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 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三组症状: 1、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境; 2、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 3、伴发的躯体症状,如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骨骼、肌肉紧张、口干、两手湿冷;副交感性症状如多尿、腹泻乃至大小便不自主排出、毛发竖起等也可能同时出现。 焦虑成因复杂后果不同 青少年学习焦虑症,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不尽相同,比如过分看重成绩和分数,考试过分紧张不安等。 都市学堂心理专家表示,简单地说,学习焦虑基本上是压力形成的。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压力,达到学生心理难以负荷的程度,就会衍生出焦虑。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衡量学生的方法是一种误导,并不是只有成绩最重要,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应该被培养和考量的 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抗挫折能力。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焦虑型,遇事容易焦虑;有些受后天 影响,比如父母教养不当,环境引发不适应,认知偏差等也可能引起焦虑。如果 学生父母中有遇事易慌张焦虑的,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以内适当地感觉焦虑,是正常的,但是焦虑情绪一旦达到影响学习和生活的程度,就应该注意调节和治疗了。学习焦虑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严重自责心理,甚至更严重后果。无论哪一种程度的学习焦虑,如果不及时调节和控制,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人格产生影响。轻则悲观、优柔寡断,造成忧郁型人格,或者易发脾气与人起冲突,成为冲动型人格; 重则可能终身患有强迫症,乃至产生精神疾病甚至心理崩溃。 有社会学家指出,一个个体的心理状况,不只是个体自身的问题,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安定本身密切相关。如果无法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是教育的最大失败。青少年的体质、智力发展固然重要,心智的健全更重要。 青少年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相关的具体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下支持性心理治疗。 耐心的听患者诉说,对他们的痛苦适当表示同情,消除他们的顾虑,以帮助控制他们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也可以帮助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如适应环境困难或适应较慢的青少年,要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去适应,并且要防止太多的环境变迁。支持疗法通过对患者给予指导、保证、劝解、疏导和调整环境等,以加强青少年心理活动的防御能力,控制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平衡。 首先,引导患者认识心理疾病的性质为功能性而非器质性,是可以治愈的,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第二,部分患者有心理因素为诱因,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病因,进而去除病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儿童更为焦虑,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倾向。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即遗传)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症状又当面表现出恐慌、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经历,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由突发精神因素引起的急性焦虑症状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则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不安等,三是生理反应。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常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如幼儿在改变抚养环境后变得更好哭闹,无生气,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睡眠不宁,易惊醒,夜惊,大小便习惯紊乱,如尿床、便裤。有的患儿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学龄儿童焦虑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颤,说话不流利。还有的焦虑儿童表现为不愿上学,逃学,离家出走,在外游荡等。焦虑症时的生理反应比较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口干、头晕、恶心、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有的在焦虑发作时会发生昏厥现象。 什么叫儿童恐怖症?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儿童焦虑型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适用于8-16岁儿童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 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及科研的筛查工具[1]。 评定方法: 共41个项目,0-2三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 1=有时有 2=经常有 ~ 五个因子: 躯体化/惊恐:1,6,9,12,15,18,19,22,24,27,30,34,38 广泛性焦虑:5,7,14,21,23,28,33,35,37 分离性焦虑:4,8,13,16,20,25,29,31 社交恐怖:3,10,26,32,39,40,41 学校恐怖:2,11,17,36 指导语:请你根据最近3个月的实际感受填写下来,不要考虑怎样回答才“正确”,仅根据你的感知如实回答,在符合你的那一格打“√”。注意不要漏项。 ! 1.当我感到害怕时,出现呼吸困难(出气不赢)。 2.我在学校时感到头痛。 3.我不喜欢与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 4.如果我不在家里睡觉,就觉得内心不安。 5.我经常担心别人是不是喜欢我。 6.当我害怕时,感到马上要死去似的。 7.我总是感到紧张不安。 8.· 9.父母无论去哪里我总是离不开他们。 10.别人说我好像很紧张的样子。 11.当我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就感到紧张。 12.在学校时就出现肚子痛。 13.当我害怕时,自己感觉快要发疯,失去控制了。 14.我总担心让自己一个人睡觉。 15.我担心自己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好。 16.当我害怕时,感到恍恍惚惚,好像周围的一切不真实似的。 17.> 18.我梦见父母发生了不幸的事情。 19.我担心又要去上学。 20.我害怕时,心跳会加快。 21.我手脚发抖打颤。 22.我梦见发生了对我不利的事情。 23.我对于一些精心为我而安排的事感到不安和不自在。 24.当我害怕时,我会出汗。

浅析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浅析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但是,社会的快速转型,却带来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调查及相关资料均表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各校都能处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在随机对在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普遍存在着情绪反常、社交困难、校园恐怖等不良性格行为问题,乃至自杀、犯罪等消极心理状况。在种种情况中,本文针对以下几种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过度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不但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试焦虑是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却意外地被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录取。原来,这名同学平时学习也算努力,但每次月考成绩却都很差。每当看见考试后的排名,他就开始想到老师失望的眼神,母亲的责骂甚至父亲的抽打,让他越来越忐忑不安。最终竟产生抑郁和暴躁症状。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焦虑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焦虑 作者: 来源:《时代英语·高一》2020年第02期 With kids’ digital well-being a concern, 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potential links between social media and the rise in tech addiction and loss of real-life social skills. Some research has observ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anxiety in kids, but it’s difficult to know whether social media is causing anxiety or kids who are anxious are turning to social media as a way to soothe themselves or seek support. How kids use social media matters,too: Social comparison and feedback-seeking behavior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which often co-occur with anxiety. Here are some tips for keeping social media a positive for kids. Self-care. Seeing photos of a trip to the beach your friends didn’t invite you to can really sting. If you are super bummed or tired of digital drama, take a break from social media for a while. Put social media in perspective. People post stuff that makes their lives look perfect—not the homework struggles, or the fight they had with their dad. In fact social media leaves the messy stuff out—and that everyone has ups and downs. Do offline activities. Some kids could spend their days lying around looking at Weibo, but you sho uld realize it’s doub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your inner lives. Prompt yourself to balance social media with soul-nourishing activities such as hobbies, exercise, reading, and helping others. 随着青少年的数字健康成为父母关注的焦点,研究人员试图探索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科技成瘾以及缺失現实社交技能之间的潜在联系。 有些研究已观察到社交媒体的使用与青少年焦虑之间存在着关系,但很难弄清楚究竟是社交媒体导致焦虑,还是患有焦虑的青少年为了寻求安慰或支持而使用社交媒体。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也很重要:社交攀比和希冀反馈等行为与抑郁症状相关,这些症状通常伴随着焦虑。 下面是一些让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建议。 自我关爱。看到好朋友去沙滩旅行的照片,而你却未曾受到邀请,那确实很难受。如果你对“数字闹剧”感到沮丧或厌倦,暂时远离社交媒体。

儿童青少年焦虑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iacapap

儿童青特点主审 柯小燕(南京医科大学附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的观点研究结果的出现而改变。读者在应用相关知另外读者在用药时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药的组织机构、出版物和网站以说明问题或作应该批判性地去评价这些内容。且网站也可 ?IACAPAP 2018. 本书属于公开发表刊和复制,但须确保原始书籍被正确使用, 建议引用格式: Rapee RM. Anxiety diso Rey JM (ed), IACAP AP e-Textbook of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Allied Professions 2焦虑障碍 IACAPAP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读本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特点、发展、治疗及预防 2018版 Ronald M Rapee 附属脑科医院) 译者 封敏(南京医科大学的观点。本书基于作者所提供的科学证据,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相关知识时,须结合相应的指南及本国国情。部分药物在某些殊的药理作用,因为说明书不会囊括所有的剂量和副反应。题或作为更多信息的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编辑或协会站也可能出现变化或停止运营。 发表刊物,且经过了创作共享署名非商业许可证书许可。允许,且不用于商业用途。有关本书或本章节的建议可以发送至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ure, development, tr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 Geneva: International ions 2018. 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疗方案,但这有可能会因新的在某些国家是不允许使用的,。读者可引用或链接本刊物或协会支持他们的观点,读者允许在所有媒介中使用、分发发送至https://www.360docs.net/doc/e88823033.html,.au en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onal Association for Child and 章节 F.1

儿童青少年考试焦虑有哪些表现

儿童青少年考试焦虑有哪些表现有人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20%是体质、技巧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考试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同样是这样。它不仅是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方式,同样也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和考核。 考试焦虑在儿童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儿童青少年专科资深专家瞿洋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考试焦虑的表现通常不一,具体如下: 1、儿童考试焦虑通常表现为:出现各脏器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躯体上的疾病。如:考试前一二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烧、荨麻疹、腹泻呕吐、心慌心跳等等;情绪障碍表现为茶饭不思、坐卧不宁、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脑子发木、学习效率下降等等。临考前,反复上厕所,但尿量并不多,肠蠕动过快,总想排便,或喉头出现梗塞感。肌肉紧张,四肢冰凉,拿到试卷后大脑一片空白,口干舌燥,手心出汗,不知从何下笔,有的连姓名都忘记填写,答卷时丢三落四,但答完题又不愿意仔细检查,只想尽快逃离考场。 2、在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儿童青少年的考试焦虑表现为情绪烦躁、行为冲动的现象较为常见。一位来访儿童青少年的这样叙述自己的体验“我的成绩不理想,终日陷于考试的烦恼之中,我感到肩上有千斤重担,压得我既抬不起又放不下,我只好弯着腰艰难行进,这是怎样一种滋味呀?我好难受!”。“就像一个奔驰的火车

头向我开来,但身后是坚硬的高墙,我没处躲,我要被挤碎了。越是临近高考,我的心情越焦躁,看到同学们紧张地复习,我就更紧张,时常打开书本,书上一片空白,什么也看不到,四周同学翻书的声音动作都会影响我的情绪,真想发火,回家后我实在控制不住了,躺在地毯上大哭大叫地翻滚才稍泄我心中之火。晚上失眠,入睡又整夜做噩梦,白天浑身酸胀像爬了一夜山,大把地脱发,考试时一手答题,一手拂卷子上的落发。” 正常人面临重大考试时,都会产生适度的焦虑情绪,但是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下降,智能发挥障碍。这类儿童青少年就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减压来帮助其应对考试焦虑。 2014年11月 雷晶晶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8823033.html,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 作者:孔繁昌雷雳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第01期 截至2019年6月,我国上网的青少年约有1.44亿,占总网民的17%。“人手一機”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常态,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媒介。然而,手机使用不当会使青少年产生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不良的心理应激、睡眠障碍、较差的学业表现等症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探讨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机制对预防手机成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孔繁昌副教授团队和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雷雳教授合作,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法,以1141名青少年为被试,构建了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影响关系模型。该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其手机依赖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可能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表现出更多的退缩反应。而基于手机的网络社交有一定的匿名性,有助于其进行自我表露;同时,以文本信息为主的交流方式以及失同步性更加方便其修饰自我形象,从而减少对外在评价的恐惧,获得对人际沟通更高的控制感,最终使得手机成为面对面人际交往的替代品。 二是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对消极事件或者消极情绪进行自我反刍。即反复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思考当下的情绪状态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和后果,并往往通过手机的过度使用来缓解焦虑,从而产生手机依赖。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往往具有负性偏向,在社交中会将注意力资源集中在外部线索(如负面评价)和对假想观众的预测上,并运用这些线索来进行自我表征,从而产生反刍思维。因此,他们可能通过使用手机反复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来寻求支撑以减少焦虑。 三是自我概念清晰性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当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时,将会出现较少的自我反刍,从而减少手机成瘾。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社交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受自身特征的调节。作为自我的重要内容,自我概念清晰性用于描述个体对自我概念界定的清晰程度、一致程度和稳定程度。青少年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有助于其形成准确的自我认识和中肯且稳定的自我评价,从而降低对消极自我表征的焦虑。另外,高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青少年拥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管理好自身情绪,灵活地应对负性外部信息,从而减少反刍思维的形成。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治青少年手机成瘾时,可以通过直接降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以及反刍思维的干预(如正念训练)来减少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来减少手机依赖。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说明

南京工业大学2011-2012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设计 姓名:钟亮 学号:2302080119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第一章案例及问题分析 §1-1 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某,男,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不敢打招呼,总是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稍微好一点,但在集体场合还是不敢讲话。除非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一般的聚会、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尤其不敢和女孩子讲话,不敢看女孩子的眼睛,一讲话就脸红。读大学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很痛苦,别人无法理解。 问题陈述及分析: 这是社交焦虑的一个典型案例。案例中的案主黄某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长辈及同辈群体进行交流才导致社交焦虑这一症状的产生,到了高中时期还是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在公共场合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即认为黄某之所以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主要是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而正是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他人正常交流才会产生日后的社交焦虑症。我们认为社交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然、严重害羞的心理,脸红,心情紧张,举止表情不自然,口干,盗汗等。像小黄这样的社交焦虑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学会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意向,积极看待自己;以及增加自己的交往吸引力等。 案例二: 小许是一名20岁的大学新生,每当她看到老师,她就会显得很害怕。这种情形是从进入高中后慢慢开始的,到了高三,情况越来越糟糕。平时与同学们交往还比较正常,可一与老师面对面,她会无端地感到害怕,手足无

措。成绩也不断下滑,以至于只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小许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寄予其很大的希望。此次考试失利,心里十分难受。9月份来校报到后,她发现“恐惧感”仍如影随形。军训时,同学们与教官热热闹闹打成一片,她却远远地看着,不敢上前搭话。 问题陈述及分析:案例二中的案主小许患的是一种叫做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是常见的一种以心理疾病,患上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往往表现为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出现面红耳赤,思维混乱等多种不良现象。之所以把这样的一个案例列出来是因为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两者虽不是同一种疾病,但在本质上还是相通的。都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害羞,脸红,口干舌燥,出汗,头晕,恶心等,还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受挫,不能同时也不敢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患有这种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很多,这样逐渐的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群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交恐惧症群,据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患有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的案主们进行团体治疗。 第二章方案设计背景及理念 §2-1 方案设计背景: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触,与同辈群体接触的一个必要的途径,也是自己与他人内心交流的一个渠道和手段。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能都给身心带来愉悦。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他们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2011-2012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设计 姓名:钟亮 学号:2302080119 ?青少年社交焦虑小组治疗方案设计 第一章案例及问题分析 §1—1 案例分析: 案例一:黄某,男,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时候父母得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不敢打招呼,总就是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稍微好一点,但在集体场合还就是不敢讲话。除非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一般得聚会、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尤其不敢与女孩子讲话,不敢瞧女孩子得眼睛,一讲话就脸红。读大学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很痛苦,别人无法理解。 问题陈述及分析: 这就是社交焦虑得一个典型案例。案例中得案主黄某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长辈及同辈群体进行交流才导致社交焦虑这一症状得产生,到了高中时期还就是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在公共场合与她人进行有效得交流。弗洛伊德得精神分析理论即认为黄某之所以以后得学习、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主要就是与小时候得经历有关、而正就是由于小时候就不敢与她人正常交流才会产生日后得社交焦虑症。我们认为社交焦虑症得主要表现为在与她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然、严重害羞得心理,脸红,心情紧张,举止表情不自然,口干,

盗汗等。像小黄这样得社交焦虑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学会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意向,积极瞧待自己;以及增加自己得交往吸引力等。 案例二:小许就是一名20岁得大学新生,每当她瞧到老师,她就会显得很害怕、这种情形就是从进入高中后慢慢开始得,到了高三,情况越来越糟糕。平时与同学们交往还比较正常,可一与老师面对面,她会无端地感到害怕,手足无措。成绩也不断下滑,以至于只考取了一所三本院校、小许就是家中得独生女,父母寄予其很大得希望。此次考试失利,心里十分难受。9月份来校报到后,她发现“恐惧感”仍如影随形、军训时,同学们与教官热热闹闹打成一片,她却远远地瞧着,不敢上前搭话。 问题陈述及分析:案例二中得案主小许患得就是一种叫做社交恐惧症得一种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就是常见得一种以心理疾病,患上社交恐惧症得患者往往表现为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与陌生人交谈就会出现面红耳赤,思维混乱等多种不良现象、之所以把这样得一个案例列出来就是因为社交恐惧又名社交焦虑,两者虽不就是同一种疾病,但在本质上还就是相通得、都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害羞,脸红,口干舌燥,出汗,头晕,恶心等,还有正常得人际交往受挫,不能同时也不敢与她人进行正常得语言交流。患有这种社交恐惧症得患者很多,这样逐渐得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群体,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得社交恐惧症群,据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类患有社交焦虑(社交恐惧)得案主们进行团体治疗。 第二章方案设计背景及理念 §2-1 方案设计背景: 人际交往就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触,与同辈群体接触得一个必要得途径,也就是自己与她人内心交流得一个渠道与手段。与谐得人际交往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完成日常得工作任务,能都给身心带来愉悦、良好得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得人际关系就是人们生存与发展得必要条件。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得竞争与日益强大得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与正确处理她们人际交往中存在得问题具有及其重要得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青少年得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建立良好得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得人际交往环境,将有利于青少年形成与发展健康得个性品质与与谐得人际交往环境与交往空间。 但就是并不就是所有得人际交往都就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得,在有一些青少年得人际交往中与其她群体得交际变得困难,这一问题在她们与同辈群体得交往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我们列举出得案例一中,处于青少年期得黄某正就是受到了社交焦虑症得困扰,导致她得人际交往得功能得缺失。不敢也不能与其她群体进行有效得交流,如此以往,长期下来,就会变得很压抑,整个人也可能会因此患上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就就是内心没有得到很好得释放长期压抑导致得最终结果。

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

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儿童焦虑障碍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而且其患病率逐年 上升。本文就儿童焦虑的临床表现、理论和病因学研究以及治疗干预的最新进展做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焦虑障碍儿童理论与病因治疗和干预 儿童焦虑障碍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患病率约为10%-20%。焦 虑是一种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个体体验到对于未来的危险或不幸的不安。焦虑有可能是一种适应性情绪。但过多的焦虑对个体而言是没有好处的,过度无法控制的焦虑可能会是阻碍性的。当儿童过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还在某些没有正真正的威胁或危险的情境下感到害怕,甚至发展到会影响其日常活动的进行,这样的焦虑就成了严重的问题。焦虑也是对于感知到的威胁或危险的瞬间反应,其目的是通过面对危险源或回避危险源的方式,逃避可能存在的伤害。儿童焦虑障碍包括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适应性障碍伴焦虑情绪、躯体化障碍等。常常与许多精神障碍合并存在,在躯体疾病中也很常见。以往对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许多儿童发生焦虑是短暂的、有时是与发育相适应的、较为普遍,因而被认为预后良好。近年来,国外对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日益增多、深入,发现焦虑障碍的预后不容乐观,追踪研究发现儿童期焦虑障碍不仅有持续的趋势,而且有逐渐恶化的倾向。早期有焦虑病史者在青少年和成年期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高。一个儿童可能在童年早期诊断为分离性焦虑,学龄期患广泛性焦虑,而在青少年期患抑郁症,因而有学者提出焦虑和抑郁可能是一个连续体。此外儿童青少年期产生的焦虑大多与学业失败、其他类型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等问题相关。因此提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是非常必要的。 焦虑被认为是一种贯穿于发育阶段的正常情绪,在一定程度内是适当的并具有保护意义的。例如害怕可以使人避免危险,担心可以使人做事更认真。神经行为学认为焦虑对于种族的生存是必须的。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可以出现短暂的害怕和担心,例如害怕自己或家人被伤害,对某些特殊环境的过分恐怖或担心与亲人分离等。大量研究调查了在儿童青少年正常害怕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某些害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_王美芳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 王美芳1,赵金霞2,白文1 (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 目的:考察Spence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以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为评估 工具,让607名母亲报告3-6岁儿童的焦虑与行为问题。结果:各项目与分量表的相关为0.50~0.78。总量表的 Cronbach ’s α系数为0.87,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3、0.70。各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与CBCL 中的内化和外化问 题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内化问题的相关程度高于与外化问题的相关程度。综合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我国学前儿童的焦虑结构包括广泛性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和分离焦虑5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45.81%,各题项在所属因子的因素负荷为0.35~0.86,五因子对焦虑数据的拟合指数均大于0.90。结论:Spence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可用于评估我国学前儿童的焦虑症状。【关键词】 焦虑障碍;测量学分析;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1-0021-03 Psychometric Analysis of Preschool Anxiety Scale in Chinese Culture WANG Mei-fang ,ZHAO Jin-xia ,BAI Wen 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reschool Anxiety Scale in Chinese culture.Methods:The anxi - ety and behaviors of 607preschoolers aged 3to 6years from Jinan were tested with the method of mother -report by Preschool Anxiety Scale and CBCL.Results: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item and its subscale ranged from 0.50~0.78.Cronbach ’s αcoefficient,the split-half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and test-retest coefficient of the scale were 0.87,0.83,and 0.70respectively.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ubscales of Preschool Anxiety Scale and CBCL.The results of both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indicated 5-factor model (generalized anxiety,fears of physical injury,social phobia,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separation anxiety)representing the structure of preschoolers ’anxiety,accounting for 45.81%of the variance;the loading of each item on its hypothesis factor ranged from 0.35~0.86,and fit in -dexes of the model to data all exceeded 0.90.Conclusion:Preschool Anxiety Scale is found to have acceptable psycho -metric properties,and applicable to assess anxiety syndrome of Chinese preschoolers. 【Key words 】 Anxiety disorder ;Psychometric analysis ;Preschooler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到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山 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经费资助 焦虑障碍是以过分恐惧和担心为主要体验的一组情绪障碍[1],过去仅指分离焦虑障碍、回避障碍和过度焦虑障碍,DSM-Ⅳ将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和社交恐惧也纳入其范畴,使焦虑障碍成为一种融合各焦虑症状的心理障碍[2]。新近的研究表明,儿童或成人的许多严重焦虑障碍源于其生命的早期[3,4],故对儿童早期焦虑问题的考察显得尤为重要。但已有研究较多关注单一焦虑障碍(如分离焦虑、社交焦虑)[5-8]且主要针对学龄及学龄以后的儿童[9-12],很少有研究综合各焦虑症状考察学前儿童的一般焦虑问题。 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报告)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pence 和McDonald 等人于2001年编制的专门用于测查学前儿童一般焦虑症状的评估工具,它平行于DSM-Ⅳ对焦虑障碍的分类,具有较好 的信度和效度[13]。本研究拟通过在济南市区3所幼儿园进行的大样本测查检验其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适应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济南市三所幼儿园607名3-6岁儿 童及其母亲为被试(样本1),其中3岁组儿童169名 (男92名,女77名),4岁组儿童149名(男75名,女74名),5岁组儿童197名(男96名,女101名),6岁 组儿童92名(男47名,女45名);平均年龄分别为3.68岁、4.49岁、5.42岁和6.20岁。1.2研究工具 1.2.1学前儿童焦虑量表[13] 包括分离焦虑(separa - tion anxiety)、躯体伤害恐惧(fears of physical injury)、 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强迫-冲动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和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1期·21 ·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类型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类型: 一,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二。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人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三。焦虑型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pdf

青少年焦虑症的表现及成因 症又称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三组症状: 1、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境; 2、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 3、伴发的躯体症状,如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骨骼、肌肉紧张、口干、两手湿冷;副交感性症状如多尿、腹泻乃至大小便不自主排出、毛发竖起等也可能同时出现。 焦虑成因复杂后果不同 青少年学习焦虑症,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不尽相同,比如过分看重成绩和分数,考试过分紧张不安等。 都市学堂心理专家表示,简单地说,学习焦虑基本上是压力形成的。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压力,达到学生心理难以负荷的程度,就会衍生出焦虑。目前社会上普遍认同的衡量学生的方法是一种误导,并不是只有成绩最重要,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应该被培养和考量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抗挫折能力。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焦虑型,遇事容易焦虑;有些受后天影响,比如父母教养不当,环境引发不适应,认知偏差等也可能引起焦虑。如果学生父母中有遇事易慌张焦虑的,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以内适当地感觉焦虑,是正常的,但是焦虑情绪一旦达到影响学习和生活的程度,就应该注意调节和治疗了。学习焦虑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严重自责心理,甚至更严重后果。无论哪一种程度的学习焦虑,如果不及时调节和控制,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人格产生影响。轻则悲观、优柔寡断,造成忧郁型人格,或者易发脾气与人起冲突,成为冲动型人格;重则可能终身患有症,乃至产生精神疾病甚至心理崩溃。 有社会学家指出,一个个体的心理状况,不只是个体自身的问题,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安定本身密切相关。如果无法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学生,是教育的最大失败。青少年的体质、智力发展固然重要,心智的健全更重要。 青少年焦虑症的 相关的具体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一下支持性心理治疗。

社交焦虑症研究进展

心理学(选修)论文 社交恐惧症相关研究进展 学号:2206090117 班级:临床0904 姓名:苏日力格

社交恐惧症相关研究进展 摘要:社交恐惧症(ocial phobia,SP)),旧称社交焦虑症,指患者过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交活动。如将患者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会产生焦虑或惊恐发作。近年来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能力受损的精神卫生问题。是继抑郁症、酒精依赖后第三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但是,估计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正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关键词社交恐惧症SP 1、社交恐惧症的流行病学 国外对SP的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多,美国、德国等研究发现SP的终生患病率达10%以上。美国全国共病率研究发现SP的终生患病率为13.3%,是继重性抑郁(17.4%)和酒精依赖(14.1%)之后的第三常见精神障碍。SP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约2.5:1),但就诊比例却是男性高于女性,当男性患有SP时所产生的焦虑症状通常比女性更加严重,这样促使其寻医就诊。 SP大多起病于青少年期(13~19岁),在社交、教育与职业的发展阶段受到影响。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学习的机会与社会技能锻炼的机会明显减少,工作、学业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SP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未婚独身、教育程度低、社会阶层低及失业者居多。Wittchen 等采用社会功能问卷凋查了SP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在情绪表达、社会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明显局限。50%的患者有严重或显著损害,而正常对照仅为5%;工作能力也明显受损,1l%的患者被解雇(正常对照为3%);8%的患者因为症状每周平均减少工作12小时。23%的患者有持续的工作能力受损。SP是一种慢性疾病,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很小,仅有不到1/4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而缓解。高教育水平、起病年龄大和不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SP患者的缓解可能性大一些。 2、强迫症的比较 强迫症: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在临床上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神经症,强迫行为和回避行为均与不良防御机制过度使用有关。Pollock等曾对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等几种焦虑障碍的防御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每种焦虑障碍都有较特定的防御方式;但在对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两者的防御方式并无明显不同。后国内相关研究小组通过扩大样本发现,,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防御方式的整体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illai检验,P=0.00)强迫症和社交恐怖症与正常人的防御方式亦明显不同,两患者组均较正常组过度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如解除、制止、投射、潜意呈现、幻想、退缩和躯体化等,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如幽默;社交恐怖症患者较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特征性使用回避防御机制,这是社交恐怖症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亦是心理治疗的核心靶症状。 3、发病机制 SP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神经生化异常、遗传因素等。Nutt DJ等人(1998)研究发现SP患者有5-羟色胺功能和多巴胺功能失调。在焦虑障碍中至少涉及两条作用 相反的5-羟色胺通路。一条上行通路从背侧中缝核到杏仁核和额叶皮质,被认为可促进条件性恐惧,一条下行通路从背侧中缝核到导水管周围灰质,被认为可抑制非条件性恐惧。以上两条通路中,上行通路的5-羟色胺有致焦虑作用,下行通路的5一羟色胺有抗焦虑作用。左旋多巴标记的药理学研究发现胞突突触后部位5-羟色胺能功能异常。SP患者多巴胺功能降低,纹状体部位的多巴胺减少。Tiihonen等对SP作SPECT检查发现,纹状体多巴胺再摄取点位较正常对照志愿者降低,说明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分配有缺损,或纹状体内多巴胺神经元及突触的数量整体减少。Schneier等用碘苯甲酰胺(IBZM)为示踪剂的SPECT研究发现,纹状体多巴胺功受体结合率降低,表明纹状体多巴胺功能减弱。Merikangas等研究发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