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血吸虫与其他三种吸虫生活史上的异同 (2)

合集下载

2.日本血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

2.日本血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
临床分型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异位血吸虫病
18
Clinic Manifestation
急性血吸虫病(acute)
多见于初次重度感染者。常发生于夏秋季,常有明 确的疫水接触史。起病较急, 高热,畏寒,头痛、腹 痛、恶心、呕吐、腹泻,还可出现肝区疼痛、干咳, 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增加,嗜酸粒细胞比例可 达60%--70%
影像学检查
B超 肝表面结节、脾大,呈网状结构,肝左叶增 大,门静脉增宽,管壁增厚
26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Finding)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血吸虫病最重要的依据 粪检查虫卵 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
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
直肠粘膜活检 可见到粟粒样虫卵结节。晚期病人
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
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 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 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 性病变。由于窦前静脉的广泛阻塞,导致门静 脉高压
15
肝组织内的虫卵
16
肝组织病理
血吸虫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17
临床表现(Clinic Manifestation )
潜伏期 最早可在感染后5天出现荨麻疹和发热, 一般在30—60天,平均40天
阑尾炎 易引起结穿肠孔病、变阑尾脓肿、虫卵沉积 结肠病变 结肠狭窄,排便困难,肠梗阻,结肠癌
25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Finding )
血象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多,嗜酸细胞明显增多可
达60%-70%,血沉抗原增快;晚期可出现脾功能亢进
肝功检查 急性-球蛋白显著增高、ALT增高
慢性-大多正常,晚期白蛋白减少

吸虫内容概述

吸虫内容概述
体颜色与吸食血液量有关。 雄虫腹吸盘后,虫体向两侧延展并向腹面卷曲,形
成抱雌沟,雌虫居于抱雌沟中才发育成熟; 生殖器官:雄虫有串珠状7个睾丸
子宫 睾丸
口吸盘 腹吸盘 卵巢
肠支
雌雄合抱
雌虫 雄虫
(二)虫卵
虫卵:椭圆形,无 卵盖,侧位有一小 棘;内含1毛蚴。
残留物 卵壳 毛蚴 小刺
(三)毛蚴
②纤维化
随着病程发展,卵内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逐渐消 失,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其周围 类上皮等细胞,最后变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 纤维,肉芽肿逐渐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
病变部位主要是肝脏和结肠壁:
A.肝脏: 虫卵沉积形成肉芽肿并不断纤维化,导致肝 纤维化、干线型肝硬化。
B.结肠壁: 虫卵沉积造成肠粘膜组织坏死,随着肠蠕 动坏死组织破溃进入肠腔形成溃疡,以后纤维组 织增生形成瘢疤。虫卵肉芽肿的纤维化导致肠壁 增厚,肠腔狭窄。
第一节 概述
华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卫氏 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日本 裂体吸虫
(肝吸虫) (肠吸虫) (卫氏 肺吸虫) (斯氏肺吸虫)(日 本血吸虫)
一、成虫的形态特征
1、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2、具有口、腹吸盘。 3、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门。 4、均为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 5、无体腔。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 起华支睾吸虫病,即肝吸虫病。
➢ 人感染本虫多是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 致。
➢ 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新疆、内 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4个省、 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一、形态---成虫
形似葵花籽仁状,长约1-2.5cm

血吸虫

血吸虫

成虫 寄生的血管有轻度血管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无明显临床症状 1)成虫表膜具有抗原性,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直接作用于新入侵的童虫, 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2) 成虫肠道及器官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作为循环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 合物沉积于器官,引起免疫复合物病变
虫卵 虫卵是引起诉诸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 即使一对成虫,由于不断产卵,可以造成典型血吸虫的病理改变 毛蚴通过虫卵卵壳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而释放细胞因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送瘟神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建国后:
我国12个流行省份中有5个先后消灭了血吸虫病 433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60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幼虫 在移行过程中引起机械损伤和过敏反应 肺部:穿破血管,引起点状出血,有干咳,胸闷,咯血等症状 过敏:代谢产物或死亡虫体使宿主致敏,出现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1)幼虫能激活补体旁路,引起局部炎症——速发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2)幼虫在移行过程中,其体表抗原决定簇逐渐向宿主抗原转化,以逃避宿主 的免疫攻击,因此不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或炎症
下腹部常可能及大小不等、质硬、固定包块
系增厚的肠系膜、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因虫卵沉积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缠结所致
可有少量腹水 重症者可出现内分泌紊乱、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
Schistosomia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ra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10

医学角度对日本血吸虫的看法

医学角度对日本血吸虫的看法

医学角度对日本血吸虫的看法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大的传染病,易感者通过皮肤接触尾蚴污染的水源而受到感染,最初发现这种血吸虫虫体的是日本学者,故将其命名为日本血吸虫。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物质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其虫体雌雄异体,主要寄生于人或者其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

一、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生理介绍在日本血吸虫卵肉牙肿中可检测虫高浓度可溶性虫卵抗原。

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装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Hoeppli现象。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的阳性率甚高,故急性血吸虫病是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而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则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

即病人门静脉血管内仍有成虫寄生,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但这种满意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

实验证明,血吸虫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由于其抗原伪装,可逃避机体免疫的攻击而长期寄生。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牙肿基础上产生的。

可溶性虫卵因子、细胞与T淋巴细胞均产生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

血吸虫纤维化胶原类型主要是Ⅰ、Ⅲ型。

晚期血吸虫病肝内胶原以Ⅰ型为主。

病理过程虫卵肉牙肿反应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但自尾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产卵,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1、第一阶段尾蚴钻入皮肤部位,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和其死亡后的崩解产物可引起组织局部周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发生红色丘疹、称“尾蚴性皮炎”,持续1—3d消退。

2、第二阶段幼虫随血流入右心而达肺,部分经肺毛细血管可穿破血管引起组织点状初学记白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发生“出血性肺炎”。

常见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常见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日本血吸虫
五、流行 ➢传染源 包括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人、畜及一些野生动物。在我 国黄牛和水牛为重要的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 人群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 ➢易感人群 人类对日本血吸虫均易感,特别是非流行区居民感染 者。
六、防治
日本血吸虫
提倡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包括控制传染源,查治病人、病牛,吡 喹酮为首选治疗药物、控制和消灭钉螺、加强粪便管理、注意个人 防护。
一、形态
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
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
日本血吸虫
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 小棘,因卵壳常附着有坏死的组织,小棘不 易看清。成熟虫卵内含有一毛蚴,毛蚴与卵 壳之间有大小不等油滴状的分泌物。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 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中间宿主:钉螺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二、生活史
• 成虫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静脉 • 感染阶段:尾蚴 • 传播途径:经皮肤 • 中间宿主:钉螺

二、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内
血吸虫
二、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日本血吸虫
三、致病
1、尾蚴与童虫:尾蚴侵入宿主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炎,表现为侵 入部出现瘙痒、丘疹 2、成虫:在血管内寄生,引起静脉内膜炎。其代谢产物,分泌物、 排泄物,引起免疫复合物病。 3、虫卵:是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在组织中沉积的虫卵成熟 后,卵内的毛蚴释放可溶性抗原从卵壳的微孔渗到组织中,产生Ⅳ型 超敏反应
日本血吸虫
课程目标
2.熟悉
日本血吸虫防治原则
1.掌握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致病性、 实验室诊断
3.了解
日本血吸虫形态

血吸虫

血吸虫

致病机理
童虫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肺) 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 浸润和点状出血
致病机理
成虫 成虫可引起的损害 静脉内膜炎等 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 更新脱落物等,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 补体,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了复合物的中 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
•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是由日本学者于1904年首先 鉴定、命名。


寄生部位
膀胱V丛 肠系膜V 肠系膜V及门V 肠系膜V及门V
主要流行地区
埃及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
非洲 拉丁美洲
湄公河流域(泰国 老挝 柬埔寨)
非洲(扎伊尔、加蓬 等)
日本血吸虫
肠系膜V
亚洲
血吸虫病是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 拉美的76个国家。 动物宿主有牛、猪、羊等多种哺乳动物。
急、慢性血吸虫病没有及时彻底治疗,可发展成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有的表现为肝硬化 ,出现腹水,成为大肚子。有的脾脏肿大,成为 巨脾;有的影响生长发育,成为侏儒症;严重者 发生呕血、便血(解黑色大便)、肝性昏迷,以 至死亡。
异位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血吸虫寄居或虫卵肉芽肿病变成生于门静脉系统以外. 异位损害常见于急性期和重度感染的患者。 比较常见的异位损害是肺与脑,其次为皮肤、肾、胃 和阑尾炎等。 •肺部血管内可有成虫寄生并产卵,大量虫卵沉积,使 患者有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 •大脑血管可有虫卵沉积,致使脑组织软化、水肿,虫 卵阻塞脑动脉也可引起周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急性 期表现为脑膜炎症状,慢性期症状为癫痫发作。

农学血吸虫病

农学血吸虫病
27
II、家畜血吸虫病 ① 犊牛、犬的症状较重,羊和猪较轻,马几乎没有
症状。 ② 一般而言,黄牛症状比水牛明显,小牛症状比大
牛严重。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常取慢性经过,特别 是成年水牛,很少有临床症状而成为带虫者。 ③ 犊牛大量感染时,症状明显,往往呈急性经过。 首先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41℃,患 畜可粘膜苍白,水肿,行动迟缓,日渐消瘦,因衰竭而死 亡.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消化不良,发育缓慢,往往成为侏儒 牛。病牛食欲不振,有里急后重现象,下痢,粪便含粘液 和血液,甚至块状粘膜。患病母牛发生不孕、流产等。
33
3、防止家畜感染:避免家畜接触疫水。饮水专塘 用水或用井水。实行安全放牧,建立安全放牧区, 在流行季节(夏、秋)防止家畜涉水,避免感染 尾蚴。
4、消灭沟鼠等啮齿类动物。 5、开发抗日本分体吸虫病虫苗。
34
血吸虫病为世界第二大寄生虫病。全 球有6亿人受血吸虫感染的威胁,有2亿人 被感染,每年有2万人死于血吸虫;中国有 84.3万日本血吸虫患者。
血吸虫患者丧失劳动力,晚期患者每 个月的医疗费用在2000元左右。
1
一、分类
血吸虫均属分体科,有3个属: 分体属(裂体属):如日本、曼氏、埃及、间扦、
18
七、致病作用与病理变化
1、幼虫移行引起机械性损伤(皮肤和肺)。 2、虫卵沉积于肝脏和肠壁,引起肉芽肿和组织纤
维化。 3、成熟虫卵内毛蚴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渗透到卵壳外,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形成以 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虫卵肉芽肿,引起肝脏、肠 壁组织纤维化等。
19
肝 脏 中 的 日 本 血 吸 虫 虫 卵
或一天分2次口服。在流行地区每年进行2次普治, 一次在7~8月份,另一次在11~12月份。 牛:30mg/kg体重,一次口服,最大用药量黄 牛 以300kg、水牛350kg体重为限,超过部分不计 算药量。

血吸虫生物学

血吸虫生物学

血吸虫生物学血吸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它的存在给许多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疾病。

要深入了解血吸虫病的防治,首先得对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有清晰的认识。

血吸虫的形态特征较为独特。

成虫呈线状,雌雄异体。

雄虫短粗,乳白色,体表多褶皱,常卷曲成圈状。

雌虫细长,前端纤细,后端较粗。

血吸虫的大小因种类而异,一般在 10 到 20 毫米之间。

从生活史来看,血吸虫的发育过程较为复杂。

它需要经历多个不同的阶段和宿主。

首先,虫卵从感染人体的成虫所产,随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这些虫卵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会孵出毛蚴。

毛蚴具有很强的游动能力,会主动寻找中间宿主——钉螺。

一旦找到钉螺,毛蚴便侵入其体内,并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和繁殖阶段,最终形成大量的尾蚴。

尾蚴离开钉螺再次进入水中,当人体接触到含有尾蚴的水时,尾蚴会迅速穿透皮肤,进入人体,从而开启寄生生活。

血吸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主要是肠系膜静脉和肝门静脉系统。

在这里,它们发育为成虫,并进行交配和产卵。

血吸虫的寄生会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虫卵在肝脏和肠壁等部位沉积,会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导致肝硬化、腹水、肠道病变等严重后果。

血吸虫的繁殖方式也有其特点。

成虫通过雌雄交配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虫卵。

虫卵的数量和质量对于血吸虫的传播和生存至关重要。

血吸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它们能在一定的水温、水质和水流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然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血吸虫的生存产生影响。

例如,水质污染、水位变化、水利工程建设等都可能改变血吸虫的生存环境,从而影响其传播和流行。

了解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对于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切断其生活史中的某个环节,如消灭钉螺、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接触疫水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同时,针对血吸虫在人体内的寄生和致病机制,研发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是我们认识和防治血吸虫病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较血吸虫与其他三种吸虫生活史上的异同
血吸虫并殖吸虫(肺吸
虫)布氏姜片吸虫
(姜片虫)
华支睾吸虫(肝
吸虫)
终宿主人或其他多种哺
乳动物除人外,主要为
肉食哺乳动物如
犬、猫
人、家猪、野猪

人及肉食哺乳动
物(狗、猫等)
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钉
螺第一中间宿主为
川卷螺类,第二
中间宿主为淡水
蟹和蝲蛄
扁卷螺第一中间宿主为
淡水螺(沼螺、
涵螺和豆螺)。


二中间宿主为淡
水鱼或淡水虾
保虫宿主牛等多种哺乳动
物狗、猫和野生肉
食动物如虎
猫、狗等
寄生部位人及多种哺乳动
物的门脉-肠系
膜静脉系统(成虫)肺;可
累及全身
成虫寄生在小
肠,严重感染时
可扩展到胃和大

(成虫)肝胆管

感染阶段尾蚴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皮肤粘膜、人
或动物接触疫水
而感染经口感染,因食
入含活囊蚴的溪
蟹、蝲蛄感染
经口被动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含
囊蚴的鱼虾
经口被动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含
囊蚴的鱼虾
成虫寿命一般4~5年一般为数年一般20~30年
生活史基本过程分成虫、虫卵、
毛蚴、母胞蚴、
子胞蚴、尾蚴、
童虫等7个阶段虫卵、毛蚴、胞
蚴、母雷蚴、子
雷蚴、尾蚴、囊
蚴、童虫及成虫
等阶段
虫卵、毛蚴、胞
蚴、母雷蚴、子
雷蚴、尾蚴、囊
蚴、成虫等阶段
成虫、虫卵、毛
蚴、胞蚴、雷蚴、
尾蚴、囊蚴及后
尾蚴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