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炎性假瘤

合集下载

眶内炎性假瘤影像学

眶内炎性假瘤影像学

眶内炎性假瘤影像学简介眶内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眶内肿瘤,通常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可以发生在眶内的任何结构中。

其影像学特点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计划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眶内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影像学表现眶内炎性假瘤常常具有多种影像学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以下是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 CT 表现:炎性肿块:眶内炎性假瘤通常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且密度均匀,可累及眼球、眼眶脂肪、眶壁等结构。

骨质破坏:在严重病例中,眼眶骨质可能受到侵蚀或破坏,导致眼眶形态的改变。

炎性浸润:眼眶炎性假瘤也可能表现为眶内的炎性浸润,可引起眶内脂肪密度增加、眼球推移等。

2. MRI 表现:T1 及 T2 加权成像:眼眶炎性假瘤在 T1 各加权图像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而在 T2 各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MRI 对于确诊和病变定位非常有帮助。

强化特征:眼眶炎性假瘤在增强序列中通常显示明显的强化,这与其高血供和炎性浸润有关。

鉴别诊断眶内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眶内肿瘤相似,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以下是常见的鉴别诊断:1. 公共病:眼眶炎性假瘤在影像学上可能与眼眶骨炎相似,但前者往往表现为多发炎性肿块,而后者常表现为骨质吸收。

2. 实体肿瘤:眼眶炎性假瘤需要与真正的肿瘤鉴别,如眼眶肿瘤、眼眶淋巴瘤等。

3. 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肉芽肿是眼眶炎性假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影像学表现与一般炎性假瘤相似,但在临床上需要注意进行鉴别。

眶内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常常需要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CT 和 MRI 是评估病变的主要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医生需要熟悉该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并与临床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手术切除鼻内镜术后眼眶内炎性假瘤6例

手术切除鼻内镜术后眼眶内炎性假瘤6例

摘 要 目的 : 讨 原 发 性 中枢神 经 系统 探 淋 巴 瘤 ( C S ) 临 床 特 点 和 联 合 治 疗 PNL 的 的效 果 。方 法 : 用 手 术 、 理 及 组 织 学 采 病 检 查 方 法 证 实 6例 P N L, 进 行 临床 分 CS 并 析。结果 : 6例 P N L均 为 弥 漫 性 B 细 CS
6例眶下 ( 或眶上 ) 包块 的患者 , 手术 切除 , 后 病理 检查 : 性 假瘤 ( 术 炎 由淋 巴
细 胞 、 细 胞 和 嗜 酸 性 白 细 胞 混 合 而 浆 成 )2例 病 检 标 本 中 有 凡 士 林 残 存 。 随 , 访 6个月 一 5年未见 复发 。
讨 论
2 何延泽 , 谢佳华 , 张松 , 鼻 内镜术后 眶内 等. 炎性假瘤 4例 . 临床耳 鼻 咽喉头颈 外科 杂
论 著 ・ 临
床 论

C HI NFSE C o M M UN lY 0 0 C T RS T o
手 术切 除鼻 内镜 术后 眼 眶 内炎 性假 瘤 6例
瘀肿消退 , 视力无 改变。8例患者 眶周青
代成立
邹 斌


游奉义


64 0 1 10四川夹江县 中医院眼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志 ,0 8,2 5 :3 2 6 2 0 2 ( ) 25— 3 .
炎性假瘤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 , 多 发 生 于单 眼 , 为一 种 原 因不 明 的 眼 眶 局 部 以 淋 巴 细胞 为 主 的慢 性 炎 症 细 胞 浸 润 性
3 孙 树 岩 . 镜 鼻 窦 手 术 眼 并 发 症 总结 中 国 内 耳 鼻 咽 喉 颅底 外科 杂 志 ,0 2 8 3 :9 2 0 , ( ) 15—

眶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眶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

眶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本病为一种眶内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由于其临床表现类似肿瘤,而组织学检查又为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故名炎性假瘤。

本病在眼眶病中较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男女患病基本相等。

多侵犯单侧。

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眶炎性假瘤可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急性炎性假瘤一般在数小时或数天内突然发作,患者自觉眼周疼痛或不适。

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并向一侧移位,眼球和眶壁之间常可触及单一或多个硬性肿物,呈结节状,可以推动,眼球运动受限。

若眼外肌受犯,肌肉附着点处水肿充血明显;如累及泪腺,表现为眼睑局限性红肿,眶缘部可触及半圆形或扁平形肿物;若病变位于肌内,可压迫眼球后壁,出现视网膜皱襞和近视等;眶脂肪弥漫性炎症,则多数眼外肌受累肿大,呈现轴性眼球突出;当视神经周围组织受犯,可引起视网膜静脉充盈或阻塞,视盘水肿和萎缩。

亚急性炎性假瘤常在数日内眼球逐渐突出,眼睑及结膜充血不明显。

亦有某些急性病例因治疗不及时,而演变为亚急性者。

慢性炎性假瘤无急性发作史,可在数月或数年内逐渐显现,眼球活动障碍,可有复视,视力减退。

眼球轻度突出或内陷,眼睑和球结膜几乎无炎症表现,如假瘤位于眼眶前部,可扪及硬性肿块。

临床上影像和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X线及CT检查可见眶内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占位性病变,常伴有眼外肌肿大,眼环增厚及泪腺增大等特征。

遇疑难病例可行瘤体穿刺或部分切除做活检以确诊。

对本病的治疗应区别对待,急性者需用足量皮质类固醇,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慢性或亚急性病例,或对激素治疗不敏感者,可采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对慢性静止性局限的肿块,或用皮质类固醇和放疗均不能控制病情而严重威胁视力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学本病属“鹘眼凝睛”范畴。

病因病机多因风热毒邪上壅头目,眼络涩滞,气血瘀阻;或嗜食辛辣炙煿,脾胃内伤,湿热蕴蒸,上攻于目;或气郁血瘀,目络阻滞;或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上犯目窍。

眼眶炎性假瘤

眼眶炎性假瘤

• Mettow 将 球筋 膜囊加 宽、视神经与眼球连接 处变钝及 眼外肌增粗作为眼眶炎性假瘤超声诊疗 之“三联征”。
• Harr 则 提 出:眼眶旳肿块 若超声反射呈低反射 回声 (在 A 型超声上尤 为明显) , 同步伴有球 筋膜囊加宽、眼外肌增粗 即强有力提 示眼眶 炎 性 假 瘤.并 且较C T 检 查 更具特异性,亦可藉 此与其他眼眶肿块鉴别 。
影像学体现
CT体现多种多样,常见体既有三种:
一、软组织肿块:于泪腺区、视神 经与眼球连接处及直肌附着眼球处 常见,为密度增高、边界不清旳团 块影
二、眼外肌增粗:多为单眼、单条 眼外肌增粗,其边界较不规则。双 侧受累少见,且为非对称性。
三、眼环增宽:巩膜葡萄膜环增宽 可达正常厚度旳倍,密度也明显增 高。
试验室检验
患者 外周血 象多为正 常,部分患者嗜 酸性细胞计数 可有 明显 增长,血沉可增 快 (但明显增快 者应 考虑全身 疾病或血 管 炎) ,部 分患者脑 脊液检验可 有淋 巴细胞和蛋 白轻度增 高 ,血清 IgA 水平 可降低 ,IgM 及 IgG 可增 高;少 数患者 血 中抗核 抗体 抗平 滑肌抗体 阳性 , 血 清 补体水平 也可增 高。亦有报 告查 见癌胚抗原阳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诊疗经过
• 结合患者病史、专科查体及辅助检验等成果回示, 拟诊:眼眶炎性假瘤、面部炎性假瘤。
• 试验性予以甲强龙 0.5g qd *3d冲击治疗,患者左 颊部肿物基本消失,双眼上方眶缘肿物不能扪及, 外上方肿物明显缩小,视力:右眼0.6,左眼0.8, 眼压:右眼9mmHg,左眼10mmHg。右眼上睑下 垂好转。
眼眶炎性假瘤
病例讨论
老年男性,以“右眼睑肿 胀反复发作6年”为主诉 入院,既往曾于我院就诊, 诊疗不详,治疗(详细不 详)后症状缓解,今后症 状反复发作。平素体健, 无慢性病史及传染病病史, 直系亲属无类似疾病。

眼眶炎性假瘤与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眼眶炎性假瘤与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眼眶眼眶:为底朝前外,尖向后内的一对四棱锥形深腔,可分为上、下、内侧、外侧四壁,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底:即眶口,眶上缘有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眶下缘下方有眶下孔✓尖:指向后内,尖端有视神经管,通入颅中窝✓上壁:由额骨眶部及蝶骨小翼构成,前外侧份有泪腺窝✓内侧壁:由前向后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前下份有泪囊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下壁和外侧壁交界处有眶下裂。

✓外侧壁:由颧骨和蝶骨构成。

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有眶上裂,通颅中窝眼球及其附属结构✓视器:为由眼球和眼副器(附属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借筋膜与眶壁相连,后部借视神经连于间脑视交叉✓眼副器:为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装置,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结构眼眶影像解剖分区眼眶及内容物可根据解剖结构的不同分为不同区域眼眶影像解剖分区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外分区法包括:八分区法、五分区法、四分区法及新五区法✓八分区:眼眶分为眶隔前区、骨膜下区、肌锥外区、肌锥、肌锥内区、泪腺区、 眼球区及视神经鞘区✓五分法:眼球区、视神经鞘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及筋膜外骨膜下区;肌锥外区包括眼外肌及其以外至眼眶筋膜(即眶骨膜)的范围✓四分法:眼球区、视神经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新五分法:眼球区、视神经鞘区、肌锥内区、肌锥外区及骨膜外区特发性眶部炎症/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概述✓特发性眶部炎症因病变外观类似肿瘤(非真性肿瘤),又称为特发性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 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发病率为眼眶病变的第3位,居甲状腺相关眼病和淋巴增生性疾病之后✓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创伤等有关✓多发生于成年人(40-50岁),无明显性别和种族差异,单侧(90%)或双侧✓已被证实可具有恶性变、浸润、复发和转移等特征✓排他性诊断分型及临床表现✓分型:①按病理组织学: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纤维组织增生型(硬化型)、混合型②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③按病变侵犯部位:眶隔前炎型、肌炎型、巩膜周围炎型、视神经束膜炎型、 弥漫性、肿块型泪腺炎型✓临床表现取决于炎症侵犯的部位和进展程度,典型为眼部疼痛(同肿瘤性病变鉴别)、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纤维组织增生型可表现为凹陷)、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等✓治疗:激素(糖皮质)和免疫治疗有效,大部分病例可迅速缓解,易复发,纤维组织增生型对激素和放疗不敏感,需要手术切除病理特征镜下特点✓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仅有少许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型(硬化型):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目前认为硬化型可能是淋巴细胞浸润型发展到后期的结果✓混合型:炎性细胞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混杂,介于二者之间,可能是中间过程影像表现CT 、MRI✓边界模糊✓不同病理类型表现不同:◆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TI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纤维组织增生型:TI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混合型:信号无特征性✓增强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眶尖脂肪浸润影像表现弥漫型✓病灶累及眶隔前软组织、肌锥内外、眼外肌、泪腺及视神经等✓典型表现:眶内脂肪影被软组织影替代,病变同眼眶各结构间分界不清,视神经可被病变包饶,增强后病变强化,视神经不强化女性,23岁,右眼睁不大,红痛一个月影像表现肿块型边界清楚软组织肿块,无包膜,无骨质破坏,增强检查可见轻中度强化男性,60岁,复视2个月影像表现眶隔前炎型✓眶隔前眼睑组织肿胀✓眶隔:是一层膜样物质,它将眼眶前后分隔。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临床进展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临床进展
维普资讯
·248 ·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 edicine J,Apr.2008,Vol 1 7 No 4 .
特 发性 眼 眶炎 性假 瘤 临床 进展
王 蓓
(山 西 医科 大 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眼 眶炎 性 假 瘤 是 一 种 常 见 眼眶 疾 病 ,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不 清 ,病 理 分 型 意 见 不 一 。临床 及 影 像 学 表 现复 杂 ,治疗 方 法 多 样 。本 文 就 其 发 病 机 制 、影像 学 表 现 、病 理 及 治 疗 综 述 如 下 。 1 历 史 性 的 演 变
关 于 IOIP病 因有 感 染 与 自身 免 疫 两 大 学 说 ,同 时 患 者 存 在 全 身 免 疫 机 制 紊 乱 。 3.1 感 染 ’
部 分 学 者 认 为 眼眶 炎性 假 瘤 源 于 感 染 ,梅 毒 和感 染 性 副 鼻 窦 炎是 可 能 的起 因 。还 有 学 者 报 告 ,眼 眶 肌 炎 的发 生伴 随 上 感 或病 毒性 感 染 ,另 有 报 告 ,在 2例 血 管 类 型 炎 性 假 瘤 和 1 例 血 管 炎 性 肉芽 肿 型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活 检 标 本 中 ,其 自 CD 发 现 了 一种 类 似 软 体 纲 的缺 乏 细胞 壁 的 细 菌 ,已 由其 超 微 结 构 证 实 。但 迄 今 为 止 ,仍 未见 报 道是 什 么 细 菌 引 起 的 直 接 证 据 。 3.2 免 疫 反 应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典 型 的病 理 组 织 学 特 征 为 以 小 淋 巴细 胞 为 主 的多 种成 熟 细 胞 的 浸 润 和 不 同 程 度 的纤 维 结 缔 组 织 增 生 ,具 体 表 现 为细 胞 浸 润 、基 质 成 分 、血 管 和 受 累 的 眼 眶 结 构

《眼眶炎性假瘤》课件

《眼眶炎性假瘤》课件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 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使用放射线照射病灶, 控制病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缓 解症状
免疫治疗:通过免疫调节药物,提 高机体免疫力,控制病情
治疗效果与预后
治疗方法:药 物治疗、手术 治疗、放射治
疗等
治疗效果:根 据病情严重程 度和治疗方法 不同,治疗效
● a. 非特异性炎症:如眼眶蜂窝织炎、眼眶脓肿等。 ● b. 特异性炎症:如眼眶结核、眼眶梅毒等。 ● c.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眼眶类风湿性关节炎、眼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d. 血管性疾病:如眼眶静脉曲张、眼眶动静脉瘘等。 ● e. 肿瘤性病变:如眼眶淋巴瘤、眼眶转移性肿瘤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程:3个月
治疗方法:手 术切除
预后情况:术 后恢复良好,
无复发迹象
THANKS
汇报人:
眼眶炎性假瘤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概 述
03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的 治

05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的 病
例分享
04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的 预 防与护理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眼眶炎性假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治疗方案:药 物治疗、手术 治疗
治疗结果:病 情得到控制, 视力恢复,生 活质量提高
病例三:预防措施与护理方法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过度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睡眠充足等

眼眶内炎性假瘤放射治疗的回顾分析

眼眶内炎性假瘤放射治疗的回顾分析

眼眶内炎性假瘤放射治疗的回顾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眼眶内炎性假瘤的效果。

方法自2007年4月~2011年1月对38例激素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炎性假瘤患者实施单前野铅挡块遮挡晶体的X线外照射放射治疗,剂量计算点为射野中心轴上根据具体患者MRI 影像测定的最大眼眶深度,中位处方剂量26Gy(20~30Gy)。

结果38例患者29例为激素治疗后复发,9例为激素治疗后无效或病情进展。

3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无效1例,症状和体征改善6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31例,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0~45个月),完全反应者未发现初始症状复发,部分反应者病情稳定无进展,无效1例病情无进展。

急性期反应不明显,后期放射反应有轻度眼睛干燥症5例,无放射诱发的白内障发生。

结论使用单前野铅挡块遮挡晶体X 线外照射治疗眼眶内炎性假瘤效果肯定,急性期和后期放射副作用不明显。

标签:眼眶;炎性假瘤;放射治疗;预后眼眶内炎性假瘤是累及眼眶内容物的炎性反应,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受累,常见临床表现为突眼。

组织学表现为未成熟淋巴细胞炎性浸润型或成熟颗粒细胞型、硬化型[1]。

炎性假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病程、MRI及活检。

炎性假瘤首选激素治疗[3,4],有效率31%~78%[2-5]。

放疗适应于激素治疗复发、无效和激素使用有禁忌证者,有效率在67%~83%[6-8]。

对激素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炎性假瘤放射治疗是一有效选择[4,6,9,15]。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炎性假瘤放射治疗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7年4月~2011年1月总计有38例眼眶内炎性假瘤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实施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放疗前在中山大学眼科医院诊断和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复发或无效转至本单位放疗。

38例患者29例为激素治疗后复发,9例为激素治疗后无效或病情进展。

患者中位年龄45岁(17~69岁),男10例,女28例;单侧眼眶受累33例,双侧眼眶受累5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膜周围炎型
• 眼球壁增厚 • 巩膜周围渗出性改变 • 增强可见强化
视神经束膜炎型
• 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 增强视神经可见强化
弥漫型
• 病变范围广 • 眶内脂肪影为软组织取代 • 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 • 视神经、球后脂肪间隙显示模糊 • 增强强化
肿块型
• 边界清楚的软组肿块 •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境界模糊 • MR:长T1、长\短T2信号 • 增强:中度-明显强化
泪腺炎型
• 泪腺弥漫性增大 • 邻近眼外肌增厚 • 一般为单侧,可双侧 • 可凸出于眶缘 • 常无局部骨质破坏
鉴别诊断
• Graves 眼病 • 眶内淋巴瘤 •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眶内转移瘤 • 泪腺肿瘤
鉴别诊断-Graves disease
• 又称为突眼性甲状腺肿,是突眼的常见原因之一。 • 大多数伴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多发生于甲亢治疗不当或甲
小结-眼眶炎性假瘤
• 好发于中年人,性别无明显差异。 • 单侧多见,肌肉受累时,肌腱、肌腹均增粗,境界模糊。 • 可伴眶尖脂肪浸润,骨质破坏,颅内扩展。 • MRI表现: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型,呈长T1长T2信号;硬化
型,呈长T1短T2信号;混合型T2信号介于二者之间,增 强中度-明显强化。 • 部分患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
• 好发于中年(40岁左右)人,性别无明显差异。 • 单侧多见,少数可双侧发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
目前,OIP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有多 种假说提出,从不同角度反映研究者对该病的认识。 • 1)感染假说:OIP的本质是感染,是由某些目前未知的 病原体引起的眼眶局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EBV)、 真菌和立克次体。
• 肌炎型:多条眼外肌低或无回声,CDFI示不丰富的血流信号。
• 泪腺炎性:内部无回声,无可压缩性,CDFI示中等或丰富的血
流信号。
图1:眶内形态不规则占 位性病变,回声较低, 透声性较强。 图3:CDFI示较丰富的血 流信号。
影像表现-CT
• 眶内脂肪浸润影,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 视神经增粗等。增强呈中度-明显强化。
病理
病理学分型(其类型与年龄无关,而与病程长短有关)
• 1)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组织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
症细胞浸润,仅有少许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 2)硬化型(纤维增生型):组织内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
症细胞浸润较少。主要病理表现为不可逆性纤维化改变。
• 3)混合型: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混杂,介于二者
鉴别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
• 搏动性/体位性突眼 • 常累及单侧全部眼外肌 • 普遍均匀一致增粗、程度较轻 • T2WI流空血管影 • 眼上静脉迂曲增粗
鉴别诊断-转移癌
• 多中老年男性 • 原发肿瘤病史 • 单眼、内外直肌受累多见 • 多伴眶壁溶骨性骨质破坏 • 信号不均、增强多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腺样囊性癌
• 好发中女性 • 常见疼痛、病程短 • 单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 沿锥外间隙向眶尖生长 • 密度/信号不均 • 邻近骨质破坏 • 易侵入颅内、鼻旁窦
治疗及预后
• OIP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公认的首 选治疗方法,对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患者效果较好。
•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IOIP治愈率较低,很多患者,如硬 化型及部分混合型,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最终需行手术治 疗及放射治疗。
眼眶炎性假瘤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OIP)
2015级规培 周杰灵
概述
• 眼眶炎性假瘤(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OIP) 又称特发性眼眶炎症,目前多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 变。
• 其发病率居甲状腺相关眼病和淋巴增生性疾病之后,居眶 内病变的第3位。
状腺功能低下时。 • 眼外肌肌腹肥厚,而肌腱不受累,下、内直肌为主,急性
期和亚急性期呈长T1长T2信号,晚期呈短T2信号 。 • 对激素治疗无效。
鉴别诊断-眶内淋巴瘤
• 好发于50-60岁患者,一般无急性发作病史 • 多位于肌锥外、眶隔前,眼眶外上象限 • 铸型性生长,包绕眼环 • 视神经及眼肌较少受累 • MR:弥漫性稍长T1长T2信号,DWI↑ADC值↓ • 增强:均匀强化(动态曲线为速升速降型)
之间。
临床表现
不同病理类型OIP的临床表现有差异: • 硬化型OIP患者眼眶疼痛、眼球突出或移位、暴露性角膜
炎发生率高。 • 淋巴细胞浸润型OIP患者视盘水肿发生率高。 • 二者均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
临床表现
眶尖综合征:邻近眶上裂、海绵窦和视神经等部位的 肿瘤、炎症和外伤损害视神经和经过眶上裂的神经血管。 OIP是眶尖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主要表现:患眼向各 个方向运动受限或眼球固定,上睑下垂,调节麻痹,瞳孔 散大,下睑皮肤麻木和视力下降或丧失等。
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及形态学表现分为:
• ①眶隔前型
⑤弥漫型
• ②肌炎型
⑥肿块型
• ③巩膜周围炎型 ⑦泪腺炎型
• ④视神经束膜炎型
影像表现-超声
• 弥漫浸润型:B超示眶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占位病变,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病变与眼球密切接触。急性期:由于眼球筋膜囊的水肿, 超声显示眼球后部弧形无回声区与视神经暗影形成典型的“T”形征。 CDFI示右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病因及发病机制(二)
• 2)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变:眼眶组织结
构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抗原结构发生改变,由此而 产生的自身抗体在眼眶局部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 起眼眶组织损伤,在不断释放抗原 物质的同时,吸收炎 性细胞浸润,并造成局部抗体形成,加重组织损伤,表现 为持续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影像表现-MRI
1)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时,MRI呈长T1长T2信号(如弥漫 型及部分眼肌型); •2)以纤维增生为主时,MRI呈长T1短T2信号(如肿块型及 部分眼肌型); •3)混合型T2信号介于二者之间。 •增强中度-明显强化。
肌炎型
• 眼外肌增粗 • 上直肌和内直肌多见 • 肌腱和肌腹同时增粗 • 边缘多模糊, 不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