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效课堂

化学有效课堂
化学有效课堂

化学有效课堂

“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化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培养的过程。化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互相渗透。化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情感体验,灵活、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形成人文课堂,真正使化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真正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充分体现“人文内涵”的化学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构建化学有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吃透新课程教材,把握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

1、新课程的主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标准》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一是强调课程学习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使他们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二是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出发,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化学现象、化学理论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怀疑、敢于批判和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人格品质。《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水平,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在面临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伪科学事件)时,能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2、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科学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为极少数学生上的,而大多数学生因感升学无望而对学习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种重认识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念;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而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正如前苏联教学理论专家期卡特金所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为什么国家免费而一些学生不愿意上学?为什么重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有的师生关系矛盾尖锐?造成这种教学效果,我想其中教学地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读者》上曾登载有一段奥.巴恩格利亚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有什么用呢?”这种质问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学的最大失职。

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彻底根除脑海中固有的“优生”与“差生”的陈腐观念,用发展的眼光、赞赏的目光、期待的目光、爱抚的目光、鼓励的眼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让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的探究课上,九(七)班有一位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成绩差的学生,当听到成绩好的学生讨论到做这个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燃烧后只能生成固体才行时,我看到他几次想举手却又非常犹豫,我就叫了他起来,当时下面就有几个学生低声露出嘲笑声,但当他轻声紧张地说出:他在资料上看到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因此,他认为可以用硫作可燃物时,全班顿时静下来,然后响起一片掌声,这个学生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眼中的“差生”难道真的很差吗?其实,很多所谓的“差生”都是教师重“教”不重“导”造成的,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注重引导,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也能成才。

二、关注学生需求,构建有效课堂,促学生自由发展

回顾自身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我们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为了实现需求,我们一般都会自觉地付出努力。学生学化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时,就会产生要去探究的动力,就会主动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进行学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述而》中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就是说学生一旦进入“愤悱”状态,产生学习的需求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进入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就显著;反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就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化学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恶感。

要想构建有效课堂,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什么时候学的最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变“教”学为“导”学,重视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动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我们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入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基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来制定课堂教学各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制定合理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重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求,但本文中讲到的化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化学学习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明显的在学生化学学习需求上应予以更多关注。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有效课堂,促学生和谐发展

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师要转变角色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现以人(学生)为本,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体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在化学课堂中形成新型的人文课堂,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促进师生双方更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成为一个好的组织、引导、合作者,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创造机会,及时根据学生到达的程度进行灵活的调整安排,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达到以“导”促“学”的目的,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形成平等民主的氛围,挑战“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呢?笔者建议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注意提供恰当合理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效参与,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合理的安排与变化。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感知新知,并产生问题,引起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也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丰富感性认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人们要想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实践、体验,亲自去做。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经常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

活动的机会,加强体验,就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从而更好的理解化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如调查校园周边空气、水质污染问题,提出合理治理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且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2)倡导探究性学习,体验成功,让学生主动参与。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空气"时,有同学提出:竹子里面也是空气吗?我就让同学们自己下去探究,第二天课堂中,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问题、结论都是由学生在讨论、研究、验证中发现和得到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3)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营造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或较高的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经常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激励,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创设探究的良好氛围。在学生出现不同见解,并且大胆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及时给他们真诚的表扬和肯定,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激励他们进一步发现知识,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体验。诸如“你能提出自己的想法非常好。”“我赞同你的想法,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很好,你不满足于刚刚已有的结论,而是进一步观察、思考,才有了新的发现,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老师和同学一起向你学习。”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恰如其分的运用激励性、赏识性评价用语,一定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度。

四、关注学习成果,构建有效课堂,促学生持续发展

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效果如何都不能由某一个人说了算,学生学习的成果将是有力的说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指考试的评价,我们更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学生的情绪、发言、练习正误、作业状况、参与度、研究思路与方法都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便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速度进行调整,做出相应的灵活合理的安排和变化,体现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构建有效课堂。

(1)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改革以往在时间安排上一直用精确时间为标准来框定教学环节的授课思路,将教学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课堂上引导学生突破重点课外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这样没有相对苛刻的时间限制,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反馈情况做灵活合理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坦然地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再也不必为了担心超出限定的时间而使各环节匆匆过场,可以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为更人性化的,更多的为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考虑安排的“导”学;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还可以从容的从学生实际反馈中寻找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大家共同来讨论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课外指导学生探究:①设计实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②实验探究空气中含有水蒸气;③从媒体上收集当地有关空气污染的报道或相关信息。

(2)在化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安排上,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做灵活的安排。如在化学课上将学生前后组合分成“四人组”利于学生组内交流协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走出教室学化学,如应用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到工厂调查,到校外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等。

(3)在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小组的分组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对需要进行讨论,操作等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求有实效,不要为形式而形式;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建议,应予以重视,在认真讨论,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予以采纳。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合理、灵活安排组织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促学生持续发展,构建化学有效课堂。

作为一个化学教师,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真正做到“爱生,为生,以生为本”,

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关注学生需求,倡导主动探究,重视课堂反馈,关注学习的过程。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入手,促学生自由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学生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合理、灵活地组织教学,进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管理,形成新的平等、民主的、高效的课堂,这是新课改、新时代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生是富有个性的,在学习中会有合作交流的内在需求;只有这种建立在内在需求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受到欢迎,也只有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合作交流才能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论小组合作还是全班交流,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热烈地讨论,那么思维碰撞思维,智能启发智能,人格浸润人格,就能真正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也化学课堂教学中人性化的一种体现。激励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每个化学教师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方法,但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有意识的为构建有效课堂而进行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增加强劲的助动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真正形成全新化学教学的有效课堂。

100010011101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

100010011101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夏雪芳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到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理谈谈几点体会。 一、转眼教材,优化备课,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根据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优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化学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化学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化学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的教学。 二、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随笔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就此谈谈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几点随笔体验,希望与老师们同学共勉。 一、巧妙设计实验,引入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教师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人【探究】,故意提出问题:微热过氧化氢溶液看看是否有气泡冒出,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把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我说为什么?答:如果是氧气的话,气体会多一些,容易看清现象。大家说得不错,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收集该气体较好呢?这一下教室里又炸开了锅,争吵不休。我叫两个代表讲明观点,甲方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操作简单、省时;乙方说因加热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收集到的气体校纯净。双方的辩论使我感触颇深,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随处闪光,有时他们的见解会令我们吃惊,禁不住为其喝彩。最后,我阐明自己的观点,支持乙方,因为他们的观点更科学,更严谨。在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用大试管代替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复燃(学生操作),教室里发出“哇”的惊叹声,此时披开被加热的试管口的单孔塞,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亦复燃。此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该实验通过如此探究及改进具有如下的积极意义:①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放出氧气;②可直观地观察到气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对介绍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帮助;③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推理和充分的证据。 三、从生活中走入化学,再由化学走向社会和生活 学习燃烧与燃料时,我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

打造高效化学课堂策略研究

-3- 《打造高效化学课堂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背景) 1.课题提出 目前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 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特别是由于受升学考试、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一切以分数为中心, 搞“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 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家长和教师。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高效课堂的理念,掌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博白县中学特此提出《打造高效化学课堂策略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形成博白县中学特色的教学框架。 2.国内外研究背景 高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惟一标准。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1)20世纪初研究的是教师特征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 (2)20世纪60、70年代研究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要研究人员有加涅、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②关注师生关系。③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3)教学媒体与教学的高效性。①微格教学。六十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是为培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而设计的。②新技术与教学的高效性。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1999)认为,由于许多新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因而现在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创建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他们的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 国内近几年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如密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但针对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特别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多样化的教学呈现策略”、“巧妙掌控教学时间的运筹”、“掌握教学艺术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导”等都很重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设计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设计 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的问题?什么样的提问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问题的有效性 设置有趣、新颖、巧妙的问题,是实施有效提问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设置问题进行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 如:《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中演示硫燃烧实验。 实验过后,一位教师问: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甲:硫能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学生乙:我看到的和甲同学看到的一样。 …… 教师连续喊了几个同学,他们都没能把实验现象回答完全。如果教师一开始将问题设计成:“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硫燃烧的实验,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硫粉在加热时状态有何变化,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分别是什么颜色,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什么特征?”这样的提问,指向性明确,学生会很快领会教师的意图,回答出重要的实验现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折腾。 2.根据学生实际把握问题的深度。问题设置浅,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问题设置深,又会使大部分学生难以解决,丧失学习信心。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中演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占1/5的实验后,直接让学生回答:“某同学实验结果小于1/5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讲难度过高,学生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多数会胡乱猜测,起不到思考的目的。所以对这些问题要把握好其难度,教师不妨作一些处理,如:先让学生分析一下做这个实验有哪些注意点,如果这些注意点没把握好会有什么后果,等等。学生经过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回答。 3.问题要有科学性。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明晰考纲要求,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突出章节知识重点,又明确易懂无歧义,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化学王国里遨游;科学的提问,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中,在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电解水可以得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这一结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二、问题的有效提问 1.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这是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要给学生思考后回答的,但有的老师按捺不住,在问题提出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忘却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上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随意而答,教师也就不能从中发现问题设置的效果,问题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落实。 2.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想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如:在教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1)在实验中你观察到哪些现象?(主要针对中下学生)(2)水为什么会倒吸?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主要针对中下学生)(3)你认为对红磷的用量应该有什么要求?对实验装置有什么要求?(主要针对中等生)(4)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木炭、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主要针对中等生)(5)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你能分析可能的原因吗?(主要针对中上等生)(6)从实验中你还能推知氮气的有关性质吗?(主要针对中上等生)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巧妙设疑,提问各层次的学生,方可营造一个全

实施高效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实施高效化学课堂的“愉快教学” 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愉快教学”的教育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只是“知之、好之”,最重要的是达到“乐之”的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时,身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变得活跃起来,大脑处于最佳状态,脑力倍增,思维开阔,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愉快教学就是采用各种手段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正确利用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让爱心与微笑进入课堂,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里面充满的应该是爱。愉快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动力,更是愉快教学的显著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丰富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微笑,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和情感

纽带,容易拉近距离,增加信任,让人轻松愉快。在课堂中,教师以恰到好处的微笑,以关爱的心,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全体学生,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喜欢这个老师时,就会对他的课感兴趣并加以重视,就肯下功夫去钻研;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或讨厌这个老师,他们就不愿学,甚至放弃。可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就是对这种师生关系的经典诠释。所以,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所体现的效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让教师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增进师生感情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以情激趣,巧妙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施教之法,重在启导。”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史上有很多故事,有的却鲜为人知;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属于理论的知识内容,缺乏趣味,不好处理。这样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编排、内容背景和生活实际等,有意识地创设悬念,巧妙设计有关实验、生活应用、科普故事等以引发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去探求问题奥妙的驱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融入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可用“假牙的故事”导入:“格林太太漂亮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低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甚至更少,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提高初中有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教学有效性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现在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

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虑因素。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 二、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见解 在现代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讲”、“玩”、“练”等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得当,不科学,就会陷入“教学累、效率低”的苦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立足课堂的真实场景,研究教学的真实问题,让每一节课上得有价值有效率,教学才有质量。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研实践,谈谈我在这几种教学手段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见解。 (1)提高“讲”的有效性 往往有些老师对课堂的评价总是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标准,然而我认为讲得好并不代表讲得有效率。戏演得再好,学生不会唱也是白搭。要保证每堂课讲得更有效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

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既而提出,不仅可以启发学 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 从而可以有效进行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 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三方面来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课堂提问常见的误区有: ①整节课教师只管讲,从不提问或极少提问,缺少互动性,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②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只问“对不对”等类似的 问题,学生也是简单地回答“对”或“不对”等。③所提问题偏离主题或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距 离较远,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④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等。 二、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 通过教材内容提出有效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 论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上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 出现的现象。在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叩开学生思 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活跃课堂气氛,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以收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通过化学实验提出有效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又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新奇有趣的实验场景能引起 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 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②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③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④ 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会变红? 3. 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有效问题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我们必须细心观察,留意分析,从现象中揭 示本质,从现象中探求规律,从而提炼出有关问题。 例如,在讲到油脂、蛋白质的性质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衣服上的油污、血渍怎么能容 易除去?在学习浓硫酸的相关性质时,可以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相关的一些新闻,向 某人泼浓硫酸,会毁容,那么浓硫酸到底有什么性质?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化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建议 1.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要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 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很难有 效回答问题,可能会失去信心,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发表时间:2015-06-12T14:39:19.9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作者:朱钦寒 [导读] 识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低层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 朱钦寒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341400 初三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初三化学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进一步深造学习。因此,初三的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知识、技能等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是关键。教师四十五分钟利用得好,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又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我常采用“识记小测——复习总结——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进行教学,所有的教学任务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必要时可适当减少新课讲授内容,为得是保证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一、识记小测 识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低层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低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经常注意向学生提出适当的识记任务,要记的内容上新课时让学生逐一划在书上,而且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应识记到何种程度,然后在每堂课开始给出三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把上一课的内容以小测验的形式写在他们的测验本上,测验的内容可以是上一堂课生成的概念、方程式、反应现象、化学式、元素符号等。教师出的小测验题可以分成A、B组,用胶片写好由幻灯打出,以什么类型的题出现都行,要求学生把题号注明直接写出结果,然后由后往前传递,教师收齐后进行复习、总结。 二、复习总结 复习总结是继识记小测后教学的第二环节,对测验中学生没有识记或不太清楚的问题须在这个环节得到解决。学生对测验中遇到的问题答不上来,寻求答案的心情非常迫切。小测完后教师马上进行总结,或让学生翻书找答案,能使学生清晰地记住这部分欠缺的知识。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在批改测验本时进行面批,当面纠正,使他们及时得到知识的补充。这样,上堂课的知识及时得到了巩固,同时对于新知识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新课的导入。 三、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堂课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是为之服务的。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达到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例如,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一重要概念时,首先让同学们知道它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就像拿尺子量线的长度一样,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告诉学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此概念: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提示大家:①②③是缺一不可的条件,④是结论,这四个方面不可分割。如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克,它的含义是指20℃时100克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了36克食盐。随后马上给出教科书173面第二题练习,让学生进行评价总结,从而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的目的。 又如元素符号这一知识,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知识,可以将常用的二十八种元素符号和名称分批介绍给学生。具体做法是从第一章开始到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每节课介绍几种与本节有关联的元素让学生识记等讲到《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这一节时,大部分元素符号已介绍完毕,学生学起来循序渐进,分散了难点,就不感到困难了。 四、课堂练习 对新知识要讲到、讲透,同时也一定要留有时间给学生练习学过的知识。练习可以是一个知识讲完以后马上进行,也可以是讲完一堂课的内容后再进行,还可以穿插进行。总之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在巡视学生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在后进生旁逗留,随时进行辅导,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在班上纠正,以弥补讲课时的不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练习,对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一堂完整的化学课,应做到有头有尾,不能只重视新课的引入而忽视了结尾,恰到好处的小结对所授知识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及有关学生练习以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根据教材小结知识,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复习。不过这个复习要具有概括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了解这一节的精华及内容。如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学完后,小结时可把二氧化碳、氧气的制法概括一下,又比较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制法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做了适当的练习,已基本掌握,这时再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家庭练习,可以再次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同时也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做完的作业要及时批改,以便尽快得到信息反馈,做错的同学要尽量进行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普遍的问题可以集体订正。这样一节课中每个环节安排得当,久而久之,每个四十五分钟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的方法很多,一招一式不是永恒的,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平时不断总结,学习并借鉴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12-08-20T08:59:22.513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彭贞珍[导读] 高效的课堂是一件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的提问则能成就精品,锦上添花。 江苏省响水中学彭贞珍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从教师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中体现出来。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掌握娴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要具有吸引力,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听课的最佳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先向学生展示一段资料:一伙举着火把、牵着一只狗到山洞内游玩的人,走了一段时间后,到达山洞深处,狗突然倒地而死,又走了一段时间,几个人有窒息感,不一会儿火把也熄灭了。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狗为什么先死亡?人为何有窒息感?火把为何熄灭?连续几个提问,旁敲侧击,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猛然高涨,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的需要,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兴趣。 二、有效提问要针对关键问题,突出重难点知识 每一专题每一单元内容都有重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掌握,在此处进行设问,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上疑难困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透彻,从而达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有很多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有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究或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手段等加以解决。而有的重难点可以通过教师巧妙的提问,学生思考,加上教师点拨和师生共同讨论来突破。 例如,在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有关分子间作用力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判断正误题: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很多学生难以判断,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以下提问:分子稳定性表达的是分子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分子稳定性的大小是与共价键有关还是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呢?并引导学生思考:氢键是属于化学键还是分子间作用力?它的大小决定了什么?通过大家讨论,学生弄清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熔沸点的高低,而与分子稳定性无关;分子稳定性大小是由共价键强弱决定的。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对这一难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三、有效提问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新课程实施后,要求教师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而探究活动的有效组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获取事实与证据,最后做出解释和判断。 例如,玻尔原子模型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看氢原子光谱实验的录像,由此学生发现卢瑟福原子模型不能解释的问题——不连续的线状氢原子光谱,然后提出“原子轨道”的假设,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论,学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即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究的价值呢?一是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是学生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条件,通过充分的思考和实验,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问题,且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有效提问应注意问题的递进性,体现学生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 例如,在学习Cl2实验室制法时,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①制备Cl2应选择什么反应物?发生了什么反应?②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怎样选择制取Cl2所需的仪器?③怎样收集气体,依据是什么?④Cl2是有毒气体,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吗?如何处理?学生通过对以上4个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不仅顺利掌握Cl2的实验室制法,同时也能归纳出一条“制气装置——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的思维方式。这不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问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步递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拓新境界。 五、有效提问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具备提问的方法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真正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要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缘于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后信其道”。通过提问,然后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加师生间感情。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高效的课堂是一件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的提问则能成就精品,锦上添花。希望通过有效提问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陈迪友胡稳山 摘要: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主动乐学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丰厚收获,有非常提高,有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现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出发,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使教师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建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9858526.html,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建构 作者:董又春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3年第03期 有效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与教师能够充分交流,充分互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知识的最大化摄入,同时学生的多项能力多种技能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师生的有效的互动中 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化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 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的客观要求. 一、改革教学理念,精心准备课堂内容 建构有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教学活动.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建构 有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只有改革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准备,围绕新的教学 理念展开教学.在备考环节,教师会围绕学生兴趣,选择有效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 热情,教师才能既立足课本又会超越课本,把生活的内容,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教师 改革教学理念,要自觉以学生为主体,在备课环节,既备教学内容,又备学生情况,把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备课才能更全面更具体,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用最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去,学生才能学得有趣有力,在课堂学习中收获成功.因此,化学的有效课堂建构需要教师转 变教学理念,精心备课,精心准备. 二、宽松愉悦教学气氛,师生进行有效互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有效的课堂建构离不开师生的共同互动,只有在互动中学生才能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在互动中,教师才能够更懂学生,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效地改革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因此,师 生的双边互动是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内容.而互动的前提离不开宽松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这种教学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从而与教师构成互动学习;反之,教学氛围紧张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尽可能地少讲话、少说话,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会被严格的限制起来,无论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互动热情就是提高不起来,这样互动教学就不可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 爱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去.在互动课堂上,教 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学习,合理引导学生的行为,在学生“误入歧途”时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索、探讨的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互动 课堂并不是学生的自学课堂,在互动课堂中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指导引导作用,在学生迷茫无助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种基本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策略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0-10-28T10:38:29.653Z 来源:《学园》2010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孙凤祥 [导读]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 孙凤祥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摘要】优质提问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优质提问必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频度和等候时间,才能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把握时机调控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143-02 课堂上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掌握课堂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创设提问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首先拿出一瓶学生经常饮用的雪碧,打开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仔细观察,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学生会猜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并且思考检验的方法,此时提出如何检验?学生会立即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明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的方法来检验,此时再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讨论后老师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演示实验,此时学生非常兴奋。实验结束后老师提问:实验说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它的溶解能力如何呢?向两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一些水和一些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可想而知学生对实验结果很好奇,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为什么一个略有变形,而另一个显著变形?此时提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纷纷举手抢答,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全体同学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此问题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组探究实验。这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就是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推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通过设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新课,教师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问”,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教学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物质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呢?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并大胆地提出假设,增大、减少或不变。这时告诉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又提出问题: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学生又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时我会问学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水通电分解这个反应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然后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应用呢?在学生对此有着极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与探索,而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思则明,有明则通,有通则能应万变,我想这样教学才应该是有效的。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1)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2)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3)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如何为学生搭建知识与客观存在的桥梁呢?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并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提高提问效果 调控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会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提问时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提问频繁的课堂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不充足、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