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 o1.13 N o.2NAT URA L PRODUCT RESE ARCH AND DE VE LOPME NT

 

 

 

 

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苗抗立 张建中 董 颖 席宇飞3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032)

摘 要 介绍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苦参中生物碱和黄酮的化学结构以及其

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理活性。

关键词 苦参;化学成分;生理活性

苦参是常用中药之一,别名苦骨、川参、草槐、地槐等。为豆科植物槐属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多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的向阳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产量甚高。近年来,由于苦参在药理研究中表现了多种明显的活性,所以国内外对苦参化学成分的研究十分重视。现将苦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从苦参中分离经鉴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化合物。也是苦参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111 生物碱

从苦参根、茎、叶和花中共分离出23种生物碱。苦参生物碱大多数是喹诺里西啶类,极少数为双哌啶类。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多数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另有三种金雀花碱型,三种无叶豆碱型,一种羽扇豆碱型生物碱[1],见表1、图1。

表1 苦参生物碱化合物

T able1 Sophora flavescens alk aloids

化合物名称C ompound name mp.(℃)

分子式

M olecular formula

分子量

M olecular weight

类型T ype

1.苦参碱[2]Matrine76C15H24N2O248苦参碱型Matrine 21槐定[2]S ophoridine106~8C15H24N2O248

31异苦参碱[3]Is omatrine132~4C15H24N2O248

417.112dehydromatrine[7]107C15H22N2O246

51槐果碱(又叫槐根碱、苦参烯碱)[4]S ophocarpine80C15H22N2O246

61Is os ophocarpine[5]83~4C15H22N2O244

71槐胺碱[4]S ophoramine C15H20N2O246

81Δ72dehydros ophora2mine[4]146~8C15H18N2O242

91槐醇(又名羟基苦参碱)[4]S ophoranol171C15H24N2O2264

1019α2hydroxys opho2ramine[7]230C15H22N2O O2262

1115α,9α2dihydroxy2matrine[7]192~3C15H24N2O3280

121氧化苦参碱[2]Oxymatrine207C15H24N2O2264

131N2oxys ophocarpine[2]206C15H22N2O2262

141s ophoranol N2oxide[7]259~61C15H24N2O3280 151金雀花碱[8]Cytisine155C11H14N2O190金雀花碱型Cytisine

161N2甲基金雀花碱[4]N2methylcytisine136C12H16N2O204

171Rhombifoline[7]油C15H20N2O244 181白金雀花碱[7]Lupanine C15H24N2O248无叶豆碱型S partenines

191臭豆碱[4]Anagyrine C15H20N2O244

20.Baptifoline[4]210C15H20N2O2260

21.Mamanine[6]171~2C15H22N2O2262羽扇豆碱型Lupinines

22.K uraramine[6]C12H18N2O2222

23.Is okuraramine[7]C12H18N2O2222

收稿日期:2000207228 修回日期:2000209215 3上海医科大学2000届毕业生112 黄酮类化合物[1]

从苦参根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32种,多数

96

图1 苦参生物碱结构

Fig.1 The structure of Sophra flavescens alk aloids

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少数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和双环系黄酮类,其中仅有

kushenol J 、trifolirhizin 和kushenol O 三种化合物为

甙,见表2、图2。

表2 苦参黄酮化合物

T able 2 Sophora flavescens F lavonois

化合物名称C ompound name

mp.(℃)分子式M olecular formula

分子量M olecular weight

类型T ype 1.异去氢淫羊霍素[9]Is oanhydroicaritin 275C 21H 20O 6368黄酮醇类flav ond

2.降脱水淫羊藿素[9]N or 2anhydroicaritin 226

C 20H 18O 63543.苦醇[12]K ushenolC C 25H 26O 74384.K ushenol G [13]

C 25H 26O 7

438

5.异黄腐醇[9]Is oxanthohum ol

198C 21H 22O 5354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es and flavanonols

6.降苦参酮[10]N or 2kurarinone 133C 25H 28O 6424

7.苦参酮[10]K urarinone

121C 26H 30O 64388.异苦参酮[11]Is okurarinone 80~4C 26H 30O 64389.苦参醇[11]K urarinol

166~9C 26H 32O 745610.新苦参醇[11]Neokurarinol 195C 27H 34O 747011.降苦参醇[11]N or 2kurarinol

108~16C 25H 30O 744212.槐属二氢黄酮B [16]S ophoraflavanone B 193~5C 20H 20O 534013.K ushenol A [12]172~4C 25H 28O 540814.K ushenol B [12]147~50

C 30H 36O 649215.K ushenol E [13]C 25H 28O 642416.K ushenol F [13]C 25H 28O 642417.K ushenol H [13]C 26H 32O 847218.K ushenol I [13]C 26H 30O 745419.K ushenol J [14]C 27H 32O 1458020.K ushenol K [14]C 26H 32O 847221.K ushenol L [14]C 25H 28O 744022.K ushenol M [14]C 30H 36O 750823.K ushenol N [15]

C 26H 30O 745424.芒柄花黄素[11]F orm ononetin 262~4C 16H 12O 4268异黄酮类Is oflav one type 25.K ushenol O [15]

C 27H 30O 1356226.黄腐醇[9]X anthohum ol

176

C 21H 22O 5

354

查耳酮类Chalcone type

0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V o1.13 N o.2

续表2

化合物名称C ompound name

mp.(℃)分子式M olecular formula

分子量M olecular weight

类型T ype

27.苦参啶[10]K uraridin 115C 26H 30O 645628.苦参啶醇[11]K uraridinol 123C 26H 32O 745629.K ushenol D [12]

230~2C 27H 32O 6

452

30.三叶豆紫檀甙[16]T rifolirhizin 142~4C 22H 22O 10446多环系黄酮类P olycyclic Flav onoids

31.苦参素[12]K ushenin 230~2C 16H 14O 528632.高丽槐素[16]Maackiain

180~1

C 16H 12O 5

284

图2 苦参黄酮结构

Fig.2 The structure of Sophra flavescens flavonois

1

7V o1.13 N o.2苗抗立等: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2 药理作用

211 抗寄生虫作用[17]

药理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苦参能抑制或杀灭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阿米巴原虫,在体外其醇浸膏有抗滴虫作用。以苦参为主的复方在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乳糜尿方面显效,表明了苦参有抗血丝虫的作用。

212 抗菌作用[17,18]

苦参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和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现已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三叶豆檀甙、高丽槐素是抗菌的活性成分。

213 抗病毒作用

苦参碱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18],而苦参总碱具有抗柯萨奇病毒的作用[19]。在抗柯萨奇病毒方面,有人研究把病毒和药物分成两组:一组让病毒与药物先作用,再加到细胞上,第二组是让病毒先吸附穿入细胞后,再加入药物。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相似,证明了苦参总碱是进入细胞发挥抗病毒的作用。它的抗病毒机制是全面抑制病毒蛋白质。

214 抗心律失常作用[20]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结果、临床应用表明,苦参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定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此为苦参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基础。

215 对心肌收缩力影响[21]

苦参总碱对兔、大鼠等动物的心脏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苦参碱型和金雀花碱型在分子结构中都有共同的部分O=C2N2C2C2C2 N,否则呈负性肌力作用,认为这部分结构可能是苦参碱类的正性肌力作用基团。

216 抗肿瘤作用[25]

前人已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并知道苦参总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肉瘤2180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埃氏腹水癌氧化苦参碱无此作用。通常,苦参总碱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苦参碱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22]。近来有人发现,苦参能使K562细胞有分化现象并向多方向分化。这一研究尚处初期阶段,对于其诱导作用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为临床探索中药非杀伤性治疗白血病打下良好的基础[23]。

217 调节免疫作用[24,25]

有人实验让小鼠口服苦参水煎液,结果小鼠的脾细胞和胸腺细胞中,对C onA刺激的T细胞增殖反应和对LPS刺激的B细胞增殖反应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同时还抑制了小鼠脾细胞产生I L22的活性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 L21的活性。因此苦参对T 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218 抗过敏和平喘作用[26]

氧化苦参碱有抑制IgE和由抗原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使膜流动性降低,但不改变P81细胞的cAMP水平,揭示了氧化苦参碱有抗过敏作用。大鼠离体气管在有Ca2+或无Ca2+的情况下,加入苦参碱均能明显地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氨化钡兴奋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苦参具有平喘作用,并已用其来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气管炎。

219 抗肝损伤作用

储脂细胞(FSC)能产生肝脏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FSC活化是肝疾病导致肝纤维化的最终共同途径。体液中一些可溶性因子如I L21,T NF2α和TG B2β等对FSC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而实验发现,苦参碱对巨噬细胞、肝枯否细胞分泌的I L21,I L26,T NF2α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苦参碱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另外,有人用大鼠给猪血清ip,以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然后利用苦参注射液对大鼠进行治疗。结果大鼠的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有的接近正常,说明苦参碱具有抗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2110 对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29]

实验证明,苦参提取物对盐酸、乙醇、消炎痛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经测定苦参提取物主要是黄烷酮类化合物,苦参碱也是有效成分之一。机理可能是苦参对外源性盐酸和胃酸直接中和作用的结果。另外,苦参碱的镇静作用对保护胃粘膜也有一定作用。

2111 其它

苦参还有利尿、镇静、镇痛解热的作用。而且苦

2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V o1.13 N o.2

参中的其它一些成分,如金雀碱、臭豆碱有兴奋呼吸的作用,白金雀花碱有兴奋子宫的作用[1],加上对苦参在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的不断的深入研究,说明苦参是一味研究前景十分广阔的中药。

参考文献

1 赵玉英等1苦参化学成分研究概况1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1991,3(3):93

2 白世泽等1苦参生物碱成分的研究1中草药,1982,13

(4):8

3 A.Ueno et al .S tudies on Lupin Alkaloids Ⅵ.Is 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2Is omatrine.Chem.Pharm.Bull.1975,23(11):2560

4 A.Ueno et al .S tudies on the Lupin Alkaloids Ⅶ.Is 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2)2

Δ72Dehydros ophoramine.Chem.Pharm.Bull.1978,26(6):1832

5 K.M orinaga et al .S tudies on Lupin Alkaloids Ⅷ.A New

S tereois omer of s ophocarpine.Chem.Pharm.Bull.1978,26(8):2483

6 I.Murakoshi et al .(+)2K uraramine a possible metabolite of

(2)2N 2Methylcytisine in Flowers of S ophora Flavescens.Phyto 2chemistry.1981,20(6):1407

7 I.Murakoshi et al .Is okuraramine and (2)27.112Dehydromatrine Lupin Alkaloids from Flowers of S ophora Flavescens.Phytochem 2istry.1982,21:2379

8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编1植物有效成分手

册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9 小松曼耆等1S tudies on the C onstituents of S ophora species

Ⅳ.C onstituents of the R oot of S ophora angustifolia SIE B.et

Zucc (Ⅰ

).药学杂志(日),1970,90(4):46310 K.Hatayama et al .S tudies on the C onstituents of S ophora

S pecies V.C onstituents of the R oot of S ophora angustifolia SIE B.et Zucc.Chem.Pharm.Bull.1971,19(10):212611 K.K y og oku et al .C onstituents of Chinese Crude Drug

“kushen ”.Is olation of Five New flav onoids and form ononetin.

Chem.Pharm.Bull.1973,21(12)2733

12 Li 2Jun Wu et al .S tudies on the C onstituents of S ophora

flavescens AIT ON.Ⅱ.Chem.Pharm.Bull.1985,33(8):323113 吴立军等1S tudies on the C onstituents of S ophora fuavescens

AIT.Ⅲ.药学杂志(日),1985,105(8):736

14 吴立军等1S tudies on the C onstituents of S ophora fuavescens

AIT.Ⅳ.药学杂志(日),1985,105(11):1034

15 吴立军等1S tudies on the C onstituents of S ophora fuavescens

AIT.Ⅴ.药学杂志(日),1986,106(1):22

16 赵玉英等1苦参黄酮类成分的研究1植物学报,1993,35

(4):304

17 牛奎之等1苦参的药理和临床应用1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1995,15(11):698

18 叶 明等1苦参碱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的

观察1广东医学,1998,19(12):962

19 刘晶星等1苦参总碱抗柯萨奇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6,16(3):183

20 张明发1苦参碱型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中国药

理学通报,1989,5(3):183

21 李 燕等1苦参碱类生物碱的心血管系统药理研究1

中草药,2000,31(3):227

22 R.K ojima et al .Antitum or activity of leguminosae plants.

Chem.Pharm.Bull.1970,18(12):2555

23 司维柯等1苦参诱导K 562细胞分化的研究1中草药,

1997,28(5):309

24 冯亚珍等1苦参调节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1中华实验

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12(2):193

25 温都苏等1苦参生物碱动物实验临床研究进展1内蒙

古医学杂志,1996,16(5):308

26 鲍淑涓等1苦参碱平喘作用机理探讨1中药药理与临

床,1995,(5):33

27 陈伟忠等1苦参碱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1第二

军医大学学报,1996,17(5):424

28 梁 萍等1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1世界

华人消化杂志,1999,7(2):104

29 白音夫1苦参碱对大鼠实验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1中

草药,1996,27(12):729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L COMPOUN DS AN D

PHARMACOLOG Y OF SOPHORA FLAVESCENS

MI AO K ang 2li ,ZH ANGJian 2zhong ,DONG Y ing ,XI Y u 2fei 3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Medical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32)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ophora flavescen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chemical structures of alkaloids and flav onois ,and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bacterial ,antitum ou ,antiarrhythmic effect ,is reviewed.K ey w ords Sophora flavescens ;chemical structure ;bioactivity

3

7V o1.13 N o.2苗抗立等:苦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Matrine

苦参碱Matrine [编辑本段] 植物来源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英文名称:Matrine [编辑本段] 别名 :母菊碱 [编辑本段] 苦参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中文科名(Family Name):豆科(leguminous plants) 来源品名(Botanical Origin):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 flavesc ens Ait.);Lighiyellow Sophora Root;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其他来源: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shandougen),以及Sophora alope curoides地上部分 一般中文名: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al opecuraidesl;So phora flavescens Ait. 学名:Sophora japonica 英文名:(英)Sophora japonica(kushen),Sophora alopecuroides L.;Radix S ophorae Flavescentis 中文别名:别名苦甘草、苦参草、苦豆根,西豆根,苦平子,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苦参碱(Matrine,C15H2 4N2O)98%HPLC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氧化苦参碱(苦参素)(ox ymatrine,C15H24N2O2)98%HPLC [编辑本段] 化学成分: 国外早在3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国内开始于1972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均放在生物碱上,目前国内自苦参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的生物碱主要有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C15H24N2O2),苦参碱(Matrine,C15H24N2O),异苦参碱(Iosmatrine,C1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luojuan 摘要: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视为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也成为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和生化工程等原理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述[1]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自然发酵技术和自然杂交育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二、细胞工程研究进展[2] 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它包括细胞融合、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细胞器移植、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杂交,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可实现种间育种。 197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及快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该稻试种过程中,产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 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 三、酶工程的研究进展[3] 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技术。 化学酶工程又称初级酶工程,主要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在开发自然酶制剂方面,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如水解酶、凝乳酶、果胶酶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食品烘烤及啤酒发酵;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毛皮工业、明胶制造、胶原纤维制造、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造纸、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工程技术从生物体中生产燃料,也可利用微生物作为石油勘探、二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苦参 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 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 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近几年,对苦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国内外对苦参药理活性 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肿瘤活性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所致,而且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凋亡的结果。因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对苦参碱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 概括起来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MTT试验显示,苦参碱对HepG2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 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病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碱抑制部分肿瘤细胞从G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苦参碱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 良性分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苦参碱对K562细胞的分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对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效应,这一结果为临床探索中药非杀伤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晖等人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mL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株48h,光镜下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最终版

实验五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苦参是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含有多种生物碱,总碱含量高达约1%,其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苦参碱可溶于水、乙醚、三氯甲烷、苯,难溶于石油醚。氧化苦参碱为白色柱状结晶,可溶于水、三氯甲烷、乙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中的生物碱具有消肿利尿、抗肿瘤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从苦参中提取苦参生物碱,考察盐酸的浓度和渗漉速度对提取产率的影响 了解化学反应萃取分离在天然药物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掌握渗漉法和离子交换提取生物碱的原理、方法与工艺过程,并熟悉用柱层析法分离生物碱。 二、实验内容 (1)苦参总碱的提取。 ①将苦参粗粉用不同浓度的HCl溶液润湿后渗漉,收集渗漉液; ②将收集的渗漉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离子交换; ③洗脱并回流提取苦参总碱。 (2)分别用柱层析法和溶解度差异法分离氧化苦参碱。 三、实验时间 步骤所需时间/h 渗漉 2 离子交换 2 回流 5 柱层析(或溶解度差异法) 2.5

鉴定0.5 四、实验原理 1.提取与分离方法 利用苦参生物碱具有弱碱性,可与强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盐的性质,将总碱从药材中提取出来。结合动态连接提取工艺过程,实现生物碱充分溶出。然后,加碱碱化,即可得到苦参生物总碱。以苦参碱为例: 2. 工艺流程

五、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实验设备与仪器 层析柱,渗漉桶,烧杯,布氏漏斗,医用搪瓷盘,恒温水浴箱,层析槽,索氏提取器,研钵。 2.实验材料与试剂 苦参,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层析用氧化铝,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水,乙醚,碘化铋钾,盐酸,氢氧化钠。 碘-碘化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 六、实验步骤 1.反应提取步骤 (1)动态连续提取 ①取苦参粗粉200g加一定浓度的盐酸,拌匀,放置30min,使生药膨胀。 ②然后装入渗漉桶中,边加边压,层层加紧,全部装完后,药面压平,盖一层滤纸,滤纸上压一些洗净的玻璃塞。 ③加入一定浓度的HCl溶液经过药面,以4~5mL/min的速度渗漉,收集渗漉液至无明显的生物碱反应为止,收集渗漉液约2500mL。 (2)交换 ①将收集的渗漉液置于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如交换液有为交换的生物碱时,仍可以继续交换,直至流出液无生物碱反应为止。 ②将树脂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数次,除去杂质,于布氏漏斗中抽干,倒入唐磁盘中晾干。 (3)总生物碱的洗脱 ①将晾干的树脂,加浓氨水适量,搅匀,使湿润度适宜,树脂充分膨胀,盖好放置20min。 ②装入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300mL在水浴上回流洗脱,提至尽生物碱为止。 ③回收三氯甲烷,得棕色粘稠物。 ④加无水丙酮适量,加热溶解,过滤,减压蒸干。 必要时重复此操作,以脱除粗生物碱中的水,再在无水丙酮中重结晶。2.氧化苦参的分离 (1)柱色谱法取100目色谱用氧化铝50g,用漏斗缓慢加入色谱柱内(1cm ×24cm,干法装柱),取苦参0.2g,加入适量氧化铝,搅匀,研细,装入色谱柱顶端,先用50ml三氯甲烷通过色谱柱,再用三氯甲烷-甲醇(9:1)洗脱,流速

化学成分研究

收稿日期:2004-02-26作者简介:李丹(1979-),女(蒙古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吴立军(1945-),男(汉族),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Tel :(024)23843711-3330,E -mail :Wulijun -111@ho tmail .co m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4)05-0346-03 苦参的化学成分 李 丹,左海军,高慧媛,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苦参(Sophora f lavescens A it )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的手段,利 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苦参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2个紫檀素类化合物、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酚酸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Ⅰ)、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酸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Ⅱ)、芒柄花黄素(for -mono netin ,Ⅲ)、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 benzoic acid ,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Ⅴ)。结论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trifolirhizin 6′-mono acetate )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关键词:苦参;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波谱分析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为豆科槐属 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较为重视苦参的研究[1]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其次还含有二烷基色原酮、醌类和三萜皂苷[2]。其中生物碱成分主要有苦参碱、槐根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药理实验证明苦参碱有利尿作用;氧化苦参碱对3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都有一定保护作用[3] ,并且和槐定碱对心脏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和苦参碱又有明显的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苦参总黄酮也有抗心律失常[3]的作用。苦参酮和苦参啶为cAM P 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2]。总之,苦参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作者主要对苦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1 H -NM R 、13 C -NM R 、 HM QC 、HM BC 、1 H -1H COSY 、DEPT )确定了其结构,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苦参中分离得到。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药品:苦参干燥根,购于沈阳中街同仁堂药房,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孙启时教授鉴定。 试剂:色谱用试剂均为色谱纯,均购于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 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μm ),均为青岛海洋化 工有限公司生产。1.2 仪器 恒温水浴锅:DK —98—1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GCMS —QP5050A 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生产;Agilent 1100series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SL )[1100型离子阱质谱仪(S L ),美国Agilent 公司];Bruker IFS —55型红外光谱测定仪;Bruker —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TMS 为内标);Yanaco M P —S3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2 提取方法 将苦参根(3kg )水煎煮3次,分别为4、2、1h 。再用80%(φ)乙醇沉淀至醇的体积比为60%(φ),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水浴蒸干至浓浸膏约586g 。取其中约453g ,用蒸馏水加热使溶解,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氯仿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并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反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Ⅰ[5~8号合并,15mg ,氯仿-甲醇(V ∶V =100∶2)]、Ⅲ[13~21号合并,10mg ,氯仿-甲醇(V ∶V =100∶2)]。又将苦参根(5kg )用95%(φ)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 ,用上述方法萃取,将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以氯仿-甲醇 第21卷第5期2004年9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 niversity V ol .21 No .5 Sep .2004p .346 DOI :10.14066/j .cn ki .cn21-1349/r .2004.05.007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论文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论文 关键字:成分治疗研究作用抑制活性缺氧红花红花油红花黄色素 作者:杨丽华张敏马春杨戈 【关键词】红花;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红花油是世界公认的具有食用、保健、美容功用的功能性食用油。红花油在国际上被作为“绿色食品”,其亚油酸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达80%,号称“亚油酸之王”。并且在医药工业上,红花油常常用作血液胆固醇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剂及预防剂的原料。适用于各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可用作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红花油还广泛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稳定剂。红花油酸值低、黏底小、脂肪酸凝点低、油色浅、清亮澄明,可作为药用注射油。红花花冠不但可作为药用,还可提供天然食用的黄色素、红色素,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饼粕中制得蛋白质浓缩粉和分离物,可作为食物的强化剂。 1 化学成分 目前红花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60多种〔2〕,其中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炔类等,有药效的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包括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有些文献亦称之为红花总黄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 A,HSYA)等;脂肪酸:红花中含有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红花多糖:该成分是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中乳糖以β键连接的一种多糖体。1906年日本龟高德平从我国河南产德红花干花中首先分得红色素,含03%~06%;含红花黄色素(SY)查耳酮类化合物为20%~30%〔3〕。为进一步揭示红花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开发其活性成分,尹宏斌和郭美丽等对红花进行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并对所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出了18个化合物。红花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铁、锌、铜、磷、硒、钙、钾、钠、铬、钼等,而且还富含多糖和腺苷等物质〔4〕。 2 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2 1 对心功能及血管的影响 小剂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轻微兴奋作用,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对心肌缺血有益;大剂量对蟾蜍反而有抑制作用,而扩张体冠动脉及股动脉。此外,还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缓解血栓,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心肌及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起到治疗冠心病及脑血栓的效果〔5〕。 2 2 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 B.(2)>(3)>(1) C.(3)>(2)>(1)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 6-OH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黄酮-二OH黄酮 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A. 盐酸-镁粉试剂 B. 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 黄酮醇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angina frequency in patient s wit h severe chronic angina:a ran2 domized controlled t rial1J AMA,2004,291(3):309~3161 [4]Kantor PF,L ucien A,K ozak R,et al1The antianginal drug trime2 tazidine shift s cardiac energy metabolism from fatty acid oxida2 tion to glucose oxidation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long-chain 3-ketoacyl coenzyme A t hiolase1Circ Res,2000,86(5):580~5881 [5]Marzilli M,Klein WW1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rimetazidine in stable angina: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1Coron Artery Dis,2003,14(2):171~1791 [6]Lloyd S,Brocks C,Chat ham J C1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glu2 cose,lactate,and pyruvate oxidation by insulin and dichloroace2 tate in t he rat heart1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3,285 (1):H1631 [7]Schmitz FJ,Rosen P,Reinauer H1Improvement of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in diabetic rat s by t he carnitine palmitoy Ⅰtransferase inhibitor Etomoxir1Horm Metab Res,1995,27 (12):515~5221 [8]Schmidt-Schweda S,Holubarsch C1First clinical trial wit h eto2 moxir in patient s wit 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1Clin Sci (Lond),2000,99(1):27~351 [9]Kennedy J A,Unger SA,Horowitz J D1Inhibition of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in rat heart and liver by perhexiline and amiodarone1Biochem Pharmacol,1996,52(2):273~2801 [10]Stewart S,Voss DW,Nort hey DL,et al1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perhexiline concentration and symptomatic status during short-term perhexiline t herapy1Ther Drug Monit,1996,18 (6):635~6391 [11]Hamdan M,Urien S,Le Louet H,et al1Inhibition of mitochon2 drial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by a trimetazidine deriva2 tive,S-151761Pharmacol Res,2001,44(2):99~1041 [12]Elimadi A,J ullien V,Tillement J P,et al1S-15176inhibit s mi2 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via a mechanism independent of it s antioxidant properties1Eur J Pharmacol,2003,468(2):93~1011 [13]Kennedy J A,K iosoglous AJ,Murphy GA,et al1Effect of per2 hexiline and oxfenicine on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during low-flow ischemia/reperfusion in t he isolated rat heart1Cardiovasc Pharmacol,2000,36(6):794~8011 [14]Peschechera A,Scalibastri M,Russo F,et al1Carnitine depletion in rat pups from mot hers given mildronate:A model of carnitine deficiency in late fetal and neonatal life1Life Sci,2005,77(24): 3078~30911 [15]Spaniol M,Brookl H,Auer L,et al1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2 ization of an animal model of carnitine deficiency1Eur J Bio2 chem,2001,268(6):1876~18771 [16]Chumburidze V,K ikalishvili T,Sulashvili T1Definition of t hera2 peutic effect of mildronate in patient s wit h chronic heart fail2 ure1Georgian Med News,2005,5(5):25~291 苦参碱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杨海峰,张芬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采医院,山东东营257051) 摘要:苦参碱具有抗炎、保肝利胆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 关键词: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08)09-0551-03 R esearsh progress of matrine and its preparations YAN G Hai2feng,ZHAN G Fen (Shengcai Hospital o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Dongying257051) ABSTRACT:Matrine was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treatment1It has obvious effects on hepatic protective and choleretic effect,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suppression1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preparation of matrine KE Y WOR DS:Matrine;pharmacological effect;preparation 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中的很多活性成分对降低转氨酶、改善肝炎患者生活状况很有效果。苦参碱系从豆科槐属植物苦参或豆科植物广豆根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和应用苦参碱时,不断发现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

50 投稿热线(010)59195139转12 订阅服务(010)59195153 投稿信箱sydk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e92277682.html, 苦参碱类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苦参、苦豆子和广豆根中的一类喹诺里西啶生物碱的总称。现代研究发现,苦参主要含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以苦参碱类生物碱为主,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异苦参碱、别苦参碱、14-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镇痛,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消肿利尿,免疫抑制,抗菌杀虫等作用。本文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构。 一、镇痛作用 苦参碱在镇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Junzo Kamei 等研究发现苦参碱主要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及部分μ-阿片受体而起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受体选择性,同时没有目前镇痛药物所具有的吗啡样副作用。Junzo Kamei 等通过醋酸诱导的腹部收缩实验证实苦参碱在1~10 mg/kg 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别苦参碱((+)-allomatrine)为苦参碱的C-6立体异构体,其主要通过激活κ-阿片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镇痛作用为苦参碱的三分之一。Kimio higashiyama 等研究发现,苦参碱和别苦参碱通过刺激衰减的脑啡肽样神经元,进而激活脊髓上的κ-阿片受体达到镇痛的效果。具有亲水基团的槐花醇,14β-羟基苦参碱,苦参碱的N 氧化物即氧化苦参碱,以及具有双键的槐果碱,槐胺碱则没有显著的镇痛活性。二、抗炎作用 苦参碱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对大鼠后肢由角叉菜胶诱发的炎症和对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发的渗出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大鼠由埋藏棉球诱发肉芽组织增生的慢性炎症影响不明显。同时,作者还认为苦参碱的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并推测苦参碱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的方式。鲍淑娟,李淑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在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方面苦参碱的抑制率为53.5%,略小于氢化可的松的60.0%。苦参碱对由晶状体蛋白诱导的眼部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碱能抑制磷脂酶(PLA2)的活性、脾细胞的增殖以及TNF、IL-1和IL-6的释放,而这些与苦参碱抗炎作用的产生都是相关的。Hong Cheng 等通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实验发现,苦参碱对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结肠的TNF-α的表达上调。Ji Yong Liu 等的研究表明苦参碱能够抑制P 物质受体的表达,调节炎症细胞因子产物的产生,因而具有潜在的抑制与P 物质相关的炎症反应的功能。 氧化苦参碱也具有抗炎作用。廖杰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与氢考的松的作用相似,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但对大鼠由棉球诱发的慢性炎症无效,并进一步验证了其抗急性炎症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氧化苦参碱还可以抑制NH-κB 活化, 降低TNF-α、IL-6和ICAM-1的 生成,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症状。焦霞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有明显的抗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抑制IL-4mRNA、ICAM-1 mRNA 表达的作用。 三、抗心律失常 大量实验表明苦参碱类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较好的对抗由乌头碱、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临床试用发现对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张宝恒等给大鼠静注氧化苦参碱15,30 mg/kg 显著对抗乌头碱,BaCl 2和结扎冠脉诱发的心律失常。并且苦参碱能使离体结肠段在高K +去极化后,随着Ca 2+剂量的累加而张力逐渐上升。张明发,沈雅琴认为苦参碱型生物碱对心脏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因而能产生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槐定碱和槐胺碱的抗心律失常活性比较高,而槐果碱比较低。陈瑞丰等通过临床对氧化苦参碱治疗心律失常的观察发现氧化苦参碱对缺血性心肌病疗效显著,对心瓣膜病较差,因此可见氧化苦参碱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缓解冠脉痉挛以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是提高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DET)和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在运用氧化苦参碱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时发现氧化苦参碱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变异性,对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 赵晨光,李逐波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综述)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 ) 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苦参中的成分在被慢慢的发现中,很多已经明确的有效成分在被不断的研究,已经确定的药理作用也有很多。随着人们的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养生保健意识增强,毒副作用小,药效明显的中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苦参就是其中一种现在就以现代苦参研究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 苦参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醌类化合物。除外苦参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成分,但是这些都无明显的药理作用故而研究较少。 1.1生物碱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胺碱、槐定碱、N-氧化槐根碱、槐醇碱、N-甲基野定碱等,其中以前五种为目前认为的具有主要药理活性的生物碱[1]。苦参中的生物碱类为最主要的成分,是苦参的重要有效成分,有多种药理作用。《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苦参干燥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不得低于1%,可见这两种成分在苦参中的重要性。 1.2黄酮类化合物包括: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苦参新醇、苦参查耳酮、苦参醇等。 1.3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苦参皂苷(Ⅰ、Ⅱ、Ⅲ、Ⅳ)、大豆皂苷等。 1.4醌类化合物包括:苦参醌A等。 2 药理作用 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杀菌消毒、抗寄生虫、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抗肿瘤等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诸多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 2.1杀菌消毒张顺合等[2]研究发现苦参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霉菌)具有消毒作用。

现代陶瓷研究进展

材料与化工学院 201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班 课程作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学生姓名:刘健 学生学号: 授课老师:

目录 1.传统陶瓷材料------------------------------------------------------------------------------------------------3 2.新型陶瓷材料------------------------------------------------------------------------------------------------3 2.1生物陶瓷材料------------------------------------------------------------------------------------------4 2.1.1生物陶瓷研究背景------------------------------------------------------------------------------4 2.1.2生物陶瓷研究的一些成果---------------------------------------------------------------------4 2.1.3生物陶瓷在国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4 2.1.4我国生物陶瓷材料研究设想与展望--------------------------------------------------------5 2.2高温压电陶瓷材料-------------------------------------------------------------------------------------5 2.2.1改性钛酸铅压电陶瓷----------------------------------------------------------------------------5 2.2.2 PZT基多元系压电陶瓷--------------------------------------------------------------------------6 2.3超级亲水易洁陶瓷材料-------------------------------------------------------------------------------6 2.4热障涂层陶瓷材料--------------------------------------------------------------------------------------7 2.4.1几类热障陶瓷涂料研究近况-------------------------------------------------------------------7 2.4.1.1氧化物稳定的ZrO2---------------------------------------------------------------------------7 2.4.1.2焦绿石或萤石结构A2B2O7陶瓷----------------------------------------------------------7 2.4.2需要达到的目标------------------------------------------------------------------------------------8 3.结语----------------------------------------------------------------------------------------------------------------8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的使用方法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苦参的化学成分花中含生物碱: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参碱,左旋-7,11-去氢苦参碱(7,11-dehydromatrine),右旋-5a,9a-二羟基苦参碱(5a, 9a-dihydroxymatrine),左旋-槐根碱,N-氧化槐根碱,左旋-槐胺碱,左旋-9a-羟基槐胺碱,苦参的基本信息(学名: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的药材特性苦参-中药材(图5)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cm,直径l~2.5cm。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做,味苦。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 苦瓜汁的做法及功效本专题热点涵盖苦瓜汁的功效与作用,苦瓜茶的功效与作用,苦瓜水的功效与作用,苦瓜粉的作用与功效,苦瓜叶的功效与作用,苦瓜藤的功效与作用等。苦瓜全草皆可入药,一根苦瓜里含有0.4%贵如黄金的减肥特效成分党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介绍:党参的功效与作用,党参吃法,党参作用,党参泡水,党参怎么吃,小孩可以吃党参吗,黄芪和党参的功效,党参功效,党参泡水喝,黄芪党参枸杞泡水,党参的功效和作用。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沙参的功效与作用,特别介绍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老鸭汤以及沙参图片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红参的功效与作用本章热点涵盖红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红参须的功效与作用,红参的吃法,高丽红参的功效,中药红参功效,红参片的功效,更年期能吃红参吗,子宫肌瘤能否吃红参等。红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包括介绍苦玄参、中药玄参、玄参科、紫蕴玄参、以及玄参图片等信息。性味归经: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苦菜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章主要介绍苦菜的功效与作用,包括介绍紫花苦菜、生吃苦菜降血糖吗?以及苦菜茶。苦菜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主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痛肿等症。党参微落太子参又涨“限价?这价格发改委是限不住的!”针对上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针对中药材党参发布的“禁囤令”,昆明市菊花村中药材市场内多位药材商众口一词。党参价格本月虽有所回落,但仍稳定在90-110元/公斤之间,与此同苦瓜炒肉丝的做法本文章主要介绍苦瓜炒肉丝的做法、怎样做苦瓜炒肉丝。本道菜口味:咸鲜味。类别:肝炎调理、脾调养调理、肾调养调理、补血调理、家常菜。黄芩人参猪肚汤小

经络穴位之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对经络腧穴系统之研究,包含在解剖组织学之探讨,腧穴功能、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腧穴脏腑相关及临床诊断之研究等等。 腧穴形态结构特异性研究 为寻找腧穴在形态上的特殊结构,学者早期由解剖入手,而知道百分之五十的人体穴位其下方有神经通过,而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与神经干相差亦不超过0.5厘米],然而并不能解释经络腧穴的特异性。近年来的穴位形态学研究,已从大体解剖方向过渡向穴位的巨微结构形态学,而认为穴位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穴位周围的微血管分支、神经分支、淋巴管分支和交通十分丰富,并明显多于非穴位处]。 大部分的穴位都有细小神经分支通过,据统计穴位34.2%位于大神经干上,90%穴位于神经干周围,经组织学观察大多数穴位的神经末梢丰富。约有45.5%的穴位在大血管周围,18.6%穴位在血管上,组织学观察到穴位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网在皮下组织内异常丰富,约占99.6%,而淋巴管分支亦十分丰富。随着科技进步,亦有运用计算器三维重构技术来展示穴位组织结构及其毗邻组织的穴间立体结构]。又从结缔组织的观察中发现,在胆经、肺经、胃经腧穴上,发现到钙元素特别丰富的关系]。 生物物理特异性研究 自二十世纪五○年代初期,日人中谷义雄率先报导良导络等经络皮肤低电阻现象以来,中国学者在对经穴的生物物理特性,做了重大的工作。大量的资料报导,人体经络具“隐性循经感传线”的特色,并普偏存在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群中,其宽度约一至三毫米,且位置稳定不变,与十四条古典经脉线相吻合。而此亦与“循经低阻线”相一致,宽约一毫米,以及“高振动声传导线”一致。经由这些研究,还发现在经络的横断面上,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结构。 (1)皮肤角质层。经络在线角质层变薄,是循经低电阻抗特性的物质基础。 (2)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乳头层。这里感觉神经末梢分布集中,是隐性感传线感觉过敏的原因。 (3)真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神经束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可能是发生循经敏感和感传的物质基础。 (4)肌层某些特殊的结缔组织,是产生高振动声的物质结构。 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结构,表明经络不是一种单一的线,而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结构,在其中分布着发生各种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物质结构。 经由人体表里经络差异的相关研究又发现,人体对高频信息的导电度比低频的高,高频的电信息在人体内传送时,能量的耗损会比较低,所以能够传很远信息的能力还相当强;愈往高频区看,发现经络和非经络的导电度差异也有愈小的趋势]。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穴位的低阻抗性可能并非普偏存在,而人体的电阻特性亦非线性]。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