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系列之——中国新药研发国际化

新药研发系列之——中国新药研发国际化
新药研发系列之——中国新药研发国际化

中国新药研发国际化

国际化策略-中国医药研发产业的解锁之匙

(本文发表于2012年6月《医药经济报》)

今天刚看到新闻说Merck以1.2亿美元的前期款最多8.8亿美元买下Endocyte的EC145市场权;上周有有Amgen1.35亿美元收购KAI-4169;再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光丙肝领域就有Gilead、BMS、Roche对Pharmasset、Inhibitex、Anadys达数十亿美元的并购…我不禁在想,这些故事的主角何时能变成中国公司呢?

谈到中国的制药行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关键词恐怕是4000家药厂、以仿制药为主、低水平重复建设。几十年来不仅真正的创新药屈指可数,就算在我们属于强项的仿制药领域,也没有产生如印度Ranbaxy, Dr. Reddy’s, Luping 那样的世界级仿制药公司,在疫苗、器械、诊断试剂、biosimilar等领域的研发突破也很有限。

但是另一方面,近15年中国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有目共睹,新药开发在最近几年也呈现出一些良性势头并且在某些点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1年中国批准的埃克替尼、艾拉莫德等几大创新药让中国新药研发人看到了一丝成功的曙光,但这点成绩还不足以让我们相信我国医药研发行业即将爆发。

但是以我看来,中国的新药开发虽然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基础,正面临着行业爆发的大好机遇,这是因为:

1)几十年来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增长迅速;

2)国际领先医药企业的关注和投入持续增强;

3)海归人才带来的累累成果;

4)中国整体研发的成本优势;

5)国内资金政策的大力支持所带来的人才学术国内药厂实力显著提;

但是行业仍然受困于:

1)相关法规对新药研发,尤其是临床研发存在的巨大限制;

2)临床研究整体环境依旧是短板;

3)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不能满足需求;

4)研发资金不能满足高质量研发的需求。

所以如何有效利用我们的优势和资源将直接左右中国新药研发的成败。而国际化策略,则是扬长避短,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和优势的有效手段,是引爆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一爆发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健康产业,也将为日渐低迷的全球健康研发产业注入新的能量并有可能创造一个中国引领的亚洲和欧美日共分天下的世界新药研发新格局。

首先是我们的市场着眼点需要国际化

要实现新药研发的国际化,首先需要眼光长远,做到市场着眼点的国际化。

高质量的创新当然需要大投入,与之伴随的是高附加值的回报。世界新药研发的动力正是来源于高投入高回报。但是,只有当新药获得国际认可才有机会进入更多国家的市场才能最大化研发投入带来的回报。此外,国际研发合作,分享市场,甚至出售产品出售公司都也能带来巨大回报,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传统思维只看到上市后再去做销售再去计算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带来的效益。

国际上一个新药开发需要十几年时间十几亿美元最后产生的回报可能是几十亿美元。所以我们很多药厂一提到国际化就首先想到没有资金缺乏经济实力,缺乏国际化经验,不会讲英语,不敢往外看不往外尝试。这样的结果是永远没有进步,永远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其实,没有经验不要紧,可以在实践中积累;没有人才不要紧,可以在实践中培养,没有相关能力也不要紧,可以找国际性CRO或者顾问。这一点,实力不比我们更强的韩国药厂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前段时间一个韩国公司改基团me-too降糖药在韩国获批上市,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了进入更大市场的计划。在中国,对方和一家中国大药企达成了在中国合作开发分享市场的计划。在美国日本欧洲,因为进入的门槛较高成本较大超出公司承受的能力,则计划相对慎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国际化尝试。他们最初找到我们了解进入海湾六国和拉美国家的可行性,然后又扩展到其他亚太国家甚至非洲国家。

了解的结果让他们很受鼓舞,因为除了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他国家几乎都不需要再单独做临床试验只需要整理已有数据报批即可,很多国家仅需几个月的时间几万美元的注册成本即可进入一国市场。

这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国际市场,并不是那么难以企及。欧美日难度大,我们可以考虑亚太、拉美、东欧甚至非洲国家。只要有意识和决心,合理利用跨国CRO的帮助,完全可以达到目的并且通过这些项目积累经验锻炼人才为今后更大的计划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要相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仿制药开发也可以国际化

我国是药品生产大国,可惜的是,目前我国虽然在API领域已经成为出口大国,但是附加值更高的制剂领域却在国际上声音微弱。最近恒瑞制药的伊利替康仿制药在美国获批,成为中国药厂首个在美国获得批准的处方药制剂产品,也算是给我们一点安慰。

美国仿制药上市执行的是ANDA申报政策,简化的申报流程加上比较容易操作的生物等效性试验获得一定的临床数据即可完成申报,总共耗时不到2年时间,注册和临床费用总共不超过100万美金。

相比而言,中国新药审批限制仿制药的数量,仿制药的申报走完临床试验申请、临床试验、产品批准的流程一共约需要3到4年时间,费用约需要30到40万美金。虽然省了几十万美金但是时间上多花去50%到1倍的时间,而且一旦美国获批你面对的是美国几千亿美元的仿制药市场以及美国批准后其他大量国家的免临床批准,意味着这百万美元去美国ANDA的成本带来的是巨大的全球市场。这样看来,谁贵?

当然美国申报需要我们的制剂和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需要大决心大投入。然而,我国仿制药企业数量庞大产能过剩,提高制剂水平谋求突破本来就应该是份内之事,眼光长远一点的话,这笔成本是不应算作ANDA成本的。

所以在这个方面已经和即将取得突破的恒瑞和海正等企业为我们带了个好头。除了PPD 这样在美国的拥有全套服务体系的跨国CRO可供选择外,其他的一些专注于制剂开发,GMP咨询,同时又能做BE试验的中美都有试验室和技术力量并且价格上也有竞争力的中小CRO也可以成为有ANDA梦想的中国企业的理想伙伴。

中医药、疫苗及其他健康产品的国际化

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健康产品。我国中药企业众多,但是限于质量控制和疗效确认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中医药国际化的难度大,因而中医药的国际市场反而长期为日本韩国甚至欧洲国家主导。

然而最近成都地奥的心血康成功获得欧盟的批准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很好的启示。此外成都华西药业和日本企业合作把中国的冠元颗粒多年前就已经出口到日本和俄罗斯并且供不应求。这几个例子相对于天士力十几年的功夫死盯美国市场,结果打成了持久战,十三年过去了,丹参滴丸才刚在美国进入三期,同样的功夫如果用在欧洲市场,可能已经开卖好几年了。

最近一个新闻是说耶鲁大学研究的用于增强化疗患者免疫力和减轻化疗副作用的黄芩汤配方引起行业的极大兴趣。

由此可见,选择用于调理和辅助治疗方向的中药品种,进行合理的配方和现代化的制剂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跨国CRO的帮助,选准合适的市场,中药国际化不是梦。

除了中药,疫苗也是有机会突破的战场。几大生物制药公司都已经开始了疫苗进入国际市场的行动,Gates基金也在积极运作,这样在门槛较低的第三世界国家疫苗市场大有可为。保健食品和诊断试剂医疗器械也是门槛较低,更应当进行国际化尝试。

创新药基础研发国际化

确立了国际化的市场策略后,在新药创制中,那就最好从基础研究开始就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进行要求,从一开始就为产品扎实的打好一个高标准的符合ICH指南要求的良好基础。

我们的有利条件是,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从R到D的国际化的坚实的外包力量。Discovery、CMC、toxicology GLP lab都已经有了高水平又价格合理的临床前CRO。如保诺科技、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桑迪亚、美迪西、Covance、昭衍、以及国立的安评中心等。这些公司的价格和欧美相比成本低一倍以上,但是质量也能基本满足国家要求。这就给我们国际水平的研发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价廉物美的研发服务,这是我们的优势。要知道,现在欧美药厂都纷纷把这些早期开发拿到中国让上述公司执行,我们是近水楼台,何不有效利用呢?

创新药临床研究国际化

中国法规规定了只有在中国的药厂在中国开发的1类创新药方可首先在中国进行1期临床试验,在完成2期3期后在中国可以首发上市。

这样的政策虽然限制性较大,但是因为和美欧相比,我们的政策是上临床试验门槛高,但做完临床试验后的获批率也高,而且几乎是一个I期,一个II期,一个III期,总共约700-1000例的病例数即可获得中国的上市。而中国的早上市又将有助于产品在其他国家的上市和早日实现回报。

除此之外,中国临床研究依然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平均比欧美成本低50%以上。此外在某些领域如乙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松、肾病、乳腺癌、肺癌、肝癌…中国的病人群非常庞大,病例入组非常容易,这将大大缩短病例入组时间降低成本。

而美欧执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即上临床容易,上市难。通常需要多得多的数据来支持上市。对于非孤儿药的品质通常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临床试验,需要几千甚至上万例的数据方可支持上市。但是欧美亚太拉非国家对临床试验普遍比较开放,审批快,入组进度和试验质量都有保障,在临床试验阶段可以提供很多便利,能为中国的临床研究提供很多有益的补充。

所以如何充分运用上述国内外优势而回避劣势,并且采用较高的标准进行研发,将极大缩小成本,加快进度,提高国际资本对产品的价值认可度实现早日回报。

所以,进行新药开发的时候同时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方向的研发策略,灵活实施,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

最近遇到多个案例在尝试这些灵活的策略,基本上都是由了解两边法规和研发环境的海归在尝试和探索这些策略。

有的品种是直接从美国带回来的技术或者化合物,在中国做符合国际水平的前期研发;或者直接从跨国药企license in在国外做完临床前或进入1期的品种,回国来再重复临床前研发使之成为国产1类新药在中国开展1期临床试验;也有的品种是和国内研发机构如医科院、军科院、药物所、医工院、医药大学、医院等合作开发或者license in。

然后利用在中国的优势迅速将项目推进到Ib 或者IIa期,如果结果证明前景较好,如果整个过程以较高的国际水准操作,使用有较好口碑的国际性CRO,则能最大化国际资本市场对产品的追捧。在中国的I、II期证明了较好的前景,便能吸引充足的资本,这时候再杀回国际市场,进行全球临床开发,将完全释放产品的全球价值。

当然,在研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国和地区的资源,争取早日上临床,早期取得临床数据也将充分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比如在香港上1期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其数据中国认可。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台湾、印度…都是早期研究的理想地区,虽然价格比国内贵一些,但是考虑到审批时间快,其实总体效益是高的。如果不走出国门,这些地区的优势就永远不能充分利用。

要知道,国际上现今每个新批品种的研发成本已经达到几十亿美金,一个产品进入I期临床就意味者数千万美元的价值;进入II期可能意味着上亿美元的价值,进入III期则意味着5亿美元以上的价值。由此可见这个投入和产出比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前段时间AZ宣布投资Hutchinson medicines的肿瘤研发产品,合作金额1.2亿美元。这便是对上述策略的一个有效印证。港资背景的Hutchinson medicines,从建立之初即着眼产品的国际化,其管理人员,临床前研究,CRO选择…皆有考虑国际标准。经过几年努力,他们已经拥有了数个肿瘤消化领域的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他们同时执行国内国际两个策略,国内策略以国内申报和验证为主,所以也使用本土CRO节省成本;国际策略则灵活的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进行I到III期的临床试验,提升药品价值和关注度。这些也最终为他们赢得了国内国际两个战场的突破。

Biotech中除了Hutchinson medicines,还有上海的Allist,MICURX,Newsumit,天津的Hemay,深圳的微芯,Mingsight,成都的C3J等;药企则有恒瑞、先声、天士力、海正等都有不错的候选产品,并且都有国际化考虑。有的是早期即进行国际化运作,如Hutchison medicines;有的是量力而行,先在国内上市,然后再图国际运作,如恒瑞、天士力等。当然也有更全面的国际协作如先声和默克及BMS,海正和辉瑞等。

总结

所以树立长远的国际化眼光,紧靠市场和资本,聘用国际化素质的管理人员,执行灵活的研发策略,扬长避短,从研发开始就以国际标准实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研发平台的优势和资源,将彻底激发中国新药研发产业的潜力,为日渐低迷的全球健康研发产业注入新的能量,开创一个中国引领的亚洲和欧美日共分天下的世界新药研发新格局。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5个,法国有46个,日本有44个,而我国只有6个,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中国的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强者,产品生产的经营活动走向世界市场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企业要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对策,才能有利于实现品牌的国际化。 关键词:国际化模式困难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1)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 三、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2) (一)品牌国际化模式 (2) (二)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 四、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难题 (3)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经受住考验 (3) (二)中国品牌赢得国际消费者的信任艰难 (4) (三)文化差异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又一个障碍 (4) 五、中国品牌国际化对策 (5)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经得起考验 (5) (二)必要刻意地和有意识地去渲染自己品牌的中国背景 (5) (三)品牌国际化的本土化运作 (6) 六、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引言 商务部发布的报告表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另外,我国品牌价值也不高。根据《商业周刊》网站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0亿美元,微软的品牌价值为569.3亿美元,仍然没有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 我国现有的品牌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努力建树品牌,并尝试国际化策略。这些企业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立志于成为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海尔和联想。第二类:有意建树品牌,但还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已为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因管理水平有限,资金实力不足,未能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众多中小服装出口企业。第三类:没有品牌意识,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这类企业认为当前发展品牌是务虚,缺乏现实意义。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品牌国际化是指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进入品牌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牌营销,以扩大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地区覆盖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品牌评估的价值 3.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比重 4.品牌国际化经营的时间 5.品牌国际化的区域分布 6.品牌国际化的输出方式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 3.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摘要 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品牌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首先简单阐释了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基本概念,对品牌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中外企业品牌国际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国际化

ABSTRACT The global branding is the output of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Since it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world economy demonstrates the symbol of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transnational, capital multi-countries and competition superheating and the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urns into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strategy for an enterprise and even a n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brand, bra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a simple explanation. The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ur enterprises brand theory,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road. Finally the brand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 enterprise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and b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医疗药品)中国式新药研发模式及格局变化分析

中国式新药研发模式及格局变化分析 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程增江 1中国药品研发力量各阶层分析 目前中国的药品研发力量包括: 国家科研院所、民营研发机构、“海龟”团队、CRO公司、药企研究所、外企在华研发中心。 1.1国家所有的科研院所及药研力量 研究院所 包括原医药管理局体系的,医科院体系的,医工院体系的,军事医学体系的,卫生部系统的等。比如,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医科院省级研究所基本仍归国家所有。 国家所有的药学院校有: 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学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南大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烟台大学药学院,若干所中医药大学。 工程中心 有发改委的、教育部、科技部的:基因工程与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药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因组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 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及新药筛选技术平台 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筛选中心、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新中新药筛选实验室、复旦大学药学院、抗病毒药物筛选中心、地奥集团新药筛选中心新药筛选技术平台研究: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病新药药效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前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圈养动物”:国家院所 国家所有的院所、高校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设备、技术平台,“九五”前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新药研发的主体,然而巨大的国家投入被转化为学术论文和纸上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期望的新药项目。 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些机构显得机制僵化、缺乏活力,人才象笼中的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一、国内品牌国际化的困境 毋庸讳言,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烦恼有四:一是品牌的弱势,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强势国际品牌存在,有些品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新品牌进入的成本非常高,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非常大。二是实力弱、资金不充分,品牌建设需要的周期较长,投入也大,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相对于国际强势品牌,实力也是偏弱的。三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经验,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中国企业缺乏一支熟悉外国市场运作规则、了解外国客户需求、拥有全球运营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这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最大瓶颈。四是认知导致的障碍,低价格、质量一般、缺乏科技含量是国际消费者对中国整体产品的普遍认知,这对中国企业塑造在国际竞争中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上述的劣势,但是中国品牌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非常有机会的。那么中国品牌如何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如何才能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

力?笔者认为,清晰的战略思维是国际化竞争致胜的关键,这也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 二、“从产品到品牌”的战略思维 在实践中,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跨国公司模式。以“海尔”为典型代表,在海外直接建厂,实现了生产、人员、营销、研发、设计的当地化。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公司资金、科研人才和科研实力雄厚,公司运作的国际化程度高,企业熟悉投资国的金融政策和企业运作规律,并且对投资国的民风民情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否则,冒昧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第二种方式是海外并购模式。以“联想、TCL”为典型代表。比如,联想并购美国的IBM就是比较成功的海外并购。这种通过并购海外的成熟品牌,利用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渠道、人才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比较好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第三种方式是OEM加工出口模式。我们先来看一下何为OEM。OEM与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著名的品牌商品制造商,常常因为自己的厂房不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又或者需要某些特定的零件,因此向其他厂商求助。这些厂商就被称为OEM,即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中文翻译为“原始设备生产商”。如将之引申到IT领域的话,则表示那些进行代工的生产商。例如CPU风扇,Intel或AMD 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它们通常会找像日本三洋公司这样的专

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docx

作者:文章来源:CPhI制药在线发布时间:2014-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陈凯先院士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及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张江药谷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上针对新药研发和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与集成。根据陈凯先院士的讲话,全球新药研发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整个药物市场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占市场很大的份额,发展速度将趋向稳定。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快速发展;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由此可见,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展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一直让药企非常头疼。对此,FDA已经加快审批程序,据陈凯先院士介绍,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申请,FDA接到申请后14日以内将给予答复。若同意,则书面回复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安排,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信息包,并确认会议议程,召开会议并记录,会议结束后

国内药企最好研发十强

“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结果出炉 更大到更强,这是中国人的期盼和目标,也是医药人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如今这一梦想正落在一个个新药的蕴育中,医药研发领域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跃发生转变。 为了更敏锐地发现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发现中国医药最具发展潜力、最贴近市场需求、最融合默契的科工一体,发现最具战略谋划和发展眼光的领袖企业,挖掘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专家成立了评选小组,对国内制药行业进行了首届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的评选。此次评选,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开创之举,同时,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在品种创新与品牌提升中得到优化和发展。 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宾馆举行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首届全国 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他们是: 第一家 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该公司的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项目。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2008年以来CDE受理该公司的新药申请30件(17个品种),全部为3类及以上新药,其中一类新药11件,2类新药1件,3类新药18件。主要 涉及抗肿瘤药、骨骼与肌肉用药、麻醉及其辅助用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持续的创新,必将巩固其在抗肿瘤药物、麻醉药品、内分泌系统用药等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公司必能践行“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承诺,并将在其国际化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新药研发过程

新药研发过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制药行业的普遍经验是一个新化学实体药物的开发周期在10年以上成本在10亿美元以上。从候选药物到最终产品上市其成功率只有一成。 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医学、伦理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其过程受国家相关政策、人类社会健康卫生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统计 数据显示,过去整个制药行业从临床Ⅱ期进入Ⅲ期的成 功率平均达到25%。即使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也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市场所接受。因此只有克服及把握好新药研发中的难点与关键点,新药研发才有可能取得包括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成功。而目前认为,新药研发过程不仅仅是指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生产前研究,也包括药品在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及临床再评价研究,现就其进行扼要的论述。 剂量探索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其中又以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为重。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毒性,即确定最大耐受剂量;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有效性,即确定剂量效应关系和最小有效剂量。但目前国内对剂量探索试验重视程度不够,申报的临床试验剂量往往在试验前已经由申办方或者相关研究人员确定,“剂量探索”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剂量探索试验属于新药剂量的初步探索,药物有效性及安全

性往往未知,而该试验又需要设置多个剂量组,因此面临了更多的伦 理学考验;二是剂量探索试验往往需要较大样本量,国内的申办单位 难以承受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国内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对于 剂量探索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除了上述实际应 用中存在的困难外,剂量探索试验对统计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剂量探索试验属于多臂试验,应用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最小有效剂量 估计不可避免。应用多重比较时,即要防止I类错误的膨胀又要保证 足够的检验效能;在自适应设计,除了多臂问题以外,进行期中分析时 也要考虑I类错误膨胀的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多重比较方法是剂量 探索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药物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

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水井坊” 科目:国际商务 学院:国际商学院 班级:10715 姓名:王冠婷 学号:1007614029

目录 1、“水井坊”公司简介 2、案例背景 3、“水井坊”品牌国际化进程 4、案例启示与借鉴意义 5、参考文献

摘要 水井坊作为我国知名致命制酒企业,凭借悠久的历史和高产品质量,一直是我国制酒行业的龙头企业。2006年,水井坊制定了国际化战略,与多国国际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APEC会议上,成功走出国门,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为今后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水井坊国际化战略APEC 一、“水井坊”公司简介 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200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水井坊遗址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研究的内容,填补了中国古代酒坊遗址、酿酒工艺等方面的考古空白。2012年3月,英国洋酒63亿购水井坊获得批准。 在1999年挖掘的当年,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井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权威部门给它的评定是:迄今为止全国以至世界发现的最古老、最全面、保存最完整、极具民族独性的古代酿酒作坊,被我国考古界、史学界、白酒界专家誉为白酒行业的“活文物”、“中国白酒第一坊”。 二、案例背景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样也是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元年,是中国民族品牌腾飞的转折点。十年磨一剑,水井坊如今已是中国白酒行业里具有代表性、有文化特色,有质量保证的民族产品,成功走向出国门,迈向辉煌。 2006年国际烈酒巨头帝亚吉欧集团成功携手水井坊,为水井坊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即将于6月6日~8日召开的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上,水井坊旗下高端白酒“菁翠”将作为大会唯一指定白酒惊艳亮相。同时,水井坊还成为APEC系列活动未来三年唯一指定白酒。业界表示,水井坊此举开创了中国白酒品牌与国际顶级政商会议合作先河,为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提供一个新方向。 对此,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勇认为,凭借一直以来与精英人群的高度黏合以及与国际大型会议或赛事深度合作的经验,水井坊奠定了与APEC合作的坚实基础。 三、“水井坊”品牌国际化进程 (1)在观念上和国际接轨: 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成功合作,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烈酒主流市场拓展。根据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协议,水井坊成为帝亚吉欧的全球采购中心之一,取得了帝亚吉欧的原材料采购业务并成为洋酒罐装基地;同时,水井坊借助帝亚吉欧的国际平台及国际市场销售网络,把水井坊推向国际的主流渠道以及主流消费群体,是中国白酒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前提。目前,水井坊已进入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税及有税市场,并在全球40个以上机场进行销售,国际销售占到水井坊总销售的15%左右。” 在海外市场购买分三种人群,第一种人群就是海外旅游的内地消费者,本身对白酒感兴趣,出去旅游也会购买白酒饮用。第二种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人华侨,他们希望喝到来自中国的白酒。第三就是非华人华侨的西方消费者,这类人群通过不断对中国白酒文化的了解,逐渐接受白酒。 (2)对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学习和理解: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中国品牌面对国际化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中国品牌面对国际化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一大批企业在创建国际品牌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给中国其他企业进行品牌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对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 一、中国企业应理解品牌价值的核心 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人士在关注一批最有价值的品牌时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品牌价值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对此,笔者认为,真正的品牌在于它拥有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最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观点的价值,这一价值正是产品的品牌价值核心的反映,即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反映。2004年初,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5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6中,海尔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品牌,排在第95名。评价这些品牌价值的核心指标就是品牌忠诚度。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理解了品牌价值的核心,有利于在营销过程中降低销售成本和抵御或减轻来自替代品牌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三大难题 (一)路线难题 到底是应该执行”先难后易”的大张旗鼓式路线,还是应该执行”先易后难”的逐渐渗透式路线。2006年岁末,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坦承”海尔进入了高原期”,海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美国海尔虽然小冰箱份额已经数一数二,但是却很难打入美国社会主流的500~700毫升冰箱市场,海尔在美国市场仍然只能算是边缘化品牌,距离主流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海尔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化时雄心勃勃地制定了”3个1P3”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先难后易”的国际化路线,即先占领发达国家市场,然后以高屋建瓴的形式进入发展中国家。然而时至今日,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海尔在海外销售只占总销售额的22%,这与当初海外销售占2P3的战略目标仍然相去甚远。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第一品牌的海尔在执行”先难后易”的国际化路线时尚且困难重重,那么其他品牌的难度可想而知了。当然,不管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路线本身都没有错,关键就看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了。中国品牌大张旗鼓地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为,盲目冒进只会断送企业美好的前程,TCL国际化的落败就是”赌徒”心理的结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壁垒正在不断降低,各国对外来投资也越来越开放,”先易后难”的国际化路子将会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魅力。 (二)人才难题 到底应该使用自己培养的人才,还是应该空降国际化人才。牛根生先生有个著名的”三级火箭论”:企业的用人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就像火箭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燃料并抛弃前一阶段的废弃物一样,企业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适合该阶段的人才,让不适合该阶段的人才退出岗位。柳传志曾坦言,联想国际化的最大困境是国际化人才匮乏。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联想成了”三级火箭论”的最成功的实践者:第一级是柳传志,他使联想成为中国的联想,然后又将它推向国际市场,在联想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主动退出;第二级是杨元庆,他是联想国际化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第三级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已经离职的沃德和现在的阿梅里奥团队。为了使管理团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团队,联想做得很彻底,连续从最优秀的竞争对手戴尔公司挖走五个高管。虽然目前联想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业绩逊色于国内市场与新兴市场,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联想的国际化会走得更远。 (三)并购难题 到底应该并购资产还是并购负债。2006年是外资大举并购中国品牌的一年,外资在中国的并购对象基本上都是行业领先的或赢利状况比较好的品牌。反观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则显得过于盲目,他们往往不管这个品牌亏损到什么地步,也不管自己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消化力。”蛇吞象”是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的。”走出去”是中国品牌必须要面对的,而海外并购是中国品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快速通道,但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几点:一是要循序渐进;二是要分清并购的对象是属于”资产型”还是”负债型”;三是要量力而行。做企业要对股东和社会负责,如果总是把企业全年的净利润都贴到并购对象上,股东和社会舆论是不会给你太多整合时间的。

新药研发的趋势以及促进新药研发的管理策略

新药研发的趋势以及促进新药研发的管理策略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医药市场营销作业 药学院 2018年1月20日 我国新药研发的趋势以及促进我国新药研发的管理策略 摘要:新药研发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医药科技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医药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的关系所在。新药研发能力在现阶段日益成为医药研发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我国新药研发现状阐述我国新药研发的未来前景以 及促进我国新药研发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新药研发发展趋势机遇 医药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行业, 其发展的好坏以及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国民的健康保障和生活质量。医药研发是一个多学科、高科技、高难度、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从生产能力看我国药品生产能 力居世界前列,但在研发领域中国已经落后发达国家近20年。在主导国际市 场的主要药品中,几乎没有中国的专利产品,一种仿制药可以有几十家企业同时生产,而且大部分还是原料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随着我国加入WTO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国外制药巨头纷纷在我国建厂,同时在我国设立新药研发中心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新药研发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 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医药产业当前和未来的 生存和发展 , 以及民族医药产业能否在技术上保持独立自主的生存状态。因此,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新药研发和发展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新药研发现状 我国的新药研发体系主要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药技术开发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4部分构成。国立和部分地方性科研院所承担着国家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其发展方向和技术力量各有偏重,在药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部属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的重点实验室也承担了许多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各有特色,是我国药学高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和创新药物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弱,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差,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大批实力相当的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新药研究人才,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也正与发达国家逐步接轨,科研院所越来越注重基础研究,企业逐步成为新药研发的主体,每年申报新药发明专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国的新药研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研发的特点 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却属不同领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 (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 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 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试验动物许可证》。 (3)存在不确定性 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 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这一阶段大部分研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原因和努力方向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原因和努力方向 (2) 品牌的含义与实质 (2) 含义 (2) 实质 (2) 中国品牌整体现状与产生该现状的原因 (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正有着越来越多的机会,从国内到国际,理应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但是,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现状却不容乐观。 (2) 现状 (2) 产生原因 (3) 努力方向 (4) 1.树立企业全球品牌意识,并强化创新意识,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作为企业品牌 战略的指导思想。 (4) 2.找到合适的市场选择,将品牌融入市场,进而走向世界。 (4) 3.企业要拓展视野,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确定企业品牌战略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 标。 (4) 4.完善管理机制,为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 5.树立新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专业的品牌培训,推动品牌的理论研究,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4) 6.政府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重点从知识产权上来保护中国的企业。 (4) 参考文献::纸库网2009-09-10 对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相关思考 (4)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原因和努力方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中国”这个词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注意。“中国制造”、“世界工厂”几乎人人都知道它代表什么。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中国品牌”这个称呼。本文将简要阐述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原因和努力方向。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品牌、现状原因 品牌的含义与实质 既然要说中国品牌,首先,不得不谈的就是品牌的含义和实质。 含义 品牌是企业给他们的商品和服务所确立的名称、术语、象征、符号、设计,或上述的综合;以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品牌由“牌名”、“牌标”、“商标”组成。其中“牌名”是品牌的可念出的那部分。“牌标”也是牌子的一部分,但它只能识别却不能念出来。它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设计或一个明显的颜色或字母。在国外,声音和影像也可以作为牌标。最后还有“商标”,它是品牌中提供法律保护的那部分,意味着所有者在使用牌名牌标时所拥有的所有权。 实质 品牌,就其实质来说,它代表销售者(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体现出特定的商品属性、特定的利益,生产者的某些价值感、特定的民族或企业文化、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用户)群体类型,其中,价值、文化、个性构成了品牌的基础,体现了品牌间差异的实质。 对现代企业而言,品牌构成企业的核心资源,形成其核心竞争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品牌是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以及文化力的凝结与组合,标志着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具有独特营销能力。 中国品牌整体现状与产生该现状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正有着越来越多的机会,从国内到国际,理应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但是,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现状却不容乐观。 现状 中国品牌企业与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有明显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足10%。 品牌的弱势: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强势国际品牌存在,有些品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新品牌进入的成本非常高,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非常大。

中国品牌国际化问题研究

服装品牌国际化问题研究 一、品牌国际化概述 (一)品牌国际化的含义 1.品牌的特征 一个品牌能传达出的含义有六层:(1)属性(2)利益(3)价值(4)文化(5)个性(6)使用者。不同的运用组合,能传递出不一样的品牌信息。 2. 品牌国际化的含义 对品牌国际化有几种错误理解:(1)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2与跨国公司合作加工出口(3)有了像外国品牌的一个名字并在国际市场投放了广告。事实上需要一个企业使用其名称和logo,在全新的国外市场进行适应目标区域市场的全新营销并确立了稳定地位才是真正的品牌国际化。 企业要清楚的是:(1)品牌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向外发展和扩张的一个长期过程。(2)品牌国际化分为层次高低不同的三种形式。最低层次的是销售产品实现商品输出;中间层次是通过在国外投资建厂实现资本输出;最高级层次通过签订品牌使用许可合同等方式实现无形资产输出。 (二)品牌国际化的理论依据 1.核心竞争力理论:(1)价值性(2)领先性(3)延展性(4)不可交易性(5)动态性。 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得到目标群体的认同,就拥有了独衣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建立起国际品牌。 2.差异化竞争理论

五力模型中提出五种竞争力: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差异化战略就是根据五力模型提供的三种战略之一。 差异化对于品牌国际化战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手段。如果有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给顾客某种具有独特性的东西,那么它就具有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经营特性。可以很好的防御行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获得竞争优势。在同类产品中独树一帜,才能为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品牌国际化的紧迫性 (一)中国服装品牌现状及面临困境 1.中国服装品牌现状:(1)发展快,产量提高迅速(2)缺乏知名品牌,品牌生命周期短暂(3)贴牌是主要出口方式(4)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2.中国服装品牌面临的困境:(1)纺织服装业原材料成本、节能减排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2)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降低、贷款利率上调等宏观政策的影响。(3)经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 (二)中国服装企业的出路——品牌国际化 我国服装行业出口额巨大但却利润微薄。归到根本上看,就是在国际市场缺乏本土的国际品牌,缺乏技术和终端市场,通过低廉劳动力换取的利润是非常低的,唯有实施品牌战略,创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占领价值链的最高端,才能具备长久的竞争力。 三、中国服装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的目标市场选择 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不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优点在于不发达国家的市场易进入,塑造品牌形象的时间短、投资少,政策上也会有相应多的优惠。但不足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