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合集下载

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0月第20卷第13期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杨丹姚丽红张冰(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漯河462000)摘要:目的:观察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

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鹿瓜多肽穴位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相关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6以及白介素-8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鹿瓜多肽穴位注射联合来氟米特、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温针灸;鹿瓜多肽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3.004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患者关节功能受损较重,致残率较高,我国发病率为0.32% ~0.36%[1]。

临床上治疗主张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保护关节、肌肉的功能为主[2]。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挟湿气下注于关节,致经脉不通、经络瘀阻,遂发病。

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通过抑制免疫性炎症反应,可有效防治骨破坏,但其治疗复发率较高[3]。

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于龙【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8【摘要】目的探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 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晨僵时间)变化情况,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晨僵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少于治疗前,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关节肿胀数目(3.12±1.24)个、关节压痛数目(5.12±2.18)个少于对照组的(4.33±2.07)、(7.23±2.88)个,晨僵时间(25.44±9.11)min短于对照组的(32.73±14.82)min,差异显著(P<0.05)。

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CRP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32.55±2.76)ng/L、IL-6(16.34±5.11)ng/L、TNF-α(3.83±1.16)pg/ml、CRP(9.18±2.15)mg/L低于对照组的(41.31±3.58)ng/L、(23.06±1.38)ng/L、(7.84±2.52)pg/ml、(18.36±2.41)mg/L,差异显著(P<0.05)。

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独活寄生汤结合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独活寄生汤结合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香附10 g。

共7剂,水煎服,每日服1剂。

3月12日二诊。

患者瘙痒感有所减轻,仍有胃部胀满感,二便可,舌红苔白,脉弦。

一诊方去香附,加炒麦芽15 g。

共7剂,水煎服,每日服1剂。

3月19日三诊。

患者每次发作的风团数量减少,时有瘙痒感,其胃部胀满的症状有所减轻,二便可,舌红苔白,脉弦。

二诊方基础上加用炒枳壳6 g。

共7剂,水煎服,每日服1剂。

3月26日四诊。

患者风团发作的次数减少,瘙痒感减轻,时食欲不佳,二便可,舌红苔薄白,脉弦。

三诊方基础上加用砂仁6 g。

共14剂,水煎服,每日服1剂。

4月9日五诊。

患者白天病情未发作,夜间时有皮疹出现,其胃胀满的症状明显减轻,二便可,舌红苔薄白,脉弦。

四诊方去炒枳壳,加用首乌藤20 g、牡蛎20 g。

共14剂,水煎服,每日服1剂。

对患者随访3个月,其病情未复发。

按语:患者的病情为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

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是疏散外风为主、平息内风为辅。

患者皮损的症状在遇冷及夜间明显发作,其胃部胀满。

说明患者在外风邪久留,耗伤阴血,在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不和,内外合邪而发瘾疹。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祛风疏肝、健脾活血之法。

在祛风疏肝止痒汤基础上加用佛手、木瓜、莱菔子等药物,能加强全方健脾之力。

患者脾胃调和,则卫气强固。

患者二诊、三诊、四诊时脾胃不适的症状仍存在,因此为其加用炒麦芽、炒枳壳,以增强全方的健脾之力。

患者四诊时胃胀满的症状减轻,故去四诊方中的炒枳壳,防止辛散伤阴,加用首乌藤、牡蛎,增强全方安神之力。

患者的精神得养,则有利于濡养其肝脏。

综上,风邪得退,肝气得舒,脾健血畅,瘾疹自消。

3.2 病案二杨某,男,28岁,2019年10月7日初诊。

主诉:荨麻疹反复发作近两年。

患者周身时有风团,色红,皮损无固定部位,时起时消,自觉有瘙痒感,遇风加重,平素间断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停药后即发作,时有口干,纳可,寐可,二便可。

患者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患者存在皮肤划痕症。

将该患者的病情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稳定期。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张秀荣;崔欣美;赵海燕;戴缙;付佳新;王博【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4(28)35【摘要】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

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123例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4)和对照组(n=59),研究组给予调督通脉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片治疗。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基线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1)治疗0 d,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2)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

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疗程 ,共 4个疗程。
①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 新疆 库尔勒 8 10 400
23 两组不良反应 比较 .
两组无任何晕针现象 。观察组治疗
通讯作者 : 阿孜古力 ・ 胡达拜地
M e ia n o a i n o ia V . . .2 Ap 。 0 2 dc l n v t fChn o1 No 1 r 1 I o 9 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病程 6~4 - j 平均 f6 2) 8 ̄ q, - 2 ± 1个月。 对照组男 1 例 , 2 例; 4 女 7
年龄 1 7 岁,平均 f .± 95 岁 ; 6 5 4 5 2. 5 ) 病程 6~5 0个月,平 均 (8 2 ) " 。两组 患者均表现关节疼痛 、 2 ±25 W 晨起僵硬、 肿胀、
组治疗期间有 2 例局部皮肤 出现轻度瘙痒 ,可忍受 ,未中途退 出治疗, 停药后皮肤过敏症状消失。 结论 : 中医内治外敷 法治疗活 动期 R A有效 、
安全 。
【 关键词 】 类风湿关节炎 ; 活动期 ; 针灸治疗 ; 中药熏洗治疗
d i 1.9 9 .s . 7 — 9 52 1 . .1 o : 03 6 ̄i n1 4 4 8 .021 0 9 s 6 2
1 . 对照组 .1 2
胱 经穴,肝 俞、脾俞 、肾俞、命 门,手足 阳明经 穴曲池、足 j里 、阳陵泉,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 部取穴 : 局 肩关节取肩俞、
肩贞、阿是穴,肘关节取 曲泽 , 腕关节取阳池 、阳谷、阳溪穴,
膝 关节取 膝眼、曲泉穴,踝关节取 解溪 、昆仑、丘墟穴 ,指 关节取八 邪穴 ,趾关节取八风穴 ,1 ,,3 n 0d为一 次 d 0mi,1
有改善 ; 无效 : 症状 、体征无 明显好转,实验室指标无变化。 1 统计 学处 理 . 4

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国疗养医学2021年第30卷第2期Chin J C onval es cent M ed ,Feb.2021,V ol .30,N o.2针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张政蒙兴文张世俊郑武燕【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 heum atoi cl ar t hr i t i s ,R A )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临床针对R A 不局限传统的药物治疗,常配合外科手术、中医汤剂、针灸、传统藏药等综合治疗。

其中,针灸治疗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临床结合患者的中医体质,选择合适针灸方式和配穴,可缓解R A 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文就目前研究浅谈针灸疗法治疗R A 的应用价值及相关作用机制。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温针;艾灸类风湿关节炎(r heum atoi cl ar t hr i t i s ,R A )属于难治性的慢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造成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甚至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

临床治疗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等药物治疗,或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等外科手术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会引起部分患者严重的肝肾损伤、肠胃反应等,造成患者依从性下降,难以坚持长期规律治疗。

针灸属于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理气血和脏腑的功能,可有效治愈功能性疾病,配合治疗呼吸系统、胃肠系统、颈椎、腰椎、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目前,针灸治疗已逐步应用于R A 的治疗,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浅谈针灸治疗R A 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

1R A 病因及治疗现状现代医学至今无法明确R A 病因,但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造成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1-2]。

西医治疗原则以抗炎镇痛为主,首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结合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在疾病发作期间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药物常会造成患者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或肝肾损伤,导致患者无法长期坚持规律服药,疾病反复发作[3]。

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内瘢痕组织,不会对补救手术造成影响。

此术式出血量低,术中能清晰观察病变间盘,可在局麻下行手术操作,能与患者互动,充分降低血管与神经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d、术后1个月及6个月VAS与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李学涛,张东阳.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6):4-6.[2]蒋顺琬,陈大宇,麦庆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63-65.[3]刘凯,沈绍勇,王铠.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剌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6):30-33.[4]徐熙,朱益品,陶秀传,等.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5):55-57.[5]王翀,姜飞,宋兴华,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10):1288-1292.[6]肖正军,王丽芬,陈吉祥,等.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9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10):63-65,69.[7]唐劲,向兴胜.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及对筋膜代偿能力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40(5):663-666.[8]俞海亮,陈刚,曾凯斌,等.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5):673-676.[9]张昌盛,孔凡国,潘其鹏,等.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3):121-122,127.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潘星星1,金枝2(1.荆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湖北荆州434000;2.荆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部,湖北荆州434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

辩证论治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辩证论治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曲池 、外关 、虎 口透 后溪 ;下肢关节痛甚者取肾俞 、环跳 、阳睦 泉 、足三里 、绝骨 、丘墟 、太冲 、三阴变等 .指关节痛剧变形者加 合 各 透 后 溪 ,臃 关节 痛 甚 者 加 阳池 ;肩 关 节 者 加 肩懈 、肩 贞 ;膝关 节 疼 痛 屈伸 不利 者 加 鹤硬 、膝 跟 、躁关 节 肿 痛 变形 者 加解 溪 、昆 仑 ;脊椎病变者加相应节段 的夹脊亢。方法 :根 据病机结 合发病 部位 ,可在 上述穴位 中选用 4—6穴 ,并根据痹证性质,采用不同 的刺 激手 法 。寒 湿 偏 重 者 .以 针 为 主 ,针灸 并 用 ,针 宜槔 刺久 留 , 近年符仲华发明的浮针 可使 留针 时间长达敷天1 3] 热邪盛者 ,则 应 以 多 剌 、浅 剌 、疾 剌 .或剌 培 出 血 ;久痹 肝 肾 气 血 亏 虚者 ,针 用 补 法 。 (2)穴 位 注射 疗 法 。取 穴 :根 据 辨 证选 穴 ,多 采用 原 穴 ,酃 穴 、合 穴 等特 定 穴 及 一些 经 验 穴 方 法 :亢 位 注射 治疗 车病 ,主 要是发挥其鞍 强和持久的止痛作用。一般情况下 .轻度疼痛可 选用 中草 药 活 血化 瘀 类 药 物 ; 中 、重 度 疼 痛则 应 采 用 作 用强 烈 的具有消炎止痛的中药 和激素类箭剂 、峰毒制品。注射剂量不 宜 过 大 ,但宜 多针 ,即每 次 治疗 可选 用 4个 注射 点 以上 。一 般 隔 日注射 墩 ,但如果用激素类药物 ,宜 l周 l攻。目前多用正清 风痛宁 、追风速注射液等。(3)温针疗法。取穴 :主亢 :大椎 、至 阳 、命 门 、腰 阳关 、华 佗 夹 脊 。配穴 :肩 髑 、台 答 、曲池 、足三 、阳 睦泉、解溪 、外 关。方法 :先取华信 夹脊亢从 Tl排刺至 B,左右间 隔交替取穴及 大椎等 ,后取四肢穴位 采用 0 3 mⅢ粗 、40咖 长 的毫 针 .逮 刺 进针 ,捻 转 得 气后 ,针 炳 上插 入 I 5~2 cm 长艾 条,将艾条点燃 ,待艾条燃尽后 取针。四肢穴操作法相同。(4)电 针疗 法 。取 穴 :关 节 邻 近穴 位 为 主 。方 法 :一 般选 用 疏密 波 或变 顿连续波,刺激强度 中等 ,时间一般应在 30min以上 可在毫针 针刺 的 基 础上 使 用 。类 风 关 湿 热 型 的治 疗 宜 加用 电针 ,电 针 能 起到清热消炎镇痛作用 ,通过针刺和电刺激 ,增 强针感 ,使气至 病所 、效应 于病变关节 ,加速炎症 的吸收 ,是解决关节红肿熟痛 行之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 。 2.2 针 曼治 疗本病 的作 用机 制研 究 针灸 治疗本 病 的作用机 制 . 已有 大量 的研究 ,但 目前 尚无统 一 的观点 主要 的研究结 果 为。 2.2.1 对机 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对体液免疫的影响。① 对 免疫 球 蛋 白的 调节 :吴 飞 等 应 用 针 刺 方法 治 疗 RA 105例 、观 察 到 针 刺 治疗 后 血 清 免疫 球 蛋 白中 的 Igc、I 值 ,从 治疗 前 的 非 正 常 值 .均 下降 到 正 常 范 围 内 。李 世 光 等II] 用温 针 治 疗 43倒 RA 患 者 ,结 果 IgG、l 、B细 胞 水 平 均降 低 ,显示 温 针治 疗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针灸骨伤学院 06针推张坤 06211113【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目前西医治疗 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反应较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是慢性难治性疾病,性关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而针灸治疗方法可以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想。

针灸治疗RA治的研究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在对RA的治疗中已显示出一定的明显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现就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RA的报道综述如下。

【关键词】类风湿节炎针灸疗法研究近况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多关节炎为主的疾病。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感染有关。

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并具有较高致残率人以针灸方法为主治疗本病,现简述如下。

1针灸治疗方法1.1 针刺治疗既可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又可运用传统刺法,尤其是结合辨证、补泻手法等施治,在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王焕英【1】以针刺特定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 中药冲剂口服组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效率为89%,有显著差异(P<0.05)。

对ESR及RF的影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

方法:寒型:先取大椎,用捻转手法进针,留针10min,用补法。

然取夹脊穴,先针右侧,再针左侧,平补平泻,得气后停止施。

湿热型:大椎穴捻转进针,用泻法,留针10min ,然后针脊穴,先针左侧从下至上,再针右侧夹脊穴,从上至下,用补平泻手法。

蒋赛金等【2】用针灸治疗RA40例,有效率85 %。

治疗组20例整体取穴:肝俞、肾俞、足三里、血海、命门。

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

消炎痛对照组20例,有效率75.0%,两组疗效相当(P>0.05)。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刘维等【3】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用针刺风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RA120例,与对照组(甲氨喋呤加双氯灭痛)120例比较。

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2.5%,对照组60.0%,有显著差异(P<0.05)。

王应军等【4】针刺与西药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9例,针刺组针刺取穴:八风穴、商丘、丘墟、解溪、昆仑、太白透涌泉、八邪穴、阳溪、阳池、阳谷、外关、三间透劳宫,三间透劳宫,太白透涌泉6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一线药物消炎痛联合药物雷公藤,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6.%,对照组52.1%,有显著差异(P<0.01)。

单纯针刺治疗,既可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又可运用传统刺法,尤其是结合辨证补泻手法等施治、还有突出康复治疗时间的顺势伏针、三伏针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梁用华【5】“三伏”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在每年夏季三伏天进行,进伏第1天开始,出伏一天结束 ,共针30次至40次。

取穴:主穴为风池、太冲、太溪、风市、曲池、合谷,配穴肩关节痛取肩、肩、臂、肘关节痛取外关、阳谷、阳池;膝关节痛取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踝关节痛取解溪、丘墟、昆仑、商丘;手指小关节痛取内关透外关、合谷透后溪;足趾关节痛取三阴交透悬钟、八风等。

针灸法:针刺得气后停针,应取的穴位全部针入后,从上至下行针1次,再将艾条(每壮一寸许)插入针柄,燃完起针。

治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

周嘉陵、朱琦【6】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对照组应用消炎痛25mg,3次/d,治疗组用隔日1次针灸治疗。

主穴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局部取穴:肩关节取肩于、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 ,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

针灸组30例,改善率83.3%,消炎痛组改善率80%,P>0.05,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针灸组疗效与消炎痛组相似。

1.2灸法治疗灸法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RA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下,毒副作用少,深受部分患者的青睐。

岳宝安、毕宇峰【7】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72例,治治疗组取穴: 督脉从大椎至腰俞穴。

操作: 将药饼: 附子、肉桂、川乌等研末以醋或姜汁调合。

做成3cm 宽、1.5cm厚,铺于大椎至腰俞,以药艾条灸局部混热不烫为度,每次灸3壮,隔日1次。

对照组病例根据中医辨证采用中药治疗。

行痹用防风汤加减;痛痹用乌头汤加减;著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热痹用桂枝加白虎汤加减,其它: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有显著差异(P<0.01),有显著性差异。

魏福良、张友贵【8】长蛇灸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治疗组用长蛇灸及针刺以局部患处取穴为主,上肢取曲池、阳溪、养老、八邪;下肢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飞扬、解奚谷。

与长蛇灸交替施治。

对照组以局部患处取穴为主不施长蛇灸。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64.8%,有显著差异(P<0.01)。

李建武等【9】隔物温和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对照组以MTX10mg每周1次口服作为基础治疗,根据情酌用NSAIDs。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之上加隔附子饼温灸关元、足三里。

两组NSAIDs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直到患不服用可耐受疼痛为止。

两组治疗时间3个月。

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0%,有显著差异(P<0.01)。

高汉媛【10】针刺加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铺灸方法治疗,对照组用尪痹冲剂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3温针治疗温针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体传人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也是在针灸治疗临床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张泽胜、陈千里【11】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48例疗效观察,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主穴为曲池、外关、阳陵泉、足三里,配穴为风池、合谷、血海、阴陵泉、太冲、八邪、八风等。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取穴同对照组,进针得气后所有取穴均加艾条灸。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有显著差异(P <0.05)。

刘瑜【12】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

温针灸方法,取穴:足三里、曲池、阳陵泉、大椎、解溪、外关、阳溪、合谷、阴陵泉、血海及阿是穴。

在足三里温针灸。

对照组予口服甲氨喋呤10mg/次,1次/周;柳氮磺吡啶0.5/次,3次/日。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2.4%、93.1%,对照组分别为 35.7%、64.3%,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尹百顺【13】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

治疗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主穴有大杼、肝俞、肾俞、膀胱俞、委中、昆仑、外关、风市、血海、太溪、三阴交,配局部取穴关。

主穴均采用常规的毫针刺法 ,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 ,寒湿证配穴用补法并加灸法 ,关节局部冷痛甚者局部取穴针上加灸;湿热证配穴用泻法,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甚者可局部瘀络点刺放血。

总有效率达96.8%。

1.4火针治疗火针称蟠针、悴针他是用特殊的耐高温的粗针,高温烧红后迅速刺人患部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李文增【14】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例,常用穴位:以患病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

先刺小关节部位,再刺大关节部位,后刺华佗夹脊穴。

针刺方法: 多选用细火针和中火针, 手法多用浅而点刺法或深而速刺法。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6例,占24%;显效9例,占36%;有效8例,占32%;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吴宏东【15】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治疗组采用细火针治疗,常用关节受累局部穴位,手足关节阿是穴用浅而点刺法,其余大关节周围穴用深而速刺。

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9%,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5 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来提高针刺疗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很受重视,但最近对RA的应用较少。

谢立娅【16】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穴取风池、三阴交; 配穴取合谷、腕骨、犊鼻、足三里、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

穴位注射: 取 20mL 注射器, 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0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

选取穴位: 以患者病变近端取穴为主, 指、趾关节可八邪穴、八风穴。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不同, 药物用量各异。

治疗效果:显效12例,有效5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张俊莉【17】等选用督脉经穴,选穴:肩、肘、手指关节病变选大椎、二椎下、陶道 ,髋部及下肢关节病变选腰阳关、命门等穴。

选择注射丹参、当归、祖师麻等,108例临床治愈56例 ,显效40例。

2综合疗法由于RA病程的长期性,病因的复杂性,病情的顽固性,有时单用一种疗法难以显效,故可考虑针灸、穴位注射、物理治疗、药物等综合的治疗方法。

胡兰萍等【18】采用针灸及物理康复疗法治疗RA41例,采用电疗、神灯局部照射 ,关节康复锻炼。

实验指标好转占65.8%,总有效率95.1%。

陈延生【19】采用的先MTX配合中药内服、针灸的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分别对病程2年内、5年内、10年内及10年以上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5.12%,93.94%,92%,50.95%。

3 特殊治疗郑春雷【20】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李大可【21】运用激光疗法疗RA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 讨论目前,针灸治疗RA的报道很多,采用多种方法,并涉及到针刺、灸法、温针、耳压、穴位注射、等治疗手段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等优势,成为治疗RA的有效方法并值得进一步推广。

更为可喜的是,针灸对RA作用机理的研究,已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逐步展开,这对于研究针灸对RA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靶点等都将有所启示。

但对于 RA临床研究工作,应进一步统一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并开展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等观察 ,这样能更客观的评价针灸对RA的作用。

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过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注重针灸对于机体整体的调整,而对于关节局部相关形态结构、细胞功能、免疫活性物质等的关注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