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核查程序

期间核查程序
期间核查程序

修订日期:2008-6-27

版本修订:

1目的

为对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开展期间核查工作,确保其在校准/计量检定周期内持续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某些容易产生漂移的、使用频繁的、或单纯靠周期校准/计量检定尚不能保证其在校准/计量检定期间置信度的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

3.2设备管理人负责起草期间核查规程,实施期间核查并将核查记录交档案室归档。

3.3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期间核查规程,并对期间核查工作进行监控。

4程序

4.1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名单

4.1.1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检测室的部门经理、设备管理人和维修人员根据设备的性

能及其使用情况,研究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名单。

4.1.2并非所有的仪器设备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一般需要考虑以下条件:(1)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

(2)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

(3)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

(4)其它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

(5)一般不涉及计量的采样、制样、抽样设备、辅助性的设备、计算机设备无需实行期间核查。玻璃温度计、玻璃量具等性能稳定的设备一般不需期间核查。

4.1.3结合以上几点,本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一般应包括:

(1)各类气体采样器,如大气采样器、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等等;

(2)各类气体监测仪,如二氧化硫测定仪、氧气测定仪、一氧化碳测定仪、二氧化碳测定仪;

(3)电化学仪器,如溶解氧测定仪、pH计、离子计、电导仪等;

(4)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器;

修订日期:2008-6-27

版本修订:

(5)分析天平;

(6)空气压力表、风速仪;

(7)对于采用相对测量方法的仪器,一般不必进行期间核查。包括: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色谱类仪器等。

4.2编制期间核查规程

4.2.1设备管理人负责起草期间核查规程,交技术负责人审批。

4.2.2审批后的期间核查规程由质量部统一编号,作为受控文件发布实施。

4.2.3编写期间核查规程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

(1)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设备;

(2)监测方法规定的要求或仪器本身的要求。有些方法规定了一些必须的期间核查要求,有些方法中的规定则是推荐性的;

(3)必须具备相应的核查标准和实施条件。对于一些没有核查标准的并且监测方法没有要求的,可以不实施期间核查。

(4)成本和风险的均衡。期间核查可以提高监测质量的可靠性,降低出错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风险。期间核查的实施以及实施频次应结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寻求成本和风险的平衡点。通常一次期间核查的费用应比一次检定或校准的费用少。如果一次(必须的)期间核查的费用超过委托外单位检定或校准的费用,则可以采用委托外单位检定或校准。

4.2.4核查指标可分为三个方面:

(1)通用技术指标:外观结构。通常要求仪器的名称、型号、制造年月、出厂编号、计量器具许可证号、制造厂名等标牌字迹应齐全和清晰;外观不应有明显的机械损伤、画痕、凹馅和剥离;仪器设备各调节器应能正常调节,各紧固件无松动,显示屏和气密性应良好,计量器具是否遭到明显改动等。

(2)安全性:仪器设备电缆线的接插件应接触良好,设备的电源引入线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不小于20MΩ;交流电输入端对机壳或接地的绝缘强度能承受交流有效值1500V,频率为50Hz的电压1min,无飞弧和击穿现象;能正常工

修订日期:2008-6-27

版本修订:

作时的设备噪声平均声压级应低于80dB(A)。

(3)主要计量性能指标:根据各仪器设备不同而定。

4.3期间核查的实施

4.3.1期间核查工作由设备管理人和设备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并填写记录。

4.3.2如期间核查时发现设备失准,应立即停止使用,按《设备管理程序》安排维修,

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对先前检测工作的影响程度。

4.3.3期间核查根据类别可以采用不用的记录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记录在检测原始记录上。适合于对于每次检测都进行的期间核查,并且记录简单的,如噪声监测仪的核查。

(2)记录在仪器设备维护记录上。适合于较频繁的期间核查,并且记录较简单的,如天平的校准核查。

(3)对于比较复杂的期间核查,记录在《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上。

4.3.4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引起仪器的准确性;(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3)遇到重要的监测,如发生重大环境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4)维修或搬迁后等。

4.4期间核查的类型

4.4.1 使用标准物质核查

“核查不是再校准,但校准的某些方法可用于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标准仪器。如噪声监测仪使用声级校准器核查,pH计、离子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气体监测仪采用标准气体进行核查,气体采样器采用标准流量计或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4.4.2 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

有些仪器自带校准设备,有的还带有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往往自带一个标准工作砝码,某些新型大型分析仪器往往自带核查系统和自动核查程序。

4.4.3 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

修订日期:2008-6-27

版本修订:

本实验室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比对。如果只有一台仪器,可以参加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组织的仪器比对或实验室之间的仪器比对。如声级校准器、空气压力表、风速仪等。

4.4.4 使用不同监测方法进行比对

如一些在线监测的仪器使用常规地监测方法进行比对等。

4.4.5 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

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测试的量值)稳定,不要求有保证的参考值,也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监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氧气测定仪直接使用环境空气。

4.5期间核查的方法来源

4.5.1期间核查的具体方法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1)监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许多标准方法已经详细规定了校准等方法和要求,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2)仪器设备检定规程。仪器设备检定规程往往规定详细的整个检定过程,期间核查可以采用其中的需要核查的部分。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检定规程。

(3)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

(4)对于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可以自己编制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的方法内容也可以合并在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自校方法等其它作业指导书中。

5相关文件

5.1质量手册第?节

5.2《设备管理程序》

6相关表格

6.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软件项目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管理流程 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变更流程 .. (2) 2.1摘要 (2) 2.2提交变更申请 (2) 2.3审核变更申请 (2) 2.4识别变更可行性 (2) 2.5批准变更申请 (3) 2.6实施变更申请 (3) 3变更任务 (3) 3.1变更申请人 (3) 3.2变更经理 (3) 3.3变更可研小组 (3) 3.4变更审批小组 (4) 3.5变更实施小组 (4) 4变更登记 (4) 5变更模板 (4)

1 概述 描述变更管理的目的。就项目中变更管理的总体流程提供一份概述,如: 变更管理流程是成功交付项目的基础。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对在项目环境中的每个变更在实施以前都得以恰当的定义、评估和审批。 对项目的变更管理是通过对以下五个关键步骤的实施引入的。,: 提交和接收变更申请 审核和记录变更申请 确定变更申请的可行性 批准变更申请 实施和结束变更申请 2 变更流程 对将要执行的流程和程序做一个图表概述,以启动、实施项目中的变更并审核其效果。例如:Provide a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to be undertaken in order to initiate, implement and review the effects of changes within the project. An example follows: 2.1 概要 下图对将要执行的变更流程和程序做了一个概述,以有效地管理与项目相关的变更。同时也明确的变更管理中的职责分工。 2.2 提交变更申请 本步骤中项目团队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提交项目变更申请,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变更申请人识别项目中任何方面的变更需求(如范围、可交付成果、时限、组织). 变更申请人完成变更申请表(CRF),并将其呈交变更经理。变更申请表对需要进行的变更做一概述,包括: ?变更描述 ?变更原因(包括商业驱动) ?变更利益 ?变更成本 ?变更带来的影响 ?支持性文件 2.3 审核变更申请 本步骤授权变更经理对变更申请表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需要一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供变更批准小组评估变更可能带来的全部影响。做出上述决定的基本依据是: 呈交的可选择变更数目Number of change options presented 申请变更可选反性的复杂程度Complexity of the change options requested 提出的变更解决方案的衡量Scale of the change solutions proposed 变更经理将不会在变更日志中打开一份变更申请并记录是否需要一个变更可行性研究。The Change Manager will open a 慍hange Request’ in the Change Log and record whether or not a change feasibility study is required. 2.4 识别变更可行性 本步骤涉及完成一份完整的变更可行性研究,以确保对所有的变更可选项进行调查并上报,变更可行性研究包括对以下各项的定义: 变更需求 变更可选项Change options 变更成本及利益 变更风险及事项Change risks and issues 变更带来的影响

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1. 目的 为证明本检验中心在用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验中心在用测量设备、实验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职责: 3.1技术主管 3.1.1确认并组织编制需进行核查而且有条件实施核查的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目录。 3.1.2审批核查方案 3.1.3组织核查有效性评审 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3.2.1组织本检测室有关人员制定并实施核查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并完善此项工作; 3.2.2监督核查人员按核查方案定期核查,认真做好核查记录; 3.2.3对核查发现的校准状态的异常变化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期间核查计划 4.1.1 每年初检测室依据本程序文件附录的规定制定期间核查计划,上报综技术室设备管理员。 4.1.2 设备管理员根据上报材料,编制GHJNSY-220-B03《年度期间核查计划》,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检测按计划进行期间核查。 4.2 制定核查方案 检测负责人和监督员结合本室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特点和核查标准的具体情况选择核查方案: a) 核查标准的标准量值x S未知; b) 核查标准的标准量值x S已知。 4.3 期间核查的实施 依据本程序文件附录和所选择的期间核查方案实施,并编制期间核查报告。 4.4 期间核查结果评价和利用 技术负责人依据附录对期间核查报告进行评审,并分析全年期间核查结果写出实验室期间核查总结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4.5 核查交汇处结果的归档 设备管理员每年将期间核查计划和实施记录归入仪器设备档案保存。 5 相关文件 5.1 GHJNSY-224-07《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5.2 GHJNSY-223-07《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GHJNSY-220-B01《期间核查报告》(有标准值时)。 6.2 GHJNSY-220-B02《期间核查报告》(无标准值时)。 6.3 GHJNSY-220-B03《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规程

编号:PHZJ/LH-001 标准溶液期间核查规程 一、目的规范标准物质及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二、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的标准物质及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 三、操作过程 1.操作前的检查 1.1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物质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1.2核查有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溶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作好记录。 2.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物质储备液的核查 2.1用有证书的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C1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同时用需要进行核查的标准物质储备液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C2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结果判定 2.2 C1与C比较,若C1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污染。C1与C比较,若C1不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中有样品损失或带入了新的污染,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核查。只有在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比较C2与C才有意义。 C2与C比较,若C2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的示值与实值在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判定该储备液合格,可以继续使用。若C2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在配制、使用、储存过程中有损失或带入了新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重新配制新的储备液。四、质量记录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表。PHZJ/JL28-03 编制:俞丰平审核: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13118)

*****科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修订记录

1.目的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生产活动中发生变更时的操作程序/方法,使相关部门彻底了解变更的容,并切实有效的实施。同时,防止因变更而发生品质问题,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2.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销售活动相关的设计、材料、生产场所、生产设备/治工具、生产方法/生产条件、检查试验方法/条件的变更以及客户要求的变更。产品试做阶段的变更不在此围。 3.定义 变更:是指变更现有的状态 4M: Machine (指生产工厂、工程、设备、治具等) Material(指公司直接采购的材料及供应商生产使用的原材料) Method (指生产方法、条件、规格等) Man (指相关的人员) 4.变更管理的原则 所有变更在检讨容未得到承认之前严禁实施。 5.变更管理围 变更管理围如下: 5.1设计变更 由技术部·工程提出的变更主要涉及材料变更、产品式样变更、SOP变更、检查 规格变更 5.2材料变更或材料供应商/加工厂家变更(包含成型、加工模具的变更) 由材料供应商提出变更申请,采购部作为对应联络窗口 5.3生产部门、生产场所变更 由生产部提出变更申请 5.4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生产设备/治具变更 由生产部或技术部·工程提出变更申请

5.5生产条件/方法/工序变更 由生产部或技术部·工程提出变更申请 5.6检查/实验方法及条件变更 由生产部、品质部、技术部·工程提出变更申请 5.7客户要求的变更 销售部根据客户的要求提出变更申请 6.变更管理流程 6.1变更的起草 为达到提高品质、提高生产性、降低成本等目的而发生变更时,提出部门要提前检 讨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提出部门认为变更为需要时,将变更目的、理由、变更容、日程计划等容填写到《4M 变更事前联络书》中。 另外,当发生品质问题,需要紧急变更时,可先采取措施,事后务必按程序要求做 成书面文件。 提出部门责任者确认变更容后,进行容承认。 6.2变更的承认 变更申请部门将《4M变更事前联络书》提交技术部·工程、品质部等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检讨是否可行。工程部/品质部根据变更要求容,结合其他部门的意见,确 定变更验证项目并实施验证。验证结果数据要保留作为判断依据。 技术部·工程从技术层面确认变更可行,品质部从品质管控角度确认变更可行,经 相关各部门责任者承认,在《4M变更事前联络书》上签字承认,判定为“可变更”。 若判定为不可变更,则将理由记入《4M变更事前联络书》,返还提出部门 ※与客户相关的变更需要得到客户的最终承认才能实施变更。 ※与材料供应商相关的变更,变更结果由采购部通知供应商。

ICP-MS期间核查规程

ICP-MS期间核查规程 1 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的有效期内,关键仪器的关键量值维持良好的置信度,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对化学分析室ICP-MS的期间核查。 2.2本程序仅适用于具有质谱分析及实验室工作经验的人员使用。 3 权责 3.1分析工作人员须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分析室技术负责人有监管职责。 3.2质量负责人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 4 定义 本程序所用相关术语的定义参见JJF 1159-2006《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校准规范》。 5 的期间核查 5.1概述:本期间核查参考《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校准规范》(JJF 1159-2006)制定。核查内容覆盖大部分检定规程要求。核查频率至少每年一次,时间为距上次外校6个月。 5.2 检查方法 5.2.1 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对设备通“电”运行。 5.2.2 检查气路:检查气路系统是否可靠密封、不泄露、报警器能否正常工作。5.2.3 检查计算机或带微机仪器功能键:当键盘输入指令时,各相应功能键是否正常工作;检查仪器加热系统是否有残留物。 5.2.4质量轴调谐: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质量轴的调谐,参数应符合要求。 5.2.5 检查稳定性:在30min内静态基线最大零漂移应±0.006。

5.2.6 检查回收率:In\Bi表元素 6.评定依据: 以上方法作为评定仪器性能的依据是:JJF 1159-2006技术规定,即要 求: (1)氧化物离子产率≤3.0%; (2)双电荷离子产率≤0.006; (3)短期稳定性≤3.0%。。 (4)长期稳定性≤5.0% 7.期间核查结果处理 对以上检查结果,应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完成后统一归档。在期间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或评定指标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检修,检修后的仪器经检查或检定达到技术性能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编制人:批准人: 年月日 年月日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 指导书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作业指导书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文件编号:ZY(QJ)-1107 版次:A/0 分发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1目的 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置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校准物质和标准物质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置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 3职责 核查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参与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4核查方法 操作前的检查 4.1.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1.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置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核查 4.2.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未开封的可以免于核查,对于已开封的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对于液体标准物质查看溶液是否澄清、有无浑浊、沉淀、颜色是否正常、有无褪色等;对于固体标准物质查看有无结块、潮解等,若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核查 4.2.2.1 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1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4.2.2.2 进行步骤时,同时用需进行核查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2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结果判定 4.3.1 1C与C相比较,若1C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者污染;若1C不在C的不确

变更管理程序79473

变更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根据公司《变更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钢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单位及其承包商、供应商。 3术语和定义 工艺设备变更 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人员变更 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关键岗位 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4 职责 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规定,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 公司各基层单位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的执行,并对本规定提出改进建议。 5管理要求 工艺设备变更 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的改变。 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 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软件系统的改变。 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操作规程的改变。 试验及测试操作。 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运输路线的改变。 装置布局的改变。 产品质量的改变。 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其他。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的期间核查方法,保证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质检站(检验公司)使用的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的期间核查工作。 3. 职责 质保部会同测试部制定年度核查计划;质保部负责监督期间核查工作的开展;测试部使用人员负责对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的期间核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4. 程序 4.1 核查前准备 查看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是否在有效期内,本质检站(检验公司)只对在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已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只能供新方法研究使用。 4.2 核查 4.2.1 测试部检验人员应对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逐一辨识,并加以记录;同时还应该记录此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的保存期,以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澄清、是否有被污染的迹象等。

4.2.2 对于尚未开封的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一般只进行4.2.1核查即可;对于已经开封、较易保藏(性质稳定)的也只需进行4.2.1的核查;对于水相或甲醇作为溶剂配制的标准溶液的除了进行4.2.1的核查外,还应进行标准物质的技术性核查。 4.2.2.1标准物质(例如金属元素铅、砷、汞等;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能获得有证质控样的核查标物,将核查标物稀释至上机浓度,按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的仪器条件上机,用核查标准溶液的校正曲线检测质控样。 4.2.2.2标准物质核查中,不能获得有证质控样的,可以新购标准物质对核查标物进行检测,将新标物、核查标物配制成同一浓度的上机溶液,按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的仪器条件上机,比较两种溶液的仪器相应值(色谱峰面积或是吸光度)大小。 4.3 判断 对标准物质、标准(滴定)溶液核查后需对其作出其符合性的判断,确认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证书提供浓度、纯度、量值是否依然能够得到维持。 共页第页 SNF/ZD-153-2015 4.3.1使用有证质控样的核查判定,结果数据在质控样证书范围内的被核查标物 判定为符合,继续使用;如结果数据不在证书范围内的,判定为不符合,立即停止使用,并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 4.3.2购买新标物与核查标物溶液比较相应值大小,按标物检测项目使用的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的结果允差范围,如新购标准溶液与核查标液的相应值偏差小于允差范围,判定为符合,核查标物继续使用,如偏差大于等于方法的允差范围,则判定为不符合,立即停止使用,并执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01 前言 1、目的 为保证本检验中心在用检测设备、玻璃量器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标准物质(包括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溶液、储备液及标准菌株)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测中心在用检测设备、玻璃器皿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期间核查频率 3.1每榨季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正常情况按计划进行。 3.2核查周期的一般规定 仪器期间核查一般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使用频率高的仪器可适当缩短核查周期; 玻璃量器的期间核查一般在首次使用前或者每榨季开产前进行; 标准物质储存条件每周检查一次;标准溶液量值核查应在标准溶液有效期中间核查一次,内部标准物质量值核查应在每次校准后同时比对一次,使用标准菌株每榨季一次。 4、工作程序 4.1 确定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原则 主要或重要的检测设备、标准物质、玻璃量器;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使用频繁的玻璃量器、标准物质;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4.2本检测中心需要实施的期间核查设备及物质 电子分析天平、pH计、自动电位滴定仪、阿贝折射仪、浊度仪、培养箱、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常用玻璃量器;标准物质。 4.3需要补充进行核查的情况 4.3.1使用(储存)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准确性。 4.3.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时。 4.3.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HK/QP-514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控制和减少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组织机构、人员、关键供方、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变更管理。 设计和开发更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执行《HKQP-50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HKQP-505 生产控制程序》,不适用本程序。 3.职责 3.1.经营管理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2.行政部负责组织机构的变更管理。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关键和重要人员的变更管理。 3.4.采购组负责关键供应商的变更管理。 3.5.经营管理部负责管理体系程序的变更管理,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变更。 4.工作流程

5.工作程序 5.1.变更的产生 5.1.1产生变更的因素有: a)组织结构上的变更; b)关键或重要人员的变更; c)关键供应商的变更; d)管理体系的程序的变更,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变更; e)其它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5.1.2对变更的管理,各责任部门应在计划和实施变更前对变更进行策划,包括: a)明确变更目的; b)确定变更的实施方案; c)识别变更的潜在风险与机遇 d)所需的相关资源; e)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f)应对潜在风险的措施 g)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等。 5.2.变更的申请、审批 5.2.1当计划或实施变更前,由变更因素所属部门通过办公平台【发文办理】流程,填写《变更申请审批单》(格式见QP514-B1),启动变更审批,变更申请的信息应包括: a)变更的项目; b)变更的目的; c)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 d)变更所需的资源; e)变更的依据; f)变更的实施方案及各阶段的完成时限; g)变更的潜在风险、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h)变更机遇分析等。 5.2.2组织机构的变更、关键或重要人员的变更提交行政总监审核、关键供应商的变更提交生产总监审核、管理体系的程序的变更提交变更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5.2.3管理者代表根据提交的变更申请信息,组织总经理办公会及与变更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评审,评审变更实施方案、风险及措施等,评审通过后由变更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5.2.4评审形式由管理者代表视变更因素决定采取会议评审或流程评审,评审应形成评审记录并在[变更申请审批]流程中保存。 5.3.变更的实施 5.3.1.变更实施部门应按照评审通过的变更实施方案实施,如实施方案更改,则应重新对实施进行评审。 5.3.2.在变更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变更潜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防止不期望结果的发生。 5.3.3.变更实施完成后,由变更实施部门填写变更实施情况,风险措施的控制情况,并评价变更实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1.目的 为维护仪器设备在使用的有效期间内处于可靠的标准状态,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对仪器设备实施期间核查,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测仪器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活动。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 3.1.1负责期间核查计划、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3.2综合部经理 3.2.1负责审核期间核查计划、作业指导书,并组织设施,组织核查不符合设备的整改活动; 3.2.2负责收集核查期间的相关文件和记录。 3.3设备管理员 3.3.1负责编制期间核查计划及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 3.4检测部 3.4.1协助期间核查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协助配合)。 4.工作程序 4.1期间核查计划 4.1.1为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期间核查活动,每年应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其计划内容包括: 4.1.1.1计划期间核查时间; 4.1.1.2针对不同的设备和标准物质确定核查频次; 4.1.1.3需进行核查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4.1.1.4期间核查方法。 4.1.2设备管理员编制《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由综合部经理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4.2核查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选择 4.2.1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的仪器设备; 4.2.2仪器设备在使用中,有可疑现象出现; 4.2.3当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不利趋势时,其设备应列入核查范围; 4.2.4所有的标准物质列入核查范围。 4.3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4.3.1实施期间核查前,应针对不同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选用核查方法,编制相应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4.3.1.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名称、型号; 4.3.1.2选用的核查方法,(平均值法、比对法等); 4.3.1.3根据核查方法确定核查标准; 4.3.1.4选择检测点及确定检测限; 4.3.1.5明确核查判定准则; 4.3.1.6规定核查设施环境条件、相关记录及数据处理方法。 4.3.2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 4.4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方法可以是以下五种之一: 4.4.1参加本公司间比对; 4.4.2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4.4.3与相同等级的另一个设备和标准物质或几个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量值进行比较; 4.4.4对稳定的被测件的量值重新测定(即利用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4.4.5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高等级的外校。 4.5期间核查人员 4.5.1期间核查人员应是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较为熟悉,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同时原则上核查判定应由独立于核查人员且有资格人员进行。期间核查小组组长由综合部经理指定。4.6期间核查的实施 4.6.1综合部经理组织设备管理员及检测部相关人员实施期间核查,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表》,并经综合部经理审核。 4.7纠正措施 4.7.1当期间核查期间出现某仪器设备核查判定不合格时,综合部应组织相关人员按着《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实施纠正措施程序》的要求,分析原因,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8核查资料管理 4.8.1核查期间的各类文件、记录应由设备管理员整理后,列入设备管理统一归档管理。 5.相关文件 5.1《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XXXX-CX08-2018 5.2《实施纠正措施程序》 XXXX-CX09-2018 5.3《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XXXX-CX22-2018 6.记录 6.1《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XXXX-GLJL50-2018

实验室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doc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期间核查程序 修改记录: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实验室期间核查程序版号:第2版,页码1/2 1 目的 为证明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校准状态在校准有效期内是否得到保持,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所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职责 3.1 检验人员负责期间核查的具体实施,并对检查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3.2 实验室负责人提交期间核查计划,并对期间核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3 检验所所长负责期间核查方案和核查计划的审批。 4 程序 4.1 选择期间核查对象的原则: 4.1.1所有的测量标准、标准物质都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4.1.2对于新购设备,选择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 4.1.3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检测设备。 4.1.4分析历年校准证书/检定证书,选择示值的校准状态变动较大的检测设备。 4.1.5曾经过载或怀疑有质量问题的设备。 4.2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方法 4.2.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 适用范围:仅限于有标准物质的仪器设备,并已知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E n=|lab ref | √U lab2+U ref2 式中:X lab—测量值; X ref—标准物质指定值; U lab—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U ref—参考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没有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ISO27001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ISO27001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减少由变更所造成的问题对核心系统及其它基础环境的影响,将由变更所可能导致的服务中断对业务的影响降至最低,特制订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IT基础架构、环境、系统、应用、人员等变更的管理。 3 相关文件 4 职责 4.1 变更需求部门人员负责提出变更请求,需求部门主管审批变更请求; 4.2网管人员(服务台负责人)及接到用户变更请求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变更过程的策划,并提交相关领导审批; 4.3 信息科技部总经理负责重大变更的审批。 4.4 各系统负责人负责具体变更活动的实施。 5 程序 5.1 变更的范围 在本程序中对变更的定义为:可能影响到银行IT基础环境的一种物理或流程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变更仅仅在必须的情况下才进行实施。 a)解决IT环境现有或未来存在的问题 b)为满足业务需求提供新的或修改的功能 本流程仅仅包括IT基础环境或与基础环境相连的系统,本变更管理流程也由此些内容组成: a)针对物理设备的变更(e.g. 服务器,客户端,网络布线,网络设备,硬盘,路由器 等) b)针对通讯和协议方面的变更(e.g. IP地址,相关变量设置等) c)针对操作系统的变更,包括网络操作系统 (e.g. 安装,版本控制,系统设置等)

d)应用开发上线前的变更 e)任何由外部单位(如IBM)实施的可能会影响到银行IT基础环境的变更必须严格按 照变更管理流程来执行。 5.2 变更分类 根据变更的重要性及变更的类别对变更进行分类。 a)变更的重要性:与变更的紧急程度有关 b)变更的类别:与变更对成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有关 5.2.1 变更的严重等级 5.2.2 变更类别 变更的类别是由如下两个方面来判断: a)影响: 变更对业务的影响,如服务的可用性 b)风险: 变更的技术复杂性 下表显示了与这些参数相关的变更的分类: 影响评估 IT变更影响被划分成高,中,低3个类别,变更失败对业务产生的影响是衡量影响的关键因素: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doc

1. 目的 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 3. 职责 3.1 核查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2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参与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3 检测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期间核查的进行。 4. 操作规程 4.1 操作前的检查 4.1.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1.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4.2 核查 4.2.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对于未开封的,可以免于核查;对于已开封的,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溶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4.2.2 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核查 4.2.2.1 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 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 1 4.2.2.2 进行4.2.2.1步骤时,同时用需进行核查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并配制 C并与该标一条工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 2 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4.3 结果判定 4.3.1 1C 与C 相比较,若1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者污染;若1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中有样品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核查。只有在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比较2C 与C 的值才有意义。 4.3.2 2C 与C 相比较,若2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的示值与实值在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判定该储备液合格,可以继续使用;若2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在配制、使用、储存过程中有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重新配制新的储备液。

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管理程序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变更管理程序 1.目的:适用于本公司在制作及生产中之工艺﹑制程﹑性能等工程规范在投入过程中产生问题时,需由客户提出或工程变更来改善以确保作业,并使变更及时,准确和有效;确保工程变更处于受控状态.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产品在打样过程,生产过程发生的工程变更. 3.术语: 3.1生产场所变更:指各产品的生产制造地点(包括全部产品和部分产品)由“本厂”转移至 “别厂”生产或生产场所搬运或外发生产加工。 3.2机台设备变更:指生产该产品的重主要或关键机器设备(指生产该产品必不可少的设备为重 主要或关键设备)的移动或变更。 3.3生产工艺变更:增加或删除工序及加工先后顺序调整或工艺参数调整。 3.4原材料厂家及材料牌号的变更:指更换购买原材料厂家或产品更换其它材料生产。 3.5重要管理人员的变更:如法人、车间(主任/主管)、品质/工程负责人(经理)的变更。 4.权责: 4.1工艺部/项目小组:为所有变更运作的主导部门,负责对客户所提出变更的评审及实施,召集相关部门的人员对变更进行相关的讨论评审和沟通,确保变更的可行性及有效的转化为内部要求。 4.2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变更运作的主导部门对变更的可行性和要求进行评审,对内部变更的提出和评审,确保变更的有效实施。 5.0流程

6补充说明: 6.1设计变更提出的时机 6.1.1外部变更:由客户提出的设计变更,如:产品的性能、功能、规格参数、外形结构等 变更,该类变更通常由客户向本司发出客户变更通知单,由业务部将相关变更通知及料转入工厂内部的工程部/项目小组。 6.1.2内部变更:该类变更由工厂内部的职能部门以《变更申请书》的形式向工艺部/项目小 组提出申请: 1)由生产场所所引起的变更:该产品的生产是在不同的工厂或在一个新增的厂址进行 的;该类的变更通常是由工厂内部的厂务部提出申请; 2)原材料的变更:指用于直接构成产品组成部分的原材料,该产品的生产是用了不同 于生产件批准时的材料,包括: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型号规格等。该类的变更通常来 源于厂务部或采购部分。及环境管理方面的变更申请由厂务部提出. 3)制程及制程参数变更: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制程参数或制程(包括工序的调整、增 减)是不同于生产件批准时流程或参数,该类变更通常由生产部的各个车间提出。 4)检查、判定/试验标准的变更:该用于产品的检查(包括抽样、允许等)、判定/试验 (包括功能、性能等以及新技术的采用)标准不同于生产件批准时的标准。该类变更通常 由各个车间以及品质部提出。 5)模治具的变更:使用了新的或改进的工装(不包括易损工装)、模具、铸模、模型等 不同于生产件批准时的模具。该类变更通常由各个车间提出。 6)人员变更:指环境/品质最高管理者变更以及当制造作业人员变动比例超过50%时,这 类变更通常由厂务部和品质部提出。 7)包装方式的变更:用了不同于客户批准的包装方式或材料等变更,这类变更通常由品 质部和生产部提出。 6.1.3对于上述变更若涉及到产品的环境物质的影响,也需要进行相关变更申请的提出。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对本公司使用的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在其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操作规程 2.1 储存条件检查 2.1.1检查内容:检查标准物质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2.1.2检查频率:每周一检查记录 2.2 量值核查 2.2.1核查内容:从国家标准物质公司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对于未开封的国家标准物质,可以免于核查,但在开封使用时应对其进行定性检查确认;对于已开封的,应核查其量值的稳定性。 2.2.2核查频率:对于使用频次较高的标液如铅、砷等溶液,应在开封后每半个月核查一次。使用频次低的标液应在开封后每季或半年核查一次。 2.2.3核查方法:与其他实验室间比对;采用不同制造商或同一制造商的不同批号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用一级标准物质对二级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测试近期参加过水平测试结果满意的样品;检测有足够稳定度的与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

AU-W120电子天平期间核查规程1.技术参数 参数工作范围 最大量程(max) 120g 精确度(d) 0.1mg 检定标尺分度 值(e) 1mg 2.核查内容(符合JJG98-90的要求) 各载荷点的最大允许误差50g ±0.5e (±0.5mg) 50g~200g ±1e (± 1mg) 重复性≤0.1mg 偏载0.5mg 3.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子天平(AU-W120)的期间核查。一般建议期间核查周期为一年,或者两次外校之间。 4.检定条件 4.1 电源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关键测量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检定/校准状态,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量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设备管理员负责期间核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2负责人负责期间核查方案批准,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并对核查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3.3负责对期间核查实施监督管理和期间核查记录的保存。 4.程序内容 4.1 需定期进行期间核查条件: a.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 b.检定或校准数据超出其稳定性允差的; c.经常需移动的仪器设备; d.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经修理的仪器设备,使用有老化迹象的仪器设备等。 4.2 期间检查可选用方法: a.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仪器设备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b.采用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c.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d.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等。 4.3过程及结果判定 4.3.1 采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结果依据标准样品的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进行评价,测定值偏差不超过不确定度的两倍时,判定仪器期间核查合格,仪器操作维护规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4.3.2 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或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适用于型号相同或型号不同但功能和准确度等级相近的测量仪器之间相互比较。

4.3.3用样品检测进行核查 4.3.3.1检查样品(或被测对象)的选择 选择性能稳定、均匀的样品作为检查样品,在测量过程中样品的变动性应小于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的1/3。 4.3.3.2样品测量 用两台仪器分别对核查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测量次数应不少于6次。分别计算测量平均值,记为A1、A2。 4.3.3.3结果评定 假定两台仪器测量的范围不确定度分别为U1、U2,两台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1和△2,测量结果应满足要求 否则,认为测量结果不满意,测试室应查找原因,针对核查不符合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 4.5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对于不同的标准物质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开展核查,如可通过重复测量核查其均匀性、定期对其稳定性进行核查、同级标准物质进行比对核查等。 4.6 制定期间核查计划 a.综合管理室设备管理员根据各标准装置或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组织相关人员,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对象,于每年初编制期间核查计划; b.部门负责对本部门需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案进行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4.7 期间检查的实施 a.检测人员按照期间核查方案或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按时按要求开展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编写期间核查方案或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必须写明期间核查时间、核查方法、核查结果如何判定与处理等详细可操作性内容。 b.*部门负责人负责对结果进行确认,如核查结果表明该仪器设备仍保持其校准置信度时,则该仪器设备可继续正常使用,当核查结果表明该仪器设备已不具备原校准置信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修理等措施,按《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办理,同时应追查之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c.综合管理室负责对期间核查实施监督管理; d.经期间核查确认为仪器设备失准的,按《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办理。

IT服务变更管理程序

服务变更管理程序 目录 1简介 (4) 1.1 目的 (4) 1.2 适用范围 (4) 1.3 术语表 (4) 1.4 引用文件 (5) 2 职责 (6) 2.1 项目经理 (6) 2.2 变更委员会(CAB) (6) 2.3 变更实施人员 (6) 3 流程图 (7) 4 具体内容 (8) 4.1 变更请求 (8) 4.2 记录和过滤变更 (8) 4.3 评估紧急程度 (8) 4.4 确定风险变更等级 (8) 4.5 影响和资源评估 (8) 4.6 批准 (8) 4.7 计划变更 (8) 4.8 构建/测试和实施变更 (8) 4.9 测试 (9) 4.10 发布 (9) 4.11 评估变更 (9) 4.12 关闭变更 (9) 4.13 紧急变更 (9) 4.14 变更管理过程的KPI (9) 5输出的文件和记录 (11)

ISO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施 ISO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施下载报名表内训调查表 【课程描述】 随着IT专业人士对ITIL最佳实践的广泛认可和IT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 IT服务管理体系ISO20000标准的实施和认证已成为组织进行IT治理和IT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作为IT服务管理体系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和手段,内部审核不仅是ISO20000-1:2005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驱动体系有效执行、了解体系差距的重要手段。作为既是体系检查员,又是体系辅导者双重角色的内部审核人员,其能力和表现对体系价值的实现和推广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课程目的就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练习,对内审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内审员了解标准的要求和精髓,理解审核的目的和作用,掌握流程审核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内审工作中实现由符合性检查到增值性流程审核的价值。 【课程帮助】 如果你想对本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请参考 >>> 德信诚ISO20000管理资料手册 【课程对象】 IT服务管理人员,欲将20000导入组织的人员,在20000实施过程中承担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有志于从事IT 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IT服务管理发展的历程 1、IT服务基本概念和原则:质量、服务、管理体系和PDCA 2、ISO20000标准简介 3、ISO20000标准与ITIL、ISO27001、CMMI、ISO1550 4、COBIT、MOF、ISO9000、6Sigma的关系 4、IT服务管理体系ISO20000标准的架构 第二部分:IT服务管理体系ISO20000-1:2005标准条款(结合案例) - 管理体系要求(条款3) - 策划和实施服务管理(条款4) - 策划和实施新的或变更的服务(条款5) - 解决流程(条款8) - 控制流程(条款9) - 发布流程(条款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