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器模块:自适应滤波器部分

均衡器模块:自适应滤波器部分
均衡器模块:自适应滤波器部分

均衡器模块:自适应滤波器部分

一.工作原理

均衡器的工作原理: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有时不允许在传输信息前进行预置式调整,即使是可以采用这种预置式调整。但由于信道在传输期间变化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实际中常采用自适应式均衡器,这种均衡器不再利用专门的单脉冲波形进行调整,他是在传输数据期间借助信号本身来自动均衡的。

由于是从时间响应考考虑设计的,故也称作时域均衡。这种技术就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插入一种可调滤波器可以校正和补偿系统特性,减少码间干扰的影响。这种起补偿作用的滤波器称为均衡器。从原理上讲,当信道特性已知时,均衡器的设计就是确定一组系数,使基带信号在采样时刻消除码间干扰。同时若信道的传输特性不时变,这组系数可以通过解一组线性方程或者用最优化求极值方法求得。但实际信道特性往往是不确定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特别是在移动状态下通信,所使用的信道及其传输特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且传输特性不理想。因此实际的传输系统要求均衡器能够通过对信道特性的测量随时调整自己的系数,以适应信道特性的变化。

最小均方畸变准则:设发送序列为{ ak} , ak 的取值是随机的, 包括均衡器在内的基带系统的输出样值序列为{ yk} , 以最小均方误差为准则时, 期望对于任意的k 有下述的均方误差最小:

式中,为均方误差的时间平均Ci的函数,最小, 表明均衡的效果最好。以

最小均方误差为准则时, 均衡器应调整他的各抽头系数, 使其满足:

其中:

由上式可知, 抽头增益的调整可以借助对误差ek 和样值x k- i 乘积的统计平均值。当误差信号ek 与均衡器输入样值x k- i ( i= ±1, ±2, ?, ±N) 互不相关时, 抽头系数

为最佳值。

二.编程,调试

1.系统原理框图:

算法流程图:

程序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

%channel system order sysorder = 5 ;

% Number of system points N=2000;

inp = randn(N,1);

n = randn(N,1);

[b,a] = butter(2,0.25);

Gz = tf(b,a,-1);

%This function is submitted to make inverse Z-transform (Matlab central file exchange)

%The first sysorder weight value

%h=ldiv(b,a,sysorder)';

% if you use ldiv this will give h :filter weights to be

h= [0.0976;

0.2873;

0.3360;

0.2210;

0.0964;];

y = lsim(Gz,inp);

%add some noise

n = n * std(y)/(10*std(n));

d = y + n;

totallength=size(d,1);

%Take 60 points for training

N=60 ;

%begin of algorithm

w = zeros ( sysorder , 1 ) ;

for n = sysorder : N

u = inp(n:-1:n-sysorder+1) ;

y(n)= w' * u;

e(n) = d(n) - y(n) ;

% Start with big mu for speeding the convergence then slow down to reach the correct weights if n < 20

mu=0.32;

else

mu=0.15;

end

w = w + mu * u * e(n) ;

end

%check of results

for n = N+1 : totallength

u = inp(n:-1:n-sysorder+1) ;

y(n) = w' * u ;

e(n) = d(n) - y(n) ;

end

hold on

plot(d)

plot(y,'r');

title('System output') ;

xlabel('Samples')

ylabel('True and estimated output')

figure

semilogy((abs(e))) ;

title('Error curve') ;

xlabel('Samples')

ylabel('Error value')

figure

plot(h, 'k+')

hold on

plot(w, 'r*')

legend('Actual weights','Estimated weights')

title('Comparison of the actual weights and the estimated weights') ; axis([0 6 0.05 0.35])

% RLS 算法

randn('seed', 0) ;

rand('seed', 0) ;

NoOfData = 8000 ; % Set no of data points used for training Order = 32 ; % Set the adaptive filter order

Lambda = 0.98 ; % Set the forgetting factor

Delta = 0.001 ; % R initialized to Delta*I

x = randn(NoOfData, 1) ;% Input assumed to be white

h = rand(Order, 1) ; % System picked randomly

d = filter(h, 1, x) ; % Generat

e output (desired signal)

% Initialize RLS

P = Delta * eye ( Order, Order ) ;

w = zeros ( Order, 1 ) ;

% RLS Adaptation

for n = Order : NoOfData ;

u = x(n:-1:n-Order+1) ;

pi_ = u' * P ;

k = Lambda + pi_ * u ;

K = pi_'/k;

e(n) = d(n) - w' * u ;

w = w + K * e(n) ;

PPrime = K * pi_ ;

P = ( P - PPrime ) / Lambda ;

w_err(n) = norm(h - w) ;

end ;

% Plot results

figure ;

plot(20*log10(abs(e))) ;

title('Learning Curve') ;

xlabel('Iteration Number') ;

ylabel('Output Estimation Error in dB') ;

figure ;

semilogy(w_err) ;

title('Weight Estimation Error') ; xlabel('Iteration Number') ;

ylabel('Weight Error in dB')

输出图:

,

:

最新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学院电信学院 专业班级信工10702班 学生姓名李雪利 指导教师王圆妹老师 辅导教师王圆妹老师 开题报告日期 2010年3月19日

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学生:李雪利,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王圆妹,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一、题目来源 来源于其他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滤波技术在当今信息处理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滤波是从连续的或离散的输入数据中除去噪音和干扰以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相应的装置就称为滤波器。滤波器实际上是一种选频系统,他对某些频率的信号予以很小的衰减,使该部分信号顺利通过。而对其他不需要的频率信号予以很大的衰减,尽可能阻止这些信号通过。滤波器研究的一个目的就是:如何设计和制造最佳的(或最优的)滤波器。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数字滤波是语音和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频谱分析等应用中的一个基本处理算法。在许多应用场合,由于无法预先知道信号和噪声的特性或者它们是随时间变化的,仅仅用 FIR 和 IIR两种具有固定滤波系数的滤波器无法实现最优滤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设计自适应滤波器,以跟踪信号和噪声的变化。 自适应滤波器是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自动地调节、更新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当在未知统计特性的环境下处理观测信号时,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性能远超过通用方法所设计的固定参数滤波器。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数字信号处理》刘益成(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 2、《数字信号处理》张小虹(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3、自适应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邹理和,数字信号处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5.丁玉美等, 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6.程佩青, 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The MathWorks Inc, 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 For Use with MATLAB, Sept. 2000 8. vinay K.Ingle, John G.Proakis,数字信号处理及MATLAB实现,陈怀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9 9、《MATLAB编程参考手册》 10、中国期刊网的相关文献 11、赫金,自适应滤波器原理第四版,西安工业出版社,2010-5-1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主攻方向 自适应滤波器的理论与技术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复杂信号的处理具有独特的功能。自适应滤波器在数字滤波器中试属于随机数字信号处理的范畴。对于随机数字信号的滤波处理,通常有维纳滤波,卡尔曼滤波和自适应滤波,维纳滤波的权系数是固定的,适用于平稳随机信号;卡尔曼滤波器的权系数是可变的,适用于非平稳随机信号中。但是,只有在对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先验

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DSP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0级通信B班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 (1)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2) 四、软件流程 (3)

五、调试分析 (9) 六、设计总结 (10) 七、参考文献 (10)

设计目的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们主要对数字信号系统的通信原理、传输机制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能够起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实验技术,启发创造新思想的效果。我们小组此次课程设计是自适应均衡器设计,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在一个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也会产生严重的码间串扰。串扰造成严重影响时,必须对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校正,使其接近无失真传输条件。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一般在接收端采用均衡技术。由于信道具有随机性、时变性,因此我们设计自适应均衡器,使其能够实时地跟踪无线通信信道的时变特性,根据信道响应自动调整滤波器抽头系数。 图1 公式1 我们决定使用的LMS 算法是目前使用很广泛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同时我们按照查找 资料、系统设计、仿真实现、结果优化这一流程进行。不仅使我们进一步巩固了课程知识,也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1、熟练掌握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和LMS 算法的理论知识; 2、学会运用matlab 软件,生成并对该信号进二进制序列信号和正弦信号,并模拟一个码间串扰信道,使信号通过码间串扰信道,之后对其进行加噪处理。比较经过均衡器和未经均衡的效果随信噪比的变化。 3、完成以二进制序列信号和正弦信号为输入信号设计自适应均衡器的基础上,实现改变LMS 算法的步长进而改变自适应均衡器的抽头系数来观察信号的均方误差随步长的变化。 4、完成对归一化LMS 算法的研究,使经过信道的信号通过可以自定义NLMS 算法次数的自适应均衡器,观察信号的均方误差的变化曲线。 5、完成声音信号的采集,研究声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对声音信号分别加高频噪声和通过模拟信道,使处理过的信号通过巴特沃斯滤波器和自适应均衡器,分析均衡器的效果。 6、组员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系统设计。 7、通过对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提高对通信原理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对matlab 软件的操作能力。 设计原理及方案 1、原理图 '2()s i S i H w T T π+=∑ ||S w T π≤

自适应均衡算法研究

自适应均衡算法LMS研究 一、自适应滤波原理与应用 所谓自适应滤波器,就是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根据环境的改变,使用自适应算法来改变滤波器的参数和结构。 1.1均衡器的发展及概况 均衡是减少码间串扰的有效措施。均衡器的发展有史已久,二十世纪60年代前,电话信道均衡器的出现克服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码间串扰带来的失真影响。但是均衡器要么是固定的,要么其参数的调整是手工进行。1965年,Lucky在均衡问题上提出了迫零准则,自动调整横向滤波器的权系数。1969年,Gerhso和Porkasi,Milier分别独立的提出采用均方误差准则(MSE)。1972年,ungeboekc将LMS算法应用于自适应均衡。1974年,Gedard 在kalmna滤波理论上推导出递推最小均方算法RLS(Recursive least-squares)。LMS类算法和RLS类算法是自适应滤波算法的两个大类。自适应滤波在信道均衡、回波抵消、谱线增强、噪声抑制、天线自适应旁瓣抑制、雷达杂波抵消、相参检测、谱估计、窄带干扰抑制、系统辨识、系统建模、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1.2均衡器种类 均衡技术可分为两类:线性均衡和非线性均衡。这两类的差别主要在于自适应均衡器的输出被用于反馈控制的方法。如果判决输出没有被用于均衡器的反馈逻辑中,那么均衡器是线性的;如果判决输出被用于反馈逻辑中并帮助改变了均衡器的后续输出,那么均衡器是非线性的。

LMS RLS 快速RLS 平方根RLS 梯度RLS LMS RLS 快速RLS 平方根RLS 梯度RLS LMS RLS 快速RLS 平方根RLS 算法图1.1 均衡器的分类 1.3自适应算法LMS算法 LMS算法是由widrow和Hoff于1960年提出来的,是统计梯度算法类的很重 要的成员之一。它具有运算量小,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 LMS算法是建立在Wiener滤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Wiener解是在最小均方误差(MMSE)意义下使用均方误差作为代价函数而得到的在最小误差准则下的最优解。因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一直是自适应滤波经典有效的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声纳、系统辨识及信号处理等领域。 1.3.1 MSE的含义 LMS 算法的推导以估计误差平方的集平均或时平均(即均方误差,MSE)为基础。下面先介绍MSE的概念。 设计一个均衡系统如下图所示:

数字降噪耳机中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实现

数字降噪耳机中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实现 1 引言 降噪耳机是降噪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我国的降噪技术研究始于 80 年代初期,采用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其中的动态降噪技术(DNR)又可以分为模拟动态降噪技术和数字动态降噪技术。目前国内外解决噪声问题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模拟动态降噪技术,数字降噪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数字降噪技术比模拟降噪技术具有更大的优点。模拟降噪技术全采用硬件实施,修改和调试十分困难,对元器件参数的变化也很敏感,技术指标受元器件的误差影响较大,降噪效果不稳定,不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而数字降噪技术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适应滤波,通过修改软件算法就可以达到不同的降噪效果,不用更改硬件结构,调试和维修都非常方便;数字降噪技术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可以实时跟踪噪声的变化进一步进行处理,因此降噪效果较好。另外,数字降噪技术抗干扰能力强,本身具有自恢复能力,并且在整个音频带内降噪比较均衡,而模拟降噪技术偏重于低频段,高频段效果较差。因此降噪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字降噪技术,以数字信号处理(DSP)及其相关算法为技术支撑的数字降噪技术代表着当今降噪技术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降噪耳机产品主要是模拟降噪耳机,数字降噪耳机只有日本 SONY 公司开发的一款产品,因此数字降噪耳机的设计在国内属于领先技术。数字降噪耳机的系统原理是通过数字降噪耳机中的麦克风装置直接检测出噪声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混合信号,然后将混合信号通过DSP 数字降噪模块进行噪声分离并产生降噪信号来抵消噪声,因此人耳就可以只听到较纯净的音频信号而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本文采用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实现了数字降噪DSP 中消除噪声的模块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介绍了其在MATLAB 中Simulink建模及仿真输出,并通过程序实现了设计。 2 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原理和结构 数字降噪耳机中 DSP 数字降噪模块是通过自适应滤波器来实现的,自适应滤波器具有跟踪信号和噪声变化的能力,滤波器的特性也随信号和噪声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最优滤波效果。自适应滤波器可以利用前一时刻获得的滤波器系数,自动地调节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位置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自适应滤波器的研究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是关于信号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滤波性能,当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变化时,自适应滤波器能够自动的迭代调节自身的滤波器参数,以满足某种准则的要求,从而实现最优滤波。自适应滤波器的特性变化是由自适应算法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系数实现的。所以,自适应滤波器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数可调的数字滤波器结构,它是为完成期望的处理功能而设计;二是自适应算法,它调节滤波器系数以改进性能。自适应滤波器结构图。 图1:自适应滤波器结构图一般形式 图 1 中,噪声信号通过参数可调的滤波器后产生输出信号y(n),d (n)表示期望信号,由音频信号和噪声混合组成,y(n)与期望信号d (n)进行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n)。e(n) 和噪声通过自适应算法对滤波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使自适应滤波器输出效果达到最好。重复上面过程,滤波器逐渐了解到关于输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规律,并以此为根据自动调整自己的参数,从而达到最佳的滤波效果。一旦输入信号的统计规律发生了变化,滤波器能够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自动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最终达到滤波效果,实现自适应过程。当噪声信号和混有噪声的音频信号通过自适应滤波器之后,可以将环境中的噪声分离出来,并且自适应跟踪环境噪声变化,进而产生降噪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3 自适应算法

自适应滤波器的dsp实现

学号: 课程设计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成绩 2013年 1 月 1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2) 2 自适应滤波器算法 (3) 3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理论仿真与DSP实现 (5) 3.1 MATLAB仿真 (5) 3.2 DSP的理论基础 (7) 3.3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DSP实现 (9) 4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适应滤波器算法的DSP实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摘要:本文从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算法及设计方法入手。本设计最终采用改进的LMS算法设计FIR结构自适应滤波器,并采用MATLAB进行仿真,最后用DSP 实现了自适应滤波器。 关键词: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自适应滤波器;LMS算法;FIR结构滤波器 DSP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aptive filter algorithm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daptive filter and algorithms and design methods. Eventually the design use improved the LMS algorithm for FIR adaptive filter,and use MATLAB simulation, adaptive filter using DSP. Key words:DSP;adaptive filter algorithm;LMS algorithm;FIR structure adaptive filter 引言 滤波是电子信息处理领域的一种最基本而又极其重要的技术。在有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噪声或干扰的污染。利用滤波技术可以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所需要的信号,同时抑制噪声或干扰信号,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原始信号。滤波器实际上是一种选频系统,它对某些频率的信号予以很小的衰减,让该部分信号顺利通过;而对其他不需要的频率信号则予以很大的衰减,尽可能阻止这些信号通过。在电子系统中滤波器是一种基本的单元电路,使用很多,技术也较为复杂,有时滤波器的优劣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所以很多国家非常重视滤波器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1]。近年来,尤其数字滤波技术使用广泛,数字滤波理论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一直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从总的来说滤波可分为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经典滤波要求已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如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现代滤波则不要求己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如自适应滤波。 自适应滤波器是统计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来设计固定系数的数字滤波器,或者设计规则会在滤波器正常运行时改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自适应滤波器。凡是需要处理未知统计环境下运算结果所产生的信

自适应滤波器介绍及原理

关于自适应滤波的问题: 自适应滤波器有4种基本应用类型: 1) 系统辨识:这时参考信号就是未知系统的输出,当误差最小时,此时自适应滤波器就与未知系统具有相近的特性,自适应滤波器用来提供一个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最好拟合未知装置的线性模型 2) 逆模型:在这类应用中,自适应滤波器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逆模型,该模型可在某种意义上最好拟合未知噪声装置。理想地,在线性系统的情况下,该逆模型具有等于未知装置转移函数倒数的转移函数,使得二者的组合构成一个理想的传输媒介。该系统输入的延迟构成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响应。在某些应用中,该系统输入不加延迟地用做期望响应。 3) 预测:在这类应用中,自适应滤波器的作用是对随机信号的当前值提供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最好预测。于是,信号的当前值用作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响应。信号的过去值加到滤波器的输入端。取决于感兴趣的应用,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出或估计误差均可作为系统的输出。在第一种情况下,系统作为一个预测器;而在后一种情况下,系统作为预测误差滤波器。 4) 干扰消除:在一类应用中,自适应滤波器以某种意义上的最优化方式消除包含在基本信号中的未知干扰。基本信号用作自适应滤波器的期望响应,参考信号用作滤波器的输入。参考信号来自定位的某一传感器或一组传感器,并以承载新息的信号是微弱的或基本不可预测的方式,供给基本信号上。 这也就是说,得到期望输出往往不是引入自适应滤波器的目的,引入它的目的是得到未知系统模型、得到未知信道的传递函数的倒数、得到未来信号或误差和得到消除干扰的原信号。 1 关于SANC (自适应消噪)技术的问题 自适应噪声消除是利用winer 自适应滤波器,以输入信号的时延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来进行滤波的,其自适应消噪的原理说明如下: 信号()x n 可分解为确定性信号分量()D x n 和随机信号分量()R x n ,即: ()()()D R x n x n x n =+ (1.1) 对于旋转机械而言,确定性信号分量()D x n 通常可表示为周期或准周期信号分量()P x n ,即: ()()()P R x n x n x n =+ 1.2 对信号()x n 两个分量()P x n 和()R x n ,有两个基本假设: (1) ()P x n 和()R x n 互不相关; (2) ()P x n 和()R x n 的自相关函数具有下述特性:()0P P x x R m ≈, N m M ≥;()0R R x x R m ≈,B m M ≥;

基于M精编B的自适应均衡器的研究

基于M精编B的自适应均衡器的研究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基于M A T L A B的自适应均衡器的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实现工作高效发展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首要因素,在通信领域亦是如此。ISI(码间串扰)是干扰时变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的主要因素。由于基带传输的通信系统不可能满足实际波形不失真的实时传输系统中,所以串扰是必然会发生的。通常把消除串扰的滤波器称为均衡器,它其实就是一个逆滤波器通道。信道失真在高速通信,无线通信中会更加严重,从而信道均衡技术是成为了通信传输中不可缺少的。在通信系统中,优良的信道均衡器可以弥补信道不理想特性,降低信号传输错误率,从而达到降低信号失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介绍了自适应均衡器的设计原则,结合递归最小二乘算法和最小均方算法。最后运用MATLAB进一步分析仿真实现这些算法的自适应线性滤波器并分析其性能。 【关键词】:LMS算法;自适应;线性均衡器;RLS算法 Research on Adaptive Equalizer Based on MATLAB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how to efficiently achiev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rimary factor in various field,is also true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IS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varying 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transmission speed. Baseband transmiss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real-time actual waveform of undistorted transmission system, crosstalk is bound to arise. Crosstalk elimination circuit usually called equalizer came from the principle that it is an inverse

用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程序

用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程序用LM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 考虑一个线性自适应均衡器的原理方框图如《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导论》p.275 自适应均衡器应用示意图。随机数据产生双极性的随机序列x[n],它随机地取+1 和-1。随机信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信道性质可由一个三系数FIR滤波器刻画,滤波器系数分别是0.3,0.9,0.3。在信道输出加入方差为σ平方高斯白噪声,设计一个有11个权系数的FIR结构的自适应均衡器,令均衡器的期望响应为x[n-7],选择几个合理的白噪声方差σ平方(不同信噪比),进行实验。 用LMS算法实现这个自适应均衡器,画出一次实验的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给出最后设计滤波器系数。一次实验的训练序列长度为500。进行20次独立实验, 画出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给出3个步长值的比较。 1. 仿真结果: 1

2

3

4

用LMS算法设计的自适应均衡器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序 号 0.0383 -0.0480 0.0565 -0.1058 0.2208 -0.5487 1.4546 -0.5681 0.2238 -0.0997 0.0367 20 次 -0.0037 0.0074 -0.0010 -0.0517 0.1667 -0.5112 1.4216 -0.5244 0.1668 -0.0597 0.0164 1 次 结果分析: 观察三个不同步长情况下的平均误差曲线不难看出,步长越小,平均误差越小,但收敛速度越慢,为了好的精度,必然牺牲收敛速度;当降低信噪比时,尽管20次平均仍有好的结果,但单次实验的误差曲线明显增加,这是更大的噪声功率对随机梯度的影响。 5 附程序: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综述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的综述 摘要: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数字滤波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信号处理部件,可改变信号中所含频率分量的相对比例或滤除某些频率分量,使其达到所需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FIR(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是一类结构简单的最基本的原件,具有严格的相频特性,能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失真,是相当稳定的系统,其确保线性相位的功能进一步使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分析了FIR数字滤波器的特征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得到了满足系统要求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

1引言 1.1背景 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中都会涉及到信号的处理问题,其信号表现形式有电、磁、机械以及热、光、声等。数字滤波技术可以在放大信号的同时去除噪声和干扰,而在模拟信号号和噪声同时被放大,数字信号还可以不带误差地被存储和恢复、发送和接收、处理和操纵。许多复杂的系统可以用高精度、大信噪比和可重构的数字技术来实现。目前,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并且在许多应用领域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模拟信号处理系统,如通讯、故障检测、语音、图像、自动化仪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雷达等。 数字信号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应用普遍的技术就是数字滤波。所谓数字滤波,是指其输入、输出均为数字信号,通过一定的运算关系改变输入信号所含的频率成分的相对比例或滤除某些频率成分,达到提取和加强信号中的有用成份,消弱干扰成份的目的。数字滤波作为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应用系统对信号的前置处

理。数字滤波器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如通讯、雷达、图象处理、数字音频等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好的技术前景和巨大的实用价值。 1.2现状与前沿 在近代电信设备和各类控制系统中,滤波器应用极为广泛。在所有的电子部件中,使用最多,技术最为复杂的即为滤波器。滤波器的优劣直接决定产品的优劣,所以,对滤波器的研究和生产历来为各国所重视。 目前,国外有许多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研究基于FPGA的DSP应用,比较突出的有Denmark 大学的研究小组正在从事FPGA实现数字滤波器的研究。而我国在DSP技术起步较早,产品的研究开发成绩斐然,基本上与国外同步发展。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电子产品要想实现大规模集成,滤波器集成化仍然是个重要课题。总之,滤波器的发展始终是顺应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的。如何进一步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集成化、高效化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变的研究和发展主题。 2 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 2.1 FIR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特点 如果滤波器的输人和输出都是离散时间信号,则该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也必然是离散的,这种滤波器称之为数字滤波器。该滤波器通过对时域中离散的采样数据作差分运算实现滤波。与IIR滤波器相比,FIR(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的实现是非递归的,总是稳定的。FIR数 字滤波器的特征是冲激响应只能延续一定时间并且很容易实现严格的线性相位,使信号经过处理后不产生相位失真、舍入误差小、稳定等优点,能够设计具有优良特性的多带通滤波器、微分器和希尔伯特变换器。FIR数字滤波器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在有限个值处不为零; (2)系统函数H(z)在处收敛,在处只有零点,有限z平面只有零点,而全部极点都在z=0处; (3)结构上主要是非递归结构。

自适应滤波器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要求论文 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及应用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3年6月

摘要自适应滤波在统计信号处理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自适应滤波算法直接决定着滤波器性能的优劣。目前针对它的研究是自适应信号处理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收敛速度快、计算复杂性低、稳健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是研究人员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自适应滤波器是能够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整性能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字滤波器。作为对比,非自适应滤波器有静态的滤波器系数,这些静态系数一起组成传递函数。研究自适应滤波器可以去除输出信号中噪声和无用信息,得到失真较小或者完全不失真的输出信号。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滤波器的理论基础,重点讲述了自适应滤波器的实现结构,然后重点介绍了一种自适应滤波算法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并对LMS算法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本文对基于LMS算法自适应滤波器进行MATLAB仿真应用,实验表明:在自适应信号处理中,自适应滤波信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适应滤波器应用领域广泛;另外LMS算法有优也有缺点,LMS算法因其鲁棒性强特点而应用于自回归预测器。 关键词:自适应滤波器,LMS算法,Matlab,仿真

1.引言 滤波技术在当今信息处理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滤波是从连续的或离散的输入数据中除去噪音和干扰以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相应的装置就称为滤波器。滤波器实际上是一种选频系统,他对某些频率的信号予以很小的衰减,使该部分信号顺利通过;而对其他不需要的频率信号予以很大的衰减,尽可能阻止这些信号通过。滤波器研究的一个目的就是:如何设计和制造最佳的(或最优的)滤波器。Wiener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最佳滤波器的概念,即假定线性滤波器的输入为有用信号和噪音之和,两者均为广义平稳过程且己知他们的二阶统计过程,则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差的均方值最小)求出最佳线性滤波器的参数,称之为Wiener滤波器。同时还发现,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最佳滤波器与Wiener滤波器是等价的。然而,由于输入过程取决于外界的信号、干扰环境,这种环境的统计特性常常是未知的、变化的,因而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设计不出最佳滤波器。这就促使人们开始研究自适应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由可编程滤波器(滤波部分)和自适应算法两部分组成。可编程滤波器是参数可变的滤波器,自适应算法对其参数进行控制以实现最佳工作。自适应滤波器的参数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非线性和时变的。 2. 自适应滤波器的基础理论 所谓自适应滤波,就是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所谓“最优”是以一定的准则来衡量的,最常用的两种准则是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和最小二乘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是使误差的均方值最小,它包含了输入数据的统计特性,准则将在下面章节中讨论;最小二乘准则是使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自适应滤波器由数字结构、自适应处理器和自适应算法三部分组成。数字结构是指自适应滤波器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自适应处理器是前面介绍的数字滤波器(FIR或IIR),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参数可变的。自适应算法则用来控制数字滤波器参数的变化。 自适应滤波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其自适应算法可以分为LMS自适应滤波

word完整版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带图带总结word版推荐文档

第二章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2.1 基本原理 2.1.1 自适应滤波器的发展 在解决线性滤波问题的统计方法中,通常假设已知有用信号及其附加噪声的某些统计参数(例如,均值和自相关函数) ,而且需要设计含噪数据作为其输入的线性滤波器,使得根据某种统计准则噪声对滤波器的影响最小。实现该滤波器优化问题的一个有用方法是使误差信号(定义为期望响应与滤波器实际输出之差)的均方值最小化。对于平稳输入,通常采用所谓维纳滤波器( Wiener filter) 的解决方案。该滤波器在均方误差意义上使最优的。误差信号均方值相对于滤波器可调参数的曲线通常称为误差性能曲面。该曲面的极小点即为维纳解。 维纳滤波器不适合于应对信号和/或噪声非平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假设最优滤波器为时变形式。对于这个更加困难的问题,十分成功的一个解决方案使采用卡尔曼滤波器 (Kalman filter )。该滤波器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式一个强有力的系统。 维纳滤波器的设计要求所要处理的数据统计方面的先验知识。只有当输入数据的统计特性与滤波器设计所依赖的某一先验知识匹配时,该滤波器才是最优的。当这个信息完全未知时,就不可能设计维纳滤波器,或者该设计不再是最优的。而且维纳滤波器的参数是固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的一个直接方法是“估计和插入过程”。该过程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是“估计”有关信号的统计参数,然后将所得到的结果“插入( plug into)”非递归公式以计算滤波器参数。对于实时运算,该过程的缺点是要求特别精心制作,而且要求价格昂贵的硬件。为了消除这个限制,可采用自适应滤波器(adaptive filter)。采用这样一种系统,意味着滤波器是自设计的,即自适应滤波器依靠递归算法进行其计算,这样使它有可能在无法获得有关信号特征完整知识的环境下,玩完满地完成滤波运算。该算法将从某些预先确定的初始条件集出发,这些初始条件代表了人们所知道的上述环境的任何一种情况。我们还发现,在平稳环境下,该运算经一些成功迭代后收敛于某种统计意义上的最优维纳解。在非平稳环境下,该算法提供了一种跟踪能力,即跟踪输入数据统计特性随时间的变化,只要这种变化时足够缓慢的。 40年代,N.维纳用最小均方原则设计最佳线性滤波器,用来处理平稳随机

用RL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程序

用RLS算法实现自适应均衡器的MATLAB程序 考虑一个线性自适应均衡器的原理方框图如《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导论》p.275自适应均衡器应用示意图。随机数据产生双极性的随机序列x[n],它随机地取+1和-1。随机信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信道性质可由一个三系数FIR滤波器刻画,滤波器系数分别是0.3,0.9,0.3。在信道输出加入方差为σ平方高斯白噪声,设计一个有11个权系数的FIR结构的自适应均衡器,令均衡器的期望响应为x[n-7],选择几个合理的白噪声方差σ平方(不同信噪比),进行实验。 用RLS算法实现这个自适应均衡器,画出一次实验的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给出最后设计滤波器系数。一次实验的训练序列长度为500。进行20次独立实验,画出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给出3个步长值的比较。 仿真结果:

用RLS算法设计的自适应均衡器系数 结果分析: 可以看到,RLS算法的收敛速度明显比LMS算法快,并且误差也比LMS算法小,但是当用更小的忘却因子时,单次实验结果明显变坏,当忘却因子趋于0时,LS算法也就是LMS算法。

附程序: 1. RLS法1次实验 % written in 2005.1.13 % written by li*** clear; N=500; db=25; sh1=sqrt(10^(-db/10)); u=1; m=0.0001*sh1^2; error_s=0; for loop=1:1 w=zeros(1,11)'; p=1/m*eye(11,11); V=sh1*randn(1,N ); Z=randn(1,N)-0.5; x=sign(Z); for n=3:N; M(n)=0.3*x(n)+0.9*x(n-1)+0.3*x(n-2); end z=M+V; for n=8:N; d(n)=x(n-7); end for n=11:N; z1=[z(n) z(n-1) z(n-2) z(n-3) z(n-4) z(n-5) z(n-6) z(n-7) z(n-8) z(n-9) z(n-10)]'; k=u^(-1).*p*z1./(1+u^(-1).*z1'*p*z1); e(n)=d(n)-w'*z1; w=w+k.*conj(e(n)); p=u^(-1).*p-u^(-1).*k*z1'*p; y(n)=w'*z1; e1(n)=d(n)-w'*z1; end error_s=error_s+e.^2; end w error_s=error_s./1; n=1:N; plot(n,error_s); xlabel('n (忘却因子u=1;DB=25时)'); ylabel('误差'); title('RLS法1次实验误差平方的均值曲线');

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终极版)

目录 摘要…………………..………………………………………………………..….............I 第1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3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2) 1.4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4) 第2章自适应滤波器理论基础 (5) 2.1自适应滤波器简介 (5) 2.2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 (5) 2.3自适应滤波算法 (7) 2.4TMS320VC5402的简介 (8) 第3章总体方案设计 (10) 3.1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 (10) 3.2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 (11) 3.3电路设计 (11) 4基于软件设计及仿真 (17) 4.3 DSP的理论基础 (17) 4.4自适应滤波算法的DSP实现 (18) 5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附录自适应滤波源代码 (24)

第1章绪论 1.1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具备了实现自适应滤波器技术的各种软硬件条件,有关自适应滤波器的新算法、新理论和新的实施方法不断涌现,对自适应滤波的稳定性、收敛速度和跟踪特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一切使该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在系统辨识、通信均衡、回波抵消、谱线增强、噪声抑制、系统模拟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电子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口。自适应滤波器实现的复杂性通常用它所需的乘法次数和阶数来衡量,而DSP强大的数据吞吐量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得自适应滤波器的实现更容易。目前绝大多数的自适应滤波器应用是基于最新发展的DSP 来设计的. 滤波技术是信号处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技术,尤其数字滤波技术使用广泛,数字滤波理论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一直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从总的来说滤波可分为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经典滤波要求已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如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现代滤波则不要求己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如自适应滤波。自适应滤波的原理就是利用前一时刻己获得的滤波参数等结果,自动地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参数,从而达到最优化滤波。自适应滤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跟踪能力,适用于平稳和非平稳随机信号的检测和估计。自适应滤波一般包括3个模块:滤波结构、性能判据和自适应算法。其中,自适应滤波算法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包括线性自适应算法和非线性自适应算法,非线性自适应算法具有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但计算比较复杂,实际应用最多的仍然是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种类很多,有LMS自适应滤波算法、R路自适应滤波算法、变换域自适应滤波算法、仿射投影算法、共扼梯度算法等。 1.2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自适应滤波理论与技术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复杂信号的处理具有独特的功能,对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研究是当今自适应信号处理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自适应滤波器与普通滤波器不同,它的冲激响应或滤波参数是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经过一段自动调节的收敛时间达到最佳滤波的要求。自适应滤波器本身有一个重要的自适应算法,这个算法可以根据输入、输出及原参量信号按照一定准则修改滤波参量,以使它本身能有效的跟踪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自适应数字系

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 自适应滤波器简介 (1)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3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2) 第二章自适应滤波器的基础理论 (4) 2.1 滤波器概述 (4) 2.1.1 滤波器简介 (4) 2.1.2 滤波器分类 (4) 2.1.3 数字滤波器概述 (4) 2.2 自适应滤波器基本理论 (7) 2.3 自适应滤波器的结构 (9) 第三章自适应滤波器递归最小二乘算法 (11) 3.1 递归最小二乘算法 (11) 3.1.1 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简介 (11) 3.1.2 正则方程 (11) 3.1.3 加权因子和正则化 (16) 3.1.4 递归计算 (18) 3.2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的性能分析 (22) 第四章基于MATLAB自适应滤波器仿真 (23) 4.1 正弦波去噪实验 (23) 4.2 滤波器正则化参数的确定 (28) 4.2.1 高信噪比 (28) 4.2.2 低信噪比 (31) 4.2.3 结论 (33) 4.3 输入信号不同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33)

4.3.1 输入信号为周期信号 (33) 4.3.2 输入信号为非周期信号 (38)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4) 5.1 结论 (44) 5.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6) 附录 (46) 声明 (58)

第一章前言 1.1自适应滤波器简介 自适应滤波器属于现代滤波的畴,它是40年代发展起来的自适应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自适应信号处理主要是研究结构可变或可调整的系统,可以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改善自身对信号处理的性能,通常这类系统是时变的非线性系统,可以自动适应信号传输的环境和要求,无须详细的知道信号的结构和实际知识,无须精确设计处理系统本身。 自适应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主要是由系统对不同的信号环境实现自身参数的调整来确定的。自适应系统的时变特性主要是由其自适应响应或自适应学习过程来确定的,当自适应过程结束和系统不再进行时,有一类自适应系统可成为线性系统,并称为线性自适应系统,因为这类系统便于设计且易于数学处理,所以实际应用广泛。本文研究的自适应滤波器就是这类滤波器。 自适应滤波器是相对固定滤波器而言的,固定滤波器属于经典滤波器,它滤波的频率是固定的,自适应滤波器的频率则是自动适应输入信号而变化的,所以其适用围更广。在没有任何信号和噪声的先验知识的条件下,自适应滤波器利用前一时刻已获得的滤波器参数来自动调节现时刻的滤波器参数,以适应信号和噪声未知或随机变化的统计特性,从而实现最优滤波。1.2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伴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自适应滤波技术应用的围也日益扩大。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对平稳随机信号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根据有用信号和干扰噪声的统计特性(自相关函数或功率谱),用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准则设计的最佳滤波器,称为维纳滤波器。这种滤波器能最大程度地滤除干扰噪声,提取有用信号。但是,当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偏离设计条件,则它就不是最佳的了,这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到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卡尔曼滤波理论,即利用状态变量模型对非平稳、多输入多输出随机序列作最优估计。现在,卡尔曼滤波器已成功地应用到许多领域,它既可对平稳的和非平稳的随机信号作线性最佳滤波,也可作非线性滤波。实质上,维纳滤波器是卡尔曼滤波器的一个特例。 在设计卡尔曼滤波器时,必须知道产生输入过程的系统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即要求对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有先验知识,但在实际中,往往难以预知这些统计特性,因此实现不了真正的最佳滤波。 Widrow.B等于1967年提出的自适应滤波理论,可使自适应滤波系统的参数自动地调整而

综合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电子信息系 综合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0.12.20~2011.1.7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学号:学生姓名(签名):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一、设计实验条件 实验室,Matlab软件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 课题要求系统学习时域均衡原理,掌握理论知识; 2. 首先进行时域均衡原理和算法设计,再在所用的仿真软件Matlab上对 设计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写实验报告; 3. 对整个系统设计进行回顾,总结心得。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 5.参考资料 四、设计时间与安排 1、设计时间:3周 2、设计时间安排: 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 4天 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 7天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3天 答辩: 1天

基于Matlab的自适应均衡器设计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学期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主要对数字信号系统的通信原理、传输机制等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能够起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验技术,启发创造新思想的效果。 此次课程设计是自适应均衡器设计。我们按照查找资料、软件选择、系统设计、仿真实现、结果优化这一流程进行。不仅使我们进一步巩固了课程知识,也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主体: 1 、设计原理 数字信号经过这样的信道传输以后,由于受到了信道的非理想特性的影响,在接收端就会产生码间干扰(ISI),使系统误码率上升,严重情况下使系统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接收系统中插入一种滤波器,可以校正和补偿系统特性,减少码间干扰的影响。这种起补偿作用的滤波器称为均衡器。 时域均衡是利用均衡器产生的时间波形去直接校正已畸变的波形,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冲击响应满无码间串扰条件。频域均衡是从校正系统频率特性出发,使包括均衡器的基带系统的总特性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频域均衡在信道特性不变,且在传输低速数据时是适用的。而时域均衡可以根据信道特性的变化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地减小码间串扰,故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以广泛应用。 图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在实际中,当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如图1)的特性 ()()ω ω ω ω R T G C G H) ( ) (=不 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时,就会产生有码间串扰的响应波形。现在我们来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