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来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分析

合集下载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
Cov (C , JFMV ) α ⋅ Cov ( C , FMV ) Cov ( C , FMV ) ) ) a′ ′ = = =α⋅ = α ⋅ a′ 2 Var ( JFMV ) α ⋅ Var ( FMV ) Var ( FMV )
假定α不变,则α的存在影响的是系数 a′的大小,而不是系数 的显著性,所以α的存在不影响对 a′是否显著不为零的检验,且由 于α>0,a′是α的增函数,则不同数据背景下 a′的比较不受α的 影响。 同样,假定不变的α同样不影响对 b′是否显著不为零的检验。 (2)假定物价水平不变。这一假设使消费、储蓄、流通市值、劳 动收入、流通收益各指标都停留在名义数据的水平,数据中包含有物 价水平因素,从而不能反映纯粹的数量变动引发的相互关系。 (二)数据分析 1、 1996-2001 全 国 数 据 分 析
8
针对前文的(2)式,利用整理后的 1996 年 1 月至 2001 年 9 月 的相关数据回归,回归结果见表 1:
表 1 1996.1-2001.9 数据的回归结果 因变量: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亿元) 自变量 系数 t 检验 0.396 -0.937 -0.871 6.126 P 值 0.694 0.352 0.387 0.000 居民储蓄(亿元) 0.003379 期初流通市值(亿元) -0.00927 流通收益(亿元) 月收入(元) 检验结果: R 0.996 R2 0.992 调整 R2 0.991 F 检验 1960.888 P 值 0.000 DW 检验 0.869 -0.0380 0.本研究采用 1996 年 1 月至 2001 年 9 月的 69 个月的月度数据加 工处理而成(数据来源:1997-2001《中国统计年鉴》 、各月的《中国 统计》 、全景网 www.p5w.net 和 Winds 信息) ,数据包括各月的期末居 民储蓄余额、股票市场流通市值(A 股、B 股、企业债券、政府债券 的流通市值之和) 、上证综合指数、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居民零售

1993-2005年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分析

1993-2005年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分析

1993-2005年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化分析一、1993-2005美国利率政策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快速增长,并保持了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直到2001年才出现衰退的趋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运行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变得十分频繁。

在1993-2005年间,美国利率政策的成功运用离不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6年1月卸任,时年79岁),这位当之无愧的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在他18年的“统治”时间里,经历了1987年黑色星期天的股灾,1998年俄罗斯债券延期偿付的金融灾难,“9·11事件”后的经济恐慌。

他不断将美联储利率(美联储的基准调整利率)以0.25的百分点上下浮动,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使利率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让经济以其自身的潜能在低通货膨胀下持久稳定地增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盯住利率”(盯住政府国库券利率)是美联储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

自1987年以来,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势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当通胀率升高时,根据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人口增长率进行测算,提高利率;当经济陷入衰退,或者受到重大外力冲击时,则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正是在这一货币理论的影响下,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被美联储奉为法宝,并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改变了投资方式,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资金没有被、也很难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

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判断、指导经济增长的准则,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失误。

1993年7月22日,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参议院作证时出人意料地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改以调整真实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7813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改革措施

7813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改革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其改革措施1. 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的影响。

这场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政府开始放松监管,鼓励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

这引起了借贷储蓄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机构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中,并发展出了一系列利润颇丰的金融工具。

2. 危机的影响然而,这种投资策略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而瓦解,次贷危机抱残守缺,拖累了整个金融体系。

2008年,美国房屋市场崩溃,经济衰退加深,全球主要股指均受到极大影响。

由于股市下跌,银行间信任破裂,美国政府不得不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这些银行,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

3. 改革措施为防止类似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多德-弗兰克法案》。

这部法案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监管,明确规定了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同时加强了金融机构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还有对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和对投资银行结构的重新评估等多项措施。

4. 我的看法对于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反思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一方面,我们不能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需要建立更加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强调监管,必须加强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此外,也需要考虑房地产等领域的监管问题,以预防类似危机的发生。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望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管理和预测,进一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我们可以在数据采集、分析、预测等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降低风险。

总之,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只有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使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


q 证 分
股 票 总 市 值 。 具 体 的数 据 如 表 l : 口以上 把 数 据 带 入 方 程 ,取 对 数 后 , 『 进 行相 _软 件 分析 ,有 以下 结 果 ( 2 : 芙 表 ) 从 以上 EVi w 到 的 数 据 显 示 , s得 e 19 9 9年 2 0 年 这 9 间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07 的 财 富 效 应 不 明 显 ,影 响这 一 时 期 的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的主 要 冈素 是城 镇 曙 民 的 可支配收入 , T检 验 值 1 . 8 表 明 收 入 对 047
卜 _十 _
■= 一_ -= }
股 票 价格 的 波动 , 起 居 民资 产 的变 动 , 引 进 对 居 民 的 消 费支 l产 , 一 定 的 影 响 。 因 { £ j 此 ,研 究股 票市 场 财 富 效 应 的 实 质 ,就 是 要 研 究 由于 股 票 价 格 的涨 跌 所 导 致 的 居 民 资 产存 量 的 变 动 对其 消 费 的影 响 问题 。 关 _这 方 面 ,国 外 的 研 究相 对 比 较 成 丁 :
样 本 区 『 19 - 0 7 : H 99 20 ) J(
ga i l r  ̄ e

. .2 5 2 09 8 7
08 1 6 .7 9 5
. .6 4 3 10 5 0
O3 7 .2 7
Y t 13 3 7 .1 9 8 01 5 9 .2 2 7 1 .8 9 04 6 加 强 _持 有 股 票 的 消 费 者 信 心 ,而 日在 一 r . S t V . .1 9 4 00 7 6 00 0 4 .5 3 1 . .3 1 6 03 7 7 定 程 度上 ,对 不 拥 有 股 票 资产 的 家 庭也 产 生 相 应 的影 响;存 对 十 多个 国 家 长达 2 多 0 R s u r dO 9 10 — q a e = . 73 6 A jse —qae- d u t d R— u s r d 年 的数 据 分 析 的 基 础 ,C s (0 1 a e 2 0 )等 S. . = E 0. 7 2 0 4 81 F 1 .58 01 5 2 学 者 实证 验 证 了 财富 效 的 存 襁 P tra oeb (0 0 2 0 )放 松 了假 设 条 件 ,就 算 是 较 低 的 表 5 计算方法 :L a t S u e e s q a s r MP ( 际 消 费倾 向 ) C 边 ,其 相 应 的财 富 效 样本区阅 ( 9 9 2 0 ): 19 — 0 7 应 仍 然 十分 明显 ;L d is n t i d l u vg o 、S en e V ri b e a a l C f ci n oe fi e t St . E r r d r o t S t s i — ta i t c (9 9 1 9 )等 基 十 美 国 数 据 的 实 证研 究表 明 , C . .2 5 2 09 8 7 08 1 6 .7 9 5 . .6 4 3 10 5 0 虽 然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应 相 当 不稳 定 ,且 这 种 不 稳 定 很 难 消 除 ,但 股 票 总 市 值 与 社 Yt 13 3 7 .1 9 8 01 5 9 .2 2 7 1 .8 9 04 6 会 总 消 费 之 间存 在着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关 系 , St V . .1 9 4 O0 7 6 00 0 4 .5 3 1 . 3 7 6 0.3 1 7 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对国民经济 中的消费 R s u r dO 9 10 — q a e = . 73 6 A jse —qae= d u t d R— u d s r 确 实 存 在 着 一 定 的拉 动 作 用 。 从 19 年 } 证 券 交 易所 成 市 , 今 90 海 到 SE = .. 0. 7 2 0 4 81 F = 1 .58 01 5 2 年 4 中旬 即将 推 出 股 指 期 货 ,我 国 股 票 月 计算办法:L atSur s e s q a e 市 场 业 已走过 r近 2 年 的光 阴 。 于 巾 国 表 0 对 股票市场是 否存在财富效应 ,以及有多大 样 本 f 1 9 — 0 0 H 9 5 2 0 ): J( 的 财 富 效应 ,学 者 们 争 议 颇 多 ,利 川 各 种 V ri bl C f c e t a a e oe fi n i St . E o d rr r t S a S i - t ti t c 方 法 得 到 的结 论 也 不 尽 相 同 :李 学 峰 、徐 C 1 7 63 . 05 8 O. 81 21 1 0 2. 1 2 8 056 辉 (0 3 的研 究 认 为 中 国 股 票 市 场 不 存 20 ) O. 9 6l 2 9l 0. 1 6 8 1 41 7. 95 7 3 5 0 在 财 富 效 应 ; 贺 菊 湟 ( 00) 拿 振 明 Yt 2 、 0 (0 1 则认 为财富效应不显著;近期的研 sv 20 ) t o. 0 0 98 6 0 0. O 0 0 2 44 2. 94 2 0 01 究 中 ,王 虎 (0 9 、徐 斌 (0 9 20 ) 2 0 )等 人 { J ! l J — q m ̄ d O 9 7 A j,t d R s u r d d t e — q a e = s 认 为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i 在 不 断增 R s u e = . 9 、 S E = . . O 01 6 . 2 F = 7 9. 6 87 强 。对 此 ,本 文 采 用 年 度 数 据 ,初步 估 计

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股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十分关注它的表现。

财政政策是股市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对股市产生强烈的影响,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财政政策对世界各地的股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稳定经济、促进发展和实行公共政策方面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政策。

这些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债务负担等数据。

对于股市而言,财政政策对经济状况的影响可以导致股价上涨或下跌。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期间。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这会导致股市上涨。

例如,2008年美国经历了次贷危机,政府当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这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股市的反弹。

此外,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也对股市产生影响。

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会把投资者的资金从股市转移到债券市场,这会导致股票下跌。

而政府降低债券收益率会减少债券收益率的吸引力,这会鼓励投资者将资金流向股票市场,股市会得到提振。

此外,财政政策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特别是美联储的政策。

在美国,美联储是负责货币政策的机构,它通过调整利率和购买债券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美联储的决策。

如果政府提高财政支出并减税,这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可能迫使美联储加息以抑制通胀,这会让股市下跌。

然而,如果政府降低财政支出并提高税收,这会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使美联储有可能放松货币政策,促使股市上涨。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会干扰股市。

例如,利率、企业盈利、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等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

因此,不能过度依赖财政政策来决定投资策略。

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决策,以规避风险和获得回报。

财富效应的案例

财富效应的案例

财富效应的案例
财富效应是指财富的增长和分配对经济中各部分和人群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财富效应的案例:
第一例是“波多黎各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政府在波多黎各岛设立的。

示范区提供了很多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搬到波多黎各岛上,从而为当地带来大量投资和就业机会。

然而,这些企业大多只是在利润上获得了长足的增长,而没有把这些财富重新投入到当地经济中,从而未能实现财富效应。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美国医疗保健市场的。

美国的医疗保健消费者通常会花费巨额钱财购买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

然而,由于该市场的非竞争性和技术性特点,市场参与者在医疗保健消费方面面临了困难。

这些困难导致了医疗保健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下降,从而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购买力。

这种购买力的下降会影响到整个市场,导致整个市场的财富效应难以实现。

最后一个例子是关于中国的政府债券市场的。

中国政府债券是一种长期安全稳定的投资工具,经常被投资者用于进行长期的财富管理和资产分配。

然而,由于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不足,加上市场上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市场参与者对政府债券的投资需求下降,导致市场的财
富效应难以实现。

根据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财富效应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产生的。

在实践中,市场参与者对于增加财富效应的效果采取的策略通常包括调整市场参与者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提高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加强市场的监管和约束力度。

如果可以采取这些策略,那么市场将能够实现更高程度的财富效应,为整个经济提供更大的增长和发展机会。

探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

探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

探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背景、原因以及影响。

我们将介绍次贷市场的崛起,解释次贷危机是如何爆发的,以及华尔街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析政府应对措施以及金融体系改革对于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对未来的启示,并对整个事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以及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个人在保护经济稳定性方面的责任。

这些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更好地应对类似的风险,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次贷危机、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政府应对、金融体系改革、未来启示、崛起、问题、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次贷危机,也被称为次贷危机,是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该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崛起。

在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次级抵押贷款的概念。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给予信用较差借款人的高风险贷款,通常利率较高,贷款期限较短。

因为这些贷款的违约风险较高,银行往往将它们打包成贷款证券出售给投资者。

这种金融产品在当时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因为能够获取较高收益。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信贷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房地产市场,房价飙升。

银行为了吸引更多借款人,开始发放更多次级抵押贷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导致次贷市场的泡沫逐渐膨胀。

这种情况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次贷机构开始出现大规模违约,金融机构不堪重负,许多银行和投资公司濒临破产。

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一场华尔街金融风暴,许多金融机构相继倒闭,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对金融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改革。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探讨次贷市场的崛起、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金融风暴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应对措施和未来的金融体系改革。

1990284_人物观点

1990284_人物观点

11第13期尽管欧债危机阴影挥散不去,美国QE3猜测不断升温,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中国仍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其中,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在于动用更多的政策工具,而不仅是盯住信贷、强调社会融资总额。

在强调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提高居民的收入才是扩大消费的经济含义和重要意义,下一步的改革,应该把做大的GDP 的蛋糕向老百姓倾斜切。

随着今年经济增长减缓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大赚钱的情况会减缓,自然分红会降低。

作为稳健的投资者,既然股息率已经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了,可以选择买股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去年美国经济增速不足2%,低于经济学家认为的潜在增长率,这样的增速难以带来就业市场的显著改善。

因为依据经验,经济增速通常需超过其潜在增长率,失业率才可能出现下降。

而这一经验法则显然难以解释近来美国失业率和经济增速之间的变量关系,因此不确定就业市场的改善步伐能否持续。

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与经济增速不合拍,有必要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支持就业市场进一步好转。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股指与GDP 增速相关性不大———过去十年名义GDP 从9万多亿元变成47万亿元,整整有5倍扩张,而股市却没有同等幅度上涨,市场平均市盈率反而从2001年的50多倍变成如今的10多倍,整整缩减5倍。

原因在于股市只有二十多年历史,经历了扩容、全流通等初创阶段,投资理念回归理性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决定股市走势的主要因素是估值回归进度,而经济走势对股市起落的影响不大。

过去十年,宏观经济只是股市的一个小变量,让50倍PE 变为10倍PE 的才是大变量。

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Frontier ·Information辑:于勇E-mail:*******************《经济学人》:警惕智能手机依赖症1963年上映的英国电影《仆人》(The Servant)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作品:该电影深刻描述了一位狡猾男仆(饰演者为德克博·加德(Dirk Bogarde))同其放荡主人(饰演者为詹姆斯·福克斯(James Fox))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效应的产生及影响:来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分析财富创造是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89年末到1999年末,美国家庭财富实际净值增加了大约15万亿美元,其增长率超过50%,到1999年底人均净财富已经超过15万美元,迅猛的财富增加也同时创造出一个巨富阶层,以至于许多人将20世纪90年代比作了19世纪后期的金色时代——一些至今都是赫赫声名的大富翁,如Carnegie、Rockefeller、Vanderbilt等等、就是在那个时间段中积累财富、构筑福泽后代之金融帝国的。

到1999年10月,在《福布斯》(Forbes)所列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中,有267个都是亿万富翁,比10年前整整多出200个。

在90年代的美国财富话题中,更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那就是其中超过60%的财富创造来自于家庭股票持有价直的上升。

相当丰厚的股票市场回报,将那些首先具有现代投资观念的家庭带入了富翁阶层,按照权威机构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1995年公布的调查发现,当时大概有300万家庭的财富净值超过100万美元:而到1998年同样的调查显示,已有接近450万家庭达到这个水平;从1998年开始由高科技产业兴盛所推动的股市繁荣,更使资产总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在1999年底超过子500万大关。

这种财富拥有量的巨大变化无疑对于消费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联邦储备局十分关注股票市场,认为通过财富效应的传递,股票市场波动是影响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方面,由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显示向好的经济数据。

但是,过度的股价上升则有可能引发超过预期的通货膨胀风险;另一方面,如果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则会抑制消费、甚至引发经济衰退,事实上,有证据表明(Shirvani 和Wilbratte,2000)股票的下跌将比股票的上升产生更为强烈的效应。

与比同时。

上升的股票财富对于消费所产生的又一个可能效应就是,家庭往往将通过股票价格上升所产生的财富增加。

看成是能替代储蓄的一种当期收入,其直接后果就是股票价值的上升对于90年代美国个人储蓄率的大幅下降起了重要作用。

那么,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又应该如何衡量财富效应对于消费的影响?本文在下面部分将以90年代美国的股票市场作为分析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解述。

一、财富效应的提出根据《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财富效应是由哈伯勒(Haberler)、庇古(Pigou)和帕廷金(Patinkin)倡导的一种思想,他们认为假如其他条件相同。

货币余额的变化将在消费者总支出方面引起变动。

在股票市场上,所谓的财富效应也就是指股票价格的上升使股票持有者财富增加,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现象,也即股票市场上涨使人们更富裕,通常人们越富裕,消费支出也就越多。

现存的文献就财富效应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所提供的论证和数据是有限的、且存在极大的争议。

在研究消费的CAPM模型过程中(Mankiw和Zeldes,1991,Attanasio、Banks 和Tarmer,1998,Vissing Jorgensen,1999,Brav、Constantinides和Geczy,1999),一部分侧重于进行微观定量分析的文献认为,较之于非股票持有者而言,股票持有者的消费与股票市场回报之间存在更高的相关性;然而Poterba和Samwick(1995)在利用他们自己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时候,却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认为通过股票市场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对消费支出形成的作用是很微弱的Paker(1999)和Juster,Lupton,Smith和Stafford (1999)的研究却又表明,消费支出在家庭层面上的财富效应现象是存在的,但即便如此,至今都没有文献能够就给定时间段内的财富效应问题,进行宏观背景下的完整的定性分析;最后,Starr—Mc Cluer(2000)通过分析来自密西根大学的SRC(Survey of Consumers),即“消费者调查”的定量数据表明,股票持有者的支出仅仅受到财富变化的适度影响,而Otoo(1999)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股票持有者,股票价格和消费者敏感之间的相关性总是存在的。

二、财富的积累和储蓄实际上,家庭收入、消费和财富可以通过财富积累特性联系在一起:W[,t]=W[,t-1]+(Y[,t]-C[,t])+△P[,t]W[,t-1] (1)方程(1)表明一个家庭在某一时点W[,t]上拥有的财富总量,等于前一年结束时拥有的财富水平W[,t-1]加上在本年度内的(Y[,t]-C[,t]),即收入用于储蓄的部分,再加上可能产生的一些资产收益或损失,即家庭的有价证券在本年度内的价格变化△p[,t]W[,t-1]。

这个解释特性存在于所有家庭,是经济学一般研究中每个家庭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根据方程(1)的定义,现存资产价值的变动将部分地决定于股票市场波动,如图1所示:图1 财富的增长和累计的股票市场收益来源:Sydney Ludvigson and Chales Steindel,1999,How Important is Stock Market Effect on Consumption?FRBNY Economic Policy Review,July.图1中的上半部分显示,自1982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家庭财富累积增长及家庭资产收益累积增长(所有效据按1992年美元计算),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一致性。

而图1的下半部分则更加显性地图示出了在所选的样本区间中,即从1952年第四季度到1997年第一季度的40个季度中,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变化,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的得失在解释总财富变动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根据方程(1)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短时间内,财富积累速度的变化还可以是由于储蓄和支出的变化而造成的。

那么,财富积累的变化与储蓄变化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图2进一步描绘出了财富相对可支配收入比率以及个人储蓄率的表现,显示财富积累对于储蓄可能存在的影响。

进入1985年之后,财富相对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美国呈现显著上升的迹象,面与此同时个人储蓄率却大幅下降,究其原因,股票市场的普遍上涨,并导致消费支出增加和储蓄减少是最直接的引线。

图2 财富/收入比和个人储蓄率(1995:Q1——2000:Q1)来源:Morri A Davis and Michael G.Palumho,2001.A Primer On the Economics and Time Series Econometrics,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Series,Federal Reserve Board,Washington,D.C.美国的股票财富在最近20年里增长十分迅速。

从1982到1998期间,美国股权的总价值增加8倍,这个计算包括所有形式的股票财富如共同基金、退休帐户等,但是股票持有者范围的扩大恰恰是90年代独有的现象。

从1983年到1989年股票持有者一直保持在低于32%的稳定比率,直到90年代家庭持有股票的比率才快速上升,根据联邦储备局的相关公告,1998年时这个数字已经接近50%。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当期收入中投于储蓄的比率,另一方面使得宏观经济更容易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所影响,而且90年代股票持有者分布的扩大更加直接地提高了股票价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三、家庭财富构成和财富集中度在研究财富效应如何影响家庭消费行为时,分析净财富的构成、水平和分布十分有必要。

在家庭净财富构成中,股票市场财富占大约1/4的份额;个人所拥有的不动产和耐用商品如汽车等有形资产另外又占大致1/4的份额;债券和有息存款等其它的金融资产以及一些非股权公司资产等构成余下的部分。

表1 1989—1999年美国家庭净财富组合(单位:1999年美元,十亿)资产项目1989年12月 1995年12月 1999年12月有形资产12,183.5 11,796.2 13,940.9 除有价证券以外的金融资产15,634.5 17,168.8 21,616.8 有价证券的市场价值3,682.8 6,730.4 13,331.5 负债4,542.2 5,452.5 6,840.9净财富26,958.5 30,241.8 42,048.2来源: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2000)表1显示的是1989、1995和1999年底家庭净财富组合的构成情况。

在1989到1999年期间,实际家庭净财富上升接近1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每年4.4%的实际复合增长率,而其中超过2/3的财富增加发生在1995到1999年之间。

并且其中不同的净财富构成部分在增长率上存在剧烈差异,按照十年期间数据计算的有形资产实际价值增长仅为14%,不包括股权的其它金融资产实际价值上升38%,而公司股权的实际价值竟然大涨262%。

财富在家庭之间的分布是十分不均等的。

1%的美国家庭其持有的净财富值占美国经济中资产总量的1/3,与此相对,4/5最不富裕的家庭仅持有大约20%的资产,并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净财富的构成份额也存在重要的区别,表2列出了采自Survy of Consumer Finances 1998年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各类财富拥有量最高的0.5%家庭中所持有的资产分配比例,以及那些位列其后的家庭所持有的相应资产比例。

表2 1998年美国家庭所拥有的不同资产比例所有者百分比除年金以外的普通股票所有的普通股票非产权类金融资产房产权净财富最高的0.5% 41.4 37.0 24.2 10.2 25.6其后的0.5% 11.8 10.7 7.84.6 8.4其后的4% 27.7 27.2 26.2 20.5 23.4其后的5% 10.3 11.3 14.0 15.4 11.4其后的10%7.2 9.8 13.9 20.1 12.8底部的80% 1.7 4.1 14.0 29.3 18.5来源: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1998.股权持有者中最富裕的1%家庭拥有大致一半的公司股票,而其它资产拥有者中1%最富裕家庭拥有显著少的其它资产份额。

在公司股票和房屋产权之间进行对比就特别明显,拥有最多不动产的1%家庭拥有所有不动产的15%,而底部剩下的80%家庭占有总量的29%,而对于公司股票,底层80%家庭持有数量只占所有普通股票总持有量的4.1%。

家庭净财富在财富分布中的不同点是估量财富效应的一个重要考虑。

对于财富分布底层的4/5家庭而言,1998年平均净财富为$65,000,即使对于略高一层的财富拥有家庭,平均净财富也仅为$173,400,这些统计显示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对于大多数家庭行为仅仅具有适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