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习难点】新课标第一网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X k B 1 . c o m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师:看一下这首诗与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火眼金睛。

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w W w .x K b 1.c o M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活动三:基础练习:X k B 1 . c o m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学习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自主搭并观察X| k |B | 1 . c|O |m

1.教师提出“把4块正方体搭在一起”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在课本封面上把它们搭或摆在一起,看看搭成的立体什么样?

学生自主搭。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设计的立体图形?

学生可能会搭出以下几种图形:

⑴⑵

⑶⑷

⑸⑹

师:请同学们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和同桌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用语言不好描述的,可以画出图形。

同桌互相交流画图,教师个别指导。

师:哪个同学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图形?或是把自己画出的图给大家看一看,要说出出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活动二:自主练习。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预设:w W w .x K b 1.c o M

生: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三、提炼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要全面观察

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