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的防治措施

小儿佝偻病的防治措施

寨圩中心卫生院小儿佝偻病

的防治措施

作为我国儿童四大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对小儿佝偻病所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

育儿和佝偻病的防治卫生知识,克服育儿不良习惯,指导家长参与自我保健。

二、管理完善: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

开展保健管理,定期访视并按计划进行预防性用药和佝偻病防治检测。

三、科学喂养: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离乳期应及时合

理添加辅食,哺乳期母亲及婴儿断乳后,宜多食用含维生素D、钙、鳞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黄、肝类、乳类、鱼、肉等。

四、利用阳光:指导家长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充分利

用自然条件,多晒太阳以获取维生素D。开展户外活动和日光浴。

五、加强护理:指导家长做好小儿生活和卫生护理,定期

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佝偻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

六、药物防治:按病情不同,予以中西药结合的龙牡壮骨

颗粒。(维生素D+优质钙源)等进行药物防治。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2008年)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维生素D(Vitamin D,VitD)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VitD不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通过与Vit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故为类固醇激素。VitD 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 Vit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vitamin D deficiency)(简称佝偻病)为缺乏Vit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与Vit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在卫生部领导下1986年制定了“婴幼儿佝偻病早防治方案”,规范了佝偻病防治工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防治工作,“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本防治建议。鉴于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本建议主要针对婴幼儿佝偻病。 一、预防 佝偻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佝偻病完全可以通过采取科学育儿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1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 (一)综合防治措施 特别强调父母及看护人参与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治卫生知识,克服不良育儿习惯,指导家长参与自我保健。 (二)系统管理 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随访并按计划进行佝偻病防治监测。 (三)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生活和卫生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对于预防佝偻病非常重要。 (四)母亲孕期预防 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VitD 400~1000 U/d(10~25μg/d)。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血25-(OH)D浓度,如存在明显VitD缺乏,应补充VitD,维持25-(OH)D水平达正常范围。使用VitAD制剂应避免VitA中毒,VitA摄入<1万U/d。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维生素D( vitamin D,VitD)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VitD不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Vit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故也属类固醇激素o VitD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 Vit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简称佝偻病)为缺乏Vit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 育,也与Vit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在卫生部领导下1986年制定了“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规范了佝偻 病防治工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防治工作,《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 出本防治建议。鉴于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本建议主要针对婴幼儿佝偻 病。 一、预防 佝偻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佝偻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育儿的综合 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l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 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即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o (一)综合防治措施 特别强调父母及看护人参与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 育儿和佝偻病防治卫生知识,纠正不良育儿方法,指导家长参与科学保健。 (二)系统管理 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随访并按计划进行 佝偻病防治监测。 (三)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和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 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 对于预防佝偻病非常重要。 (四)母亲孕期预防 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适当 补充VitD 400—1000 U/d(10一25pug/d)。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血25-( OH)D浓度,存在明显VitD缺乏,应补充VitD,维持25-(OH)D水平达正常范 围。使用VitA、D制剂应避免VitA中毒,VitA摄入

小儿佝偻病病因症状

小儿佝偻病病因症状、临床表现、治疗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病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所致。轻症小儿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睡眠易醒,夜啼,汗多,头部可见枕秃,囟门迟闭、方颅等。重者,除有上述症状外,出现鸡胸、下肢呈“O”形或“X”形腿、脊柱弯曲等表现。本病为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因维生素D摄入减少和日光照射不足而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以骨骼系统生长发育障碍为主要临床体征,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本病发病缓慢,易被忽略,一旦发展到后遗症期,则难以恢复如常,民间俗称“鸡胸”、“龟背”。 本病多见于3月一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正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的病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常在维生素D缺乏后数月出现,患有骨软化症孕妇的母乳喂养儿可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佝楼病症状。重症佝偻病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和免疫功能。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一)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恼、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出现枕秃等。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此期常无骨胳病变,X线骨片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二)激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如不经治疗,症状会继续加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变。<6月的佝偻病婴儿以颅骨改变为主,颅骨薄、前卤边缘较软,检查者用指尖轻轻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逐渐消失、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头围也较正常增大。“方盒样”头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型区别。胸廓骨骼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肋骨骺部内陷,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即成漏斗胸;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一道横沟,称为郝氏沟(Harrison groove),这些胸廓病变都会影响呼吸功能。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足镯;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双下肢在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因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型)或膝外翻(“X”型)畸形。正常1岁内小儿亦可有生理性弯曲和轻微的姿势变化,如足尖向内、或向外等,以后会自然矫正.须予以鉴别。患儿在会坐和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严重低血磷导致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致腹部膨隆如蛙腹。重症患儿脑发育亦受累,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

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

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 (1992年7月于北京通过)坚持开展早期综合防治是控制佝偻病的关键。佝偻病防治必须从妊娠期开始,1岁内的婴儿是重点对象。 一、综合防治措施 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治卫生知识,克服不良育儿习惯,指导家长参与自我保健。 二、系统管理 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访视并按计划进行预防性投药和佝偻病防治监测 三、科学喂养 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离乳期应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哺乳期母亲及婴儿断乳后,宜多食用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黄、肝类、乳类、鱼、肉等) 四、利用日光 指导家长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多晒太阳以获取维生素D,开展户外活动和日光浴 五、加强护理 指导家长做好小儿生活和卫生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 药物防治方法

一、预防 胎儿期 孕妇和胎儿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妇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物质,患有低钙血症及骨软化症者应该积极治疗。 对孕妇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体弱多病者或妊娠后期在冬季者,应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同时口服钙剂。 婴儿期 小儿出生后2周开始即应用维生素D预防 1、每日法: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至周岁 2、每月法:每月1次或分次口服维生素D5~10万IU,至周岁 3、每季法:每季1次口服维生素D20~30万IU,至周岁 有条件者宜采用每日法,每月法或每季法可依地区、季节、药源及小儿孕妇具体情况选用。不能口服时可肌注。在夏季接触日光充分时可暂停服。 幼儿期: 小儿1岁后可采用“夏秋晒太阳,冬春服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一般在冬季投给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在高发地区可间隔2~3个月再投给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其他时间应多晒太阳,增加营养。 儿童期

小儿佝偻病有什么治疗原则

小儿佝偻病有什么治疗原则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疾病。那么对于小儿佝偻病有什么治疗原则呢? 佝偻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失常,使钙、磷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严重的可以发生骨骼畸形。 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它发病缓慢,不易发现,一旦症状明显常伴有抵抗力低下,易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危及生命。 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摄入量不足。小儿饮食中一般含维生素D的量很少,人奶、牛奶和其它乳制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不能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维生素D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动植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储留,使人体组织液中的钙、磷保持一定的浓度。这两种物质不仅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而且又是人体许多重要组织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D的另一个来源是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它照射在皮肤上可使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弥补了食物中维生素D的不足。 佝偻病往往在婴儿出生以后3-4个月发病,最早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激怒、夜惊和多汗,在吃奶或哭闹时出汗尤甚,可浸湿枕头。由于汗的刺激,小孩常摇头擦枕,以致枕部一圈头发脱落。以后就是骨骼的改变,如方颅、前囱门大、出牙晚,到了10个月还没有出牙。胸部表现有肋串珠、肋外翻和鸡胸,久坐或久站可以引起脊柱弯曲,下肢出现“O”型腿或“X”型腿,患儿运动功能发育也明显迟缓。 佝偻病是可以预防的。经常让小孩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到小儿身上,每天在外活动2个小时以上就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但要注意在夏天不要在太阳下暴晒,也不宜在室内隔玻璃晒太阳,因为这样也达不到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此外,要合理地给婴儿添加如蛋黄、猪肝、豆制品和蔬菜等辅食,以增加婴儿维生素D的摄入量。

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状况

调查与分析 互助地区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调查 赵元青* 关键词:输血;传染性指标;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104-01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应做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笔者对本地区3家医疗单位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 互助地区3家县级医疗单位检验科。 2 方法 以现场查看的方式对3家医疗单位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开展与否、检测方法、试剂厂家、检测设备及结果登记资料保存等情况作调查。 3 结果 3.1 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开展情况:3家医院均已开展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 3.2 各项目检测方法及试剂:①HBsAg检测:3家医院都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②抗-HCV、抗-HIV检测:1家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家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由上海艾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③梅毒抗体检测:1家采用酶联免疫 *互助县人民医院(青海省810500) 2012年6月12日收稿法,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家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由上海艾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3.3 检测设备:3家医院都采用手工检测,目测结果,均无洗板机和酶标仪。 3.4 结果登记及资料保存情况:3家医院结果登记都不完整,无原始申请单及登记本等相关资料的保存。 4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3家医院都已开展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检测方法及试剂厂家不同,都采用手工检测结果目测,无相应检测设备,资料保存不完整。 为了对患者负责,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避免经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做好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非常重要。各地区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督促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严格遵守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并配套相应的设备,使其规范化、标准化。从检测方法、试剂、设备、资料保存上制定统一的标准,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重要性的认识。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避免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保存完整的资料则是举证倒置的依据。 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状况分析 周 静* 摘 要:目的:统计社区内婴幼儿佝偻病发生情况,分析婴幼儿佝偻病的病因,以及葡萄糖酸钙、维生素AD滴剂的预防性应用。方法:采用专用试剂盒,对检测儿童BALP数据进行分析,服用维生素AD滴剂的为观察组(215人),没有服用维生素AD滴剂的为对照组(239人)。结果:454名婴幼儿中0~1岁154人,1~2岁148人,2~3岁152人。在这些婴幼儿中,检测BALP正常的271人,缺乏维生素D的183人。观察组BALP<200U/L的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出生后半月就可遵循临床医生的意见来服用维生素AD滴剂了,这可配合葡萄糖酸钙同用,对预防佝偻病确实行之有效。 关键词:婴幼儿;佝偻病;骨碱性磷酸酶;葡萄糖酸钙;维生素AD滴剂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104-02 佝偻病俗称缺钙,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一般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从而骨骼钙化不良。由于本病发病比较缓慢,往往引不起家长的重视,最终导致小儿发育不良。因此,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对所属社区内2008年1月~2012年1月出生的454名婴幼儿展开了专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对所属社区内2008年1月~2012年1月出生的婴幼儿454人进行BALP检测。其中0~1岁的154人,1~2岁的148人,2~3岁的152人。 1.2 方法:采用专用试剂盒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数据,常规消毒无名指端,一次性采血针采集末梢血30μL,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我们对载入名册的454名婴幼儿按着出生半个月后是否遵医嘱服用维生素D滴剂(婴儿每天需要量约为400国际单位)自然分为两个组。服用维生素AD滴剂的为观察组(215人),没有服用维生素AD滴剂的为对照组(239人)。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正常值范围:BALP≤2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妇幼保健院(463600) 2012年6月20日收稿U/L,BALP在200~250U/L视为维生素D轻度缺乏;BALP在250~300U/L视为佝偻病初期;BALP>300U/L视为佝偻病激期。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珚 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统计婴幼儿454名,在这些婴幼儿中,检测BALP正常的271人,缺乏维生素D的183人。见表1。 表1 454名婴幼儿佝偻病筛查BALP筛查情况年龄小于200U/L 200~250U/L 250~300U/L大于300U/L0~1岁65 33 32 24 1~2岁94 25 19 10 2~3岁112 17 176 454名婴幼儿中,能够遵医嘱在出生半个月后服用维生素AD滴剂(或加葡萄糖酸钙)的203人(观察组),其余的251人(对比组)不是不正规服用就是没有服用过。通过观察统计服用维生素AD滴剂预防佝偻病效果良好。见表2。 4 0 1内蒙古中医药

针对婴幼儿的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

针对婴幼儿的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 发表时间:2013-10-31T14:25:16.76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缪云 [导读] 儿童是VitD缺乏高风险的群体。 缪云 (南京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江苏省南京市 210012) 【摘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指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体内的钙,磷代谢异常,导致不完全的矿化骨组织的生长,导致骨病变特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 【关键词】佝偻病;预防;治疗 引言 儿童是VitD缺乏高风险的群体。发病的人群,不仅婴儿和年幼的孩子,还有青少年。发病高峰年龄在6至18个月的婴幼儿。根据国内数据显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维生素D缺乏症是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在北部地区,也有一部分是缺乏即使是在夏天,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婴幼儿,无论是夏天和秋天或冬天甚至是春天在北部地区都是不足的,中部地区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南部地区也比较好;青少年维生素D 营养状况不理想,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体内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出现异常,尚未融合的骨干骺端软骨生长板钙化阻碍或延误所造成长骨干骺端增宽以及畸形,其畸形的典型表现为在生长期的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功能不全。事实上,VitD缺乏的典型变化,可导致全身都现出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VitD缺乏只是佝偻病的骨骼变化的典型改变;儿童在出现明显的佝偻病临床表现之前,体内的VitD缺乏已有几个月的时间,VitD严重缺乏则是典型的佝偻病的表现。 一、病因 1光照不足、内源性合成减少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必须经过波长为296~315nm的太阳紫外光照射穿透,才能转化为VitD3前体,然后再迅速转化为VitD3。这是体内VitD的重要来源。人体内每日可合成VitD约200~400U。过量的VitD3前体和VitD3又被阳光破坏,所以过度光照不会发生VitD中毒。 2外源性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谷类、蔬菜、水果中几乎不含VitD,乳类、禽蛋黄、肉类等含量较少,鱼类仅有部分海鱼的肝脏VitD含量较丰富。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VitD贮存于体内,可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需要。出生以后,若母乳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时,则婴儿发生VitD缺乏的风险增加。母妊娠期VitD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婴儿生后早期体内VitD贮存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VitD多,如果不注意合理补充,则容易发生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较少发生佝偻病。 3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减低VitD具脂溶性。囊性纤维化、乳糜泻、Whipple’s病、克罗恩病、绕道外科手术、阻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脂肪吸收减少,可影响VitD的吸收。肥胖儿体脂中的VitD形成多价螯合,将减少其生物利用度。 4遗传性疾患 4.1常染色体显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由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基因突变,阻止或减少其分解,引起磷酸盐尿、肠的磷吸收减少、低磷血症、肾脏25-(OH)D3-1α-羟化酶活性降低,导致1,25-(OH)2D3在正常低限或处于低水平。 4.2性连锁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由于PHEX基因突变,使FGF-23和磷调素水平升高,引起磷酸盐尿、肠的磷吸收减少、低磷血症、肾脏25-(OH)D3-1α-羟化酶活性降低,导致1,25-(OH)2D3在正常低限或处于低水平。 二、临床表现 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可出现枕秃。这些症状不具特异性,仅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2活动期早期。VitD缺乏的婴儿如不经治疗,症状会继续加重,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的佝偻病患儿以颅骨改变为主。颅骨薄、前囟边缘较软,检查者用指尖轻轻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称为颅骨软化。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逐渐消失。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头围也较正常增大。1岁左右患儿可出现胸廓骨骼改变,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称佝偻病串珠;肋骨骺部内陷,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如果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即成漏斗胸;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一道横沟,称为郝氏沟。这些胸廓病变都会影响呼吸功能。 3恢复期。患儿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将逐渐减轻、消失。血清钙、磷含量和25-(OH)D3水平逐渐恢复正常,AKP约需l~2月降至正常水平。X线片显示,骨骼改变在治疗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婴幼儿期重度佝偻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2岁的儿童。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活动性病变消失,不需治疗。 三、预防 佝偻病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预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佝偻病,重点应放在佝偻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性。对于初级预防的目的,是减少佝偻病的发病率,控制佝偻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二级预防,佝偻病高危人群,以防止或减缓发展所实施的策略;三级预防,加强标准化小儿佝偻病的治疗和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四、治疗 骨病变的治疗目标是为了控制以及防止骨骼畸形。 VitD制剂选择的剂量和治疗时间的大小,单个或多个途径应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强调个体化给药。常见的口服药物治疗。 VitD口服吸收良好,有效也安全。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每次以VitD 15~30万U(3.75~7.50mg)肌注。1~3个月后,改为400U/d维持。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如果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国外常采用下列2种方法治疗。①低剂量疗法:每天2000U,连服6月,或每天5000U,连服2月;②一次性大剂量疗法:20万U或60万U,1~2月后病情需要时可重复1次。

小儿佝偻病防治新概念

小儿佝偻病防治新概念 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 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在儿科门诊或咨询时,家长常常会问:“孩子出汗多,头枕部有脱发圈是不是佝偻病?”“预防佝偻病服哪种钙片好?佝偻病已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目前,对儿童佝偻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如佝偻病是缺钙引起的,只要补钙就可以预防佝偻病、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补钙、补D”有过热现象。现将佝偻病防治的一些新观念介绍给广大家长。 一、什么佝偻病 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涉及全身各系统产生病变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它还可引起小儿并发症(如肺炎)和后遗症(如O形腿、X形腿、鸡胸等)。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以婴儿最常见。 二小儿佝偻病常见原因1、维生素D和钙摄入不足(最主要)2、户外日照时间少3、生长发育过快,需要的钙及维生素D较多,而补充不及时4、人工喂养或过早添加谷类食物5、体弱多病,经常腹泻,呼吸道感染等也影响钙及维生素的吸收。 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三、佝偻病早期表现: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佝偻病最主要变化在骨骼病变引起的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的佝偻病表现 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在1岁左右的孩子,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且容易跌跤。到了1岁以后会走路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此外,孩子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儿科题库佝偻病

佝偻病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下列佝偻病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E A 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 B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远曲小管泌氢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产生佝偻病 C 维生素依赖性佝偻病是由于肾脏1-羟化酶缺陷或靶器官受体缺陷所致 D 肾性佝偻病是由于肾脏对维生素D无反应所致 E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是:D A 血磷降低 B 碱性磷酸酶增高 C 血钙降低 D 25-(OH)D3降低 E 甲状旁腺 素增高 3. 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抽搐主要是由于:B A 血钙迅速转移至骨骼 B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C 食物中含钙量低 D 血钙磷乘积小于30 E 尿钙排出过多 4. 当血钙低于哪个数值时,可引起手足搐搦:A A 1.75-1.88mmol/l(7-7.5mg/dl) B 1.5mmol/l(6.0mg/dl) C 1.6mmol/l(6.5mg/dl) D 1.4mmol/l(5.5mg/dl) E 2mmol/l(8mg/dl) 5. 婴儿手足搐搦症突然窒息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B A 震颤 B 喉痉挛 C 手足搐搦 D 易惊 E 惊厥 6. 患儿有时突然发生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神志不清,呼吸暂停,昏迷,应首先考虑:A A 低血糖症 B 低钠血症 C 败血症 D 低钙血症 E 心力衰竭 7. 维生素D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 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B 促进旧骨的骨盐溶解 C 促进新骨的骨盐沉积 D 过量的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 E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的最主要病因是:B A 维生素D摄入不足 B 日光照射不足 C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 D 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E 疾病影响 9. 佝偻病激期骨骼X线改变哪项是错误的:B A 骨骺软骨增宽 B 骨干弯曲 C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宽 D 骨质疏松 E 干骺端成毛刷样、杯口状改变 10.Ⅱ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的:C A 20%以下 B 20-24% C 25-40% D 15-25% E 40%以下 11. 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根本区别是:E A 血磷升高 B 血钙降低 C 碱性磷酸酶升高 D 血钙、血磷均降低 E 甲状旁 腺反应迟钝 12. 冬季出生小儿,生后1个月,给予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其预防量应是:A A 每日400单位 B 每日1000单位 C 每日1500单位 D 每日2000单位 E 每日3000单位 13. 4个月男孩,反复发作吸气困难伴吸气时喉鸣、唇发绀约4-5次于2月28日急诊;间 歇期活泼,不发绀,体温及心肺正常。诊断首先考虑:D A 中毒性肺炎 B 痉挛性喉炎 C 气管异物 D 婴儿手足搐搦症 E 以上都不是

佝偻病的防治知识

佝偻病的防治知识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

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因此,对小儿睡眠中的出汗,应仔细区别,必要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另附上幼儿睡觉出现的其它相关状况和分析: 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案例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案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病例:患儿,女,10个月,因“哭闹、多汗1个月,至今不能扶站”入院。 入院前1个月家长发现患儿经常无诱因的出现哭闹,夜间尤为明显,难以安抚。至今不能扶站。 体格检查:℃,P110次/分,R32次/分,W9kg,H70cm。 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枕秃,未出牙,肋缘外翻,右肝肋下1cm,脾(-),轻度“O”形腿。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Hb115g/L,×10^12/L,WBC10×10^9/L。大便及尿常规未见异常。血清钙、磷正常,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腕部正位片示骨垢段钙化带模糊不清,呈杯口状改变。 临床表现:1、早期常烦躁不安,爱哭闹,睡觉易惊醒,汗多,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不舒服,故头常在枕头上摩擦,使脑后枕 部半圈秃发,医学上称“枕秃”。 2、以后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应在岁前闭 合),出牙晚,可晚至1岁才出牙,头较大呈方形,助骨下缘外 翻,鸡胸、“O”形腿等 3、到医院做血液化验可发现钙、磷含量偏低。 病因:在人体骨骼的发育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旺盛,骨骼的生长发育迅速,因此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 正常的骨骼发育,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可引起本病。 护理诊断:(1)营养不足(维生素D缺乏)与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摄入少有关。

(2)成长发展改变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骼和神经、精神发育迟缓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胸廓畸形、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维生素D中毒。 (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对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1. 增加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2. 加强护理对烦躁、睡眠不安、多汗的患儿要耐心护理,每日清洁 皮肤,勤洗头,勤换内衣和枕套。 3. 预防维生素D中毒严格按医嘱应用维生素D制剂,不得擅自加 量,防止维生素D中毒。 4.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教育:1、鼓励母乳喂养,坚持母乳喂养8个月。 2、自出生后2周起,每日应给宝宝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单位。 3、多吃富含VD和钙的食物,如蛋黄,肝类,鱼类,奶类,豆类、虾皮等,不 要吃过多的油脂类和盐,以免影响钙在体内的吸收。 4、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 转变成VD,这是最廉价安全的VD来源,每1平方厘米皮肤经照射 半小时即可产生20ug VD,每日晒1-2小时即可满足需要。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颁布单位】卫生部【分类号】 4071048608 【时效性】有效 前言 在我国,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本病的原因是维生素D不足,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积极防治佝偻病,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 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的防治工作,提出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一、预防 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1.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2.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3.努力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二)新生儿期的预防: (三)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D奶。 2.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 要的。

二、诊断 1961年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儿科学术会议制订了佝偻病的诊断标准,以后在1977年和1980年两次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会议作了修订。为便于开展防治工作,现再修订如下。 (一)临床分度: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依据骨骼改变体征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可风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的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型、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二)临床分期: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变体征。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 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三、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重要的。 (一)活动期的治疗 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经常晒太阳,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在上述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维生素C、B、A等辅助药物,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治疗后3个月不好转者,应查找原因。切不可过多使用维生素D,以防中毒。

V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 D( vitamin D ,VitD )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 VitD 不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是通过与 VitD 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故也属类固醇激素。 VitD 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 VitD 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简称佝偻病)为缺乏 VitD 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与VitD 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在卫生部领导下 1986年制定了“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规范了佝偻病防治工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防治工作,《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提出本防治建议。鉴于佝偻病多见于 3 岁以内的婴幼儿,本建议主要针对婴幼儿佝偻病。 一、预防佝偻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佝偻病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育儿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1 岁以内婴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 岁。即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 。 (一)综合防治措施特别强调父母及看护人参与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育儿和佝偻病防治卫生知识,纠正不良育儿方法,指导家长参与科学保健。 (二)系统管理通过妇幼保健网对孕妇、新生儿、婴幼儿开展保健管理,定期随访并按计划进行佝偻病防治监测。 (三)加强护理指导家长做好各年龄期儿童保健和护理,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对于预防佝偻病非常重要。 (四)母亲孕期预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 VitD 400~lOOOU/d (10~ 25 ug/d )。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 3 个月应监测血 25-( OH)D 浓度,存在明显 VitD 缺乏,应补充 VitD ,维持 25-( OH)D 水平达正常范围。使用VitA 、 D 制剂应避免 VitA 中毒, VitA 摄入 <1 万 U/d 。 (五)婴幼儿预防 1 .户外活动:指导家长携带婴儿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 2h/d ,尽量暴露婴儿身体 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 2 .VitD 补充: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生后2 周摄入VitD400U/d (10ug/d )至2 岁。VitD 补充量应包括食物、日光照射、 VitD 制剂、 VitD 强化食品中的 VitD 含量。如婴儿每日摄入500ml 配方奶,可摄取 VitD约200U (5ug),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 VitD 制剂。 3 .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 VitD 800—lOOOU/d(20—25

婴儿怎么判断拘偻病

婴儿怎么判断拘偻病 说到佝偻病大家应该都有听说滚过吧,有很多人都有这种疾病,有的甚至被家长所忽略了。其实佝偻病大部分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的。佝偻病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婴儿怎么判断佝偻病呢?出现这种疾病要怎么治疗呢? 婴儿怎么判断拘偻病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 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 佝偻病的治疗 1、补充维生素D 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2、增加日照机会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3、矫形骨骼疗法 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 婴儿怎么判断拘偻病?婴儿时期是出现佝偻病的高峰期,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判断的方法,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佝偻病,及时的进行治疗。佝偻病虽然说不会对生命造成什么危害,不过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一定要尽快发现尽快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