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杆菌毒素A在眼科的应用_HuberA

肉毒杆菌毒素A在眼科的应用_HuberA
肉毒杆菌毒素A在眼科的应用_HuberA

1-江苏省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江苏省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该项技术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此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是指应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A型肉毒毒素,通过向3岁以上患者的特定部位注射肉毒毒素改变局部肌肉收缩状态以达到治疗肌张力障碍及痉挛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必须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乙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有重症监护病房。 (三)每年可完成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0例以上,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床位不少于20张。近三年无与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或不良事件记录。 (四)医院设有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审查规范。 (五)有符合要求的单独治疗室 1、有移动或固定紫外线消毒设备。 2、能够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有氧气通道、麻醉机、

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配有必备的抢救药品。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检验科:能够满足常规的化验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等。 2、肌电图室:能够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 (八)有至少2名具有肉毒毒素注射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并均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经过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实施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或康复医学专业,第一执业地点为申请单位。 2、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作为术者完成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0例以上。 4、经过省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5、每个医疗机构开展该项技术的医师不少于2名。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具有芽孢,主要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及人畜粪便中。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exotoxin) 即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所致。肉毒梭菌可产生A、B、Cα、Cβ、D、E、F、G 等8 型肉毒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B、E、F4 型,其中A、B 型最为常见。该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 1 万倍,对人的致死量约为10-9mg/kg。 肉毒梭菌芽孢能耐高温,干热180℃5~15 分钟方能杀死芽孢。杀死 A 型肉毒梭菌芽孢需要湿热:100℃ 6 小时,120℃ 4 分钟。肉毒梭菌的各菌型之间对温度的抵抗力略有差别,E 型肉毒梭菌芽孢不耐高热,100℃ 1 分钟、90℃5 分钟、80℃30 分钟即死亡,但70℃2 小时仍能存活。F 型的芽孢在1IO℃经10 分钟,可被杀灭。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四季均可发生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类制品(发酵豆、面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二)发病机制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人血,作用于周围神经与肌肉接头处、自主神经末梢及颅神经核,可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终致肌肉麻痹和瘫痪。重症者可见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三)中毒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为12~48 小时,最短者6 小时,长者可达8~10天。 2.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如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步态不稳、张口和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食发呛、吞咽

肉毒杆菌毒素对情绪的影响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2), 116-120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08628342.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08628342.html,/10.12677/ass.2020.92020 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Botulinum Toxin on Emotion Xuerui Pe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17th, 2020; accepted: Jan. 31st, 2020; published: Feb. 7th, 2020 Abstract Targete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botulinum toxin (BTX) for dynamic wrinkle red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smetic treatment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uch treatment not only alters facial appearance but also affects emotional status and recognition ability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Treatment of corrugator muscles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negative emotion while the treatment of crow’s feet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ositive emotion. These findings may contribute to the emergence of novel treatment option for major depression. Keywords Botulinum Toxin, Emotion, Antidepression 肉毒杆菌毒素对情绪的影响研究综述 彭学睿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月17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31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7日 摘要 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通过注射肉毒素来祛除动态皱纹是最常见的医疗美容手段之一。研究发现这一治疗不仅会改变人们的外观,对其情绪状态和情绪加工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与面部反馈假说一致。 具体而言,眉间肌注射肉毒素会降低负性情绪,而鱼尾纹处注射肉毒素会降低正性情绪。这些研究结果或许可为抑郁症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肉毒杆菌中毒案件之预防措施及防治措施

肉毒桿菌中毒案件之預防措施及防治措施 壹、流行病學資料 1.疾病確認(Identification) 肉毒桿菌中毒有三種型式,(1)傳統型,(2)嬰兒肉毒桿菌症,此種疾病於1976年被確定,及(3)創傷型肉毒桿菌症,係因此菌於傷口內增殖而引起。 傳統型肉毒桿菌症為一種很嚴重的中毒,來自攝食已受肉毒桿菌污染食物中已形成之毒素,此病之特徵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最初不舒服之處為視覺障礙(視覺模糊或複視),嚥物困難及口乾。之後,活潑的人也漸漸地有弛緩性麻痺之現象,嘔吐和便秘或下痢也會出現,嚴重時會因窒息而死亡。若無併發性感染時,此病無發燒之現象。假若給予好的呼吸系統照顧及抗毒素治療,死亡率可能低於15%,然而復原慢(幾個月,極少數會 拖幾年)。 創傷型肉毒桿菌症較少見,症狀與傳統型相同,發生之來源為傷口深處受到肉毒桿菌污染,在無氧情形下,產生毒素所引致。 嬰兒肉毒桿菌症係因此菌在腸內增殖並產生毒素。1歲以下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才會受影響。成人若有腸道手術腸道微生物叢改變時才會受影響。症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

慾不振、眼瞼下垂、嚥物困難、失去頭部控制、低肌張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衰弱而死亡。此症有很廣泛的特徵及嚴重程度,從輕微至突然死亡。嬰兒猝死症中此病約佔5%。於良好的醫療照顧下,死亡率約2%,否則死亡率相當高。 在患者血清、糞便及食物中發現毒素或食物、糞中培養出肉毒桿菌,即可確認傳統型肉毒桿菌症。傷型肉毒桿菌可由血清中含有毒素或傷口處培養出陽性菌株來確認。僅在可疑之食品中培養出此菌是有幫助,但沒有確認價值,因為此菌之孢子普遍存在,由食品中檢出毒素較有意義。若是在患者所吃的食物中培養出此菌,就有診斷價值。確認嬰兒肉毒桿菌症可由患者之糞便或解剖之檢體找出肉毒桿菌或其毒素。通常,在患者之血清中檢出毒素之機會不多,使用電肌儀對臨床診斷亦有幫助。 2.致病因子(Infectious agent)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為極厭氧之產孢桿菌,其所產生之毒素是致病因子。大部分案件屬A、B、E型毒素,極少數為F與G型。E 型案件通常與魚類、海產品和海生哺乳動物之肉類有關。毒素之產生是由於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醃製食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食品水活性較高(0.85以上),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尤其是在封緊的容器內)。此毒素不耐熱,經煮沸後毒力會消失,但是要破壞孢子則須甚高

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 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细菌外毒素。由于其强效的神经阻滞作用,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于神经、康复及泌尿等临床治疗领域。为了更好地规范肉毒毒素治疗技术在国内神经、康复、泌尿科等领域的应用,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一、肉毒毒素概述 1820年德国医生Justinus Kerner首次描述了食物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症状,1970年美国眼科医生Alan Scott采用肉毒毒素成功治疗儿童斜视,开启了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198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的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上市。1993年中国研发的肉毒毒素——lanbotulinum toxin A 获批试生产文号[1]。 肉毒毒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000,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的轻链及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重链组成。重链识别并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轻链作为锌钛链内切酶水解N-乙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复合体,从而影响突触

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阻滞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腺体分泌障碍等化学性去神经作用[2]。据抗原性不同,目前已知肉毒毒素有8种血清型(A~H) [3],已经进入商品化运用的是A型和B型,其中我国上市的两种肉毒毒素均为A型。不同血清型的毒素,其裂解SNARE 复合体中的底物蛋白有所不同,其中A型作用于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B型作用于突触相关膜蛋白(VAMP)。不同品牌及不同血清型肉毒毒素的效力均采用单位(mouse unit,U)计量,由于不同生产厂家评价毒素效力的实验条件不同,即使相同血清型的不同品牌肉毒毒素剂量也不能进行简单换算。以下文中所用剂量均为A型肉毒毒素参考剂量。肉毒毒素注射后3~14 d起效,作用通常持续3~6个月,随神经末梢处的神经芽生,递质传递功能恢复,肉毒毒素的神经阻滞作用逐渐消失。 二、肉毒毒素注射引导技术 肉毒毒素剂型除rimabotulinum toxin为液体外,其余剂型均为冻干粉剂,不同肉毒毒素制剂辅料略有不同。肉毒毒素属医疗用毒性生物制剂,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进行运输、保存和管理。临床使用前根据不同注射部位及适应证需求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配制,常用浓度范围为2.0~5.0 U/0.1 ml,相同剂量肉毒毒素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到配置浓度影响。配制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影响毒素效力,配置后4 h内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备有肾上腺素和其他抗过敏措施[2]。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症简称肉毒中毒,是因吸收肉毒梭菌毒素而发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病。临床上以运动神经中枢麻痹和延脑麻痹为特征。本病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但不常见。1960年新疆曾发生马的肉毒梭菌中毒症,1987年春节新疆塔城发生一起人的肉毒梭菌中毒症。 (一)病原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简称肉毒梭菌)属于为专性厌氧菌梭状芽胞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有鞭毛、形成芽孢,芽胞比繁殖体宽,呈梭状。单个或成短链排列,运动性较强,顶端芽孢呈网球拍状。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腐败变质的肉类、鱼类等饲料中,它在厌氧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强力的外毒素——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可抑制呼吸导致死亡,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毒的自然生成的毒素之一。按其抗原的不同可将肉毒毒素分为7个血清型即A、B、C、D、E、F和G型, 其中C型还分为Cα和Cβ两个亚型。各型毒素均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中毒, 而在食物性肉毒中毒中, 因A 型毒素强烈的亲神经性, 故引起的中毒更为严重,C 型肉毒梭引发动物、禽类肉毒中毒,极大的影响了动物性蛋白食料的加工和储藏及使用安全性 (二)免疫 所有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对肉毒毒素均有易感性。家畜中以马类动物易感性高,猪易感性低,其它畜禽易感性介于其间。各型肉毒梭菌毒素均可致病,C型肉毒梭菌毒素为各种畜禽及动物肉毒毒素中毒症的主要病因。用各型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只能获得中和相应型毒素的特异性抗毒素。在C型毒素中,Cα毒素只能被本亚型抗毒素中和,Cβ毒素则既能被C β抗毒素中和,也能被Cα抗毒素中和。各型或亚型菌虽产生其特异性毒素,但也存在交叉产生毒素的现象。如Cα亚型除产生Cα毒素外,还能产生少量Cβ毒素和D型毒素;D型菌也可 产生少量Cα毒素;F型菌和E型菌也能相互产生少量对方的毒素成分。同型的抗毒素能很好地保护动物抵抗肉毒毒素中毒。肉毒毒素制备成类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三)疫苗 目前在肉毒疫苗开发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类毒素疫苗已经应用于临床, 基因工程疫苗和DNA疫苗在动物实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类毒素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最早研究的疫苗, 国外已有一种五价类毒素疫苗( 由福尔马林灭活后的A、B、C、D、E 型毒素组成) 和一种针对BoNT/ F的单价类毒素疫苗。研究表明, 这种五价疫苗并不能激发机体的高效免疫应答。另外, 这种内毒素疫苗存在如下缺陷: ( 1) 需要频繁接种, 增加了疫苗使用的危险性; ( 2) 毒素纯化困难; ( 3) 制备过程直接接触毒素, 危险性高, 如灭活不够, 则危险性更高; ( 4) 肉毒梭菌产生的BoNT 量相当少, 不适宜大批量制备类毒素疫苗; ( 5) 接种后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超敏反应等。因此, 开发新一代的基因工程疫苗已经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2.亚单位疫苗: 研究表明,PCR 扩增的Hc 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小鼠具有免疫原性, 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原。Hc 片段也成为当前开发亚单位疫苗的重点。除了以Hc作为候选疫苗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毒素有其消极的一面,是人类安全的大敌,但是,以毒攻毒,自古有之。在了解了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后,人类开始用毒素来作为有效药物。最明显的例子是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1980年,Scott首次将肉毒毒素注射入人眼肌,治疗斜视,代替了以前的手术治疗,成功纠正了眼位,开始了将其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探索。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局批准A型肉毒毒素作为新药投产,用以治疗12岁以上人的肌肉紊乱性斜视、偏侧面肌痉挛和眼睑痉挛,还可用于许多其它肌张力障碍和运动失调等疾病的实验性治疗。1993年我国同类产品问世,在国内开辟了一个新的毒素应用领域。 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有效率一般在80%以上,约50%重获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视觉功能。用此法治疗后,15%-50%的患者出现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局部痛胀感、睑外翻和眼部刺激症状等副作用,但轻微、短暂,且均可恢复。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率为53%-90%,其伴随症状如震颤、肌痛等也得以缓解。起效时间平均为一周,症状改善的期在3个半月,大约持续6周。副作用为注射部位及周围疼痛、颈肌无力、吞咽困难、恶心等,以吞咽困难最常见,多数副作用在停药两周内自愈。当然FDA批准的A型肉毒结晶毒素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规范。对可以配成药物并用于肌肉注射的A型肉毒毒素,如果使用浓度过高,发生副作用则后果更为严重。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目前治疗痉挛性发音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注射点选择声带,声音症状改善率80%-100%,副作用包括短暂的发音弱、声嘶及抽气。 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震颤肌肉的4-6个不同解剖学位点。治疗后所有患者功能中等程度或显著改善,67%的患者震颤幅度下降。 还有一些与不自主肌肉震颤有关的其它疾病也可用肉毒毒素治疗,这包括手震颤、喉肌力障碍、因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中风后的肢体肌肉痉挛、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腿痉挛和脑瘫儿童的痉挛状态。肉

肉毒梭菌与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与食物中毒 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大量存在于土壤、水源和植物中,其中以土壤为多见.发生中毒的事件中多是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熏制、腌制食品等。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具有芽胞,主要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及人畜粪便中。食物重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B、E、型,其中A、B型最为常见。该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1万倍。 一肉毒梭菌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冬季节。 2、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豆制品(面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二、发病机理: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入血,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终致肌肉麻痹和瘫痪。重者可见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三、中毒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12h~48h,最短者6h,长者可达8~10天。 2、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如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脸下垂、复视、咀嚼无力、走路不稳、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引食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 3、病人症状的轻重程度可有所不同,病死率较高。 四、预防措施: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自制发酵酱类时,原料应清洁新鲜,腌前必须充分冷却,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3、不吃生酱。 4、肉毒梭菌毒素不耐热,加80度经30分钟 或100度经10~20分钟,可使各型毒素破坏,所以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肉毒中毒的可靠措施。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南(最新)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 南 为了规范肉毒毒素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召开了关于肉毒毒素的使用安全和规范化操作共识会。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为国内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指导意见。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适应证 面部动力性皱纹; 某些部位的肌肉肥大; 某些部位的肌肉张力过大或痉挛; 某些部位的腺体如汗腺分泌过多(注:目前除眉间纹外, 其余部位的注射均属于“标签外”用药,需要告知患者)。 2.禁忌证 过敏者; 重症肌无力或Lambert- Eaton综合征患者; 以注射部位存在感染; 备孕期、孕期哺乳期女性; 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 发烧、急性传染病。 3.需谨慎使用的情况 近期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者;

近期使用过抑制凝血的药物(维生素E、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者; 依靠面部表情的工作者(如演员等)做面部注射; 依靠发声的工作者(如播音员)做口周注射; 上睑下垂的患者做额部注射; 干眼症的患者做眼周注射; 月经期; 儿童及老年人 4.制剂品牌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肉毒毒素是中国产的“衡力”牌和美国产的“保妥适” 两者均为A型肉毒毒素,产品分别为50U和100U。其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相近。 5.制剂保存 肉毒毒素冻干粉冷冻保存,配制溶解后立即使用,亦可置于2℃~8℃冰箱4h内用完。 6.制剂配制 使用生理盐水配制肉毒毒素,配制浓度为40~100U/ml,即100U肉毒毒素溶解在1.0-2.5ml的生理盐水中,配制时注意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因为肉毒毒素在空气和液体的交界面上有可能出现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其效力降低。同样的注射剂量,如果使用不同浓度的肉毒毒素,注

肉毒毒素及其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应用

肉毒毒素及其在国内外临床上的应用 王荫椿 作者单位: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 370046 通讯作者:王荫椿,E 2mail :wangyinchun2@biohengli 1com 198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 注射用A 型肉毒毒素(BOT OX )作为新药上市,是世界上第1个用于临床的微生物毒素。此后,英国(Dysport )、中国(衡力,BTX A )同类产品相继问世,成为当今国际三大知名品牌。昔日闻而生畏的毒素,今日变为治病良药,既是观念上的突破和更新,也开创了微生物毒素用于临床治疗的先河。 肉毒毒素的产生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简称肉毒梭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分为7个型别,即A 、B 、C1、D 、E 、F 、G 。 A 、 B 、E 、F 是人中毒的主要型别,它们能引起病死率极高(20%~40%)的肉毒中毒。由于毒素进入人体的途径不同,可分为食物性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和吸入性肉毒中毒。我国以食物性肉毒中毒为主,新疆等西北省、区每年有多起因进食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而引起的A 型或B 型肉毒中毒发生,青海、西藏则偶有生食冬藏牛、羊肉所致的E 型肉毒中毒的报道。我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自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生产各型肉毒抗毒素以来,对肉毒中毒的救治起到了药物保障作用。 肉毒毒素是迄今已知的最毒的生物毒素之一,1μg 纯毒素可杀死30000只小鼠,人的致死量为011~1μg ,合3000~30000小鼠致死量。也有资料称,1g A 型肉毒结晶毒素能致死100万人。 肉毒毒素的结构和功能 肉毒毒素通常以神经毒素和血凝素复合体(也 称前体毒素)的形式存在。其中神经毒素具有神经毒活性,是致病和起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血凝素则能保持毒素的三维结构和稳定性。神经毒素开始被 肉毒梭菌合成为单一多肽链,然后被酶(内源性或外 源性)切割为由二硫键连接的双链分子(裂痕毒素),轻链〔L ,相对分子质量(M r )为50000〕是锌肽链内切酶,重链(H ,M r 为100000)则与受体结合,促进轻链内转而发挥其作用。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进入靶细胞,完整的肉毒毒素双硫键被切断,轻链进入胞质并按毒素型别分别作用于乙酰胆碱囊泡膜的小突触泡蛋白(B 、D 、F 、G 型)或突触前膜的相关蛋白(A 、E 型)和融合蛋白(C1型)等膜联系/跨膜蛋白,从而影响乙酰胆碱囊泡的锚靠和融合,并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近年又发现,A 型肉毒毒素能通过对肌梭的作用,减少I a 纤维的传入,间接影响中枢系统,从而调节感觉反馈。A 型肉毒毒素还能影响传递痛觉的伤害神经元,通过周围和中枢的抗伤害感受作用而发挥止痛效果。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眼科研究所的Scott 医师从肉毒中毒病人最先累及眼外肌,引起视 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和复视等症状并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与世界著名肉毒毒素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食品微生物及毒素学系Schantz 教授合作,在猴实验基础上将肉毒毒素引入眼科疾病治疗,并在1980年首次报告眼外肌注射A 型肉毒毒素替代斜视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此后他和其他临床专家对肉毒毒素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免疫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斜视、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迄今,国外报道,肉毒毒素已可用于眼科、神经科、康复科、消化科、泌尿科、皮肤科及美容科等50余种病症(很多是疑难杂症、难治之症)的治疗。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利用自行开发的治疗 用A 型肉毒毒素(衡力,BTX A )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 病,如眼睑痉挛,口、面部肌肉痉挛(Meige 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构音障碍,职业性肌张力障碍

为什么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为什么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导语:肉毒杆菌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呢? 肉毒杆菌中毒是经口食入而引起的。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如鱼、肉类、水果、蔬菜、谷类、海产品和罐头食品等,食入后均可引起中毒。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肉毒杆菌的特点。肉毒杆菌是一种只能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存在于土壤、鱼、家畜的肠内及粪便中。它的芽孢耐热力强,在沸水中可存活5~22小时,湿热至120度,须经5分钟才能死亡。肉毒杆菌中毒并不是致病菌直接引起的,而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嗜神经毒素所致,顾名思义,它专门侵害人类的神经系统,其毒性之强,比砒霜还大一万倍,注入人体35微克即可致死。但这种毒素的弱点是易被碱和热破坏,加热至80度,30~60分钟或100度,10~15分钟就可被破坏,暴露于日光下亦可迅速失去毒力。 肉毒杆菌中毒是经口食入而引起的。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如鱼、肉类、水果、蔬菜、谷类、海产品和罐头食品等,食入后均可引起中毒。只要污染了肉毒杆菌的食物不具有强酸性或强碱性,并在储藏过程中与空气隔绝,肉毒杆菌都可以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如果食用前又未经彻底加热,就不能杀灭细菌和破坏毒素,从而引起中毒。此外,某些地区所发生的肉毒杆菌中毒,是由于吃臭豆腐、豆豉或做面酱用的发酵馒头所引起。也有因食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蜜糖及奶粉引发婴儿中毒的报道。 肉毒杆菌的外毒素一旦经肠道吸收后,它专门侵害神经系统的颅神经核及神经肌肉相连接的地方,即所谓神经肌肉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而胃肠症状并不明显。病初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尤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设计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 肉接头的影响

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隙三部分组成。运动神经纤维到达骨骼肌细胞时,其末梢失去髓鞘,嵌入肌细胞膜。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可引起大量Ca2+由细胞外进入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将ACh释放到接头间隙。ACh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是,立即与终板膜上ACh受体(氮气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和K+等通过(以Na+为主),因而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使终板膜去极化。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比相邻肌细胞膜阈电位大3~4倍,所以很容易引起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结合,再进行细胞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素分子的酸性小泡。此酸性小泡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的末端。含有神经递质ACh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ACh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SNARE蛋白的介导。而肉毒杆菌毒素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ACh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实验目的: 1、了解家兔的解剖结构。 2、探究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仪器和试剂: 气管套管、换能器、动物人工呼吸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兔手术台;200g/L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取20g氨基甲酸乙酯与烧杯中溶解,转入100mL 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倒入细口瓶待用),液体石蜡,10%肉杆菌毒素溶液(取1g肉毒杆菌毒素加入9mL水溶解,倒入细口瓶待用),生理盐水,乙酰胆碱溶液。实验方法: 1、手术准备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一)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 为了更加规范肌电图的操作,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制定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辑录如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论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广义肌电图包栝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 Uition,RNS)、F波、H反射,瞬(fan she _shun)目反射(blinkreflex)、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以下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栝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住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部分患者)。 二、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住意事项 1.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并保证插座的地线完整。 2.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由业余人员定时检查设备的漏电情况,当出现触摸设备外壳有电击样感觉或电源线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3.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应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露电流。 4.对于意识障碍或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要特别住意,避免意外损伤。 5.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不要再将其他与电源线连接的设备与患者相连或接触,除非经过业余人员检查确保安全。测定过程中不应让患者接触肌电图设备外壳或面板。 6.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于/mm3,或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5~2.0,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决定检查,建议先检查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应避免进行肌电图检查,除非已经提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肉毒杆菌的作用机制

肉毒杆菌的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TOX)的美容作用风靡全球,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分析患者及类似病例的情况。 BOTOX:由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革兰式阳性、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产生,据称是世界已知毒性最强毒素,小鼠LD50为0.1~1ng/kg体重[1];按抗原性不同分为A、B、C1、C2、D、E、F、G八个类型,其中A型是目前主要市售的BOTOX。1979年底,Schantz制备的A型BOTOX最早通过了FDA认证。目前世界上主要商品有:美国Allergan公司的BOTOX,英国的Dysport和我国的BTXA。BOTOX在细菌细胞内以“前体毒素”的形式存在,细菌死亡后游离,经蛋白酶激活才具有毒性。BOTOX 由一条H链和一条L链通过二硫键联结(图1)[2]。 作用机制[3]:可分为4个过程(图2、3):(1)H链的羧基端受体识别位点与胆碱能神经末梢质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2)受体介导下,经能量依赖性内吞作用,跨膜转运形成小泡,亦称为内化过程;(3)在酸性小泡中,BOTOX发生构象改变及分解,L链释放进入胞质。(4)释放的L链具有锌肽链内切酶作用,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复合物。不同类型BOTOX的切割位点不同,最终的结果都是阻止了Ach的释放,阻断N-M接头兴奋传递,称为肌肉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效应”。 该效应可保持3~6个月,最终恢复原有功能。根据de Paiva提出的二阶段观点:第一阶段,BOTOX作用后,神经纤维末梢胞膜芽生,形成幼稚性突触联系;第二阶段,BOTOX清除,神经纤维末梢修复,N-M接头功能恢复,并由于竞争抑制作用使新芽结构退化[4]。 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三方面:(1)化学性去神经支配效应,应用于肌肉过度收缩等症状[1];(2)腺体分泌过多症状,如多汗、流涎症等[5];(3)疼痛症状[6]。 此外,在美容外科领域,BOTOX对消除面部的动力性皱纹和咬肌肥大非常有效[7]。 禁忌: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患者(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综合征)、孕妇、哺乳期妇女、注射部位感染等。 BOTOX中毒的治疗:立即静脉或肌肉注射肉毒抗毒素;催吐、灌肠等方法排出毒剂;肌肉或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乙酰胆碱、毛果云香碱、钙制剂等。 图1.BOTOX的分子结构

A 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

mycin ,vancomycin and cloxacil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phylo 2 coccus aureus endocarditis in rats and role of test conditions in this determination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0,34:234822353. [16]K ennedy S ,Chambers HF.Daptomycin (L Y146032)for preven 2 tion and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ortic valve endocarditis in rab 2bit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9,33:152221525.[17]Ramos MC ,Grayson ML ,Eliopoulos GM ,Bayer https://www.360docs.net/doc/e08628342.html,pari 2 son of daptomycin vancomycin and ampicillin 2gentamicin for treat 2ment of experimental endocarditis caused by penicillin 2resistant Enterococci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2,36:18642 1869. [18]Lee BL ,Sachdeva M ,Chambers HF.Effect of protein binding of daptomycin on M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J ].Antimicrob A 2gents Chemother ,1991,35:250522508. [19]Woodworth J R ,Nyhart EH ,Brier G L ,Wolny JD ,Black HR. Single 2dose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dapto 2 mycin a new lipopeptide antibiotic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An 2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2,36:3182325. [20]Tally FP ,Zeckel M ,Wasilewski MM ,et al.Daptomycin :a nov 2 el agent for Gram 2positive infections [J ].Exp Opin Invest Drugs ,1999,8:122321238. [21]Woodworth J R ,Nyhart EH ,Wolny JD ,Brier G L ,Black HR. Tobramycin and daptomycin disposition when co 2administered to healthy volunteers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4,33:6552659. [22]Thibault N ,Grenier L ,Simard M ,Bergeron M G ,Beauchamp D. Protection against gentamicin nephrotoxicity by daptomycin in nephrectomized rats [J ].Life Sci ,1995,56:187721887.[23]Oleson FB ,Berman CL ,K irkpatrick JB ,Regan KS ,Lai JJ ,Tally FP.Once 2daily dosing decreases toxicity of daptomycin [J ].Toxi 2col Sci ,1999,48:322. [24]Oleson FB ,Berman CL ,K irkpatrick JB ,Regan KS ,Lai JJ ,Tally FP.Once 2daily dosing in dogs optimizes daptomycin safety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0,44:294822953.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2001年11月,20(6):462-465. A 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 孟 玲1,林庚庭1,王荫椿2 (1.中国人民解放军117医院,浙江杭州 310004;2.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46) [收稿日期] 2000207210 [接受日期] 2000210223[作者简介] 孟 玲(19582),女,浙江杭州人,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尤擅长面肌痉挛、脑血管病的治疗。 [联系人] 孟 玲。Phn :8625712864525875,ext 8206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药物疗法;肌;张力障碍; 斜颈;Meige 综合征;斜视 [摘要] 综述了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 TA )临床应用中(包括局限性与非局限性 肌张力障碍性疾病、斜视及其他眼部疾病等)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根据文献报道B TA 注射治疗中所引起的副作用轻微、短暂,不留后遗症,更无全身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57.2;R741.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69(2001)0620462204 迄今,可用肉毒毒素治疗的神经病学指征急增。该制剂以其化学性去神经作用日益受到神经科学界的重视[1]。自Scott [2]在1979年首次用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治疗斜视获成功后,1989年美国FDA 正式批准肉毒毒素用于斜视、面肌痉挛等治 疗[3],同年我国研制成功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 TA )。1993年开始,北京协和医院 首次用美国产和国产的B TA 局部注射治疗肌张力 障碍取得满意疗效[4]后,该疗法为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及其他肌肉痉挛性疾患开辟了新的治疗领域,临床适应证日渐增多。现将其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作一概述。 局部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 特发性眼睑痉挛 Frueh 等[5]在1984年首先报告可用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眼睑与面肌痉挛。Dutton [6]总结了2295例眼睑痉挛的6069次注射结果,有效率(93.3±6.2)%,75%~100%,痉挛缓解间期(13.4wk ±8.2wk ),5.9~104wk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睑下垂、复视、干眼症、暴露性角膜炎、溢泪等,常在注射后2~3d 出现,1~6wk 逐渐消退。睑下垂的发生率(13.4±4.3)%,因注射上睑轮匝肌时毒素弥散到提上睑肌所致,其发生常与剂量有关,每眼剂量大于25U 更多见,与每个位点的

肉毒素简要分析

视点政策产经终端数据会员专区 肉毒杆菌毒素市场的美丽传说 2014-02-13 08:48:02 来源:米内网 米内网专稿(研究员 lily-cha)长久以来,明星们为了保持靓丽的外表可谓用尽各种手段,如电波拉皮、飞梭镭射、打美白针、注射玻尿酸以及Botox瘦脸针等等。其中Botox就是大名鼎鼎的肉毒素,它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A型毒素。 肉毒杆菌毒素( botulinum toxin) 是由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生物毒素之一,人的中毒致死量仅为μg级别。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将毒素分为A~G 7种亚型。目前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是A型。就像世间事物均奉行的“硬币理论”,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A 型肉毒毒素既是著名的神经毒素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至1991年FDA批准A型肉毒素用于12岁以上人群的肌肉张力性疾病以来,人类研究肉毒杆菌毒素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1898年Van Ermengem E分离出肉毒杆菌神经毒素,到1946年Schantz EJ提纯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结晶,再到1979年Schantz EJ制备出BTA结晶,直至1991年批准上市,无数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深入研究终于使该药物造福于人类。但是人类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对BTA的研发一直在进行中,适应症从治疗斜视、特发性眼睑痉挛及半侧面肌痉挛,扩展到用于偏头痛和小便失禁的治疗,再到用于去除眉间纹和鱼尾纹等等。 商品名为BOTOX(保妥适)的主成分为高度纯化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艾尔健公司的旗舰产品,自1991年获FDA批准以来,随着适应人群的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图1 2001~2012年BOTOX的销售情况(单位:亿美元)

肉毒毒素──危险中的“美丽”

肉毒毒素──危险中的“美丽” 作者:李之佳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 学号: 5050809434 2009年4月26日,中国许多报刊媒体都刊登了以下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近日,一种被称为“保妥适”的A型肉毒毒素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正规医院,用于医学美容。目前,获批准进入正规医院整形美容科和皮肤科的肉毒毒素,仅仅适用于去除皱眉纹,而且属于特殊管理的毒麻药品,须经严格的处方限制才能购买和使用。此外,药品监管部门还做出“只能在有处方权的医生监护下注射使用”,“不能在药店或美容院销售”等诸多严格的限制规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主委祁佐良说,此前多年,肉毒毒素虽然已在中国众多整形美容医院中被广泛应用于除皱、瘦脸,但一直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处于尴尬的“非法”状态。 这个消息发布之后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那报道中所说的肉毒毒素到底为何物呢?它为什么能用于美容但又必须处于这么严格的监管之下呢?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或肉毒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很容易分离,在厌氧环境中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它可导致人和动物发生以肌肉麻痹为特征的肉毒中毒。关于肉毒中毒的最早报道,是Kerner医生报道的德国发生因食用腊肠引起234人中毒、110人死亡的事件,由于是食用腊肠引起,故俗称腊肠中毒。到1895年,比利时人Van Ermengem首次从中毒食品火腿和死者脾脏中分离出肉毒梭杆菌,并证实该菌在厌氧环境下生长,产生外毒素,即BoNT,至此,对肉毒中毒的原因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肉毒毒素分成A型、B型、C型、D型、E型、F型及G型7个型别,其中A、B、E、F是人中毒最主要的型别。迄今为止,肉毒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生物毒素(包括化学毒剂)中毒性最强的物质。据估计,结晶的A型肉毒毒素对普通成年人的致死剂量为1~2ng/kg,小鼠腹腔的LD50为1ng/kg,其毒性分别是有机磷神经毒剂VX的1.5万倍和沙林(sarin)的10万倍,1g结晶的A型肉毒毒素制剂足以杀死100万人和2000亿只小鼠。关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初步认为各型肉毒毒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即通过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神经肌肉接头,即突触处,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正常释放和传递,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和其他胆碱能神经支配的生理功能,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肌肉弛缓、呼吸衰竭。 肉毒梭菌及其芽孢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沉积物和家畜粪便中,亦可附着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上。如果有一种食品受到污染,且其条件又适于该菌的生长,则将产生大量营养细胞,并产生肉毒毒素。食用此种含有毒素的食品后,毒素经由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引起毒性作用。肉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主要与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欧美国家引起肉毒中毒的食物主要以罐头、香肠、腊肠等肉制品为主;日本等沿海国家主要是由于进食水产品引起;我国则主要是由于进食臭豆腐、豆瓣酱、豆豉和甜面酱等发酵食品引起。肉毒中毒在我国十几个省、区均有发现,但80%集中在新疆地区,主要是家庭自制的豆谷类食品引起,这些发酵食品所用的粮和豆类常有肉毒梭菌芽孢,发酵过程往往密封于容器中,在20~30℃发酵,在厌氧菌适合的温度、水分条件下,污染的肉毒梭菌得以增殖和产毒。 肉毒中毒的治疗主要使用特异的肉毒毒素抗毒素。临床上对肉毒中毒患者应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单价或多价马血清抗毒素。抗毒素使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