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

合集下载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 眼科部分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 眼科部分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 眼科部分ICD码疾病名称睑板腺炎睑腺炎[麦粒肿;迈博姆;察司]眼睑蜂窝织炎眼睑脓肿眼睑疖肿睑板腺囊肿[霰粒肿]睑(缘)炎新生儿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鳞状性睑缘炎眼睑皮炎眼睑的盘形红斑狼疮眼睑的干皮病眼睑湿疹性皮炎眼睑变应性(过敏性)皮炎眼睑瘘眼睑肉芽肿睑板炎眼睑炎瘢痕性倒睫眼睑倒睫眼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兔眼睑皮肤松驰上睑下垂睑疤痕性闭合不全睑裂闭合不全睑裂狭小睑缘粘连上睑退缩症眼睑闭锁眼睑粘连性疤痕眼睑黄斑瘤睑板腺脂肪变性眶脂肪脱垂眉毛脱落眉缺损眼睑坏死眼睑睫毛脱落眼睑白癜风陈旧性眼睑异物后天性内眦畸形后天性外眦畸形眼睑水肿烧伤后睑畸形烧伤后眉毛缺损眼睑出血眼睑黑变病眼睑后天性畸形眼睑囊肿眼睑皮脂腺囊肿眼眦后天畸形眦畸形眼睑充血莫尔腺囊肿眼睑新生物眼睑肿物眼睑疾患NOS急性泪腺炎慢性泪腺炎慢性泪腺肥大泪腺脱出泪眼泪液分泌过少眼干燥综合征泪器囊肿泪器萎缩外伤性泪器萎缩泪溢泪腺分泌过多化脓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泪囊脓肿泪囊炎泪小管炎急性泪囊周围炎急性泪小管炎慢性泪囊炎泪囊粘液溢慢性泪囊周围炎鼻泪管闭锁鼻泪管阻塞泪道梗阻泪道狭窄泪道阻塞泪小管阻塞泪管闭锁泪石泪点外翻泪囊瘘泪囊囊肿泪囊粘液囊肿泪管肿大泪囊膨出泪道(管)扩张泪小管断裂泪器系的疾患NOS眶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球筋膜炎眼眶骨膜炎眼眶骨髓炎眶内肉芽肿眶内炎性假瘤眼眶非特异性炎症眼眶炎性肉芽肿眼球后炎症眶部出血眶内血肿眼球突出眼眶水肿眼球移位搏动性突眼间歇性突眼外伤性突眼眼眶外生骨疣眼眶畸形眼眶萎缩眼球陷没眶内陈旧性异物陈旧性球后异物眶部囊肿眶部粘液囊肿眶内上皮样囊肿眼眶假瘤眶瘘眶内占位性病变眶内肿物眼外肌肌病粘液脓性结膜炎科克-威克斯结膜炎[急性触染性眼炎]结膜脓肿变应性结膜炎春季结膜炎卡他性结膜炎莫拉-阿克森费尔德结膜炎[双杆菌结膜炎]急性结膜炎NOS球结膜肉芽肿慢性结膜炎结膜肉芽肿眼眦脓肿睑结膜炎感染性结膜炎结膜溃疡帕里诺结膜炎[结膜纤毛菌病]帕里诺眼腺型综合征结膜炎NOS细菌性结膜炎眼炎翼状胬肉结膜变性睑裂斑干眼病[结膜干燥]结膜角化结膜结石结膜黄斑结膜黑变病[黑色素沉着病]结膜色素沉着睑球粘连结膜疤痕结膜出血结膜囊肿结膜血管增生结膜水肿眼充血结膜动脉瘤假性翼状胬肉角结膜增生结膜淋巴管扩张结膜囊畸形结膜囊挛缩结膜囊狭窄结膜松驰结膜息肉手术后结膜瘘眼结膜脱垂结膜肿物结膜赘生物巩膜溃疡巩膜脓肿巩膜炎后巩膜炎巩膜结膜炎巩膜球筋膜炎坏死性巩膜炎肉芽肿性巩膜炎化脓性巩膜炎上巩膜炎[巩膜外层炎]化脓性上巩膜炎巩膜黑变病[黑色素沉着病]巩膜葡萄肿(前)(后)(睫状体)巩膜肉芽肿巩膜粘连睫状体巩膜葡萄肿穿孔性巩膜软化症巩膜坏死巩膜膨出巩膜疾患NOS病毒性角膜溃疡角膜穿孔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眼角膜溃疡穿孔周边性角膜溃疡中心性角膜溃疡角膜溃疡伴前房积脓性环形性角膜溃疡角膜炎伴角膜溃疡电光性眼炎浅层点状角膜炎光性角膜炎丝状角膜炎晕性角膜炎日光性眼炎[雪盲]光化性眼炎暴露性角膜结膜炎小泡性角膜结膜炎结节性眼炎角膜结膜炎神经营养性角膜结膜炎科根氏综合征(间质性角膜炎综合征)角膜脓肿实质性角膜炎硬化性角膜炎间质性角膜炎角膜血管翳大泡性角膜炎疫苗接种角膜炎大疱性角膜结膜炎粘连性角膜炎反应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化脓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束状角膜炎干燥性角膜炎石化性角膜炎小泡性角膜炎巩膜角膜炎角膜炎卡他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角膜粘连性白斑中心性角膜混浊角膜白斑角膜斑翳(薄翳)[角膜翳]角膜云翳干眼性角膜瘢痕角膜瘢痕角膜混浊NOS角膜黑变病(早老性)(老年性)[黑色素沉着]角膜血染角膜色素沉着物凯泽-弗莱舍尔环(角膜)克鲁肯贝格梭施特里线[角膜色素线]角膜积血角膜血沉着大泡性角膜病角膜水肿特塞梅特膜破裂特塞梅特膜绉折角膜变性角膜带状变性角膜角化病角膜软化老年环变性性角膜混浊哈索尔-亨利小体或疣(角膜的)带状角膜病家族性遗传性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富克斯营养不良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皮性角膜营养不良富克斯氏综合征[富克斯氏异色性睫状体炎]圆锥形角膜角膜后弹力层膨出角膜葡萄肿球形角膜角膜突出角膜扩张角膜干燥症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皮赘角膜切口瘘角膜上皮脱落角膜炎性肿物复发性角膜糜烂角膜感觉减退角膜感觉缺失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陈旧性角膜炎角膜疾患NOS创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亚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内源性虹膜睫状体炎变态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复发性葡萄膜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眼色素膜炎[慢性葡萄膜炎])肉芽肿性色素膜炎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晶体诱发性眼色素膜炎晶体诱发性虹膜睫状体炎虹膜脓肿眼色素层脑膜炎[福格特-小柳综合征]全色素膜炎眼坏死型色素膜炎异色性虹膜炎单纯性虹膜异色症葡萄膜炎异色葡萄膜大脑炎虹膜睫状体炎NOS继发性虹膜炎眼色素膜炎[葡萄膜炎]角膜葡萄膜炎虹膜出血眼前房出血虹膜新生血管形成虹膜红变虹膜或睫状体新血管形成虹膜变性虹膜缺损虹膜萎缩(特发性)(进行性)虹膜色素性变性半透明虹膜瞳孔缘变性缩瞳性瞳孔囊肿虹膜壁裂症虹膜囊肿(渗出性)(植入性)(寄生虫)睫状体囊肿(渗出性)(植入性)(寄生虫)前房囊肿(眼)(渗出性)(植入性)(寄生虫)瞳孔膜闭虹膜膨隆瞳孔闭锁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陈旧性眼色素膜炎[陈旧性葡萄膜炎]虹膜离断虹膜粘连前房后退[房角后退]前房角破裂瞳孔后粘连瞳孔移位瞳孔异位前房角粘连虹膜破裂NEC虹膜突出睫状体脱离非创伤性虹膜脱垂虹膜震颤[虹膜震荡]虹膜和睫状体疾患NOS老年性白内障未熟期前极白内障老年性初期白内障老年性点状白内障老年性皮质(软性)白内障老年性花冠状白内障核性(硬化)白内障老年性核性(硬性)白内障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老年性莫加尼型白内障老年性环状白内障老年性混合型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NOS老年前期白内障青年期白内障幼年期白内障婴儿白内障创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膜破裂并发性白内障虹膜异色性白内障青光眼性白内障变性并发性白内障眼病白内障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激素性白内障中毒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白内障膜性白内障泽默林环混合性白内障电击性白内障辐射性白内障玻璃工人的白内障白内障NOS后天性白内障晶体混浊手术后无晶体后天性无晶体晶状体缺失(后天性)陈旧性晶状体脱位自发性晶状体脱位其他特指的晶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NOS近乳头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渗出性脉络膜炎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詹森病]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播散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后睫状体炎睫状体平部炎原田氏综合征或综合征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结节性脉络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NOS视网膜瘢痕后极部黄斑瘢痕(炎症后)(外伤后)日光性视网膜病脉络膜萎缩脉络膜硬化出血性脉络膜硬化遗传性脉络膜营养障碍无脉络膜脉络膜出血脉络膜破裂逼出性脉络膜出血出血性脉络膜脱离创伤性脉络膜脱离化脓性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手术后脉络膜脱离脉络膜缺血脉络膜渗出巩膜脉络膜炎脉络膜占位性病变脉络膜病NOS锯齿缘离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锯齿缘断离视网膜剥离视网膜囊肿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假囊肿视网膜(寄生虫型)囊肿锯齿缘囊肿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NOS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不伴有视网膜断裂视网膜缺损创伤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断裂(不伴有脱离)视网膜破裂视网膜撕裂视网膜圆形缺损不伴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伴视网膜脱离创伤性视网膜脱离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短暂性视网膜动脉闭塞中心性视网膜动脉闭塞视网膜动脉闭塞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血管痉挛眼动脉栓塞视网膜动脉梗塞视网膜微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闭塞(分枝)(部分性)视网膜(动脉)痉挛颞上枝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闭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底静脉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初期视网膜静脉闭塞分枝性视网膜静脉闭塞部分性视网膜静脉闭塞视网膜血管闭塞NOS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环状视网膜病科茨氏病[渗出性视网膜病]肾病眼底改变视网膜病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静脉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血管炎伊耳斯病<Eale`s>视网膜动脉内膜炎视网膜微-动脉瘤视网膜血管曲张视网膜鞘(血管包鞘)晶体后纤维增生早熟性视网膜病创伤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增殖性视网膜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黄斑变性黄斑玻璃样疣黄斑裂孔黄斑前膜视网膜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毒性黄斑病黄斑囊肿库恩特-尤尼乌斯变性视网膜后极变性眼黄斑后极变性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周边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营养障碍(白点状)(色素性)(卵黄性)先天性视网膜黄斑变性[贝斯特氏病]毯样视网膜营养障碍玻璃体视网膜营养障碍色素性视网膜炎施塔加特病黄斑出血视网膜出血眼底出血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网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创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动脉供血不足视网膜黑变病视网膜坏死视网膜前机化膜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胆固醇沉积物视网膜铜质沉积症创伤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疾患NOS视网膜病变NOS交界性青光眼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压过高可凝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低压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梗阻性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囊膜性青光眼(伴有晶状体假性剥脱)慢性非充血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间歇性闭角性青光眼梗阻性青光眼创伤性青光眼眼球震荡引起的青光眼青光眼并发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感染后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晶体脱位后青光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溶晶状体性青光眼]青光眼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无晶体性青光眼虹膜发红引起的青光眼眼球肿瘤引起的青光眼皮质类固醇诱发青光眼药物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血影细胞性青光眼出血性青光眼反象型青光眼分泌过多性青光眼青光眼NOS玻璃体疝玻璃体脱出玻璃体出血玻璃体炎星形玻璃体炎本森氏病[星形玻璃体变性]玻璃体内的胆固醇玻璃体线玻璃体混浊玻璃膜疣玻璃体变性玻璃体机化玻璃体脱离玻璃体萎缩玻璃体液化增殖性玻璃体病变玻璃体疾患NOS玻璃体脓肿感染性眼内炎化脓性眼内炎全眼球炎眼内炎眼脓肿转移性眼内炎寄生虫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眼小梁炎交感性色素膜炎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炎[全色素层炎]恶性近视眼变性性近视虹膜铁质沉着病晶体铁锈沉着症视网膜铁质沉着病眼球铁质沉着病眼铜屑沉着病低眼压巩膜瘘角膜瘘绝对期青光眼眼球痨眼球萎缩陈旧性眼内磁性异物陈旧性前房磁性异物陈旧性睫状体磁性异物陈旧性晶体状磁性异物陈旧性眼球后壁磁性异物陈旧性玻璃体磁性异物玻璃体异物陈旧性玻璃体异物陈旧性巩膜异物遗留陈旧性眼前房非磁性异物陈旧性眼球内非磁性异物陈旧性巩膜异物陈旧性眼内非磁性异物陈旧性睫状体非磁性异物陈旧性晶状体非磁性异物陈旧性眼球后壁非磁性异物眼内出血眼球脱位眼球粘连眼球积血眼球后肿物球后视神经炎球后炎性假瘤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眶尖综合征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麻痹视神经鞘膜内出血视神经受压视乳头水肿利伯氏病[家族遗传性球后视神经萎缩]视(乳头黄斑束)神经萎缩视神经盘颞侧苍白外伤性视神经萎缩莱贝尔视神经萎缩(遗传性)假性(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盘玻璃样疣视乳头肿物视神经盘的脉络膜小疣视交叉综合征其他视交叉疾患皮质盲视皮层疾患视路疾患NOS第三颅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炎滑车神经麻痹[第四]滑车(神经)炎下斜面肌麻痹上斜肌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第六]外展神经炎全部(外部)眼肌麻痹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眶上裂综合征麻痹性外斜视眼内直肌麻痹眼上斜肌麻痹眼上直肌麻痹痛性眼肌麻痹眼外肌麻痹眼外直肌麻痹眼下斜肌麻痹眼下直肌麻痹重症肌无力斜视卡恩斯-塞尔综合征帕里诺综合征[眼肌瘫痪]麻痹性斜视NOS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麻痹眼肌麻痹斜视调节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交替性内斜视内斜视废用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交替性外斜视外斜视垂直性斜视间歇性外斜视交替性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交替性)(单眼性)内斜视DVD综合征[垂直性分离性斜视]共同性斜视上斜视下斜肌亢进下斜视旋转斜视单眼固定综合征内隐斜视交替性上隐斜视外隐斜视布郎氏鞘综合征[上斜肌腱鞘综合征]机械性斜视外伤性眼肌展动受限瘢痕粘连引起的斜视废用性斜视急性肌炎性斜视痉挛性斜视眼球退缩综合征眼球后退性斜视[杜安氏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性斜视眼肌挛缩性斜视斜视NOS交替性斜视同向性注视麻痹会聚机能不全和过度核间性眼肌麻痹眶尖综合征[罗莱特氏综合征]双眼运动疾患NOS远视屈光性远视高度近视近视(假性)散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先天性)物象不等老视内眼肌麻痹屈光的其他疾患废用性弱视弱视(先天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眼疲劳闪光性暗点羞明[畏光]视觉性晕昼盲视物变形症突然性视力丧失复视双眼视觉抑制同步性视觉感受不伴融合融合伴有实体感觉的缺陷异常视网膜对应偏盲视野缺损双鼻侧偏盲比耶鲁姆暗点色盲异常的(先天性)三色视夜盲浅水黑视缺血性视力障碍视觉定向障碍(综合征)视力中毒性弱视视力模糊视觉障碍NOS黑蒙双眼盲眼失明另一眼视力低下单眼盲双眼视力低下双眼视力丧失单眼盲单眼视力下降单眼性质不明的视力丧失视力丧失先天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隐性眼球震颤分离性眼球震颤剥夺性眼球震颤艾迪氏综合征(瞳孔)瞳孔散大虹膜麻痹持久性、非散瞳瞳孔散大眼部痛眼眶痛假性白内障眼动脉动脉瘤眼眶综合征眼球旁囊肿眼缺血综合征眼的其他疾患眼及附器的其它疾病白内障术后玻璃体综合征手术后虹膜嵌顿手术后虹膜脱出视网膜脱离术后脉络视网膜瘢痕操作后眼疾患NOS操作后附器疾患NOS。

眼科学课件:第十八章 眼眶病

眼科学课件:第十八章 眼眶病

(3)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为眼眶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CT 能显示眼球和眼眶及其周围结构,基于眼眶脂肪的低密度自然对比, 图像较清晰。CT分平常扫描和增强扫描。
(4)磁共振成像(MRI):能直接多方位成像,不受骨质干扰, 对软组织有高清晰的分辨力,尤其对眼球、视神经和颅内病变显示最 为清楚。
(4)眼球运动障碍和眼睑改变:眼眶病变可伴有神经性和机械性眼 球运动障碍,急性病变的患者常有复视主诉。上睑易被多种眶内病变 累及,下睑肿胀见于炎性假瘤。眼睑的水肿、充血、下垂常系眶内炎 症和恶性病变的体征。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像检查
(1)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眶容积、眶壁、泪腺窝、视神经孔、眶 上裂、蝶骨嵴就鼻窦的改变。①眼眶扩大:一般提示为慢性和良性病 变,②眶内组织钙化:提示可能存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脑膜瘤、静脉 曲张、血管瘤、脉络膜骨瘤或眼球退行性变等。③眶壁破坏:多见于 恶性肿瘤,无名线消失提示蝶骨嵴脑膜瘤或转移癌。
2、炎症性病变:常见的有(1)感染性病变:眶蜂窝织炎、脓肿(2) 非感染性病变:炎症假瘤、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3、先天性异常:常见的有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眶骨发育畸形等。
4、血管性病变:常见有血管畸形、静脉曲张等。
5、眼眶外伤:眶壁骨折、眶内异物、出血等。
第二节 眼眶炎症
分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性炎症可以是细菌、真菌、寄生 虫等,临床上以急性细菌感染常见。非感染性炎症多为特发性炎症, 代表的病变有炎性假瘤和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二)眼眶病的诊断:要结合病史、眼部体征、相关的辅助检查以 及全身状况来综合分析判断。
1、病史:应详细询问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症状及进展情况, 最初的诊断和治疗,随访情况,既往病史,头面部外伤,其他全身病 以及家族史等。

眼科复习资料

眼科复习资料

名解:1 鼻泪管:泪囊逐渐变细延伸到下鼻道的泪囊连续部分,全长18mm,开口于下鼻道。

2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可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

通常以1.0为正常视力,低于0.3为低视力,低于0.05为盲。

3 视野:指一眼向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力而言,它反映的是周边的视力。

4 对比敏感度:指在一定对比度下视觉系统对不同大小物体的分辨力,是除视力外测定形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泪液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及眼表组织病变,表现为眼部不适。

6 乳头增生:长期慢性炎症的结果,炎症迁延时,睑结膜上皮表面有小红点状突起,呈细小乳头状或天鹅绒状外观,称为乳头增生。

7 滤泡形成:滤泡昰睑结膜下的腺样组织受刺激后引起的淋巴系增殖,为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局限性集聚,呈半球状隆起,外观光滑,中央有一胚心,滤泡基底部有血管绕行为其特点。

8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与角膜的炎症。

9 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结膜角膜炎症性病变,因其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

10 角膜云翳:瘢痕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位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的现象称角膜云翳。

11 角膜斑翳:瘢痕混浊较厚呈白色,但仍能看见虹膜称角膜斑翳。

12 角膜白斑:瘢痕厚而成瓷白色混浊,不能透见虹膜称角膜白斑。

13圆锥角膜:一种先天性角膜发育异常,多在青春期发病,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的眼部疾病。

14白内障:正常晶状体无色透明,混浊的晶状体则称为白内障。

15 虹膜投影:以斜照法检查晶状体时,投照侧虹膜在深层混浊皮质上形成月牙形阴影称为虹膜投影。

16 morgagnian白内障:晶状体纤维分解液化,呈乳白色颗粒(morgagnian小体),棕黄色的缩小的晶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上方前房进一步加深,称为morgagnian白内障。

17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常见的眼病,是出生时就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性白内障。

TAO

TAO

甲状腺相关眼病实验室检查
• • • • •
━━━━━━━━━━━━━━━━━━━━━━━ 基础代谢率 甲状腺刺激激素 血清总T3、T4 游离T3、T4和游离T4指数 放射性碘吸收试验 甲状腺(T3或Werner)抑制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兴奋试验 • 抗甲状腺刺激抗体、抗微粒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 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 ━━━━━━━━━━━━━━━━━━━━━━━
前言
• 命名:
–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 – Graves’ 眼病 ( Graves’opthalmopathy,GO)
前言
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临床 表现的多样性以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引起了眼眶病学者和内分泌学者 的重视。
1.遗传因素
• 1910年首先报道了第一例新生儿患者 • 白种人:HLA-B8、HLA-DW3、HLADRW3 • 日本人:HLA-DHO、HLA-DW3、HLADW12 • 中国人:HLA-DW6
2.细胞免疫
(1)淋巴细胞及其因子的作用 INF-γ、TGF-β、淋巴细胞毒素、 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等 (2)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GAG
眼压检查
眼球向受累肌作用相反的方向转动,眼 内压升高。 甲状腺眼病患者,眼球即使在原位,眼 压也高。 对诊断内分泌眼病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 也避免将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的高眼压 诊断为青光眼。
鉴别诊断
TAO的三大特点是眼睑退缩、眼球突出 和眼外肌肥大。鉴别诊断主要应从这三 个方面加以区别。
眼睑退缩
眶脂肪:一般不受影响,与CT检查发现 球后脂肪为透明区相一致。 如眼外肌外 膜发炎,炎症可扩散到附近的眶脂肪, 但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脂肪组织内无任何 基质的增多。晚期由于纤维组织大量增 生, 脂肪组织间疏松的结缔组织隔增生 增厚加宽,脂肪组织相应退变及减少变 硬

海南眼科学主治医师眼科激光试题

海南眼科学主治医师眼科激光试题

海南省眼科学主治医师眼科激光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交感性眼炎与原田病主要鉴别点为A.视力下降B.房水闪辉C.有无眼球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史D.出现Dalen-Fuchs结节E.眼底晚霞状改变2、生物传感器中决定传感器的功能与质量的关键元件是A.生物敏感膜B.热敏元件C.光敏管D.荧光计E.阻抗计3、瞬目运动运动支是A.三叉神经第一支B.三叉神经第二支C.三叉神经第三支D.面神经交感支和副交感支E.动眼神经4、后天性上睑下垂,伴有Homer综合征,可能的病因为A.重症肌无力B.外展神经麻痹C.交感神经损害D.提上睑肌损伤E.动眼神经麻痹5、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见到A.鼻侧阶梯B.旁中心暗点C.向心性视野缩小D.中心暗点E.环形暗点6、ERG的a波来源于A.光感受器B.视神经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E.色素上皮7、眼眶病的分类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囊性病变B.炎症性病变C.先天性异常D.血管性病变E.肿瘤性病变8、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可见()A.溃疡沿角膜缘环行发展,然后向中央区浸润B.病灶呈灰白色、欠光泽、干燥而略隆起,周边有伪足C.椭圆形、中央基质较深,溃疡后弹力层可有放射状皱褶,常伴前房积脓D.角膜上皮出现点状缺损,可形成化脓性角膜溃疡,患眼充血,但)C疼痛感E.角膜中央区基质盘状水肿,角膜上皮完整9、视路不包括A.视神经B.外侧膝状体C.视束D.大脑颞叶E.视交叉10、高眼压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____A.眼压升高的程度 B.视盘的形态异常C.青光眼的家族史 D.心血管疾病E.眼前段的大小11、进行水样的采集时,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进行分析测定时,应注意A.采样后必须立即测定B.采样后,可放置24h后再测定C.加入适当保存剂H2SO4,使pH<2可保存24hD.加入适当保存剂NaOH,使pH>8,可保存24hE.加入适当保存剂H2S04,使pH<5,可保存24h12、关于动态视野检查哪项是错误的A.检查速度快B.旁中心暗点发现率低C.结果用等视线表示D.适合中心视野的检查E.小暗点发现率低13、关于视路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A.黄斑神经纤维分为交叉和不交叉两组B.视束由同侧视网膜颞侧纤维与对侧视网膜鼻侧纤维构成C.神经纤维在视束中向内旋转90°,离开外侧膝状体后向外旋转90° D.视网膜后极部纤维投射至枕叶周边部E.枕叶皮质有两个来源的血供14、可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急性肾小球肾炎B.糖尿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原发性高血压E.多发性大动脉炎15、角膜软化症体征为()A.Fleischer环B.Bilot斑C.角膜小滴D.Herbet小凹E.Horner-Trantes结节16、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A.H2O、CO2、NH3B.H2O、CO、NH3C.H2O、CO2、NH3、MgD.H2O、CO2、NH3、FeE.H2O、CO2、NH3、Cu17、晶状体先天异常不包括__A.晶状体形成异常B.形态异常C.透明度异常D.屈光度异常E.位置异常18、干眼症按病因分类,不包括____A.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 B.黏蛋白缺乏性干眼症C.脂质缺乏性干眼症 D.泪液动力学异常所致干眼症 E.过敏性干眼症19、以下对毛细血管瘤不正确的描述有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睑良性肿瘤B.位于眼睑较浅层,为稍隆起的鲜红色或紫红色病变,较深者表面皮肤呈暗红色C.可以在瘤体内注射或瘤体周围注射糖皮质激素D.无论大小,均不可自行消退E.根据不同条件及肿瘤的部位选择激光光凝及冷冻治疗20、婴幼儿的视力检查法一般不用A.跟随反射B.注视反射C.优先观看D.视觉诱发电位E.对数视力表21、有关完全调节性内斜视,错误的是____A.常有中度远视 B.看远看近斜视角相等 C.AC/A增大D.当远视全矫正后眼位可呈正位 E.一般不须手术治疗22、关于干眼症的病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___A.更年期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变 B.眼睑位置异常C.长期长时间使用电脑 D.维生素A缺乏E.神经支配异常23、有关上直肌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A.起始于总腱环的下部 B.前行到达滑车后即向后转折C.由第Ⅱ脑神经支配 D.主要作用是使眼球上转E.次要作用为外转及外旋24、关于立体视觉说法错误的是A.以单眼视为基础B.属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测的方法C.可采用立体图谱检查D.可利用同视机检查E.可感知物体远近25、美开朗的作用机制____A.阻断睫状体色素上皮细胞β1受体,减少房水生成B.阻断睫状体色素上皮细胞β2受体,减少房水生成C.阻断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β1受体,减少房水生成D.阻断睫状体非色素上皮细胞β2受体,减少房水生成E.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引流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08眼眶病眼与全身病防盲

08眼眶病眼与全身病防盲

治疗
眶前部---硬化剂 眶中后部---保守 手术
眶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胚胎期表皮外胚层植入 好发外上、内侧眶缘 圆、光滑、无痛、推动 压眼球、侵眶壁、瘘管
眶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内密度不均、眶壁受 压吸收无骨破坏
眶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手术完全切除
眶皮样囊肿
囊肿=囊壁+囊内容物
组织培养技术
器官培养 组织工程学研究
实验动物
新西兰兔 SD大鼠 DBA1 小鼠
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
玻璃体---眼内炎 激光灼小梁---青光眼 半乳糖喂鼠---糖网病
自发性动物模型
转基因动物模型
转基因鼠种---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抑制 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表达
细胞生物学
形态学观察 细胞化学技术 分析细胞学技术 细胞培养-融合技术
下颌瞬目综合征
上睑下垂下颌共同运动 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异常联
系,单侧 张口和下颌活动-睑裂大 咀嚼-瞬目
激素眼部主要WHO盲与低视力标准补充 视野半径</=10度但>5度为3级盲 视野半径</=5度为4级盲
视力损伤分类(WHO.1973年)
黄斑区“星芒” 状渗出
糖尿病
糖网病---常见最严重 糖尿病性白内障---常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结膜微血管瘤、角膜知
觉减退 虹膜睫状体炎 屈光不正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白血病
静脉迂曲 微血管瘤 出血Roth斑 渗出较少 绿色瘤(幼儿
急粒)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妊高症
血管收缩 水肿出血渗出 渗出性视网膜
脱离
艾滋病
微血管病变:视网膜棉絮斑出血 眼部感染:巨细胞病毒性网膜炎 眼部肿瘤:卡波氏肉瘤(下睑下

第三讲 眼外肌增粗

第三讲 眼外肌增粗

病例
病例
病例
R
T2 WI FAT CO R
L
增强 FAT CO R
病例
SAG 增强(FAT)
影像学表现
CT
弥漫型:范围弥漫无明显肿块 ,眼外肌及视神经增粗,眼环 增厚,泪腺弥漫性增大,边界 模糊 眶内结构被硬纤维组织 代替—“冰冻眼眶”(Frozen Orbit) 肿块型:眶上裂、海绵窦、眶 尖、视神经等处肿块样病变, 边界清楚,位于肌锥内外,呈 软组织密度,增强检查可见轻 中度强化 泪腺炎型:与泪腺肿瘤相似, 病变局限在泪腺附近,泪腺肿 大,可超出眶缘之外,局部骨 质无改变
病例
R L
CT L
AX R
CT COR
病例
T2 T1
T2
T1
病例
T2WI COR
COR
增强(FAT)
特发性炎症
又名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病因未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表现,交替或反复 单侧或双侧相继发病 占眼球突出病因的1/4 激素和抗炎治疗有效 镜下: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漫性浸润,结缔组织增生 ,血管增生及管壁病变
眼上静脉增粗(有时眼下 静脉可同时增粗) 海绵窦增大,眼外肌增粗 ,眼睑肿胀
病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眼球
突出,眼外肌增粗,同 侧海绵窦扩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眶 病 炎性假瘤 眼外肌肌腹增粗为主,肌腱不增粗
眼外肌肌腱肌腹同时增粗 多结构同时受累 眼外肌增粗 眼上静脉增粗 海绵窦扩张
颈动脉海 绵窦瘘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
鉴别点 范围 甲状腺相关性肌腹为主
体积增加
眼外肌增粗,肌腱、肌腹增粗

眼 眶 病

眼   眶  病
脉分支——眼动脉 • 颈外动脉分支——面、颞浅、 眶下 • 静脉:海绵窦、面部血管、翼丛
四间隙:骨膜下间隙 肌锥外间隙(周围间隙) 肌锥内间隙 巩膜表面间隙
诊 断
• 病史:年龄、性别、眶别部位、进展、体征;
• • • •
眼部体征:视力、视野 正常眼球突出度12—14mm,两侧相差不超 过2mm。 触诊:肿物及淋巴结、眶压 组织搏动:杂音—动静脉瘘;无杂音—神经 纤维瘤及脑膜膨出 • 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睑改变:神经及机械运动 • 障碍;上下睑形态异常
• 视神经管:眼动脉、视神经、交感神经 • 视神经:眶内段——25~30mm
• 管内段——4~9mm • 颅内段——10mm • 视神经孔:大于6mm或不对称提示病理 改变 • 眶上裂:动眼、滑车、三叉(眼支)、 外展神经;眼静脉、交感及副交感神经 • 眶上裂综合征:眼球固视、上睑下垂、 眼球突出。
• • • • •
表现:好发眶外上缘,渐进性眼球突出、 下移。 影象学:B超 CT 治疗:手术。
海绵状血管瘤
成人眶内最常见良性肿瘤。
• 形态: 圆球形、紫红色、完整包膜、切 • 面海绵状、血窦构成,窦壁为平 • 滑肌,间质为结缔组织。
• 表现:无痛性、慢性进行性眼球突出。 • 眶前部肿瘤局部隆起,呈紫兰色。 • 辅助检查:A超:内反射呈中高波;超声、 CT、MRI可确诊。 • 治疗:影响视力或有症状时手术摘除。
• • • • • •
体征:眶缘扪及肿物,眼外肌肥大呈紫 红色,后期上睑下垂、视神经萎缩、 视力丧失、眼球固定、疼痛难忍。 诊断鉴别: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淋巴瘤 辅助检查:超声、CT、MRI,组织活检。 治疗:激素、环磷酰胺、放疗、手术。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Graves眼病) • 病理改变:眼外肌水肿、变性坏死及纤 • 维化,淋巴细胞浸润,球后 • 组织水肿。 • 表现:上睑后退——上睑迟滞,眼球突 • 出、复视、运动受限,(下、内、 上、外) • 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高岩=关键词> 眼眶炎性假瘤,特发性中图分类号:R77715R739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956(2009)05-0623-03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 path i c obita l i nfl amm atory pseudotu m or,I OIP)是常见的眼眶疾病,为仅次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常见突眼病,男女患病率基本相等,好发于青壮年,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眼眶病112。

本文就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复发情况作一综述。

1病因关于I OIP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有两大学说,部分学者认为I O IP的本质为感染,为一种目前未知的病原菌引起的眼眶局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122,到目前为止仍未有报道关于I OIP患者系某一种病原菌感染的直接证据。

Easton等大部分学者提出自身免疫机制12-42,I O IP患者存在全身免疫机制紊乱,如血沉升高,补体异常,抗核抗体滴度升高,一直以来均沿用的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疗等治疗可改善病情,支持该病系免疫反应的结果。

最近在I O IP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到了抗自身眼外肌蛋白的抗体142,也支持自身免疫学说。

2病理眼眶炎性假瘤的病理特点取决于眶内不同组织、部位和病变处于不同阶段。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为:淋巴细胞增生型(镜下见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等结构)、纤维组织增生型(镜下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细胞成分很少)和混合型(介于两型之间)152。

3临床表现I O IP发病率约占眼眶病的5%~716%,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常累及中年人,平均发病年龄是40~50岁,儿童病例约占6%~17%,文献报道最小的发病年龄为3个月162。

发病一般无性别及种族差异,成人常为单侧发病,症状主要局限在眶部,儿童可双侧发病,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和嗜睡等。

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4期。

急性炎性假瘤在几小时到几天内突然发病,眼周痛、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等症状。

亚急性及慢性者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需结合辅助检查。

根据CT显示受累部位不同分成5类。

(1)肌炎型:CT典型特点为肌腹和肌腱包括前部止端均肿大,一般为单条眼外肌肥厚,也可见多条肌肉增粗;(2)泪腺炎型:CT显示睑部和眶部泪腺弥漫扁平或梭性肿大,无论病变的泪腺大小,其形状也应和正常泪腺相同,泪腺窝一般无破坏;(3)巩膜周围炎及视神经周围炎型:CT显示眼球后极部直至眶尖全程眶内段视神经不规则增粗,边界不清楚,视神经与眼球连接处增粗明显,眶尖较细,密度较高,眼球壁增厚,眶内脂肪有条索及点状阴影;(4)弥漫性眼眶炎症型:CT 显示球后弥漫性密度增高,眼外肌、视神经及球后低密度的脂肪等正常组织均被高密度影遮盖,部分病例累及双侧,合并鼻窦混浊;(5)炎性肿块型:CT显示眶内限局性密度较均匀,边界不清,有软组织块影,常包绕眼球或眼眶正常结构如眼外肌、视神经等。

4鉴别诊断I OIP5种类型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1,5,72。

411肌炎型应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相鉴别临床最常见的眼外肌肿大的原因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该病多为双侧受累,肿大的眼外肌边界清楚,以肌腹肿大为主,肌肉止点通常正常。

本病由于炎症侵犯眼外肌及周围脂肪,使眼外肌的边界不清楚或不规则。

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将两病相鉴别。

412泪腺炎型与泪腺上皮性肿瘤相鉴别泪腺上皮性肿瘤CT显示肿瘤呈膨胀性增长,常合并骨窝形成,恶性者可有骨破坏,有先向后生长的倾向,较晚才向前生长。

在超声上泪腺上皮性肿瘤多为回声性占位病变。

而炎性假瘤CT通常示向前发展倾向,即由眶部泪腺向前累及睑部泪腺,B超上回声较少。

在老年人双侧泪腺肿大时应排除淋巴瘤。

413巩膜周围炎及视神经周围炎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肿瘤鉴别视神经炎常累及视神经的一小段部分,尤其是管内段部分轻度增粗,增强轻度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CT示视神经呈管状增粗,眶尖部膨大,且激素治疗无效。

414弥漫性眼眶炎症与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鉴别恶性肿瘤边缘不规整,边界模糊,多有骨质破坏,并向周围组织侵犯和蔓延,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若仍不能鉴别应考虑激素治疗或通过病理检查。

415炎性肿块型与眶内良性肿瘤相鉴别炎性假瘤大多有疼痛、反复发作和激素治疗有效史;良性肿瘤如血管瘤强化明显,并有/快进慢出0的特点。

炎性假瘤与部分良性肿瘤难于鉴别,必要时需活检证实诊断。

5治疗511临床观察由于炎性假瘤有自限性,有自行消退的可能182,因此对于无明显症状的限局性的炎性假瘤可以暂时不予治疗,定期进行随访观察。

有学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些经活检证实为炎性假瘤的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但症状一直未有进展,有的甚至自发消退,故提出一旦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炎性假瘤后,若病情允许,不给予任何治疗,只进行临床观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192。

512药物治疗急性期的炎性假瘤需皮质类固醇治疗,大多数文献目前推荐剂量为强的松60~100m g/d口服,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者皮质类固醇的剂量有的可应用到120m g/d以上1102,然后逐渐减量,持续数周至数月。

地塞米松15m g每日静脉输入,持续1周,10mg再静脉滴注1周冲击治疗,后改成强的松口服维持3周112。

若激素治疗有效,则几日内疼痛消失、水肿消退、眼突和视力迅速改善。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作者单位:117000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眼科对于泪腺炎型及限局性肿块也可以采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和地塞米松。

复发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药物应该增加到能控制炎症的治疗量,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所以可长达数月,考虑到其副作用很多,有的学者建议用药时间应限制在3个月以内1112。

虽然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治愈率仅37%,其中50%可复发1122。

但激素治疗至今为止仍是I O I P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以下情况宜激素治疗:(1)IOIP表现为弥漫性而不是局限性占位性病变;(2)视神经周围炎型和肌炎型IOIP;(3)病变邻近视神经、提上睑肌、眼外肌、滑车及位于后眶而边界不清者不能作彻底手术切除,只能活检后用激素治疗;(4)表现为眶尖综合征而临床与影像学检查支持I O IP的病例可首选激素诊断性治疗1132。

当激素治疗无效或禁忌用激素时,可考虑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和/或眶局部小剂量放射治疗。

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减轻长期应用激素带来的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等。

给药途径有静脉输入、口服和球后注射等方法1102。

近来部分学者经过对甲氨喋呤的疗效观察,提出小剂量甲氨蝶呤的耐受性好、副作用少,因而可替代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的首选药1142。

有的学者根据环孢素可以使腹膜后纤维化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因而提出对于类似患者,例如硬化型炎性假瘤患者可应用此种药物控制病情1152,为硬化型炎性假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

目前应用于炎性假瘤的辅助治疗的药物尚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中和体内的自身抗体,抑制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因子生成,已有成功治疗对糖皮质激素和放疗、免疫抑制剂不敏感的肌炎型炎性假瘤的报道1162。

最近也有报道用阿达木单抗治疗肌炎型炎性假瘤收到良好疗效1172。

现在临床报道仅限于治疗肌炎型炎性假瘤,药物也仅有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剂型仅有静脉输入型,且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

虽然有以上许多不利因素,但药物治疗在眼眶炎性假瘤中的应用,给临床眼科医生们治疗该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513放射治疗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繁殖过快细胞对放射治疗敏感1182,故放射治疗对眶内软组织水肿、未纤维化的眼外肌肿胀有显著疗效。

临床上对手术不能完全切除且激素治疗失败时,或激素治疗不耐受及激素减量时的复发病例,联合放射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且大大提高治愈率1192。

放射治疗剂量一般为10~35Gy,常用的剂量是20Gy,分10次于2周内给予。

也可采取放疗和皮质类固醇综合治疗,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可提高眼眶炎性假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1202。

放射治疗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眼部并发症,如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角膜炎等。

514手术治疗与激素及放射治疗比较,手术治疗除可一次基本清除病变外还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切除时可同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2)有明显纤维化的I O IP病例常对激素与放射治疗不敏感,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I O IP病人手术后病变部位会发生术后反应性炎症,加用激素或放射治疗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变,治疗效果优于只用激素治疗者;(4)位于前眶尤其是泪腺部位的IOIP,病变边界清楚者手术切除容易,并发症少;(5)由于IOIP的病因不明,无论是自身免疫性因素还是感染因素,都可能因手术切除病变时同时切除了自身性抗原或感染源使病人有机会获得痊愈;(6)部分病人有全身用激素的禁忌证,如胃溃疡、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或因长期应用激素而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不能继续应用,此时可选用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不宜作彻底手术切除,应以活检为好:(1)术前CT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眼眶炎症为弥漫性而不是局限性占位性病变;(2)视神经周围炎型致视神经受累的病人不宜手术,此时对临床与影像学检查支持I O I P者可作激素试验性治疗,因该部位的手术常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视力;(3)病变部位邻近眶内重要结构如视神经、提上睑肌、眼外肌、滑车等不能强行作彻底切除;(4)眶尖部位的占位性病变由于手术难度大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最好是通过鼻窦内窥镜从鼻内进路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活检。

急性期是手术禁忌,急性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而手术不易找到肿块,不易完全切除病变,且易留下瘢痕,术后可能加重组织纤维化。

对于视功能丧失,眼球突出明显致暴露性角膜炎和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可以行全眶内容剜除术或后部眶内容剜除术以解除痛苦1212。

6复发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系统分析IOIP复发因素的报告, M annor等12221997年报告了26例肌炎型I O IP中有6例复发,复发与男性、上睑退缩、水平肌受累、多条眼外肌或双眼眼外肌同时受累、肌腱不受累、无眼球突出及皮质激素或非激素类消炎药治疗效果不佳等因素有关。

M o mbaerts等1122也报告肌炎型I O I P的男性患者易于复发,这是否与内分泌激素有关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Char l es等1212提出肌炎型I O IP的复发与发病时间长及未及时治疗有关,发病时间长与未及时治疗者病变常已转为慢性,因而易于复发。

颜建华等1232认为临床类型中,泪腺型和前眶占位的I OIP由于病变部位靠前,易于通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尤其是泪腺型,常能在术中较彻底切除受累组织,因此复发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