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_艺术大师还是艺术骗子_
杜尚与“玻璃”的隐喻

作者: 王海艳
作者机构: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术大观
页码: 52-5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杜尚;玻璃;隐喻
摘要:杜尚经常被描绘成“退隐的艺术大师”,反对艺术商业化、反对视网膜艺术、反对评委、反对博物馆的叛逆者,但这些提法也经常因其活跃于艺术市场、热哀博物馆收藏,甚至用二十年时间秘密制作了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出》而遭到质疑。
如何理解杜尚充满矛盾的言行.本文借用杜尚的《大玻璃》所采用的“玻璃”这种特殊媒质的隐喻来揭秘杜尚其人。
马塞尔·杜尚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纽约达达主义的团体的核心人物,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他的代表作有《下楼的裸女》,《泉》,《L。
H。
O。
O。
Q。
》、《大玻璃》、《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等。
杜尚的艺术探寻的是非理性和自由,塞尚的艺术追求的是理性与秩序。
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反相成的现代主义。
杜尚是西方理性主义逻辑发展中的一个例外。
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而且他所达到的新境界至今无一人能够真正继承。
今天人们大多能欣赏和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那些出新的艺术作品,但对于他最出色的思想,即超越艺术局限,走入自由境界尚理解不足。
如果说达达的破坏是有限的、一时的、情绪化的,是摧毁一切的战争中不满情绪的彻底发泄,那么杜尚的坚正的叛逆和嘲讽一切则是深人骨髓的。
达达的想入非非和大闹天宫越来越显示出急功近利的渴望,他们说是破坏,实在建立,用阿尔普的话说:“我们把达达看成是十字军,最终是为了把创造的领地再夺回来。
”达达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或气氛里,触及了杜尚的反对一切既定模式的精神层次。
当战争结束,一切四平八稳了之后,就都各就各位了,竟然都有去做神父和医生的。
在杜尚眼里,达达也不过是所有运动中的一个而已,和所有叫嚣反传统的形形色色的现代流派一样,从破坏到守成再到排他和僵死,从解放人到束缚人。
这些运动用以标榜自己卓尔不群的宣言都是些美丽的幌子,当集团中的一些人从中得到了想得到的,就可以轻易改弦易辙了。
他们过分把艺术当回事儿了,而且不能不说是存心把艺术打扮得多么与众不同,然后在里边大做自己的文章。
与他们本质不同的是,杜尚是非功利的,不搞运动,不建派系,把艺术看作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内容,他的否定一切是为了呈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
杜尚

现代艺术之父——杜尚观念艺术•美学追求:一﹑记录艺术形象由构思转化成因式的过程,让观众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
二﹑通过声、像或实物强迫观众改变欣赏习惯,参与艺术创作活动。
Marcel 杜尚Duchamp (1887年7月28日-196年10月2日)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是一位法国艺术家,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在绘画雕塑、电影领域内都有建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只是随心所欲地活着,所以我活得实在是很幸福,我有一个绝对精彩的生命。
——杜尚•突破了常规的立体主义,向四维空间进行探索,给人以一种幽默迷惑的动感。
《下楼的裸女》《泉》-对“美”的否定•Mott是卫生用品的品名,杜尚改为“R.Mutt 1917”后来他解释说:“这件东西是不是麦特先生自己动手做的并不重要,关键之在于他选择了它,他把一件生活中普通的东西放在一个新的地方,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和新的观看的角度,它元先的作用消失了。
他这样做是吧一个新的思想提供给这件东西。
”大玻璃500cc巴黎空气杜尚艺术的特点1。
四维空间2。
视网膜型3。
非艺术(符号性)空间探索:“艺术不一定要放在美的范畴,而是应该放在四维空间的存在范畴!”•既然光照到一个三维的物体并投下一个二维的影子,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个三维的世界不是另一个思维世界的影子呢?(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了“时间”)•地球和某种神秘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捉摸的通道。
通道的两边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世界。
研究这种现象的人,把藏在通道另一侧的神秘世界,称作“四度空间”(四维空间)。
达达主义DA DA•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生活就是艺术——杜尚的《泉》

生活就是艺术——杜尚的《泉》杜尚小便池1917年,在巴黎的独立艺术家沙龙展上,马塞尔·杜尚买了一件小便池,签名后命名为《泉》,把它作为艺术品送去参展,被拒绝。
到1960年代,《泉》的重要价值开始被艺术界追认。
以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泉》在艺术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比如,2004年,英美媒体纷纷以《杜尚的小便池打败了毕加索》或《一个小便池成最具影响力艺术品》等为题报道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500名英国艺术界最权威的专家,包括艺术家、艺术品交易商、艺术批评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工作人员,评出了20世纪5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如下:1《泉》,马塞尔·杜尚,1917年,得票率64%2《亚威农少女》,毕加索,得票率42%,1907年(立体主义的代表性作品)3《金色玛丽莲》,安迪·沃霍尔(1962年),得票率29%4《格尔尼卡》,毕加索,1937年,得票率19%(表现西班牙内战之恐怖)5《红色画室》,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1911年,得票率17%▲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杜尚是当代艺术的最关键人物,某种程度上,如果了解杜尚的话,就不需要看当代艺术史和其它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了。
当我们过分执着于艺术时,反倒离艺术的本意越来越远。
杜尚让人们重返艺术的本意: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智慧的人,是不是艺术家、做不做艺术,并不重要。
▲ 杜尚小便池能成为艺术品,暗示了这样的规律:如果一个人号称自己是“艺术家”,号称自己的表达是“艺术作品”,并在艺术传播渠道(如艺术空间和艺术媒体)里展示,而且他表达的东西被人认为确实有价值,这时他的表达就可能被人当做艺术作品。
这里可以看出,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传播渠道,就如同包装盒,但最重要的是:包装盒里的东西是不是有价值。
杜尚的很多作品和观点,如同禅宗中的棒喝,让人瞬间从迷失中清醒过来:“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我热爱呼吸胜过一切”、“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如果你愿意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的: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也不可想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艺术是艺术之外。
杜尚的反讽艺术

杜尚作品无法定义、无法归纳是因为其作品风格差异大,尤其是杜 尚最后一件作品《给予》的面世。在此之前,杜尚的代表作有《泉》 《L.H.O.O.Q》《下楼梯的裸女2号》和《新娘被单身汉剥光了衣服,甚 至》(简称《大玻璃》)。从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来说,杜尚的《泉》和 《L.H.O.O.Q》有颠覆艺术的形式美和神圣性、亵渎艺术、质疑艺术标准的 用意。《下楼梯的裸女2号》和《大玻璃》可归为一类,二者有两点相同之 处,其一,都用的是机器造型,虽然前者是在画布上做的,后者是在玻璃 上画的;其二,二者都是杜尚用手画出来的,这与《泉》和《L.H.O.O.Q》 不同,《下楼梯的裸女2号》是初出茅庐的杜尚杂糅立体派和未来派画法而 创作的现代绘画,《新娘被单身汉剥光了衣服,甚至》里的发动机、国际 象棋、滑翔机、咖啡磨、漏斗都是杜尚创造出来的机器隐喻形象,玻璃画
I
杜尚的反讽艺术
的透明让观众的每一次观看都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是他五件代表作里最艺 术的一件作品。虽然标题和创作笔记都有通过抽象、晦涩的机器来激发观 众情欲之意,但视觉上却是具有机器美感的一件艺术品。
杜尚《泉》,上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品

杜尚《泉》,上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品1917年,纽约有一群前卫艺术家组织了一场艺术展览。
由于声称要打破艺术的规则限制,这场展览宣布不设任何门槛。
简而言之,任何人任何作品只要交了报名费就可以参加展览。
然而,有一件作品到底还是被拒之门外了。
被寄来的是一个男厕所里常见的小便池,上面签的是一个根本没有人听说过的艺术家名字。
●《泉》复制品组委会在开会表决后最终拒绝了这一件实在不能被接受的“艺术品”,这个小便池被丢在角落里,再也没有人理会它。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是组织者中一位名叫马塞尔·杜尚的知名艺术家匿名寄来的作品。
一直到很多年后,杜尚的《泉》才开始引起艺术界的关注与讨论。
再后来,很多艺术家把它评价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品——没有之一。
●现在已遗失的原版《泉》的照片一个随处可见的小便池,加上一个杜尚的签名,何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品?是里面暗藏了杜尚的什么小心思艺术创作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杜尚完全没有在小便池上添加除了一个简单的签名以外的任何创作,但这个小便池送展的行为确实暗藏了杜尚改变“艺术”这个概念的巨大野心。
了解这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及其暗藏的意义,就能明白它为什么是如此伟大的一个存在——大家崇拜的不是这样“一件艺术品”,而是它背后承载的理念意义。
要读懂这件作品,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艺术”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艺术”。
●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千百年来,我们发展出了书、画、摄影种种艺术形式,但其实我们是用它们来做什么?说到底,是情感抒发还有思想的传播。
看到一朵很美的花,把它拍下来,希望保存或者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美,这是艺术的初衷。
有感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创作一首诗或者一张画,把这个思想保存并且传播开去,这也是艺术的初衷。
●《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能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品了但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这个初衷无数次地被违背又无数次地被重新建立寻回。
古典主义绘画表现“美”的初衷,一直发展到最终变成学院派充满条条框框的限制。
[画仓]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一生-杜尚(MarcelDuchamp?)
![[画仓]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一生-杜尚(MarcelDuchamp?)](https://img.taocdn.com/s3/m/7ba0366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7.png)
[画仓]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一生-杜尚(MarcelDuchamp)人文丨艺术丨深度丨阅读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温庭筠小号曲来自画仓00:0002:04▲ 音乐与美术的跨界混搭,你有高山,我有流水。
“我总是由‘好玩’的想法导致自己做事的”Marcel Duchamp马塞尔·杜尚杜尚:“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下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
”亨利·罗贝尔·马塞尔·杜尚(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1887.7.28-1968.10.2。
出生于法国,1954年入美国籍。
纽约达达主义的团体的核心人物。
法国艺术家,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
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
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男扮女装的杜尚杜尚:“我十六岁时,差不多想了有六个月时间,打算像父亲那样,也要做一个公证人了。
不过我这样考虑仅仅是出于我爱我的父亲。
我的生活周遭充满了素描、油画和雕塑。
我当然也有机会考虑做一个艺术家。
”Bicycle Wheel 自行车轮杜尚:“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的事,不必非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
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得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
这样一来,我的生活比之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
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
所以我可以说,我过得很幸福……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产品,或者要表现自己的压力。
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
”1913 Bicycle Wheel 自行车轮(1964年复制品)杜尚:“你的机会跟我的机会是不一样的,就像你掷出去的骰子和我掷出的是不一样的。
杜尚:扰乱人心之人

杜尚:扰乱人心之人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4期文/本刊记者杨皓亨利-罗伯特-马塞尔·杜尚(法语: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1887.07.28~1968.10.02):美籍法裔画家、雕塑家、国际象棋玩家与作家,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驱,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其作品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于15岁开始绘画,受立体主义、观念艺术、达达主义影响,作品多表现反战、反传统、反美学。
说起杜尚,人们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他的代表作《泉》——一个签有“R.Mutt”名字的男用小便器。
这一独特的艺术品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杜尚个人形象的剪影。
约瑟夫·孔苏斯说,“自杜尚以后,艺术就在观念的层次上存在着”,布勒东评价杜尚为20世纪最有才智的人,同时他也强调:“对多数人而言,他是最扰乱人心的人”。
1887年7月28日,杜尚出生于德国薄兰韦勒的一个和美而有文化教养的中产家庭。
杜尚的父亲是一名公证人,同时也是一位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长辈,对于子女的成长,他从不多加干涉,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杜尚在兄妹六人中排行第三,他们当中有四位后来成了艺术家。
两个哥哥雅克·维雍和杜尚·维雍分别是画家和雕塑家,妹妹苏珊·杜尚和他是画家。
受外祖父——一位技巧精湛的版画家和两位哥哥的影响,十几岁的杜尚也曾画过些油画风景,还去巴黎的朱利安艺术学院学过十来个月,但基本上都没使他提起过什么特殊的兴趣。
真正让杜尚走上艺术道路的关键,说起来有些哭笑不得:逃避兵役。
1905年,18岁的马塞尔·杜尚为了逃避服兵役,装模作样学画版画,通过了作为“艺术工作者”的身份考试,成了一名艺术家。
没有人料到,这个青年人会成为改写西方艺术史首屈一指的大家。
名噪纽约1908年至1913年,杜尚都居住在巴黎郊区纳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论刊·2009年第11期文化长廊杜尚:艺术大师还是艺术骗子?李 伟 刘可为(仰恩大学新闻传播系 福建泉州 362014)【摘要】杜尚也许注定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有人对杜尚全盘肯定,认为他是“改变西方艺术观念的人,超现实主义的鼻祖,”有人则对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披着艺术外衣的骗子”。
本文通过对杜尚创作的探讨,提出了对杜尚评价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法,肯定他前期的成果,把运动和机械的观念引入绘画,同时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杜尚的所谓的“现成品”艺术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杜尚是一个打着艺术幌子招摇撞骗的艺术骗子。
【关键词】杜尚;评价;一分为二;艺术骗子1.引言众所周知,杜尚是一位著名艺术家。
他早期学习印象主义的风格,作品有《下楼的裸女》、等。
1912年以后开始从事现成品艺术创作。
作品有《晾瓶架》、《药房》以及饱受争议的《泉》等。
《西方现代艺术史》对他评价极高:称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突出的主题立即影响到意大利未来主义绘画和雕塑的效果,后来它甚至直接成为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其它探索幻想和表现的各派的源头。
”还有称他是“改变西方艺术观念的人,超现实主义的鼻祖,让艺术非艺术化的道路的开辟者”。
然而笔者却认为对杜尚的评价,应该是一分为二的。
他前期成果值得肯定,他把运动和机械的观念引入绘画,但后来杜尚渐渐的厌倦了创作,甚至把“现成品”作为他另辟蹊径的偷懒的方式,所谓的“现成品艺术”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罢了。
2.杜尚把运动的观念引入了绘画杜尚少年学画,作品有《薄兰韦勒的风景》、《杜蒙克医生肖像》、《奏鸣曲》。
1911年左右,杜尚开始把运动的观念放入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主要有《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理想中的爱人肖像》。
在1912年创作了著名的《下楼的裸女》,这幅画大大的触犯了宗教,但同时也打破陈规,让绘画从传统主题中解放出来。
该作品在同年的军械库画展中被展出,并引起巨大的轰动,使杜尚一举成名。
杜尚是聪明的,他一直懂得如何去思考。
他把运动的观念引入了绘画,的确是对艺术的一大贡献。
《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是杜尚的自画像,从画面上的烟斗可以看出,这是杜尚第一次对表现运动的尝试。
画面上首先有火车的运动,然后是忧伤的年轻人的运动。
这里的两个平行的运动彼此协调。
对年轻人的分解,以线为元素,线条在平行的状态下一条跟着一条,同时微妙地变化着形成了运动。
《下楼的裸女》则是《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的升华。
其中保留了许多立体主义的手法,吸取了勃拉克和毕加索绘画的特点:以庄重的黄灰色和偏绿的调子组成,并有许多分离的立体主义多层交叉重叠式结构。
包含了许多革新的内容。
杜尚说:“运动是抽象,是对绘画的削弱。
在运动中我们弄不清是否一个真实的人在一个同样真实的楼梯上,从根本上说运动是对于观众的眼睛而存在的,是观众把运动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的。
”杜尚称这种运动为“基本的并行主义”。
而追溯杜尚这一技法的源头,是已经盛行于法国20多年之久的有关光影流逝的摄影。
这种“连续摄影”影响了杜尚创作,给他带来了灵感。
杜尚把运动的概念引入绘画,敢于颠覆传统,值得肯定。
但他更被人熟知的却是“现成品”,那么他的“现成品”到底是不是艺术?杜尚到底是艺术大师,还是艺术骗子?这些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至今仍值得探讨。
3.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不过是“皇帝的新装”什么是“现成品”呢?所谓现成品是生活中现成的人工制品。
“现成品”到底是不是艺术?杜尚这样表述他展出“现成品”的目的:“最不象艺术的艺术”,但关键词依然落在了“艺术”两个字。
笔者认为,“现成品”并非艺术,而是杜尚批着艺术的外衣,欺骗大家的“道具”。
第一,杜尚并不热爱艺术。
杜尚少年开始学画,但目的是为了逃一年兵役。
1912年杜尚曾说:“我对立体主义的运动已经不感兴趣,至少对混合着油画的运动不感兴趣,绘画的整个趋势让我觉得不应该再画下去了。
经过十年的绘画实践,我已经很讨厌它了。
实际上,当我坐下来画画时,我便觉得很讨厌,或许只有在刚开始画时还有一点新鲜感……无论怎样,从1912年开始我不再想当一名画家了,不想以画家作为我的职业了。
我想尝试一种个人的方式。
”可以看出,杜尚对于绘画和艺术是讨厌和厌倦的。
这就不具备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根本特征。
艺术只不过是他不工作的借口,他出身于贵族,丰衣足食,这使他有了种种理由来从事艺术,但对于艺术并非真正的热爱。
第二,杜尚的作品令很多人讨厌。
很多人都不喜欢杜尚的“现成品”作品。
《为什么不打喷嚏》是最令人讨厌的。
德莱厄太太的妹妹想要一件杜尚的作品,杜尚就说:我可以给你做,但我要做我想做的东西。
(下转第95页)清晰的描述。
与此同时还凸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去被遮蔽,或者被压抑、被忽略的,与启蒙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文学叙事相对立的另一种日常生活文学叙事、或者“颓废”文学叙事,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多重内涵与多种向度的理解与认识。
他把批驳的矛头指向了现代/传统相对峙的文学价值评判标准。
王德威认为:“五四作家争急于切断与文学传统间的传承关系,而以其实很儒家式的严肃态度,接收了来自西方权威的现代性模式,且树之这惟一典范,并从而将已以在晚清乱象中萌芽的各种现代主义形式屏除于正统艺术的大门之外。
”⑧在他看来,其实正是这些被示作“传统”的文学形态才具备更为强烈的现代意味,只不过在文学史上一直遭受了西方现代性的“精英”知识分子的压抑,否则“可能早已为中国之现代造成了一个极不相同的画面。
”综上所述,王德威切入晚清小说的视角和独特的解读方式,极大的挖掘出晚清小说的无限张力,令人耳目一新。
他彻底打破了“四大小说”或“新小说”式的僵化论述,而将关注点放在狭邪艳情、侠义公案、谴责黑幕、科幻奇谈这四大文类,从这些向来被忽视遭贬抑的文类中,挖掘出多重现代性,从而试图打破五四神话,摇撼中国现代文学源头的努力,对于80年代后期以来学界的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分期之争,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镜和反思的参照。
注释:①季进:《文学谱系意识形态文本解读——王德威的学术路向》,《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1期,P34.②⑧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的重新评价》,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3,P37,36.③④⑤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P11,P7,P8.⑥⑦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P210,P78.参考文献:[1]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2]《“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两种读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3] 郑闯琦:《从夏志清到李欧梵和王德威——一条80年代以来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叙事线索》,《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1期.[4]冷霜:《想象历史的方法?——试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2期.责编、校对/左明(上接第99页)他订购了152块配咖啡的方糖一样的石头,同时购置一个温度计和一块墨鱼骨头,把它们放在一个鸟笼子里,全部漆成白色。
杜尚将这件装置卖给了她。
但她讨厌这件东西,转手卖给了她姐姐,她姐姐也讨厌它,又卖给了艾伦斯伯格。
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很多人并不喜欢杜尚的“现成品”艺术。
第三,杜尚自己并不重视自己的作品。
“现成品”艺术只是需要艺术家来“选择”,而杜尚的选择几乎是随意的。
所以,杜尚自己也并不重视自己的作品,他的很多“作品”被扔在墙的一角,或者被当作垃圾处理掉了。
要知道,对于一个艺术家,甚至会比看重生命更看重自己的作品。
欣赏他的所谓的“才华”的人,只不过是被他“忽悠”了而已。
杜尚的“作品”只需要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现成品”便成为艺术品,他便是当然的艺术家了。
如果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杜尚的遗毒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后果自从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出现以来,受到很多“艺术家”的模仿,近期笔者看了2008年上海美术馆的双年展。
其中充斥着所谓的现成品艺术。
成就了一批所谓的“艺术家”。
也许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认为杜尚是开辟了一条“使艺术非艺术化”的道路,是要模糊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试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毕竟艺术是人类的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艺术和生活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杜尚所做的不过是“敢”而已。
对此,南京艺术学院的邱春林博士说的更加明确“杜尚真是一位超凡的智者吗, 他的优雅只是一面,我们不能无视他的另一面——个人主义任性滑头。
他躲在一个半明半暗的个人世界里不时往躁动的人群扔去观念的炸弹。
然后他在一旁若无其事地欣赏世人的疯狂嘴角挂替一丝得意的微笑他用玩世的小伎俩讥讽了世人的低下的智性这与同时代的先锋艺术家惯有的嬉皮态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现代艺术再如此的发展下去,世上的人们只要故弄玄虚,玩一些蒙骗世人的小伎俩就能成为艺术家。
.结语杜尚把运动和机械的观念引入绘画是一种贡献。
但绝对没有当下被人们评价的如此高的价值。
他的“现成品艺术”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推崇杜尚呢?一般说来,似乎别人看不懂,而你却能看懂,意味着一种高明。
人人都想争当高明者,艺术收藏家、评论家都交口称赞这件“皇帝的新衣”有多么的漂亮华美,而大众又跟风专业人士。
因为杜尚发现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他的“计划”得以实现。
但是“伪艺术”终究是“伪艺术”,相信有一天人们会醒悟的,那么就让笔者来充当那个指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穿”的“无知”小孩吧。
参考文献:[1]孙矫雁:《杜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邱春林:《一个回避艺术的懦夫——杜尚批判》,美术论坛.2003第2期.[3]莱斯利·坎西:《杜尚欺骗我们了吗? 》,世界美术2000 年第1 期.[4]陈池瑜:《现代艺术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责编、校对/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