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蜡原油屈服特性研究现状

含蜡原油屈服特性研究现状
含蜡原油屈服特性研究现状

含蜡原油屈服特性研究现状

【摘要】管道输送的优点是运量大、占地面积少、密闭安全、可以集中控制和管理、单位输送量能耗少、运输费低。然而,计划停输和事故停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再启动管道,所施加的压力必须大于平常的操作压力以克服胶凝原油的胶凝强度,即施加的压力必须大于原油的屈服应力。本文对含蜡原油的特性,屈服应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描述,对屈服应力和凝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原油流变特性,保证热油管道的运输安全,对含蜡原油屈服特性进行研究具是有重要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含蜡原油屈服应力凝点

世界上很多原油都是含蜡量较多的原油。当油温较高时,原油中的蜡溶解在液态原油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蜡晶开始析出,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原油之中,当油温进一步降低的时,悬浮的蜡晶进一步增多并开始相互连接,形成立体网络结果,这样导致原油失去了流动性。。低温含蜡原油由于蜡晶结构的存在而具有屈服应力。

在原油输送中,为保证管道输送的高效性,要求管道输送时连续的流量,避免管线随意停输。然而,计划停输和事故停输是不可避免的。在管道停输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凝管。胶凝的含蜡原油具有固体特征,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结构强度。但是一旦外力超过原油的屈服应力,原油内的蜡晶结构就被破坏,原油重新获得自由流动的能力。因此,为了再启动管道,所施加的压力必须

原油结蜡

111111111111111111111 引起集输油管道结蜡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与管 壁间的温差。原油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向周围环境 散热,以管壁处的油流温度最低,当管壁处的油温 下降到析蜡点后,蜡开始以粗糙的管道内壁为结晶 核心而结晶析出****(高于析蜡点不惜出)******,并形成结蜡层,进一步吸附原油 中的蜡晶颗粒。同时,由于原油与管壁问存在温 差,而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所以油 流中就会出现石蜡分子的径向浓度梯度,由于浓度 梯度的存在,使石蜡分子从管道中心向管内壁扩 散,为结蜡进一步提供条件。********(高向低扩散)********** 1.4.1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 原油中所含轻质馏分越多,蜡的结晶温度就越 低,即蜡越不易析出,保持溶解状态的蜡量就越多。 蜡在油中的溶解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原油中 含蜡量高时,蜡的结晶温度就高。在同一含蜡量 下,重油的蜡结晶温度高于轻油的结晶温度。 1.4.2 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 原油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胶质和沥青质。它们 影响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和蜡的析出过程以及结在 管壁上的蜡性质。由于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 吸附初始结晶蜡来阻止结晶的发展。沥青质是胶 质的进一步聚合物,它不溶于油,而是以极小的颗 粒分散在油中,可成为石蜡结晶的中心。由于胶 质、沥青质的存在,使蜡结晶分散得均匀而致密,且与胶质结合紧密。但在胶质、沥青质存在的情 况下,在管壁上沉积的蜡更不易被油流冲走。故原 油中所含的胶质、沥青质既可减轻结蜡程度,又在 结蜡后使沉积蜡黏结强度增大而不易被油流冲 走。 1.4.3 油温 在温差相同、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油温越高,结 蜡倾向系数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油温的升高,管 壁处蜡分子浓度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扩散系数增 大,而管壁处温度梯度基本不变,管壁剪切应力降 低,油流对结蜡层的冲刷作用减弱,因此在管壁结 晶析出并沉积下来的蜡分子比例相对增加。 1.4.4 管壁温差 管壁结蜡量随管壁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这是 因为,壁温与中心油流温差越大,石蜡分子的浓度 梯度越大,分子扩散作用越强;当中心油温一定时, 壁温越低,管壁附近的蜡晶浓度越大,剪切弥散作

原油蜡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原油蜡含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测定原油蜡含量的方法很多,如各种蒸馏法、硫酸法、组成分析等,国内蜡含量测定主要使用行业标准SY/T 0537-2008《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本文主要针对该标准实验条件、仪器规格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剖析,通过“排除法”确定影响原油蜡含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原油蜡含量色谱法影响因素 1 前言 原油中的蜡一般指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它们在石油中处于溶解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溶解度降低,会有部分蜡晶析出。原油蜡含量是表示原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原油的储藏、运输及后续的工艺条件加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SY/T 0537-2008《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采用色谱柱法对油蜡、沥青质、胶质进行分离测定。根据活化后的氧化铝对原油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的不同,利用相应活性不同的淋洗剂使原油中各组分在氧化铝中吸脱分离,从而得到油蜡组分。 针对蜡含量测定步骤多且过程较为复杂,把测定过程分为:取样溶解、过柱分离、冷冻抽提对其进行梳理剖析。找出影响蜡含量数据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取样溶解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2.1.1 取样时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的控制 对于稠油特别是高含蜡原油如果加热不当和搅拌不充分影响样品的均匀性,对于高含蜡原油(室温凝固)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对于流动性的好的且蜡含量在5%-10%的原油往往在取样过程中,很难区分样品的表观含蜡特征,忽视了对样品的加热,直接搅拌取样则无法使原油中的蜡晶体分布均匀,从而造成测定数据的不稳定。 (建议: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对样品去不进行加热。轻油除外。) 2.1.2 取样量对高含蜡原油蜡含量测定的影响 蜡含量测定试验过程中,取样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原油蜡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测定蜡含量高于10%的高含蜡原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经过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条

浅谈石油蜡及电容器专用蜡的介绍题库

浅谈石油蜡及电容器专用蜡的介绍由含蜡馏分油或渣油经加工精制得到的一类石油产品,包括石蜡、地蜡、液体石蜡、石油脂等。目前,石油蜡占蜡的总耗量的90%,其余为动植物蜡(如蜂蜡、羊毛蜡等,主要组成为高级脂肪酸和醇化合成的酯类)。 1石蜡 又称晶形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润滑油馏分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或经蜡冷冻结晶、压榨脱蜡制得蜡膏,再经溶剂脱油或发汗脱油,并补充精制制得的片状或针状结晶。主要成分为正构烷烃,也有少量带个别支链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环烷烃。烃类分子的碳原子数约为18~30(平均分子量250~450)。主要质量指标为熔点和含油量,前者表示耐温能力,后者表示纯度。根据加工精制程度的不同,可分成全精炼石蜡、半精炼石蜡和粗石蜡三种。每类蜡又按熔点(一般每隔2℃)分成不同品种。其中全精炼石蜡和半精炼石蜡用途很广,主要用作食品及其他商品的组分及包装材料,烘烤容器的涂敷料、化妆品原料,用于水果保鲜、提高橡胶抗老化性和增加柔韧性、电器元件绝缘、精密铸造、铁笔蜡纸、蜡笔、蜡烛、复写纸等。粗石蜡由于含油量较多,主要用于制造火柴、纤维板、篷帆布等。含油量4%~6%的石蜡,又称皂用蜡,用于氧化生产合成脂肪酸。石蜡的另一用途是经裂化生成α-烯烃。 石蜡中加入聚烯烃添加剂后,其熔点提高,粘附性和柔韧性增加,而广泛用于防潮、防水的包装纸、纸板、某些纺织品的表面涂

层和蜡烛生产。通常所用的添加剂是分子量1500~15000的聚乙烯,或分子量3500~40000的聚异丁烯,添加量0.5%~3%。 2地蜡 又称微晶形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浅渣润滑油料经溶剂脱蜡、蜡溶剂脱油和精制而得的微细晶体,也可以天然矿地蜡以及沉积在含蜡石油油井管壁、原油贮罐和输油管线中的固体物质制得。地蜡的成分比石蜡复杂,视原油的不同,除正构烷烃外,还含有不同数量的多支链异构烷烃及环状化合物。烃类分子的碳原子数约为40~55(平均分子量大于450)。具有良好的触变性,不易脆裂,防湿、密封、粘附性和电绝缘性好。含少量油的提纯地蜡的滴点(在标准设备中加热熔化开始滴下的温度)为67~80℃。常用于电讯元件绝缘、铸造模型(蜡模)、产品密封、地板蜡等。滴点为62℃的地蜡,掺入甘油等辅料,用于制造润面油、发蜡、冷香脂等。地蜡经适度氧化后可用作巴西棕榈蜡的代用品的组分。 3液体石蜡 原油蒸馏所得的煤油或轻柴油馏分经分子筛脱蜡或尿素脱蜡制得的液态正构烷烃。熔点低于27℃,碳原子数约10~18(平均分子量150~250),主要用于生产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以及非离子型合成洗涤剂(见表面活性剂),用于氧化生产高级醇,也作为生产石油蛋白的原料。 4石油脂 是含油的地蜡,为油膏状半固体。习惯上将未精制的称为石油脂,精制后的称为凡士林。商品石油脂滴点为55℃,用于制造提纯

原油分类

原油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按关键馏分的特性即特性因数K值,可大致将原油分为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三大类。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是以含环烷烃较多的一种原油,环烷基原油所产的汽油辛烷值较高,柴油的十六烷值较低,润滑油馏分含蜡量少或几乎不含蜡、凝固点低,粘度指数较低,渣油中含沥青较多。环烷基原油虽然粘温性差,但低凝固点,可用来制备倾点要求很低而对粘温性要求不高的油品,如电器用油、冷冻机油等。 环烷基原油属稀缺资源,储量只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 2.2%,被公认为生产电气绝缘油和橡胶油的优质资源。全球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中国存在于新疆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以及渤海湾等地区较为丰富,环烷基原油具有蜡含量低、酸值高、密度大、粘度大、胶质、残炭含量高以及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其裂解性能很差,很少作为催化原料,然而是生产沥青的优质原料,所以环烷基原油的装置工艺设置是按照燃料—润滑油—沥青型路线安排的。以环烷基原油为原料生产的变压器油、冷冻机油、橡胶填充油、BS光亮油、重交通道路沥青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目前中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石蜡基原油性质:按烃类组成分类,以石蜡烃(烷烃)为主的一类原油。特性因数大于12.1。高沸点馏分含量蜡较多、凝点高、相对密度较小,非烃组成较低。所产汽油的辛烷值较低,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润滑油的粘度指数较高。适于生产优质润滑油、石蜡等。我国大庆、华北、江苏、青海、南阳等油田均为低硫石蜡基原油。 石油分为石蜡基原油、沥青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实际上所有原油都是石蜡基和环烷基的混合物。如两者的含量大致相等,则称为混合基原油,也称为中间基原油。 中间基原油——性质介于石蜡基原油和环烷基原油之间的一类原油。原油的特性因素11.5~12.1。其烷烃和环烷烃含量基本相近。胜利油田的胜坨原油属我国为数很少的中间基原油。

最新《原油流变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流变学(Rheology)是研究物质变形与流动的科学。实际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怎样变形与流动,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可以称其为物质的流变性(即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流变学就是研究物质流变性的科学。 2.流变学研究的是纯弹性固体和牛顿流体状态之间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问题。 3.流变学更注重不同物质的力学性质与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 4.流变学中物质所受到的力用应力或应力张量表示 5.流变学中用应变或应变速率表示物质的运动状态即变形或流动。 6.流体质点就是流体中宏观尺寸非常小而微观尺寸又足够大的任意一个物理实体。 7.物质状态的变化称为变形,而物质连续无限地变形就是流动。 8.流变学中有三种基本变形:简单拉伸、简单剪切和体积压缩与膨胀 9.反映材料宏观性质的数字模型称为本构方程,亦称为流变状态方程和流变方程 10.对一些简单的流变性制的描述也可以用曲线形式表示,如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关系曲线,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曲线等,并称之为流变曲线。 第二章 1.散体系是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或气态)分裂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固态、液态或气态)之中所形成的体系。 2.分散体系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非均匀的系统。均匀分散体系是由一相所组成的单相体系,而非均匀分散体系是指由两相或两相以上所组成的多相体系。 3.非均匀分散体系必须具备2个条件:①在体系内各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②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 4. 对非均匀分散体系,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把分散相分散于其中的一相称为分散介质,亦称外相或连续相。 5.尽管非牛顿流体在微观上往往是非均匀的多相分散体系,或非均匀的多相混合流体,但在用连续介质理论或宏观方法研究其流变性问题时,一般可以忽略这种微观的非均匀性,而认为体系为一种均匀或假均匀分散体系。 6.对非牛顿流体,没有恒定的粘度概念,不同的剪切速率下有不同的表观粘度,这是非牛顿流体的一大特点。 7、一受力就有流动,但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不成比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剪切应力的增加速率越来越大,即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这种特性被称为剪切增稠性(shear thickening)。因此,膨肿性流体具有剪切增稠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

原油清防蜡技术

原油清防蜡技术 目录 1.蜡的概述 (1) 2.国内外油田常用清防蜡技术 (4) 3.化学清防蜡技术 (6) 4.清防蜡产品介绍 (11) 5.清防蜡剂发展趋势 (12)

原油清防蜡技术 1.蜡的概述 在地层中,蜡通常以溶解状态存在,在开采过程中,含蜡原油在从油层向近井地带、沿着油管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不断降低、轻质组份不断逸出,原油中的蜡开始结晶析出并不断沉积。 地层内部结蜡会大幅度降低地层渗透率,使油井大幅度减产或停产等;地层射孔炮眼和泵入口处结蜡,会增大油流阻力降低泵效;抽油杆处结蜡会增大抽油机载荷,甚至造成抽油泵蜡卡;油管壁结蜡会增大对地层的回压,降低油井产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井结蜡,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给生产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油井的清蜡、防蜡是保证含蜡原油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1.1 蜡的定义 严格来说,原油中的蜡是指那些碳数比较高的正构烷烃,通常把大于十六碳(C16)原子数的大分子正构烷烃称为蜡(wax) 。 实际上,油井中的结蜡并不是纯净的石蜡,它是除高碳正构烷烃外,还含有其它高碳烃类,又含有沥青质、胶质、盐垢、泥砂、铁锈、淤泥和油水乳化液等的黑色半固态和固态物质,统称之为“蜡”(paraffin)。 蜡的典型化学结构式如图1(a)所示,但是人们也常常把高碳链的异构烷烃和带有长链烷基的环烷烃或芳香烃也称为蜡,其结构如图1中的(b)、(c)、(d)所示。

1.2 蜡的结构和结晶形态 油井蜡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石蜡和微晶蜡或称地蜡。 正构烷烃蜡称为石蜡,通常结晶为针状结晶。支链烷烃、长的直链环烷烃和芳烃主要形成微晶蜡(即地蜡),其分子量较大 。一般来说蜡的碳数高于C 20,都会成为油井中潜在的麻烦制造者,石蜡和微晶蜡的基本特性列于表1。 有些原油中含有碳数较高(大于C 40 )的高碳蜡,如吐哈原油、印度 Laxmi-neelam 管线,蜡的碳数分布有两个峰值,见图2。 24 6 810 12 14图2 蜡的碳数发布含量 % 碳数

石油蜡分离纯化方案

溶剂萃取法精制石油蜡 ——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石油蜡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我国原油中石蜡含量偏高,我国的石蜡资源丰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石蜡生产和出口最大的国家,石蜡成为我国很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石蜡用途广泛,如用于包装工业、汽车防护防腐、炸药生产、板材生产、印刷油墨、橡胶工业、热熔胶、医药工业等,农业中植物保水、水果保鲜等,蜡烛及日化产品等。此外,由于石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目前石蜡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的热点。 因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石蜡,为石蜡的应用,特别是深加工方向的应用提供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石蜡主要来源于润滑油的生产过程,部分来自于航空煤油、柴油等燃料油的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溶剂脱蜡得到。但由溶剂脱蜡和其他过程生产的石蜡原料,一般含油较多并有稠环芳烃,烯烃,硫、氮、氧化合物等杂质,必须进行精制,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石油蜡的精制工艺有:石蜡发汗精制、溶剂脱油精制、白土吸附精制和加氢精制等。 石蜡发汗精制蜡发汗精制就是将固体蜡在温度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使其中的油和低熔点蜡逐渐液化排出,以提高蜡的凝固点。该工艺虽然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加工费用和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但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差,石蜡收率低,劳动环境和工业卫生状况恶劣等原因,已逐步被淘汰。 溶剂脱油精制该工艺就是选用适当的溶剂,通常是酮苯混合溶剂,要求在低温下对石蜡溶解能力小,对油溶解能力大,有利于石蜡结晶析出,再经过滤以分离得到石蜡。该方法精制效果较好,目前应用较广。但由于精制过程中引入大量混合溶剂(通常溶剂比为3:1到6:1),且精制过程中涉及到冷冻过滤,这使得冷冻负荷及溶剂回收需要消耗大量能耗。 白土吸附精制该工艺利用活性白土吸附极性物质的方法除去石蜡中的极性物质。活性白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具有选择性,对极性物质吸附能力强,而对非极性的烷烃吸附能力弱,从而达到精制油品的作用。但该方法脱除杂质不彻底,精制损失较高,因而老式的白土精制已逐步被加氢精制所取代。 加氢精制这是目前生产时应用最多的石蜡精制工艺。该方法精制产品质量好,脱除含硫化合物效果好,非常适合产量大的企业使用。但该工艺脱氮效果

原油流变学

第一章 1粘性;当相邻流层存在着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慢速流层力图减慢快速流层,这种相互作用随着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流体所具有的这种性质就是粘性2动力粘度:流体对变形的抵抗随形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 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流体密度的比值4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或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科学5流变学研究的是纯粘性固体与牛顿流体状态间的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的问题5物质的流变性: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6连续介质: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由一个挨一个的,具有确定质量的,连续的充满空间的众多微小质点所组成的7一般施加到材料上的力有三种或三种的组合:拉力,压缩力,切向力8应变速率又分为拉伸应变速率和剪切应变速率9剪切应变速率描述的是流体的剪切运动,拉伸应变速率描述流体的拉伸运动10剪切速率:单位时间内剪切应变的变化11本构方程(流变状态方程,流变方程):料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12物质的流变学分类:刚体,线性弹性体,弹粘性体(弹粘性固体,粘弹性流体),非线性粘性流体,牛顿流体,无粘性流体。13德博拉准则:De很小,呈现粘性,很大,呈现弹性14分散体系: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分散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之中所形成的体系15非均匀分散体系具备的2个条件:在体系内个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16流体的流变性分类:按照流体是否含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按流体是否具有弹性(纯粘性流体,粘弹性流体),按照流变性是否与时间有关(与时间有关的流体,与时间无关的流体)17与时间无关的流体:牛顿流体,胀流型流体,宾汉姆流体,屈服-假塑性流体,卡森流体18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粘度是减小的,因此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19剪切稀释性:对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或剪切应力的增加,表观粘度降低,对其他类型的非牛顿流体,也表明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在流变学上称为剪切稀释性20具有剪切稀释性的原因:假塑性流体是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在乳胶类,悬浮类,分散类物料中广泛遇到。这些体系中存在着大分子,细颗粒,在静止时他们松散的集合或自由的排列,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很快的使之分散或定向,使流动阻力相对的减小,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21胀流型流体的内部结构特点:剪切增稠性是流体结构从一种有序状态到无序状态的变化;剪切力超过了颗粒之间的胶体力,因为这种流体是在自身胶体力的作用下形成有序结构的;具有不太低的内相浓度,且内相浓度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内相颗粒的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分布是单分散强于多分散;剪切增稠性还与颗粒尺寸,界面性质和介质粘度有关;剪切增稠性往往只产生一定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在更低或更高的剪切速率下,其流变性可能呈现假塑性或屈服-假塑性状态22剪切增稠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的表观粘度增大23屈服值:流体产生的大于零的剪切速率所需的最小切应力24屈服值得大小主要是由体系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性质所决定的 25屈服-假塑性流体:有些物料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观察不到流动现象,只有当外力大于某值时,物料才发生流动,但流动发生后,剪切速率又对剪切应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表现出这种特性的流体是屈服-假塑性流体26触变性: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表观粘度随时间连续下降,并在应力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随时间而逐渐恢复27反触变性流体:在恒定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作用下,其表观粘度随剪切作用时间逐渐增加,当剪切消除后,表观粘度又逐渐恢复28触变性流体的触变行为特征:流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时间而下降;流体的表观粘度随静止的时间而增长;流体存在动平衡态流变曲线;反复循环流体可得滞回环;无限循环剪切流体可得到平衡滞回环29触变性机理:30粘弹性流体: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的一类流体31粘弹性流体的流变现象;爬杆现象,挤出胀大现象,同心套管轴向流动现象,回弹现象,无管虹吸现象,次级流现象32应力松弛:当对粘性体施加外力使其变形并保持应变一定时,应力会随时间而逐渐减小,这种现象为应力松弛33弹性之后:粘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不是直线,而且其应力上升与下降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弹性滞后34流变学的三种流变模型:元件型(弹性元件,粘性元件),简单组合型,复杂组合型麦克斯韦模型:一个弹性元件和一个粘性元件串联即构成麦克斯韦模型35作用在分散相颗粒上的力:胶体源力,布朗力,粘性力36原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是沥青质和胶质37在常温常压下,C1~C4的烷烃为气态,C5~C16的烷烃为液态,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38原油的流变性取决于原油的组成,即取决于原油中溶解气,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含量,以及固体物质的分散程度,原油属于胶体体系,

石蜡基原油检测

石蜡基原油检测 一:石蜡基原油(003) 石蜡基原油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二:主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杂质含量、含蜡量、含硫量、含胶量、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分析项目 (1)碳元素检测、氢元素检测、硫元素检测、硫化氢检测、硫化物检测、二硫化物检测、单质硫检测、氮元素检测、氧元素检测 (2)金属元素检测:镍元素检测、铁元素检测、钒元素检测、铜元素检测、砷元素检测(3)原油盐类检测:氯化钠检测、氯化镁检测、氯化钙检测 三:主要检测产品 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石脑油、胶质、沥青质、油泥 四:部分检测标准 GB/T 18610-2001 原油残炭的测定康氏法 GB/T 18611-2001 原油简易蒸馏试验方法 GB/T 18612-2011 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GB/T 18819-2002 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 GB/T 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20658-2006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粘稠烃的体积计量 GB/T 21450-2008 原油和石油产品 GB/T 25104-2010 原油水含量的自动测定射频法

RIPP 7 90 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

RIPP 7/90 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 1 方法概要 测定方法是将原油300℃后馏分,用冷却到-18~-20℃的1:1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混合液溶解,然后用热苯冲洗后干燥、恒重。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油中蜡含量的测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含量不超过0.5%的原油。 3 仪器材料 3.1 电热水浴锅。 3.2 真空泵。 3.3 冷阱:可设定温度-20℃。 3.4 凹形电炉:0.6kW-1.8kW,功率可调。 3.5 烘箱:可使温度保持在105℃~110℃。 3.6 定量滤纸。 3.7 分析天平:感量0.OOOlg。 3.8 干燥器。 3.9 烧杯:50mL。 3.10 砂芯漏斗。 3.11 恩氏蒸馏瓶。 4 试剂 4.1 无水乙醇:分析纯 4.2 无水乙醚:分析纯 4.3 苯:分析纯 5 操作方法 5.1 快速馏分试验 将100毫升的原油试样倒入准确称取其重量的恩氏蒸馏烧瓶中,插上蒸馏温度计,在石油蒸馏测定仪上蒸馏至300℃,以除去300℃以前馏分之后,关掉加热器,取下蒸馏瓶拔出温度计,待温度下降到100℃时,准确称取蒸馏烧瓶中所剩的原油(300℃后渣油加瓶重),将蒸馏烧瓶中所剩的原油倒出10~15克于另一烧瓶中,用软木塞将瓶口塞好,将蒸馏瓶移入已预热的接有变压器的凹形电炉中加热,使蒸馏速度每秒约3滴,这一阶段的蒸馏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将此馏出物称准至0.1克。进行平行测定,每次平行测定的差值不能超过较小值的1.5%。

5.2 含蜡试验 5.2.1 溶解 在两只恒重后的烧杯中平行称取300℃后的馏出物1-1.5克,室温下末凝的馏出物含蜡量较小,将其加热到20℃左右,趁其融熔时,并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醚(分析纯)1:1混合液将其溶解,溶解后的颜色为透明色,如颜色浑浊或有小油粒悬浮于溶液中则试样溶解不好,则此试样应作废,重新取样进行分析,此时可将加热温度适当提高,使馏出物能很好溶解即可。在一般情况下,试样与溶剂之比1:10。 5.2.2 冷却 将盛有已溶解好的混合物的烧杯放入装有用无水乙醇作为冷剂的仪器中,冷却到-18℃至-20℃,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应搅拌混合物,如果停止搅拌,蜡就会形成较大的晶块,这样在吸滤时很难把油洗净,所得的含蜡结果就会偏高,所以在整个冷却过程中,不断搅拌混合物是极其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 5.3 过滤 5.3.1过滤漏斗的准备 过滤漏斗用一般玻璃微孔板漏斗即可,由于此漏斗微孔板在吸滤时,极易被脂油堵塞,故可将此漏斗的微孔板上密密钻上,直径约1毫米的小孔,上面再盖一张和漏斗直径相同的滤纸,这样就能和微孔漏斗有同样的效果,滤纸片的边缘要与漏斗边缘吻合,不可有缝隙,否则就会减低吸滤能力,如滤纸片堵塞或坏了可另换上新的。将折好的定量滤纸盖于过滤漏斗上,漏斗外面用无水乙醇作冷剂进行冷却,冷却至-18℃至-20℃,用混合液湿润滤纸。5.3.2吸滤 将冷却到-18℃至-20℃混合物倒入预先冷却到-18℃至-20℃的过滤漏斗中,用真空泵吸滤,在倒入混合物之前,应先将泵打开,漏斗中的蜡吸干后,关上开关,加入冷却到-18℃至-20℃无水乙醇—无水乙醚(分析纯)1:1混合液4-6毫升,仔细均匀搅拌混合物,直至没有块状存在,完全像稀糊为止,然后打开开关,将其吸滤干,洗蜡应进行3-4次,每次4-6毫升,每次都要均匀搅拌混合物,并吸滤干。 5.4 蒸发 从漏斗中取出滤纸,放在玻璃漏斗上,在红外线灯照射下用加热到近沸腾的热苯将蜡冲洗6-8次,冲洗滤液收集于已在分析天平上恒重过的50毫升烧杯中,在水浴锅上把溶剂蒸干。严禁用蒸发皿接蜡样,经验证明,蒸发皿口大,在小浴锅上蒸发时,蜡易溢出皿外,含蜡量结晶偏少。 5.5 恒重 在水浴锅上蒸干溶剂后,将烧杯放入烘箱中在105℃下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于室温下放置40分钟,进行称重恒重。 6 计算

原油的常规分析

原油的常规分析 1、原油常规分析的目的 油田原油常规分析的目的是为开发新油田(或新油区)、油田生产管理等提供分析数据,为油田开发、地面工程的科研设计以及伴生气和轻烃为原料的化工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仪器及操作方法 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主要有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胶质和沥青质、硫含量、族组成、析蜡点、屈服值、机械杂质、含盐量、水含量、酸值、饱和蒸汽压、闪点(开口、闭口)、比热、爆炸极限、实沸点蒸馏、微量元素(Ni、V、As、Pb、Cu、Fe)、元素(C、H、N)等,根据油田开发、集输设计、矿场加工、地面建设、外输等目的的不同,内容有所增减。 原油采样采用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1)密度 国标规定的原油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分别为GB/T188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密度计法),GB/T13377—石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GB/T2540—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比重瓶法)。在原油常规分析中主要用密度计法。(2)粘度 原油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及粘度指数计算法,GB/T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及粘度指数计算法, SY/T0520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国内石油系统普遍采用GB/T265方法来测定原油粘度。 运动粘度(υt)的单位为mm2/s,动力粘度(ct)的单位为mPa.s,两者的换算关系为:ct=vt·ρt,ρt为温度t℃时试样的密度。 (3)凝固点 凝点是指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倾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凝点和倾点其物理意义基本相同,均可决定试样的低温流动性,决定贮运的条件。 测定原油凝点(倾点)的主要方法有:GB/T510《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3535《石油凝点测定法》,SY/T0541《原油凝点测定法》。 (4)含蜡、胶质和沥青质 原油蜡含量是指存在于原油中蜡的总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方法是ZBE21002《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该方法是用氧化铝吸附,溶剂(苯—丙酮二元混合溶液)脱蜡测定原油中的蜡(包括饱和烃的蜡和芳香烃蜡的总和)含量。 目前国内无测定原油中胶质含量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参照SH/T0509和ASTMD4124测定原油中胶质含量的方法正在编写中。国内大多采用氧化铝吸附法。也有采用白土—硅胶作吸附剂的。 原油中沥青质是一些中性的非烃化合物,不溶于低沸点的饱和烃(如石油醚、正庚烷)和乙醇中,在芳香烃(如苯)中可溶。目前国内外测定原油中沥青质含量的标准方法均为正庚烷沉淀法,主要有IP143《正庚烷沉淀法测定沥青质》、DIN51579《沥青质含量测定法》(正庚烷沉淀法)、SH/T《石油沥青质含量测定法》。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成因

文章编号:5021-5241(2005)01-0085-04 收稿日期:2005-05-11 第一作者简介:丁勇(1968-),男,高级工程师,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研究院,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03级在职博士研究生。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北京北路2号(830011)。电话:(0991)3600742。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成因 丁勇1,2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2.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塔河地区是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之一,奥陶系是主要产层,其原油物理性质变化较 大,原油含蜡量与原油密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塔河油田西北部原油密度大,但含蜡量相对低,而东南部原油具较高含蜡量。常规认为海相原油以低蜡、陆相原油以高蜡为特征。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来源于海相烃源岩与原油具高蜡特征并不矛盾。研究表明,高蜡原油并非来源于陆相,海相有机质也可以生成含蜡量较高的原油。塔河油田东南部9区高蜡原油是多次“过滤”和蒸发分馏这两种作用共同造成的。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塔河地区是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之一,目前已形成储量规模达几亿吨、年产原油 350多万吨的大型油气 田———塔河油田。塔河油田东南部奥陶系原油具较高含蜡量,通常认为海相原油以低蜡、陆相原油以高蜡为其特征。塔河油田东南部的奥 陶系高蜡原油属于海相还是陆相,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塔河油田东南部奥陶系原油的来源和其勘探前景的认识,因此分析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形成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概况 塔河油田发现于1996年。油田主体部位位于塔 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南翼阿克库勒凸起,包括顺托果勒隆起的北部、哈拉哈塘凹陷东部及草湖凹陷西部。截至2003年底,塔河地区已在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4个层位获得油气突破。经过多年的 勘探和综合研究,基本查明了塔河油田油气富集规律。目前塔河油田主要产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储集体连片,整体含油、 不均匀富集,其上叠加成带分布的志留—泥盆系、石炭系及三叠系低幅度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型圈闭,由断裂、不整合沟通形成次生油气藏,纵向上构成“复式”成藏组合特征。 研究表明[1],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属于海相原油,主要来源于其西南的满加尔坳陷寒武—奥陶系,该套烃源岩规模巨大,有机质类型为I型腐泥型,是塔河油田主力烃源岩,并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成熟度较高的特点;油气运移、聚集的主体方向是由南、西南向北、北东,晚期油气除由南向北外,由东、东南向西、西北方向也是重要的油气运聚方向;塔河油区存在3个主要成藏期和5次充注过程,代表了海西晚期(第1期)、印支—喜马拉雅中期(第2期)以及晚期(第3期)的主要成藏过程。早期的油气运聚主要成藏于奥陶系储层中,晚期多期次不同性质的油气充注的不均一性使区域上油气面貌复杂化(多期及复合)。空间分布上,多期次充注主要出现于油区东部、南部。油区西部、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多期次充注相对少见,主要为早期充注受水洗氧化改造强的重质稠油。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 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第1 卷第1期Vol.1,No.12005年8月 WESTCHINAPETROLEUMGEOSCIENCES Aug.2005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性分析

石油是关系到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对以原油为主的石油资源需求旺盛,因此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应有充分的认识,特别应正确认识国内原油的特性,将国内有限的资源用好用足。 目前,全国已发现的油田应在419个以上[1]。近几年来石油工业又有了较大发展,并相继发现了一些新油田。要对这么多的油田生产的原油进行逐一分析是不可能的。即使将它们划成大的油区,也很难进行全面的介绍。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原油产量较大、原油性质代表性较强的油田作为讨论的对象,并按密度将这些油田所产原油分成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进行分析。目的是想让读者对我国原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我国原油的生产情况[1~4] 解放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从1904年到1949年的46年间,只有台湾的苗粟、陕西延长、老君庙以及**独山子等少数几个油田,生产原油的总量仅为308万吨。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工业经历了恢复和创业、迅速提高以及稳步发展等几个阶段,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1955)、冷湖(1956)、鸭儿峡(1956~1958)等油田。随后,又发现了大庆(1959)、胜利(1964)、大港(1964)、辽河(1967)和任丘(1972)等几个大油田。1980年后,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等三大盆地又发现了大量的工业油流。此外,海上油气资源也得到了较快的开发和利用,相继发现了埕北、渤中、绥中、锦州、流花、西江、惠州、秦皇岛、蓬莱等海上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的产量突破了1亿吨大关,1990年至今,我国原油的生产基本维持在~亿吨之间。表1列出了自1993年以来我国主要油田原油产量的情况。 表1列出的原油基本上是我国的主要原油。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分析的这些原油的特性都是近期原油评价的结果,而且由于油田的复杂性,这里提到的原油的特性只是该油田份额较大的外输原油的性质。如胜利管输原油的性质与齐鲁石化进厂原油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我们分析时,选用的是份额较大的胜利管输原油的性质。 表1 我国主要原油的产量 原油产量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大庆 胜利 辽河 ** 长庆 延长 塔里木 吉林 大港 华北 中原

含蜡原油流变性研究

前言 原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如何安全、高效、节能地输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管道输送具有运输量大、占地少、密闭安全、便于管理和集中控制、能耗少、运费低等优点,在运输原油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世界上很多原油都是含蜡量较多的原油,我国大部分原油更以“三高”著称,即原油含蜡量高、凝点高、低温下粘度高,这种原油流变性复杂。在较高温度下[4],原油中的蜡以分子形式溶解于液态原油中,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蜡逐渐结晶析出,并以固体颗粒形式悬浮于液态原油中,温度进一步下降,则蜡晶进一步增多并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原油的液态组份包含于其中,原油整体失去流动性,形成胶凝[23] [30]。在原油输送中,为保证管道操作系统的高效性,这要求管道输送时保持稳定和连续的流量,避免管线停输。然而,计划停输和事故停输是不可避免的。在管道停输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凝管,这种恶性事故在油田集输管道上和长距离大口径输油干线上都曾发生过。胶凝原油具有一定的固体特征,如有一定的弹性和结构强度等。但是胶凝原油的固体特征是有条件的,一旦外加的应力超过原油的结构强度或屈服值,蜡晶网络结构就被破坏,大量的液态油重新获得自由流动的能力,因此,为了再启动管道,所应用的压力必须大于平常的操作压力以克服胶凝原油的胶凝强度。由此可见,研究原油的启动特性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文献综述为主,查阅了一些有关胶凝原油触变性、屈服特性和粘弹性以及同轴旋转粘度计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制定实验方案,进行了大庆原油启动特性的初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研究,加深对原油流变特性的认识。

第1章含蜡原油的组成及其流变性的影响因素概述1.含蜡原油的组成 大庆原油是典型的石蜡基原油[1] [2],含蜡量高,凝点高。含蜡原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按其对原油低温流变性的影响来说,可把原油的组成分为三大部分,即常温时为液态的油、常温时为晶态的蜡、胶质和沥青质。常温常压下,蜡、胶质和沥青质是液态油中的分散相,当其浓度增大时,原油的流变行为产生异常,即呈现非牛顿特性。 1.1.1蜡 原油中的蜡[3],实际上可分为石蜡、半微晶蜡和微晶蜡,无胶质沥青质时,石蜡因温度降低而从原油中析出,晶体一般以片状为主,只含少量针状晶体。这类晶体体积/表面积比值较小,表面能高,易于结合成网状结构,将液态组分包围在其中形成凝胶,使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能变差。半微晶蜡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和物性则介于石蜡和微晶蜡之间,其某些物理性质与石蜡相似,没有严格界限。微晶蜡在原油中析出结晶主要为针型和中间型,蜡晶细小,结合能力强,在重结晶中没有任何变化。它与原油中的液态组分在低温下形成的凝胶,比石蜡与原油中液态组分形成的凝胶强度大得多。 蜡的存在是原油具有高凝点和复杂低温流变性的主要原因[4],将原油中的部分蜡脱出后,其凝点显著下降,低温粘度、屈服值等流变参数也明显降低。大量试验表明:在原油的倾点和析蜡点都随含蜡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析蜡点以下,含蜡量越高,油样的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在析蜡点温度以上,含蜡量的高低对油样的粘度几乎无影响;蜡的性质对原油流变性也有影响,在蜡含量相同时,微晶蜡含量越高,原油粘度越大,凝点越高;原油的倾点

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据悉,我国原油富含蜡,大多数原油含蜡比较高,大部分开采原油含蜡均在20%以上,含蜡量超过10%的原油占整个产出原油的90%。本文将从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危害,结蜡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分析,以青海油田的清蜡技术为例来提出清防井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旨在了解更多有关油井中的问题与对策,更好地为石油的开采开发服务。 关键词:油井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青海油田防护措施一、简析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危害 在开采原油的过程中,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会随着外界压力与温度的降低,从天然气中析出,并以晶体的形式长大聚集和沉积在油管壁等其他采油设备上的过程,称为油井结蜡。 1.简析油井结蜡的原因 由于各油田的原油性质和生产条件存有较大差异。并随着采油地质,工艺条件的变化,油井的结蜡机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随油井温度、压力的降低,结蜡范围扩大,溶于原油中石蜡分子会以晶体形式出现并沉积。而结蜡一旦形成,原油携蜡机理以薄膜吸附和液滴吸附为主。 总而言之,油井结蜡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原油的性质(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原油中的含蜡量越多里面含的碳分子就越多,从而结蜡现象就越严重。外因指除了原油的组成以外的

因素。影响结蜡的外因主要是指油井的开采条件,如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原油中所含的杂质,如泥、砂和水等以及管壁的光滑程度及表面性质。 1.1温度 温度是影响油井结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外界的温度比析蜡温度低时,就会出现结晶现象,温度越低析出的蜡就会越多一般在油气的开采上使用高压物性模拟实验来测析蜡温度变化。 1.2压力 根据化学物质的结晶原理可知,当外界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伴随着原油中的气体逸出与膨胀都可能造成油温降低,因为气体膨胀将原油中一部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了对蜡的溶解能力,温度降低引起结蜡现象。 1.3机械杂质和水 结蜡的核心因素是原油中机械杂质和水中的微粒。当含水量降到70%以下时,伴随同样的流量井下温度会下降,析蜡点下移,析出的蜡易聚集或沉积,形成油井结蜡。 1.4流速和管壁特性 有关实验表明,随流速升高,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结蜡量也增加,相应的析出的蜡会增多,易造成严重的油井结蜡现象。 1.5举升方式 举升方式也会对对油井结蜡产生一定的影响。自喷井和气举井在

主要原油的特性分析

主要原油的特性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石油是关系到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对以原油为主的石油资源需求旺盛,因此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应有充分的认识,特别应正确认识国内原油的特性,将国内有限的资源用好用足。 目前,全国已发现的油田应在419个以上[1]。近几年来石油工业又有了较大发展,并相继发现了一些新油田。要对这么多的油田生产的原油进行逐一分析是不可能的。即使将它们划成大的油区,也很难进行全面的介绍。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原油产量较大、原油性质代表性较强的油田作为讨论的对象,并按密度将这些油田所产原油分成轻质油、中质油、重质油进行分析。目的是想让读者对我国原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我国原油的生产情况[1~4] 解放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从1904年到1949年的46年间,只有台湾的苗粟、陕西延长、老君庙以及**独山子等少数几个油田,生产原油的总量仅为308万吨。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工业经历了恢复和创业、迅速提高以及稳步发展等几个阶段,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1955)、冷湖(1956)、鸭儿峡(1956~1958)等油田。随后,又发现了大庆(1959)、胜利(1964)、大港(1964)、辽河(1967)和任丘(1972)等几个大油田。1980年后,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等三大盆地又发现了大量的工业油流。此外,海上油气资源也得到了较快的开发和利用,相继发现了埕北、渤中、绥中、锦州、流花、西江、惠州、秦皇岛、蓬莱等海上油田。1978年,我国原油的产量突破了1亿吨大关,1990年至今,我国原油的生产基本维持在~亿吨之间。表1列出了自1993年以来我国主要油田原油产量的情况。 表1列出的原油基本上是我国的主要原油。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分析的这些原油的特性都是近期原油评价的结果,而且由于油田的复杂性,这里提到的原油的特性只是该油田份额较大的外输原油的性质。如胜利管输原油的性质与齐鲁石化进厂原油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我们分析时,选用的是份额较大的胜利管输原油的性质。 表1 我国主要原油的产量 原油产量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大庆 胜利 辽河 ** 长庆 延长 塔里木 吉林 大港 华北 中原

石油蜡的分类

石油蜡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我国原油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含蜡量高,如大庆、沈北、华北、中原等油田的原油蜡含量都大于14%,其中大庆、沈北原油含蜡量分别高达25%~26%和47.1%。因此,我国发展石油蜡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石油蜡生产技术已趋完善,形成了1.40 Mt/a以上的生产能力,是世界石油蜡生产大国。石油蜡综合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橡胶、造纸、农业、日化、纺织、机械、电子等领域。石油蜡已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一类石油产品,如石蜡、微晶蜡、凡士林、物理改性石油蜡和化学改性石油蜡等[1,2]。 石油蜡的正确分类并相应制定出产品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应加强石油蜡的分类方法和制定产品标准的研究,使生产厂和用户双方均受益。 石油蜡具有优异的综合物理化学性能,深入研究石油蜡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基础理论工作可以指导开发石油蜡新产品。 石油蜡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用途广泛,可以不经改性直接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均对石油蜡提出了许多新的使用要求。初级蜡产品已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通过对石油蜡进行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可以赋于石油蜡许多新的性能,因此石油蜡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并可以满足用户新的使用性能要求。由此开发出的新一代石油蜡改性产品,使用价值高,品种多,一般用量不大,然而附加值高。应加强科研、生产、用户三者之间的联系,开发出高附加值改性石油蜡产品 1 石油蜡的分类 石油蜡可以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方法有熔点分类法、含油量分类法、用途分类法和颜色分类法等。 熔点分类法的根据是石油蜡的熔点。熔点低于45℃的石油蜡称为软蜡。熔点在45~60℃之间,25℃针入度低于20(0.1 mm)的石油蜡称为硬蜡。我国全精炼蜡、半精炼蜡、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