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文化遗产参考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参考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参考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方案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合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二、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及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成卡片。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辩会。

4.活动结束后,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四、活动示例

1.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保护文化遗产措施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以下是给大家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折叠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___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 ___。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折叠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

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 ___,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折叠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4、折叠加大宣传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同步练习(含答案)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某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①【A】处画线句有语序颠倒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②【B】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下列文化遗产中选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填在横线上:古遗址、壁画、相声、京韵大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 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6月8人是我国第14个“文化遗产日”,学校为响应“文化遗产日”拟开展“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为学校此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设计三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请你就这一现状,写一段话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文化遗产。(110-1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下联: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了解文化遗产,并继承发扬它。 讨论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蕴藏了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湖北武当山古建筑”“西藏布达拉宫”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活动指导生成能力 (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组长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①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②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③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该文化遗产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中应包括:①建筑概述。②人文、历史价值。③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④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北京、天津、上海地名工作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地名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民发〔2012〕106号)要求,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制定了《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民发〔2012〕106号),为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多次做出决议,强调地名是国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要求各国采取行动予以保护。在联合国地名组织的推动下,许多国家开展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浩如烟海。这些地名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有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载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千年古县”等保护活动扎实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名不断消失,破坏严重,亟需进行抢救和保护。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保护我国独特地名文化资源、促进地名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地名事业科学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部编人教版《身边的文化遗产》中考试题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端午节申遗 (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2010吉林省)上联:喜迎盛世龙舟竞渡; 下联:□□□□□□□□。 【参考示例】宽对即可。如:欢庆佳节粽叶飘香。 (二)探究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2009年长沙市) 材料一:韩国江原道江陵市5月26日至30日举行端午2009年端午餐。江陵端午祭200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材料二:5月28日,来自国内外的确1支龙舟对在汨罗江举行直道竞速赛。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指出,端午节不仅要有粽子、有龙赛舟,也应该有大众的剂祭祀方式,还可以考虑每年开展一次学术讨论会,让屈原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参考示例】保护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符合要求即可) (三)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3分)(2006年陕西省课改实验区)相关链接: (1)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 (2)2006年春节前夕,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提出要保 护春节等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他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针对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他认为“这既是中国文化的光荣,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尴尬。” (3)一些传统节日的衰微不是因为节日本身太过陈旧,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而言,真正有用的永远是我们愿意并能够将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答案示例】加强保护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或:加大政府保护和扶植力度,尽早将一些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传统节日纳入“申遗”程序。或: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或:保护传统节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可精心打造一批知名节日。或:应坚持继承、保护、改造、创新并重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其更生活化,人文化。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目前总共有7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一.2001年申报成功 1、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2003年申报成功 1、古琴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三.2005年申报成功 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

身边的文化遗产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汇东实验学校胡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 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 二、内容解读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

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班长分或自由组合) 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2.或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申请报告。报告包括:a.建筑概述。b.人文、历史价值。c.景点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拟采取保护措施。 4.要求:图文并茂,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a.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b.制定规则。c.选定主持人。d.撰写串联词。 (四)“我与文化遗产”作文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都遗址 学号:1054200141 姓名:朱明亮 基本资料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遗址简介 元上都遗址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冲积平地上。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为元朝的夏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

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周长约9公里,东西2050米,南北2115米,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依然残留地表,蒙古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于2011年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放。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单位 上都,元代古城名。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敦达浩特)东25公里,闪电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场南4公里处。当地牧民称之为“北奈曼苏默”城,意为一百零八庙。现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最新整理文化遗产教案资料讲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过程: 一、素材导入图片展示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布达拉宫皮影剪纸花馍二、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 我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城乡,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形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创造力,如南剧、地盘子等少数种类为全省甚至全国仅存或独有;扬琴、地盘子、干龙船、唢呐、吹锣鼓、民间刺绣、民间雕刻等民族艺术和手工技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它们深深植根于民间,为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成为我县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根本载体,更是我们打造文化强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清、掌握、了解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情况,为建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和民间艺人档案信息库,进一步搞好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全国、省、州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我县将于XX年至2010年三年间,开展长时间,大规模的资源普查。 为推动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现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发[XX]42号、国办发[XX]18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省文化厅(鄂文化办〔2010〕175号)《关于抓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并上报普查资料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摸清、掌握、了解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情况,增强全县人民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外界的认可度,为建立我县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和民间艺人档案信息库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良好传承。 二、时间安排 这次普查历时久、范围广、规模大、任务多、压力重,计划从XX年9月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普查任务。 三、工作重点 1、组建普查专班深入全县各乡镇巡回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座谈、会议、问卷、活动等多种方式,按文字、图像、视频、声音详细记载“非遗”项目个数、名称、特点、价值等,摸清、掌握、了解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情况,为建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和民间艺人档案信息库,进一步搞好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基础。 2、整理普查资料,建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和《咸丰县民间艺人档案信息库》。 3、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申报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四、普查范围 普查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具体可分为: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其他。 五、实施步骤

《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 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4.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目标导航】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假期里你们出去玩了吗,有没有去历史古迹旅游? 学生:有!学生:没有! 老师:我们来看几组照片,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名胜古迹,是不是有同学去过了。(展示图片) 学生自由回答照片中所示的文物古迹。 长城故宫明清皇家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四川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 老师:对的。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名胜古迹,也包括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等。今天

让我们来一起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 【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4.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研讨练习】 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在XX年5月前完成全市普查工作,根据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具体工作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普查工作要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为指导,按照文化部《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及省文化厅和省非遗中心XX年1月15日在厦门召开的普查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通过认真的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抓紧认定和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度。 工作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 二、普查范围和登记

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普查登记表见附件。 民族语言。 民间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 民间音乐,如民间歌曲、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部分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 民间舞蹈,如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 戏曲,如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民间小戏剧种、傩及祭祀仪式性的戏曲剧种、傀儡戏曲剧种等。 曲艺,如说书、唱曲、谐谑等。 民间杂技,如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 民间美术,如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 民间手工技艺,如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等。 生产商贸习俗,包括农业生产、林业生产、渔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商贸等习俗。 消费习俗,包括服饰习俗、饮食习俗与禁忌、居住习俗与信仰、交通习俗。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3篇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3篇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1 中国有不少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黄山、泰山……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世界奇迹,它就是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横跨春秋至明清,保存最好最完整的要数明长城—八达岭长城了,总长大约8851千米。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从远处看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很难想象古代人是怎么把它修建出来的。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北京、山西等15个地区,其中陕西是长城资源最多的地方,长度到了1838千米,这可真是一个奇迹!据说宇航员飞向太空的时候,地球上的景物只有长城才能分辨出来。 长城的修筑十分残忍,就拿秦长城来说吧,为了修建它,上上下下动用了30万人,而且过程非常残忍,人们要把很重的岩石一块一块地抬上去,有些石块甚至连如今的起重机都搬不动。可残暴的秦始皇却让人给抬上去,如果人抬不动,看守的士兵,就用皮鞭来抽,硬要人们抬起来,有很多人不堪重负,累死了,可就算死了,他们的尸体也没有地方安葬,

而是用来填墙角,非常残忍。 正因如此,长城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秦始皇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去修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脚下,大哭了三天三夜不止,长城为此迸裂,露出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修建了孟姜女路等。 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象征,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和汗,而现在有些人来长城旅游竟然做出了破坏长城的举动,比如,在石块上写下某某某到此一游,或者乱丢果皮、垃圾把伟大的长城破坏成这样,我们应该保护它不能让它受到破坏,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长城吧! 中国文化遗产作文2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当你登上长城时,才能感受到这句诗的深层含义。下面就让我来带着你们去长城参观一下吧! 在公元前九世纪,为了防御匈奴的袭击,秦始皇下令:盖长城。于是,就开始了“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为了建造长城,花费了近百万劳动力,达到了总人口二十分之一。在建筑过程中没有机械,全靠人力来完成。在那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上要想建长城,可以想象到人们当时的艰难。现在

24-2、《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有形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无形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

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中国五千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二、素材导入,图片展示 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天坛、苏州园林、京杭运河、丽江古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山西平遥古城、五台山、泰山等。 剪纸、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孝义皮影、昆曲、川剧变脸、春节民俗、元宵民俗、清明民俗、端午民俗、七夕民俗、中秋民俗等。三、活动指导 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景县两千年的历史长廊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遗存,而随着时间的迁流,许多文化遗产需要抢救挖掘,这对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民风,特别是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政协文史委组织有关委员,对我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抢救挖掘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我县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民间建造、制作与使用的物品,如房屋、古墓、雕刻、碑刻、工具、器皿、服饰等有形文物,我县主要有: ⑴墓葬:高氏墓群、封氏墓群、周亚夫墓; ⑵古建筑:舍利塔、千佛阁、无量殿、董子书院、董子祠、董子故居等; ⑶历史事件:隋末高士达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北伐、义和拳运动、捻军起义等; ⑷古今名人:董仲舒、魏廷珍、刘三章、张胄玄、高适、王任重、刘建章等; ⑸出土文物:我县目前发掘出土的文物有300多件,分瓷器、铜器、陶器、金银器、石刻(40件)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我县主要有: ⑴民间文学 传说:太公井、鹰扬遗泽、高宅、景州塔(舍利塔)、鞑子坟与火牛阵等; 趣闻:仲舒谑狐、高皆破案、脚趾甲多一块、魏探花与无量县、刘罗锅断神案、降河流蛤蟆干鼓肚等; ⑵民间舞蹈高跷、秧歌(寸子、龙灯、狮舞、旱船、车子会、跑驴、莲花落、腰鼓舞、秧歌剧、疯秧歌、七巧灯、烤火舞)等; ⑶民间美术剪纸 ⑷民间工艺杨庄笙、馓子、风筝、; ⑸民风民俗婚礼(八字婚、拜堂、闹洞房、新娘回门等)、寿礼、丧礼、宗教礼(迎神驱鬼)、民俗节庆(春节、中秋节、庙会、猜灯迷、贴春联) ⑹民间音乐兰陵王入阵曲、大逛灯等; 3、待抢救挖掘的文化遗产 董子书院、董子祠、董子故居、运河文化、千佛阁、无量殿、丧葬礼仪(河渠一带的习俗)等。 以上足以说明我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我县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情况 长期以来,我县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