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大鼠心肌缺血_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第6卷 第4期解剖科学进展V o l16 N o14 2000年PRO GR ESS O F ANA TOM I CAL SC IEN CES2000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与评价王淑侠 兰小莉1 王吉文2 裴著果(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核医学科 沈阳110003) 摘要 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是模拟人类心梗及溶栓再通治疗,研究缺血预适应机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用的动物模型。
本文在传统造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在压管下加一小垫片的方法,减少了传统推管法对心表面的机械损伤,方法简便,冠脉阻断确实。
结果: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缺血30′,再灌120′,危险区 左室重量比为55%±5%,坏死区 危险区为58%±6%(N=10)。
心肌酶谱结果:CK4301±251u l,CK2M B2288±328u l,LDH2329±216u l,A ST371±57u l(N=5)。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 TC染色法 阻断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并在预定时间内恢复血供予以再灌注是模拟人类心梗及溶栓再通治疗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大鼠以其冠脉侧支循环缺乏、心肌坏死出现早、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重复性、稳定性好、费用低廉而成为制作该疾病模型[1],特别是硕、博士研究生进行课题实验首选的实验动物。
笔者在进行心肌缺血预适应机制的研究中,参照以往文献记载的方法[2~4],并根据本实验室条件,对该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体重240~35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N i Hon Konden型心电图机(上海KOND EN医用电子仪器厂);小动物呼吸机(浙江医科大学医学仪器实验厂);自制简易血压计(由24号套管针、三通开关、U形管内装水银,管旁边附有直尺做刻度组成);红四氮唑(T TC)由上海第三试剂厂生产;批号970924用前以011M1PH714的磷酸缓冲液配成1%溶液;伊文斯兰(Evan s B lue)瑞士F luka公司出品。
瘦素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探讨

瘦 素、 K、D A T T T水平 。结论 : C L H、 S 、n 瘦素处理和高水平 的瘦素加重 了 MI I瘦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减 少心肌和血清 R,
的瘦素水平 以减轻 MI I R。 关键词 瘦素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L 乳酸脱氢酶 一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肌钙蛋 白 T
lpi, r t ekn s C )l tt dh doeae(D )apr t t na iae(S ) n o oi T T w r dt td et c ai i e(K,a a e yrgns L H, sat e r sm ns A T a dt p nnT(n ) ee e ce n e n a c e a a r e
疾病模 型, 动物
大 鼠,p geDwe Sr u— al a y
R lo e t o ada Ice a/ e efs nIuyi R t oe f pii My c ril h mi R p r i jr as L nn s uo n n
WA GXasa, UT ntn, N in N i h nX ogogWA GYj o i
87 8
Ta i dJ c 2 1 , o 8N 0 ini Me ,O t 0 0 V l3 o 1 n
瘦素在大 鼠心肌缺血一 再灌注损伤 中 作用 的探讨
大鼠脑缺血模型及缺血再灌注模型

练程度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三血管阻断法
Kamegama等[28]通过电灼断基底动脉、同时夹闭
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由于该方法不
仅阻断了脑供血主干血管,而且也阻断了从脊前动脉来
的侧支血管,与前述四血管阻断模型比较,脑缺血成功
率高且无需再筛选是其主要优点。田鹤邨[29]等在此基
缺点:仅形成不完全脑缺血,造成的低血压严重干扰其
他器官的血供及实验结果;不能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
行,无法进行神经行为学的观察。因此,该模型对探讨
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疗效
更有价值。
颅内加压法
小脑延池内注入人工脑脊液,使颅内压升高超过
动脉血压2.7~9.3 kPa(1 kPa≈0.133 mmHg),同时给予
血模型。缺点:需要开颅,创伤性大,闭塞血管后无法
进行再灌性损伤研究。
光化学法
曾报道,Watson等首次建立了光化学法诱导脑皮
层梗塞的动物模型。立体定位仪固定大鼠头部,暴露颅
骨,尾静脉注射光敏材料荧光素,用560 nm波长的特
定光源照射局部头颅,光线透过颅骨与血管内的染料
接触,激发光化学反应,引起照射部位皮层血管内皮细
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制备方法
评价
二血管阻断法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
加动脉放血造成低血压而形成前脑缺血。若单纯结扎
双侧CCA而不降低血压,则难以使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降低至缺血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程度。
该法手术简便易于操作,成功率高。
显。进一步改进此方法,可通过降低动脉血压以减少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构建的改良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构建的改良陈冰心;任澎;段明军;田飞【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20)005【摘要】目的改良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方法,增强实用性.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伪手术组;B组:缺血组;C组:缺血30 min再灌注组;D组:缺血60 min再灌注组).缺血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条件下完成,术前术中监测心电图变化,模型成功72 h后抽血进行心肌酶谱分析,并观察左室压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1%.B、C、D组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低于B 组(P<0.05).B、C、D组左室压值低于A组(P<0.05),C、D组高于B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评价指标符合临床应用.【总页数】6页(P24-28,后插2)【作者】陈冰心;任澎;段明军;田飞【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石河子,832000;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乌鲁木齐,830000;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石河子,832000;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部,乌鲁木齐,830054;新疆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乌鲁木齐,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改良式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复制 [J], 唐晓敏;汪克明2.一种改良的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J], 李言明;刘晶;张成成;马晓华;宫剑滨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J], 徐凤;王爱玲;陈峰;周美玲4.改良构建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体会 [J], 于宗良;陈乐;许浩军;周伟伟;何敖林;邓志勇;谷惠敏;杨向军5.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改良方法 [J], 王平安; 杨珂伟; 王静; 焦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实验动物种属选择和建模方法比较

2023年第04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 yocar di al i s chem i a r eper f usi on i nj ur y,M I R I )是指心肌组织在短暂缺血后恢复血流而导致组织进一步损伤的现象,是当前世界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威胁,也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M I R I动物模型可选择的动物种属较多,制备方法也有差异,并且细微的实验条件变化往往影响试验的可重复性。
本文将比较和归纳各种M I R I动物模型的特点,为研究者在开展M I R I的相关研究选择动物模型时提供参考依据。
1动物选择大鼠作为最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其遗传背景清楚、繁殖能力强、生长快速,易于购买且价格低廉。
大鼠的冠状动脉左旋降支变异较小,用于M I R I模型制备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上述优点使得大鼠成为制备M I R I 模型的理想实验动物,也是目前国内外在开展M I R I的整体实验时使用最多的动物品种。
此外,相比其他种属实验动物,大鼠因其在科学研究中使用频率高,相应的检测试剂等也更齐全,为开展研究指标的检测提供更多便利。
小鼠作为另一种最常见的实验动物,具有与大鼠相似的特点,并且价格较大鼠更加低廉。
但是小鼠由于个体较小,在用于M I R I研究时,对实验操作技术要求更高以保证造模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受到体型过小的限制,可以采集和用于检测的样品量较少,限制了检测指标的种类。
与其他种属不同,兔具有2个独立的胸腔气室。
在不损伤胸腔隔膜的前提下,兔可以依靠右侧肺部维持自主呼吸,因此在制备M I R I模型时无需以呼吸机维持肺部通气,可以减少因气管插管和维持肺部通气造成的肺损伤,提高动物术后存活率和增大模型的可重复性。
兔具有发达的耳部血管,方便术后静脉给药干预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和检测血液指标。
犬体积大小适中,性情温顺,是心血管外科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犬血管丰富,方便研究过程中血液指标采集,是药物代谢研究的良好实验动物。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机 制 可能通 过抑 制 炎症 因子的合 成 , 少 中性粒 细胞 的浸 润 , 而 改善 心肌 缺血 再 灌注损 伤 的发 减 从
生。
主题词 心 肌缺 血/ 并发症 再灌 注损 伤 @ 阿托伐 他 汀 白细胞介 素 6 血液 /
酶/ 液 血 动物 , 实验 大 鼠
过 氧化 物
【 图分类 号】 R5 3 2 【 中 4.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3 7 2 1 ) 11 5 — 3 0 07 7 (0 0 1 -4 8 0
Th f e t a e h n s s o t r a t tn o e e f c nd m c a i m f a O v s a i n
方 法 :2只 Wi a 4 s r大 鼠随机 分 为 3组 : 手 术 组 、 血 再 灌 注组 、 t 假 缺 阿托 伐他 汀预 处 理组 ; 建立 大
鼠 心肌 缺血 再灌 注损 伤模 型 , 定肌 酸激 酶 ( K) 平 , v n le TT 染 色后 , 测 c 水 E a sbu 、 C 用计 算机 图像
分析软 件 计算梗 死 面积 ; 测定 心肌 髓 过氧化 物 酶 ( o) 血 清 白介 素一 (L 6 及 白介 素一 ( 一 ) MP 、 6I 一) 8 I 8 L 含量。结果: 与缺 血 再 灌 注 组 比较 , 阿托 伐 他 汀预 处 理 组 C 减 少 , K 心肌 梗 死 面积 显 著 减 小 ;
my c r im sh mi e e f s n ij r nr t o a du ic e ar p ru i n yi as o u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周学武;廖自福;陈菁;刘良明【期刊名称】《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年(卷),期】2009(029)004【摘要】目的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和评价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麻醉大鼠21只,开胸,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缺血45 min、松解造成再灌注180 min;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MAP和心肌收缩功能、心肌缺血/坏死面积以及大鼠存活时间变化.结果左冠状动脉结扎后,QRS波增宽、增高,ST段上移,T波增高,与缺血前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再灌注后,QRS波宽和波高、ST段和T波非常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与缺血前比较,缺血后MAP、HR、LVSP、+dp/dtmax、-dp/dtmax非常显著下降(Pl<0.01),LVEDP非常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后变化趋势相同.180 min后,缺血区/左室、坏死区/缺血区的的平均面积比分别为34.3%、49.6%,存活率为52.4%.结论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MAP和心肌收缩功能、心肌缺血/坏死变化明显,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总页数】5页(P228-232)【作者】周学武;廖自福;陈菁;刘良明【作者单位】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室,重庆,400042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室,重庆,400042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室,重庆,400042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室,重庆,40004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相关文献】1.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 [J], 邓宇珺;杨敏;谭卫萍;苏健;符永恒;谭宁;曾红科;单志新;林秋雄;李晓红;董小莉;余细勇2.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J], 王祥;王晓鹏;韩冲芳;雒珉;于菁;张建文;杨文曲;贺建东3.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改良方法 [J], 王平安; 杨珂伟; 王静; 焦成4.脂多糖诱导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J], 夏燕;刘露;林丹换;张梦莉;练冰;覃春容5.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关键性问题 [J], 侯梦梦;邢冬梅;刘璇;华声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良及实验观察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良及实验观察杨简;杨俊;丁家望;李松;席祖洋;李稳慧【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8(28)10【摘要】目的改良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I/R对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和I/R组,对传统造模方法进行改进,建立MI/RI模型.记录手术过程心电图改变;术后左心室心肌TTC 染色,分析心肌梗死面积;所有心肌标本均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缺血组及IR 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0.1 mV),IR组恢复血液灌注后ST段回落并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Sham组手术前后无变化;IR组心肌梗死面积高于Sham组(P<0.01)及缺血组(P<0.05);IR组病理改变明显,成功改进了心肌MI/RI动物模型.结论制备大鼠MI/RI模型简便易行,结果稳定,为研究I/R机制提供了理想的造模方式.【总页数】3页(P961-963)【作者】杨简;杨俊;丁家望;李松;席祖洋;李稳慧【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IMM-9126改良剂型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徐少锋;何令帅;王晓良2.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的改良方法 [J], 王平安; 杨珂伟; 王静; 焦成3.葱白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J], 杨剑锋;柯于鹤;雷杰;田立群4.浅低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脓毒症大鼠模型的心肌保护作用 [J], 秦竹韵;申世轩;曲开勇;曹芳芳;张海涛5.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oll样受体4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 [J], 黎真真;陈飞任;吴红发;钟有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