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发放(计量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文件发放(计量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编号:序号: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介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经管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经管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体系各单位。 3 定义

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规范、规范样品(规范物资)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经管职责 4.1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经管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经管。 4.1.1设备部计量经管室负责公司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计量确认间隔审核、计量确认计划经管,监督评价计量确认实绩,制定实施过程的规定。 4.1.2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 4.1.3设备部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股份总部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各直属厂部(以下简称各厂部)、技术中心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经管现场检校和测量设备的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流程见附件。 6 流程要求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对象可以是单体设备或其组合(如测量系统)。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是计量确认依据 6.1.1各厂部等测量设备使用部门依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见经管文件《测量过程经管程序》,表格编号:××)中的配备(计量)要求规定的技术特性进行计量确认。 6.1.2计量检定校准机构依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计量要求和用户的委托要求,配备检校资源和实施计量检定校准。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 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更换间隔一般与计划确认间隔相同。 6.2.1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测量设备计量经管信息系统中《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规范由设备部制定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经管规范》(编号)规定。

测量方法和量具分类

测量方法和量具分类 机械制造中,用来测量工件几何量(长度、角度、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的各种器具和为计量器具。它主要是指量具量仪。 量具量仪在保证产品质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狭义的产品质量,是指品对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以检验其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符合图样、符合质量标准以及符合的程度。它是以检验其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符合图样、符合质量标准以及符合的程度为基础来进行评价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对产品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以外购件、外协件等应进行全面的检验。对外购的工具、夹具、量具、刃具、模具、仪器及设备等必须作入厂验收检验。由于检验工作离不开量具量仪,故合理地选择或正确地设计计量器具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书重点讲述工件加工过程中测量检验用的量具量仪。 一般来说,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方式、测量条件和计量器具的综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指获得测量值的方式。 按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直接由计量器具上得到被测量的测量值,如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尺寸有已知关系的其他尺寸,再通过计算而行到被测尺 寸的测量方法,常用于直接测量不易测准,或由于被测件结构限制而无法进行直接测量的场合。 按计量器具示值(或读数)所反映被测尺寸的不同方法,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1.绝对测量(又称全值法)。由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可以直接得到被测量的整个量值。 2.相对测量(又称比较测量)。由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只能得到被测尺寸相对标准量的偏 差值的测量。如在测微仪上用量块对霍后,测量零件尺寸相对量块尺寸的偏差。 被测量时加工过程的作用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被动测量和主动测量。 1.被动测量(又称消极测量)。是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的测量,并按测量结果挑出废品。 2.主动测量(又称积极测量)。是在加工过程中测量零件参数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控制 调整机床和刀具,以使用加工的参数(如尺寸)合格,防止废品产品。 测量方法还可按同时测量的参数多少,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按测量时是否有机械测量力,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按被测工件在测量过程所处的状态,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按实施测量的主体,分为自动测量和非自动测量,等等。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一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的任务不仅是定性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定量地测量相关物理量。而对事物定量地描述又离不开数学方法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因此,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的基础。本章将从测量及误差的定义开始,逐步介绍有关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基本知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是一切实验结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误差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误差理论基本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也有很大发展。误差理论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其数学基础,研究误差性质、规律及如何消除误差。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其目的是对实验结果做出评定,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或指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向,提高测量质量,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对低年级大学生,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本课程尽限于介绍误差分析的初步知识,着重点放在几个重要概念及最简单情况下的误差处理方法,不进行严密的数学论证,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好物理实验这门基础课程。 第一节测量与误差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以取得物理量数据的表征。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某些物理量的大小进行测定,实验上就是将此物理量与规定的作为标准单位的同类量或可借以导出的异类物理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个比较的过程就叫做测量。例如,物体的质量可通过与规定用千克作为标准单位的标准砝码进行比较而得出测量结果;物体运动速度的测定则必须通过与二个不同的物理量,即长度和时间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而获得。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就叫做实验数据。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应包含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国际上规定了七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则是由以上基本单位按一定的计算关系式导出的。因此,除基本单位之外的其余单位均称它们为导出单位。如以上提到的速度以及经常遇到的力、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测量可以分为两类。按照测量结果获得的方法来分,可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而从测量条件是否相同来分,又有所谓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根据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就是把待测量与标准量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如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等,

第二章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

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算器具 一、填空题 1、测量实质上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从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的倍数或分数的过程。 2、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和等四个方面。 3、检验是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之内,从而判断被测对象是否合格,而无须得出。 4、测量对象主要是指几何量,包括、、、和等。 5、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确定的。 6、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采用的和的综合。 7、测量结果有效值的准确性是由确定的。 8、计量器具按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和等四类。 9、量仪与量具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一般具有,系统,而后者没有此系统。 10、按原始信号转换原理的不同,量仪可分为:、、 和等几种。其中量仪使用最为广泛。 11、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与被测尺寸有一定的其它尺寸,然后通过 获得被测尺寸量值的方法。 12、间接测量法存在误差,故仅用在不能或不宜采用的场合。 13、相对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同它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种量(一般为标准量) ,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以确定被测量值的方法。 14、综合测量能得到工件上几个有关几何量的,以判断工件是否,因而实质上综合测量一般属于。 15、接触测量时,计量器具的测量元件与工件表面,并有机械作用的 ,会使被测表面和计量器具的有关部分产生而影响测量精度。 16、根据在加工过程中,测量可分为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主动测量的目的是;被动测量的目的是; 17、对于静态测量,被测量的量值是的;对于动态测量,被测量的量值是 的。 18、动态测量可测出工件某些参数情况,经常用于测量工件的 参数。 19、刻度间距是指标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的;刻度值是指标尺或刻度盘上每一刻度间距所代表的。刻度间距太小,影响测量的;刻度值越小,计量器具的。 20、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标尺或刻度盘所指示的值到值 的范围。 21、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能够测出的被测尺寸的值到值的范围。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防止测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失效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3定义 3.1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和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职责 4.1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 4.1.1股份公司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基本要求,管理计量确认目标和实绩。 4.1.2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总部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并按公司要求和能力实施股份公司其它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业务。 4.2股份公司各单位职责 4.2.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公司和本单位管理文件要求管理本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各单位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本单位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2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管理文件规定实施本部门测量设备检校或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流程见附件。 6管理要求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 6.1.1各单位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要求组织开展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规定所形成的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记录包括测

量要求(工艺要求)和以此要求得到的所配备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要求。 6.1.2各单位按照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配备(计量)要求和其它附加要求委托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校准或开展自行检校项目,根据检校结果与配备(计量)要求的符合程度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 各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标准由本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更换间隔一般与计量确认间隔相同。 6.3计量检定校准计划和实施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的间隔提出检定、校准计划,计量主管部门规定计划申请、审批和实施流程。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按规定的检查、核查等方法维护,规定的检查、核查方法和计划应受控。 6.4测量设备验证 6.4.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验证的专业要求和管理流程,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规定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4.2验证检校给出的结论或测量设备计量特性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预期使用要求源于测量要求及相应的计量要求。 6.4.3经过配备确认的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记录中的配备要求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一般可直接按配备要求验证。 6.5计量确认记录和标识 各单位由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检校和验证相关的记录格式(或证书)、标识等的管理方法,计量检校机构和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要求管理。 6.6测量设备不合格处理 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测量设备不合格处理的管理要求,使用部门对不合格测量设备应及时处理。

常用的测绘量具以及测量零件尺寸的方法

常用的测绘量具以及测量零件尺寸的方法

1. 测量零件尺寸时常用的测量工具 测量尺寸常用量具有:钢板尺、外卡钳和内卡钳。测量较精确的尺寸,则用游标卡尺,如图1-3所示。 2. 常用的测量方法 (1) 测量长度尺寸的方法 一般可用钢板尺或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如图 1-4所示。 (2) 测量回转面直径尺寸的方法 用内卡钳测量内径,外卡钳测量外径。测量时,要把内、外卡钳上下、前后移动,测得最大值为其直径尺寸,测量值要在钢板尺上读出。遇到精确的表面,可用游标卡尺测量,方法与用内外卡钳相同,如图 1-5 a、b、c、d 所示。 (3) 测量壁厚尺寸 一般可用钢板尺直接测量,若不能直接测出,可用外卡钳与钢板尺组合,间接测出壁厚,如图1-6所示。 (4) 测量中心高 利用钢板尺和内卡钳可测出孔的中心高,如图 1-7 所示。也可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心高。 (5) 测量孔中心距 可用内卡钳、外卡钳或游标卡尺测量,如图 1-8 所示。

(6) 测量圆角 一般可用圆角规测量,如图 1-9 是一组圆角规,每组圆角规有很多片,一半测量外圆角,一半侧量内圆角,每一片标着圆角半径的数值。测量时,只要在圆角规中找到与零件被测部分的形状完全吻合的一片,就可以从片上得知圆角半径的大小。 (7) 测量螺纹 测量螺纹需要测出螺纹的直径和螺距。螺纹的旋向和线数可直接观察。对于外螺纹,可测量外径和螺距,对于内螺纹可测量内径和螺距。测螺距可用螺纹规测量,螺纹规是由一组带牙的钢片组成,如图 1-10所示,每片的螺距都标有数值,只要在螺纹规上找到一片与被测螺纹的牙型完全吻合,从该片上就得知被测螺纹的螺距大小。然后把测得的螺距和内、外径的数值与螺纹标准核对,选取与其相近的标准值。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零件测绘实验教程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服务机械类各专业。 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对轴、盘盖、箱体三类零件的测绘以及对减速箱拆卸,了解零件测绘的一般步骤,掌握其测绘的常用方法,熟悉量具的选用和使用。进一步巩固零件的视图选择和表达方法,以及查表计算等有关知识。 2实验要求: 对不同形状的轴、盘盖、箱体三类零件进行测绘,在方格纸上绘制草图,根据其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图幅,绘制零件图,并填写实验报告。 三、学时分配及实验项目表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1、系统误差 能够保持恒定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和测量条件的不稳定而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准确度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一种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的误差,即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结果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这种误差的处理依据概率统计方法。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温度、磁场、电源频率等的偶然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这种误差;另一方面观测者本身感官分辨能力的限制,也是偶然误差的一个来源。偶然误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偶然误差越小,精密度就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必然性;而偶然则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可能性。 3、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操作、读数、记录和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显然,凡是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都是应该摈弃的。 解决方法: 仪表测量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但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其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消除测量误差,应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指出,一个测量结果中既存在系统误差,又存在偶然误差,要截然区分两者是不容易的。所以应根据测量的要

求和两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择消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消除;而在科研、计量等对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中,必须同时考虑消除上述两种误差。 1、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1)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 (2)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到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2、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消除偶然误差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在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因此偶然误差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所以,在测量仪器仪表选定以后,测量次数是保证测量精密度的前提。 . 容: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或有效性确认的实施方法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在总要求中明确提出“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那么,作为企业应该如何理解、满足上述要求,达到测量设备都得到确认的目的呢?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计量确认等知识的培训,但到具体实施时又显得茫然。下面本着实施简单、管理有效的原则,谈谈不同要求的测量设备确认实施方法。 一、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的计量确认 1. 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装置 企业中准确度等级最高的、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测量设备的总体。 2. 计量检定 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 计量确认实施方法 计量标准装置是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配置的,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其量值传递覆盖的范围也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计量要求。工作过程中,一定不能超出这个要求。 如某UJ32/1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标准装置,准确度等级:0,005级,其测量范围:×0.1挡(0~0.2111111)V,×1挡(0~2.111111)V。 该装置量值传递覆盖的测量范围为(0~2.111111)V、0.05级及以下的测量设备。如果该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检定的结论为合格,确认员(通常是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就直接下计量确认为“合格”的结论,贴“合格”标识,投入量值传递使用。 二、强检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1. 强检测量设备 指《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的测量设备。 2. 计量确认的实施方法 对于这类测量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强检形式及强检适用范围表》进行强检与非强检正确判断,同时,计量部门有责任指导使用单位正确分类。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精)

第一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 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相应的真值为N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N-N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哪些?什么是等精度测量? 答: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的精度,观测者技术水平,外界条件的影响。该三个方面条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2、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它们的影响是否可以消除? 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方法可以消除;偶然误差是必然发生的,不能消除,只能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3、举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中哪些属于系统误差? 答:水准仪的i 角误差,距离测量时钢尺的尺长误差,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等都属于系统误差。 4、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是什么?何种情况下用相对误差评定测量精度? 答:测量中最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其绝对值越大精度越低。当误差大小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时,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例如距离丈量,采用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 所谓相对中误差(简称相对误差)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设为|m|)与观测值(设为D )之比,并将分子化为1表示K =| |/1||m D D m = 。 5、观测值中误差如何计算? 答:设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 次观测,得一组观测值L 1、L 2、……Ln ,x 为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i v 表示观测值改正数,即 11L x v -= 22L x v -= ...... n n L x v -= 则中误差 [] 1-±=n vv m 6、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如何计算?

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技术基础 机械加工车间工作的机械加工工人必须掌握的多种测量技术,量具、量仪以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百分表为主。 对于某一测量对象,一般有多种测量技术可供选择,而某一种测量技术又往往可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用于同一测量对象,不同测量技术的效果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大不相同。 按照测量的进行方式,测量技术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直接比较测量技术:在测量中,将被测量与已和其值的同一种量相比较。其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取决于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和比较器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它可克服由于测量装置的动态范围不够和频率响应不好所引入的非线性误差。替代法、换位法等属于这一类。 ②非直接比较测量技术:不是将被测量的全值与标准量值相比较的比较测量。微差法、符合法、补偿法、谐振法、衡消法等属于这一类。 在建立计量标准的测量中,经常采用基本测量技术,即绝对测量技术。这是通过对有关的基本量的测量来确定被测量值。其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是通过实验、分析和计算得出,精度高,但所需装置复杂。 第一讲概述 课题:1. 测量技术的概念 2. 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 3.量块的基本知识4.形位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尺寸传递 2.重点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具:量块 教学方法:例举习题讲解量块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由提问学生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 4.1 概述 4.1.1测量技术的概念 1.测量 是指为确定被测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过程。其实质是将被测的量L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E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比值q的过程,即q= L/E 测量过程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 ,相应的真值为N 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 =N -N 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是实验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用E表示: %1000 ??=N N E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公认 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 误差的分类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 ——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7.6和GB/T24001—1996的4.5.1。

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方法

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游标类量具的使用方法; 2、熟练、准确的进行读数; 量具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万能量具、专用量具、标准量具。其中万能量具中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百分表。 一、游标量具 游标量具是一种常用量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 围大等特点。常用的长度游标量具有:游标卡尺、游标高度尺 和游标深度尺等。它们的读数原理相同,只是在外形结构上有 所差异。我们以游标卡尺为例进行讲解。 1、游标卡尺的结构和用途 游标卡尺的主体是一个刻有刻度的尺身,其上有固定量爪。 沿着尺身可移动的部分称为尺框,尺框上有活动量爪,并装 有带刻度的游标和坚固螺钉。有的游标卡尺为了调节方便还 装有微调装置。在尺身上滑动尺框,可使两量爪的距离改变, 以完成不同尺寸的测量工作。 游标卡尺通常用来测量零件的长度、厚度、内外径、槽宽及 深度等。 2、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尺身与游标组成。其原理是利用尺身 刻线间距和游标刻线间距之差来进行小数读数。

游标刻线部分长度49mm,均分50格;主尺每格1mm。 游标刻线部分长度39mm,均分20格;主尺两格2mm。 1)根据游标零线所处位置读出主尺在游标零线前的整数部分的读数值; 2)判断游标上第几根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齐,然后乘以该游标量具的分度值即可得到小数部分的读数; 3)最后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值与小数部分的读数值相加即为测量结果; 3、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将卡尺的测量面用软布擦干净后使两个量爪合拢进行检查。滑动是否灵活自如、漏光检查和示值误差检查。 2)测量时量爪位置要摆正,不能歪斜;并保持合适的测量力。 3)读数时先注意尺框上的分度值标记,以免读错小数值产生误差。并且视线应与尺身表面垂直,避免产生视觉误差。 二、测微螺旋量具 测微螺旋量具是利用螺旋副的运动原理进行测量和读数的一 种测微工具。按用途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和深度 千分尺及专门测量螺纹中径的螺纹千分尺和测量齿轮公法线 长度的公法线千分尺等。我们以外径千分尺为例进行讲解。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用途 尺架上装有砧座和锁紧装置,固定套管与尺架结合成一体, 测微螺杆与微分筒装置结合在一起。当旋转测力装置时,就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管理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以及计量确认过程的规范管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所有设备计量特性的确认管理。(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等)。 3.0职责 3.1职能部门 3.1.1质检部 3.1.1.1负责制定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负责实施计量器具的周期送检。 3.1.1.2负责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3.1.1.3负责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4负责计量间隔确认; 3.1.1.5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的评定; 3.1.1.6负责待检测量设备的检定和已检测量设备的发放; 3.2设备使用部门按照质检部制定的周检计划按期送检。 4.0工作流程 4.1测量设备的校准过程应严格控制条件,保证输出结果的可靠性,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每台设备仪器在校准后都应经过验收,合格后输出校准状态。4.2当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不合格,需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的设备应出具调整或维修报告并重新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再次送检,送检返回后组织验收填写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粘贴状态标识(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橘黄色封存)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在多次调整后仍然不符合计量要求的做报废处理。 4.3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应防止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 4.4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的;属关键测量过程

的测量设备其有效期内应进行期间核查,核查内容应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本身误差,并保存完整的核查记录,保证设备的状态符合计量要求,若不符合计量要求应及时调整或返修。 4.5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保存校验报告,校验数据等。 4.6计量确认过程应有完整的计量确认过程记录,记录要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 4.8设备应有唯一性标识。 4.9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所有确认记录。 4.10对附属在专用设备上不宜拆卸的计量器具,可用同类计量器具采用比对的方法评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4.11对于无法通过外部校验或不必要进行外部校验的设备,可自行制定校验方法,经质检部组织会签、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0相关文件 5.1 文件管理程序 5.2 标识管理程序 5.3 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5.4 测量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5.5 计量确认间隔管理程序 5.6 测量设备调整控制程序 5.7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5.8 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计量器具的选用方法

计量器具的选用方法 正确合理的选用计量量具对保证零件、产品质量提高测量效率和降低费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计量器具的选择主取决于被测工件的精度要求,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尺寸大小、结构形状、材料与被测表面的位置,加工的工艺条件,批量,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使用的测量器具的精确度和经济性等因素。因此,选择量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正确合理地选用量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也可以随时联系可立德工程师,从专业的角度给您多方面的选用意见,然后再做决定。对批量大的工件,多用专用器具,对单件小批则多用通用计量器具。 按零件的公差选择量具 当已知零件的公差δ时,根据公差与精度系数A,算出量具的测量方法极限误差,再合理选择量具。 Δ极限=A·δ 式中Δ极限——量具的测量方法极限误差; δ——被测零件的公差; A ——精度系数。 精度系数A是经验数值,一般取在1/3~1/10之间。对于精度较高的零件,A取1/3;对于精度较低的零件,A取1/10;一般精度的零件取在1/5左右;特别高精度的零件可取1/2。 此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但也比较粗糙。要想选得准确,就得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合适的精度系数值。 举例: (1)检验Φ130+1.7的孔 已知孔的公差δ=1.7mm。制件较粗糙,取A等于1/10, Δ极限=A·δ=1/10×1.7=0.17mm。 查表知0.05mm的游标卡尺Δ极限=0.15mm,小于计算值,而且接近于计算值。选用它测量该制件比较合适。 (2)检验Φ20-0.014的轴 已知公差δ=0.014 查表公差等级表,知此轴为二级精度。精度较高,取A=1/3, Δ极限=A·δ=1/3×0.014=0.0047mm。 查表知刻度值为0.002的杠杆千分尺Δ极限=0.004mm,小于计算值,而且接近于计算值,选用它测量比较合适。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22页word文档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JJG 1027—1991 本技术规范对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中比较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统一的规定,以便正确地给出和使用测量结果。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评定,及其评定结果的表达。 本规范所研究的测量结果的方差是有限的例如,在晶振频率的误差中,由于噪声导致理论方差发散,而是非有限的*。除非特别指明,本规范所述处理方法与误差的分布无关。 一测量结果的误差评定 1 一般原理 由于存在一些不可避免对测量有影响的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中存在误差。 误差的准确值、总体标准差都是未知的,但可以通过重复条件或复现条件下的有限次数测量列的统计计算或其它非统计方法得出它们的评定值。 计算得到的误差和(或)已确定的系统误差,应尽量消除或对结果进行修正。无法修正的部分,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作为随机误差处理。 2 测量误差的种类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它既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以用相对误差表示。按其出现的特点,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2.1 系统误差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按其变化规律可分为两类: a 固定值的系统误差。其值(包括正负号)恒定。如,采用天平称重中标准砝码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分量。 b 随条件变化的系统误差。其值以确定的,并通常是已知的规律随某些测量条件变化。如,随温度周期变化引起的温度附加误差。 2.2 随机误差 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它引起对同一量的测量列中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常用标准差表征。对标准差以及系统误差中不可掌握的部分的估计,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对象。 2.3 粗大误差 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它是统计的异常值,测量结果带有的粗大误差应按一定规则剔除。 3 误差来源及分解 任何详细的误差评定报告,应包括各误差项的完整材料,其中应有评定方法的说明。 3.1 误差来源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Y0,而测量结果为Y,则绝对误差ΔY可表示为:ΔY=Y-Y0 (1.1)本条叙述由测量绝对误差ΔY分解成可以评定的误差分量ΔYk的法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20XX-02-01 文件状态:发放号: 未经批准不准翻印 文件修订记录

1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和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计量法实施细则》

定人员或技术人员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主管领导批准。 c.确保选择使用的规程或技术规范为现行有效版本。 442检定/校准程序必须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44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执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管理程序》。 4.4.4确定确认间隔 计量设备的确认间隔执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管理程序》。 4.4.5确定计量设备调整装置控制方法 计量设备调整装置的控制执行《测量设备封印调整控制管理程序》。 4.5计量验证 4.5.1通过对计量设备实施检定/校准所获得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计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相比较进行验证,评定计量设备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4.5.2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确认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计量检定规程要求时,出具检定证书。计量特性不能满足计量检定规程要求时,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 4.5.3依据校准规范进行校准,确认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准用。计量特性不能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进行调修,再次校准验证,当计量特性符合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准用,计量特性不能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证书,注明不准用。 4.5.4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检定/校准,在某一段范围内计量特性不能满足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要求时,出具校准报告,注明限用/降级使用。 4.5.5对外协计量设备,测量过程如存在计量要求时,使用者根据校准证书/校准报告的结果与计量要求进行比较,确认计量特性是否符合计量要求,并做好验证记录后使用。 4.6确认状态标识 对计量确认的测量设备,应在设备明显的部位给出确认标识,以表明确认状态。 4.7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4.7.1检定/校准人员必须按照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作好计量确认记录,处理检定/ 校准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7.2核验人员必须对检定/校准数据的处理进行审核,对计算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判定负责。4.7.3记录的管理执行《计量记录管理程序》。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总结 作者:石皓昆李珩 指导教师:邓靖武 2014年4月17日

摘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习进行物理实验是不可忽略的一步。在笔者参加学校在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在实验结果处理中,应用了许多高中没有出现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对我们使用过、遇到过的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基础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不确定度数据处理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1、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2、测量结果的书写规则 3、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几种方法 三、结尾

一、引言:本文着重总结了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其中测量误差理论是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进行一项物理实验始终与误差理论有密切的关系,不断减小测量误差即使我们进行试验时不断需要考虑的问题,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有效地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处理数据。 二、正文 1、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①测量误差的定义 首先,需要明确测量误差的定义。当我们进行测量时,由于理论的近似性、实验仪器的局限性等,测量结果总不可能绝对准确。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同我们的测量值之间总会存在某种差异。我们将测量误差定义为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②测量误差的分类 其次,按照习惯的分类方法,根据误差的性质,误差又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③系统误差 我们在这里讨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总是相同的误差。其造成原因大概分为三类:(1)、实验理论、计算公式的局限性(例:测量单摆周期中使用在摆角趋于0 的情况下的周期公式) (2)、仪器的使用问题 (3)、测量者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4)、未定系统误差(例如仪器的允差) ④随机误差 与系统误差相对应,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的、不确定的因素造成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律的涨落,这类误差我们称作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特点在于它的随机性。即如果在相同宏观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每次的测量结果都不相同。但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我们一般认为大多数的随机误差近似符合正态分布。 不妨记随机误差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其概率密度函数为(x) ρ。由“概率论”中对于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定义 数学期望 ()() E x x x dx ρ +∞ -∞ =? 方差 2 D()[()]() x x E x x dx ρ +∞ -∞ =- ?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2 2 2 (x) x σ ρ-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