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精编版

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精编版
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精编版

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地理:各类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适宜种植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冬麦多分布于华北和黄土高原;春麦则分布于东北地区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台湾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一带

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华北平原,集中分布于山东丘陵一带

油菜:土肥地平,光热较好的亚热带地区,如长中下平原

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分布于长中下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地区(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

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三角洲地带。典型分布区是恒河三角洲

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适宜我国江南丘陵酸性红壤生长

?

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棉花原产于热带,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它是沿淮淮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春秋两季干旱,冬季温度低,夏季雨水集中,地下水位高,易受渍涝,同时土壤肥力偏低,基本上是一年一熟,冬季休闲耕作制

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高,怕病虫危害,一生需降水量450-650公厘。而沿淮淮北从4月11日播种到10月31日停止生长,共205天,≥10℃的活动积温3450℃,降水量668公厘。

① 温度:

棉花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较多的热量,在土壤水分适宜时(土壤湿度18-22%),棉花在日平均气温10-12℃即可开始发芽出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超过40℃不利,以土壤温度15℃,有5-7个晴天播种为宜。若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出苗只需4-7天。若温度低出苗缓慢,易染病害,甚至引起烂种现象。如果气温低于15℃,又多连阴雨,对幼苗生长不利。当地面温度降到3-6℃时部分叶子受冻害;降到1-2℃,植株部分或全部冻死。沿淮淮北地区4月上中旬常有低温或霜冻危害,晚霜最迟在4月16日结束,历年4月中旬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

℃,地面极端最低达零下℃,因此,棉花在幼苗生长期间,必须密切注意低温霜冻的危害。

棉花出土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幼苗16-18℃时10-15天开始长出第一片真叶,25℃时只需7-10天,14℃时需20多天。棉花进入现蕾期以后,温度高,现蕾又快又多,最低温度不低19℃,现蕾初花期气温以25-30℃最为适宜,在25℃以上有利于生长发育。开花至吐絮生物学最低温度是15-18℃,吐絮期温度以20-30℃较合适,低于20℃成熟期后推,低于15℃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转运受阻,并影响棉花纤维质量。这个时期温度日较差大对促进早熟有利。沿淮淮北5

月上旬后期及以后日平均气温都高于18℃,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6月份均在24-27℃,因此,5-6月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在吐絮期要求天暖,昼夜温差大,气温在25℃左右,有利于吐絮,若气温低于12℃或高于40℃都会引起棉桃脱落。

② 水分:

棉花是直根,有较发达的根系,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当种子吸收相当自身重量近一倍水分时即可膨胀发芽,播种要求田间持水量65%-80%对出苗有利。干旱时影响出苗,大雨则使棉田板结,潮湿缺氧,呼吸作用差,出苗受阻;阴雨连绵根系发育不良,且易感染炭疽、立枯等苗期病害。幼苗期土壤湿度适宜可提前现蕾。幼苗期需水不多,现蕾期地上部分生长加快,需水量逐渐增加,始花至裂铃初期达最大值,这时的需水量是其一生中的一半以上。干旱或气温>35℃时会阻碍棉株发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但水分过多,棵间空气湿度增大,也易引起蕾铃脱落。进入吐絮成熟期后,需水逐渐减少,这时土壤水分以55%-70%为宜,此时阴雨多,湿度大易遭病虫害,发生僵烂铃,缓吐絮,土壤干旱又会使棉铃提前开裂,提前停止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③ 光照:

棉花只有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发育才能良好,从日出到日落,所有叶片都随着太阳方向而转动,以争取较足光照,充分的阳光才能壮苗,早发,增枝现蕾。棉花对光照强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若遇到长期阴雨,棉株生长受阻,影响有机养分制造与转运,植株体内糖分减少,含氮物质增加,会引起大量蕾铃脱落导致疯长。棉花生育后期,充足光照,有利光合作用,可增加铃重,提高棉絮质量,最怕秋雨连绵,光照不足,引起茎叶疯长,株铃易遭病虫害,使僵烂铃增加,并延迟成熟,增加霜后花。

?

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土壤、水分、养分、温度、光照和空气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环境条件。要取得小麦高产,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一)土壤:般认为,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土壤,应是熟土层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全面、氮磷平衡、保水保肥力强、通透性好。此外、还要求土地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排灌自如,使小麦生长均匀—致

二)水分水分在小麦的—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研究,每生产l千克小麦约需1000一1200千克水,其中有30%一40%是由地面蒸发掉的。天津市在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只有需水量的 l/4左右。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水,以及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养分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硼、锰、铜、锌、钼等。氮、磷、钾在小麦体内含量多,很重要,被称为“三要素”。天津市中低产麦田一般缺氮少磷,生产中必须注意补充,而钾素除高产田、沙土地外,一般不缺。

(四)温度小麦的生长发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在最适温度时,

生长最快、发育最好。

五)日照日照充足能促进新器官的形成,分蘖增多;从拔节到抽穗期间,日照时间长,就可以正常地抽穗、开花;开花、灌浆期间,充足的日照能保证小麦正常开花授粉,促进灌浆成熟。

适宜花生生长的气象条件

花生性喜温、喜光、耐旱,系短日照作物。

一、温度?不同类型的花生,播种层的适宜土壤温度如下:珍珠豆型、多粒型花生播种期的适宜地温12℃,发芽期适宜地温25—35℃,开花期适宜地温25—28℃,最高38℃,最低22℃。荚果发育的适宜地温25—33℃,最高37—39℃,最低15℃。龙生型、普通型花生播种期适宜地温15℃,发芽期适宜地温25—35℃,开花期适宜地温25—28℃,最高38℃,最低22℃,荚果发育的适宜地温25—33℃,最高37—39℃,最低15℃。

花生各生育期适宜的气温如下:发芽的适温为25—35℃,40℃以上胚根生长受阻。开花期日平均气温25—28℃,开花最多,低于22℃或高于30℃开花数明显下降。温度低于等于19℃时,受精过程受阻。荚果发育的适宜地温25—33℃,从果针入土到荚果成熟,需要5厘米土层的有效积温(15℃以上)480—570℃。

二、水分?花生较耐旱,受旱后也比较容易恢复生理功能。但要获得高产,还要有足够的水分,不同品种,不同气候区的花生,耗水量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北方半干旱区春播普通型大花生,亩产150—175公斤,其耗水量为315—345毫米,当亩产达250公斤以上时,则耗水量435毫米以上。在南方湿润气候区播种的珍珠豆型花生,亩产200多公斤,耗水量仅为180—255毫米。

花生在整个生育期中,有两个水分敏感期,即饱果后期和结荚后期,特别是结荚后期,遇到干旱减产严重。若结荚后遇到20天的干旱,籽仁可减产%,而饱果期有20天干旱,减产也可达56%。

三、光照?花生喜光,生长期中需要较强的光照,若光照不足,对花生生长不利,开花减少,秕果增多,产量下降。但荚果发育不能缺少黑照条件。

咖啡的生长条件

咖啡原是热带雨林下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需要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的习性。

(1)温度。对温度的要求随栽培种类而异,小粒种较耐寒,喜温凉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9-21度,当月平均温度降至13度左右,植株生长缓慢,降至8度时,嫩叶生长受抑制,枝干节间变短,绝对最低温零下一度时,嫩叶及未木栓化嫩茎受冻害。若气温陡降、陡升,受害重。管理差、生长不良的受害重,枝条干枯,造成减产。反之,受害则轻。

(2)雨量。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以上,分布均匀,特别在花期及幼果发育期,有一定降雨量最适宜咖啡的生长发育。

(3)光照。咖啡不耐强光,需要适当的荫蔽,光照过强,生长受到抑制。如果加上水肥不足,就会出现早衰现象,甚至死亡。荫蔽过度,枝叶徒长,花果稀少,产量亦很低。

对光量的要求随种类及发育阶段而异,大粒种最耐光,可在全光照下生长。小粒种比中粒种较耐光。幼龄咖啡需要较大的荫蔽度(60-70%),成龄咖啡则需要较小的荫蔽度(25-30%)。咖啡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能力随栽培措施而改变,加强水肥管理,植株营养条件好,可以增加对光照的适应力,因此,在精细的栽培管理措施下,可以进行适当密植的无荫蔽栽培,以获得高产。

(4)风。咖啡喜静风环境,台风及干风对植株生长都不利。台风吹落叶片、果实,吹断枝干。干风影响咖啡开花,降低稔实率。

(5)土壤。咖啡根系发达,吸收根分布浅,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农作物生长期资料

农作物生长季节 油菜秋季种植,主要生长季节在冬季,春季收获。 棉花则是早春播种种植,秋季收获。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种夏季收获的。 水稻在南方有单季,是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则是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晚稻是夏季种植秋季收获。 由于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经过冬季,所以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 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果类蔬菜及豆类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获时间是夏季;白菜、葱、蒜等是长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种植,春天收获。任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后。 细分: 油菜: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北方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 冬小油菜130—290天。油菜的阶段发育比较明显,冬性型油菜,春化阶段要求0—10℃,需经过15—30天;春性型介于春、冬型之间,对温度要求不甚明显。油菜为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时数为12—14小时,能满足日照要求,开花结实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开花结实。反之,则延缓发育。

棉花: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 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 南方的主要作物: 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 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4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长江中下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 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 五谷丰登,哪五谷? 粟、豆、麻、麦、稻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作物分类作物是由于长期适应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结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温度、光能、水分等条件有一定要求,由此而制约着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 从温度条件看,全世界4种不同的温度地带都各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种类。①寒温带。有春小麦、春大麦、春燕麦、黑麦、粟、黍稷、马铃薯、豌豆、蚕豆、亚麻、甜菜等;②温带。有冬小麦、冬大麦、粟、高粱、大豆、蚕豆、菜豆、油菜、向日葵、大麻等;③亚热带。有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大豆、菜豆、油菜、花生、芝麻、油桐、桑、茶、棉、黄麻、红麻、苎麻等;④热带。有水稻、甘薯、木薯、花生、海岛棉、咖啡、可可、橡胶树、油棕、黄麻等。但这种适应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的变异,经过天然或人为的选择,也能改变其本性。如水稻、玉米、高粱本为喜温作物,通过多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可以产生生育期短、耐寒力强的品种,能在北纬50°、南纬40°处栽培。甘薯、棉花、苎麻的一些品种也可引种到北纬40°,木薯可引种到北纬25°。同时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耐旱能力,一般可以用标志蒸腾力大小的蒸腾系数表示。蒸腾系数小的作物,如粟、黍稷、高粱、玉米、大麦、黑麦、花生、向日葵等,一般比较耐旱;而蒸腾系数大的作物如薏苡、燕麦、荞麦、大豆、蚕豆、豌豆、油菜、黄麻等则耐旱力较差。有些作物如水稻不仅喜湿,其根系且可浸在水中而无碍生长。至于小麦、马铃薯、甘薯、甘蔗、甜菜、芝麻、棉花等则属于“干湿中间类型作物”。 此外,作物对土壤酸碱程度的不同敏感性,也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大致高粱、苏丹草、田菁、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能耐盐碱;而稻、燕麦、黑麦、荞麦、马铃薯、甘薯、茶等则较能耐酸。大多数作物适宜于中性土壤。 作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草本作物从春季播种萌发到秋季成熟收获,其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甜菜、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甘蔗、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

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

1.作物栽培学性质特点 性质:研究作物—环境—农艺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 (3).技术的适用性(4).生产的连续性 (5).系统的复杂性(6).有序性 2.小麦穗分化过程 0.茎叶原基分化期Ⅰ.生长锥伸长期Ⅱ.单棱期Ⅲ.二棱期 Ⅳ.颖片原基分化期Ⅴ.小花原基分化期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Ⅶ.药隔形成期Ⅷ.四分体形成期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相互依存: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所需养分,生殖生长为下一代的营养生长提供条件。相互制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养分的竞争,当营养生长过旺时生殖生长受到抑制,当生殖生长过旺时,则营养生长不良。 4.玉米胚乳淀粉结构类型 硬粒型:四周为角质淀粉,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 马齿型: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 半马齿型:角质胚乳较多。 糯质型:胚乳全部为支链淀粉组成。 爆裂型:胚乳几乎全部为角质。 甜质型:胚乳多为角质,胚大。 粉质型:胚乳完全由粉质淀粉组成。 有稃型:角质胚乳环生外层。 甜粉型;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 5.玉米生理成熟期的主要特征 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和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时期,这时子粒变硬,干物质不再增加,呈现品种固有的形状和粒色。 6.作物光能利用率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1)培育强大的根系,吸收足够的营养为作物新陈代谢提供物质源泉。 (2)保护绿色叶片不受病原菌危害,受细菌真菌或病毒侵染的绿色叶片呼吸作用加强,光合 作用减弱 (3)合理密植,充分利用空间 (4)提高复种指数 7.马铃薯种薯退化与防治 (1)利用茎尖脱毒素生产无病毒种属。 (2)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脱毒种薯。 (3)因地制宜采用避蚜留种技术。 (4)利用实生种子生产种薯。 8.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 (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 (3)调整措施:①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 ②推广反季节栽培 ③合理安排种植密度 ④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止病虫害 ⑤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累积 9.作物的源、库、流理论 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 流是指源与库的疏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 协调方法及理论: 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 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增加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 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 ⑤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 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

2019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语文

2019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稻种植业的特 点分析及发展措施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稻的栽培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19——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 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考点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1.小农经营 (1)成因分析: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很少。 (2)发展措施: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施行集约化生产。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1)成因分析:通过农民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但由于耕种规模小,每户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来的稻谷相当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很少送到市场去出售。 (2)发展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增强人们的商品意识。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3.机械化水平低 (1)成因分析:由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再加上亚洲人

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民主要凭自己的人力来完成农活。 (2)发展措施:加快机械化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4.水利工程量大 (1)成因分析:水稻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灌溉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加之,亚洲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水稻区必须修建各种防洪、防旱的水利设施。 (2)发展措施:政府需大力投资并组织兴建水利工程。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5.科技水平低 (1)成因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主要凭经验精耕细作。 (2)发展措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如全国各地建立一些农业科技站和推广系统等。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农作物的丰富种类,感知各种农作物果实的外形特征。 2.正确区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常见的农作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实物,了解农作物的种类 1.师:孩子们,秋天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它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红薯,说一说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 3.教师小结: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红薯宝宝、花生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农作物。农作物是农民伯伯在土地上种植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那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呢? 二、观看课件,感知果实外形特征 1.播放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农作物的颜色、形状。 师:你们认识的农作物真多呀,那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小结:玉米成熟后有黄色、白色和黑色,玉米籽好像一排排小牙齿,整整齐齐的排在玉米棒上;水稻成熟后是金黄色的,一串串的往下垂;土豆是黄色的,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就像鸡蛋一样;大豆有黄色、绿色、红色、黑色、白色,它们是小小的椭圆形,好几粒豆宝宝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高粱是红色的,也是一串串的,就像一个大火炬。 2.说一说,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什么? 师:这些农作物可以变成许多好吃的,你知道他们都可以变成什么吗?? 三、自由讨论,判断果实生长环境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农作物,你知道它们生长在哪里吗? 2.根据农作物的生活环境对农作物进行分类。 3.师:你知道除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还有那些农作物是生长在地上、地下和水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

2018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 2017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 发展措施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 相当悠久。稻的栽培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约西 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考点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1.小农经营 (1)成因分析: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很少。 (2)发展措施: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施行集约化生产。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1)成因分析:通过农民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但由于耕种规模小,每户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和经济 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来的稻谷相当一部分留作全家的 口粮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很少送到市场去出售。 (2)发展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增强人们的商品意识。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3.机械化水平低 (1)成因分析:由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再加 上亚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民主要凭自己的人力 来完成农活。 (2)发展措施:加快机械化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4.水利工程量大 (1)成因分析:水稻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灌溉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加之,亚洲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水稻区必须修建各种防洪、防旱的水利设施。 (2)发展措施:政府需大力投资并组织兴建水利工程。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5.科技水平低 (1)成因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主要凭经验精耕细作。 (2)发展措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如全国各地建立一些农业科技站和推广系统等。

漫谈植物生长规律(完整版)

漫谈植物生长规律(完整版) 之前编辑过这方面的资料,现将它们重新汇总编辑起来,方便大家浏览和学习! 第一部分:植物基本类型概述 一、二年生草本: 典型特征:生长周期短暂是很大的特点,全程生长,少则几十天,多则二百多天。 其它们的区别在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全部在当年完成;二年生的,其生长周期,跨越两年,有越冬短暂休眠的过程。 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种子;有部分种类兼有分株、扦插繁殖。 多年生落叶(宿根)草本; 典型特征,生长具有典型的周期性,有明显的休眠现象。植株有宿根或球根,多年生长。主要繁殖方法是分株、分球或者种子。 若从播种开始,养到首次开花,根据植物种类不同,有明显差异。 有的,可能会需要2、3年,如朱顶红一类;有的,当年就能开花,紫茉莉(选在温暖的南方种植)。 多年生常绿草本: 典型特征:具有宿根,四季常绿,生长和开花具有周期性(有的春秋两季生长旺盛,有的夏季常绿休眠,有的则冬季常绿休眠),但有的种类,不开花之前,常年生长,一旦开花结果,就会自然枯萎,结束生命,这类植物一生只开花一次。 落叶木本: 典型特征: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或干湿分明的热带地区,有周期性自然落叶休眠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冬季落叶或者旱季落叶,本帖就依照温带地区的那些落叶木本,简单分类讲述一下。 落叶木本,通常用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生长期间,会经过一段不开花、也不结果的幼树期。若从播种开始,养到首次开花,一般需几年不等,如果石榴是3~4年;樱桃是5、6年,苹果3年;小型花石榴以及枸杞,则是当年播种,当年开花。如果用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养到开花结果会比直接播种快一些。用播种繁殖的幼苗叫做实生苗。 不论是幼树还是成年树,生长、开花都是有典型的季节规律,只是在幼树期,不表现出开花、结果的现象罢了。 常绿木本: 典型特征:在温带或热带地区,全株常年保持绿色,全年都有绿叶的木本植物。 常绿木本和落叶木本是相对应的,但它的叶子寿命,同样也是有限的。虽然看上去,全年都会有绿叶,但是它也有新老叶更替的时期,大致时间是在春季(对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对于热带地区,则没有明显的时间段。常绿木本的叶子寿命通常比较长,少则一年,多则四五年;而落叶木本的叶子寿命,则不足一年。 不过,常绿木本和落叶木本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针对一些适应能力强的木本植物,也就是在温带,热带地区都能生长得种类。例如,石榴在温带地区是落叶木本,到了热带,就变成了常绿木本,还有紫薇、贴梗海棠、苹果等,也是如此。 至于开花的习性,是针对成年树来讲的,在幼树期,则全年以长枝叶为主,到了合适的树龄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农作物生长习性类问答题 各类型模拟题诊断题,似乎爱考各种各样的作物的生长习性,老师学生都快变成“地道”农民了!以前考茶叶、棉花等常见的农作物,现在考过猕猴桃、芒果、大樱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考草莓、菠萝、火龙果等水果。当然,不需要学生记忆,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展示某作物的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需求,喜什么,怕什么,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品质优良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或者措施类,提高产量的措施等。 这类型的问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察更为精细,不再像以前笼统的概括为“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这些作物,看似学生很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接触,但其实又比较陌生。其实有些作物,老师也不甚了解。 要弄清楚这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得大概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一般草本作物从播种萌发到成熟收获(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植物体枯萎死亡),其全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仅有生长期。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 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越冬作物冬季气温往往不能太低,以免种子在地里被冻死,但如果冬季下雪,一是有利于形成雪被,保温;二是可冻死害虫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三是开春后积雪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真真是“瑞雪兆丰年”。 有些作物如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 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属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年生长周期变化在落叶果树和落叶观赏树木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常绿树木在年生长周期中无明显的休眠期。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落叶树木自春季萌芽开始,至秋季落叶为止。主要包括萌芽、营养生长、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花芽分化和落叶等物候期。而常绿树木由于开花、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可同时进行,老叶的脱落又多发生在新叶展开之后,1年内可多次萌发新梢。有些树木可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结果,其物候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同一植物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休眠期是指植物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落叶果树的休植物的休眠器官主要是种子和芽。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弱、. 眠期通常指秋季落叶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一段时期。休眠期长短因树种、品种、原产地环境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而异,当地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高低影响最大,直接左右休眠期的长短。。一般原产寒带的植物,休眠期长,要求温度也较低。 作物能在某地生长,那么它一定在长期演化中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

区域种植结构特点

区域种植结构特点 1.东北地区。 本区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位于本区核心位置,耕地肥沃且集中连片,适宜农业机械耕作。雨量充沛,年降水量500-700毫米,无霜期80-180天,初霜日在9月上、中旬,≥10℃积温1300-3700℃,日照时数2300-3000小时,雨热同季,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条件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内光温水热条件可以满足春小麦、玉米、大豆、粳稻、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甜菜、杂粮、杂豆及温带瓜果蔬菜的种植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本区种植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成为我国重要的玉米和粳稻集中产区。与此同时,其他作物的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传统优势作物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由于气候和品种原因,本区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用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 2.黄淮海地区。 本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区域,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地平整,光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500-800毫米,≥10℃积温4000-4500℃,无霜期175-220天,日照时数2200-2800小时,可以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是我国冬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的优势产区和传统棉区,是应季蔬菜和设施蔬菜的重要产区。水资源不足、地下水超采、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是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位于本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本区农业生产结构有着特殊要求。 3.长江中下游地区。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无霜期210-300天,≥10℃积温 4500-5600℃,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或三熟为主,大部分地区可以发展双季稻,实施一年三熟制。耕地以水田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种植业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作物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本区是我国稻麦两熟的主产区,粳稻与小麦两熟季节紧,上下茬之间如何协调以实现周年高产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白菜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 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秋冬白菜为例,营养生长期包括: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③莲座期:植株再展出1-2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生殖生长期包括: ①抽薹孕蕾期:抽生花薹,发出花枝。主花茎和侧枝上长出茎生叶,顶端形成花蕾。 ②开花结果期:花蕾长大,陆续开花、结实。 白菜以莲座叶为产品。秋播白菜一般天分化一片新叶。如杭州油冬儿等品种单株,一般具25-30片叶,其中主要由第9-24片莲座叶构成产量。幼苗期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比叶重增长快;莲座期则叶重增长速度较快。到生长后期,叶重增长主要是叶柄的增长,叶柄重常占叶总重的75-80%,为养分的贮藏器官。单位面积产量由株数和单株重所构成,而单株重则受叶数和叶重两个因素所制约。多数品种为叶重型,叶重增加主要靠叶面积增大和叶柄增重。 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3℃能安全越冬。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

叶分化停止。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但不同品种对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栽培技术 白菜类型、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泛,在中国江、淮地区,除冬季和早春行简易覆盖栽培外,可多茬露地栽培;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 在栽培上一般按三季安排: 1.秋、冬白菜:育苗移栽,收获成株为主。华南是9-12月陆续播种,分期收获至翌年2月;江、淮地区是8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播种,封冻前收获完毕。 2.春白菜:晚秋播种,小苗越冬,翌春收获成株;早春播种,采收幼苗。早春用冷床播种育苗或春分后播种育苗的,也可收获和成株。 3.夏白菜:以栽培采收菜秧为主,5月上旬~8月上旬可随时播种,不断收获。白菜常与瓜类、豆类及大田作物轮作。春白菜与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蔬菜间作套种;夏白菜与芹菜、茼蒿、胡萝卜等蔬菜混播;秋冬白菜可与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马铃薯等间作或套种。利用不同品种排开播种,可实现周年供应。 4.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是从业农民秋季增收的重要来源,种好秋大白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农作物认知

常见的农作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3.关注世界粮食需求趋势,确立节约、健康的生活态度。 4.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的粮食作物概述主要的外部特征 常见的蔬菜与野草的认识和特性的了解 教学难点常见植物的特性及节约意思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收获?”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 大家说了很多自己认识的农作物,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农作物。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大家对常见农作物有全面的了解。 教师根据季节选取基地农作物进行讲解 课程讲解 按照类别进行参观基地植物园: 1.粮食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 2.蔬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黄瓜、番茄、辣椒等 3.水果类:苹果、梨、桃、葡萄、樱桃等 收集农作物 一小组为单位收集植物的叶子和果实,归纳他们的特征。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拓展 1.植物存在的意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通过对庄家、蔬菜等农作物的了解,动的农民伯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教育大家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课外实践 让孩子收集本地区的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本地区的特产信息。 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的农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的规律 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机体,构成植物体的各器官间在生长上表现出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通过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传递或竞争来实现的。 (1)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 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物质元素、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就是指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对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用根冠比来衡量。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根冠比,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根冠比也有变化。一般植物在开花结实后,同化物多用于繁殖器官,加上根系逐渐衰老,使根冠比降低。多年生植物的根冠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侧枝,通常主茎生长很快,而侧枝或侧芽则生长较慢或潜伏不长。这种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除顶芽外,生长中的幼叶、节间、花序等都能抑制其下面侧芽的生长,根尖能抑制侧根的发育和生长,冠果也能抑制边果的生长。顶端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各种植物表现不尽相同。有些植物的顶端优势较为明显,如雪松、桧柏、水杉等越靠近顶端,侧枝生长受抑越强,从而形成宝塔形树冠;有些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如柳树以及灌木型植物等。许多树木在幼龄阶段顶端优势明显,树冠呈圆锥形,成年后顶端优势变弱,树冠变为圆形或平顶。植物的分枝及其株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顶端优势的影响。 (3)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①依赖关系: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②对立关系: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不协调,则造成对立。对立关系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例如,果树若枝叶徒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者会导致花、果严重脱落。 第二种类型: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一次开花植物开花后,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多次开花植物虽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但在生殖生长期间,营养生长明显减弱。由于开花结果过多而影响营养生长的现象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例如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又如某些种类的竹林在大量开花结实后会衰老死亡,在肥水不足的条件下此现象更为突出。生殖器官生长抑制营养器官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花、果是生长中心,对营养物质竞争力过大的缘故。

作物栽培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作物: 广义: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改良、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狭义(field crops):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俗称庄稼。主要是指粮、棉、油、麻、糖、烟、绿肥饲料。 广义引种:指从外地(不同生态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狭义引种: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作物新品种(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的一种育种手段。 第二章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生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即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生长分析:是以作物的干物质增长过程为对象,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来衡量作物产量形成的一种方法。 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简称R):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主要受遗传特性控制,但环境对其影响也较大。一般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是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数量。是在群体条件下测定作物叶片光合生产效率的指标。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指取样植株的叶面积与取样土地面积之比。 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io, LAR):是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CGR):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同化产物的获取量。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感温性:作物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 作物感光性的概念:作物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个体:作物的一个单株; 群体: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单株的总和。 反馈(Feed-back):体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这种反复的过程叫做“反馈”。 作物群体结构:是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以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光合层、支架层和吸收层。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版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 性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 一、粮食作物 1.水稻 ①生长习性:水稻喜温、喜湿、地势低平。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5oN)。 ③主要分布区:"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结合各地水稻种植制度确定种植与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2.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 ①生长习性: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 ③主要分布区: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0天——120天,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3.玉米 ①生长习性: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较长(80--140天)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油料作物 1.油菜 ①生长习性:性喜温,种子含油量为33--50%。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

四川种植特色

四川省种植特色 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州水果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与种植分析 品种及适栽区域: 1.苹果:在岷江流域黑水色尔古、理县甘堡以下,绵池以上,大渡河流域马尔康脚木足、小今日尔和八角以下,嘉陵江流域九寨沟黑河以下的河谷台地,适合栽培鲜食品种:早熟品种美国八号、中熟品种嘎拉、晚熟品种红富士及其芽变系列。在上述地区以上适当海拔范围内(2500米)适合栽培加工品种澳洲青苹。 2.梨:全州农区县适合苹果栽培的地区都能栽培日本和韩国系统梨,而且品质较好。国内推广的红色品种等表现不太好,着色较差。金川雪梨还是以金川栽培效果好,尤其是金花四号。 3.甜樱桃:突出阿坝州甜樱桃在全国极早熟竞争优势以及避开果蝇危害,以红灯为主栽品种。而且要在州内光热条件好的地方才能保证品质和早熟。 4.李:以青脆李、红脆李为主打品种,已经成为了省内品牌。胭脂李还在试验性栽培。分布区域以半高山为好,突出晚熟特点,拉开销售上市季节,获得较高收益。 5.杏、桃等:目前主要是凯特杏、皮球桃、北京晚24桃、早凤王桃。栽培以河谷及矮半山光热条件好的区域为好。至于冬桃、中华寿桃不提倡规模推广。 6.鲜食葡萄:以早中熟品种搭配栽培较好,可以延长供应期。红提要选择积温高的区域栽培。 7.猕猴桃:以海沃德适合我州湿热区域栽培。 8.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红提一样,需要选择高光照和积温高的区域栽培,以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等为主栽品种。 到目前,茂县推广种植的番茄、辣椒、芹菜、莴笋等精品菜面积达2.4万余亩,产量达1.4万余吨。今年,引进3种蔬菜9个新品种,在凤仪镇、南新镇等13个乡镇恢复重建近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该县还大力发展特色水果,逐步替代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水果种植。在全县条件环境适宜的乡镇大规模培植特色水果基地,引进了金秋桃、丹霞苹果、玉露香梨、鸡蛋李等新品种果树近4000株,分别在凤仪、南新等7个乡镇搞试验示范种植;建立鲜食葡萄种植基地158亩,并在龙坪村建立了7个新品种20亩标准化葡萄种植试验示范园。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总汇

常见农作物生长习性总汇 1.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2.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3.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4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我国冬小麦(暖温带或亚热带)和春小麦(中温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春小麦一般春播夏收 5茶叶: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及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怕涝),酸性土壤水稻:喜高温、多雨,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6玉米:性喜高温,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 7柑橘:喜温润,怕寒冷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8苹果:喜光、较耐寒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9大豆:为中温作物,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10棉花:喜光热充足、耐旱、忌渍,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长绒绵:日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需灌溉的地区) 11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热带作物) 12蕉麻:适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松质沙土中生长 13花生:喜温干燥、砂质壤土,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14油棕: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热带作物) 15咖啡: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 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热带作物) 16可可: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热带作物)剑麻:喜高温耐旱(热带作物)橡胶:喜高温多雨(热带作物) 17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长日照作物 18油棕: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热带作物)枣椰: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向日葵:喜温又耐寒的作物 19油橄榄:生长能力强,耐旱喜光,能耐较高的气温,并适于在多种壤上生长,且寿命长 20青稞:具有独特的耐高寒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地理的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产地和区位优势)

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 迁移农业(特点: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简单、不断迁移)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常年炎热多雨,植被茂密。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人力为动力,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无固定土地,迁移种植。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如东南亚的某些热带雨林气候区,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我国海南岛和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也还有采用这种耕作方式的。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用这种方式种植的作物各地并不相同,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在一片土地上种的作物的品种不一,种植的方式杂乱无章,不成垄也不成行,作物长的有高有矮,看上去是一种落后现象,其实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热带雨林雨量大,雨点密集。混杂种植,作物高矮不齐,高的植株遮盖和保护了下面低矮和脆弱的植株,多层植物又逐层地阻止了热带暴雨对作物及对地面的袭击和冲刷。另一方面,多种作物混杂,成熟的时间各不相同,可供食用的时间先后交错,避免了储存粮食的困难。但是这种耕作方式是种上以后,不加任何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由于不向土地施肥,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土地的养分除了作物吸收,雨水冲刷和细菌快速分解,使由焚烧植被留下的灰分营养元素消耗,每块土地仅能耕种0—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如果农民们周围的土地充裕的话,就等待植被基本恢复以后再行刀耕火种;如果土地不充裕,就只好加速其更替的速度,不等植被恢复,就再行刀耕火种。这样,火烧后留下的灰分营养就逐步减少,维持生长的年限就不断缩短,更替的速度就更快。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农民们就只好迁往他处。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