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斯的明和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

26
12/2/2015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
27
(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二)全麻维持期
(三)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四)ICU患者应用肌松药
12/2/2015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
4
(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选用起效快和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内插管时
间,维护气道通畅,降低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组胺)。
起效最快的肌松药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婴幼儿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 后短时间内追加琥珀胆碱有可能引起重度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引起心搏骤 停。琥珀胆碱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证。 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置入喉罩其剂量为l~2倍ED95,气管内插管剂量为2~3倍
12/2/2015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
17
五、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防治
术后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危害
(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原因 (三)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评估 (四)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预防 (五)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
12/2/2015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4
应注意吸入麻醉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协同作用,应延长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时间和减少其剂量。
间断静注肌松药:间隔追加初量1/5~1/3的肌松药,应以最少量的肌松药达到临床对肌松的要求。
持续泵注肌松药:按手术期间对肌松深度的不同要求,调整肌松药输注速率。可持续静注短时效肌松
药,应谨用持续静注中时效肌松药,不宜持续静注长时效肌松药。改变肌松药静注速率到出现肌松效
应用肌松药前必须准备人工呼吸设备,术毕也必须进行人工呼吸直至肌松
肌松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肌松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邵东华肌松弛药松弛骨骼肌(简称肌松),是全麻中重要的辅助用药,用以在全麻诱导时便于作气管内插管和在术中保持良好肌松。
使用肌松药可避免深全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但肌松药没有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肌松药不能在病人清醒时应用,更不能替代麻醉药和镇痛药。
使用肌松药必须注意气道管理,根据肌松程度作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保证病人有效和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
肌松药还适用于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消除病人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之间的对抗,以及用以治疗痉挛性疾病等。
每一个肌松药均有其药理学上的特性,因此使用时要结合病情,根据手术需要、病人病理生理特点、伍用的麻醉药和治疗用药选用适当的肌松药和合理的用量。
一.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许多生理和病理因素可以影响肌松药在体内的分布、消除及神经肌肉接头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从而影响肌松药起效、强度和时效。
此外有许多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的药物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肌松药作用。
(一)影晌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凡影响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者均可影响肌松药作用。
如增加肌松药与蛋白的结合量,可增加其在体内分布容积,延缓由肾排泄。
增加细胞外液量可增加肌松药在体内分布容积。
肝或肾功能损害,使肌松药在体内消除延缓,作用时效延长。
非典型性假性胆碱酯酶影响琥珀胆碱和米库氯胺在体内分解,使其作用延长;肝疾病致体液在体内潴留可增加肌松药分布容积,以及球蛋白增加使与某些肌松药结合里增加,因此肌松药的初量可能较正常人大。
肾功能衰竭病人不宜应用经肾排泄的肌松药如戈拉碘按、阿库氯胺等,而对部分经肾排泄的肌松药如泮库溴铵等时效也延长,琥珀胆碱和阿曲库铵在体内消除可不依较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良的病人也可以安全使用。
(二)影晌肌松药的药效动力学1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浆和细胞外液pH改变对肌松药作用影响十分复杂,较为肯定的是呼吸性酸中毒增加氯筒箭毒碱和泮库溴铵的肌松作用,且使其作用不易为新斯的明拮抗;代谢性碱中毒同样抑制新斯的明对上述两肌松药的拮抗,且延长和增强戈拉碘按作用;低钾血症和高钠血症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低钙血症和高镁血症减少乙酰胆碱释放,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钙剂可用来拮抗肌松药与镁的协同作用。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肌松作用在小儿扁桃体手术的应用观察

①南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第 一附属医院
通讯作 者 : 李俊 霞
后发 生残余肌松的可能 。国外有学 者对 17 — 0 5年 的 37 99 20 35
例患者进行 了分析,结果发现使 用中时效的肌松药能够 降低 残余肌松 作用 的发 生率 。维库 溴铵 是中时效 的非去极化肌 ]
恢 复至 7 % 时拔 除气管导管。 比较两组单刺激肌颤搐 ( 1恢 复到 2 %、7 %、9 %的时 间,4 5 T) 5 5 0 个成 串刺激 比率 (O R 恢复到 2 %、7 % 的 T F) 5 5 时间 以及 颤搐高度 从 2 % 恢复 到 7% 的时间 (I 结果 : 察组与对 照组 比较 , 1 5 5 R) 。 观 T 恢复 到 2 %、7 %、9 % 的时 间及 T F 5 5 0 O R恢 复 到 2 %、 5 7 % 的时间和恢复指数 ( I均 明显 缩短,比较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 结论 : 用新斯 的明可 以明显缩 短肌松恢 复 时间,缩短 术后拔 5 R) 00 。 5 使
应用前景。但 是由于该 方法应用于 临床时 间较 短,还存在许
多技 术性 问题 ,如 不同的离心次 数、离心时间对血小板 的数
量及活性都有不 同的影响 ,治疗 的远期效 果还有待进一 步观
(a s r n rwhfc r T F 等 。I F能够 促 进 损伤 神 t nf miggo t t , G ) 】 G r o ao 经的修复 ,恢 复神经功能 f G 3 ] 。T F存 在两种成 分,T _ 可 GF 刺激 局部角化细胞增殖 ; G _ T F 8促进基 底部 蛋白合成,从而 为上 皮组织提供 附着层 嗍 。血小 板凝 胶还 可以释放 血管 内皮
肌松药合理使用专家共识要点

(三)神经肌肉疾病患者
1、琥珀胆碱可使脊髓损伤与中风引起肌肉 无力或麻痹、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脊 髓性肌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急性 感染性神经炎、肌营养不良症和横纹肌溶 解症等患者发生致命性高钾血症,这些患 者禁用琥珀胆碱。
2、重症肌无力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十分 敏感,肌松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用 药剂量应减少至正常人的1/10~1/2.术后确 定无肌松药残留作用,通气功能适当后方 可停止辅助通气,拔出气管内导管。
(4)眼内压、颅内压、胃内压升高:闭角型 青光眼和颅内压升高患者禁用琥珀胆碱 (5)恶性高热
2、非去极化肌松药常见不良反应防治 阿曲库铵大剂量、快速注射时,引起 组胺释放,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诱导剂量不宜超过3倍ED95,且 应粉刺、缓慢静注。 对一种肌松药过敏的患者有可能亦对 另一种肌松药产生过敏。
(二)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
1、琥珀胆碱肌松阻滞作用的拮抗
无特异的拮抗药,反复或大剂量使用琥 珀胆碱发生自主呼吸恢复延迟时,应进行 有效的辅助通气或控制通气,直至自主呼 吸恢复正常。
2、非去极化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拮抗 (1)拮抗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①拮抗时机:TOF出现2个反应或开始有 自主呼吸时拮抗肌松药残留肌松作用 ②拮抗药剂量:新斯的明静注0.04mg~ 0.07mg/kg,总量不应超过5mg。
(3)肌松药肌松作用开始消退,肌力开始恢 复时还有75%左右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被 肌松药分子占据,并存其他影响因素时, 出现肌松组织作用。
(4)个体差异,老龄、女性、肌肉不发达和 慢性消耗患者肌松药作用时间延长;
(5)低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延长肌松药的代谢和排泄,乙酰胆碱的合 成和释放受损;
肌松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满足各类手术或诊断、治疗对肌松的要求。
3、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
4、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对抗。
二、肌松药的合理选择
(一)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1、选用起效快的肌松药,缩短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时间,维护气道通畅、防止返流误吸是麻醉重要的安全因素。
②头能持续抬离枕头、腿能抬离床 5s 以上;
③呼吸平稳、呼吸频率 10~20bpm、最大吸气压≤-50cmH2O;
④PetCO2和PaCO2≤45mmHg。 上述体征表明不存在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
4、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预防
(1)根据患者状态和手术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肌松药(见肌松药的合理选择和肌松药相互作用);
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表现敏感,其他类型肌强直患者则表现耐药。一般认为可用中、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但应在肌松药效应严密监测下给予肌松药。
六、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防治
(一)肌松药的残留阻滞作用
尽管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中、短时效肌松药,并对其药理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但术后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仍时有发生,严重者可被致残或危及生命。
6凡禁用拮抗药患者,须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满意恢复。
七、肌力监测
(2)给予长时效肌松药或多次应用肌松药,术后肌松药阻滞作用仍存在;
(3)肌松药肌松作用开始消退,肌力开始恢复时还有 75%左右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被肌松药分子占据,并存其他影响因素时,出现肌松阻滞作用;
(4)个体差异,老龄、女性、肌肉不发达和慢性消耗患者肌松药作用时间延长;
(5)低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延长肌松药的代谢和排泄,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受损;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的作用效果。
舒更葡糖钠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神经元对乙酰胆碱释放,增加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来减轻肌无力。
新斯的明则通过拮抗神经递质GABA的受体来增强神经冲动传导,达到逆转罗库溴铵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舒更葡糖钠在缓解肌无力方面效果更显著,而新斯的明在逆转罗库溴铵肌松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综合比较两者,舒更葡糖钠更适合用于治疗肌肉无力症状,而新斯的明更适合用于逆转罗库溴铵引起的肌肉松弛。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两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舒更葡糖钠、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机制、效果比较、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综合比较、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引言神经肌肉阻滞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其中罗库溴铵是一种常用的非脱枪性神经肌肉阻滞剂。
罗库溴铵可能会引起肌松过度,导致呼吸肌抑制、需氧量增加和延长肌松恢复时间等不良后果。
为了逆转罗库溴铵引起的肌松效果,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逆转剂来恢复神经肌肉功能。
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是两种常用的逆转剂,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逆转罗库溴铵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哪种逆转剂更有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的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种逆转剂的特点和优劣势,可以为临床医生在选择逆转剂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的作用效果,以探讨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特点。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对逆转罗库溴铵肌松的作用途径;2. 比较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包括药效、耐受性、副作用等方面的差异;3. 探讨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指导;4. 总结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比较,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4-8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

1肌松药的临床应用(本科教材)2 《肌肉松弛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问题解答1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肌松药:作用于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与N2 胆碱受体相结合,暂时地阻断了神经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产生肌肉松弛作用。
分类:•去极化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结构:甾类和苄异喹啉类时效:短效=8~20 min中效=20~50 min长效>50 min琥珀胆碱:1.去极化---有肌纤维成束收缩2.被血浆假性胆碱脂酶水解3.ED95 为0.5 mg/kg4.不良反应:•Ⅱ相阻滞•高钾血症•眼内压、颅内压和胃内压升高•术后肌痛•恶性高热非去极化肌松药:结构:甾类- 泮库溴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苄异喹啉类-阿曲库铵、米库氯铵时效:短时效-米库氯铵中时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长时效-泮库溴铵乙酰胆碱受体( N2受体)⏹长125Å,直径65Å,呈中央开口25Å的环状结构。
⏹5个亚基环绕细胞外孔道呈漏斗样延伸为中央离子通道。
⏹五角形体的每一个亚基都是一个四次跨膜蛋白,分子量约60kd,约由437-50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肌松药应用特点:•用于气管内插管和术中•可避免深全麻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无镇静、麻醉和镇痛作用•不能单独应用或病人清醒时应用•注意气道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第一节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㈠用于气管插管•选用起效快速药物•琥珀胆碱起效迅速,但禁用于大面积烧伤、创伤、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恶性高热家族史病人•非去极化肌松药常用量为2-3 倍ED95大面积烧伤后大量组织细胞破坏,血钾升高㈡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k ×1肌松强度㈢预给量全麻诱导中,在给插管剂量的肌松药之前数分钟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肌松药。
㈣肌松的维持•肌松强度和维持时间以满足手术要求为目标手术种类不同或手术部位不同,肌松强度和维持时间不同。
•肌松维持不应单纯依赖肌松药注意吸入全麻药和一些静脉麻醉与镇痛药对肌松药的增强作用。
解析2013年关于肌松药合理化应用

合理化应用肌松药(解读2013年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魏铁钢一、肌松药使用剂量问题常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ED95(指肌松药抑制单刺激肌颤搐达95%的药物剂量),是衡量药物药效的一个指标,ED95值越小,说明药效越高。
置入喉罩的剂量为1~2倍ED95 ,气管插管的剂量为2~3倍ED95.常用肌松药的ED95(mg/kg)成人阿曲库铵0.25 喉罩60kgX0.25X1=15mg ~ 60kgX0.25X2=30mg 15~30 气管插管60kgX0.25X2=30mg ~ 60kgX0.25X3=45mg 30~45顺阿曲库铵0.05 喉罩60kgX0.05X1=3mg ~ 60kgX0.05X2=6mg 3~6气管插管60kgX0.05X2=6mg ~ 60kgX0.05X3=9mg 6~9维库溴铵0.05影响ED95 的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比青壮年低2.性别因素:女性比男性低3.肝肾功能障碍:ED95增加,应增加首次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4.血浆蛋白: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肌松剂ED95低,低蛋白血症患者肌松作用增强。
理解:肝、肾功能障碍时,体内水钠潴留,导致分布容积增大,较高的γ球蛋白结合了大量的肌松药,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所致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清除速率下降,表现为肌松药起效时间延长,比如正常2分钟,那么此时需要3~4分钟,初始剂量应增加以缩短起效时间。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即血液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结合型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特点:(1)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2)体积增大,不易通过血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意义:结合型药物起着类似药库的作用。
药物进入相应组织后也与组织蛋白发生结合,也起到药库作用,影响药物作用和作用维持时间长短,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二、追加肌松药的原则(以最少的剂量达到肌松的要求)常规追加剂量为插管剂量1/2~1/3,2009年推荐剂量是1/5~1/3根据:1.药物特性:半衰期、消除方式等2.患者病理生理特点:⒈比如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经肝脏生物转化和肾脏排出的维库溴铵,应延长给药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