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合集下载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的中药防治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的中药防治

衣不下症 方用 的是 白大 戟 , 方 为 : 甲 , 其 山 白大 戟 , 海
2 河北省 畜牧 兽 医研 究所 , . 河北保定 0 1o ) 7  ̄ 0
中圈分类号 :8 3 3 S 5 . 文献标识码 : B 金砂 , 飞滑石 , 猪油 4两、 汁一 盏 同煎法 为膏 灌 灰 脂 肪肝 出血 综 合 征 ( at vr e r aisn F t le mor gc y . yi h h 之‘ 。此方实亦神圣散 方。大 戟在本 草学上有“ 4 J 红 rmeF H ) 芽大戟” 之称 ,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著名生药 do , L S 是 由 于饲料 中 营养 物 质过 剩 而某 些微 本草学家谢 宗万 研究 员在《 中药材 品种论述 ・ 上册》 量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 造成鸡体 内代谢机能紊乱 ( 二版) 中论“ 绵大戟 ( 狼毒 )时说 : ” 以狼毒为绵太戟, 而引起的, 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出血而急性死亡为特 有文献依据的当推《 滇南本 草》 ……本草上以绵太戟 征 的疾 病。 为名的药材, 可能也不止一 种, 如李时珍 日:北地绵 1 简 史及流行 病 学 该 病 于 15 “ 9 3年前后 在美 国发 大戟色 白, 其根皮柔韧如棉 , 其一为瑞香科狼毒之正 生 ,96年美 国得 克 萨 斯 农 工 大 学 的 C uh提 出 了 15 oc 品, 另一为大戟科 白狼毒 。《 J 中国兽 医秘方大全 ・ 脂肪肝综合症 ( a i r ydo e L ) Ft v nrm S 的病名。其 竹le s F 胎衣不下》 所收第五方中即有“ 大戟狼毒 1g 此方 后 , 5 , s 由于该病 经 常伴 有 肝脏 出血症 状 , l7 于 92年 提示其所用之“ 大戟狼毒” 即为白狼毒。谢氏认为: w0 odP l 大 l r、o n等又改名为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现在 f i 戟科京 大戟 与茜草科 红大 戟均 称“ 芽大 戟”极易 混 般都 沿用此 名 。本 病 也 曾 有肝 肥 大 、 肪 肝 、 破 红 , 脂 肝 用。茜草科红芽大戟长于解毒疗疮 , 有别于长于逐水 裂 、 出血等 名称 [ 【 1 [ 1) 肝 3 5。 】1 )1 之大戟科京大戟。而绵大戟为瑞香( 狼毒 , 科) 疗效与 FH L S普遍 发生 于笼 养蛋鸡 , 特别是 处 于 产蛋 高 大戟不同, 不可作大戟。同书“ 狼毒” 条谓 : 狼毒有红 、 峰期的笼养 蛋鸡 , 其次 为过肥 的肉用仔鸡 。可 以说 白之别 , 红狼毒即瑞香科狼毒 , 白狼毒植物 ; 一是大戟 F HS的发生 , 乎 是与笼 养鸡 技 术的 开发 与 发展 相 L 几 科月腺 大 戟 。 主产 于安徽 , 河南 , 江苏 、 山东 、 湖北等 地 致 的 。F HS的发 病 率 依 鸡 的品 种 、 系 、 L 品 日粮 组 产 , 中 以安 徽产 量最 大 , 为大戟科 狼毒 大戟 。 品 成 、 其 二 该 环境 等因 素 而 有 差 异 , 常 为 鸡 群 的 1 通 %~2 , % 有大毒 , 可致死人畜。《 牛经大全》 为明代安徽六安地 有的高达 5 %~7 甚至 l %以上。死亡率一般低 %, 5 区喻氏兄弟所辑当地 医牛经验方 , 以上情况结合谢 于 5 , 有 时 高 达 2 % , 至 3 %… 。另外 , 据 % 但 0 甚 0 氏之本草考证可知“ 神圣散” 方所有之“ 大戟” 应为大 F H 还造成整个鸡 群的产蛋率下降( LS 据报道, 个别 戟科 月腺大 戟 , 即俗 称 之“ 白大戟” “ 、绵大 戟” 大 戟 鸡场产蛋率下降至 3 .%t )影响正常产蛋高峰期 或“ 93 6 , 狼毒” 。至于若用红芽大戟入神圣散方 , 疗效如何, 有 的出现。目前 F H L S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常见病。 待临床进一步观察验证。想必也应有一定疗效 , 因中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的养鸡业取得 了突飞猛进的 兽医对此方的运用。 多未考究大戟之本草来源 , 二者 发 展 , 集约 化 养殖规 摸不 断扩大 。近年 来 F HS在我 L ( 指狼毒 , 大戟) 同划归 峻下逐水类 , 在药理上有一定 国的蛋鸡场和专业养殖户中也时有发生 , 浙江、 安徽 、 相似性 。 河南等省都有发生 F H L S的报道 。 且有逐年增多的趋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诱发因素及营养调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诱发因素及营养调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诱发因素及营养调控刘志友;孙德欣;绳志生【摘要】脂肪肝综合征(FLS)是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直接影响家禽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蛋鸡FLS的诱发因素及营养调控作一阐述,以期为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3页(P105-106,112)【关键词】脂肪肝综合征;脂质代谢;抗氧化;蛋鸡【作者】刘志友;孙德欣;绳志生【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316.5脂肪肝综合征(FLS)是蛋鸡体内脂质代谢发生紊乱而造成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因产蛋需求的脂质合成增加,造成脂肪在肝脏内过度沉积。

患鸡平时无明显症状,常突然发病,生产性能急剧下降,且死亡率较高。

因其发生是由管理、营养、应激等诸多因素共同所致,所以给其病因研究和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诱发FLS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者发现,不同小鼠品系对脂肪肝的易感程度不同,该种肝脏受损的品系特异性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调控的代谢通路有关[1]。

也有报道指出,肝脏中存在的差异表观遗传性预先决定了个体对脂肪肝的易感性[2],说明不同品系或品种存在的内在分子通路的差异或表观遗传差异可能与脂肪肝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在蛋鸡方面,Abplanalp 等[3]报道,UCD-003 蛋鸡品系肝脏酶活性高,与同龄其他品系鸡相比容易发生肝功能障碍而诱发FLS。

不同品种蛋鸡肝脂率的平均范围在25.8%~49.0%,说明遗传作用是影响肝脏脂肪含量的重要因素。

Stake等[4]研究发现,外源注射雌二醇诱导蛋鸡FLS时,罗得岛红鸡比白来航鸡更容易诱导成功。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诱因与防控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诱因与防控

技术ECIINOLOtiY疾病防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诱因与防控◎董宏(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蛋鸡集约化养殖以来,随着蛋鸡日龄的增长,产蛋量越来越高的同时,肝脏功能衰减的也越来越厉害,保持肝脏健康的难度就越大。

现代蛋鸡选育的方向是体重小型化、产蛋周期延长化,一只优秀的蛋鸡一个养殖周期可以生产出相当于自身体重13倍的鸡蛋,约为25kg鸡蛋,如何保证这25kg产量和质量都能都达标,蛋鸡健康状态是关,其中肝脏健康状况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制约蛋鸡生产性能发挥的瓶颈因素之一,因为肝脏在鸡蛋生产过程中参与机体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矿物质代谢及维生素代谢侗时具有解毒功能。

•旦肝脏功能受损,则以上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鸡蛋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原料供应就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久而久之,鸡群产蛋率和鸡蛋质量都会下降。

蛋鸡肝脏功能下降时的表现之一就是脂肪肝现象,这也是笼养蛋鸡较易出现的症状。

一什么是脂肪肝综合征?脂肪肝全称为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脂肪代谢紊乱等导致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并伴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禽类脂肪合成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产蛋前期,肝脏开始大量重新合成脂肪,当与载脂蛋白等结合形成及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到肝外组织以满足蛋黄中沉积脂质的需要。

当肝脏中脂肪合成的速度大于向外转运时,过量的脂肪就会沉积在肝脏中,使肝脏的脂肪含量升高。

当蛋鸡采食了较高能量的饲料后,过量的能量就通过合成甘油三酯贮存在肝脏中,形成脂肪肝。

平时所说的肝破裂,多是因肝脏发生脂肪性病变,导致肝脏质地变脆容易破裂流血死亡。

正常肝脏也会有脂肪沉积,但是含量通常会维持在一定水平,当沉积过多时,就会引起鸡只腹部脂肪堆积而超重、鸡冠和肉髯苍白、产蛋量下降、死亡率升高等症状。

脂肪肝的诱发因素很多,临床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地柔软、颜色发黄。

自然死亡鸡肝脏可见腹腔或肝包膜下有血块。

二脂肪肝综合征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1死亡率上升由于肝脏变脆,鸡群抗应激能力变弱,会造成鸡群因应激导致的肝破裂,死亡比例上升。

脂肪肝百度百科汇总

脂肪肝百度百科汇总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症状,尤其是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的早期症状,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会怎样?以及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常见症状:典型症状:蛋白尿、水肿、恶心、腹痛*一、症状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多为20~30岁的初产妇,在妊娠晚期(36~40周)突发颜面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继而上腹痛、恶心、呕吐、及出血倾向、黄疸进行性加深,意识障碍,血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血ALT不增高为其特征,并常有低血糖。

病死率高达70%~80%。

死亡原因可为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致命性低血糖、DIC、出血性胰腺炎和胃肠道出血。

2.四环素中毒所致急性脂肪肝服用大量四环素族抗生素可致急性脂肪肝,但以孕妇为多。

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及淤胆。

临床表现有突然发热、黄疸、意识障碍。

3.Reye综合征又称脑病脂肪肝综合征,系指病毒、中毒及代谢障碍等所致脑水肿及肝、肾等脏器脂肪沉积。

临床表现为先有感冒样先驱症状,2日~3周后,突然出现频繁呕吐伴剧烈头痛,随即出现肝功能受损和意识障碍等症候群。

*以上是对于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并发症,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常见并发症:胰腺炎、低血糖症*一、并发病症可因致命性低血糖、急性肝肾功能衰竭、DIC、出血性胰腺炎和胃肠道出血导致死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症状,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暴发性肝炎样综合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鸡的四种营养代谢病及其防治

鸡的四种营养代谢病及其防治

摘 要:在鸡病中,营养代谢疾病更常见。

随着家禽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营养代谢疾病的表现更加复杂,难以控制。

影响体重增加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胴体品质,甚至导致相当数量的鸡死亡。

雏鸡发病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等。

鸡的各种综合症的发病率显着增加,严重危害到了养鸡业的发展。

根据资料报道危害严重。

一些综合征近年来才被发现并且偶尔发生。

有的在我国还未见报道。

目前,这些疾病引起了大多数畜牧兽医的广泛关注。

介绍几种重要的综合症,以便大多数育种者和牲畜兽医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类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鸡;营养代谢;腹水综合征;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猝死综合征;痛风;防治1 肉仔鸡腹水综合征肉仔鸡腹水综合征又称 “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高海拔病”、“心衰综合征”等。

该病是一种代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在3至4周龄肉鸡,生长迅速。

本病主要是由于肉鸡遗传育种提高了生长速度而引起的。

在肉鸡的选育过程中,主要强调生长速度,所以使肌肉、骨骼的生长速度远大于心肺的生长速度。

由于迅速生长的肌肉需要大量的氧气和养料,同时排出大量的 CO2和废物,这就加重了体积相对小的心肺的负担,为了满足肌肉快速生长时对氧气需求量,必须加速肺血流,提高血压,并且必须扩大右心室。

右心室扩张以后,由于心室瓣没有相应增大,所以在心室收缩时闭合不全,使部分高压血流返回静脉,使肝门静脉压力增加,导致肝脏扩张和肝细胞退化。

静脉压增高使静脉扩张,血管壁变薄,增大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血浆大量渗透腹腔,使血管中的血细胞浓度增加,血液粘度增加,这又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发病。

另外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营养性因素。

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的肉鸡几乎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综合征。

硒和维生素E缺乏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导致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降低。

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含量增加会导致肝脏坏死并最终导致肉鸡腹水。

氧气缺乏的因素。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常见鸡病肝脏的病理变化及鉴别要点

常见鸡病肝脏的病理变化及鉴别要点

誅兽医临床1禽流感肝脏淤血肿大,有白色点状坏死灶。

产蛋迅速下降,死亡率较高,头部肿胀,胫部鳞下有出血点,腹腔内充满卵黄液,输卵管内有脓样分泌物。

2法氏囊炎肝脏呈土黄色。

肾脏肿大呈花斑肾,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浆膜下胶胨样浸润、出血或内有干酪样物质。

精神极度沉郁。

3包涵体肝炎肝脏肿大褪色,质脆,脂肪变性,有点状或斑状出血。

突然死亡,大多数发生于3~7周龄,集中于5周龄。

病程持续7~10天后突然停止。

包涵体只在肝脏内形成。

4淋巴细胞白血病肝脏因肿瘤样组织呈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而极度肿大,被称为“巨肝症”,病理组织质地较松脆,并常有出血及坏死。

镜检病理组织主要是由大量淋巴细胞所组成。

发病鸡一般在18周龄以上。

慢性病程,死亡率低。

5网状内皮增殖症病鸡肝脾增大,有针尖大弥漫性浸润,脾脏增大可导致破裂。

胆囊肿大是本病的特征。

6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脏充血或脂肪变性,表面均匀分布1毫米的圆形黄色病灶,中心有出血点。

胰脏呈白垩状,实质中有白色坏死小点。

肾脏肿大苍白。

发病率15%~21%,平均为5%。

7大肠杆菌病肝脏包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易剥脱,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严重的整个肝脏表面被此膜包裹,剥脱此膜后肝脏呈紫褐色。

8巴氏杆菌病急性病例的肝脏有数量不一、但大小基本一致的针头大的灰白色坏死灶且一般分布较密。

禽霍乱流行广泛,各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

心血或肝、脾涂片可发现两极染色杆菌。

9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有些病例的肝脏有小点出血和坏死结节。

结节一般较小呈土黄色,并见有砖红色条纹,胆囊扩张,脾脏肿大。

此类结节可见于心肌、肺、肌胃和肠壁。

雏鸡在2周龄时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

临床上以排白色稀薄粪便为主要特征。

禽副伤寒的急性与亚急性病例可见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肝包膜上常有纤维素性薄膜被覆;肝脏内有细小灰黄色坏死灶。

带菌的成鸭常有肝硬变表现。

本病主要发生于雏禽,急性型尤多见于2周龄以内。

亚急性与慢性病例肝脏呈棕色或古铜色肿大,肝脏有颗粒状坏死结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出血综合症
主要发生于笼养产蛋母鸡,公鸡极少 发生,临床上以肝细胞内沉积大量脂肪、 肝包膜下出血为特征。(填饲的家禽易发 生)
1.病因 1.发生本病有关。高产 蛋鸡品系对本病敏感。 ③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B族维生素、VE及蛋氨酸 含量不足。 ④饲料中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红青霉毒素 等)可导致肝机能损伤,引起脂肪变性。 ⑤应激因素:光照不良、饮水缺乏。
2.症状与病变 2.症状与病变
本病多见于产蛋良好的鸡群。 ①病鸡体况良好,发病的迹象是产蛋减少或达不到 应有的产蛋高峰。 ②绝大多数病鸡生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 产蛋率波动较大,可有75%~85%突然降到 35%~55%,在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
③有的可发生突然死亡,由于应激造成肝脏破裂, 继而发生腹腔出血所致。 ④病鸡喜卧、鸡冠肉髯褪色乃至苍白,嗜眠,瘫痪, 体温达到41.5~42.8℃。 ⑤进而鸡冠、肉髯及脚变冷,数小时内死亡。 ⑥从发病到死亡1~2d。
3.病理变化 3.病理变化
①剖检可见尸体过分肥胖,皮下及肠系膜均有大 量的脂肪沉积 ②肝肿大,边缘钝圆,色黄,呈油灰色,质脆易 碎,用刀切时,在刀表面有脂肪滴附着; ③肝表面和包膜下有出血斑点,肝破裂时在肝被 膜下和腹腔内有大量血凝块。 ④组织学检查为重度肝脏脂肪变性。
肝颜色变浅,肝上有出血点( 肝颜色变浅,肝上有出血点(斑), 腹腔内沉积大量脂肪
肝颜色变浅,质地易破裂, 肝颜色变浅,质地易破裂,肝或腹腔 内有血凝块
肝颜色变浅,肝破裂, 肝颜色变浅,肝破裂,肝内有血凝块
肝颜色变浅,肝内有血凝块 肝颜色变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