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不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引言

边际替代率是衡量经济学中效用函数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一个经济

主体对两种商品之间平均交换比例的愿意程度。不同的效用函数会导致不同的边际替代率,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效用函数及其边际替代率的特点。

常见效用函数

1.线性效用函数

线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其边际替代率是恒

定不变的。线性效用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U(x,y)=a x+by

其中,x和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a和b为常数。根据该线性

效用函数求导可得到边际效用函数:

M U x=a

M U y=b

由于导数值为常数,线性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

M R S=MU x/MU y=a/b

2.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是一种常见的效用函数形式,其边际替代率

会随着消费水平的增加而递减。一个典型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x,y)=x^a*y^b

其中,x和y同样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a和b为正常数。根据该效

用函数求导可得到边际效用函数:

M U x=a*x^(a-1)*y^b

M U y=b*x^a*y^(b-1)

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为:

M R S=MU x/MU y=(a/b)*(x/y)

可以看出,当x和y的比值不同时,边际替代率会随着消费水平的不

同而变化。

3.单位弹性效用函数

单位弹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效用函数形式,其边际替代率恒定为

常数1。单位弹性效用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U(x,y)=f(x/y)

其中,f()为任意单调递增函数。边际效用函数为:

M U x=f'(x/y)/y

M U y=-f'(x/y)*x/y^2

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为:

M R S=MU x/MU y=(f'(x/y)/y)/(-f'(x/y)*x/y^2)=1

单位弹性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恒定为1,这意味着两种商品之间的

交换比率始终保持一致。

总结

不同的效用函数形式会导致不同的边际替代率。线性效用函数的边际

替代率恒定不变,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会随着消费水平

的变化而递减,而单位弹性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始终为1。通过研究不

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主体在消费决策中的

行为和偏好。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不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注:本文所使用的数学符号和公式为L aTe X格式,在Ma rk dow n中进

行展示,无法直接输入公式,因此使用了等价的表示方法。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的假定: 第一个假定是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完全性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换言之,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仅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或者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或者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A和B是无差异的)。偏好的完全性的假定保证消费者对于偏好的表达方式是完备的(即完全的),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 第二个假定是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可传递性指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和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消费者必定有对A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因而也是理性的。 第三个假定是偏好的非饱和性。该假定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即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此外,这个假定还意味着,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商品都

是“好的东西”(goods),而不是“坏的东西”(bads)。在这里,“坏的东西”指诸如空气污染、噪音等只能给消费者带来负效用的东西。在我们以后的分析中,不涉及“坏的东西”。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U=f(X1, X2), 式中,X1和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X2/△X1)或MRS12=-(dx2/dx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 讲消费者最优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2讲 消费者最优: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选择“能买到的、最好的商品组合”——需求曲线 x 1 x 2 x 1* x 2

第五章附录第73页: 消费者最优化模型:在价格p1,p2和收入M 已知的情况下消费多少x 1,x 2,使得效用 U(x 1, x 2)最大。 ),(21x x U MaxU = M x x =+2211P P S.t.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221121M x P x P x x U L -+-=λ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偏导数: )1.......(0/111=-??='P x U L x λ )2.......(0/222=-??='P x U L x λ )3.......(02211=-+='M x P x P L λ 这三个方程可以把三个未知数1x ,2x 和λ解出来: ),,(211 1M P P x x *=,),,(2122M P P x x * =; 由(1)式得到:1111///P MU P x U =??=λ 由(2)式得到:2222///P MU P x U =??=λ 即 λ==2211//P MU P MU 或2121//P P MU MU = 也就是满足相切条件的消费组合),(21**x x 使效用) ,(21x x U 最大。),,(2111M P P x x *=和),,(2122M P P x x * =分别是商品1x ,2x 的需求函数

第2讲的内容提要: 效用最大就选择“买得到的商品组合中的最佳组合” 1.买得到的商品组合—预算约束(2) 2.要找到最佳,就必须能够排序—偏好、效用(3、4) 3.在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选择(5)

效用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部分内容体系框架

第二部分 内容提要 l .效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效用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满足程度。商品对消费者有效用决定于两方面:消费者有消费此种商品的欲望以及商品本身具有满足其欲望的能力(或特性)。研究效用的方法有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基数效用理论认为一种产品效用的大小,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消费者可以说出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满足是多少效用单位。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度量的,效用之间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排列顺序或等级,这种以排序的形式来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就是序数效用。序数效用理论以无差异线为工具分析消费者行为。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如总效用函数为TU ,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Q TU MU ??=,由此可见边际效用反映的是总效用的变化速度。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根据基数效用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要素,人们从每单位消费中的感受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是逐渐减弱的。由此可见,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这样一种现象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消费者均衡 在收入和价格为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可以达到其总效用最大的这样一种状态。或者说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给定的条件下,实现了满足程度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在给定预算的条件下,使得用于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得到相同的边际效用,即货币的边际效用。用公式表示为: ∑=M Q i i P i =1,2,3……,n (1) m i i MU P MU =(2) 其中,M 为消费者的收入,i P 、i Q 和i MU 分别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m MU 为货币的边际效用。(1)为限制条件,(2)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其反映的是消费者消费商品的净福利。若某产品需求函数为P=D (x ),P 1和X 1 分别代表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则X=0到X=X 1时,?1x 0D(X)dX 是消费者愿付的数额,P 1X 1 为实际支付的数额,于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

微观经济学公式汇总 1. 需求曲线: Q = A - B * P 其中,Q表示需求量,A表示需求曲线的截距,B表示需求曲线的斜率,P表示价格 2. 供给曲线: Q = C + D * P 其中,Q表示供给量,C表示供给曲线的截距,D表示供给曲线的斜率,P表示价格 3. 市场均衡定理: 在市场中,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即Qd = Qs 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公式,可以得到: A - B * P = C + D * P 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4. 边际收益曲线: MR = MC MR表示边际收益,MC表示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就是最优产量 5. 弹性公式: E = (%ΔQd) / (%ΔP) E表示价格弹性,%ΔQd表示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ΔP表示价格的百分比变化 价格弹性衡量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6. 价格歧视公式: P = MC 在价格歧视的情况下,企业的售价等于边际成本

7. 消费者剩余: CS = (1/2) * Qd * (P0 - P) CS表示消费者剩余,Qd表示需求量,P0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8. 生产者剩余: PS = (1/2) * Qs * (P - P0) PS表示生产者剩余,Qs表示供给量,P0表示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 9. 效用函数: U(x1, x2, ...) 效用函数表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满意程度 10. 边际效用: MU = ∂U / ∂xi MU表示边际效用,∂U表示效用函数的偏导数,∂xi表示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微小变化 11. 边际替代率: MRS = ∂U / ∂x1 / ∂U / ∂x2 MRS表示边际替代率,∂U / ∂x1表示对商品1的边际效用,∂U / ∂x2表示对商品2的边际效用,即两个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情况 12. 产出函数: f(K, L) 产出函数表示产量与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13. 边际产出: MP = ∂f / ∂L MP表示边际产出,∂f表示产出函数的偏导数,∂L表示劳动力的微小变化 14. 均衡条件: MP = W / P

边际替代率

1、 边际替代率(MRS)是指消费者在保证效用相等的前提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2、 瓦尔拉斯需求函数:),(*w p x 效用最大消费束*x 与价格),,(1n p p p =和财富水平w 的关系,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最优消费束。 3、 间接效用函数)],([),(*w p x u w p v =,),(w p v 为间接效用函数。此时的效用是由价格和收入间接表示的商品量决定的,故称为间接效用函数。 4、 支出最小化问题(EMP ),可表示成: x p ?min u x u t s ≥)(.. 5支出最小化与效用最大化为对偶问题。 6支出函数为支出最小化问题x p u p e ?=min ),(,0)(..u x u t S ≥的解。 7最小支出问题的解*x 定义为希克斯需求函数,记为),(u p h ,其表示消费者在最小支出条件下选择的最优消费束. 反映希克斯需求函数与为达到效用u 的最小支出函数),(u p e 之间关系的公理,称为谢伯特定理。 i i i p u p e u p h x ??= =) ,(),(* n i ,,2,1 = 对偶性是指一些成对问题或概念,是目标和约束条件的表达正好相反。需求分析中还存在下列四个重要的恒等关系,被称之为对偶性。 1.)],(,[),(w p v p h w p x ≡ 2.)],(,[),(u p e p x u p h ≡ 3.w w p v p e ≡)],(,[ 4.u u p e p v ≡)],(,[ 、需求价格弹性的经济内涵: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E>1或E<-1为奢侈品;E<1或E>-1为必需品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定义为商品2的需求量变动比率与商品1的价格变动比率之比,即: 古诺合并条件:需求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的关系 意义是若已知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可以由此条件来确定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211211221221ln ln x p dp dx p dp x dx p d x d E ? ===x p dp dx p dp x dx p d x d E ?=== ln ln 1212111a E a E a -=+支出的比重。 为第二种商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第一种商品支出占总02220111)()(w x p a w x p a ==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15章课后知识题目解析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 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是多少? 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X Y MRS XY ??- = 其中: X 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 Y 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 者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 xy =P x /P y 即有 MRS xy =20/80=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 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1-9所示。其中,横轴1OX 和纵轴 2OX ,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线段 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 知商品1的价格 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上品的价格 2P ; (3)写出预算线的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12MRS 的值。 解:(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 P 1=2元,

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斜率=-P1/P2=-2/3,得P2=M/20=3元 (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 P1X1+P2X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3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 = MRS12=P1/P2,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P1/P2。因此,在 MRS12=P1/P2=2/3。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的热茶。(2)消费者B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只喝咖啡,或者只不喝热茶。(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咖啡和2杯热茶是无差异的。 (4)消费者D喜欢喝热茶,但厌恶喝咖啡。 解答:(1)根据题意,对消费者A而言,热茶是中性商品,因此,热茶的消费数量不会影响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见图 (2)根据题意,对消费者B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互补品,其效用函数是U=min{ X1、X2}。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见图

效用函数几种常见的公式

效用函数几种常见的公式 效用函数是衡量个体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偏好的一种数学表示方式。在经济学和消费者理论中,效用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和认识不同商品之间的差异。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中常见的效用函数公式。 1.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学效用函数,它可以帮助我们定量地衡量商品数量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公式如下: U(某,y)=某^αy^β 其中,U表示效用,某和y分别表示消费者消费的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α和β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函数是一种通用的效用函数,它描述了当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其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少。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函数的公式如下: MU(某)=U’(某) 其中,MU表示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U’表示效用函数的导数。边际效用递减效用函数的应用范围和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相似,但它更加侧重于描述商品数量对效用的影响。 3.指数效用函数

指数效用函数是一种常见的描述风险偏好的效用函数,它可以帮助我 们测量人们在面临风险情况下做出选择的倾向。指数效用函数的公式如下:U(某)=e^{-a某} 其中,U表示效用,某表示收益或者损失,a表示风险趋避系数。根 据指数效用函数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当风险趋避系数较大时,消费者越 容易选择安全的选项,而不会冒险去追求高回报的投资。 总的来说,以上介绍的效用函数公式只是经济学中的一小部分,不同 的效用函数公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分析方法。学习和理解效用函数 公式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消费者选 择行为和市场竞争的本质,为我们进行经济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不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引言 边际替代率是衡量经济学中效用函数的重要概念,它反映了一个经济 主体对两种商品之间平均交换比例的愿意程度。不同的效用函数会导致不同的边际替代率,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效用函数及其边际替代率的特点。 常见效用函数 1.线性效用函数 线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效用函数形式,其边际替代率是恒 定不变的。线性效用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U(x,y)=a x+by 其中,x和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a和b为常数。根据该线性 效用函数求导可得到边际效用函数: M U x=a M U y=b 由于导数值为常数,线性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 M R S=MU x/MU y=a/b 2.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是一种常见的效用函数形式,其边际替代率 会随着消费水平的增加而递减。一个典型的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x,y)=x^a*y^b 其中,x和y同样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a和b为正常数。根据该效 用函数求导可得到边际效用函数: M U x=a*x^(a-1)*y^b

M U y=b*x^a*y^(b-1) 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为: M R S=MU x/MU y=(a/b)*(x/y) 可以看出,当x和y的比值不同时,边际替代率会随着消费水平的不 同而变化。 3.单位弹性效用函数 单位弹性效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效用函数形式,其边际替代率恒定为 常数1。单位弹性效用函数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U(x,y)=f(x/y) 其中,f()为任意单调递增函数。边际效用函数为: M U x=f'(x/y)/y M U y=-f'(x/y)*x/y^2 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为: M R S=MU x/MU y=(f'(x/y)/y)/(-f'(x/y)*x/y^2)=1 单位弹性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恒定为1,这意味着两种商品之间的 交换比率始终保持一致。 总结 不同的效用函数形式会导致不同的边际替代率。线性效用函数的边际 替代率恒定不变,边际效用递减的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会随着消费水平 的变化而递减,而单位弹性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始终为1。通过研究不 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主体在消费决策中的 行为和偏好。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不同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注:本文所使用的数学符号和公式为L aTe X格式,在Ma rk dow n中进 行展示,无法直接输入公式,因此使用了等价的表示方法。

边际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函数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 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 丹尼尔·伯努利对这个悖论的解答在年的论文里,主要包括两条原理: 1.边际效用递增原理 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 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小效用原理 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 望金额值。 理论 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 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 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公理科学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 或兴趣,称为效用。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 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甲类型领导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乙类型领导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丙类型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 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 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就是所指按1,2,3······等基数去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就是一种按 绝对数来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就是所 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去充分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就是一种按偏好程度展开 排序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使用的就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使用的就是并无差异曲 线分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 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简述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介绍 边际替代率在经济学中是指在产出或消费中两种要素之间的相对替代关系。它评估了当一个要素的使用增加时,另一个要素的使用相应减少的比率。边际替代率通常用来衡量资源的可替代性以及在生产和消费中做出决策的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级标题1: 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边际替代率是指一个要素的边际率与另一个要素的边际率之比。在生产中,边际替代率表示以边际单位消耗一种要素,可以替换多少单位的另一种要素。边际替代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边际替代率 = -(边际产量A / 边际产量B) 其中,边际产量表示单位要素增加所带来的额外产量。 二级标题2: 产出中的边际替代率 在生产过程中,边际替代率可以用来衡量两种要素的替代关系。当两种要素可完全替代时,边际替代率为正值;当两种要素完全不可替代时,边际替代率为负值且绝对值很大。当边际替代率为零时,即表示两种要素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当边际替代率在不同值之间变化时,说明两种要素之间存在有限的替代关系。 边际替代率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大的意义。生产者可以通过衡量边际替代率来确定最优的要素组合,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或效益最大化。边际替代率还可以用来评估生产过程的效率,在替代率越高的情况下,生产效率越高。 二级标题3: 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在消费中,边际替代率表示当一个消费者减少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时,需要多少单位的另一种商品来替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是受到收入和商品价格的影响的。当两种商品可以完全替代时,边际替代率为正值;当两种商品完全不可替代时,边际替代率绝对值很大且为负值。当边际替代率为零时,即表示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边际替代率计算公式

边际替代率计算公式 1. 什么是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制定某个决策时,一个个体放弃一种资源以 获取更多其他资源的数量。在经济学中,边际替代率指的是,当一个 个体增加或减少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因素时,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单 位的另一种商品或生产因素,才能保持总量不变。 2. 边际替代率的计算公式 边际替代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MRT = ΔY / ΔX 其中,MRT是边际替代率,ΔY表示对Y的边际增量,ΔX表示 对X的边际减少量。 3. 边际替代率的意义 边际替代率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多种经济分析。例如,它可以用于分析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如果MRT大于1,表示一个生产因素的增加会使其他要素的需求减少;反之,如果MRT小于1,表示一个生产因素的增加会使其他要素的需求增加。 另外,边际替代率还可以用于分析消费者选择某种商品的决策。 例如,如果一个消费者从A品牌转向B品牌,那么他愿意放弃的各种 商品和价格可以通过计算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来确定。

4. 边际替代率的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边际替代率可用于确定不同生产因素的使用比例,从而最大化生产效率。在消费过程中,边际替代率可以帮助消费者在 不同的商品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边际替代率在制定商品价格时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当 制定某种商品的价格时,可以分析这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以确定何 时能实现最高的利润。 5. 总结 边际替代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可以用于分析生产和消 费过程中的替代和互补关系。由于边际替代率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理解和应用边际替代率的知识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事 经济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必备的。

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本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但在国内的很多经济学教科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边际效用递减推出边际替代率递减”或“边际效用递减隐含边际替代率递减”。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曲解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考虑这两个概念,边际效用递减是指消费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增加消费某种商品,带来的效用增加额是递减的。而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消费者放弃了一定数量某种商品,但又要维持效用不变,所以必须要增加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的情况下,后者增加量与前者减少量的比率。而且,这个替代率是递减的,即边际替代率递减,反映在两种商品的图形上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绝对意义上)。 很明显,两个概念有很大区别。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改变的只是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因而效用是改变的;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中改变的是两种商品,但保持了效用的不变。其实这两个规律是经济学依据经验对消费者作出的行为假定,是不能被证明的,更不能互相证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最经典例证就是“饿人吃包子”了;边际替代率递减其实是与偏好凸性假设相联系的,意思就是消费者

喜欢多样化的消费,而不喜欢极端情况,即只消费一种商品。 那么为什么很多教材都会犯这个错误呢?我们知道 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成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MRS= -MR1/MR2。于是,很多教科书上就说,当我们增加第一种商品的消费时,我们要减少第二种商品的消费,于是M R1减少,而MR2增加,所以MRS递减(绝对意义上)。 乍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其实这是典型的逻辑错用。我们分析MR1,在这里,第一种商品的消费增加了,但同时第二种商品的消费减少了,那么MR1是增加还是减少我们不得而知(事实上,判断MR1增加还是减少是判断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的一种方法)。同样,对MR2也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从数学角度很好理解这个问题,MR1和MR2都是关于X1,X2(两种商品分别的消费数量)的函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条件下,我们保持其中一种商品消费数量不变,比如X2,那么递减的边际效用即d MR1/dX1 <0。而在边际替代率递减的规律条件下,X2可以看作是X1的函数,那么MR1对X1求导就应考虑全微分了,所以正负也就不一定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可参阅数理经济学教材)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一种商品可以替代另一种商品的能力,通常用 于衡量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在西方经济学中,商品的边际替代 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理解市场运作、用户行为和生产决策都 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进行详细的名 词解释,并探讨其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消费增加(或减少) 的情况下,其对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的影响程度。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反 映了用户在消费一种商品时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程度。一般来说,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商品之 间的替代关系,从而对市场和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计算方法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通常可以通过微积分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微观经济 学中,我们知道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即随着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种商 品的边际效用进行求导,从而得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量化地衡量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为市场分析和决策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作用和意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市场运作、用户行为和生产决策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上不同商品之间的替 代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商品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而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地把握这种替代关系。从而为企 业的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对用户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面临不同商品选 择时,用户往往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品质和替代关系进行选择,而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的购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 用户的购物行为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帮 助我们预测市场的需求变化,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决策。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对生产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面临不同生 产技术和成本结构时,企业往往需要根据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进行生 产组合的选择。通过分析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不 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实证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经济学家和市场研究人员都进行了大量关于商品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经济学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经济学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描述消费者对不同组合商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的图形表示。它是一条连接了不同消费组合的曲线,表示了在消费者的预算限制下,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或服务组合的无差异偏好。 无差异曲线的构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理论,即假设消费者在选择消费组合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策。消费者的偏好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边际替代率和效用函数。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是指在消费者保持满意的情况下,愿意放弃一种商品或服务来获得另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比率。例如,一个消费者在选择消费组合时,可能更愿意放弃一些食物来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边际替代率越高,表示消费者更愿意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替代。 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则是衡量消费者对特定组合的满意程度。它是一个数学函数,将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映射到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消费者通常会追求效用最大化,即在预算限制下选择能够提供最高满意度的组合。无差异曲线即是由满足相同效用水平的组合点构成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一些重要特征。首先,它是向下倾斜的,即边际替代率在不同组合点上是递减的。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较多的一种商品或服务来获得较少的另一种商品或服务。其次,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呈现出递减的边际替代

率。这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即随着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增加,其边际满意度递减。 无差异曲线的理论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分析消费者的选择行为、预测市场需求、解释价格影响等。通过对无差异曲线的研究,经济学家可以深入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行为,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消费者福利的建议。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偏好与效用)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2篇选择与需求 第3章偏好与效用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画出下列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并判断它们是否是凸状的(即边际替代率MRS 是否随着x 的增加而递减)。 (1)(),3U x y x y =+ (2)(),U x y x y =⋅ (3)(),U x y x y =+ (4)()22,U x y x y =- (5)(),xy U x y x y = + 答:(1)无差异曲线如图3-7所示,为一组直线。边际替代率为:/3/13x y MRS f f ===,为一常数,因而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7 完全替代型的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如图3-8所示,为性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为: ()() 0.5 0.5 0.5///0.5/x y y x MRS f f y x y x -== =,随着x 的递增,MRS 将递减,因而有凸的无差异曲线。

图3-8 凸状的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如图3-9所示。边际替代率为:0.5/0.5x y MRS f f x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此为拟线性偏好的效用函数。 图3-9 拟线性型的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如图3-10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0.5 22220.5/0.52/0.5()2/x y MRS f f x y x x y y x y --==-⋅-⋅=,因而边际替 代率递增,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10 凹状的无差异曲线 (5)无差异曲线如图3-11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 22 22 ///x y x y y xy x y x xy MRS f f y x x y x y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

消费者最优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2讲 消费者最优: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选择“能买到的、最好的商品组合”——需求曲线 第五章附录第73页: 消费者最优化模型:在价格p1,p2和收入M 已知的情况下消费多少x 1,x 2,使得效用U(x 1,x 2)最大。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偏导数: x 1 x 2 x 1* x 2

这三个方程可以把三个未知数1x ,2x 和λ解出来: ),,(2111M P P x x *=,),,(212 2M P P x x *=; 由(1)式得到:1111///P MU P x U =∂∂=λ 由(2)式得到:2222///P MU P x U =∂∂=λ 即λ==2211//P MU P MU 或2121//P P MU MU = 也就是满足相切条件的消费组合),(21** x x 使效用),(21x x U 最大。),,(2111M P P x x *=和),,(212 2M P P x x *=分别是商品1x ,2x 的需求函数 第2讲的内容提要: 效用最大就选择“买得到的商品组合中的最佳组合” 1. 2.要找到最佳,就必须能够排序—偏好、效用(3、4) 3.在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选择(5)

Ch2预算约束:买得到的商品组合 2.1预算线与预算集 商品:能够带来效用,有胜于无,Goods 而不是Bads ;关键是理解什么是“不同的”的商品(时间、空间、自然状态、质量、宣传……) 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 )——稀缺 自由物品(freegoods )——不稀缺 商品消费束:),(21x x X = 预算约束:M x P x P ≤+2211。 预算约束反映消费者受到经济环境的约束——稀缺性、可选择性。 预算集:能够买得到的消费束的集合, 预算线:费用正好等于m 的消费束的集合 12122)/(/x P P P M x -=(17页2.4) 预算线的斜率)/()/(2112P P dx dx -=是商品1的机会成本,21/P P 即是为了多得到1单位商品1, 消费者必须放弃商品2的数量,也叫经济交换率。市场价格,相对价格,相对稀缺 预算线的变动: 价格与收入同比例变动不会改变预算集 名义收入的变动 相对价格的变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