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完整word版)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完整word版)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rtPA(阿替普酶)溶栓入选标准

1、年龄18-80岁(最新指南无年龄上限)

2、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并引起可评估的神经功能缺失(如语言、运动功能、认知的

损害、凝视障碍、视野缺损或/和视觉忽视)。缺血性组中定义为突然发生的急性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推测原因为脑缺血,CT除外出血。

3、症状出现3小时内(最新指南为4.5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

4、组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临床表现必须和全脑缺血(如晕厥)、

癫痫或偏头痛鉴别

二、rtPA溶栓排除标准

1、CT或MRI检查发现出血、明显的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梗塞范围大)、急性低密度病

灶或脑沟消失,>MCA供血范围的1/3、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蛛网膜下出血征象。

2、昏迷或临床评估(如NIHSS>25)和/或其他合适的影响学证实为严重卒中

3、发病时伴有癫痫发作

4、3月内有过卒中史

5、发病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并且APTT超出实验室正常值上限

6、既往有卒中史且合并糖尿病病史

7、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8、积极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未控制的高血压是指间隔至少10分钟,重复3

次测得的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

9、血糖<2.7mmol/l 或>22.2mmol/l

10、目前或既往6个月内有显著出血性疾病

11、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令),INR>1.5

12、已知有颅内出血病史或怀疑颅内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

13、妊娠期或哺乳期

14、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如肿瘤、动脉瘤、颅内或脊髓手术)

三、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四、溶栓药物及用法:阿替普酶

?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加入生理盐水中,

?先10%静推(弹丸式给药,1分钟内)

?余量1小时内泵入

五、溶栓后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瞳孔,

?意识状态

?头痛

?出血征象,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NIHSS评分

?4及24小时复查CT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避免插胃管、尿管

1、溶栓时护士须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患者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的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溶栓开

始后应每10 min监测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1次,并详细记录。2 h后改30 min 监测1次,6h后改1 h监测1次。如果患者收缩压≥180 mmHg或者舒张压≥105 mmHg应增加测量血压的频率,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当收缩压≥185 mmHg或者舒张压≥110 mmHg是溶栓引起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宜进行溶栓治疗

2、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意识,瞳孔,血压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故溶栓后严密观察皮肤黏膜皮肤,牙龈,鼻腔,消化道,泌尿道有无出血倾向。当患者在溶栓24 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 h,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与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 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min 1次; 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就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

溶栓介入术后的护理

溶栓介入置管术后的护理 一、定义 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由不溶性 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溶栓疗法: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溶栓疗法。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 疗方法,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血管内介入应用于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尿激酶: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术前做血,尿常规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 动度、血糖及血电解质。 2、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嘱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3、术前一日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根据医嘱行药物 过敏试验。 4、术前4小时禁食,避免术中使用造影药物引起恶心呕吐。 5、在左上肢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 术后护理 1、病人返室后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律的变化。观察穿刺部 位有无渗血,观察有无胸痛或憋气等不适。 2、应用股动脉时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温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 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3、嘱病人多饮水,按需予以静脉补液。术后6小时内总入量应达到1500毫升,

尿激酶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的溶栓方法及溶栓后瘘管的护理

尿激酶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的溶栓方法及溶栓后瘘管的护理 杨爱军 白玲 张赤兵 关键词 尿激酶; 动静脉内瘘; 血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9689(2006)16 1516 02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不可缺少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瘘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管堵塞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自2001年起应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内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因患慢性肾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001~2004年共计2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38~8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内瘘管堵塞原因为血压偏低,瘘管压迫时间相对延长,呕吐、大汗、腹泻等所致的脱水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为瘘管杂音消失、动静脉吻合口血管震颤减弱,血透中血流速降低,达不到有效透析血流速。 2 方法 以尿激酶2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用7号头皮针自动静脉内瘘处注射,穿刺点在距动静脉瘘管吻合口前端2cm左右,进针方向为顺血流方向,缓慢注射,速度为1ml/min,注射时间为3~4h。边注射边注意液体进入的感觉,如果阻力增大或回抽无回血时应停止注射,待头皮针内再见回血时继续注射。如此反复注入药液后,以手触摸瘘管处血管震颤的变化,或用听诊器仔细倾听血管杂音的变化。当血管杂音恢复后,再以25万U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持续缓慢泵入,10滴/min。通瘘整个过程中尿激酶累积用量不超过100万U。 3 结果 在28例用尿激酶进行内瘘管溶栓的病例中,其中21例得以成功疏通,7例效果差,溶栓失败。成功率为75%。在21例成功疏通病例中,有5例为反复堵塞后再疏通,疏通次数为2~4次。 4 讨论 尿激酶能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适应于肢体周围动静脉血栓溶解。当瘘管堵塞后,能在短时间及时发现,应用尿激酶使血栓溶解。本组21例溶栓成功者中,瘘管堵塞均在6h以内被及时发现。分析本组病例内瘘管堵塞与以下因素有关: 4.1 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弹性差、愈合不良,穿刺部位易形成瘢痕。损伤后的血管内壁处易形成血栓。 4.2 患者脱水量过多,出现透析后的低血压,低血压时血流 作者单位:100036北京,空军总医院风湿肾病科 作者简介:杨爱军,女,1963年出生,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缓慢,在动静脉吻合口处易形成血栓。 4.3 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时用力过大,或压迫时间相对延长,由于低血压,使内瘘血液断流,导致内瘘闭塞。 4.4 严重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造成体内脱水、血液浓缩、血粘度增加、血流缓慢,形成血栓。 4.5 内瘘应用时间过长,出现静脉内膜增厚,甚至局部附壁血栓形成。 5 护理要点 5.1 心理护理 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一旦瘘管堵塞,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担心不能按时透析,或再次手术而产生急燥情绪。此时应做好对患者和家属的安慰和解释,减轻其思想负担,以较积极而平和的心态配合溶栓治疗。 5.2 溶栓中对尿激酶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应用尿激酶时,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要随时注意其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使用剂量较大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应随时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血痰或小量咳血、呕血等。症状严重时应停止使用,给予对症处理。 5.3 瘘管的护理 保持血流通畅是防止瘘管堵塞的关键。患者行内瘘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有关血管通路的教育,使患者知道术后如何保护自己的血管通路。一旦发现瘘管堵塞或血管杂音减弱应及时就医,提高溶栓的成功率。瘘管疏通后,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瘘管观察和保护的健康教育,对透析患者及家属进行保护内瘘的宣教是预防内瘘发生堵塞的重要措施[2]。主要内容为: 5.3.1 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听瘘管杂音和血管震颤强度。 5.3.2 应用降压药时随时监测血压变化,不可使血压降得过低,血压不得低于100/60mm H g(1mm H g=0.133kP a),应当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 5.3.3 当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大汗后应加强对瘘管的观察,及时补充液体,防止体内脱水后引起内瘘血栓。 5.3.4 避免将一些较重的衣物盖在血管通路侧的手臂上或穿过紧的衣服,毛衣、棉衣的袖口应改缝成拉链式,避免过紧的袖口卷起时对内瘘管的压迫。 5.3.5 不得将头枕在血管通路侧手臂上睡觉,避免在此肢体上测量血压或行静脉穿刺。透析后注意观察针眼是否有渗血或皮下血肿情况发生。有瘘的肢体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血流减慢后血栓形成。 5.3.6 每次透析时应坚持让护理人员更换穿刺部位,采取阶梯式穿刺法,勿定点穿刺,透析后采取点状压迫,防止力量过大,加压时间勿过长。当瘘管局部皮肤因反复穿刺而发硬或皮下出血引起肿胀时,应给于50%硫酸镁溶液浸入纱布持续 # 1516 # 内科护理 MODERN NURS I NG2006,Vo l.12,No.16

溶栓护理常规

十七、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1W内不 可过多活动,1W后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 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3d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 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尽量减少肌肉、 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 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 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ⅹ2小时,30分钟/次ⅹ4小时,60分钟/次ⅹ18小 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ⅹ12小时,2小时/次ⅹ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 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四、用药护理: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3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 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使用脱水剂者,掌握给药速度,观察尿量、尿色及肾功能。如20%甘露醇 125-250ml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 五、症状护理: 1、神志不清或者躁动者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如采用舌唇运动、发 音训练、减慢语速等方法,以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3、对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元整洁、应用气 垫床、保持肢体良姿位等措施,预防压疮。 六、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 七、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 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脑梗死早期症状:手指麻木无力、流涎、眩晕、步态 不稳等,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争取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 2、溶栓早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 3、教会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方法。

急性脑卒中溶栓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2016年5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组长:刘鸣 成员:崔丽英贺茂林徐运 增进胜刘峻峰畅雪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标准。 一、溶栓相关公众教育 为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及时救治,首先应能够识别脑卒中的发生。研究显示公众对脑卒中临床表现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匮乏。根据加利福尼亚州急性卒中登记(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ilot Registry, CASPR) 报告若所有患者能在发病后早期就诊,则 3 h 内溶栓治疗的总体比例可由 4.3% 上升至28.6%, 因此开展更多的以教育卒中患者更早寻求治疗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 有效的社区教育工具包括印刷材料、视听节目、网络在线宣传、社区宣讲、板报以及电视广告。卒中教育不应仅针对潜在的患者,也应包括他们的亲属、公共服务部门比如警察以及医护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启动急救医疗

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rtPA(阿替普酶)溶栓入选标准 1、年龄18-80岁(最新指南无年龄上限) 2、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并引起可评估的神经功能缺失(如语言、运动功能、认知的 损害、凝视障碍、视野缺损或/和视觉忽视)。缺血性组中定义为突然发生的急性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推测原因为脑缺血,CT除外出血。 3、症状出现3小时内(最新指南为4.5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 4、组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临床表现必须和全脑缺血(如晕厥)、 癫痫或偏头痛鉴别 二、rtPA溶栓排除标准 1、CT或MRI检查发现出血、明显的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梗塞范围大)、急性低密度病 灶或脑沟消失,>MCA供血范围的1/3、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蛛网膜下出血征象。 2、昏迷或临床评估(如NIHSS>25)和/或其他合适的影响学证实为严重卒中 3、发病时伴有癫痫发作 4、3月内有过卒中史 5、发病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并且APTT超出实验室正常值上限 6、既往有卒中史且合并糖尿病病史 7、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8、积极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未控制的高血压是指间隔至少10分钟,重复3 次测得的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 9、血糖<2.7mmol/l 或>22.2mmol/l 10、目前或既往6个月内有显著出血性疾病 11、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令),INR>1.5 12、已知有颅内出血病史或怀疑颅内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 13、妊娠期或哺乳期 14、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如肿瘤、动脉瘤、颅内或脊髓手术) 三、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四、溶栓药物及用法:阿替普酶 ?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加入生理盐水中, ?先10%静推(弹丸式给药,1分钟内) ?余量1小时内泵入 五、溶栓后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瞳孔, ?意识状态 ?头痛 ?出血征象,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 ?NIHSS评分 ?4及24小时复查CT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避免插胃管、尿管 1、溶栓时护士须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患者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的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溶栓开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惯例 令狐采学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惯例+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年夜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更,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宁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更,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1次; 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更,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明异常立即陈述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呈现头痛,呕吐或呈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年夜,对光反射痴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呈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陈述医生,并及时采纳相应救治办法。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惯例,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脑卒中静脉溶栓及护理

脑卒中静脉溶栓及护理 神经内一科 孙倩玉 一:溶栓疗法 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溶栓疗法。 二溶栓药物 1、链激酶 用量(1.5~15)×105U 和尿激酶均为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及血浆内纤溶酶原均被激活,导致全身溶栓及抗凝状态,有引起脑出血危险。 有3个大型的随机试验都因为应用链激酶致出血率和死亡率增加而暂停。所以除非有进一步应用链激酶的临床试验来证实链激酶应用的适应症,不应使用链激酶治疗脑卒中。 AHA和ANA也不主张采用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2、尿激酶 国内多以25~250万U静脉滴注;国外研究及报道均较少,可借鉴经验少。 容易得到,抗原性小,半寿期短。最近有报道,对于发病3-6小时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动脉予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是有益的(IIb级)。 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酶 rt-PA和SW-PA有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和更短的半寿期(5~8min),r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rt-PA为本科主要溶栓药物。 三溶栓药物的选择 1、链激酶: 有3个大型的随机试验都因为应用链激酶致出血率和死亡率增加而暂停。所以除非有进一步应用链激酶的临床试验来证实链激酶应用的适应症,不应使用链激酶治疗脑卒中。 AHA和ANA也不主张采用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2、尿激酶:容易得到,抗原性小,半寿期短。最近有报道,对于发病3-6小时内的大脑中 动脉闭塞的患者动脉予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是有益的(IIb级)。 3、rt-PA:和SW-PA有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和更短的半寿期(5~8min),rt-PA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 四溶栓的必要性 1、脑血管闭塞后,体内纤溶系统激活,闭塞血管44%~75%可自然再通 2、再通时间:发病后数小时~数天。高峰期:发病后3~4天 3、此时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已出现不可逆损害,因此促进血栓溶解,恢复脑血流,挽救尚 未形成永久损害的脑组织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 五治疗时间窗 1、因缺血半暗区仅存在几小时,故多数临床治疗时间限制在出现症状后6~8小时,头颅 CT扫描尚未形成低密度病灶 2、也有在症状出现几天后溶栓治疗有效,且不会增加危险性 3、理论上治疗时间越早越好,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和美国神经病学会(ANA)建议对

2021年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惯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惯例+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年夜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更,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宁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更,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1次;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更,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明异常立即陈述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呈现头痛,呕吐或呈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年夜,对光反射痴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呈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陈述医生,并及时采纳相应救治办法。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惯例,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020年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 1次; 2-6 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

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⑴ 通知脑卒中小组成员(急诊科李文鹏或胡淦,电话2025017) 卒中小组成员立即行 1、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相关检查、NIHSS 评分、绝对禁忌症排除)。 2、如果评估患者为脑卒中,有溶栓可能,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沟通意向书。 3、急诊完成溶栓前相关检查(急诊凝血7项、、急诊肾功及电解质、血糖、血常规、)不要求查动脉血气 4、护理组留置针(肘静脉)开放通道。 (要求15五分内钟完成)。 静脉溶栓(要求60分内钟内完成) 经过神经内二科急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 1、治疗前家属沟通签字。 2、神经内二科医师电话通知病房准备接收及溶栓相关事 宜,送患者到神经内二科病房,并且立即应用(rt-PA ) 完成静脉溶栓(神经内二科无病床必须通知爱玛客公司 中央运送调度中心联系紧急加床,电话:2023722。) 急诊检验 诊卒中小组员追踪急诊生化结果回(要求45五内钟完成) 争取时间,必时可由患者属送检血标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送患者到CT 室行急诊头颅CT 平扫,根据CT 扫描结果判断,并且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要求25五分内钟完成) 结果判定(要求45五分内钟完成) 1. 急诊卒中小组人员根据急诊CT 平扫结果判断决定; (1)CT 发现脑梗死的责任病灶,电话联系神经内二科值班医师到急诊一区或CT 室急会诊; (2)CT 发现脑出血,根据出血量联系神经内二科、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必要时急诊CTA 检查。 (3)CT 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话联系神经外科值班医师PACS 系统读片会诊后,请神经外科医师到急诊一区会诊。 急诊分诊台通知急诊一区值班医生,初步判断卒中可能 评估时间窗完成流程可能 (要求5分钟内完成) 根据会诊及CTA 检查结果 协商专科收治 120接到脑梗死可能患者,主动通知急诊分诊台。电话:2983616 患者家属护送来院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CT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 1次; 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冉桂玲,王守法 摘要:急性脑梗塞(ACI)亦称脑血栓形成[]1,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急性脑缺血和脑组织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严重损坏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和四高(即:发病年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2。目前,在临床上用静脉溶栓的办法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也容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会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本文主要针对使用静脉溶栓之后,对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人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在特定年龄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疾病(比如中老年人为脑梗塞的多发人群),自然就成为医学界同仁关注的焦点,而急性脑梗塞(ACI)更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并且严重损坏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性疾病。急性脑梗塞在临床上以起病急和四高(即:发病年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而且治愈率比较低,恢复也比较慢,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4。目前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静脉溶栓的办法,而且这种治疗的办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治疗的方法很容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比如:现在临床上主要用到的尿激酶(UK),以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就会对凝血及纤溶系统产生影响,比如栓子溶解后血液渗出 ,继发性纤溶亢进 ,凝血功能障碍等等[]3,从而引发主要诸如出血等可能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为了保证静脉溶栓的最大功效,防止因溶栓而导致的意外并发症,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及护理,本文特针对在使用静脉溶栓之后(尤其是在使用静脉溶栓后的24个小时以内),对可能引发的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一、使用静脉溶栓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分析 尽管尿激酶被广泛用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而且其效果可以说目前是最好的,但是,在静脉溶栓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出血、血管再闭塞、再梗塞及再灌注性脑损伤等并发症征象。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惯例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惯例+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年夜于90mg)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更,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宁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更,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 min1次;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更,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明异常立即陈述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呈现头痛,呕吐或呈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年夜,对光反射痴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呈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陈述医生,并及时采纳相应救治办法。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 1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惯例,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更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 2、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 3、评估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一)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 2、详细询问有无禁忌证,检查血常规、心肌酶谱、出凝血时间及血型等。 3、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用留置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一条通道使用溶栓药物,第二通路保证补液及使用抢救药物。 4、床边备好抢救器械、物品、药品。 (二)溶栓治疗中的护理1、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溶栓剂,保证药物在 30 分钟内输完。 2、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出血等。 3、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给药时间及剂量,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1、溶栓疗效观察(1)胸痛程度、部位、性质的观察。(2)使用溶栓药物后按要求定时记录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秒 T 段的变化。(3)密切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4)监测心肌酶谱变化情况。 2、并发症的观察:(1)观察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有无血尿、呕血、黑便等。(2)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虽是冠脉再通的一个临床指征,但再灌注时损伤心肌细胞,易导致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三、健康指导 1、溶栓治疗后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2、防止情绪激动,指导正确用药。 3、合理饮食(最初 2-3 天以流质为主,少量多餐)。 4、保持大便通畅。 四、注意事项 1、作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 2、溶栓治疗后,应及时给予抗凝治疗,告知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重要性,预防血栓再栓塞。

最新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试题与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案例一】 4月12日一早,50辆出租车齐刷刷地驶出温州市运管局大院,车上的驾驶员穿着清一色的运管制服,他们中有市运管局副局长,也有各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而50多名的哥、的姐,则戴上“监督员”的红袖章,分散到火车站、动车站、机场及各个汽车站场,协助运管人员、督察人员深入一线了解出租车司机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司机更加理解执法工作,为下一步即将推出的出租车管理提升方案收集决策依据。 在市运管局副局长张士国驾驶的出租车上,副驾驶室前方的服务证已经换上了写有张士国姓名的代办客运资格证。乘客陈女士来自苍南龙港,对运管人员与出租车司机互换岗位体验活动颇感兴趣。“你有什么体会吗?”车到中途,陈女士问张士国,张士国说:“我从早上8点半开始上路,将近两个小时才拉了四五拨客人,如果真是需要开车来养家糊口,恐怕够悬,今天的换位体验让我明白,新的出租车投放不能过快啊!”在得知张士国的身份后,乘客胡女士向他反映了出租车拒载和拼载的情况。 在温州汽车南站的站场外,三名戴红袖章的出租车司机和几名运管人员正在路口维持秩序,一辆出租车正欲停靠接客,一名“红袖章”果断制止,并挥手提醒出租车司机驶离,因为按照规定,出租车在站场周边接客,只能进场,不得在外组客。 这名“红袖章”叫李自中,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出租车司机。他说,自己接客时,也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违规行为,如今作为旁观者,能更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运管人员在管理上也确实不易,希望今后这样的换位体验能多多举行,以增进相互的沟通和理解。 【案例分析】 1.运管局工作人员与出租车司机“换位”体现了什么理念? 2.请谈谈为实践这种理念,政府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 【案例二】 刘晓形容自己最近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她奋斗3年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本以为会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进军首都”。却不料仅过了一周,她几乎对未来绝望:“我今年26岁了,两年后28岁,注定不能落户北京了。”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政策:今年北京市属各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北京籍生源毕业生,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能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用药及本次起病时间。 2.评估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3.观察有无肢体瘫痪、失语、感觉和吞咽障碍等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 4.了解 CT、MRI 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溶栓前护理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重,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 2.遵医嘱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糖、CT、MRI 等。 3.备心电监护、注射泵、吸氧用物及溶栓所需药物(阿替普酶),药液注意现配现用。 4.给药剂量为0.9mg/kg每次,最高不超过90mg。 5.药物用法为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静脉滴注完毕。 6.严格控制血压<185/110mmHg,难治性高血压未控制目标值前不予以溶栓治疗。 7.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或胃管。 溶栓及溶栓后护理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等;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有无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2.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黑便、尊麻疹等现象。减少有创操作,24小时内避免插胃管,用药30分钟内尽量避免插尿管,适当延长按压针眼的时间。 3. 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 4.遵医嘱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误吸;保持大便通畅。 5.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给氧,必要时吸痰。 6.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溶栓开始2小时内每15 分钟监测血压1次,其后6小时每30分钟监测血压1次,之后每小时监测一次直至 24小时。 7.血压要求<185/105mmHg,大于此数值时可给予药物干预,可用乌拉地尔泵入降压。 8.动态评定神经功能:6小时内每1小时评定1次,其后 18小时内每3小时评定1次,以后每天1次。 9.遵医嘱及时复查血常规、凝血常规、CT等。24小时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0.预防脑出血、脑水肿、肠系膜上腔静脉栓塞、周围静脉阻塞、窒息、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11.视病情尽早进行语言、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功能恢复。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精选版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一、溶栓前准备: 抽血(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化),ECG,CT,建立2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微量泵,溶栓药物,抢救设施和药品。 二、溶栓药物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阿替普酶(50mg/支,总量0.9mg/KG,总用量不大于90mg) 用法:将阿替普酶溶于专用溶剂中(共50ml),抽上液10%(即 5ml)静脉推注,于1-2分钟内推完,余量在1小时泵完。 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如发热、寒战、皮疹、瘙痒及过敏性休克) 三、溶栓观察要点: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头痛、出血征象,24小时内绝对卧床、防撞伤、避免插胃管、尿管等。 1、溶栓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尽量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2、溶栓开始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医生完成),并完成溶栓观察记录单。 ⑴监测血压及NIHSS评分:前2小时内每15min1次;2-6小时之间每30分钟一次;6-24小时每60分钟一次; ⑵溶栓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头痛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出血性病变是早期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在溶栓24h内出现头痛,呕吐或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

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肢体瘫痪,则提示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四、溶栓后护理要点 1、溶栓后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后患者卧床休息72h,应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溶栓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十七、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1W内不 可过多活动,1W后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 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3d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 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尽量减少肌肉、 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 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 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ⅹ2小时,30分钟/次ⅹ4小时,60分钟/次ⅹ18小 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ⅹ12小时,2小时/次ⅹ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 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 四、用药护理: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3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 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使用脱水剂者,掌握给药速度,观察尿量、尿色及肾功能。如20%甘露醇 125-250ml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 五、症状护理: 1、神志不清或者躁动者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存在不同程度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如采用舌唇运动、发 音训练、减慢语速等方法,以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3、对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元整洁、应用气 垫床、保持肢体良姿位等措施,预防压疮。 六、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 七、心理护理: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 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和家属识别脑梗死早期症状:手指麻木无力、流涎、眩晕、步态 不稳等,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争取在3-4.5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 2、溶栓早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 3、教会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方法。 医药护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