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三含专题4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2019 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三含专题4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2019 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测评三含专题4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专题综合测评(三) (含专题4)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为乙二醇

B.福尔马林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

.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 CD.甘油可作护肤保湿剂

B [福尔马林不能用作食品的保鲜剂,主要用于物品防腐。]

2.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D [甲烷的球棍模型中碳原子的半径应大于氢原子,A项错;(CH)COH的正确名称为2-33甲基-2-丙醇,B项错;CHCHO是乙醛的结构简式,不是结构式,C项错。]

.将体积均为5 mL的甲、乙、丙三种液体依次沿试管壁缓缓滴入试管中(避免振荡),出现如33

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则甲、乙、丙的组合可能是 ( )

-2,1项,A本题易因对不同有机物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相对大小记忆不清而出错。[ A.

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在下层,苯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B项,溴苯、液溴、乙醇互溶,不会分层。C项,环己烯会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密度比水大的二溴代物而位于下层。D项,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互溶,不会分层。]

4.所谓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中,当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彼此互不相同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凡是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

有光学活性。例如,有机化合物有光学活性。则该有机化合物分别发生如下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仍有光学活性的是( )

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NaOH水溶液共热

C.与银氨溶液作用

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C [与银氨溶液作用,—CHO变成—COOH,仍存在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彼此互不相同的四个原子或

原子团。]

的键线式为。下列关于有5.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已知有机物X机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HO 387B.X与乙酸乙酯含有相同的官能团

C.X因与酸性KMnO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4D.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能与碳酸氢

钠溶液反应且含有苯环,则Y的结构有3种

D[X的分子式为CHO,不含有—COO—,能被酸性KMnO溶液氧化,因此A、B、C项均4376不正确;D项,Y含有一个苯环、一个—COOH和一个—OH,—COOH与—OH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排布方式,因而Y的结构有3种,正确。]

)

( .在有机合成中,常需将官能团消除或增加,下列合成路线不简洁的是6.

B[B项,由溴乙烷→乙醇,只需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可,路线不简洁。]

:,下列说法(氢原子均省略)7.某烃X的比例模型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正确的是(

H的分子式为CA.X63 8∶1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X与足量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最多可得到两种产物C. 4倍相同条件)的(D.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体积是自身体积本题易因不能根据比例模型中三个碳原子是“直线形”判断出它表示炔烃而导致错[ D故分子结构中必有一个—C≡C —分子中的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项,由比例模型知X误。A加成时,得到与足量HClCHC ≡CHC是丙炔。键,即XB项,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项,3 ]

项正确。D项,由燃烧方程式可知D三种加成产物。分钟后,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煮沸58.把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溶于NaOH溶液中,溶FeCl溶液颜色变浅,再滴入盐酸至溶液显酸性,析出白色晶体;取少量晶体放入3)

液显色。则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根据溶液红色变浅,说明有机化合物含有酯基,根据遇FeCl溶液显色,A [3]

判断有机化合物中含有酚羟基,只有A项符合题意。9.分子式为CHO的有机物A在稀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B、C两种物质,C经2918一系列氧化最终可转化为B的同类物质,等质量的B、C的蒸气在同温同压下所占体积相同,则A的结构共有( )

A.8种 B.12种

D.18种C.16种

A[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根据题目信息正确地判断B、C的分子组成。由题中条件可知A为酯、B为一元酸、C为一元醇,因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B为丁酸,其组成可表示为CH—COOH,C 为戊醇,其组成可表示为CHOH。丙基有2种,故丁酸有两种,戊醇C经氧化11357后得到戊酸,戊酸的组成可表示为CH—COOH,丁基有4种,故符合条件的戊醇有4种,每种94酸可与对应的4种醇形成4种酯,两种酸共可生成8种酯。]

10.某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O.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HB51317发生加成反7 mol H.一定条件下,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和C2应.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D项错误;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A [该有机物中含有的是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错C8 mol H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一定条件

下,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和CHO214517]

项正确。误;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D a氢气,另取等量的该.同温同压下,一定量的某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 L11bab,则该有机物可能有机物与足量的小苏打溶液反应,可以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 L。若)

( 是OH CHCH.HOOC—BA.HOOC—COOH 22COOH

.CHD—C.HOCHCHOH

CO2 mol mol Na反应生成1 H,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mol B[A项,1 HOOC—COOH与22mol ,322,

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1 1 mol H反应生成—1 mol HOOCCHCHOH与Na项,A项错误;B222C1 mol H反应生成,与小苏打溶液不反应,—1 mol HOCHCHOH与Na项正确;CO,BC项,2222,1 mol CO0.5 mol H,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生成反应生成COOH项错误;D项,1 mol CH与Na232]

D项错误。,Z、Y可分别转化为X。一定条件下X.五倍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为12.

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Br发生取代反应2B.等物质的量的Z分别与Na和NaHCO恰好反应时,消耗Na和NaH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6∶1

C.一定条件下,Y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

D.1 mol Z最多能与7 mol NaOH发生反应

D[X中含有酚羟基,苯环上酚羟基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能被溴取代,则1 mol X可与2 mol Br 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1 mol Z中含有5 mol羟基和1 mol羧基,则等物质的量2的Z分别

与Na和NaHCO恰好反应时消耗Na 6 mol,NaHCO 1 mol,B项正确;Y分子中含有33的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的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的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C项正确;1 mol Z中含有5 mol羟基、1 mol羧基和1 mol酯基,与NaOH溶液反应可分别消耗NaOH 5 mol、1 mol、2 mol,则共消耗NaOH 8 mol,D项错误。] 13.X、Y、Z三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A项,X是酚,Y是醇,二者不是同系物。B项,当Z是2,2-二甲基-1-丙醇时,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项,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故Z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为106。D项,饱和一元醛的组成通式为CHO。]

nn2)

( .琥珀酸乙酯的键线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4.

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O 4148B.该物质不溶于水

C.琥珀酸是丁二酸

D.琥珀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该物质可以得到2 mol乙醇和1 mol琥珀酸

D [根据琥珀酸乙酯的键线式结构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O,A项正确;该物质属于4814酯类,不溶于水,B项正确;琥珀酸结构简式为HOOCCHCHCOOH,是丁二酸,C项正确;琥珀22酸乙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 该物质可以得到2 mol乙醇和1 mol琥珀酸钠,D项错误。]

15.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等杂质,如图所示是提纯乙酸乙酯的操作流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a为NaOH溶液

B.操作①为萃取

C.操作②和③均为蒸馏

D.无水碳酸钾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由图示信息可推知A、B、C、D、E、F分别为乙酸乙酯(含少量水)、乙醇和乙酸钠溶液、乙酸钠溶液、乙酸溶液、乙醇、乙酸乙酯。试剂a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在NaOH溶液中乙酸乙酯会发生水解,A项错误;操作①为分液,B项错误;第一次蒸馏分离出乙醇,第二次蒸馏分离出乙酸,C项正确;在操作①中乙酸已转化为乙酸钠,故KCO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乙酸32乙酯中的水,D项错误。]

16.“司乐平”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临床药物,其有效成分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化合物

B.遇FeCl溶液显色3.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D.1 mol M完全水解生成2 mol醇

A [M中含有苯环,为芳香化合物,A项正确;M中没有酚羟基,B项错误;M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1个M分子中有三个酯基,1 mol M水解可以生成3 mol 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4分)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O,若不含环状结构和碳碳双键,根据下列叙述,写236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1)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又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发生银镜反应有—CHO,发生酯化反应应有—OH 或—COOH,能发生水解反应应

有。

(1) [答案] OH和 (3)CHCOCH(2)HCOOCHCH2323 COOCHCOOH CHCH(4)CH3323合成目标产物乙E)逆合成分析法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为了由某烯烃18.(8分→C―→BA―??二酸乙二酯(T),利用逆推法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T―→。请回答下列问题:?B―→D―→E??(1)T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

(2)A与B反应生成T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由D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有机原料E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二酸乙二酯是由乙二酸与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酯类化合物,所以A与B分别为乙二酸或乙二醇中的一种,再根据逆合成路线图推断出A为乙二酸,B为乙二醇,则C为乙二醛,D为XCHCH 为乙烯。E,X22.

19.(10分)苯乙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制备苯乙酸

)。回答下列问题: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的硫的硫酸溶液。配制70%70 mL 70%(1)在250 mL三口烧瓶a中加入。酸溶液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g℃,缓缓滴加40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的作用是_________130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然后升温至b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__________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 )。是______(填序号.直形冷凝管C.烧杯DA.分液漏斗 B.漏斗

.玻璃棒E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44 g________________,最终得到提纯苯乙酸的方法是(3) 。________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Cu(OH)和ONaOH溶液反应制备适量·(4)用CuCl2H222。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30 min搅拌Cu(OH)充分溶解后,(5)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2。______________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解析] (1)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边滴加边搅拌。(2)分析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作用是向三口烧瓶中滴加苯乙腈;仪器c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的目的是使苯乙酸结晶析出。分离苯乙酸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过滤,过滤需用到漏斗、烧杯和玻璃棒。(3)根据制取苯乙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计44 g苯乙酸,所以苯乙酸的产率为苯乙腈参加反应理论上可制得约46.5 g算出40 g46.5 g-×100%≈95%。

(4)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Cl。(5)根据苯乙酸溶于乙醇,可知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答案] (1)先加蒸馏水,再加入浓硫酸 (2)滴加苯乙腈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便于苯乙酸析出BCE (3)重结晶 95%

(4)取少量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AgNO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洗涤干净3(5)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20.(8分)下图是某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上面的结构简式与立体模型,通过对比指出结构简式中的“Et”表示________;该药物中间体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解决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核磁共振氢谱(H-NMR)。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在H-NMR中就有几个不同的吸收峰,吸收峰的面积与H原子数目成正比。

现有一种芳香化合物与该药物中间体互为同分异构体,其模拟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结构简式和立体模型,发现“Et”应为乙基,该中间体的分子式为CHO。(2)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中间体的同分异构体在氢谱图上有三个不同的吸收峰,故3129

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其结构简式应为。 HC乙基答案[](1) O3129.

21.(12分)物质A可发生如图所示转化过程: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能与浓溴水反应,且满足条件(①1 mol物质最多能消耗3 mol Br;②苯环上只有两2个取代基;③分子中只有一个—CH)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3(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RCH===CHR―→RCHO+RCHO,A(苯环上的羟基已被保护)221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X、Y,X的分子式为CHO,它是芳香化合物,Y可进一步氧276化得到一种二元羧酸。

①写出两种含有苯环和醛基结构的X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试剂试剂(5)以乙烯为原料也可制得Y,请按“L――→M――→N”的形式写出合成路线。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解析] (1)根据A→…→E的反应过程及E的分子组成,再结合A能发生显色反应可知A的分子式为CHO(氧化一个醛基会向分子中引入一个氧原子),A分子中含有苯环、醛基、碳298碳双键和酚羟基,由B的结构特点可知A分子中没有—CH,没有—CH===CH,故A的苯环上除23—OH外,另一个取代基为—CH===CH—CHO,由此可确定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

(2)A生成C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的邻、对位上无其他取代基,由②、③可知该OH且—OH由①可知该物质苯环上有—(3).

物质的另一个取代基为—CH(CH)CHOH、—CHOHCHCH、3223—CHCHOHCH、—OCHCHCH、—CHOCHCH或—CHCHOCH,故共有6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32223322223构体。

(4)由题设条件知Y为OHCCHO,氧化后得到乙二酸(HOOCCOOH)。X的含有苯环和醛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甲酸苯酚酯及另外两种羟基苯甲醛。

(5)先使乙烯与Br反应生成二溴乙烷,然后水解,再氧化,最终得到乙二醛。2

22.(10分)某“化学鸡尾酒”通过模拟臭虫散发的聚集信息素可高效诱捕臭虫,其中一种组分T 可通过下列反应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A→B新生成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D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的组数为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与新制的Cu(OH)发生反应,所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L可由B与H发生加成反应而得,已知RCHBr+NaCCR―→RCHCCR+NaBr,则M的结2222121。

_______________构简式为

已知,则T的结构简式为(6)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A的结构简式HC===CHCH知,其化学名称是丙烯;比较A、B两分子的结32构简式,可以看出B分子比A分子多的官能团为—Br。

(2)D分子中共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应显示2组峰。

(3)D生成E为溴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作用下的消去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醇CHBrCHBrCHBr+

2NaOH――→HCCCHBr+2NaBr+2HO。2222△△(4)G分子中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HCCCHO+2Cu(OH)+NaOH――→HCCCOONa2+CuO↓+3HO,因此所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CCCOONa。

由B(CH===CHCHBr)与H发生加成反应而得,则L为CHCHCHBr。根据信息,L生成222232M的

22(5)L

化学方程式为CHCHCHBr+NaCCCHO―→223CHCHCHCCCHO+NaBr,因此M的结构简式为CHCHCHCCCHO。

由题给信息知,炔能与钠、液氨发生反应,叁键变双键,T的结构简式为

232223(6)

[答案] (1)丙烯—Br (2)2

醇(3)CHBrCHBrCHBr+2NaOH――→HCCCHBr

2NaBr+2HO 2(4)HCCCOONa

222△+

(5)CHCHCHCCCHO

232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选修4浙江专用文档:专题1 化学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 [学习目标定位] 一、反应热和焓变 1.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 2.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焓变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符号为ΔH ,常用单位 kJ·mol - 1。

4.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 (1)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2)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5.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 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 kJ, 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 kJ, 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 264 kJ, 则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 kJ。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相关链接理解焓变的“三”注意 (1)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2)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而化学反应同时有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3)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的Ba(OH)2·8H2O 与NH4Cl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例1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 mol AB(g)吸收b kJ热量 B.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每生成2 mol AB(g)吸收(a-b) kJ热量,A、C项错误;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可知,该反应热ΔH=(a-b) kJ·mol-1,B项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项错误。 考点焓变反应热 题点能量变化示意图与焓变关系 例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已知下列化学键的键能(拆开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反应热ΔH=92 kJ·mol-1

高中化学选修5 第一章 专题与练习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专题与练习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含氧。 2.实验式(最简式)和分子式的区别与联系 (1)最简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不能确切表明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注意: ①最简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②无机物的最简式一般就是化学式; ③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简单,种类繁多,具有同一最简式的物质往往不止一种; ④最简式相同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其分子式就不同。例如,苯(C6H6)和乙炔(C2H2)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故它们所含C、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分子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的式子。 注意: ①分子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②无机物的分子式一般就是化学式; ③由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故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其代表的物质可能有多种; ④分子式=(最简式)n。即分子式是在实验式基础上扩大n倍,

。 3.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1)实验式法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2)物质的量关系法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mol分子中所含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标况下M=dg/cm3×103·22.4L/mol) (3)化学方程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分子式。 (4)燃烧通式法利用通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由于x、y、z相对独立,借助通式进行计算,解出x、y、z,最后求出分子式。 [例1] 3.26g样品燃烧后,得到4.74gCO2和1.92gH2O,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求该样品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1)求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样品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数目(N)之比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综合题:共4题每题15分共 60分 1.金属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兼具铁的高强度和铝的低密度。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氮化钛(Ti3N4)为金黄色晶体,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仿金效果,越来越多地成为黄金的代替品。以TiCl4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Ti3N4和纳米TiO2(如图1)。 如图中的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 I1I2I3I4I5 电离能 /kJ·mol-1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该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化合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 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__个,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方式杂化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与NaCl晶胞相似,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该晶体中与N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原子有________个。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 种离子KCl、CaO、TiN三 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24s2 (2)Mg12 (3)7O>N>C (4)12 (5)TiN>CaO>KC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Ti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2)金属M的第三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二电离能,所以M应为短周期第IIA族元素,又因M可把Ti置换出来,所以M应为Mg,其晶体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Mg,12;(3) 离子晶体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786 715 3401

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2.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们说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个能量就是反应热。那什么是反应热呢? 回顾:一、反应热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反应热。 讲述: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体系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两者的关系:焓变与“等压”反应且“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的反应热相等。一般没特别指明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问:一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可把反应分为什么?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H(焓变)<0表示放热 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水溶液的离子平衡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条件:热稳性较差的电解质只讨论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易与水反应的电解质只讨论它们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认为除电解质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后,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SO3、NH3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SO3、NH3是非电解质。 (3)只要具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中一个条件的化合物即为电解质。 (4)某些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等,讨论时要注意讨论条件。 虽然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自由离子不是自身电离的,但在熔化时却可以自身电离,且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5)电解质不一定在任何状态下都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不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本质:电解质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判断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方法:主要看该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化时自身是否电离出阴阳离子:能电离的属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属非电解质。 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只能是判断是否是电解质的参考因素。酸、碱、盐和离子化的氧化物一般属于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 (1)强电解质的电离用等号,弱电解质的电离用可逆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故需分步书写电离方程式,但第一步是主要的;应使用可逆号。 (3)多元弱碱分步电离,电离方程式不要求分步写;应使用可逆号。 (4)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5)在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分步电离,第一步只电离出酸式根离子和阳离子。 (6)在熔融状态下,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出酸式根离子和阳离子。 典型电离方程式(参考化学2—必修): 氯化钠: 盐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熔融态): 氢氧化钙(澄清溶液): 氢氧化钙(浊液、石灰乳): 氢氧化铝(酸式、碱式电离): 氢氧化铁(部分电离): 一水合氨(部分电离): 醋酸(部分电离): 碳酸(分步电离): 磷酸(分步电离): 明矾(复盐): 硫酸氢钠(水溶液中):硫酸氢钠(熔融态): 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碳酸氢钠(熔融态):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专题(一~二)综合测试.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专题(一~二)综合测试 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 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 有①甲烷分子、②氨分子、③白磷分子、④氯仿分子、⑤四氯化碳分子、⑥二氧化碳分子,其中不是正四面体构型的是() A.①③B.③⑤ C.①⑤D.②④⑥ 3.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4. 含一个叁键的炔烃氢化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此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A. 1种B.2种 C. 3种D.4种 5. 下列有机物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 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 乙苯和甲苯 C. 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 甲基环己烷和乙烯 6.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以及分子结构中有4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分别为() A. 6∶7和2 B.6∶7和3 C. 7∶8和3 D.7∶8和4 7. (CH3CH2)2CHCH3的一卤取代物可能存在的同分异构体有() A. 两种B.三种 C. 四种D.五种 8. 下列有机化合物属于脂环烃的是() 9. 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含有甲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 3种B.4种 C. 5种D.6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1.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C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 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2F 、2Cl 、2Br 、2I 的顺序由难变易 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 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 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CH 4、H 2O 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 4+ 和[Cu(NH 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 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B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 .HF 、HCl 、HBr 、HI 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D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8. 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 与M 可形成化合物M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 的氢化物>Y 的氢化物>Z 的氢化物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高中化学 专题检测卷(五)苏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专题检测卷(五)苏教版选修5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 B.核酸 C.淀粉 D.硬脂酸甘油酯 答案 D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等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为(C17H35COO)3C3H5,相对分子质量虽然很大,但远没有达到高分子化合物的程度。 2.2011年5月21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地震灾区,并承诺将支持日本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后很多地方发生了火灾,棉、麻、丝、毛的燃烧产物都只有CO2和H2O B.灾区紧急供电需要用到汽油、柴油,石油经过常压蒸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燃料 C.灾区缺少食品,食品中的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D.灾民生活中需要的蛋白质、食用油、蔗糖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3.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对生活中各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普通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盐 B.“皮革奶粉”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不能食用 C.沾有血迹的衣物要用热水和加酶洗衣粉浸泡 D.利用氢化反应将液态植物油转变为固态反式脂肪酸的过程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酶是蛋白质,热水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使酶失去活性。 4.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以及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多糖、炭黑、蛋白质、无机盐 B.塑料、煤炭、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答案 C 解析狼毫是动物的毛制成的,毛是蛋白质;墨条是用炭黑制成的;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砚石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4测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题4》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依次为109.5°、120°、180°。 答案A 2.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H3B.CH4 C.BF3D.NF3 解析A、B、D分子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C 3.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NO、N2、CN- B.NO-2、N-3、OCN- C.BCl3、CO2-3、ClO-3 D.SiO4-4、SO2-4、PO3-4 解析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4.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 ①SiCl4②CF4③C2H4④C2H2⑤SiH4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解析SiCl4、CF4、SiH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2H4分子为平面形,C2H2分子为直线形。 答案C 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解析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则一层上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因此C原子为sp2杂化,故B原子也为sp2杂化,但由于B(OH)3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羟基间能形成氢键,则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层间为范德华力。 答案C 6.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组是() A.H2、NH3、H2S B.CS2、BF3、CO2 C.CH3Cl、CHCl3、CH4D.SO2、NO2、C2H2 解析NH3、H2S、CH3Cl、CHCl3、SO2、NO2均为极性分子。 答案B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二选做题

专题二选做题 1、(2013·唐山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4 mol A 和8 mol B 加入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 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in 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4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50% C 、6 min 时,B 的体积分数为25% D 、4 min 时,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13·哈尔滨六中第四次模拟)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 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 (g )+H 2O (g )CO 2(g )+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 .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 >0 C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CO (g ),则平衡时CO 物质的量 分数为33.3% D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 (g ),则平衡时CO 转化率为66.7% 3、(2013·湖北公安县高三开学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4232()()()() c C c D k c A c B 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 .增加B ,平衡向右移动,B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 )和O 2(g ),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 (SO 2)/mol 0.4 0.8 0.8 0.4 n (O 2)/mol 0.24 0.24 0.48 0.24 SO 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00 C .SO 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α3 D .容器中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5、(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T ℃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 、Y 、Z 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Y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0246 c (mol/L) 2.55 t (min)

化学选修三知识总结归纳,专题总结

原子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能级和最多容纳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原子轨道的形状及能量关系 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

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 状态相同。如2p3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结构稳定,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4.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二、原子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每族元素的电子排布特点 ①主族 ②0族:He:1s2;其他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s1~2。 ④元 素周期表的分 区根据核外

电子排布分区 2.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①影响因素? ???? 能层数: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 ①含义 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 ,单位kJ·mol -1。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I 1 第二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I 2 ②规律 a .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一般排布顺序:IA

2.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图像专题

(二)能量图像专题训练 1.化学反应A 2+B 2 ===2AB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时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时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 2和1 mol B 2 的总能量 2.已知:①N 2(g)+O 2 (g)===2NO(g) ΔH1=+180 kJ·mol -1②N 2(g)+3H 2 (g)?22NH3(g) ΔH2=-kJ·mol-1 ③2H 2(g)+O 2 (g)===2H 2 O(g) ΔH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2=E1-E3 B.H 2 的燃烧热为kJ·mol-1 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 ,反应后放 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Q2>2Q1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 3(g)+5O 2 (g)===4NO(g)+6H 2 O(g) ΔH=+906 kJ·mol-1 3.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S(s,正交) ΔH=+kJ·mol-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表示断裂1 mol O 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 2 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 少 kJ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1) 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A 2 (g)+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Na2CO3)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微型专题五

微型专题五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2.掌握高聚物单体确立的方法。3.学会有机推断题分析解答。 一、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 1.加聚反应 例

1某软质隐形眼镜材料为如图所示的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该聚合物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B.该聚合物的单体是丙酸乙酯 C.该聚合物分子中存在大量的—OH,所以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D.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B 解析该反应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了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该聚合物分子中存在大量的—OH,和水能形成氢键,所以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根 据图示可知,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考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 【题点】加聚反应

特别提示 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写在方括号的右下角。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 “—”表示,如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2.缩聚反应

例 2某种具有较好耐热性、耐水性和高频电绝缘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片断为 则生成该树脂的单体的种数和化学反应所属类型正确的是() A.1种,加聚反应B.2种,缩聚反应 C.3种,加聚反应D.3种,缩聚反应 答案 D 解析从分子的组成来看,应是缩聚反应的产物,而且分子是由三种单体缩聚得到,分别是CH2O、

【考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 【题点】缩聚反应 特别提示 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 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如: ↑ 端基原子团 ↑ 端基原子 3.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

化学选修三高考专题练习

○ B ● F 化学选修3专题练习 1、A 、B 、C 、D 、E 、F 、G 七种元素,除E 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 、E 、G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 区,其余元素位于p 区。A 、E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 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 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 n np n+1;D 元素的电负性为同周期元素第二高;F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D ,G 。 (2)原子序数比D 小1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D 的原因是 。 (3)由A 、B 、C 形成的ABC 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4)由D 、E 、F 、G 形成的E 2DF 4、GDF 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原因 是 。 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 、F 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A 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 形。 (2)E 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A 、B 、C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B 、C 三种元素中与AC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结构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BD 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 (5)用晶体的x 射线衍射法对F 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F 的晶胞为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右图),又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g/cm 3,晶 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F 的原子半径是 cm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要求列式计算)。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 、B 、C 、D 、E 、F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 与B ;C 、D 与E 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 原子L 层上有2对成电子, B 、C 、D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 3DB 6型离子晶体X,,CE 、FA 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写出A 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F 离子电子排布式 。 (2)写出X 的化学式 和化学名称 。 (3)写出X 涉及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试解释工业冶炼D 不以DE 3而是以D 2A 3为原料的原因: 。 (5)CE 、FA 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 l 、3401KJ/mo ,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6)F 与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 与B 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 度为a g/c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2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A 、 B 、 C 、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C 、D 、B 、A 顺序逐渐减小。A 、C 同主族,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