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七

第1题【单选题】

近代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古代史上,日本师从中国,成为礼仪之邦。近代史上,日本求知于世界,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推动日本从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美国的扶持

D、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 )

A、实行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

D、进行王朝统一战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唯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 )

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藩置县

D、允许土地买卖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如图所示指出俄国、日本改革解决的共同主题是解决土地问题(土地制度);两国改革的共同性质是封建君一主进行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俄历2月材料三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涉及了俄、日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两国的改革在性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护地主的利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皇的这次改革其实质是什么?(3)日本政府在这次改革中采取什么措施“求知识于世界”?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重要影响?(4)日本在经历了这次改革后的崛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7题【问答题】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大国崛起》(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所指的事情对世界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材料中所说的世界性大国美、日、俄在19世纪中期近代化的历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又是通过什么途经解决的?(3)纵观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日本首先对朝鲜发动了扩张主义运动……这一政策导致了1894年挑起中日战争的武装冲突。战事的进程向受惊的世界揭示出日本在以往20年间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中国军队虽英勇作战,但却无力对付一架现代化的军事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日本是通过什么事件“完成自身的现代化”的?这一事件使日本实现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日本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导致“以往20年间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

“1894年挑起中日战争”结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军队虽英勇作战,但却无力对付一架现代化的军事机器。”说明中国当时哪一强国梦的破灭?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地区史到全球史】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百年维新】

材料二: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大国崛起》解说词

【走向现代】

材料三: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新国新梦】

材料四:电视专题片《大国的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500年左右世界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试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

请说出日本摆脱“内忧外患”的事件性质如何?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历史是奔腾不息的洪流,事件就是影响沧浪前进的砂石。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你认为林肯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用什么方式拯救了美国?

现在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以上材料中大国的崛起过程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维新政体书》

材料二: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恩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指富士山)之安。——天皇之御笔信

请回答:

这段文字反映的是日本哪次改革?

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将走上怎样的道路?

【答案】: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

材料二: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材料三: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当时美国政府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这位沙皇是谁?他通过改革的措施来废除农奴制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图片反映了这一改革中最具远见的战略眼光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最能体现这次改革性质的措施是什么?

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19 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多年前,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日本启蒙学者福泽谕吉当时出版了一些介绍西洋文明的书籍...日本另一学者井上馨提出要“化我国为欧洲帝国,化我人为欧洲国民。”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不久,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使日本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 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材料一中日本天皇进行的这场改革史称什么?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天皇进行这场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 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俄国存在什么重大的缺点?

材料二中,日本以西方国家为榜样,通过什么事件实现了国家的变革?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三中,列宁为了纠正错误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并指出德国和日本是怎样应对经济危机的。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列举题】

列举19世纪60年代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

【解析】: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二、情感价值观培养: 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从推翻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轨道。 2、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能力培养: 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简要回已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大化改新。回忆从12世纪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的幕府封建,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日本仁政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述: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书) 1、社会状况(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后,师问):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如何?当时封建的统治阶级有些认?掌实权的是认?(答:锁国、落后;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德川幕府)(教师着重解释天皇、将军——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实权,天后是傀儡,大名: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其领地叫“藩”;武士:将军和大名的家臣)占全国80%的农民,成为剥削的对象,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像芝麻,越榨越出油”,因此,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答出:手工业工场的规模,三个著名的商业中心,新兴地主出现,大名,武士开始经商等即可)(师总结:总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学生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 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题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2.民族工业的发展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辛亥革命。 (2)发展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时间: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 (2)发展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______________”。 4.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时间:一战后到解放前。 (2)曲折发展的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②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摧残。 5.著名实业家:状元实业家________,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___”的道路。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6.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知识点 2 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____________,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

《日本明治维新》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破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这首日本民间歌谣反映了美国将领佩里率舰队闯进江户湾,日本上下惊慌失措的情景。歌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1853年 B.1840年 C.1854年 D.1868年 2.日本实行西化,30年后就打败了大清;日本实行西化,40年后就打败了当时横跨欧、亚的俄国;日本实行西化,100年后GDP就排名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日本的“西化”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大化改新 B.推翻幕府统治 C.日本侵略朝鲜 D.明治维新 3.1868年,某日本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人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是( ) ①废藩置县②建立天皇制 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关注的重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科技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加强中央集权 D.努力发展教育 5.回首过去中日关系: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似曾相见不相识”。这是因为日本(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6.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A.保留了天皇制 B.实行了“废藩置县” C.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7.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对日本社会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 2.下表显示,到1913 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进口贸易价值和机器设备进口价值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明() A.中国机器工业发展显著 B.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D.一战刺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4.某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在该书中,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①女子缠足②男子剪掉辫子③穿翎顶补服④跪拜礼⑤鞠躬、握手礼⑥“老爷”“大人”等称呼⑦“先生”“君”等称呼A.①②③④B.②⑤⑦ C.③⑤⑥⑦D.①③⑤ 5.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③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7.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中国社会文化生活开始走向近代化的因素有() ①经济的发展②政治的变革③教育的变革④中西文化交汇碰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强”和“求富”的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到了263 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材料二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练习题第二十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练习题第二十 篇 第1题【单选题】 世界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多种多样,俄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其相似的还有:(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近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学习和内化。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近代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是永恒的主题。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地实施了(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天皇专制 D、幕府将军的统治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有人说,日本“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的民族”。促使日本完成这一重大历史跨越的转折是大化改新。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探索一:积极影响: 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6841.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 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 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指挥林彪、罗荣 桓刘伯承、邓小平、 粟裕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 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 军 东北、华北人 民解放军 歼敌 人数 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 境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学习目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 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23日,。意义:标志着。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4、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华为、中兴、海尔集团等都走向世界市场。但在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能说出哪些?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

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 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德川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和明治初年的改革三个方面去掌握。德川幕府的统治重点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了解倒幕运动的简要经过、结果。明治初年的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1.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探索一:积极影响: 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 探索二:消极影响: ①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这两种剥削制度(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结合,使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处于天皇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在经济上则遭受到“高佃租和低工资”的残酷剥削; ②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③明治维新是由下级武士领导的,并且是在打着天皇的旗号下进行的。它既没有举起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也没有建立起维护民主精神的新政权。掌握国家政权的下级武土继承了武士道军国主义精神,就用“失之于欧美,取之于亚洲”的对外侵略扩张来弥补损失。【疑难点拨】 1、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

华师大版九上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word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探索一:积极影响: 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 探索二:消极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大战役 (1)背景 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 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拓展思维】 东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二、课堂复习导入 1、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 2、教师示范自主提问的方法。 例:1、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解决问题:1948年9月—1949年4月。 例:2、为什么解放战争能进入大决战阶段?从战争形势(敌我力量)、决策等思考. 解决问题:敌我力量对比;战略决策。

A.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B.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C.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D.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所以解放战争能进入大决战阶段。 三、合作探究: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解答采用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四、达标检测: (一)夯实基础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3.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4.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与指挥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平津战役的战场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北地区 8.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9.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二)、能力提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复习巩固三十四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华师大版复习巩固 三十四 第1题【单选题】 “19世纪60年代”“由封建国家到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民族危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符合这些条件的是:( ) A、大化改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内战 D、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边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C、十九世纪末期 D、二十世纪初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列内容不能出现在学习“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主题知识结构中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到19世纪后期,一些大国如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俄国⑤日本等国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中,通过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⑤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国家中都是通过改革的手段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英国法国 B、俄国日本 C、美国中国 D、德国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实行的政策是:______。 【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5.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以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 2.对三大战役基本史实的掌握,采用学生通过阅读,再结合地图讲述,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对三大战役时机成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出结论。 4.对三大战役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国民党军队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原因,由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式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三、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资源:课本、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今天将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战略大决战。(课件展示课题)请大家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在战略大决战之前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教师引导: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当时是敌强我弱,敌人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人民解放军在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于第二年夏,开始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经过两年的防御和进攻,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党中央根据这种变化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 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学生回答: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题

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班的耶松船厂吞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①民族工业在起步时期资金少,规模小②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③民族工业行业、地区分布不均匀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⑤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居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4.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谓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7.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考取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他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周学熙 D.张謇 8.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9.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行能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马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2.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从《三大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5.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2.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