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新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8)

2020届新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8)
2020届新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8)

2019年最新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解8

-- -- -- -- -- -- -- -- -- -- -- -- -- -- -- __ -- __ -- __ -- -- -_ -- _ -- -: -- -- -- __ -- _ __ -- __ -- -- -- -- -- -- -- -- -- -- -- -- -- -- -- -- __ -- __ -- 考 -- __ -- _ -- __ -- : -- - - ● -- -- -- -- -- 题 -- -- 答 -- -- -- 要 - - : 号 不 _ -- _ - __ 请 级 -- 班 内 - 名 - 姓 线 -- -- -- 封 -- -- -- 密 -- -- -- -- -- -- ● 2019 年最新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9.1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 2B 铅笔填涂 2.提前 5 分钟收答题卡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理科第三册§3.8 例 2 及文科第三册§ 2.5 例 2 改编)如图,在边长为 6cm 的正方形铁皮 的四角截去相等的正方形,将剩余部分沿虚线折起,做成无盖方底箱子,这个箱子的最大 容积是( ) A .12 cm 3 B .16 cm 3 C .24cm 3 D .36 cm 3 2.为了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 100 名高三学生,得到学生视力频率分布直 方图,如右图,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 4 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 6 组的频率成 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 a ;视力在 4.6 到 5.0 之间的学生人数为 b ,则 a 、b 的值分别为 A .0.27,78 B .0.27,83 C .2.7,78 D .2.7,83 3.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且一个焦点为 F 1(- 5,0),点 P 位于该双曲线上,线段 PF 1 的中点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4、只含有z y x ,,的三次多项式中,不可能含有的项是 ( ) A.32x B.xyz 5 C.37y - D.yz x 24 1 5、与方程12x x -=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A 、212x x -=+ B 、21x x =+ C 、21x x =- D 、1 2 x x += 6、把方程112 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长3.现延长到点C ,使3.取线段的中点D , 线段的长为( ) A 、4.5 B 、6 C 、7 D 、7.5.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 2 12 y 和2 B .-3和0 C .2和2 c D .和-8 10、若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的次数为( ) A.一定是4 B.不超过4. C.不低于4. D.一定是8. 11、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完整版)2018技能高考模拟题(数学部分)

2018技能高考模拟题(数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下列四个命题:(1)空集没有子集.(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3)}0{=? (4)任何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 )个 A.0 B. 1 C.2 D.3 2.下列函数:(l )2x y =,(2)3x y =,(3)x x y -+=11lg ,(4)2 1131--=x y 其中奇函数有( )个 A.3 B.2 C.1 D.0 3.下列命题:(l )02sin 2cos >-,(2)若54sin =a ,则53cos =a . (3)在三角形ABC 中,若A A cos 3sin 2=,则角A 为30度角.其中正确的有()个 A.3 B. 2 C.1 D.0 4.下列说法:(1)两个相等的向量起点相同,则终点相同.(2)共线的单位向量相等.(3)不相等的向量一定不平行.(4)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一定是零向量. (5)共线向量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其 中正确的有( )个 A.2 B.3 C.4 D.5 5. 有点(3,4),(3-,4-),(1,1+3)(1-,31-),其中在直线013=+-y x 上的有()个 A.1 B.2 C.3 D.4 6.下列说法中:⑴数列{112-n }中负项有6项.(2)73为数列{12-n }中的项. (3)数列2.4.6.8可表示为{2. 4. 6.8}.其中正确的有()个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若数列{n a }中,11++= n n n a a a 对任意正整数都成立,且216=a ,则5a = 。 n a = 。 2. 若a =(3,4),b =(2,1),且(a +xb ))(b a -⊥ = 。 3. 满足2 1sin ≥ a 的角a 的集合为 。 4. 4.函数|3|log 2 1-=x y 的单调减区间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角a 的终边上一点P 的坐标为(t t 3,4-)(t 不为0),求a a cos sin 2+. (2)设2e ,2e 是两不共线的向量,若涵212ke +=,113e e +=,212e e -= 若三点A 、B 、D 共线,求k 的值. 2.(1)求函数)6 2sin(3π-=x y 的单增区间. (2)说出函数)3tan(π-=x y 的周期和单调区间. 3.(1)过点P (1-,1-)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若P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求该直线的方程和倾斜角. (2)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且77=S ,1515=S . ①求n S .②若为数列的{n S n }前n 项和,求n T .

2016-2017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卷 (满分:12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在△ABC 中,若∠B =∠C=2∠A ,则∠A 的度数为 ( ) A.72° B.45° C.36° D.30° 3.下列命题中:(1)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2)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 ) A.BD =DC ,AB =AC B.∠ADB =∠ADC ,BD =DC C.∠B =∠C ,∠BAD =∠CAD D.∠B =∠C ,BD =DC 5.如图,DE ⊥AC ,垂足为E ,CE =AE.若AB =12cm ,BC =10cm ,则△BCD 的周长是( ) A.22cm B.16cm C.23cm D.25cm 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12 B.15 C.9 D.12或15 第4题 第5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若点 P(m,m-1)在x 轴上,则点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9.如图,PM ⊥OA ,PN ⊥OB ,垂足分别为M 、N.PM =PN ,若∠BOC =30°,则∠AOB = . 10.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当添加条件 时,就可得到 △ABC ≌△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11.从长为3cm 、5cm 、7cm 、10cm 的四根木条中选出三根组成三角形,共有 种选法. 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底角为 . 1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为BC 边上的高,E 为AC 边上的一点,且AE=AD ,则 ∠EDC = . 14.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 B 落在点B ′处,DB ′、EB ′分别与AC 交于点F 、G.若∠ADF =80°,则∠EGC = .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5.如图,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 对称,∠C =90°, 试写出a ,b 的长度,并求出∠G 的度数. 第14题 第13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5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 (共8页)

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5分×6=30分) 19.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个数是( ) ①若A B =?I ,则,A B 中至少一个是空集 ②若A B S =I ,S 为全集,则A B S == ③()()A B A A B ≠≠ ??I U ④22 (2)0(2)0x y x y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0 B.1 C.2 D.3 20. 不等式(5)(4)14x x -+-≥的解集是( ) A. 32x -≤≤ B. {}|32x x x ≤-≥或 C. {}|32x x -≤≤ D. {}|32x x -<< 21. 下列说法正确个数的是( ) ①1,(,)y x =+∈-∞+∞表示一个函数 ②22()1()sin cos f x t t t ==+和g 表示同一函数 ③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意义.如果有12,(,)x x a b ∈,当12x x <时,12()()f x f x <成立,那么函数()f x 叫作区间(,)a b 上的增函数 ④如果函数2()2(1)31+)f x x a x =-++∞在区间[,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3,)+∞ A. 0 B. 1 C. 2 D. 3 22. 下列函数在定义域内为减函数且为奇函数的是( ) A. ()3x f x -= B. 3 ()f x x =- C. ()sin f x x = D. ()cos f x x = 23. 已知向量,a b r r ,且22,56,92,AB a b BC a b CD a b =+=-+=-u u u r r r u u u r r r u u u r r r 则一定三点共线的是() A. A,B,D B. A,B,C C. B,C,D D. A,C,D 24. 小明抛一块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出现正反各一次的概率是( ) A 14 B 12 C 34 D 1 二、填空(5分×4=20分) 25. 计算( 34 1 log 50.5330.125+29--+= 26. 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 27.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110a =,则21S = 28. 已知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为4cm ,侧面积为80cm 2,则它的体积是 xx 北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高考数学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202220

高考模拟复习试卷试题模拟卷 【高频考点解读】 1.了解函数y =Asin(ωx +φ)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 =Asin(ωx +φ)的图象,了解参数A ,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2.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热点题型】 题型一 函数y =Asin(ωx +φ)的图象及变换 【例1】 设函数f(x)=sin ωx +3cos ωx(ω>0)的周期为π. (1)求它的振幅、初相; (2)用五点法作出它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图象; (3)说明函数f(x)的图象可由y =sin x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 【提分秘籍】 作函数y =Asin(ωx +φ)(A >0,ω>0)的图象常用如下两种方法: (1)五点法作图法,用“五点法”作y =Asin(ωx +φ)的简图,主要是通过变量代换,设z =ωx +φ,由z 取0,π2,π,3 2π,2π来求出相应的x ,通过列表,计算得出五点坐标,描点后得出图象;(2)图象的变换法,由函数y =sin x 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y =Asin(ωx +φ)的图象有两种途径:“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 【举一反三】 设函数f(x)=cos(ωx +φ)????ω>0,-π2<φ<0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 ?π4=32. (1)求ω和φ的值; (2)在给定坐标系中作出函数f(x)在[0,π]上的图象.

题型二利用三角函数图象求其解析式 例2、(1)已知函数f(x)=Acos(ωx +φ)的图象如图所示,f ??? ?π2=-23,则f(0)=( ) A .-23 B .-12 C.23 D.12 (2)函数f(x)=Asin(ωx +φ)(A >0,ω>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 【提分秘籍】 已知f(x)=Asin(ωx +φ)(A >0,ω>0)的部分图象求其解析式时,A 比较容易得出,困难的是求待定系数ω和φ,常用如下两种方法:(1)五点法,由ω=2π T 即可求出ω;确定φ时,若能求出离原点最近的右侧图象上升(或下降)的“零点”横坐标x0,则令ωx0+φ=0(或ωx0+φ=π),即可求出φ;(2)代入法,利用一些已知点(最高点、最低点或“零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再结合图形解出ω和φ,若对A ,ω的符号或对φ的范围有要求,则可用诱导公式变换使其符合要求. 【举一反三】 (1)已知函数f(x)=Acos(ωx +φ)(A >0,ω>0,0<φ<π)为奇函数,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EFG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f(1)的值为( )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八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 题 号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如果分式 x -11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A.x >1 B.x <1 C.x ≠1 D.x =1 2.己知反比例数x k y =的图象过点(2,4),则下面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2,-4) B.(4,-2) C.(-1,8) D.(16,2 1 ) 3.一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为 A.4 B.34 C.4或34 D.2 4.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下列哪种图形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5.菱形的面积为2,其对角线分别为x.y,则y 与x 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6.小明妈妈经营一家服装专卖店,为了合理利用资金,小明帮妈妈对上个月各种型号的服装销售数量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决定在这个月的进货中多进某种型号服装,此时小明应重点参考 A.众数 B.平均数 C.加权平均数 D.中位数 7.王英在荷塘边观看荷花,突然想测试池塘的水深,她把一株竖直的荷花(如右图)拉到岸边,花柄正好与水面成600夹角,测得AB 长60cm,则荷花处水深OA 为 A.120cm B.360cm C.60cm D.cm 320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O,EF 过点O 与AD.BC 分别相交于 E.F,若AB=4,BC=5,OE=1.5,那么四边形EFCD 的周长为 A.16 B.14 C.12 D.10 9.如图,把菱形ABCD 沿AH 折叠,使B 点落在BC 上的E 点处,若∠B=700,则∠EDC 的大小为 A.100 B.150 C.200 D.300 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同一边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如果顺次连结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11.甲.乙两班举行班际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各选10名选手参赛,各班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 个数统计如下表: 输入汉字个数(个)132133 134135136137甲班人数(人)102412乙班人数(人)0141 22 通过计算可知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0.22=甲S ,7.22 =乙S ,则下列说法:①两组数据的 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的成绩稳定;③两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相同;④两组学生成绩的众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和AEFG 共顶点A,连 BE.DG.CF.AE.BG,K.M 分别为DG 和CF 的中点,KA 的延长线交BE 于H,MN ⊥BE 于N. 则下列结论:①BG=DE 且BG ⊥DE ;②△ADG 和 △ABE 的面积相等;③BN=EN,④四边形AKMN 为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是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9题图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一组数据8.8.x.10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 . 14.如图,己知直线b kx y +=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 象交于A (1,m ).B (—4,n ),则不等式b kx +>x k 的 解集为 . 第14题图 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 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湖北中职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解答十一

湖北中职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解答十一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湖北中职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解答十一 四、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9. 若集合{}22A x x x =-≤与{}24B y y x ==-,则B C A =( ) A. [) ()4,12,--+∞ B. ()()4,12,--+∞ C. (]()4,12,--+∞ D. [)[)4,12,--+∞ 本题答案:A 2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序号是( ) (1)直线320x ++=与直线0y =的夹角是120°; (2)函数()2016f x x =是幂函数; (3)数列21,-202,2003,-20004,…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1210n n n a n +=-??+。 A. (1)(2) B. (1)(3) C. (2)(3) D. (1)(2)(3) 本题答案:C 21. 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为单调递减的奇函数是( ) A. ()2f x x x =- B. ()f x x =- C. ()2x f x -= D. ()0.5log f x x = 本题答案:B 22. 等比数列{}n a 中,351,4a a ==,则公比q 为( ) A. -2、2 B. -1、1 C. 12-、12 D. 2、12 本题答案:A 2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序号为( ) (1)直径为6cm 的圆中,长度为3cm 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 (2)函数()tan f x x =在(),-∞+∞上是增函数; (3)点()1,3p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3)。 A. (1)(2) B. (1)(3) C. (2)(3) D. (1)(2)(3) 本题答案:B 24. 过点(0,-1)且被圆22240x y x y ++-=截得的弦长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 310x y +-= B. 310x y +-= C. 310x y ++= D. 310x y ++=

高考数学模拟训练题目八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2年高考数学模拟训练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1327},{|1}A x Z x B x x =∈-≤-<=≥,则集合R A C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2.复数233(1)i i -+的虚部为( ) A .32 B .3 2i - C .3 2- D .3 2 i 3.已知2()21x f x a R =- +是上的奇函数,若03()5 f x =,则0x 等于( ) A .2 B .35 C .12 D .53 4.右图是某电视选秀赛上某一位选手的部分得分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方差为( ) A .1027 B .927 C .807 D .867 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44617,13a S a +=-=-,则6S 等于( ) A .30- B .20- C .33- D .24- 6.如图,一简单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简单几何体是三棱锥”是“该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是 433”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不等式组22,1,(2x y x a y ax +≥??≤??-≤? 为常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54 ,则a 的值为( ) A .12 B .1 C .32 D .2 8.如图,一个运动物体在九宫格的九个方格中做横向或纵向运动,每运动一次,它都能等机会进入相邻的任意一格(例如:若它在第2格,就只能在一次运动后等机会进入第1、3、5格),现该物体在第1格,那么它在运动4次后进入第9格的概率是( ) A .16 B .19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B D E C A 八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试 卷 数 学 2018.1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25a a a += B .325a a a ?= C .23 6 (2)6a a = D .623a a a ÷=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DNA 最早发现于衣藻叶绿体,长约0.00005米.其中,0.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4 0.510-? B .4 510-? C .5 510-? D .3 5010-? 4.若分式 1 a a +的值等于0,则a 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 5.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D ≌△ACE ,其中B ,C 为对应顶点,D ,E 为对应顶点,下列结论不. 一定成立的是 A .AC =CD B .BE = CD C .∠ADE =∠AED D .∠BAE =∠CAD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它的底角的大小为 A .70° B .40° C .70°或40° D .70°或 55° 7.已知2 8x x a -+可以写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可为 A .4 B .8 C .16 D .16-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于A 点,B 点.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P 点.若点P 的坐标为(a ,b ),则 A .2a b = B .2a b =

2020高考数学(文科)全国一卷高考模拟试卷(8)

2020高考数学(文科)全国一卷高考模拟试卷(8)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已知集合A ={x |x <6且x ∈N *},则A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30 B .31 C .62 D .63 2.(3分)若复数z 满足(1+i )z =|√3?i |,则z =( ) A .√2i B .?√2i C .1﹣i D .√2?√2i 3.(3分)?ABCO ,O 为原点,A (1,﹣2),C (2,3),则B 点坐标为( ) A .(3,1) B .(﹣1,﹣5) C .(1,5) D .(﹣3,﹣1) 4.(3分)从1,2,3,4,5这五个数中,随机抽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的积为奇数的概率是( ) A . 310 B .1 5 C . 3 20 D . 1 10 5.(3分)若sin(π 3?α)=?1 3,则cos(π 6+α)=( ) A .?2√2 9 B .?1 3 C .1 3 D . 2√29 6.(3分)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 2=1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3x ﹣y +5=0垂直,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等于( ) A .√2 B . √10 3 C .√10 D .2√2 7.(3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37﹣S 23=a ,则S 60=( ) A .4a B . 307 a C .5a D . 407 a 8.(3分)阅读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的函数值f(x)∈[1 4 ,2],那么输入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B .[﹣2,1]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完整版)湖北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解答二十

湖北技能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解答二十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自然数集的元素,都是正整数集的元素; ②a能被3整除是a能被9整除的必要条件; ③不等式组{ 3?x<1 x+3<5 的解集是空集; ④不等式|2x-1|≤3的解集为(-∞,2〕 A、4 B、3 C、2 D、1 答案、C 2、函数f(x)=√x+3 x—2 的定义域为() A、?-3,+∞) B、( -∞,2)∪(2,+ ∞) C、?-3,2)∪(2,+ ∞ ) D、?-3,2) 答案、C 3、下列函数在定义域内为偶函数的是()1 , 2 A、f(x)=(x+1)(x?1) B、f(x)=x 12 C、f(x)=2x2-x+1 D、f(x)=x?1 答案、A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函数f(x)=(1 2) ?x 为指数函数 ②函数f(x)=x3在?0,+∞)内为增函数 ③函数f(x)=log 1 2 x在(0,+∞)内为减函数 ④若log 1 2 x<0则x的取值范围为(-∞,1 ) A、4 B、3 C、2 D、1 答案、B 5、角382o15'的终边落在第()象限。 A、四 B、三 C 、二 D、一 答案、D

6、等差数列{a n}中,若a 1= 14且a n+1-a n=则a 7=( ) A 、74 B 、94 C 、114 D 、134 答案、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7、已知︱a ? ︱=2, ︱b ? ︱=1,?a ? ,b ? ?=60 o ,则a ? ·b ? = 。 答案、1 。 8、已知点A (2,3),点B (x ,-3)且|A B |=62,则x =________ ,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________。 答案、8或-4 (5,0)或(-1,0) 9、设点P 的坐标为(-5,3),点Q 的坐标为(-3,1)则直线PQ 的斜率为_______,倾斜角为_______。 答案、-1 3π4 10、在x 轴的截距是3,在轴的截距是-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 答案、2x-3y-6=0 三、解答题: 11、(1)求值:sin (-11π6 )·cos 7π3+tan(-15π4) (6分) 答案、原式= sin π6 ·cos π3+ tan π4 ----------( 4 分) = 21x 2 1+1 ----------( 5 分) =45 ----------( 6 分) (2)化简:sin (180°+α)+tan (?α)+tan (α+180°) tan α+cos (180°+α)+cos α (6分) 答案、原式= a a a a a cos cos tan tan tan sin +-+--α ----------( 4 分 =a a tan sin - ----------( 5 分) = ?cos α ----------( 6 分) 12、(1) 写一个圆心为(1,?2),半径为3的圆的一般方程。(5分)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8)-0722(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已知集合A={?1,0,1},B={0,1,2},则A∪B=() A. {0,1} B. {0,1,2} C. {?1,0,1,2} D. {?1,0,0,l,1,2} 2.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1 i +i3=() A. 0 B. 1?i C. 2i D. ?2i 3.设向量a?=(x,x+1),b? =(1,2),且a?⊥b? ,则x=() A. 1 B. ?2 3C. 2 3 D. ?1 4.已知双曲线C:x2 a2?y2 3 =1的离心率为2,则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是() A. y=±√3 3x B. y=±1 3 x C. y=±√3x D. y=±3x 5.已知{a n}为公比q>1的等比数列,若a2005,a2006是方程4x2?8x+3=0的两根,则a2007+ a2008的值是() A. 18 B. 19 C. 20 D. 21 6.已知sinα=3 5,且α∈(0,π 2 ),则sin 2α=() A. ?24 25B. ?16 25 C. 12 25 D. 24 25 7.设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3x+y≥5 x?4y≥?7 x≤2 ,则z=x+4y的最大值为() A. ?2 B. 9 C. 11 D. 41 4 8.已知各项均为正数且递减的等比数列{a n}满足a3,3 2 a4,2a5成等差数列,前5项和S5=31,则a5=() A. 1 4 B. 1 C. 2 D. 4 9.如图,向正方形中随机撒一把豆子,经统计,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总数为N,其中m粒豆子落 在白色四角星型区域内,以此估计圆周率π为() A. 4N?4m N B. 2N?2m N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袁轩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濮阳县文留镇中心校袁轩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Ⅰ.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斜边是。 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 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 等” ),根据(用简写法) (2)若∠A=∠D,BC=EF,则△ABC与△DEF(填 “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

法) (3)若AB=DE,BC=EF,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 (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 Ⅱ.导入新课 (一)探索练习:(动手操作画一画)任意画一个Rt△ACB ,使∠C﹦90°,再画一个 Rt△A′C′B′使∠C﹦∠C′,B′C′﹦BC,A′B′﹦AB (1):你能试着画出来吗?与桌友交流一下。 按步骤作图: ①画∠MC′N=90° ②在射线C′M上取B′C′=BC ③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 ④连接A′B′ (2):把画好的Rt△A′C′B′剪下来放到Rt△ACB上,它们全等吗?是否重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桌交流一下。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巩固练习: 1.如图,△ABC中,AB=AC,AD是高, 则△ADB与△ADC(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用简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