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八章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科研常用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科研常用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而言,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是在开始论文写作之前十分常见的工作之一。但是,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哪些呢?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1、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 2、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减少决策的困难。因子分析的方法约有10多种,如重心法、影像分析法,最大似然解、最小平方法、阿尔发抽因法、拉奥典型抽因法等等。这些方法本质上大都属近似方法,是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上的值,采用不同的共同性□2估值。在社会学研究中,因子分析常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的反覆法。

3、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以X和Y 分别记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或分别记每公顷施肥量与每公顷小麦产量,则X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 4、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 型因子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 5、回归分析 研究一个随机变量Y对另一个(X)或一组(X1,X2,…,Xk)变量的相依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报告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备课人:发 【问题】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统计调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统计调查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一、数据处理的一般程序 二、回顾与思考 Ⅰ、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方法(在收集数据时,为了方便统计,可以用字母表示调查的各种类型。) ①问卷调查法:为了获得某个总体的信息,找出与该信息有关的因素,而编制的一些带有问题的问卷调查。 ②媒体调查法:如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调查。 ③民意调查法:如投票选举。 ④实地调查法: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和统计数据。 例1、调查下列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恰当。 ①班里谁最适合当班长()②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 ③本班同学早上的起床时间()④黄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 2、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调查的问题;——谁当班长最合适 ②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 ③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推荐的调查方法 ④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 ⑤统计整理调查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记票(划正字),第三位同学在旁边监督。 ⑥分析数据的记录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收集数据的调查方式 (1)全面调查 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的常见方法:①问卷调查法;②访问调查法;③调查法; 特点: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 定义: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来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做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那一部分个体叫做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 特点:省时省钱,调查对象涉及面广,容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且样本选取不当,会增大估计总体的误差。 性质: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即样本的选取要恰当,样本容量越大,越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代表性:总体是由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到) (3)实际调查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抽样调查的要什么? ①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②样本容量要适当. 例2、〔1〕判断下面的调查属于哪一种方式的调查。 ①为了了解七年级(22班)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 ②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调查) ③为了了解全国农民的收支情况(抽样调查) ④灯泡厂为了掌握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情况(抽样调查) 〔2〕下面的调查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①调查七年级十班学生的视力情况;②调查全国农民的年收入状况; ③调查一批刚出厂的灯泡的寿命;④调查各省市感染禽流感的病例。 〔3〕为了了解某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的说确的是〔〕 A、2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抽取的500名学生是样本 D、样本容量是500〔4〕请指出下列哪些抽查的样本缺少代表性: ①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 ②从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 ③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电信服务的满意程度。 Ⅱ、数据的整理1、表格整理2、划记法

教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

1、判断题 1、教育研究的步骤: P3 (1)确定问题:待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必须确定,即使只是一个结论。(2)查阅文献:查阅别人研究类似问题的信息。 (3)收集资料:需要适当的组织和控制,以便能够对手头的问题作出有效的决策。 (4)分析资料:针对问题。 (5)推导结论:需在研究的工作框架里,在对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上获得。 研究过程已被描述为是有系统的和有秩序的,在一个大的框架中遵循着科学的方法步骤,但是不同的研究类型在如何完成这些步骤时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研究步骤是可以跳跃或交叉的。有些研究,如实验研究、验证假设的研究,问题已经被确定下来的;而定性研究中,通常的假设可能在资料收集完或以后也没有形成,直到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后才得出。 2、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P4-8 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前后一贯性。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3、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P4-8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就是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很大程度上说,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如结果不能被解释,就不大可能进行推广。 4、行动研究中的实验 P104 行动研究含有实验时,所使用的研究设计很可能是准实验设计。 行动研究可运用各种定量的或定性的研究方法,当行动研究涉及到实验时,它在性质上更接近准实验研究。 如果在研究中涉及到实验处理,这样的研究往往是准实验研究,大量的行动研究都是准实验研究。 5、量的研究方法与性的研究方法的比较 P140 第一,量的方法主要依赖标准式测量方法,在有限和固定设计范畴中研究教育经验和现象,定性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更仔细地研究所选择的论题,并且不受先前决定的分析范畴所限制,实地研究更具深度、开

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附数据整理分析报告总结报告

数据分析 我们设样本一为抽样总体,样本二为男生的抽样总体,样本三为女生的抽样总体。 一、生活费水平的分析 1. 对样本一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结果如下: 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 500以下26 500-70024 700-9009 900以上6 总数65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一(即本科生抽样全体)月生活费500元以下所占频数最高。 样本一(总体)平均月生活费置信区间的构造表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频数65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重庆工商大学本科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元~元之间。 样本一男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频数 N Valid38 Missing0 Mean Std. Error of Mean Std. Deviation 频数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500以下14 500-70015 700-9004 900以上5 Total38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二月生活费500-700所占频数最高,是月生活费的众数。分析众数后,我们进一步分析月生活费的平均水平,得出结果如下: T-Test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频数38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重庆工商大学科生男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 元~元之间。 3.对样本三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绘制出样本三女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结果如下: 样本三女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频数 N Valid27 Missing0 Mean Std. Error of Mean Std. Deviation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一、世界煤储量在世界能源总储量中占90%,按目前规模开采可持续200年左右。据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能源会议等组织的资料,世界煤资源地质储量为14.3万亿吨,其中探明储量为3.5万亿吨,约占24.5%;在总储量中硬煤占75%,褐煤占25%。按硬煤经济可采储量以美国、俄罗斯、中国最为丰富,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4.8%、21.5%、19.6%,共占2/3。1.在世界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中,未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 A.25.1% B.74.9% C.75.5% D.25% 2.硬煤经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都不是 3.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大约有()。 A.9.84万亿吨 B.10.73万亿吨 C.3.58万亿吨 D.14.3万亿吨 4.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占的比例比褐煤高()。 A.50% B.25.1% C.3.3% D.24.8% 5.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的储量比褐煤的储量多()。 A.7.15万亿吨 B.3.58万亿吨 C.10.73万亿吨 D.6.78万亿吨 某工厂生产的400支灯泡使用寿命统计 6.使用寿命在400~

A.14 B.46 C.76 D.62 7.使用寿命在700~799小时的灯泡比800~899小时的灯泡多多少支?()。 A.68 B.62 C.6 D.10 8.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上的灯泡有多少支?()。 A.22 B.6 C.28 D.48 9.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A.220 B.280 C.372 D.370 10.使用寿命在3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A.14 B.0 C.12 D.无法确定 我国自然科技人员数及其构成 11.与1952年相比,1978年我国科技人员增加了()。 A.392 000人 B.39.2万人 C.3 920 000人 D.392千人 12.1986年科技人员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卫生技术人员 B.工程技术人员 C.农业技术人员 D.教学人员 13.1986年我国科研人员有()。 A.363 130人 B.364 136人 C.363 146人 D.363 132人 14.1986年我国科技人员构成中,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比农业技术人员高()。 A.21.4 B.20.4% C.21.4个百分点 D.21.4‰ 15.1986年我国科技人员约是1952年的()。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

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

授课教案 班级:17计1班课程:office2010 授课教师:黄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3分钟) 讲授新课 ( 20分 钟)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 导入本次新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的对 话框输入查找内容-选择“查找全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的“替 换”对话框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换” 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听课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问 题。 当堂的师生互动 能让学生更能加 深对操作步骤的 印象,对其中运用 到的按钮印象更 深刻

序 选 7.2.2 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排序-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包含标题——排序时保留字段名称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7.2.3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按值列表、按格式、按条件 选择所需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 “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所需值-确定 2、自定义筛选 选择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或表-数据-【排序和筛选】组-筛选

(整理)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实验1 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1.1 数据整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能熟练的进行统计数据的录入、分组、汇总及各种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 二、实验内容: 1、数据的录入 2、数据的排序 3、数据的分组 4、数据透视分析 5、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 三、统计函数 频数分布函数(FREQUENCY)的语法形式为: 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 其中:Data_array为用来编制频数分布的数据,Bins_array为频数或次数的接收区间。 四、实验步骤: 1、数据的录入 数据的录入是指把调查得到的结果输入到一张叫数据清单的EXCEL工作表中。数据清单是指包含相关数据的一系列工作表的数据行,如发货单数据库,或一组客户名称和联系电话。数据清单可以作为数据库使用,其中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例某集团公司欲在某地区投资于医疗卫生事业,为了减少风险,获得利润,该集团企划部门决定先了解一下市场潜力。企划部王经理随机访问了该地区几家医院中就医的36名患者,询问其等候看病的时间,根据这些数据,王经理会得到什么信息呢?打开EXCEL工作表,在列中输入数据的名称,称为变量。然后依次输入相应调查数据。 2、数据的排序 ①打开“数据整理.xls” 工作簿,选定“等候时间”工作表。 ②利用鼠标选定单元格A1:B37区域 ③在菜单中选择“数据”中的“排序”选项,则弹出排序对话框。 ④在排序对话框窗口中,选择“主要关键字”列表中的“等候时间”作为排序关键字,并选择按“递增”排序。由于所选取数据中已经包含标题,所以在“当前数据清单”中选择“有标题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排序的结果。 在数据清单中使用分类汇总的方法如下: 先选择需要分类汇总的数据区域A1:B37,然后选择“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选项,则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在“分类字段”的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分类的列标题,在“汇总方式”的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行汇总的方式,本例中选择按“等候时间”进行分类,

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申请书

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申请书(民族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回族人口流动研究 项目类别二类项目 申请人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申请日期 2015 年6月10日 北方民族大学科研处 二〇一五年制

一、数据表 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回族人口流动研究 项目类别一类项目□二类项目□√ 预期成果系列论文 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专业职务学历/学位 研究专长民族经济学担任导师否 课题组负责人近期承担与本项目相关的科研项目情况(只填省部级及以上项目)项目来源项目名称起止时间完成情况 课题组成员姓名出生年月职称学位工作单位研究专长本人签字 区域经济 经济思想史 区域经济 民族经济 民族经济 民族经济 申请经费(单位:万元) 5 预计完成时间2018 年6 月30 日

二、课题论证 1.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1.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农村人口纷纷流向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与普通的流动人口相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仅是城乡流动的反映,还是跨民族交往的反映。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也显得更加复杂,遭受城乡流动与跨民族交往的双重挑战与考验。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的普遍存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正日益成为城市社会中典型的弱势群体之一。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城市环境不同,原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同城市生活存在一定的反差,再加上风俗习惯的不同,不能迅速适应城市生活,给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城市治安和城市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的高低正是衡量我国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大小的重要标尺,也是影响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是我国回族聚居的省份,越来越多的回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同样面临到回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环境、融入城市的问题;同样遭受城乡流动与跨民族交往的双重挑战。该项目研究针对宁夏回族流动人口从文化生活、社会关系、城市适应与文化变迁等几个方面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解决城市社会中新的弱势群体回族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 (1)理论意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概念界定还是测量指标,前人的成果相当有限。在理论方面,社会融入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多为舶来品,而这些理论是基于外国移民的社会融入研究提出的。这些理论虽具有借鉴价值,但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的解释力度还是有限的。本研究基于宁夏回族流动人口,试图构建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研究影响回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这是对民族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2)实践意义。研究宁夏回族人口流动问题,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谐稳定发展。从微观层面看,研究宁夏回族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社会关系、城市适应与文化变迁,从而促进回族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从宏观层面看,宁夏的研究可以为西北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经验。西北地区有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主要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本研究通过分析宁夏回族流动人口的从文化生活、社会关系、城市适应与文化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宁夏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期能够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科研作图与数据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二科研作图与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意义 作图是科研基本素养之一,科研绘图不仅是美学作品,更是卓越科研成果的凝练结晶。图形是高效的可视化信息交流方式,清晰准确的图片可以快速而有效传递和帮助理解文字信息,加强与文章的整体联系;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况总结的过程,是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而实施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行为。 通过实验,理解与重视科研作图的重要性,了解主要作图软件并掌握常用作图方法。实验二分为两节,此次实验主要通过对所给数据的分析,掌握利用方差分析2012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的步骤,提高自身的结果分析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逐步为科研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本次实验还应掌握一些查阅文献的方法,通过查阅有关小麦密度试验的英文文献,并将摘要翻译成中文的过程,达到提高自身文献阅读能力,熟悉文献查找方式与写作格式的目的。 二、实验工具 软件:方差分析2012 三、实验步骤 1、选择多点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年数为2,A处理数4个-免耕、旋耕、翻耕、深松耕作,B因素处理数2个-覆盖和不覆盖,实验重复数为3次,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将分析结果以表格形式表达。

2、选择两因素随机区组实验:分别对每年进行分析。A处理数4个-免耕、旋耕、翻耕、深松耕作,B因素处理数2个-覆盖和不覆盖,实验重复数为3次,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将分析结果以表格形式表达。 3、登录Web of science 网页,选择数据库为“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在检索框中依次输入“wheat”和“density”,进行检索时可自行设置其他检索依据,选择一篇文献并将其摘要翻译成英文。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不同年份、耕作方式、覆盖方式对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影响 表1 产量性状方差分析(F值) Table 1 Analysis of variance (F value) 变异来源Source of variation 有效穗数(个/m2) Number of productive ear 穗粒数(个/穗) Number of grains per ear 千粒重(g) 1000-grain weight 理论产量(Kg/hm2) Theoretical yield 实际产量 (Kg/hm2) Y 0.0ns0.0ns0.0ns0.0ns0.0 A 14.4** 6.8**31.4**25.4**82.7** B 2.0ns 2.2ns0.3ns0.3ns12.6** Y×A 0.0ns0.0ns0.0ns0.0ns0.0 Y×B 0.2ns25.6**114.1**0.1ns31.8** A×B 2.0ns 2.2ns0.3ns0.3ns12.6** Y×A×B 10.5**9.0**23.9**9.5**8.3** 注:Y、A和B分别表示年、耕作方式和覆盖率。ns、*和**分别表示不显著、0.05和0.01显著水平。 Note:Y factor for year,B factor for tillage method and C factor for coverage rate. ns means the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 and ** indicate significance at 0.05 and 0.01 probability levels. 各耕作方式下,平均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差异极显著,年份、耕作方式与覆盖方式的交互作用在各产量性状下极显著。覆盖方式、耕作方式与覆盖方式互作都分别仅对平均实际产量差异极显著。年份、年份与耕作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各产量性状差异都不显著,年份与覆盖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整理)数据分析总结

回归分析 1线性回归模型: Y 为随机变量(可观测),受p-1个因素X1,X2,…X p-1的影响。随机误差ε的均值为0,方差δ2>0(即正态分布ε~N(0,δ2)),不可观测。 Y=Xβ+ε X为设计矩阵,且rank(X)=p;ε为误差项。 前提条件:ε的平方和尽量小:∑εi2=εTε=(Y-Xβ)T(Y-Xβ)偏导为0。 求得正规方程X T Xβ=X T Y 得到β的最小二乘估计值β^=(X T X)-1X T Y,易知E(β^)=β 拟合值Y^=Xβ^ 残差向量e=Y-Y^=(I-H)Y 标准化残差(在0-1间取值)e i/ 残差平方和e T e=εT(I-H) ε期望E(e T e)=δ2(n-p) δ2的无偏估计δ^2= e T e/(n-p) 2线性回归方程的使用 2.1前提条件: 回归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检验统计量F=MSR/MSE F0≤Fα(p-1,n-p),接受H0;则拒绝H0,认为y与x线性相关。其中α为显著性 水平,可以取0.8. 若检验P值,则P≤0.0001,线性相关。 2.2剔除对y影响小的X i 由Cov(β^)==δ2(X T X)-1 得S(β^)=δ^2(X T X)-1

t=k=0,1,…,p-1 其中为S(β^)在主对角线上的第k个元素的平方和。 若|t0|≤t a/2(n-p),接受H0;否则拒绝,X i有交大影响。其中1-α为置信区间,一般取0.95. 2.3逐步回归法 用于一个个筛选自变量X i,直至得到所有对y有显著影响的X i。因为预报值的方差会随着自变量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且计算量大。 偏F检验统计量:F=A为现有自变量x集合 SSR(X k|A)=SSE(A)-SSE(A,X k) 为额外回归平方和,描述了引入一个X k到A中后,SSE 的相对减小量。 步骤: 1)先选取显著性水平αE(选取自变量),αD(剔除自变量)。(默认均为0.15) 2)假设每个X k自成一个A,分别计算它们的 k=1,2,…,P-1 找到最大的F,若F k1>FαE(1,n-1-1),(n后第一个1是A中元素个数)接受自 变量,对应X就是A中的第一个元素。 3)其余p-2个元素在现有A基础上计算) 找到最大值,若F k2>FαE(1,n-2-1),接受自变量。 判断是否剔除X k1: )(即把X k2放入A,看此时加入X k1时。F增大还是减小)。若≤FαD(1,n-2-1),则剔除X k1,否则保留。 4)接下来对其余p-3个元素计算,取最大值比较F k3>FαE(1,n-3-1),判 断是否接受X k3。 分别从A中取出X k1,X k2,计算F(2),判断是否剔除X k1,X k2. 5)软件会自动标准化,转化成P值,可以直接与α比较 主成分分析 1原理 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信息有重叠。主成分之间线性无关,没有重叠。原变量重新进行正交分解,分解到各个主成分上。这些主成分就是新的变量,它们互不相关,便于单独

医学科研实验记录与整理

医学科研实验记录与整理 1 概述 1.1科研的基本构成 ※科研选题:确定要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以及如何去研究(开题与方案设计); ※科研实践:将科研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即验证预期设想。需要记录实施过程,在过程中的发现证据并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科研总结:对科研实践中的发现和结果进行科研总结,分析与整理的过程(撰写论文、申报成果与专利、成果应用等) 1.2 科研记录定义与特点 ※实验记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获得真实结果的直接记录或统计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它是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 ※科研记录是对科研实践全部过程的客观、全面、准确的科学描述。其特点是:客观真实性(灵魂)、全面完整性(要求)、科学准确性(价值) 1.3实验记录要求 ※可溯源性:任何专业人员任何时候都能看得懂,内容记录全面; ※可重复性:在相同实验材料及条件下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科学严肃性:科研轨迹科学,记录严肃认真。 2 科研实验记录的重要性 2.1 便于分析科研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便于以后追查实验细节; ※发现与实验预期不一致的情况,充分把握和利用数据,分析并发现原因,以求突破; ※科学记录以便发现失败之处,避免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2.2 便于进行科研工作的归纳和总结 ※科研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中一切未知领域中有价值的现象和规律; ※论文发表是科研工作成就的具体体现; ※规范的科研记录要求对各部分研究及时分析与总结,及时采集实验证据和图片资料; ※科研总结使论文撰写更方便、准确; ※论文或其他成果资料都应当在记录里遭到原始的依据,体现真实性。 2.3可以提供科研重复的依据和参考 ※为进行本项研究所必需的必要重复实验提供参考; ※为以后类似研究工作中需要的重复实验提供资料; ※研究被置疑而需要进行补充或重复相同实验时,可以提供准确的参考。 2.4 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是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合格的科研记录,必须体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轨迹; ※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 2.5实验记录审查合格才能毕业答辩 ※实验记录是证明你做过科研,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发表论文的唯一依据。 3 实验记录书写原则 3.1 客观真实 ※必须如实记录,当实验出现操作错误或失败时,不可篡改编造; ※有意或无意造成实验记录错误都将降低其科学价值; ※第一时间记录,不要写回忆录(当天写完,随身携带) 3.2 科学准确 ※使用专业词汇、词语,避免歧义或内容模糊;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谋体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

如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如何对记录的数据实行整理和分析? 为了方便、速记,在课堂上记录的数据,很多都是观察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在课后要对数据实行补充、整理和统计,一方面使别人能理解所记录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如何对记录的数据实行整理和分析?对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所收集的数据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实行整理与分析。观察者能够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能够说明问题的表格,也能够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实行数据分析,然后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等。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观察者对大量的记录信息实行简化和梳理,可通过文字说明、图表等方式表现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信息,让人们较为清楚地了解观察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合作观察同一个内容,那么在统计或整理所记录的信息时应在充分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信息实行必要的合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观察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或观点,建构分析框架,将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实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对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为下一步的推论做好准备。 那么又如何根据数据做出推论呢?推论的过程就是专业判断的过程,是观察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到的信息实行剖析与反思,对简化了的数字、图表等的具体内涵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解释的过程。首先,推论必须是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强调拿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做多少推论,既不要拔高,也不要低估。其次,推论要紧扣事先确定的观察点。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一个点的观察结果来简单地推论课堂的其他方面甚至是整堂课的教学。课堂观察源于课堂,但它仅仅课堂中的一个点,而非完整的课堂本身,所以,我们在推论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偏赅全、过度推论等问题,更不能仅就某一点的观察,而对整堂课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观察者要紧扣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再次,推论要基于情境。课堂观察是在现场实行的研究活动,推论时要充分考虑“此人、此课与此境”,不要实行过多的经验类推或假设。要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展开讨论。如果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观察者的视角就很可能会在对学生、教师或班级的片面概括中受到限制,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影响课堂观察的效度。 “如果观察者不知道怎样收集资料信息,不知道找寻什么行为,以及对课堂实行分析没有一个概念框架的话,他们有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同样地,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实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所以,课堂观察不但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都是正常的,只要行动了,只要反思了,就说明已经在前进了。

科研项目选题与立项的方法研究

题目:科研项目选题与立项的方法研究 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岩土工程 学号:1401466 姓名:邢民

科研项目选题与立项的方法研究 作为一个刚刚读研究生的我们,在即将要做的毕业论文的课题选题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是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保送研究生,所以我现在的课题方向基本已经确定,下面我针对我的课题选题的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老师很早前就告诉我们,课题的选择是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前提和关键,课题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进程,我们大部分往往由于问题选择的不恰当而影响研究,有些则无法得到最后的研究成果,导致整个研究被迫半途而废,从而影响了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选择课题的来源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从社会需要出发选题; (2)从当前的工程现状的分析总结中选题; (3)从导师或别人的指点、谈话、建议中选题; (4)从他人的论文研究中选择课题。他人科研课题也是产生的重要来源; (5)从个人的学习实践经验中选择课题; (6)从研究理论上的定向点、矛盾点、争论点等方面选题。 (7)现场工程实际遇到的困难出发 在我的选题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给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初步涉及课题研究,要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避免涉及大而空的问题; 2.尽量选择描述性的课题,避免过于抽象的课题; 3.尽量从自己的学科或感兴趣的范围选择课题; 4.选择课题要考虑实施研究的可行性; 5.选题要明确所提出与解决的问题; 6.选择的课题要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指导作用; 7.选题要有创新意识; 8.善于从周围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发现问题; 9.选题应尽可能地反映当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 我们研究生课题选题不仅仅是对研究内容与范围的笼统规定,更重要的是选择并确定一个主导线索清晰的中心研究问题。选择研究问题是课题研究最难的一步,也是决定研究价值和质量。我们选题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培养策略

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实验稿《课标》的“统计观念”更名为“数据分析观念”,是新课标提 出的十大数学核心概念之一。数据整理与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和判断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将杂乱无章的数据以不遗漏、不重复、更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判断呢?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如果不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不引导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那么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就无从培养起。到底如何教学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选取与生活相关的数据 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展示统 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笔者发现一年级统计教学内容,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是这样编的: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要求学生将它们理一理,书中出现了许多小猴、小猪、小狗等动物图像。学生对此虽然很熟悉也很感兴趣,但无法将此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这时,教师不妨将这些动物改为各种文具,会更加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降水量”,虽然这一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他们也能理解,但这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不是他们所熟悉的。。这时,教师不妨改成统计两个学生10岁和11岁时的身高变化数据。又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图书馆实际藏书的情况,让学生给学校提出购书建议。学生首先统计全校各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种类和相应人数,然后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再根据表中的数据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向学校提出合理的建议。 只有当学生通过处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真实数据,懂得可以用数据来了解身边的现象并作出判断和预测时,才能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根据数据作判断预测 统计教学中,读懂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和制作图表不是统计教学的最终任务。分析研究数据,掌握事物本质,把握现象的发展态势,根据数据作出判断与预测,才是统计教学的最终目的。笔者通常会设计以下系列问题:从图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给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在执教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四部动画片,让他们选出最喜欢看的一部课间

资料分析中的五大计算技巧

资料分析中的五大计算技巧 一、乘除法转化法 在资料分析中,有一类比较典型的题目,已知某事件的末值b和增长率或负增长率x%,要求出初值a,列式计算为a=b÷(1+x%)或a=b÷(1-x%)。这是一个除法运算。 计算时,一般来说,除法运算比乘法更难计算;我们可以利用分数的性质和数学公式,把上述式子转化为乘法运算。 数学公式:(1-x)(1+x)=1-x 当x与1相比很小时,x 接近于0,则1-x ≈1,这样的话,可以得到: 1-x≈,1+x≈ 原式可以转化为 a=b÷(1+x%)≈b×(1-x%) a=b÷(1-x%)≈b×(1+x%) 注意:当选项间的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则需要验证一下。而且,增长率或负增长率大于10%时,不建议使用该方法。 二、分子分母比较法 根据分数性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于分子小的分数;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母大的分数。 还可以推出: 两个分数比较,分子大而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而分母大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大的分数和分子、分母都小的分数则不能直观判断大小。 三、同项相消法 在解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关于增长比较的题目,每一步的计算相对比较复杂,但列出总的计算式后会出现一些相同项同时出现在被除数和除数中,而且计算关系也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相同项相互抵消,使运算得到简化。 四、首数法 首数法与尾数法相对,它是通过确定和、差、积、商的首数来确定答案的方法。

同样可以认定最前一位或几位数字。 五、进舍位法 进舍位法即对运算所用数据进行加工,有效数字第三位或者后面的0、1、2直接舍掉,后面的8、9直接进位。! 2009年公务员资料分析如何做? 应试技巧: 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1.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 问题的表现是什么, 4.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5. 对策是什么。 阅读的基本套路:一勾二概三分类。三遍四步法,用30-40分钟。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l 首尾句原则 l 关联词原则 l 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测,分析,强调,指出,认为。 一般标注关键词即可,但最终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重的地位,以及从哪个角度分析对自己最有利。特别要注意的是典型现象,事例和图表。 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横向原则:并列关系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四种现象等等。对立关系如积极消极方面,成绩和问题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