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

习(附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个城市?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一下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1)城市:彼得格勒。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趋势: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下降。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主要原因:实行新经济政策。

(4)苏联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彼得格勒。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据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可知,1913-1921年俄国9(苏俄)粮食产量下降。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据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可知,l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逐步上升。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

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据材料“…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可知“苦果”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点睛】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3.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

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4.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倍!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答案是A。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如: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

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

(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第一手资料、从图片及文字介绍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漫画《争吵与签约》

材料二日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独占了中国若干年,势力扩张不少。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出于遏制日本的长远考虑,英、美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________________上对中国的要求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____________关于山东问题“边缘谈判”的始末》(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哪次会议上的争吵?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三个国家?

(2)会议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你怎样看待这个条约?

(3)材料二中的两处横线处应填写什么会议?说出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地点。该会议签订了诸多条约,它们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

(2)《凡尔赛条约》。这个条约对德国的处置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解析】

【详解】

(1)据题干漫画《争吵与签约》内容,可知漫画反映了这些国家在巴黎和会上的争吵。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英法美三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对德国的处置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据材料二“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在战争已经结束,对战败国处置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英、美必然要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在不损害它们利益的前提下,在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的要求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为了解决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华盛顿体系”。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中国又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战争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指出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参战国家多,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可知,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根据“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可知,这次战争参战国家多,根据“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可知,此次战争的特点还有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7.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8.下图人物是 .

【答案】列宁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列宁。列宁在1917年11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点睛】

解答图片问题的关键是识图,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平时学习时,需要注意对图片的

识别。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别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此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萨拉热窝事件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凡尔登战役残酷性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等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所占殖民地较少。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依据课本所学,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位位置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

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3)依据材料三德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争夺殖民地,要通英国争夺殖民地。结合课本所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税,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战争,可得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依据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10.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

(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2)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法德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识记。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我们要热

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重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主要战场及战争状况;掌握 1915~1916 年一战的主要战场。 2. 难点:理解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认识德奥军事集团失败的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战线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俄?德、奥 南线巴尔干战场沿多瑙河与萨尔瓦河展开奥?塞尔维亚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 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 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ft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 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 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 年2 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 70 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 2 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 100 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 年 12 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 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 年 4 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答问题: (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2.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⑤取消清政府的公行制度,两国商人实行自由贸易。 1843年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款规定: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请依据以上资料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材料3.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2)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年2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70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2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100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年12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课中思考] 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为维护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2019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真题练习(含答案) 选择题 (2019·四川攀枝花)18.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发生了重大事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D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农奴制改革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印度民族大起义促成印度实现了独立 C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 美国的南北战争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2019·山东淄博)11.历史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结论。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D A.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作 B.《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C.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建立起科学的生物学 D.爱因斯写出相对论——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2019·湖北鄂州)10.下列“事件概述”与“历史评价”关联不正确的是()B (2019·湖北孝感)19.“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材料中涉及的两次革命对美利坚历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D 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④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2019·山东济宁)19.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D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019·四川宜宾)6.图3反映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B 选项事件概述历史评价 A 从武装革命到“光荣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 从《独立宣言》发表到1787年宪法颁布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 C 从《人权宣言》颁布到《民法典》颁行 《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 规范 D 从武装倒幕到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保留了封建残余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多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材料展示:1913年英、法、德、美的比较(注:英、法为老牌殖民国家,美、德为后起殖民国家)

项目英法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 1 2 4 3 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 1.3 1.9 4.6 8.1 业增长倍数 1913年工业产 3 4 2 1 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 1 2 4 5 面积所占位次 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量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通过此战役,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的企图破灭。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请回答: (1)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它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2)从列宁的话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性质 (2)①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选集》(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

课时训练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一、选择题 1.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解析: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东西两面都是协约国,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答案:A 2.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德国为此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被喻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解析: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战役中,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一方,故选B项。 答案:B 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解析: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目的是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 答案:C 4.下列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尽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本质目的是相同的,即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答案:A 5.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解析: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北洋政府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服役。因此,D项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6.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20年”和“《欧游心影录》”可知,梁启超认为科技“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使得战争更加残酷,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

名词解释 1、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商业范围扩大、商路的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新型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直接后果:①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迅速增强,随之要求相应的权力②奴隶制度在北美殖民地“复活”③欧洲商业文明开始向全球移植。间接促进了工业革命。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所兴起的思潮,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 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①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③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④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⑤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 3、重商主义:西欧君主制强化背景下实行的政策,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旨在富国强 兵。中心原则:国家的繁荣程度取决于贵金属拥有量。加强了专制王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断送了封建制度。 4、因信称义: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接受上帝提出律法的人就是和上帝有了神 圣的约定,这些人就会被上帝称之为“义”。只有真心信仰上帝接受上帝律法的就能使人成为义人,义人就能够得到解救。 5、科学革命:是指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近代科学的建构过程,从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 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为以后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开辟道路、指明方向。 6、《政府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著作,阐述了自由主义政治学说,也是对17世纪英国革命中的各派政治思想的全面清理和总结。论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 7、光荣革命: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 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第二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这是一次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称作“光荣革命”。此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8、《论法的精神》: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由派孟德斯鸠的著作,阐述了以权力制约与平衡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原则,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建立提供了依据。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发生于工业革命后,议会的代议制改革。适应工业革 命的需要,重新分配席位,降低了选民要求。使广大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10、常任文官:多党制国家中,负责实际执行事务的官员。此官员经考试录用,若无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 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战争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指出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参战国家多,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可知,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根据“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可知,这次战争参战国家多,根据“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可知,此次战争的特点还有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2.某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什么? (2)图一中的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哪一地区的关系? (3)图二中的会议是哪国主导召开的?会议上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有何影响? (4)在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得以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通过两次会议你有何启示? 【答案】(1)《凡尔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 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初三历史世界近代史材料分析题训练(二) 姓名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6分) (2)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分) (3)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2分)两国的改革调整有何特点? (4分)

2.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 材料二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摘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政治革命”主要指近代欧洲发生的哪些资产阶级革命?写出两例。(2分) (2)写出近代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中取得的成果各一例。(2分) (3)材料二中造成欧洲成为“瓦砾”“藏骸所”“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的事件是什么?(1分) (4)为振兴经济,避免材料二中的惨剧重演,西欧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是什么?(1分)(5)回顾欧洲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1分)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 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不同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是《凡尔赛条约》。(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不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 炮轰后的凡尔登 (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之一 材料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 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 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 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材料2:……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 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 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 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 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 ——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偿的利息,这就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主义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重视引进外资有根本的不同。 第一、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是在中国主权完整和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国 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需要进行的。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四、经过: 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

始崛起。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 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倒幕运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马拉松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 为 (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 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选择题 1.(原创题)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二月革命,这次革命的性质为(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 C.民族解放战争D.俄国工人起义 解析:判断一次革命的性质主要从目的和结果方面看,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沙皇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A 2.在同盟国中,由于士兵发动起义,最早宣布投降的国家是( ) A.保加利亚B.奥斯曼帝国 C.奥匈帝国D.俄国 解析:保加利亚由于人少国小,协约国在那里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士兵不愿再为同盟国而战,于1918年9月发动了起义,迫使保加利亚政府向协约国投降,故选A。B投降于1918年10月;C投降于1918年11月3日,D不是战败国,没有投降。 答案:A 3.(原创题)一战结束前后,新兴国家不断出现,人们在这些新兴国家当中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如同“鹤立鸡群”,这个国家应是( ) A.苏俄B.匈牙利 C.美国D.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在上述国家中,苏俄是唯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故与众不同;美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是一战后新兴起的民族国家,它们都不符合“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这个条件。故选A。 答案:A 4.(原创题)对于参加一战的国家来说,有为保卫民族独立而战的正义战争,有为瓜分殖民地而战的非正义战争,中国参加一战属于( ) A.民族解放战争B.帝国主义战争 C.民族独立战争D.抗日战争 解析: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是应“日本之邀”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从主观上没有什么进步意义,也不涉及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独立战争,故选B,D与一战无关。 答案:B 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