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C=90°,AB=15,sinB=,则AC等于()

A. 3

B. 9

C. 4

D. 12

2.三角函数sin30°、cos16°、cos43°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cos43°>cos16°>sin30°

B. cos16°>sin30°>cos43°

C. cos16°>cos43°>sin30°

D. cos43°>sin30°>cos16°

3.把△ABC三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

A. 不变

B. 缩小为原来的

C. 扩大为原来的3倍

D. 不能确定

4.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等于()

A. B. C. D.

5.如图,沿AC方向修山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5°,BD=500米,∠D=55°,使A、C、E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开挖点E与D的距离是()

A. 500sin55°米

B. 500cos35°米

C. 500cos55°米

D. 500tan55°米

6.已知甲、乙两坡的坡角分别为α、β,若甲坡比乙坡更陡些,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tanα<tanβ

B. sinα<sinβ

C. cosα<cosβ

D. cosα>cosβ

7.如图,一座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AC=12m,上弦AB=BC,∠BAC=25°.若用科学计算器求上弦AB的长,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8.已知,将如图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在直线AB上的点O处,使斜边CD∥AB.则∠α的余弦值为()

A. B. C. D. 1

9.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3,D是AC上一点.若tan∠DBA=,则AD的长为()

A. 2

B.

C.

D. 1

10.身高相同的三个小朋友甲、乙、丙放风筝,他们放出的线长分别为300 m,250 m,200 m;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分别为30°,45°,60°(假设风筝线是拉直的),则三人所放的风筝()

A. 甲的最高

B. 乙的最低

C. 丙的最低

D. 乙的最高

11.数学活动课上,小敏.小颖分别画了△ABC和△DEF ,尺寸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作S △ABC.S△DEF ,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S△ABC>S△DEF

B. S△ABC<S△DEF

C. S△ABC=S△DEF

D. 不能确定

12.如图,小颖利用有一个锐角是30°的三角板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已知她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E为5m,AB为1.5m,那么这棵树高是()

A. m

B. m

C. m

D. 4 m

二、填空题

13.用计算器求tan35°的值,按键顺序是________ .

14.若cosA=0.6753,则锐角A=________(用度、分、秒表示).

15.设α是锐角,如果tanα=2,那么cotα=________.

16.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E为垂足,若cosB=,EC=2,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E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 .

17.如果在一个斜坡上每向上前进13米,水平高度就升高了5米,则该斜坡的坡度i=________

18.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当顶角A的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即底边BC)与邻边(即腰AB或AC)的比

值也确定了,我们把这个比值记作T(A),即T(A)= = .例:T(60°)=1,那么T(120°)=________.

19. 一般地,当α、β为任意角时,sin(α+β)与sin(α﹣β)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sin(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例如sin90°=sin(60°+30°)

=sin60°?cos30°+cos60°?sin30°= × + × =1.类似地,可以求得sin15°的值是________.

20.如图,在下列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O都在格点上,则∠AOB的正弦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1.计算:sin218°+cos45°?tan25°?tan65°+sin72°?cos18°.

22. 南中国海是中国固有领海,我渔政船经常在此海域执勤巡察.一天我渔政船停在小岛A北偏西37°方向的B处,观察A岛周边海域.据测算,渔政船距A岛的距离AB长为10海里.此时位于A岛正西方向C 处的我渔船遭到某国军舰的袭扰,船长发现在其北偏东50°的方向上有我方渔政船,便发出紧急求救信号.渔政船接警后,立即沿BC航线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前往救助,问渔政船大约需多少分钟能到达渔

船所在的C处?(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sin50°≈0.77,cos50°≈0.64,sin53°≈0.80,cos53°≈0.60,sin40°≈0.64,cos40°≈0.77)

23.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南偏西60°方向上的点A处,在A正东方向上距离20海里的有一点B处,在灯塔P 南偏西45°方向上,求A距离灯塔P的距离.

(参考数据:≈1.732,结果精确到0.1)

24.如图,某大楼的顶部树有一块广告牌CD,小明在山坡的坡脚A处测得广告牌底部D的仰角为60°.沿

坡面AB向上走到B处测得广告牌顶部C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的坡度,AB=10米,AE=15米.

(1)求点B距水平面AE的高度BH;

(2)求广告牌CD的高度.

(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 C A A C C B A D D C A

二、填空题

13.先按tan,再按35,最后按=

14.47°31′12″

15.

16.4.8

17.1:2.4

18.

19.

20.

三、解答题

21.解:sin218°+cos45°?tan25°?tan65°+sin72°?cos18°

=sin218°+×1+cos218°

=1+.

22.解:过B点作BD⊥AC,垂足为D.

根据题意,得:∠ABD=∠BAM=37°,∠CBD=∠BCN=50°,在Rt△ABD中,

∵cos∠ABD= ,

∴cos37°= ≈0.80,

∴BD≈10×0.8=8(海里),

在Rt△CBD中,

∵cos∠CBD= ,

∴cos50°= ≈0.64,

∴BC≈8÷0.64=12.5(海里),

∴12.5÷30= (小时),

∴×60=25(分钟).

答:渔政船约25分钟到达渔船所在的C处.23.解:如图:

∵AC⊥PC,∠APC=60°,∠BPC=45°,AB=20,在△PBC中,∵∠BPC=45°,

∴△P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C=PC,

设BC=PC=x,则AC=20+x,

在Rt△APC中,

∵tan∠APC=,

∴=,

∴x=10(+1)(海里).

在Rt△APC中,

∵∠A=30°,

∴PA=2PC=20(+1)≈54.6(海里)

答:A距离灯塔P的距离为54.6海里.

24.(1)解:过B作BG⊥DE于G,

Rt△ABF中,i=tan∠BAH=

∴∠BAH=30°,∴BH= AB=5;

(2)解:由(1)得:BH=5,AH=5 ,∴BG=AH+AE=5 +15,

Rt△BGC中,∠CBG=45°,∴CG=BG=5 +15.

Rt△ADE中,∠DAE=60°,AE=15,∴DE= AE=15 .

∴CD=CG+GE﹣DE=5 +15+5﹣15 =20﹣10 ≈2.7m.

答:宣传牌CD高约2.7米.

第28章_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 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 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中,∠C=90o,∠A=30o,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34 1米 10米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要点梳理】 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 A c ∠= =的对边斜边;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 A c ∠= =的邻边斜边; 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 A A b ∠= =∠的对边的邻边. 同理sin B b B c ∠= =的对边斜边;cos B a B c ∠==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 要点诠释: (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 , ,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 C a b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 知识点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二十二单元二次函数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 2 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 似,二次项系数0 a≠,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 数. 2. 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2 y a x h k =-+的性质: a 的 绝对 值越 大, 抛物 线的 开口 越 小。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1. 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 h k ,; ⑵保持抛物线2 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 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值正右移,负左移;k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方法二: ⑴c bx ax y+ + =2沿y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个单位,c bx ax y+ + =2 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c m x b m x a y ++++=)()(2(或 c m x b m x a y +-+-=)()(2) 四、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 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 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 424b ac b h k a a -=-= ,.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 ()0c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 点()2h c ,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 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 轴为2b x a =-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 两根式:12()() 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 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240b ac -≥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难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点O 为△ABC 边 AC 的中点,连接BO 并延长到点D,连接AD 、CD ,若BD=12,AC=8,∠AOD =12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A .23 B .22 C .10 D .24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过点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通过题意可求出AM 、CN 的长度,可计算三角形ABD 和三角形CBD 的面积,相加即为四边形ABCD 的面积. 【详解】 解:分别过点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 ∵点O 为△ABC 边 AC 的中点,AC=8, ∴AO=CO=4, ∵∠AOD =120°, ∴∠AOB=60°,∠COD=60°, ∴342 AM AM sin AOB AO ===∠, 342 CN CN sin COD CO ===∠, ∴AM=23CN=3 ∴12231232ABD BD AM S ?===g △ 12231232BD CN S ?===g △BCD , ∴=123123243ABD BCD ABCD S S S +==△△四边形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内容,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为了加快开凿隧道的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两端同时施工.在AC 上找一点B ,取145ABD ∠=o ,500BD m =,55D ∠=o ,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500sin55m o B .500cos55m o C .500tan55m o D .500cos55m 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利用∠D 的余弦函数表示即可. 【详解】 在Rt △BDE 中,cosD= DE BD , ∴DE=BD ?cosD=500cos55°.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记忆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4AC =,60ABC ∠=?,45C ∠=?,AD BC ⊥,垂足为D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AE 的长为( ) A .22 B .223 C .23 D .32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DC 中,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D 的长度,在Rt △ADB 中,由AD 的长度及∠ABD 的度数可求出BD 的长度,在Rt △EBD 中,由BD 的长度及∠EBD 的度数可求出DE 的长度,再利用AE=AD?D E 即可求出AE 的长度. 【详解】 ∵AD ⊥BC ∴∠ADC=∠ADB=90?

九下 锐角三角函数 第5课时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含答案

C B A 第5课时 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1.(1)已知sin A =0.4561,则锐角A =______°; (2)已知cos A =0.3638,则锐角A =______°; (3)已知tan A =l. 235,则锐角A =______°.(结果精确到0.01°) 2.若锐角A 满足2sin(A +15°)=1,则∠A =______. 3.已知tanα=0.8036,则锐角α=________.(精确到1’)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3cm 2,其中一边长为2 cm ,则这个 三角形较小锐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5.(2010 荆州)如图,在△ABC 中,∠B=45°,cos ∠C= 5 3,AC=5a ,则△ABC 的面积用含a的式子表示是 . 6.若锐角α满足3sin 5α=,则α的取值范围为 ( ) A .0°<α<30° B .30°<α<45o C .45o<α<60o D .60o<α<90° 7.若∠A 为锐角,且满足3tan(15)1A +?=,则锐角A 的度数应该是 ( ) A .15° B .30° C .45° D .60° 8.如图,已知秋千吊绳OA 为4m ,当秋千向左摆动,水平距离为1.5 m 时, 秋千吊绳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约为 ( ) A . 22o B . 35o C . 55o D . 68o 9.若锐角α满足1cos 2 α≤,则α的取值范围为 ( ) A .0°<α≤60° B .60°≤α<90o C .0o<α≤30o D .30o≤α<90° 10.(2010眉山)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 B .60° C .45° D .30° 11.某商场工作人员在大厅安装一部由一楼到二楼的电梯,已知一、二楼层高3.4 m ,可 供电梯伸展的长度不超过10 m ,求电梯的最小倾斜角α的大小.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大全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0°30°45°60°90° 01/2√2/2√3/21←sinA 1√3/2√2/21/20←cosA 0√3/31√3None←tanA None√31√3/30←cotA 诱导公式 sin(-α)=-sinαcos(-α)=cosα tan(-α)=-tanαcot(-α)=-cotα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Rt △ABC 中,∠C=9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A=sin B B .cosA=sinB C .sinA=cosB D .∠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 都不变 D 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3.在Rt △ABC 中,∠C=90°,当已知∠A 和a 时,求c ,应选择的关系式是( ) A .c = sin a A B .c =cos a A C .c =a ·tanA D .c =a ·cotA 4、若tan(α +10°)=3,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 A 、20° B 、30° C 、35° D 、50° 5.已知△ABC 中,∠C=90°,设sinA=m ,当∠A 是最小的内角时,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12 B .0<m <22 C .0<m <33 D .0<m <32 6.小明沿着坡角为30°的坡面向下走了2米,那么他下降( ) A .1米 B . 3 米 C .2 3 米 D .23 3 米 7.已知Rt △ABC 中,∠C=90°,tanA=4 3 ,BC=8,则AC 等于( ) A .6 B . 32 3 C .10 D .12 8.sin 2θ+sin 2 (90°-θ) (0°<θ<90°)等于( ) A 0 B 1 C 2 D 2sin 2 θ 9.如图,在△ABC 中,∠C=90°,A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 35 ,则BC 的长是(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 10.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 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A (cos α ,1) B (1 , sin α) C (sin α , cos α) D (cos α , sin α) (附加)小阳发现电线杆AB 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 和地面BC 上,量得CD=8米,BC=20米,CD 与地面成30o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 A .9米 B .28米 C .(7+3)米 D .(14+23)米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A 是锐角,且sinA= 3 2 ,那么∠A = . 2.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 =cos500 ,则α = . 3.已知3tan A -3=0,则∠A = . (第9题) (附加题)

初三数学九下锐角三角函数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6、正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 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2、应用举例: ①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②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对边 邻边 b

③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表示, 即 h i l = 。坡度一般写成1:m的形式,如1:5 i=等。把坡面与水平面 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 tan h i l α== 。 ④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⑤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 做方向角。 如图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 (西北方向)。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 一、选择题 1、把Rt△ABC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A′B′C′,那么锐角A、A′的正弦值的关系为().A.sinA=sinA′ B. sinA=2sinA′ C.2sinA=sinA′ D.不能确定 2、在Rt△ABC中,∠C=90°,若AB=5,AC=4,则sinA的值是() A.3 5 B. 4 5 C. 3 4 D. 4 3 3、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BAC等于() A. B . C. D. 1 3 4、如果∠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则COSα的值是() A.1 2 B.2C.1 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 若AC= AB=则tan∠ACD的值为() : i h l = h l α D C B 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一.〖基础训练〗 1、在△ABC 中,∠C =90°,则sinA= ,cosA= tanA= cotA= .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 元素(至少有一个边),求出 其它所有元素的过程,即解直角三角形 3.Rt △ABC 中,若sinA =45 ,AB =10,那么BC = ,tanB = 4.写出适合条件的锐角α Sin600= , tan300= ,cos α=32 ,α= , 5、在△ABC 中,∠C =90°,AC=6,BC=8,那么sinA= 6、sin300+tan450= . 7、若sin α=cos70°,则角α等于 A .70°; B .60°; C .45°; D .20°. 8、(讲解)若∠A 为锐角,且cosA ≤ 12 ,那么( ) A 、00≤A ≤600 B 、600≤A ≤900 C 、00≤A ≤300 D 、300≤A ≤90 0 二.〖中考在线〗(讲解) 1、(2004年中考题).在△ABC 中,∠C =90°,sinA =35 ,则cosA 的值是( ) (A ) 35 (B )45 (C )925 (D )1625 2、如图,(2003年第21题)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tanB=cos ∠DAC. (1)求证:AC=BD (2)若sinC=1213 ,BC=12,求AD 的长. 三.〖考点训练〗 1.Rt △ABC 中,∠C =90°,AB =6,AC =2,则sinA =( ) (A ) 13 (B )23 (C )23 2 (D )23 2.已知∠A +∠B =9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最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本学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期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学习及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进入初三以来,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讨论,我们初三数学组 感到压力很大。从、考成绩来看,和兄弟学校差不多,高分可能偏多,但其中应有不少水分,不能光看数据;二是随着知识的深入,临近毕业,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坚持不住,成绩出现很大的滑坡,这些都为我们的正常教学带来很不利的影响。上学期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等,这都是这学期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个阶段 新课教学共分两章。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 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 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分为三 节,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的基础知识;视图、三视图等概念,课题学 习:制作立体模型。 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包括:正弦、余弦、正切。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 c a A A sin == 斜边的对边∠;把∠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 b A A cos =∠=斜边的邻边;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b a A A A t an =∠∠=的邻边的对边。 2.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60° sin α 1 2 22 32 cos α 32 22 12 tan α 33 1 3 4. 记忆方法: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2000年成都市)如图,在△ABC 中,∠C =90°,∠ABC =60°,D 是AC 的中点,那么tan ∠DBC 的值是________。 锐 角 α 三 角 函 数

分析:在Rt △ABC 中,由∠ABC =60°,可知3BC AC 60tan == ,即AC =3BC ,又CD = 1 2 AC ,tan ∠DBC 可求。 解:在△ABC 中, ∵∠C =90°,∠ABC =60°, ∴tan ∠ABC =tan60°=3BC AC =, ∴AC =3BC 。 又D 是AC 中点, ∴DC = 12AC =32 BC 。 ∴2 3 BC BC 23 BC DC DBC tan = ==∠。 评析:在解题中紧紧扣住tan α的定义。 例2. (2001年四川)在Rt △ABC 中 ,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已知3 2 ACD sin = ∠,那么=AB BC ______。 分析:由Rt △ABC 中CD ⊥AB 于D ,可得∠ACD =∠B ,由sin ∠ACD = 2 3 ,那么sinB =23,设AC =2,AB =3,则BC =32522-=,则AB BC 可求。 解:∵∠ACB =90°,CD ⊥AB 于D , ∴∠ACD =∠B 。 又sin ∠ACD =sinB = 23 , 可设AC =2,AB =3, ∴BC =32522-=。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真题汇编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锐角三角函数 (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一、选择题 1.的值等于() A. B. C. 1 D. 【答案】B 2.如图,过点,,,点是轴下方上的一点,连接,,则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B 3.如图,一把直尺,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为角与直尺交点,,则光盘的直径是( ) A.3 B. C. D. 【答案】D

4.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米,升旗台坡面CD的坡度,坡长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 A. 12.6米 B. 13.1米 C. 14.7米 D. 16.3米 【答案】B 5.一艘在南北航线上的测量船,于A点处测得海岛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继续向南航行30海里到达C点时,测得海岛B在C点的北偏东15°方向,那么海岛B离此航线的最近距离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 A. 4.64海里 B. 5.49海里 C. 6.12海里 D. 6.21海里 【答案】B 6.如图,两根竹竿AB和AD斜靠在墙CE上,量得∠ABC=α,∠ADC=β,则竹竿AB与AD的长度之比为() A. B. C. D. 【答案】B

7. 如图,已知在中,,,,则的值是() A. B. C. D. 【答案】A 8. 如图,电线杆CD的高度为h,两根拉线AC与BC相互垂直,∠CAB=α,则拉线BC的长度为(A、D、B 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D. h?cosα 【答案】B 二、填空题 9.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处测得岛礁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处此时测得岛礁在北偏东方向,同时测得岛礁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在北偏东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 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10.如图,旗杆高AB=8m,某一时刻,旗杆影子长BC=16m,则tanC=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学期单元质量检测 九年级数学·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九( )班 号 姓名 成绩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Rt △ABC 中,∠C =90°,若tan A = 34,则sin A 等于( ). A.43 B.34 C.53 D.35 2310)1α+?=,则锐角a 的度数是( ). A .20° B .30° C .40° D .50° 3.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开凿隧道的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两端同时施工.在AC 上找一点B ,取∠ABD =145°,BD =500 m ,∠D =55°,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500sin 55°m B .500cos 55°m C .500tan 55°m D.500cos55? m 4.小明沿着坡度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 000 m ,则他升高了( ). A .2005 B .500 m C .3 D .1 000 m 5.已知在△ABC 中,∠C =90°,设sin B =n ,当∠B 是最小的内角时,n 的取值范围是( ). A .0<n <22 B .0<n < 12 C .0<n <3 D .0<n 36.某个水库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迎水坡的坡度是13背水坡为1∶1,那么两个坡的坡角和为( ). A .90° B .75° C .60° D .105° 7.计算6tan45°-2cos60°的结果是( ) A .4 3 B .4 C .5 D .5 3 8.野外生存训练中,第一小组从营地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前进了3 km ,第二小组向南偏东30°方向前进了3 km ,第一小组准备向第二小组靠拢,则行走方向和距离分别为( ). A .南偏西15°,32 B .北偏东15°,32 C .南偏西15°,3 km D .南偏西45°,329.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若AC =2 3,AB =4 2,则tan ∠BCD 的值为( ) A. 2 B.153 C.155 D.33 10.如图,小敏同学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站在B 处仰望树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大树的方向前进4 m ,测得仰角为60°,已知小敏同学身高(AB )为1.6 m ,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结果精确到0.1m ,3≈1.73). A .3.5 m B .3.6 m C .4.3 m D .5.1 m

初三数学九下锐角三角函数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 则∠A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 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5、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6、正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 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2、应用举例: ①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②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③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 表示, 即 h i l =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 tan h i l α= =。 :i h l =h l α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④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⑤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西北方向)。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 一、选择题 1、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2sinA =sinA ′ D .不能确定 2、在Rt △ABC 中,∠C =90°,若AB =5,AC =4,则sinA 的值是( ) A . 35 B . 45 C . 34 D . 43 3、如图,△ABC 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 ∠BAC 等于( ) A . 2 3 B .55 C . 105 D .13 4、如果∠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则COS α的 值是( ) A.12 B.22 C.1 D.2 5、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若56AC =,65AB =,则tan ∠ACD 的值为( ) A.5 B.5 5 C.30 6 D.6 6、计算tan 602sin 452cos30+-的结果是( ) A .2 B .2 C .1 D . 23 13- . 7、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60°,AB=10,CD=3,则此梯形的周长为( ) A . 25 B . 26 C . 27 D . 28. 8、如图,小明利用一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已知他与楼之间的水平距离BD 为10m ,眼高AB 为1.6m (即小明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么这栋楼的高是( ) A .(81035+ )m B .21.6m C . 103m D .103835?? + ? ?? ? m 9、如图,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AD 、BC 相交于点P ,若∠DPB=α,那么CD AB 等于( ) A .sin α B .COS α C .tan α D .1 tan α 二、填空题 D C B A E C A α P D C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1)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6)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6) 第二十七章相似 (6) 27.1图形的相似 (6) 27.2相似三角形 (7) 27.3位似 (7)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8) 28.1锐角三角函数 (8) 28.2解直角三角形 (1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2) 29.1 投影 (12) 29.2 三视图 (12)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 -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要求 重难点 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会熟练运用特殊三角函数值; 2.知道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变化规律; 3.同角三角函数、互余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课前预习 “正弦”的由来 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数学家对三角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尽管当时三角学仍然还是天文学的一个计算工具,是一个附属品,但是三角学的内容却由于印度数学家的努力而大大的丰富了.三角学中“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就是由印度数学家首先引进的,他们还造出了比托勒密更精确的正弦表. 托勒密和希帕克造出的弦表是圆的全弦表,它是把圆弧同弧所夹的弦对应起来的.印度数学家不同,他们把半弦(AC)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相对应,即将AC与∠AOC对应,这样,他们造出的就不再是“全弦表”,而是“正弦表”了.印度人称连结弧(AB)的两端的弦(AB)为“吉瓦”,是弓弦的意思;称AB的一半(AC) 为“阿尔哈吉瓦”.后来“吉瓦”这个词译成阿拉伯文时被误解为“弯曲”、“凹处”,阿拉伯语是“dschaib”.十二世纪,阿拉伯文被转译成拉丁文,这个字被意译成了“sinus”.三角学输入我国,开始于明崇祯4年(1631年),这一年,邓玉函、汤若望和徐光启合编《大测》,作为历书的一部份呈献给朝廷,这是我国第一部编译的三角学.在《大测》中,首先将sinus译为“正半弦”,简称“正弦”,这就成了正弦一词的由来.

例题精讲 模块一 三角函数基础 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 (1)正弦: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 A ,即sin a A c =. (2)余弦: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 A ,即cos b A c =. (3)正切: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 A ,即tan a A b =. 注意: ① 正弦、余弦、正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 ② sin A 、cos A 、tan A 分别是正弦、余弦、正切的数学表达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为sin 与A 、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 ③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余弦、正切分别是某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当这个锐角确定后,这些比值都是固定值. 二、特殊角三角函数 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 数值一定要牢牢记住! 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在Rt ABC ?中,90C ∠=?,000a b c a c b c >>><<,,,,,又sin a A c =,cos b A c =,tan a A b =,所以 0sin 10cos 1tan 0A A A <<<<>,,. 四、三角函数关系 a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