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银屑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银屑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CASPAR--新的银屑病关节炎分类标准剖析

CASPAR——新的银屑病关节炎分类标准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0307 敏感性较Vasey和Espinoza分类标准稍差,但特异性更高 新西兰Taylor等报告,由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风湿病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目前临床应用的7种银屑病关节炎(Ps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制定出新的PsA分类标准——CASPAR(Classification Critetia for Psoriatic Arthritis)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较好的敏感性,采用该标准对明确患者疾病分类,采取合理而积极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Arthritis Rheum 2006,54: 2665] 该前瞻性研究纳入13个国家30个风湿病诊所同一时期的门诊患者,其中病例组为588例PsA患者,对照组患者共536例,包括3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未分化关节炎患者、1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他患者28例。 对纳入者按7个PsA分类标准分别进行分类,计算并比较各分类方法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显示,7个分类标准中,Fournie分类标准诊断P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低,Vasey标准与Espinoza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Bennett标准和ESSG标准的诊断敏感性、McGonagle 标准诊断特异性相对较差(P<0.00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分析发现,与PsA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现发银屑病、银屑病家族史、既往史、现发的指趾炎、指趾炎既往史,类风湿因子阴性及影像学关节周围新骨形成等。 与其他临床表现和病史相比,伴发的银屑病表现对Ps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对以上PsA独立预测指标进行CART和logistic分析,最终建立CASPAR分类标准(表1)。CASPAR分类标准诊断敏感性较Vasey和Espinoza分类标准稍差(0.912对0.972),但有更好的特异性(0.987对0.960)。 由于该研究纳入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并未解决PsA早期分类诊断的难题。因此,下一步应收集并分析整个人群或就诊于皮肤科的银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归纳补充PsA患者炎性关节疾病特征。 ■ 点评 银屑病关节炎作为一种风湿病领域较为常见的疾病,已被风湿病学家广泛认识。但由于目前该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从而给临床和基础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寻找该病特异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制定简单易行而又具有较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疾病分类标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苏茵) 表1 CASPAR分类标准* 1. 现发银屑病、银屑病既往史或家族史的证据 现发银屑病指就诊时由风湿病医师或皮肤病医师诊断具有银屑病性皮肤或头皮病变+; 银屑病既往史指由患者本人、家庭医师、皮肤病医师、风湿病医师或其他可信任的健康中心证实患者曾患有银屑病; 家族史指患者陈述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曾患银屑病。 2. 就诊时可见典型的银屑病指甲改变,包括甲剥离、顶针样改变、过度角化等表现。 3. 类风湿因子可用除凝胶法外的其他方法检测,但最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比浊法,按当地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范围,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阴性。 4. 具有整个指趾肿胀的指趾炎表现,或由风湿病医师记录的指趾炎病史。 5. 影像学显示为关节周围新骨形成,手足平片可见关节周围异常骨化(而非骨赘形成)。

2010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5%~7%发生关节炎。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2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l/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2.1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部分可累及脊柱。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2.1.1 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滑膜炎和腱鞘炎,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1.2 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占5%~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2.1.3 残毁性关节炎型: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2.1.4 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2.1.5 脊柱关节病型: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其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也有学者将PsA分为3种类型: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附着点炎的单关节和寡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2.2 皮肤表现: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头发、会阴、臀、脐等;皮损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而有丰富的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

银屑病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有何区别

银屑病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有何区别 ——重庆迪邦皮肤病医院-西南地区唯一专业治疗皮肤病医院—— 首先,归纳一下关节病型银屑病的诊断要点: 一.症状和体征 ⒈皮肤表现:皮肤银屑病是关节病型银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皮损出现在关节炎后者诊断困难。细致的病史、银屑病家族史、儿童时代的点滴状银屑病、检查隐蔽部位的银屑病(如头皮、脐或肛周)和特征性放射学表现(“笔帽状”)可提供重要线索,但应除外其他疾病和定期随访。 ⒉指(趾)甲表现:顶针样凹陷(>20个),指甲脱离、变色、增厚、粗糙,横嵴和甲下过度角化等。指(趾)甲病变是唯一的银屑病可能发展为关节病型银屑病一种临床表现。 ⒊关节表现: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以指关节、跖趾关节等手足小关节为主,远端指间关节最易受累,常呈不对称,关节僵硬、肿胀、压痛的功能障碍。 ⒋脊柱表现:脊柱病变可有腰背痛和脊柱强直等症状。 二.辅助检查 ⒈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时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IgA、IgE增高,补体水平增高等;滑液呈非特异性反应,白细胞轻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类风湿因子阴性,5%-16%患者出现低滴度的类风湿因子;2%-16%患者抗核抗体低滴度阳性;约半数患者HLA—B27阳性,且与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显著相关。 ⒉影像学检查 周围关节炎: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手和足的小关节呈骨性强直,指间关节破坏伴关节间隙增宽,末节指骨茎突的骨性增生及末节指骨吸收,近端指骨变尖和远端指骨骨性增生的兼有改变,造成“带帽铅笔”样畸形。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长骨骨

干绒毛状骨膜炎。 中轴关节炎:多表现为单侧骶髂关节炎,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椎间隙变窄、强直,不对称性韧带骨赘形成,椎旁骨化,特点是相邻椎体的中部之间的韧带骨化形成骨桥,呈不对称性分布。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肤表现和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导致关节僵硬,残废。约75%的患者关节病出现在皮肤表现之后,同时出现者约15%,其余为出现在皮肤表现之前。将关节病型银屑病分别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骨性关节炎作对比。 1.类风湿关节炎二者均有小关节炎,但银屑病关节炎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 指(趾)炎,起止点炎,侵犯远端指间关节,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特殊的x表现如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而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可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 2.强直性脊柱炎侵犯脊柱的银屑病关节炎,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不对称,可为”跳跃”式病变,发病常在年龄大的男性,症状较轻,有银屑病皮损和指甲改变,而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较轻,无皮肤,指甲病变,脊柱,骶髂关节病变常为对称性. 3.骨性关节炎对于仅有远端指间关节受累的银屑病关节炎需与骨性关节炎相鉴别。骨性关节炎无银屑病皮损和指甲病变,可有赫伯登(Heberden)结节,布夏尔(Bouchard)结节,无银屑病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就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得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得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得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得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与《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得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与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得具有中国特色得《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得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她涉及银屑病诊疗得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得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得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得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得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与分布等)与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与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与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与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得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得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与“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与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 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 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她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得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与指(趾)甲损害;④寒战与高热(呈弛张热型)。 3、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她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与脱屑,皮损大于90% BSA;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与低蛋白血症。 4、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现象; 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与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HLA-B27常阳性。 5、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热毒炽盛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湿热蕴结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与风湿痹阻证(见于关节病型)。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不仅就是一种皮肤病,更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特别就是中、重度患者,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克罗恩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得治疗目得与原则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牛皮癣 所属部位:皮肤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 病症体征:红斑鳞屑,皮肤呈鳞片状,皮肤发红,点状出血,淋巴 结肿大,全身弥漫性潮红,多形红斑样皮疹,关节肿胀 疾病介绍: 什么是银屑病?银屑病是怎么回事?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 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青壮年发病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链球菌,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变化等有关,临床上有四 种类型:寻常型,脓胞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病情 较轻,本病呈慢性经过,治愈后容易复发 诱发牛皮癣的原茵比较复杂,病茵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现时已变得愈来愈普遍, 特别是已发展的城市,牛皮癣并不是一种传染病,但茵为牛皮癣患者的皮肤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诱发牛皮癣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几种: 银屑病预防一:预防感染 局部感染是诱发牛皮癣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感冒后,并发扁桃体炎,气 管炎,需要积极治疗,尽量缩短病程扁桃体反复发炎,与牛皮癣发作有密切关 系者,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这一点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 银屑病预防二:受潮着凉 受风寒侵袭而诱发牛皮癣的为数较多,由于居住环境潮湿,天气寒冷可使本 病发生或加重,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住室保持通风干燥 银屑病预防三:过敏因素 皮肤过敏是诱发牛皮癣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饮食或服用药物,或接触某种 物质而过敏常可诱发牛皮癣的发生,患者每次复发后,需仔细回想近来曾服用 了什么东西或接触了某种物质,从而使皮肤发痒,继而出现红斑那么这种物质,今后应尽量避免接触,比如某些海产品,牛羊肉,辛辣食物及其它物质等 银屑病预防四:精神因素

银屑病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

一、概述 (一)概念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临床表现有银屑病皮疹;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 或) 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 (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银屑病关节炎患病率约为 1.23 ‰,发病年龄以30-50 岁为主;男女相差不大,75% 的患者先有银屑病,后出现关节炎,10% 的患者先有关节炎,后出现银屑病,15% 的患者关节炎与银屑病可在1 年内同时出现。 二、银屑病关节炎病因病机 (一)西医病因病机 PsA 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多因素有关。(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PsA 发病多由机体阴阳不调,复感外邪所致,内外致病因素结合,一方面痹阻肢体关节经络,另一方面阴津营血不能达于肌表,二者相互作用可导致皮肤及关节等一系列损害。 1. 肝气郁结: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火热伤阴,阴虚血燥,不能充润肌表、通利关节. 2. 感受风寒:素体阳虚,卫外不固,风寒侵袭,痹阻经络关节。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肌肤脉络不充,肌表失荣。 3. 感受风热:素体阳盛,内有蕴热,复感风热,内外合邪,热伤阴液,阴虚血燥,肌表失润。风热侵袭肢体关节,经络不通。 4. 感受热毒:或内生热毒,或内有湿热,复感热邪,热毒炽盛,直中肌肤,侵扰关节,发为本病。 总之PsA 发病不外乎寒、热两个方面,其中以热为主,可达十之八九。因于热者,热伤阴液,阴虚血燥,血行不畅,瘀血内生。因于寒者,脉络瘀滞,亦可导致瘀血内生,因此瘀血贯穿本病始终。 三、临床表现 银屑病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表现,皮肤的损害,手指、足趾的指(趾)甲表现,全身性的表现。 (一)关节表现 关节表现中关节炎可分为五型,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可占70% ,远端指间关节型可占5-10% ,残毁性关节炎型可占5% ,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可占15% ,脊柱关节病型可占5% 。银屑病关节炎的关节表现症状多样,除四肢关节外,尚可累及脊柱关节,以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 1. 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病变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间关节为主,分布不对称,因伴发滑膜炎或腱鞘炎,受损指(趾)关节可成典型的腊肠指(趾)病变,伴有指(趾)甲病变。 2. 远端指间关节型: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 。 3. 残毁性关节炎型:为本病严重类型,好发于20-30 岁,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样的套叠状,伴关节强直、畸形,皮肤病变一般较严重。 4. 对称性多关节炎型:以近端指(趾)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关节及腕、膝、肘、踝等大关节。 5. 脊柱关节病型:男性大龄患者多见,以脊柱及骶髂关节为主,有脊柱炎表现,可见脊柱骨赘韧带形成,严重时可见脊柱关节融合、骶髂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

阎小萍教授银屑病关节炎中西医诊治思路王昊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JETCM.Feb.2013,Vol.22,No.2 ·专家经验·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及关节和周围组织炎症,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且无性别差异,与HLA-B27有一定相关性。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故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因该病可同时出现外周关节炎和中轴关节受累,以及皮疹损害等,易误诊,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阎小萍教授在风湿病的中西医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中不断摸索、体会及总结其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治思路,现初步总结如下。 1现代医学的认识和诊治要点 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于患者会 同时出现皮肤和关节病变,可能是相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为发病机制的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和环境等相关。银屑病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为滑膜炎,与类风湿关节炎颇为相似,不容易区分,受累关节滑膜同样可见绒毛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故临床表现类似。银屑病关节炎发病多为隐匿性发病,现临床分有5种类型,如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型、远端指间关节炎型、残毁性关节炎型、对称性多关节炎型、脊柱受累型。经典的银屑病关节炎是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为特征。除了关节受累以外,银屑病关节炎的另一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病变,银屑病的皮肤改变具有典型性,是与其他关节炎相鉴别的重要方面,本病多在关节炎出现数年前即先出现了银屑病皮损,轻者为鳞屑型,重者为广泛的剥脱型,并且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皮肤病变是呈正比的,存在较广泛的皮疹时往往关节炎较严重。银屑病关节炎的另一主要特征是指甲的改变,80%的患者会出现指甲改变,典型改变有顶针样凹陷,甲脱离,甲下角化过度、增厚、横嵴及变色等。 本病在诊断时,根据典型的银屑病皮肤改变、指甲改变及血清阴性外周关节炎等往往不难判断,但对有外周关节炎和(或)有脊柱、中轴病变而未表现典型皮损或指甲改变者则常常易误诊,尤其是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不易区分。阎师在临床诊治中,善 于抓住患者的点滴临床表现,甚至是蛛丝马迹亦不放过。总结诊治思路如下:首先,重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因银屑病或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有统计表明,40%以上的银屑病或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一级家属中有皮肤或关节疾病家族史。其次,遇到患者出现外周关节炎而类风湿因子阴性时,或远端指间关节炎而又不符合骨关节炎时,或外周关节炎又累及脊柱病变同时存在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及诊断。再次,对于关节炎患者不可忽视其皮肤病变和指甲病变,阎师在诊脉时常常同时观察指甲,看其是否有顶针样的典型改变,而且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改变往往是在头皮、臀部、肚脐等隐蔽部位,患者常不主动说出,若被敏锐觉察,而快速准确捕捉到典型皮疹改变,给予及时治疗,就能获得较好疗效。 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要点 在中医学中,据本病的关节炎表现属于“尪痹”、 “大偻”、“历节病”等范畴,据其皮肤损害表现则属于“蛇虱”。本病发病多由素体阴阳失调,又加之复感于邪,内外二因作用所致。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银屑病的发生亦不外内、外二因为主。外因主要为风、寒、湿三气杂至,闭阻经络肢节,内因主要为素体阳虚,卫所不固,导致外邪乘虚而入,发为痹证。而银屑病皮疹的特点为丘疹、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见发亮薄膜,再刮薄膜则见点状出血,阎师据其特点总结银屑病与肺经关系最为密切,因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宣发卫气,抵御外邪,护卫肌表,而且肺通过口、鼻、咽喉与外界直接相通,即“天通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而风、寒、湿、燥、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常首先犯肺,使肺卫失宣、肺窍不利、气机不畅而发病。关于局部皮肤损害发生常以风邪与瘀血为主导,因风为六淫之首,故其他诸邪如寒、热、湿、燥等邪易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故而阎师诊 阎小萍教授银屑病关节炎中西医诊治思路 王 昊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 (2013)02-0248-02【关键词】 阎小萍 银屑病性关节炎 尪痹 痹证 248··

银屑病市场调研

银屑病治疗外用药物市场调研 银屑病治疗的最新指南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是目前银屑病治疗实践及药物评价的依据。 一、发病率 与欧美等国家l%~2%的患病率相比,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较低,1982年统计为0.123%,最新的流调数据为0.59%。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故银屑病患者绝对数较多,估计达800万左右,且正在逐年增加。银屑病为终身疾病,95%为普通型,仅表现为皮疹,不累及内脏,夏天好转或痊愈,冬天复发或加重,无传染性。目前无治愈药物。 二、严重程度的分类 在给银屑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前,临床医师需要对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界定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称为十分规则:即体表受累面积(BSA)>10%(10个手掌的面积)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10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10即为重度银屑病。BSA<3%为轻度,3%~10%为中度。还要考虑皮损范围、部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药物的临床研究多入选轻中度病人,及PASI积分<10。苯烯莫德临床研究即入选的该类病人。 三、治疗原则及药物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如前所述,银屑病尚无根治药物,因此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减轻红斑、鳞屑、局部斑片增厚等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复发,尽量避免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目的,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主要定位在病情的控制上,即PASI积分值的下降,绝对不能定位在预防复发或疾病治愈上。按SFDA皮肤病外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定义为PASI积分值下降>95%,显效是60%-95%,有效是20%-60%,无效是低于20%。同时国际研究中还要看PASI75,PASI50,即积分下降在75%或50%的患者比例。苯烯莫德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查询他克莫司软膏临床研究,主要针对特应性皮炎,以短期疗效为主,即症状控制,进行了多个安慰剂对照(优效)及与中效皮质醇阳性药物对照(非劣)研究,研究结果符合试验假设。III期中还进行分出一个亚组,进行长期开放治疗。 四、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 外用疗法的目的是治愈银屑病的每次发作,尽可能延长其缓解期。为防止和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在皮损消退、临床痊愈时,不应马上停止治疗,应该继续巩固治疗1~2个月。 常用的外用药物: ①角质剥脱剂和皮肤润滑剂可清除皮损的鳞屑,缓解瘙痒、保护皮肤免于裂开疼痛, 常用的角质剥脱剂如2.5~10%水杨酸软膏,低浓度用于银屑病进展期,高浓度用于 静止期;皮肤润滑剂常用的有羊毛脂凡士林软膏、5%硼酸软膏、10%尿素软膏等,主要用于进行期或红皮病皮损。10%尿素软膏是一种角质剥脱剂,具有增加皮肤蛋 白质的水合作用,止痒,软化鳞屑,促进皮肤的穿透性,可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②焦油类制剂是一类较为古老的的药物,经验表明这类药物疗效肯定,但缺点是具

银屑病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难治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本病以皮肤起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免疫缺陷病发病率上升等因素,使银屑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本病危害较大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银屑病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本病,笔者查阅并复习了近十年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一、治疗概况与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多由内有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肤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叠起白屑。治疗总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主,又因银屑病的不同分期及分型而各有侧重。 王雅娟[1]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论治,拟活血通络汤治疗80例,有效率为97.5%。陈苏[2]将银屑病分为血热风燥型、血虚风燥型、瘀滞肌肤型三型,共治疗132例,总有效率90.2%。李寿甫[3]据银屑病发病及症候的特点,运用脏腑辨证分为肺经风热型、心经血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血虚型及肾经瘀热5型,中药治疗为主,共观察1000例,总有效率89.4%。 著名中医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 和血燥型(静止期) , 分别予清热凉血活血的白疕1 号方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疕2 号方加减治疗, 并配合外用药, 治疗200例, 治愈与基本治愈率达98.5%。朱仁康〔4〕根据银屑病病理特点与癌类似, 均有细胞过度增殖, 将该病分为血热风燥和血虚风燥型, 治疗108 例, 有效率为94.4%。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docx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 [ 1-2 ];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 [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 ,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 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的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和〈〈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基础上[5-6 ],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和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他涉及银屑病诊疗的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的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 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 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 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 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 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和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和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 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 ,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 ,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 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他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的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 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和指(趾)甲损害;④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 3. 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他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和脱屑,皮损大于90% BSA ;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和低 蛋白血症。 4. 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 现象;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 者HLA-B27常阳性。 5. 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

2019 EULAR银屑病关节炎药物治疗建议

2019 EULAR银屑病关节炎药物治疗建议 2020年5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更新发布了银屑病关节炎(PsA)的药物治疗建议,本文是对EULAR药物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建议的更新,共提出6条总体原则和12条推荐意见。 6项总体原则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且潜在严重的疾病,需要多学科讨论治疗。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应以最佳治疗为目标,治疗方案基于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决定,同时需考虑疗效、安全性和费用。 ?风湿病学家是主要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肌肉骨骼症状的专家,出现皮肤受累时,风湿病科专家应当联合皮肤科专家共同诊治管理患者。 ?银屑病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结构损伤,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和社会活动,最大程度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而消炎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时,应考虑到每个肌肉骨骼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决定。

?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时,应考虑到非肌肉骨骼的表现(皮肤、眼睛和胃肠道);还应考虑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或抑郁症等合并症。 12条具体建议 1.治疗旨在达到缓解病情,或者通过定期的疾病活动性评估和适当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疾病活动。 2.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肌肉骨骼的症状和体征。 3.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谨慎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建议按最低有效剂量使用。 4.在多关节炎患者中,应迅速开始csDMARD,对于皮肤受累的患者应首选甲氨蝶呤。 5.在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患者中,尤其是伴结构损伤、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指趾炎或指甲受累等预后不良因素时,应考虑使用csDMARD。

6.存在外周关节炎的PsA患者,且至少对一种csDMARD反应不足,应开始bDMARD治疗;当有相关皮肤受累时,可首选IL-17抑制剂或IL-12/23抑制剂。 7.对于存在外周关节炎的PsA患者,且对至少一种csDMARD和至少一种bDMARD反应不足,或者不适用bDMARD时,可以考虑使用JAK抑制剂。 8.对于轻度疾病患者,至少对一种csDMARD反应不足,且不适用bDMARD和JAK抑制剂时,可以考虑使用PDE4抑制剂。 9.对于确诊的附着点炎的患者,如果对非甾体抗炎药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足,应考虑使用bDMARD治疗。 10.对于伴轴向关节疾病的患者,如果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不足,应考虑使用bDMARD治疗,根据目前的实践可选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当有相关皮肤受累时,可首选IL-17抑制剂。 11.对于bDMARD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患者,应考虑改用另一种bDMARD或tsDMARD,包括一个等级内的转换。 12.在持续缓解的患者中,可考虑谨慎地逐渐减少DMARDs。

2019年更新:EULAR关于银屑病关节炎药物治疗推荐建议 译文

6项总体原则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需要多学科讨论治疗。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应以最佳治疗为目标,治疗方案基于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决定,同时需考虑疗效、安全性和费用。 ?风湿病医生是处理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肌肉骨骼症状的主要角色,当出现严重的皮肤病变时,风湿病科医生应当联合皮肤科医生共同诊治管理患者。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结构损伤,恢复患者关节正常功能和社会活动,最大程度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而消炎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时,应考虑到每个肌肉骨骼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决定。 ?在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时,应考虑到非肌肉骨骼的表现代替了关节外(皮肤、眼睛和胃肠道);还应考虑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或抑郁症等合并症。 12条具体建议与2015年相比 1.治疗旨在达到缓解病情,或者通过定期的疾病活动性评估和适当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疾病活动。(无变化) 2.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肌肉骨骼的症状和体征。 3.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谨慎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建议按最低有效剂量使用。 4.在多关节炎患者中,应迅速开始csDMARD,对于皮肤受累的患者应首选甲氨蝶呤。 5.在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患者中,尤其是伴结构损伤、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指趾炎或指甲受累等预后不良因素时,应考虑使用csDMARD。

6.存在外周关节炎的PsA患者,且至少对一种csDMARD反应不足,应开始bDMARD 治疗;当有相关皮肤受累时,可首选IL-17抑制剂或IL-12/23抑制剂。 7.对于存在外周关节炎的PsA患者,且对至少一种csDMARD和至少一种bDMARD 反应不足,或者不适用bDMARD时,可以考虑使用JAK抑制剂。 8.对于轻度疾病患者,至少对一种csDMARD反应不足,且不适用bDMARD和JAK 抑制剂时,可以考虑使用PDE4抑制剂。 9.对于确诊的附着点炎的患者,如果对非甾体抗炎药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足,应考虑使用bDMARD治疗。 10.对于伴轴向关节疾病的患者,如果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不足,应考虑使用bDMARD 治疗,根据目前的实践可选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当有相关皮肤受累时,可首选IL-17抑制剂。 11.对于bDMARD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患者,应考虑改用另一种bDMARD或tsDMARD,包括一个等级内的转换。 12.在持续缓解的患者中,可考虑谨慎地减少DMARDs。 根据EULAR标准化操作程序,在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后,于2019年5月召开共识会议,以制定涉及28个国际工作组成员的更新。确定了证据水平和建议强度。 结果:更新后的建议包括6条总体原则和12条建议。总体原则涉及PsA的性质以及肌肉骨骼和非骨骼骨骼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强调了对协作管理和共享决策的需求。这些建议为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被建议作为初始治疗方法。对于患有关节炎和预后较差的疾病(例如多关节炎或单关节炎/寡关节炎)并伴有诸如牙龈炎或关节损伤等因素的患者,建议快速开始使用常规的可改变疾病的合成抗风湿药。如果使用该策略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可考虑启动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7A或IL-12 / 23等bDMARD药物。如果以中轴受累为主,则应开始使用TNF抑制剂或IL-17A抑制剂作为改变疾病的一线抗风湿药。主要在bDMARD失败后解决JAKJanus激酶抑制剂的使用。对于那些其他药物不适当的患者,一般在轻度疾病的情况下,建议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解决了药物转换和持续缓解中逐渐药物减量的问题。 结论:这些建议基于证据和专家意见为PsA提供了药物管理的最新共识。 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在患有明显或潜伏性牛皮癣的患者中出现异种疾病的疾病。它

2020银屑病知识科普

2020银屑病知识科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与复发受自身及环境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为了关爱银屑病患者,引起全世界人们对银屑病的关注与正确认识,国际联合会银屑病协会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银屑病日”。 银屑病的认识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最常累及头皮、肘和膝。主要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银屑病和银屑病共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冬重夏轻且多为慢性病程。银屑病和麻风之间的混淆持续了几个世纪,许多银屑病患者被诊断为“麻风”,被隔离并接受残忍的治疗。直到19世纪银屑病才被认为是与麻风完全不同的疾病。人们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角度,把牛皮癣的“癣”与头癣、足癣等传染性疾病的“癣”混为一谈,患者可能因其外观和人们潜在的认知被群体排斥,实际上银屑病不是“癣”。人们对银屑病错误的认识以及瘙痒、脱屑和明显可见的斑块等带来的痛苦,给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损害。大多数患者认为现今的治疗手段虽然有效,但长期疗效不尽人意。因此,治疗上仍存在较大挑战,必须探究出安全和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国患病情况 银屑病的发病率不低,影响全世界约2%的人口,大约有1/3的患者在18岁之前发病。1984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银屑病患病率在中国各地有一定差异,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四川省西昌市、河北省廊坊市、河南省焦作市、山东省淄博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六个地区的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0.47%,初发年龄在20~19岁,40~49岁出现高峰。2017年西南4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为0.5%,2011年河南省焦作地区银屑病患病率为0.8%,2019年甘肃省河西地区银屑病患病率为0.56%。1970—2000年间,儿童银屑病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银屑病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美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5%~3.15%,欧洲为0.75%~2.9%。与欧美地区相比,我国银屑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大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尽管女性的起病时间早于男性,但疾病的自然病程均为慢性伴间断性缓解。 病因 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应答异常有关。根据一系列的调查,有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占整个银屑病患者的 35%~50%。某些环境因素可使遗传易感个体加重或诱发银屑病,如外伤、感染、精神紧张、药物、肥胖、饮酒和吸烟等,特别是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喜食鱼虾、喜食辛辣、居住地潮湿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