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西方三大神话体系

一篇文章了解西方三大神话体系
一篇文章了解西方三大神话体系

一篇文章了解西方三大神话体系

平时经常会和大家聊一些西方艺术相关的东西,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其中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和西方神话故事相关。

这是因为西方的很多艺术家,都会从这些故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今天不如就一起和大家,系统的来扒一扒西方神话故事的体系。

欧洲在基督教出现之前,主要有三种文化体系,分别是古希腊神话体系,古罗马神话体系和北欧神话体系。

这其中,古希腊的神话体系是最重要的。而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也有非常多的渗透。比如很多人相信的星座,也就是所谓的占星学,就是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体系。

古希腊的神话体系基本上来源于两本书,就是古希腊的伟大

诗人荷马所写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古希腊的神话是一个多神体系,每一个神都负责不同的工作。而要说清楚他们各自分管的职能,还得从创世理论说起。

古希腊神话认为,最初的世界原本一片混沌,后来慢慢演化出了天父和地母。其中,天父说的就是行星当中的天王星,叫做乌拉诺斯;而地母指的就是盖亚,地位有点近似于东方的女娲。

乌拉诺斯和盖亚生育了很多儿女,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叫做克洛诺斯。他在罗马神话当中,叫做萨图恩,也就是行星当中的土星。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就是天父很讨厌自己的孩子。他每生出来一个孩子,就想着要把他弄死。

而克洛诺斯这个儿子就特别有作为,他不但没有被父亲杀死,

反而篡位成功,成为宇宙之王,也就是第二代上帝。

你可能会问,宙斯不是宇宙之王吗?别急,宙斯其实是克洛诺斯的一个儿子,算是第三代上帝。

原来,克洛诺斯和他父亲一样有疑心病。他知道以后一定会有一个儿子篡权,所以他每生出来一个儿子,就要把他吃掉。可到了宙斯,事情发生了逆转。宙斯在他的堂弟,也就是普罗米修斯的帮助下,成功夺取大权,成为了第三代上帝。

刚才也说到,第二代上帝会把自己的孩子都吃掉。但其实,他并不是完全把他的孩子们都消化掉,而只是放在肚子里。

于是,这些被宙斯解救的兄弟姐妹们,就共同组成了希腊神话当中最重要的,奥林匹斯山上的12 个神。这12 个神,每人负责不同的事务。比如,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婚姻女神赫拉等等。

希腊神话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轻松诙谐,拟人化的神话。故事中的神,性格都非常的不完美,并不像基督教的神那般至高无上。比方说,宙斯虽然是万神之王,但是他非常的好色,经常去调戏人类的良家妇女,还有非常多多的私生子女。

宙斯的老婆叫赫拉,他是一个非常有妒忌心的女生。一旦发现丈夫宙斯跟哪个女的有染,哪怕这个女的是不情愿的,他也会想办法把这个女人弄得非常惨。

而且,在希腊神话当中,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哪怕是被人打死,也总是会换个方法复活。

有了希腊神话,我们再去理解罗马神话就特别简单。可以说罗马神话基本就是希腊神话的山寨版,只是把神的名字换了一下。但是,因为我们行星的名字,是用罗马诸神命名的,所以反倒是罗马名字的希腊诸神,更广为人知。

而到了北欧神话,就更加简单了。看过漫威大戏《雷神》的朋友应该了解,这部电影说的,基本上就是北欧神话。了解北欧神话,你只要知道他的主神叫奥丁。他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儿子就是雷神,叫索尔。

如果说古希腊神话是一种轻松诙谐的神话,那么北欧神话就显得非常上纲上线。这或许跟北欧非常寒冷的天气有关。

北欧神话有着一个非常宿命论的设定。在这个设定中,故事中的神最终都是要被灭亡的。于是,故事中的人物都在以一种,非常英雄主义的行为去抗争,直到死亡。所以说,北欧的神话更像是一部苦大仇深的神话体系。

在我看来,最方便了解这些神话体系的内容,最当推崇的就是一部日本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这里面的人物,完全是参照这三大神话体系来构建的。如果你感兴趣,不妨找来看看。

论中西方古代神话的异同

论中西方古代神话的异同 摘要: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神话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后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很多西方神话中的人物也被东方人所熟悉。因此,比较古希腊与中国的神话,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完善自我。 关键词:神话比较保存善恶演变形象内容体系精神故事性 从小我们就非常熟悉女娲、嫦娥、黄帝等神话人物,他们有的是人类的救星,有的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有的则展示了可贵的精神。这些神话故事对我们人格的培养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后来我们又接触了西方神话,知道了西方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奥丁等众神,这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将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作一比较。 1.神话的保存 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神话巨制,现存的神话都是支离破碎的,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并且不成系统。中国上古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原因之一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上古神话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应被载入史册之际,中国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的初期——商周时期,当时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处于奴隶社会形态,这就大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无暇去顾及神话这片土地的耕耘。 原因之二,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后,给神话带来厄运,中国封建制建立后,重人事而轻鬼神的思想日益浓厚。古之先贤不了解神话,将神话与一般的神鬼迷信等同视之,尤其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正宗——儒家,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学说为唯一学问,非但不重视对神话的采录、收集、整理,反而对其备加反对、贬斥和删改,由此导致了中国神话的大量湮灭。 原因之三,“重实际而黜玄想”的中原文明,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周人长期统治着华夏,大大削弱了神话。周族基本上生活于内陆平原、丘陵地带,比较讲求现实,对于幻想世界的追求不很强烈,因而其自身创作的神话已不多,又竭力摈弃乃至摧折受其统治的他族神话。在周族八百年的统治下,上古神话损失严重。 原因之四是中国社会长期分裂,民族统一较晚,长期的战乱使各民族分散的神话无法系统化。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直到秦汉时期才基本形成,在此之前,各部族不断地融合着,斗争着,民族的纷争、分裂使各部族的神话,只在本部族的范围内结成小系统,无法汇集成庞大的、完整的系统,致使神话无法很好地保全,更难以充实和完善。 原因之五是前此所述的神话过早地演变为历史化、文学化、宗教化、理性化,这就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神话。尤其中国史学发达较早,把神话传说加以理性的诠释,神话便成为了历史。神话被改造为历史,载入史册,为统治者所用,从而失去了其本来面目。人们相信历史,神话渐至消亡。 原因之六是中国上古神话的流传主要靠口耳相传,这又使神话永远处于不断地增删变化和流失之中。然而,古希腊神话却不同。 希腊有一部长达48卷,近两万八千行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记载、加工了古希腊丰富的神话传说,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体系。这是由于希腊神话产生之时,曾出现若干城邦奴隶制国家,与此同时出现了相应的城邦文化,出现了史诗形式及悲剧,这些史诗和悲剧都以古神话为武库和素材,因而使得希腊上古时代的神话得到记录、整理、加工和流传。此外,古希腊直至公元前4世纪为马其顿所吞并时,还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越长,对上古神话的保存发展才越有好处。再有,早在荷马时代(公元

9个外国神话故事

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9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诺亚方舟: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伊甸园: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人们用伊甸园比喻人间的乐园。 禁果:出自《圣经》。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实,唯独“知

希腊神话有关的西方谚语

和希腊神话有关的西方谚语 1.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直译为"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 作者:Aly23 2006-6-29 00:2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和希腊神话有关的西方谚语 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The Heel of Achilles直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是个在欧洲广泛流行的国际性成语。它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阿基里斯是希腊联军里最英勇善战的骁将,也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的主要人物之一。传说他是希腊密耳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儿西蒂斯所生的儿子。阿基里斯瓜瓜坠地以后,母亲想使儿子健壮永生,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倒浸在冥河(Styx)圣水里浸泡。因此阿基里斯浑身像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只有脚踵部位被母亲的手捏住,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成为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终于被帕里斯诱到城门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脚踵,负伤而死。 作者:Aly23 2006-6-29 00:2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和希腊神话有关的西方谚语

中西方神话对比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在传统的乡土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冒险精神、追求自由、崇拜完美的英雄人物的思潮。《奥德赛》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它反映了在推崇探险、流浪的西方海洋文明背景下的迫切还乡、归家的愿望。本文将从同是在路上,一个离家取经,一个迫切还乡以及两部小说分别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并以此对比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名到仙班的故事。唐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其强烈的乐观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仙人,淮安山阳人,约生于明孝忠弦治十三年(1500)卒于万历十年(1582)。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部著名史诗之一,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离家和还乡的故事,是一部描写海上历险和家庭生活的史诗。着重描写了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0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历尽艰险最后到达斯刻里亚岛,受到国王菲埃克斯的隆重接待,酒席间应邀讲述他遇风暴、遇独目巨人、遇风袋、遇女妖、遭雷击等海上经历。后化装乞丐返乡,设计比武射杀了聚集在他宫中向他妻子逼婚的众多贵族,并与忠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体现了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佩涅洛佩的坚贞,歌颂了智慧、勇敢和忠诚。它也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细察这两部作品,一个是在传统的安于故土生活的乡土中国的背景下,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真经;一个是在古希腊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的背景下,英雄奥德修斯的还乡,渴望回到伊萨卡。同样是“在路上”的主题,历尽艰险,同样是执着不悔地找寻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回归目的却是颇耐人寻味的。《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似乎成为传统乡土中国的“不远游”古训中的异类,而《奥德赛》中的执着还乡,在西方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中憧憬远方的精神差距甚大。 杨乃乔认为,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就这些表现的共同点,进一步将两个主题放进各自不同的文化系统,再就两个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系统加以比较,以观察两者的异同之处,甚至进而窥测广义的文学社会意义。”本文拟将从“在路上”这一主题出发,探讨“乡土中国之取经”和“海洋文明之还乡”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路上”主题 巴赫金曾在《时空的形式和长篇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一文中细致考察过“道路”、“城堡”、“沙龙”、“庄园”等各种模式。他提出,“小说中的时空关系有不同的规模,而‘道路’是它们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道路’的时空关系具有更广泛的规模。”讲述“在路上”发生的故事,从而拥有了最大限度的时间跳跃和空间迁移。 唐僧师徒的取经之途,千万里之遥。黑风山、黄风岭、流沙河、莲花洞、枯松涧等无一不是荒野郊外、僻静无人的险恶去处,而经过的比丘国、车迟国、乌鸡国、宝象国、朱紫国、祭赛国、天竺国等也无一不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人间国度。而《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海上经历的种种海啸峡谷的惊险,还有独目巨人波吕裴摩斯的蛮力、基尔克的魔力、塞壬女妖们的歌声无一不是充满了危险和惊奇的磨难。而这些唯有在路上才能见识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驱赶他们上路,让他们去经历、去感受、去结交。 而且由于在路上,日常的社会关系常常被割断,高贵和卑贱的界限被打破,强大和弱小也在发生转换,森严的等级关系可能转变为人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如巴赫金所说,“由于空间的特殊性,道路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对照,各种命运可能在这里相碰和交织,在这里各

西方神话故事有哪些6篇

西方神话故事有哪些6篇 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艺术、文学和语言有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诗人和艺术家很多都从希腊神话中获得灵感,并为其赋予现代意义。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西方神话故事有哪些_西方神话故事经典版2020.欢迎阅读! 西方神话故事长篇1 他也充当人类的老师,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的,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个法子,用一根长长的芦苇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火种并带给人类,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但是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此外,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会长出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现在俺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别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1936年,奥林匹克历首次举行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

世界神话体系(部分整理)

亚洲 中国神话《山海经》.... 越南神话《岭南摭怪》/《岭南摭怪列传》 日本神话《古事记》《日本书纪》 韩国神话《桓檀古记》 印度神话《吠陀经》《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泰国神话《昆昌与昆平》 柬埔寨神话 古巴比伦神话《吉尔迦美什》《埃努玛?埃立什》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吉尔迦美什》 格鲁吉亚神话《虎皮武士》 亚美尼亚神话《萨逊的大卫》 欧洲 北欧神话 冰岛神话《埃达》《萨迦》 日耳曼神话《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神话《伊戈尔出征记》 芬兰神话《凯莱维拉》/《英雄国》/《卡莱瓦拉》 波斯神话(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阿维斯塔》 菲尔多西《列王纪》 萨迪《果园》《蔷薇园》 哈菲兹《抒情诗》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莫拉维《玛斯那维》、《夏姆斯诗集》、鲁拜诗 鲁达基《鲁达基诗集》 贾米《春园》 内扎米《蕾莉与马杰农》、《内扎米诗选》 口述,遗失 《罗兰之歌》 维吉尔《埃涅伊德》、《埃涅阿斯记》 (德)夏尔克《罗马神话》 奥维德《变形记》《岁时记》 《书库》-(译本)->《洛布古典丛书》 《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奥德赛》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 托名《荷马颂歌》 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斯拉夫、波兰、捷克、 《原初编年史(Primary Chronicle )》 《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 《贝奥武甫》 《熙德之歌》凯尔特神话 法国神话 罗马神话 希腊神话 斯拉夫神话(俄罗斯、 斯洛伐克、保加利亚) 萨克逊神话 英国神话 西班牙神话 意大利神话 罗马尼亚神话 立陶宛神话

埃及神话 书》《亡灵

《松迪亚塔》包含了【《松迪亚塔》 《奥兹迪》《姆温都史诗》《李昂戈?富莫的传说》 《盖西瑞的诗琴》《姆比盖的传说》】 美洲 〈〈太阳神的祭品:阿兹特克和马雅神话》 埃尔米洛?阿夫雷乌?戈麦斯《波波尔?乌》 东尼?艾伦、汤姆?鲁文斯坦著 《太阳神的祭品:阿兹特克和马雅神话》 非洲神话 玛雅神话 阿兹特克神话 印加神话 瓜拉尼神话 阿根廷神话 口述,遗失 何塞?埃尔南德斯《马丁?菲耶罗》

古希腊十二神话人物

古希腊十二神话人物 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人民口头创作,大约产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之间。它历经古希腊人数百年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不断地艺术加工,在以后的各种文学、历史、哲学著作中保存下来。 知识荐语: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古希腊最终形成了宙斯带领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 希腊神话诸神简介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其中最主要的有12位主神 ?谁能告诉我希腊神话诸神的体系 ?求希腊神话诸神的名单、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故事? ?请问希腊神话中诸神都是谁?越详细越好!!!! ?我想了解一下希腊神话的诸神 ?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名字和称号? ?求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中诸神姓名和简介 ?谁能告诉我希腊神话的诸神们及它们的英文名 ?关于希腊神话众神的英语短剧 ?关于希腊神话里诸神的关系 ?请问,哪位朋友可以告诉我.在那里可以找到希腊神话诸神的图片? ?谁知道希腊神话里的诸神和怪物的详细资料 ?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怎么好多都是近亲结婚难道那时候没有常识? ?希腊神话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特点 ?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希腊神话的主神——宙斯 “众神之父”宙斯Zeus 希腊语:Ζε??,或Δ?α?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 ?宙斯的孩子都有哪些? ?上帝是宙斯吗??? ?宙斯之前的第一和第二代神王的故事 ?女娲、玉皇大帝是什么关系?宙斯和玉皇大帝哪个更厉害?宙斯能打得过女娲么? ?要是西方宙斯政权与东方的玉帝政权打起来的话 ?宙斯问题 ?宙斯、赫利俄斯、海格里斯、普罗米修斯的简介 ?有谁知道宙斯一家与茜美莉的恩怨情仇吗? ?希腊神话了宙斯有多少个孩子啊? ?宙斯有多少小孩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神话故事文化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9469444.html,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神话故事文化差异 作者:田洺菲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跨文化交际即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交际时,影响其信息传达的语言以及非 语言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是影响交际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止交际失败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观念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与习俗,神话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先祖对生命起源与自然变化的推断与想象,这些神话中蕴含着先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信仰,是中西方文明的代表。本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神话故事文化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角度;中西方神话故事;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即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交际时,影响其信息传达的语言以及非语言文化因素,神话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先祖对生命起源与自然变化的推断与想象,这些神话中蕴含着先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信仰,是中西方文明的代表。由于产生的环境与背景不同,东西方神话故事也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对比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中西方神话故事的特性 西方文明源自“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创造了基督教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希腊神话史诗,对此,马克思曾经提出:希腊神话不仅仅是希腊艺术宝库,也是它的土壤。在历史长河的推进下,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学,缔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是文化历史的明珠,其内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上古神话、上古传说与仙话等等,在《搜神记》、《淮南子》、《山海经》中都有记载,比较完整的作品有《聊斋志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等,下面即以中西方代表性的远古神话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进行对比。 二、中西方神话故事价值观上的差异 希腊罗马神话中塑造的神仙都是根据凡人形象加工塑造而来,男性英勇、强壮、健美,女性美丽、妩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神仙的凡人化。其神仙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类的七情六欲,从这一层面而言,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贴合度更高,他们在具有神性的同时兼具人性,崇尚智慧、荣誉与力量。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神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无惧道德规范,崇尚张扬与自由,这也是西方个人主义的表现。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神仙与凡人之间的故事也是人类社会复杂关系的具体表现,神仙的作为实质上就是世人的作为,在这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全球化与大学 ——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 菲利普?G?阿特巴赫 ? 2012-11-22 16:10:36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1期作者简介:菲利普?G?阿特巴赫,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美国波士顿MA02467 菲利普?G?阿特巴赫(1941—),男,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内容提要: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等,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高等教育不平等中心边缘 关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有许多讨论了。有人认为,全球化、互联网(Internet)与科学共同体可以使各国在知识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这一竞技场获得平等的机会。有人则宣称,全球化不但意味着世界性的不平

等(inequality),而且会导致大学“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也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私立高等教育的增长,都是全球化的结果。在这些假设中,有些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存在不少误解。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真实状况,着重讨论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一些影响方式。本文特别关注的是:全球化在怎样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国家。[1] 长期以来,大学深受全球环境的影响,因而受到校园外以及跨国界的环境的影响。然而,当人们分析21世纪的全球化时,往往忽略了这种现实。由于大学的深厚历史根源及其对大学气质和治理方式的持续影响,当我们考察大学时,采取一种长远的视野是有裨益的。正如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指出的,那些16世纪20年代以前成立的机构(institutions),其中只有85个至今仍然存在,包括罗马天主教教会、英国议会、几个瑞士行政区和约70所大学;在它们之中,可能大学的变化最小。[2] 从一开始,大学就代表着全球性的院校机构,因为它们使用统一的语言——拉丁语,并且为国际顾客即学生服务。当时的教授同样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的学问。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学,除了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以外,均起源于共同的渊源——中世纪欧洲大学,特别是有教授治校传统的巴黎大学。由于殖民统治的缘故,非西方世界很多地区也输入了欧洲的大学模式。即便是那些没有经历过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国家——如日本、泰国、埃塞俄比亚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接受了西方学术模式。[3]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中国、尽管该国业已建立坚实的本土学术传统。中国大学表现出了国际性和中世纪欧洲大学传统的特征,譬如院校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向。 美国大学结构在全球影响深远,表征着世界各地大学特征的基本结构,但其

中西方神话之异同小探讨

中西方神话之异同小探讨 神话,是人类早期对自然和自身的模糊的认识,它源自于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以及自身的成长,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是人类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在古代的中西方文明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中国古代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半月,西方的特洛伊战争、盗火的普罗M 修斯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过一个神学阶段的认知时期,那时人们虚拟超自然的主体经验之外描述世界。神话与自然有着整体的互渗,神话中的互渗不是对对象的占有,它的实质恰恰在于主体既是它自己,又是与它互渗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从神话中窥见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其形成的历史渊源。 .中西方神话的共性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涉及到哲学、宗教、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西方神话体现出许多共性,这种共性中应该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在这方面,中西方是没有太大差别。 其次,在中西方的神中,都有一个主神,古希腊中的宙斯与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是众神之首,统领着下面的神。而下面的诸神都各有分工,古希腊神话中有冥王哈迪斯,海神波塞冬等,而在中国也有阎王和龙王等不同角色。这种分工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人分工的真实写照,也同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分类认识。 最后,中西之神都有性别之分,这更是人类自身的直接反映,在长相上,中西方的神则都符合各自人种的典型特点。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不同文明或者民族的神话含义都有自己的特点。西方神话启示人们的哲学智慧,东方神话体现道德修炼,教化人心。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看,东西方古人都是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为人处事,薪火相传。 现代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目前科学无法论证的“神话”只是文学艺术的加工。但也有思维开阔的科学家和学者,从神话中获得启示,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而一些科学的发现,也证实了神话传说不仅仅是传说。 科学家称诺亚方舟曾真实存在 人们在建造诺亚方舟。(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据《圣经》记载,上帝为重淘汰已经彻底不相信神、彻底败坏了的人类,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对全部接运方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洪水过后,方舟最后就停靠土耳其亚拉腊山。 公元13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亚拉腊山考查,并在日记中写道:诺亚方舟依然停泊在某一座高山极顶之上,那里终年积雪越来越厚,将方舟淹没于千年积雪之下。 《圣经》中记录诺亚方舟长300肘,宽50肘,高30肘(注:一肘为0.45米),也就是说诺亚方舟长144米,宽24米,高8.5米。今年4月,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几名毕业生利用《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比例数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得出,这种体型的船只可承受7万只动物的重量,并能在水中漂浮。 研究结果认为,诺亚方舟确实存在过。研究人员表示,很多人认为《圣经》不可以作为科学信息的来源。当我们发现这是可以的时候,我们也很惊讶,这个概念(《圣经》作为科学研究信息来源)确实可行。 著名考古学家的发现来源于神话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总的来说,前人主要从内容、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西神话进行了比较。 1、内容上差异性 (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西方神话中却绝少此类似的感生神话。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多是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衍生出来的。赫西俄德的《神谱》中的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神统中诸神皆为宙斯的血亲。宙斯是名副其实的“万神之父”。 (3)中西方神话体系不同。 杨姗姗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认为“古希腊的神话世界犹如人间,最高统治者是众神之神宙斯,在他的统治下,有大臣即各种各样的神。他们分工明确,血缘清楚,各司其职。如雅典娜是智慧的化身,专司纺织、雕刻、制陶等专业技术;太阳神阿波罗主管光明、青春、医药、音乐和诗歌;中国的神话世界虽然也有创世纪神盘古、女娲和后羿、夸父、禹、蚩尤等超自然力的神,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血缘关系清楚、社会分工明确的神世界”。 2、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世界神话体系(部分整理)之欧阳歌谷创编

亚洲 欧阳歌谷(2021.02.01) 中国神话《山海经》....... 越南神话《岭南摭怪》/《岭南摭怪列传》 日本神话《古事记》《日本书纪》 韩国神话《桓檀古记》 印度神话《吠陀经》《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泰国神话《昆昌与昆平》 柬埔寨神话—————— 古巴比伦神话《吉尔迦美什》《埃努玛·埃立什》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吉尔迦美什》 格鲁吉亚神话《虎皮武士》 亚美尼亚神话《萨逊的大卫》 欧洲 北欧神话 冰岛神话《埃达》《萨迦》 日耳曼神话《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神话《伊戈尔出征记》 芬兰神话《凯莱维拉》/《英雄国》/《卡莱瓦拉》 波斯神话(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阿维斯塔》 菲尔多西《列王纪》

萨迪《果园》《蔷薇园》 哈菲兹《抒情诗》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莫拉维《玛斯那维》、《夏姆斯诗集》、鲁拜诗 鲁达基《鲁达基诗集》贾米《春园》 内扎米《蕾莉与马杰农》、《内扎米诗选》凯尔特神话口述,遗失 法国神话《罗兰之歌》 罗马神话维吉尔《埃涅伊德》、《埃涅阿斯记》 (德)夏尔克《罗马神话》 奥维德《变形记》《岁时记》 希腊神话《书库》-(译本)->《洛布古典丛书》 《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奥德赛》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 托名《荷马颂歌》 斯拉夫神话(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 《原初编年史(Primary Chronicle)》 萨克逊神话《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 英国神话《贝奥武甫》 西班牙神话《熙德之歌》 意大利神话——————

罗马尼亚神话—————— 立陶宛神话—————— 非洲 埃及神话《亡灵书》 非洲神话《松迪亚塔》包含了【《松迪亚塔》 《奥兹迪》《姆温都史诗》《李昂戈·富莫 的传说》《盖西瑞的诗琴》《姆比盖的传 说》】 美洲 玛雅神话《太阳神的祭品:阿兹特克和马雅神话》 埃尔米洛·阿夫雷乌·戈麦斯《波波尔·乌》 阿兹特克神话东尼·艾伦、汤姆·鲁文斯坦著 《太阳神的祭品:阿兹特克和马雅神话》 印加神话—————— 瓜拉尼神话口述,遗失 阿根廷神话何塞·埃尔南德斯《马丁·菲耶罗》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摘要:中西方神话都是原始初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生产形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神话思想传统以及神话中的“神”的塑造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神话英雄与神理智与情感生与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诸多的神话人物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而古希腊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诞生了西方最主要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神话。 神话作为远古人类的主要文化形式,是远古人民在面对大自然时,对自然力的形象化解释。它表达了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这正如鲁迅先生所阐释的“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1】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2】 在原始社会初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猛兽出没、毒蛇横行,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人类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的。那时的初民们对周围感到的是恐惧和敬畏,他们不得不群居,靠集体的力量抵御野兽毒蛇,抓捕食物。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人类取了巨大的成就。这成就是靠人类集体智慧而得来的,但是原始人民总是通过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的“神”人,创造奇迹,拯救人类,这也就创造了神话。从而在神话故事里,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往往就通过一些英雄人物来体现。于是,神便成了人类的教师和救助人类的英雄。这在中西方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神话中,伏羲氏作网罟,教民捕鱼猎兽;后稷教民稼墙;祝融以及隧人氏教民用火,甚至连天地和人类自己,都是神的创造,例

世界各国神话故事大全

【欧罗巴】 阿革诺耳国王的女儿,美丽的公主欧罗巴,在一个深夜里,天神给了她一个奇异的梦。好像两块大陆———一块是亚细亚;一块是亚细亚对面的大陆———变成了两个妇女模样。一个是当地人打扮,一个是外乡人打扮。她俩为抢夺她而互相斗争着。当地的妇女说她哺育了她;外乡妇女则用强有力的手将她抱在怀里,并将她带走,说命运女神指定她将作为宙斯的情人。 欧罗巴醒来,只觉面孔发烧,她不知道这梦是吉兆还是凶兆。 清晨,阳光灿烂,欧罗巴暂时忘掉了她的梦,和女伴们一起来到海边开放着许多花朵的草地。女伴们兴高采烈地分散在草地四周,采撷着美丽的鲜花。欧罗巴也挎着一只金花篮,在草地上跑着,采摘她心爱的花朵。她采到了一枝特大的火焰一般的红玫瑰。 众神之父宙斯被爱神阿佛洛狄忒的金箭射中,为年轻美丽的欧罗巴而神魂颠倒。他隐去神的真形,化成了一条牡牛。这样,既可骗取年轻姑娘的柔情,也可能躲避神后赫拉愤怒的妒火。 牡牛来到欧罗巴的面前。它长得是那样美丽,像人工雕琢的双角,金黄色的身体,前额中闪烁着一个新月形的银色标记,亮蓝的眼睛里闪耀着柔和的光,显得十分温驯。欧罗巴很喜爱这条牛,她温柔地抚摸着它的背,给它拭去嘴上的泡沫,然后吻了一下它的前额。这是牡牛快乐地鸣叫一声,在欧罗巴的脚边卧了下来,昂着头,望着她,向她展示它那宽大的脊背。 欧罗巴喊着她的伙伴们:“快过来呀,姑娘们!让我们骑到这只美丽牡牛的背上玩吧。我保证,我们都可以坐得下。看,这牛是多么温顺,多么可爱呀!我相信它和人类一样有颗善良的心,只是不会说话罢了。” 说着她灵巧地跨上了牛背,她的同伴们则踌躇害怕,不敢上前。 牡牛得到了它的意中人,立即从地上跃起,起初是缓缓地走着,当到了大海边的时候,立即跃身向大海奔去。欧罗巴吓得大声喊叫,向她的伙伴们伸出手来,但她的同伴们已够不着她了。 牡牛四蹄轻巧地踏在海面上,不沾一滴水,像骏马在柔软的草原上奔驰。欧罗巴害怕得双手紧握着它的角,怯怯地说道:“神牛啊,你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大海是鱼类的运动场,不是牛行的航道。你用脚在上面走,你一定是一位神明,因为你的行事,只有神才能做到。” 那牡牛答道:“不要害怕,姑娘。我是奥林匹斯山众神。出于对你的爱,我才变成了牛身,在海中这样奔波。不久,将有一块新的陆地收容你。我们的新房也将安在那里。” 不久,欧罗巴故乡的陆地渐渐消失,太阳开始西沉,天黑下来。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中西神话看中西文化差异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由此可见,神话皆是由人所造,不同的地域对人们的认识和感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神话也会不同。中西方的神话无论从神的形象,价值取向还是民族精神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神话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集体主义,尚“和”。而与之对应的,西方神话讲究物我二分,注重个人主义,尚“争”。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神话有许许多多与历史挂钩的人物,尧舜禹皆是。尧帝崇尚节俭,他住茅屋,吃糙米,食野菜,着麻衣。舜平易近人,能以身作则,他历山耕田且与人谦让。传舜居地三年,则成村落,人们都愿意与他为邻生活。而大禹治水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他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风历雨,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从这些人物形象来看,中国神话里的人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虽每个人物故事各有不同,但形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与真实性,将人神化且放在群体利益之中。这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分不开,而后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这些人物的品德也与儒家的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道德的约束与培养。 在西方神话中则是将神人化,一个神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他们的缺点比人还多。在希腊神话中,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而女人多有妒忌之心。宙斯好色,他喜欢神殿里的倒水侍女海伦,而海伦与特洛伊的王子伊相恋。当海伦知道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时候,她去报信被抓。宙斯迁怒于伊,却被伊的面貌吸引而把伊捉到宙斯神殿为他倒水。而赫拉妒忌伊的美丽,设

神话与艺术

对神话传说的关注与研究,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这反映了一种共同的文化思潮:人们普遍希望能够从古人的精神遗存中,寻找认识文明社会种种问题的钥匙。而人类学派的进化论世界观和“以今证古”的学术原则与方法,正好适应了人们的这一精神期望。于是,神话研究领域中的人类学派取代语言学派在欧洲崛起,而且很快便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一人类学派神话学的传入 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19世纪后叶,欧洲文化人类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摩尔根、泰勒、弗雷泽、安德留·兰、马林诺斯基等一大批著名的人类学家,出现了《古代社会》、《原始文化》、《金枝》、《神话、仪式与宗教》、《文化论》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人类学著作。20世纪初,1903年,在几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文明史著作(如高山林次郎的《西洋文明史》[上海文明书局版],白河次郎与国府种德的《支那文明史》[竞化书局版],高山林次郎的《世界文明史》[作新社版]等)里,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伴随着“神话”与“比较神话学”这些新鲜的词汇传入了我国。我国开始有人向国人介绍欧洲(古希腊罗马、北欧)的神话,并试图用西方的人文理论来解释和评述神话了。 回顾历史,人类学派学说的传入中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翻译,二是绍介其理论与作品,三是运用其学说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故事。 在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者,首推作家茅盾(沈雁冰、玄珠)。1978年,茅盾在为他半个世纪以前写作的《中国神话研究abc》再版撰写的前言中,回忆20世纪初叶新一代的文学家是怎样接受人类学派影响的时候说: 我对神话发生兴趣,在1918年。最初,阅读了有关希腊、罗马、印度、古埃及乃至19世纪尚处于半开化状态的民族的神话和传说的外文书籍。其次,又阅读了若干研究神话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19世纪后期欧洲的…神话学?者的著作。这些著作以…人类学?的观点来探讨各民族神话产生的时代(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比较研究各民族神话之何以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其原因何在?这一派神话学者被称为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者,在当时颇为流行,而且被公认为神话学的权威。当1925年我开始研究中国神话时,使用的观点就是这种观点。直到1928年我编写这本《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引者按:即《中国神话研究abc》)时仍用这个观点。当时我确实不知道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关神话何以发生及消失的一小段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当后来知有此一段话时,我取以核查…人类学派神话学?的观点,觉得…人类学派神话学?对神话的发生与消失的解释,尚不算十分背谬。[6] 茅盾的这段话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在神话学的初创时期,不仅他本人,我国许多学者的神话见解,受到的主要是欧洲人类学派的影响。 二人类学派神话学说在中国的本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