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7556314.html,

创新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作者:吴锦芳周贵臣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9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改变发问方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呢?

一、营造一个创新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协调者,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质疑。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鼓励学生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同时,要学会倾听不同的论点,善与学生切磋,共同探讨。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时间,独立阅读,思考,质疑,操作,做练习等。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

二、变革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教学中,尽管人们大多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但往往只重视提问的数量,而不重视提问的质量。学生探究的兴趣、动力、思维受到了抑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设置悬念和疑问,还是诱导和点拔,既要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又要留有一段距离,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他们努力思考,促其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励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主动探求,培养能力。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把“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换做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夏天同学在大树底下感觉凉爽,为什么呢?”让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探究,教师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这样,学生既知道了问题的结论,学到了知识,又洞悉结论的产生过程,学到了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重要意义。

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边倒,一言堂的现象始终难以消除。现代教育要求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应运产生。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学生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