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级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级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 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得地理成绩往往比较好,而且对地图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而不是排斥。读图能力强,对知识掌握的往往也准确、扎实与长久。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进行“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从而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识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2.同一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地理教育普遍重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在美国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对于学生来说,绘制地图应成为和写一段文字一样普通、自然和简单的事情。”1995 年颁布的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指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地图技能应包括绘制地图、使用地图、解释地图的能力。国外学者Tilbury 和wiiliams(1997 年)认为学生应掌握的地图技能涵盖阅读地图的能力,阅读地图是学生独立地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综合了感知、思维、地理图像知识和基本读图方法,并且在阅读地图的过程中,同时必须解释地图,即把地理先备知识与地图上观察到的类型、特性产生相关。

国内有关地图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从地图能力的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地理高考评价目标第四项要求考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汪文达根据这一评价目标,将地图能力分解为识图、读图、析图、绘图和忆图五个方面,并从五个方面来谈在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李峻峰、石高俊结合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江苏省考生答题情况,指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方法,并在地图学习中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吴建新强调地图能力的培养的中心环节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中来,通过画图、读图、析图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既带动地理知识的全面落实,又锻炼了学生

的操作与实践能力,他在分析地图能力实施策略的基础上有提出构建地理认知模式:有图必依——无图显图——图文合一三个层次。

我国新课程改革后,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第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第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第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第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课题研究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含了众多的地理知识,许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都可以通过地图表达出来。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地在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正成为一个“地球村”,地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任何正常有效的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

进行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这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人们常把知识渊博的人形容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我们大部分的学生对“渊博”可不是这么的积极。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就是死记硬背的文科知识,对地理学习没有兴趣,因而地理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形象语言,也是形象思维赖以进行的表达工具,因此,教学中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图文并茂,用图像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无论是地理教材、习题还是历年的高考试卷,地图的身影无处不在,尤其是高考试题几乎无图不成题,以图为载体考察学生的地理能力在近几年的地理高考中越来越凸

显,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要想拿高分首先依赖地图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三,提高地图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课题研究,设计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地图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原因,对症下药,从而使地理教学更见成效。

第四,提升地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地理课程标准标6在地图方面增加了许多的新内容,且对于读图能力的要求也是有增无减,地图能力的培养研究将给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可行化建议。

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且重要环节,地图读图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情况,在检验学生地理成绩方面尤其明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读图的意义之所在,让学生在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有指导,方法上有成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有关“地图能力”解释有很多种,我国地理教育界大部分都认为读图能力是从图像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裴新生在《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中指出:“地理读图能力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地从一幅没有读过的地图中获得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叫做地图的判读能力”。

吴建新在《提高学生地图能力构建地理认知新模式》提到地图能力的内涵包括地图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一系列地理能力。他还进一步指出,“地图能力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有图必依,即利用各种现存地图、示意图表、地理模型等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通过画图,初步掌握编制常用图表和示意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是无图显图,即通过自己编制地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三是通过前二个层次的逐渐培养、训练和提高,不断改变学生认知习惯、思维习惯和心理习惯,通过地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贮存的能力培养,达到“图文合一”。这三个层次由表及里,逐渐深化,又相互促进“。也有不少地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指出“读图能力即从地理图像中检索信息的能力”。

李世英作为在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紧密联系地理教材,选取大量地理图像系统的教学实例,充分结合其多年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提出在信息时代应如何紧密联系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提高地理素养。她指出“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爱看图的习惯,然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忆图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觉用图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培养过程,让图像系统成为可亲的、有用的工具,使读图能力真正成为人人都具有的、有用的生活能力。

所谓“读图,就是随着识图能力的提高,依据读图规范,学生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述出地图的内容,即把地图的形象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的过程。”地理教学大纲对学生读图的要求体现在辨别方向、识别地形、区别不同比例尺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特征及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这些读图能力都体现在学生学习地图和教师教图的过程中,从低到高,由简入难,一步步地掌握读图的能力要求,达到高中生应用的读图水平。

读图能力是地图能力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集中训练用于“地图”章节内容中,掌握了基本的地图知识后,要在其他各章分散练习各种读图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地图能力的水平。对于能力提高的指导,切记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步骤,不能不看图名、图例和注记就直奔目的地,这很容易导致做错题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况,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地阅读地图,直到找到解题所在。在学生看一遍不明白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反复多看几遍,还可以变换角度看图,这样往往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图教学模式和读图训练方法,从高一到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有所侧重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使学生分析读图的综合能力有明显提高,顺利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为今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为:

1.探索出一套自我特色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作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形成系统的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方法,并对学生读图的方法作相应的总结。

3.经过课题研究,完成相关的教学论文,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主张。

四、研究内容

1.主要内容

(1)分析研究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现状。作为普通的农村高中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学习上也显得不够积极,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必需先从他们自身入手。(2)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途径。不论是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还是在习题的处理过程中,重视每一幅地图,并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展示于教学相关的地图,重视课本中的重点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为去挖掘,精心设计各种相关问题,多花时间带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3)教学中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从看图、析图、绘图等步骤来对学生的读图作指导。看图即看整体,先正确地认图,再考虑看图的顺序性。析图就是要说明“为什么”的问题,有图就要说出理在何处。绘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并理解图形,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常考图形。

(4)培养学生图文转化,图形结合能力。认图、析图是为了读懂图反映的是什么的问题,对图形本身做出理解。要完整地做出题目,还要把读图与文字材料相结合。在学习中,图文的转化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课本的文字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理示意图、模式图等地图教学,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

2.研究重点

探寻规律,总结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让学生会读图。

五、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我校高一、高二地理必修学生和高三地理选修学生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 年3 月至2012年12 月)

学校开展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宣传发动,个人确定申报课题,拟定课题申报表上交审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关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文献资料。

2.研究阶段(2013年1月至2014年8 月)

按照课题计划方案进行各项研究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穿插图表的读图解题的方法与思想。通过调查问卷从广面上探寻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谈心,发现学生个体存在的疑惑。适时地作下记录与交流心得。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静态的、动态的的图片与视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于做读图题,采用渗透方式逐步的教会学生做题,做题有方法,解题有思路,让学生形成一套解题方法,培养他们形成一种地理做题思维。查找资料,做好读图题类型归纳,形成一套较为完整读图专题训练。对考试题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给出较为详细的讲解,及时做好专题研究的记录与教学发思。

3.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8月至2014 年10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投身实践,总结经验,撰写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申请结题。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重点了解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用地理学科中难易程度不同的主要图像类型来考查

学生的读图现状。

2.观察记录法:每次练习或测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在做读图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文献研究法:参考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有效的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指导。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套颇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缺乏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这方面需要监督和加强。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复习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不会预习、不会复习除了学生自身约束力差外,往往与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有限密切相关。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安排时间让学生看书。我主要采用了这三种方法,一是在课堂中留出时间让学生看书,给学生画出阅读范围,指出阅读重点;第二种是进行预习,上一节课布置预习作业、提前发导学案给学生,督促其进行必要的预习;第三种就是布置课后复习作业,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读书。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1)确定自读要领:比如明确地理事物的位置、弄清主要地理事象的特征、规律并分析成因。

(2)指导自读方法: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有选择性,有的细读、有的略读,有的默读、有的朗读,有的采用图文结合读、有的对照比较读。

(3)突出自读重点:有时教材内容繁多,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提取关键词,突出重点。如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学生读课本黑色字体即可,有

重点的读。

(4)强调读思结合:在平时读书中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通过教学工作中这些方法的使用与坚持,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大部分学生在后期几次考试中成绩取得明显的进步。

2.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办功备的效果。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普遍缺乏行知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其中不会“用图”、不会“概括”、不会“综合”和举一反三是学生感到地理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课题实施阶段,要注意在这三方面的方法培养上多下工夫。

(1)突出地图教学,培养图文转化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用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教材中的每一幅地图,并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相关的地图,从不同角度、方位去挖掘,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比如对“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转换公转方向、地轴方向、“二分日”与“近远日点”的位置区分等角度帮助学生读图和理解公转的相关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单单会读图还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完整地规范答题,少失分乃至不失分,光靠会读图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得十分注重图文结合与图文转化的训练。指导学生做到“左书右图”,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2)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先见森林,后见树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每一节课堂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学习的内容构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和联系研究,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途径等。此外,当学习到某一专题

时,教师也注意首先从整体上让学生进行把握。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明确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特征:何地、何物、何种状况、方向如何。其次,帮助学生提高概括道理原理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处理好众多的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分布状况等),将其总结归纳,上升到地理基本原理(如地理概念、分布规律等)。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某一区域的现状,掌握该区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通过“地理”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形成一定程度的地理概括能力。第三,“画图总结”,加强地理示意图、模式图等地图教学。凡是思维都需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物质载体主要是图象语言(地图)。我们在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时,一般是一个要素接着一个要素进行的,这样就有必要在一定时候进行、归纳和概括,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这时利用示意图、模式图等地理联系图表的教学就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突出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学会“综合”。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指出:“地理学传统上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长期以来,地理科学既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成分,也要研究非自然成分的人文现象,同时研究自然与人文关系。这是地理学区别于其它科学的显著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兼容并蓄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高考文综改革更是把在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

3. 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往往又是能否敏捷得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重要”,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

上,教师用尊重知识、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集思广益,组织学生讨论、辩论,营造一种竞争、和谐的探究环境。

其次,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推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比如在必修一的教学中,内容基本属自然地理,不少内容如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有关章节需学生进行逻辑性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此时学生还未学过立体几何、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就比较大,学生学习一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在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该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如在热力环流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烧开水的情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锅中心的水向上翻滚,而四周的水又下翻?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气温、气流、膨胀上升、冷却下沉、气压等词,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黑板上的名词。这个图实际是学生提出的一个假设,假设是否正确,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理解热力环流。这样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比以前老师单纯的讲述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也获得更巩固的知识。

(二)总结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技能的方法

1.教师的示范读图是学生读图的镜子,大部分学生对于读图相当于一张白纸,你怎么教,他怎么学。教师的示范显得非常重要。课堂示范读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告诉学生读图先读图名,知道你读的是什么图。二是要看图例,帮助学生指出代表不同地理因素的符号,不同符号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如城市及城市的等级符号、各种矿产的符号、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图等。三是将一些近似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指图加以区别,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2.学生读图练习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

读图是大脑收集地理事物、地理信息的过程,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环节。看懂地图与熟悉地图是理解地图的重要准备,又是进一步学习地图知识与地图技能的基础。读图练习中,要读的对象较多:有的是分布于地图各个部位的散点,如城市,矿山等,有的是

蜿蜒曲折于地图上的各种形状的图形,如海洋、陆地等。对于地图上这些不同形式的符号,在读图时要区别对待,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地理因素。例如:读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图中四地的气候条件最适合种水稻的是?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不同的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甲图中最冷月(1月)气温在0℃以上,7月份气温高;降水分布不均,冬季多,夏季少;结合气温与降水,可判断甲地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乙地气温最冷月在0℃以上,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样的分析方法,可判断出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次,分析第二个因素——水稻的分布区,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相比较而言,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更好,更适合种植水稻。对于这样的练习题,需要学生根据图会准确地判断出各种气候类型,然后结合题干要求,做出准确地判断。

3.学生填图是提高学生读图技能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生填图是大脑对已有的地理事物、地理信息进行再现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读图技能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让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有印象的情况下进一步熟练掌握图上信息。通过对地理填充图册的运用,学生将大脑中已有的地理图像进行分析、记忆,并动手填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

读图、记图能力。

4.学生拼图、补图、绘图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技能的最有效方法。

拼图,就是把分省(或国家)图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在讲政区图时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既有趣又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补图,是填图的另一种形式。在复习时,我有意画一些不完整的图让学生补画完整。如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只画出其中的一大部分,留有一小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整。如下图把地球补充完整就很好判断出地方时等信息了。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主要动手环节。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如复习地球的公转时,要求学生绘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以及地球的公转图。

学生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是大脑对地理事物、

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再现的过程,是提高初中学生读图技能的最有效方法,而在复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三)基于课题研究写成了两篇相关教学论文,《浅析地理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与策略》与《从2014年江苏地理高考题看地理图表教学》。

高考是我们高中教学最终的试金石,是课程标准规定之依据,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地理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彰显着明显的与时俱进,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每年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图表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通过考查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和判读能力,反映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阐释和运用水平。不管考查人文地理还是自然地理,大多通过图表来阐述。所以地理图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训练读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课本上的地图是必须要记住的。同时要在原来读、填、绘、记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复习,通过对课本上的地图强化复习,巩固地理知识。对于区域地理部分,要用地理课本中的理论,形成一定的知识模式,必要时可以套用回答一些问答题。比如,回答关于区域发展措施的问题,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回答: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图既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比如2011年第43题图15“北京市简图”,图16为“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示意图”判断地租最高水平的地区以及工业地带的分布,这些信息的获取都要依赖于对地图的分析。再如2012年第10题就要取决该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的判断,基于对向斜的判断才能最11题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般较难的图,如光照图、气压带风带图、季风图、锋面图、洋流图、自然带图、等值线图,读懂其常见的图示即可。学业测试题考查较难图时都是呈现常见的图示。多联系学生生活,强化实例分析,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小高考题目强调灵活,主要是综合分析能力增强。

八、研究后的思考

这次的微型课题研究,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如何研究课题,用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认真地做一件事,不论成效结果怎样,坚持就是一种成长。研究过程中,要参考大量的资料,对比相关的概念,做问卷调查,写分析报告,收集材料等等,这些工作全由一个人完成,由之前的难以想象到完成后的难以置信。当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缺乏课题研究的学习与经验,对于一些概念没有搞清楚,比如“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就没有很清晰地理解是对什么进行界定,怎么界定。二是对于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材料没有及时整理归纳,最终材料显得不系统。三是对问卷调查的内容选择上不够细致,没有明显的针对性,系统性也不够强。四是与学生的沟通上不够细心,引导作用不明显,对待问题的现状、原因与措施挖掘的不够深刻,总结得尚不够细致。由于本人经验及能力各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得出的研究成效局限于以上内容。这次微型课题结束后,课堂依然在继续,探讨依然在前进。地理学科的时代性也要求着我们的教学要适应新的需要。今后,我们将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重点放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图像系统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一定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不足。有了这次亲身实践,我定会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研究学习作铺垫。

淮安市车桥中学

张媛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本人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分析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毕业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二是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就拿2009年全国文综题来看,选择题1-2考的是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为坐标图;3-5题考点为大气运动,为等值线图,图中加上经纬线。6-8题考点为道路建设与地形关系,图为海拔和路程坐标图。9-11题考点是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以表格和柱状图结合。这就是地理题所有选择题;再看非选择题,第36题考的是尼罗河的问题,图由区域轮廓与等值线结合,再加上一个表格构成。39题考的是综合题,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图。可以看出,高考地理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再查近些年来的试题,无不如此。而且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将越来越突出,而且对考生读图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学生读图现状

结题报告——范文

一、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最主要的依据,其基本结构包括: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2)理论依据。 (3)研究目标。 (4)研究方法(采用哪些教育科研方法)。 (5)研究的主要内容。 (6)研究过程概述。 (7)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结论与建议。 (8)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结题报告要注意基本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具体情况,在体例上可作适当调整,我们反对格式呆板化,但也不能违反基本格式。接下来着重谈谈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题报告题目的表述要有明确性 结题报告的题目一般格式为:《……》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是该课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准确地概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且有新颖性。具体要求是:①应有价值、有新意。②范围既不会过于宽泛,也不会过于狭窄。③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④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⑤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⑥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⑦不宜用过分修饰、文学化的题目。⑧用词规范,切忌杜撰。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题目不当或该研究没有价值,就得终止研究,重新调整研究课题,并呈报立项审批单位。在结题报告中应写新的课题,并附上说明。 三、理论依据的选取、运用要准确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三种情况:①无“论”可依;②有“论”难依;③大“论”小“依”; ④有论不依。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教育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 四、教育科研过程要作客观、清晰的概述 对研究过程的概述必须符合研究类型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多种划分标准,因而教育科研有多种类型,诸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等。对于各种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应明确界定。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数是应用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当前我国进行的有学校整体改革实验、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验证实验、教育政策决策的实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929416.html,,请保留此标记。))。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 2.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3.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4.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5.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6.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7.近几年来,你家乡农村的种植业结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8.当地有没有人外出谋生?到什么地方去谋生?有没有外地人来本地工作?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行业?这种人口

流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9.统计自己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各类商品,哪些是本地、本国生产的,哪些是外国生产的。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10.你的家乡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吗?如果有,自你记事以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满意这种变化?请分析河流(湖泊或池塘)变化的原因,并为该河流(湖泊或池塘)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11.连续一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记录与地理有关的报道。选择其中的一则报道,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或评论。 12.调查你居住的城镇是否已有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规划。你对家乡的城镇规划有何建议?请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可行性建议书。 13.你所居住的乡村是否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规划图,为家乡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图景出谋划策。 14.假如你的学校建筑可以像玩具积木一样移动到你想任意选择的地方,如大城市、小城市、北方、南方、沿海、内陆等地,你将选择何处?请用你学过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说明你所选择的依据和道理。 15.在电话簿里查找本地主要的大学、党政机关、工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篇一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胡良杰 成员:陈大妞李晓霞胡亮 主持人所在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 报告日期:2014-12-22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 第四、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方法,因此提出该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基本知识去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掌握正确的读图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从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像)提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训炼学生地理高考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这样讲并不言过其实。地图是讲授内容的印证,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能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及本质联系,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读懂地图,地理难点内容也就迎刃而解。地图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课本中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等)。 (1)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每幅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教学相关的地图,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2)课堂上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图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锦集(三)

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锦集(三) 七班级地理美育内容体系研究 中学地理多电视台教学与素质教育教学法的整合尝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英、汉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测试研究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的体现策略 初中地理游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论地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生理研究 新百年我国地理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教育理念的厘革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关键 论中学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全球变化视阈中的中学地理探索追究型课程构建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数码地球技术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学业成就检测评定系统研究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 中学地理可持续成长思想教育的模式研究 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都会地理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软件资源的建设 中学地理活动课程的研究 中学地理活动课程的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中学地理科学观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地理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情况教育的切磋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基础教育初中学段地理课程成长初探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地理新课程“认识区域”部分的教学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中成长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的高中地图教学研究 中学地理地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以银川地区为例地理教育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双线两本”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地理教学成长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 素质教育中的地理教学与可持续成长

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学员微经验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尧 头 镇 学 校 侯彦鹏 2017年11月3日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尧头镇学校侯彦鹏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尤其是教材中大量翔实的、图文并茂的地理图表,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征,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有许多课文是以地图为主体,各种地图中储藏着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离开了地图的地理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我认为首先应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而学会读图是掌握地理图表最基本的技能。地图是地理知识的模像直观。有人这样认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因此,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运用地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地图,要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区南阳中学主持人:吴洪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智造”的关键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到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我国教育部2014教基[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高中学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学生地理图表素养与学习中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实践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现实案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揭示当前高中学生图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图表阅读能力提供实践依据及具体的培养途径。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视角选取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培养模式思路选择以体现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模式。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蓬勃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钟启泉指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汤国荣也指出,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他把地图技能放在第一位进行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等等国内外研究,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关注学生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了学生的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研究对象:2015年秋季入校高一新生和现有在校高二学生。 核心素养:2013年2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核心素养在基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高一地理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3-2014学年度砀山铁路中学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小组活动有效实施》结题报告 高一地理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占据着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记忆课本教材知识,许多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许多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还充斥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作为教育者,应该为改变这些发出自己的声音、付出自己的行动。 地理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欠缺的课堂设计可能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地理课生动有趣,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呢?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开展设计与有效性评价实验,建立易于操作的高中教师和学生课堂小组活动设计评价模式,从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双赢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高中地理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为主课题《地理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提供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研究的主要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学生课前准备调查法、讨论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或研究成果。通过利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对此问题的态度看法。 实施阶段课堂教学中让各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本节知识点,学生代表负责记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总结研究过程,比较分析,归纳研究成果,形成报告、论文、等。 2.研究过程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的设计要让地理课堂“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活起来。地理课堂小组活动的创新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地理,开辟地理教学的新天地。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1、评价的指导思想得以明晰。

浅谈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方法

作者/来源:张慧发表:2010-01-19 浏览: 118次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读图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能力。地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因此有人认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能力。在七年级地理的第一单元中,就有学习读图的基本知识,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指向标、比例尺、图例,学会怎样辨别方向,怎样测算比例尺度,各种图例都代表什么,怎样通过这些要素去认识图……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打好了基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问题讨论来掌握知识,运用地图,据图设问,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读图能力。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为达到这个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按以下步骤教学: 1、展图。展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展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基本印象。 2、说图。说图就是利用挂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析图。析图就是对地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果说展图和说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的话,析图则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问题提得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分析地图越深刻。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习惯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又稍有变化的图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搞懂,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样才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形)。同时,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多方位的联系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草稿纸上独立填图,进行相互比较,从而达到熟练程度。如七上第二单元《大洲和大洋》中,活动题就有要求学生绘图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七大洲和四大洋具体位置和轮廓的记忆,进行绘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知识。通过绘图训练,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5、填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让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有印象的情况下进一步熟练掌握图上信息。通过对地理填充图册的运用,学生将大脑中已有的地理图像进行分析、记忆,并动手填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记图能力。 总之,读图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形象的记忆网络,而且不同类型的地图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关系十分密切。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在图像的内容和比重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加,并且在教材选编时也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一、重视地图和文字的配合地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图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地图。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讲授矿产分布、工业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都必须有相应的地图,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地图册或教材图像),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二、重视学生在读图时认识上的升华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

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比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各机关、单位的年度工作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等。下面是请参考!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 乐和幸福,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

扰,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到幼儿园也要养 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 三、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软飞盘,树叶沾画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独立动手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这些有独特个性的自制玩教具体现了幼儿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老师们通过亲手制作形式各异的玩教具,体现出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幼儿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孩子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幼儿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 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

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地理课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每一研究课题,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要明确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探究报告)。下列课题供参考,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或设计其他课题。 1.连续观测一个月(至少半个月)的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对这些资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要促进家乡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你能为此做哪些工作? 3.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4.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5.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 6.针对“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你支持哪一方意见?用搜集的资料论证你的观点。 7.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8.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9.找两幅或两幅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10.对比你的家乡与你所观察或通过传媒了解的地理区域,分析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11.你的家乡附近有山地或丘陵吗?如果有,目前该山地、丘陵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怎样?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浅谈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5年度池州市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论文参评论文 浅谈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地理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非常的高,但现实地理教学及学生读图能力让人很不满意,所以在高中文科班的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学生读图能力重要性现状培养的方法措施 一、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图像系统”的学习。这是因为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读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的原理。 二、地理教学及学生读图能力的现状 在我们这个地区初中阶段虽然开设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地理课程,最近几年才把地理纳入中考,但分值仅占10分。导致学校不安排专职地理教师,地理教学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地理课的学习。

高中阶段,地理课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各校有了专职地理教师。高一段每周二节地理课,时间非常紧张;加之学生课程多、高一下文理要分科,学理科的学生不重视,学校的地理教学仍然很艰难。到了高二后,理科班每周一节地理课,只是应付学业水平考试。只有文科学生才真正开始了地理课的学习,也就是说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是从高一下学期文科班开始重视的。 根据教学、学生做习题及试卷分析情况了解,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读图能力非常差,有的学生连最基本最简单的景区图、政区图和地形图都看不懂,更别说用图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了。所以,在高中文科班的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培养与训练便成为重要而紧迫的教学任务。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地图的三要素,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步骤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其中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先明确方向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 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 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 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 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 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 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 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 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 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 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 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 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