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

合集下载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
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 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圣人”,从不去追 求名誉和地位。 )
小结
自然境界和 功利境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
,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境界,只要其智商 没问题。自然境界表明人是自然的人, 功利境界表明人是现实的人。而道德境 界和天地境界则需经过人的努力才能达 到的。我们应提高修养达到 道德境界 和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 《中国哲学史》 是第一本必 程的,冯友兰的 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 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 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 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
冯友兰和女儿
宗璞和父亲冯友兰
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 璞。曾任《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 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 《弦上的梦》(短篇小说),童话 《总鳍鱼的故事》。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 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 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 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 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 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 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天地境界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 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 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 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 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 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 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确看待功利境界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

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

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

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

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

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

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

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生的境界》课件
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14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15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161
小 结
2、读哲学论文,一要质疑思辨;二要联 系实际,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 。
24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
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 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 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三境也。
觉解: 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 以及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的觉悟和 理解。
7
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3 、说到人生境界,作者划分出 四种,是哪四种?又是根据什么 划分的? (1)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根据人的觉解程度。
8
思路结构:
(一)用设问形式简答了“哲学的任 务 是什么”的问题。 (二)具体阐述了四种人生境界。 (三)阐明哲学的崇高任务及实现的 方法。
9
10
11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
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 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 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
1、( 1 )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

豁达人生的十大境界

豁达人生的十大境界

豁达人生的十大境界
1、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2、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3、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4、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5、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6、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7、财富是流动的,您的心胸和视野也许正是财富获取的源泉。

有多大的心胸做多大的事业,有多远的视野聚拢多大的财富。

(文章来源:休闲阅读网)
8、我们与成功之间并不遥远,许多非凡的成就只不过是简单坚持的结果,关键是要守住你的心!
9、世界上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有一个简单的解;越是大的道理越是简单而朴素的!所谓“大道至简”。

10、如果你心里阳光明媚,天就总是蓝的;如果你心里阴云密布,天就总是灰的。

阳光明媚的投资者可能赢得幸福,因为在他们的投资过程中没有牛市和熊市,只有收获的时刻和等待收获的过程。

并会怀着感激之心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道理。

阴云密布的投资者将会饱受痛苦煎熬因为在他们的投资过程中,有的只是恐慌和担心下一个恐慌什么时间到来的过程。

并且最后赢得感慨的权利,在别人收获的时节,感慨为什么成功的又不是我!。

人生最幸福的七大境界

人生最幸福的七大境界

人生最幸福的七大境界人生中最幸福的七大境界,是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所能体验到的最幸福的状态。

这七大境界包括:童年的天真无邪、青春的激情奋斗、成年的事业家庭、中年的成就满足、晚年的安享晚年、亲情友情爱情和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童年的天真无邪,是人生中最纯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的负担和压力,只需要享受生活,玩耍、学习、探索世界。

我们的心灵是最纯净的,没有任何的杂念和烦恼,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青春的激情奋斗,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充满了梦想和希望,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不断地挑战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是人生中最充实和幸福的时期。

成年的事业家庭,是人生中最稳定和安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有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会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努力工作,为了自己的家人和事业而奋斗。

这是人生中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时期。

中年的成就满足,是人生中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财富。

我们会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而不断努力,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奋斗。

这是人生中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时期。

晚年的安享晚年,是人生中最安逸和舒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已经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

我们会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为了自己的家人和社会而奉献。

这是人生中最安逸和幸福的时期。

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中最重要和珍贵的情感。

在这个时期,我们会与家人、朋友和爱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悲伤,共同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

这是人生中最温馨和幸福的时期。

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是人生中最重要和珍贵的精神境界。

在这个时期,我们会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们会学会如何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这是人生中最重要和珍贵的精神境界。

人生中最幸福的七大境界,是我们在不同阶段所能体验到的最幸福的状态。

人生的四种境界(1)

人生的四种境界(1)

人生的四种境界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水准,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个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水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但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来说,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来说,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

发展到这个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水平,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理解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

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理解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人生的25个最高境界感悟

人生的25个最高境界感悟

人生的25个最高境界感悟1、聪明的最高境界:明白人装糊涂,一只眼闭只眼。

2、人生的最高境界:保持一个独立,清醒的一个自我。

3、做人的最高境界:学会轻松做人,刚柔相济有适度。

4、生活的最高境界:宽容的看世界,自足的面对现实。

5、相处的最高境界:自尊也要自爱,交往中莫论人非。

6、理解的最高境界:玩的起放的下,看的开也望得远。

7、抽烟的最高境界:喜抽别人的烟,爱用自己的火机。

8、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但还有你的传说。

9、喝酒的最高境界:你知道他是谁,他不知道你是谁。

10、骗子的最高境界:帮着他人数钱,落入自己的腰包。

11、吹牛的最高境界:只要你敢去死,我就有胆敢去埋。

12、睡觉的最高境界:没睡睁眼闭嘴,睡着了张嘴闭眼。

13、糊涂的最高境界:装糊涂不糊涂,和为贵中有糊涂。

14、交友的最高境界:虽然久不联系,但仍常挂记心中。

15、爱情的最高境界:虽已白发苍苍,依然可执手相视。

16、生存的最高境界:没钱了可以挣,有钱了也懂得花。

17、事业的最高境界:家人会想着你,单位也会记得你。

18、吃饭的'最高境界:虽吃着碗里的,还在想着锅里的。

19、恋爱的最高境界:谈的不是钱财,只愿求郎才女貌。

20、洞房的最高境界:我知道长短了,你也知道深浅了。

21、情爱的最高境界:相互能够谅解,彼此也同步关照。

22、性感的最高境界:该露的都露了,不该露的遮肉了。

23、理财的最高境界:不可贪大求全,越简单不亏就好。

24、梦想的最高境界:同享一个世界,处处有温馨的家。

25、生命的最高境界:既然哭着走来,自然会笑着离去。

道家的人生境界

道家的人生境界

道家的人生境界
道家的人生境界是指一个人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境界。

道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道,而达到道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

在道家的人生境界中,个人的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家认为,只有心态平静、内心深刻反省,才能真正领悟道的真谛。

同时,道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本质。

道家的人生境界还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修行。

道家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逐渐接近道的境界。

修养和修行是道家人生境界的核心,它要求个人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地追求自我提高和完善。

总之,道家的人生境界是一个人追求道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境界。

它强调了个人的心态、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修养和修行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追求道的人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努力,才能逐渐接近道的境界,最终达到追求道的最高境界。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 1.采取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和师生共同研究的方法。 2.创设宽松而严肃的学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这就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今天我们来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又论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呢?(板书课题)记者默然。放羊娃娃由于生活在落后愚昧地区,对自己生活不觉解,作为一个少年最是多梦季节,但他却仍是近乎处于自然境界,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接受它的启发,在它的指导下调整自己。通过它,我们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展示在世人面前。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是很容易被别人所窥知的,不可能一直隐藏着不为人知;他的谈吐,他的眼神,他的仪表,都会泄露其中的秘密。这就像花的芬芳,虽然肉眼看不见,却马上可以察觉到。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⑵师生双向互动,讨论归纳。 明确:文章论述的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思路:首先提出哲学一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然后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哲学的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2.具体研习,集体探讨:人生的四种境界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四种境界的内涵各是什么? 明确:作者根据一个人对于他所做的事觉解的程度以及他所做的事的意义,把人生的境界划分为四种。 A.自然境界的人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所做之事“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B.功利境界的人觉解自己的利益,所做的事“有功利的意义”; C.道德境界的人觉解“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他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 D.天地境界的人觉解“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所做的事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这四种境界由低到高。自然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蒙昧的;功利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利己的;道德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的动机是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3.小组讨论,质疑思辨:山区放羊娃的人生属于哪种境界?为什么? 4.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的典型人物。 三、课堂训练。 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归纳: 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识不知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B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C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己的,其境界是功利的。 D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展示出爱国主义的情怀,其境界是道德境界。 四、课文拓展。 试想一下,面对以下情景时,不同人生境界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1.公汽上,当一个小偷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时。 2.闹市中,当看到地上有一个别人掉的钱包时。 3.寒冷的冬天,有一人失足掉进了水中。 4.面对一触即发的美伊战争。 5.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臭氧层的破坏等问题。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明确冯友兰先生指出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为四种。在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应尽量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三、归纳提要 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教师适时提示: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段落结构,就会走入误区。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因此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第8一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 四、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它在文中共出现了13次,这个词就是“觉解”。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而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是精神贬损,物欲膨胀;理想低迷,平庸泛滥;道德滑坡,“我为圆心”;价值低庸,急功近利。这决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在一个充满功利刺激和诱惑的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生活中决不可随波逐流,而是要不断汲取人类一切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这句话。 示范: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看草间的昆虫,据说有一次,他曾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后来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之后还长期地观察昆虫,研究着生物世界。 有人间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达尔文小时候看昆虫是顺着本能在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属于自然境界;后来他成为生物学家后,是在为社会利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道德境界。 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 5.“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这是课文中精彩之笔。请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示范:《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中也有“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冯友兰先生的这句话可以说就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演绎。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小之人。雷锋是一个士兵,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五人墓碑记》中所记载的五人,虽然是普通民众,但也无妨他们流芳千古。胡长青是高级干部,但他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因而被人们所唾弃。“觉解”是出自内心的,不是流于口头的,“觉解”不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言行一致的“笃行者”。今天这个时代非常注重“包装”,很容易让人作秀于外而忽略了对真正的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也是需要警惕的。 6.经常听人们用“出世”“人世”“既出世又人世”来形容一些人对待生活或事业的态度,请联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解说这些词语。

何谓“出世”?有些人坚持并实践着这样的主张:想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以寻求最后的解脱。比如庄子。何谓“人世”?另有一些人,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不愿玄谈,不愿避世,积极用世。他们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在出世的人看来,人世者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他们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快跑:跑得越快,越错得很。在人世者看来,出世的人太理想主义,不实用,消极。何谓“既出世又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踏踏实实地做事又不囿于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人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是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就是既人世又出世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