,是中原通往岭南及海外诸国的“南方水上丝绸

之路”的必经之路。道边种满了梅树,有梅花国之称。曾有南枝开落, 北枝始开之奇特景观。每年冬天,漫山的梅花竞相开放,娇艳美丽, 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赏梅,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三国名将陆 凯率兵登上梅岭时,正值梅岭怒放,立马梅花丛中,回头北望,想起 了好友范哗,写下了《赠范哗》的诗文。 一九三四年,毛泽东等工农红军在瑞金建立了稳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但由于中央领导人的错误决定,将德国军事顾问—李德派来瑞金,由于他的瞎指挥,将原来的九万红军,打得只剩三万多残兵,这是大家只好又请毛泽东出山,他决定战略大转移,带领着大家去湘西,避开敌人的重兵堵截,转向敌人力量薄落的贵州进军。 红军客服重重困难,爬山涉水,先后经历了:三渡赤水、强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难万险,一九三六年 十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赣州人民同心同德,客服重重困难,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 斗志,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赣州的英雄壮举,不断书写辉煌灿烂的 历史篇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零零四年市第三次党大会以来, 赣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和一切为民谋发展的理念,大力弘 扬伟大的苏区与长征精神,赣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与活力,红土地上九百多万人民正以高昂的斗志和百倍雄心,朝着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赣州赣

赣州经典历史文化回眸1

赣州经典历史文化回眸 -----赣州博物馆观后感班级:电科111 姓名:章宇盟学号:0712******* 指导老师:刘翼慈 【内容提要】: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计划,我选择了实践项目三:红色文化教育,此实践项目的目的是: 1.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信念,不畏牺牲的精神。 2.了解掌握苏区革命精神的内涵,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3.了解客家历史,弘扬客家文化,教育学生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统。 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了赣州历史博物馆。此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对赣州的人文历史、革命历史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客家文化苏区革命精神继承弘扬 【正文】: 赣州市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兴国路,我和我的室友乘车于4月14日到达了赣州市历史文化博物馆。在里面我看到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它们分别是、出行图和谒拜图绳纹墓砖、七里窑褐釉柳斗纹乳钉罐、永乐铜钟、法花人物梅瓶与青花松竹人物梅瓶、玉虹塔镇塔元宝、粉彩百鸟朝凤螭耳瓶、青花松鹤牡丹箭筒,还有镇馆之宝——全国最大的铁元宝。 在赣州市历史文化博物馆里面,我们了解到了客家文化。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15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波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在永定的一些大型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振成楼”、“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教人遵纲纪,重德才,奋发进取。这些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其次,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对异族文化的博

赣州客家文化在赣南城市园林中的传承与应用

摘要:首先针对赣州现有的各种园林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了赣州客家文化在赣南城市园林中的传承与应用建议,以供园林行业的设计和建造者参考。 关键词:客家文化;城市园林;传承与应用 赣州是我国客家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客家文化资源,但纵观赣南园林,都没能融入客家文化资源,所以,就没有标志性客家建筑等,致使整个赣南城市园林缺乏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和代表性的园林景观环境。若想打破这一僵局,将客家文化融入园林中,才能打造赣南园林之灵魂,使其自成一派。 1 赣州园林现状分析 赣州公园是赣州老城区最早的一个综合l生公园,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位于文清路64号。总面积2.97hm2。它历史久远,最先为南赣巡抚治所,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都御史金泽创建。清康熙四年(1665年),撤销巡抚,改为赣南道署,康熙二十三年巡道丁炜辟其左建为甓园。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园中就建有丰台山、便池一山一水和抚琴堂、春雨轩、玉兰连理馆等建筑。道光二十六年,巡道李本仁概括园中名胜为“甓园十二景”――曲径疏泉、大廓步月、北富新竹、西轩古桂、别墅书声、层霄阁影、柏堂栖鹤、桐院鸣琴、东篱问菊、南楼读画、池馆停云、和林亭延爽。 现在的赣州公园已经成为了市民游览观赏、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园内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更是赣州市民极佳的消暑纳凉、晨练之地。它在园林布局形式和建筑营造上采用了江南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所以,只体现了赣州的“古城”特点,没有体现出客家文化。 龟角尾公园、八境公园位于章江、贡江和赣江三江汇合处,也就是千里赣江源头,它依托赣州名胜古迹――“龟角尾”而建,与宋代历史文化遗迹――古城墙和八境台相连,是一个集休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历史名胜公园,总面积5.5万m2。在园林规划布局形式上采用自然式,更强调登上八境台的俯视观赏和平面效果。公园内建有纪念鼎、龟雕塑、石亭和小品、游戏沙滩等。绿地空间收放自如,由园路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用各种广场砖和花岗岩铺装地面。植物造景多采用耐涝植物,以乔木为主,配以适量灌木和草坪,突显了季相变化的四季景观。体现了“千里赣江第一城”景观,没有反映出“客家摇篮”的元素。 郁孤台公园依托赣州文物古迹――郁孤台而建,属开放式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位于赣州市老城区西北部贺兰山上的郁孤台(现在西津路),海拔131m,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因其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园林规划布局采用混合式,既突出了郁孤台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改善了其周边生态环境。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造注重了赣州城市古貌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在完整地保护了文物古迹的同时,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创新,使得它既具有浓郁的江南古典园林特色,又有新中式园林的风格。全园分为主入口景观区、中心景观区、观赏游览区和安静休息区4个功能区。为满足现代化生活的人性化需求,又新建造了具有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上井亭和夜话亭,并修筑了占地1900m2的停车场和长达500m的健身园路。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季相上常绿和落叶相结合、景观层次上乔灌草搭配,并栽有银杏、广玉兰和天竺桂等多种名贵树木,也只是赣州古城的象征。 黄金广场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南河大桥南端,是集开展大型活动(如每年12月份的赣南脐橙节)娱乐休闲、观光集会于一体的城市现代化广场。园林规划布局上采用了混合式平面,已成为市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场所,只有极小部分景观融入了赣州历史文化。 城市中央公园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华润万象城对面,是集景观、湿地、生态、排涝、蓄洪、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型主题公园。全园由中心湖区和滨水绿带组成,占地面积约66.8hm2,其中湖区面积41.73hm2、水系面积21.53hm2、引水渠面积3.53hm2。公园平面设计以中心湖区为核心景观,以水绿风光为基质,以乡土文脉为线索。虽然是一个综合性公园,但主要体现“生态”,还是没有体现客家文化。章江新区滨江带状绿地,结合新建的浮桥,沿江方向蔓

《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公布 《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现予以公布。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 (1)赣州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包括赣州市域范围,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 (2)赣州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辖区范围,面积约为597.02平方公里; (3)赣州历史城区保护规划,范围为北至章江和贡江,南至红旗大道,西至环城路,东至东河大桥,面积约为3.2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是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 (7)《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 (8)《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07年); (9)《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09年);

(10《赣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7年修编)。 第三条规划原则 规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人文结合自然的整体性原则、地域特色保护的原真性原则、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原则,以及保护规划管理的分类别原则。 第四条规划内容 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包括下列内容: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等。 第五条规划目标 保护主题:保护赣州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独具特色的宋代遗存和明清至民国的古城民居风貌景观, 保护并充分挖掘其以客家文化为背景的多元性文化内涵。 保护基本点:充分协调保护与更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从发展的人文的角度认识保护的含义,制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保护规划。 保护纲领:保护历史遗存,整治环境风貌;发扬城市文化,增强综合实力。 第六条规划成果及其法律效力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附件(含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其中文本和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历史文化价值评价 第八条历史文化价值评价 (一)“三龙会三潭、三水绕三山”——山水环境最优美和独特的古城之一 赣州的三条龙脉分别是来自于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和九连山脉,这三条龙脉分别落于赣州储潭、欧潭和汶潭。赣江由赣州古城发源,因此赣州可谓“千里赣江第一城”。 (二)“二水环流”,“龟形”城市——城墙格局形制兼具完好和独特的古城 赣州城市形态独特,格局完整,风貌尚存。“二水环流”的护城河造就了赣州古城的独特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龟形”城市形态和古城内“丁”字型传统空间格局。其城墙、城楼保存相对完整。 (三)历史地位显著的宋代古城——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宋城 历史城区自宋代完全形成。宋代街道格局阳街、横街、阴街、斜街、剑街、长街至今走向不变。宋代的砖城、舍利塔、八境台、浮桥、以及与宋代有不解之缘的夜话亭、郁孤台仍存。宋代营建的下水道工程——福寿沟,历时九百余年,仍在发挥作用。还保存着极盛于两宋时期的东郊七里古瓷窑址和鼎盛于北宋的通天岩石窟寺。赣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宋城博物馆”。 (四)文物古迹数量众多——江西省文物古迹保存最多的城市 赣州既是江西省文物古迹保存最多的城市,也是客家圈层中遗存存最多的古城,保存中国古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