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部编】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设计(共2篇)

[八上部编】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设计(共2篇)
[八上部编】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设计(共2篇)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目标导航】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研讨练习】

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1.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2.那跨越百年的历史,那古老神秘的传承,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断流,不能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消散。爱她吧,像爱你的妈妈!

题二: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吴蜀双方在益阳对垒争锋,留下了一批历史遗迹,如鲁肃堤、马良湖、关羽濑等。

材料二:益阳文化墨客历来喜欢以三国历史为题材吟诗作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民间通过讲故事、演花鼓戏、唱歌谣等方式反映了三国历史,这些都成为益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信息收集

以上两则材料透露的共同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

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三国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有这些名胜。请你就这一情况向益阳市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艺汇演

班上排练了益阳花鼓戏《单刀赴会》,在全校师生会上汇报演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作一个简短的开场白。(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联探究

在考察资阳区林坳老武圣庙时,同学们录下了一副对联: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请写出对联中涉及的三国人物两个,并联系名著《三国演义》,写出其中一个人物的相关故事。

人物:(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益阳有丰富的“三国文化”遗产。

2.(1)加大对益阳三国文化遗迹的保护力度,对已损坏的遗迹进行有效修复。(2)加大对益阳“三国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益阳旅游资源。

3.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为了传承益阳民间艺术,弘扬“三国文化”,我们201班排练了益阳花鼓戏《单刀赴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4.人物:刘备、张飞、诸葛亮、赵子龙(任意写出其中两个即可)故事名称:写出所填人物相关的故事即可。示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本课向大家展示了很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同时也讲述了很多文化遗产的现在的状况。同学们兴趣都很大,而且都愿意自主探究文化遗产,效果非常好。这一次我希望能够培养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发现、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价值导入,唤醒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

1.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课件出示: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

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设计意图】活动前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三、活动安排,文化遗产我行动

本次活动课先分两个小组,即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再分三个板块合作探究,汇报课上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全班评出优胜小组。三个板块是: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

1.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教材P146“资料一”,明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然后组织讨论,分析本乡镇,也可以扩大到县、区、市范围内的文化遗产项目,可以先在小组内讲一讲,议一议,初步确定申报的项目和形式。再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集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信息,参考教材P147“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也可以采用下面推荐表的形式推荐。

小组内文化遗产推荐表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根据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两个标准来确定本小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2.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确定了申报项目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周末,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按照教材P144的考察步骤,搜集相关资料,考察中需要咨询和记录的资料包括该项目的概况、形式、历史、人文价值、发展现状和未来等。也可以采用阅读书籍、访问老人、网络搜索等形式获取资料。最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报告(以某古代建筑为例)要注意以下事项:课件出示:

申请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撰写内容:

(1)建筑概述;(2)人文、历史价值;(3)建筑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可参考教材P148资料三,了解破坏文化遗产的种种因素,并据此具体分析该建筑面临的问题);(4)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撰写形式:

(1)图文并茂;(2)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

3.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

小组内传阅《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初稿)》,对照标准,研讨、修改、完善策略。小组成员建言献策,撰写小组成员做好笔记,根据需要完善初稿,力求做到申请报告内容翔实,能描述出项目的独特魅力。

教师出示文字范例(参见教师教学用书P382)。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创造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环境,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活动实践;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并提供案例供学生学习模仿,便于学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成果,获得不断提高的机会。

四、成果展示,文化遗产我来荐

1.确定组委会组成

课件出示:

答辩评委:

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每个小组再各推荐两名组员担任评委。

组织人员:

由学习委员负责,确定答辩顺序、时长、流程等。并将各组的申请报告复印,分发给所有评委以供参考。

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主持人:

选择有经验的学生主持,主持人要与组织人员商讨细节,了解答辩流程,撰写串词。

2.秀一秀

小组将搜集的资料制成展板,答辩前在班上展示活动成果。

提示:展出的内容可以是文化遗产的文字材料、图片、影视资料,也可以是采访的过程、花絮以及心得,还可以是小组内开展活动的相关图片等。

3.辩一辩

主持人宣布答辩流程:

课件出示:

1.自我介绍。申遗代表简洁地说明自己所属的小组即可,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用语要礼貌得体,给评委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答辩人陈述(不超过5分钟)。此环节是答辩会的重要环节,答辩人要将本小组完成的申请报告向评委进行详细陈述。可手拿申请报告作为参考,但不要一字不落地照着读,要做到对自己的申请报告内容了然于心。可从所申报项目的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当前状况和拟定的保护措施等方面来介绍,语言要简洁而有条理。

3.提问与答辩(5分钟左右)。评委提问安排在答辩人陈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1分钟左右)。上述程序完成后,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一是对推荐文化遗产、撰写申请报告这一过程的体会;二是参加答辩的收获。

5.宣布答辩结果。几位评委要结合纸质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的现场答辩情况,对各小组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员的表现进行点评,评出“最佳申请报告奖”和“最佳答辩奖”,并给予一定奖励。

宣读答辩规则:

课件出示:

1.听清问题。

2.适当记录。

3.抓要点回答。

4.要坚持观点。

5.不可强辩。

6.礼貌应答。

各小组根据抽签结果参加答辩,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做好配合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课,检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展评,展示

了探索学习的效果;通过竞争答辩,激发课堂活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五、活动反思,文化遗产我来谈

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预设 1.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2.向周边的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人们明白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底蕴、民族文化的根基。

3.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

(1)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2)开办文化遗产学习、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文化遗产存在的必要性。

4.用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结合教材P148“资料三”和P149“资料四”,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通过问题设计和写作训练,进一步梳理探索过程,扩展实践探索的思想广度,将活动引入到更深的层次,提升了活动的效果。

六、收集成果,整理存档

将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撰写的申请报告、活动的图片以及习作等材料收集起来,同时鼓励班级板报组以此为话题,办一期板报,并将优秀成果推荐给学校或上级部门。

结束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展、繁荣中华文化。与时俱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深沉的文化力量。

【设计意图】将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充分展示,并将优秀作品向上推荐,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身边的文化遗产

板块:要求:

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积极参与

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广泛搜集

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团队意识

【设计亮点】

本节教学设计,目标任务明确,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认知到分析探究,从资料搜集到撰写报告,从文字材料到答辩表达。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人;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强化语文和生活的关联认识。在活动中,教师全程参与,但不再是策划者、组织者,而是监督者、引导者。师生共同参与,角色定位恰当,很好地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的开放性和本色性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小专题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小专题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某校八年级(2)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对联”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品味精美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右边这幅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抄写在田字格内。 3.八年级(4)班准备搜集对联出一本对联集,班主任将搜集对联的工作交给班委会。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原创对联,对联内容要立足贵州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稿件截止日期10月20日。请你代写一则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八年级(4)班准备搜集对联出一本对联集,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原创对联,对联内容要立足贵州地方特色,抒发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祝福。稿件交到八年级(4)班班委会,截止日期10月20日。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八年级(4)班班委会 2018年10月10日 4.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精彩的结束语。 【示例】同学们,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着炎黄子孙的情操,深受炎黄子孙的青睐,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将对联文化发扬光大。 (二)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她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对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2.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示例一】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示例二】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走就能到王岭村。 (三)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此,某班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为其设计一则公益宣传标语。 【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班级举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示例】①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②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参观博物馆等);③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同步练习(含答案)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①【A】处画线句有语序颠倒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②【B】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下列文化遗产中选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填在横线上:古遗址、壁画、相声、京韵大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 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6月8人是我国第14个“文化遗产日”,学校为响应“文化遗产日”拟开展“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学校此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设计三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请你就这一现状,写一段话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文化遗产。(110-1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下联: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了解文化遗产,并继承发扬它。 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蕴藏了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湖北武当山古建筑”“西藏布达拉宫”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活动指导生成能力 (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组长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①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②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③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该文化遗产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中应包括:①建筑概述。②人文、历史价值。③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④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知识和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和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和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和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和文化遗产”作文 四、活动示例 我和文化遗产 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墙

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me Huishan clay figurines, Jiangsu is one of the Wuxi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one of the three famous specialty in Wuxi.Its delicate and soft mud, rubbing without grain, curved and continuous, dry and not split, good plasticity, suitable for "pinch plastic".Huishan clay figurines with its shape plump, smooth lines, bright color, concise form and renowned Chinese and foreign,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perfect artistic form,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ese working people and art. Huishan is rich in clay,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A kind of clay for the hand, the idea of witty, fine workmanship,Mr. Guo Moruo praised his characters out of the hand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even for a moment",A clay figurine boutique, high art appreciation and collection value;The other one is clay, gypsum products, production batch with the mold, large quantity, cheap. Wuxi clay figurines in the Qianlong period, the level of skill has been very mature, the work to achieve the perfect realm. At that time the people of Wuxi Zhou Hao in his "Ode to Huishan mud beauty" poem: "leisurely waist methotrexate palm Jane, Lang Jue bone water for god......" In 1885, the Empress Dowager Ci Xi 50 birthday celebration, Wuxi local officials travelled to Huishan to customize a refined set of "Eight Immortals longevity" large hand clay tribute ASAGA, Huishan clay into the palace again. 湖塘桥中心小学 五(9)徐思茜

部编人教版《身边的文化遗产》中考试题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端午节申遗 (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2010吉林省)上联:喜迎盛世龙舟竞渡; 下联:□□□□□□□□。 【参考示例】宽对即可。如:欢庆佳节粽叶飘香。 (二)探究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2009年长沙市) 材料一:韩国江原道江陵市5月26日至30日举行端午2009年端午餐。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材料二:5月28日,来自国内外的确1支龙舟对在汨罗江举行直道竞速赛。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指出,端午节不仅要有粽子、有龙赛舟,也应该有大众的剂祭祀方式,还可以考虑每年开展一次学术讨论会,让屈原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参考示例】保护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符合要求即可) (三)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3分)(2006年陕西省课改实验区)相关链接: (1)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 (2)2006年春节前夕,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提出要保 护春节等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他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针对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他认为“这既是中国文化的光荣,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尴尬。” (3)一些传统节日的衰微不是因为节日本身太过陈旧,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而言,真正有用的永远是我们愿意并能够将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答案示例】加强保护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或:加大政府保护和扶植力度,尽早将一些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传统节日纳入“申遗”程序。或: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或:保护传统节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可精心打造一批知名节日。或:应坚持继承、保护、改造、创新并重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其更生活化,人文化。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

习作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板书: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汇东实验学校胡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

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最新整理文化遗产教案资料讲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过程: 一、素材导入图片展示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布达拉宫皮影剪纸花馍二、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 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4.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目标导航】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

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研讨练习】 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发现、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价值导入,唤醒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 1.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课件出示: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设计意图】活动前先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三、活动安排,文化遗产我行动 本次活动课先分两个小组,即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再分三个板块合作探究,汇报课上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全班评出优胜小组。三个板块是: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建言献策,优化构思设计。 1.学习标准,确定推荐方向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教材P146“资料一”,明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吧。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四、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孟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有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五、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华祖神 六、怎样保护文化遗产 1、首先从自己做起,爱护它宣传它发扬它,做好承接与传承的桥梁。 2、让人们明白遗产是底蕴、是自、是民族的根基,没有遗传就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只有传统的传承的才是民族的。 3、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持坚决的抗争。 4、开办遗产文化学习、讲座、竞赛等灵活积极的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存在的必要性。 5、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条文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七、课堂练习 1、为使更多人知晓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以为采用哪些活动形式更能增强这些活动效果? 明确:观看专题片、主题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印发资料、开展社会调查。 2、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明确:①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②向周边的人们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③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等。 3、参加完系列活动,你有何感想? 明确: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自觉养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等。 4、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理念: 1.发掘与文本有关的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 2.利用多媒体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认识,激发情感。 3.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呈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长城图片),这是哪里?长城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举世闻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板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二、了解世界遗产知识。 1、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你知道了哪些世界遗产知识? (1)、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

24-2、《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有形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无形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

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中国五千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二、素材导入,图片展示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天坛、苏州园林、京杭运河、丽江古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山西平遥古城、五台山、泰山等。 剪纸、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孝义皮影、昆曲、川剧变脸、春节民俗、元宵民俗、清明民俗、端午民俗、七夕民俗、中秋民俗等。三、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 八上)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