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细胞与组织切片观察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细胞与组织切片观察

概要

本实验旨在帮助高中生学习并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切片,学生将能够掌握基础的显微镜技巧,分辨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实验目标

•理解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概念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样本

•辨别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掌握制作、染色和观察切片的技巧

实验材料

1.显微镜

2.盖玻片与载玻片

3.刀片或剪刀

4.生物载玻片(包括典型植物和动物组织)

5.绷带或手套(用于保护手部)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1.将实验所需材料准备齐全。

2.确保显微镜调节正常,并清洁镜片。

步骤二:制备细胞和组织切片

1.按照所选的植物或动物组织样本,取一小块。

2.用剪刀或刀片将样本切成薄片。

3.将薄片转移到载玻片上,并轻轻压平。

4.使用盖玻片覆盖薄片,确保无气泡。

步骤三:染色

1.可选择使用甲醛或其他适当的染料溶液(如伊红、卡琼黄等),将溶剂滴

在样本上。

2.等待数分钟,让染料充分渗透进细胞和组织结构中。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

1.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镜台上,并调节镜头使样本清晰可见。

2.使用不同倍率的镜头观察切片。先使用低倍镜进行整体观察,然后使用高

倍镜更加详细地检查细胞和组织结构。

3.观察并记录你所看到的细胞类型、形态特征以及组织排列方式。

数据分析与讨论

基于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 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结构有什么区别? 2. 每种细胞和组织结构都具备哪些特点和功能? 3. 细胞与组织结构对生物体的功能有何影响?

注意事项

1.在操作中要小心使用刀片,避免受伤。

2.在进行观察时,请确保显微镜环境光线充足。

3.实验后要彻底清洁实验台和器材,并妥善处置废弃物。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同时,他们也将学习到如何正确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分析观察到的图像。这个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观察细胞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三、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四.实验现象: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细胞,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细胞小,视野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细胞较大,视野较暗。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

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 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 (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 (四)实验结果: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引言: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 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 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 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

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 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 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 纤维组织。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 排列异常。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 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肺癌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 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肺癌、肝炎和乳腺增 生等疾病在病理切片上呈现出不同的病理特征。病理切片观察的结果对于疾病 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希望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验,能够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实验二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徒手切片法以及植物细胞、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临时装片的制片方法、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结构。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培养皿、毛笔、滴管、纱布、0.9%的NaCl溶液;洋葱、马铃薯、芹菜、番茄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1)擦载玻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信载玻片的边缘,右手 用纱布将载玻片上下两面包住,然后反复擦拭,擦好后放 在干净处备用。 (2)擦盖玻片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盖玻片的一角, 再将右手拇指和食指用纱布把盖玻片包住,然后从上下两 面隔着纱布慢慢地进行擦试。 2、取样 用滴管滴一点水或其他溶液(根据需要)于载玻片的中央,把观 察物放于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展开或摇匀。 3、盖盖玻片 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的一角,使盖玻片的边缘与液滴的 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倾斜下落,最后平放于载玻片上,避免气泡 的产生。如盖玻片下的液体过多,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液体吸掉。 (二)徒手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不需要任何的机械设备,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刀片就可以完 成切片的制作,方法简单,也容易保持物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实用 价值。 1、选材 选择软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的段块。一般直径大小以3~5mm、 长度以20~30mm为宜。若材料太软,如幼叶等,不能直接拿在手 中进行切片,可用适当大小的马铃薯块茎或萝卜块根等作支持物, 将材料夹入其中,一起切片。 2、切片 用左手拇指、食品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使其稍突出在手指之上, 拇指略低于食指,以免刀口损伤手指。材料和刀刃上蘸水,使其 湿润。右手拇指和食指横向平握刀片,刀片要与材料断面平行, 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以均匀的力量和平 稳的动作从左前方向向右后方拉切。切片时要用臂力而不用腕力, 手腕不要动,靠肘、肩关节的屈伸来切片,拉切要快,中途不要 停顿,更不能用拉锯方式进行切片。 每切2~3片就要把刀片上的薄片用湿毛笔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 中暂存备用。如发现材料切面出现倾斜,应修平切面后再继续切 片。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修正版)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修正版)实验一: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生物组织切片观察细胞组织结构。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显微镜和切片刀。 2. 钳取动、植物组织,切制薄片固定后染色。 3.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先用低倍率放大镜头调整好焦距,再用高倍率放大,观察细胞组织结构,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数量等信息。 实验效果 能够观察到细胞的细节结构,掌握细胞组织形态及特征。 实验二:种子发芽 实验目的

观察种子的发芽,了解种子的营养!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所需的种子和花盆。 2. 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泥土里,深度根据种类不同而定。 3. 适时浇水,观察种子在不同时间内的芽生长状况,记录下芽的数量,长度等信息。 实验效果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能够了解种子的生长基本原理。 实验三:DNA提取 实验目的 提取动物或植物细胞中的DNA,了解DNA的基本结构。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化学品。 2. 将细胞裂解,使DNA单独存在。 3. 用酒精和盐酸等化学品进行细胞分离、萃取。

4. 将所提取的DNA经过十多次洗涤和离心后即可使用。 实验效果 通过DNA提取实验,能进一步了解DNA的结构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基本作用。 实验四:光合作用 实验目的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所需的叶片和酒精灯。 2. 取适量的叶片,置于酒精灯下,用黑色卡纸把灯罩住。 3. 在不同的时间内,观察叶片的光合作用状况,记录下变化规律及原因等信息。 实验效果 通过光合作用实验,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同时深入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完成生命过程。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介绍 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份高中生物实验教案,主题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至关重要。本实验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简单却有趣的实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掌握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组成与功能 •深入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 •洋葱切片 •显微镜 •盖片 •无菌盐水 •酒精灯和酒精灯架 •染色液(如甲苯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一:观察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 1.将洋葱切片放入无菌盐水中,浸泡几分钟,以使细胞充分膨胀。 2.将一个洋葱切片放在盖片上,加入一滴盐水。 3.用另一个盖片轻轻压在洋葱切片上,使细胞扁平并均匀分布。 4.将制作好的洋葱切片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加上一滴染色液。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切片,调整放大倍数,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实验二:观察细胞膜的渗透作用 1.将一块洋葱切片放入无菌盐水中,使细胞充分膨胀。 2.将洋葱切片放在一个盛满盐水的容器中,观察几分钟。 3.观察到水分子从盐水中进入洋葱细胞,导致细胞膨胀和变大。 实验三:观察细胞核的结构 1.将一个洋葱切片放在盖片上,加入一滴盐水。 2.用另一个盖片轻轻压在洋葱切片上,使细胞扁平并均匀分布。 3.加热一个针头使其变热,然后快速刺破洋葱切片上的细胞。 4.用染色液滴在洋葱切片上,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特别是细胞核的结构。 实验四:观察细胞质中的细胞器 1.将一个洋葱切片放在盖片上,加入一滴盐水。 2.用另一个盖片轻轻压在洋葱切片上,使细胞扁平并均匀分布。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观察细胞结构的显微镜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观察细胞结构的显微镜 实验 观察细胞结构的显微镜实验 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基础的显微镜实验,帮助学生们掌握观察细胞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一、实验目的: 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二、实验材料: 1. 高倍率显微镜 2.载玻片 3.草样或洋葱鳞片等植物样本 4.淡紫色甘油染液(可选)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将玻片清洗干净并擦干。 b. 取一小块新鲜的草样或洋葱鳞片,用切片刀轻轻削下一片薄片。 c. 将这个薄片放在载玻片上。 2. 添加甘油染液(可选)

a .如果你使用的是洋葱鳞片,可以添加一滴淡紫色甘油染液于待观察的组织上。这可以使细胞结构更清晰可见。 b. 如果你使用的是草样,可以略过这一步骤。 3. 加盖玻片 a. 将另一个载玻片放在待观察的组织上方。 b. 轻轻按压玻片,以使样本均匀分布于载玻片上。 c. 确保载玻片四个角落都没有气泡。 4. 准备显微镜 a. 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桌面上。 b. 打开光源,并调节到合适亮度。 5.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 a. 用精确的夹子将载玻片固定到显微镜移物台上。 b. 使用低倍率目镜将载玻片移到显微镜下。 6. 初步观察和调焦 a .使用低倍率目镜进行初步观察,找到感兴趣的区域。 b .通过转动聚焦手轮,调整焦距直到你看到清晰的图像。 7. 高倍率观察 a .使用高倍率目镜切换至高倍率模式,并重新调节焦距。 b .仔细观察细胞结构的细节,例如细胞膜、细胞核、质膜等。 c .如果你添加了甘油染液,你可能会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器和结构。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高中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器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 细胞切片标本(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显微镜 3. 盖玻片 4. 溴酚蓝染液 5. 定影液 6. 滴管 7. 显微镜玻璃片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细胞切片标本: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将细胞切片标本均匀涂抹在上面。 2. 染色:将细胞切片标本加入溴酚蓝染液中,静置5分钟。 3. 洗涤:用滴管将溴酚蓝染液洗净,再用纯水洗涤2次。

4. 固定:用滴管将定影液滴在细胞切片标本上,固定标本。 5. 准备显微镜:将细胞切片标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6. 观察细胞切片:调节显微镜镜头,逐渐放大细胞切片标本,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器的位置和数量等。 7. 记录观察结果:使用实验记录本,记录每一组细胞切片的观察结果,并绘制相应的示意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戴实验手套,以免在细胞切片上引入外部细菌等。 2. 用显微镜镜头时要轻拧,调整清晰度适中。 3. 观察细胞切片时要注意细胞器的位置和数量,以便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结束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实验器材归位,注意实验室卫生。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生将能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观察细胞切片标本,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六、拓展实验 1. 利用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的结构和形态。

2. 制作盐水中的等渗酵母细胞实验。 七、实验安全提示 1. 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并正确佩戴实验室必须的安全设备。 2. 实验结束后,注意清理实验台面,及时处理废弃物。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并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此外,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更复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可能性,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教案: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一:细胞膜渗透性的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溶液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特性。 实验材料: - 紫洋葱片 - 盐水 - 蒸馏水 - 玻璃片 - 迷你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洋葱片,并将其剪成薄片。每个组只需要一片洋葱。 2. 将洋葱片放置在玻璃片上。 3. 在洋葱片上滴加几滴盐水,使洋葱片充分浸泡。 4. 在洋葱片的旁边滴加几滴蒸馏水。 5. 观察洋葱片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状态。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 1. 盐水中的洋葱片可能会出现细胞膜的收缩或凹陷。 2. 蒸馏水中的洋葱片可能会保持正常状态。 实验分析: 细胞膜是双层脂质结构,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在盐水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水分子从洋葱细胞的胞浆向盐水中渗透,导致细胞膜收缩或凹陷。而在蒸馏水中,由于浓度的平衡,水分子不会流失,因此细胞膜可以保持正常状态。 实验设计二:色素颗粒在鸡蛋细胞中的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色素颗粒在鸡蛋细胞中的运动情况,了解细胞内的结构。 实验材料: - 生鸡蛋 - 镊子 - 小刀 - 盐水 - 碘酒

- 盐 - 益母草酒 实验步骤: 1. 先将鸡蛋放入盐水中,浸泡24小时,以增加蛋壳的柔软度。 2. 用镊子轻轻捏碎鸡蛋的一端,制作一个小孔。 3. 将鸡蛋的液体倒出,轻轻冲洗干净。注意不要打破蛋膜。 4. 在蛋壳的另一端制作一个稍大的孔,将蛋黄和蛋白全部倒出。 5. 用小刀切除蛋壳上的一小块,以方便后续的观察。 6. 在蛋黄周围滴加一滴碘酒和一滴盐水,然后用益母草酒填充蛋壳中的空腔。 7. 观察色素颗粒在鸡蛋细胞中的运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看到色素颗粒在细胞内的运动路径,它们可能会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移动。 实验分析: 这个实验通过让色素颗粒自由运动,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结构和细胞质的运动,从而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 结论: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单位,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对于高中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将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和观察中获取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并能够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 二、实验目的与设计 1. 实验目的:探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细胞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的理解。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刀片、盖玻片、卵白(鸡蛋蛋清)、洋葱片及保温 杯等。 3. 实验步骤: a) 制备透明洋葱汁:取少量洋葱叶片放入搅拌器中搅拌,并通过滤网过滤。 b) 观察洋葱细胞:取一滴洋葱汁放在盖玻片上,覆盖一个净化后玻璃片,在 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c) 对比动植物细胞:取少量卵白放在盖玻片上,覆盖一个净化后玻璃片,在 显微镜下与洋葱细胞进行对比观察。 d) 加热观察:在保温杯中加热卵白片段并观察其变化。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1. 洋葱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外部结构,它为细胞提供了形状稳定性和保护作用。而细

胞质则是由水分、营养物质和各种代谢产物组成的半流动的物质,其中包含着各种亚细胞器。通过观察洋葱细胞切片,可以发现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重要的亚细胞结构。线粒体是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生成能量的器官,内质网则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等功能,高尔基体则主要参与物质转运。 2.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通过与洋葱细胞的对比观察,我们可以注意到动植物细胞之间存在一些特定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动物细胞的缺乏细胞壁和维管束,而植物细胞则具备这些结构,用以提供支撑性和输送水分与营养的功能。此外,植物细胞还含有叶绿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重要器官。 3. 热处理后卵白片段的变化: 当我们在保温杯中对加热卵白进行观察时,发现其表面开始出现凝固和变色现象。这是因为加热使得蛋白质分子发生变性和凝聚。从观察结果中可以推断蛋白质在生理条件下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高温下会失去正常结构活性。 四、知识拓展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是包裹着所有生命体内部空间,并将其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它由许多脂质分子组成,同时还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细胞膜起到了选择性渗透、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2. 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重要亚细胞器之一,它内部包含染色体和核仁。染色体携带了遗传信息,核仁则参与到蛋白质合成中。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转录等过程。 五、实验后思考题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之一。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通过不同的实验可以揭示细胞的内部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所起到的作用。本文将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研究对象:细菌 1. 实验目的: 探究细菌细胞与植物和动物细胞之间的异同,并了解其中函数差异所在。 2. 实验原理: 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3.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实验器材;培养培养基上进行两种培养。 (2)制作干草天然涂片: 取一个已经长好细菌且隔离纯化技术使其颗粒彼此分开,利用无刺激性实验证明来处理,在载玻片上滴加捕获液略偏于中央点,随后在载玻片底部的涂片区滑动一个新员工星光笔永久性监控我的画法N个次数,用干燥的玻璃杆均匀地扩展兼混合细菌悬浮物。与亲属相对照查明是否哺乳动物了对/错照射适当曝光DSDP和目标。按要求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 (3)染色技术处理:

通过颜色来检测基因,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方法与olympuspro微孔颜色编码继承Paqui-unoderBooleanBooleannaireing和读数报告之间存在极强关联; 特别是有重叠序列的情况下。 4. 结果与讨论: (1)形态特征:比较细菌、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外形差异,观察并记录下来。 (2)结构特点: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核、细胞质、线粒体等结构,并描述其特点。 (3)功能比较:比较三种类型细胞在新陈代谢、复制和分化等功能方面的差异。 (4)实验误差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5)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细菌、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酵母菌 1. 实验目的: 通过研究酵母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其在发酵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 实验原理: 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气泡的特性来分析细胞内部能量转化过程。 3.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工作: 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基等实验器材;培养好一组酵母菌。 (2)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高中生物 实验六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及观察

实验六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及观察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压片的方法。 2. 通过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观察,掌握细胞分裂过程及其特点。 3. 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实验原理] 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均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实现。细胞分裂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几种方式,其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的方式。有丝分裂在处于增殖状态的组织中广泛存在,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取分裂旺盛的组织如植物的根尖、动物的骨髓细胞,胚胎细胞进行特殊处理,制成光镜切片或压片,在显微镜下即可对有丝分裂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了解各分裂时期的形态特点及变化规律。 [实验用品] 1. 材料:新鲜洋葱根尖标本、洋葱根尖纵切片、马蛔虫子宫切片。 2. 器材: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小烧杯、吸水纸、剪刀、镊子、吸管、恒温培养箱、酒精灯、刀片。 3. 试剂:甲醇、冰醋酸、70%酒精、1mol/l hcl、苯酚、品红、0.5%甲苯胺蓝、山梨醇、福尔马林、蒸馏水、秋水仙素。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及观察 (一)植物根尖压片的制备 1. 药品配制 (1)卡诺氏固定液:95% 酒精15ml,冰醋酸5ml,混合(也可用纯酒精30ml、氯仿15ml、冰醋酸5ml混合)。 (2) 0.5% 甲苯胺蓝染液:甲苯胺蓝0.5g,蒸馏水100ml,混合摇匀。 (3) 改良碱性品红染液:该染色液是先配成a液,然后再配成b液、c液及工作液,配方如下: a液:碱性品红3g,70%乙醇10ml。

b液:a液10ml加5%苯酚水溶液90ml。 c液:b液55ml加冰醋酸6ml、37%福尔马林6ml。 工作液:c液10ml加45%冰醋酸90ml,山梨醇1.8g混合溶解。 2. 根尖培养及处理:取洋葱鳞茎,剪去老根,置于盛满清水的小烧杯里,使部分鳞茎浸入水中,室温(25°c)或放25°c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约3~4天后,鳞茎长出不定根,于晚12时至1时或中午12点左右将根剪下(约1cm长),放入0.05%~0.1%的秋水仙素溶液中,经2~4小时后移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根尖也可剪下后直接投入固定液中,材料经固定24小时后取出放70%酒精中保存。用70%酒精保存(4°c冰箱中)的根尖半年后使用仍可保持其观察效果。 3. 解离和压片:将固定后的根尖用清水冲洗后放入盛有少量1mol/l hcl的小烧杯中,置60°c热水中(最好在恒温水浴箱中进行)解离10分钟左右,待根尖发白变软后取出,放蒸馏水中漂洗30分钟,然后移至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份。滴加0.5%甲苯胺蓝或改良苯酚品红染液1~2滴加盖玻片,用铅笔头或指头轻轻敲击(不要挪动标本,使细胞和染色体分散开来,以便观察),见根尖压扁铺开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二)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 观察洋葱根尖压片和洋葱根尖切片标本,按图所示观察分裂各期的特点。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根尖较前端生长点部位,此处细胞略呈方形,排列紧密,染色较深,该处可见到许多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转换高倍镜观察,可见间期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细胞,如图5-1所示。各期特点如下: 1. 间期(interphase):细胞核呈圆形,核膜清楚,核内染色质分布较均匀,呈细网状。由于染色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故细胞核的染色比细胞质为深。核中可见到1~3个染色较浅的呈球状的核仁。 2. 前期(prophase):核较间期膨大,核内染色质逐渐螺旋化为丝状的染色丝,其后染色丝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一定形态和数目的染色体(这时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但在光镜下一般不易看清),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1. 引言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微观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来加深对细胞的认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细胞是如何组成,以及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 2. 实验材料 •显微镜 •双凸透镜 •玻璃载片 •盖玻片 •绷带 •洋葱切片样品 3.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洋葱切片样品 1.取一个新鲜的洋葱,并剥去外层。 2.切取一个较小而薄的洋葱段。 3.使用手术刀或割片器将洋葱段上方约1 cm切下。 4.将切下的部分放在玻璃载片上。

步骤二:涂染洋葱切片样品 1.在刚放置在载玻片上的洋葱切片上滴一滴碘酒。 2.等待几分钟,让碘酒渗入细胞内部。 步骤三:观察和研究 1.将载有洋葱切片样品的玻璃载片放在显微镜下,并调节镜头以获得清晰的 图像。 2.寻找洋葱切片中的细胞,并将其带到视野中央。 3.通过调节镜头对焦以及调整光源,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细胞壁:洋葱细胞具有坚固而厚重的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它起到保护和提供支持的作用。 2.细胞核:我们可以看到细胞质中心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细胞核是 DNA(遗传物质)和RNA(核糖核酸)所在的地方,它控制着所有生命 活动。 3.叶绿体:在某些细胞内(比如叶子组织细胞),我们可以看到绿色的颗粒, 这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通过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并 释放氧气和葡萄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结构 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高中生物 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使用 ●基础知识: 1.结构: 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播放) (1)一般的使用程序: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 ↓ 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 ↓ 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 ●分析、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3.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 ●典型例题 1. 【A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A. B. C. D. 2. 【A级】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A. B. C. D. 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1.

切片观察实验指导

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认识﹑掌握器官组织发生充血、淤血、出血、梗死等病理变化的形态学变化特征,了解其发生原因、机制﹑结局和意义。 二、〔实验材料〕 充血、淤血及出血的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大体标本 充血 1.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机能不全。静脉回流受阻,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色紫红,质地较坚实,切面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则易发生肺水肿,此时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血样液体。肺间质增宽,富含水分。肺组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 2. 肝淤血:常见于右心衰竭。淤血时体积增大,边缘钝圆,色暗紫红色,切面流出多量暗紫红色血液,淤血较久时,小叶中央部充血呈暗红色,小叶边缘则肿胀或脂变呈黄褐色,形成暗红色与黄褐色相间的斑纹,类似中药槟榔的断面故称“槟榔肝”。 3肠淤血:肠壁静脉扩张增粗,充满暗红色血液,形似树枝状。 出血 1. 猪肾点状出血:肾表面及切面上有多数针尖至菜籽大小的出血小点。此标本取至猪瘟病。 2. 心内膜斑状出血:心室内膜下出现黑红色斑点,称淤斑。 3. 马肝被膜下血肿:肝被膜下与实质之间有大的凝固血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裹。血肿周围实质受压贫血,呈淡黄褐色。 4. 血管破裂性出血:乳牛产后子宫中动脉破裂出血,患畜死于失血过多。此标本示血管破裂处。 5. 线状出血:肠粘膜皱壁的顶端出血,呈暗红色的线条,称线状出血。 6. 出血性子宫炎:子宫内膜弥漫性出血,呈暗紫红色。 血栓形成 1. 牛肺静脉红色血栓:肺内扩张的静脉内有一血块,其中心红色,边缘淡黄,(这是因形成时间较久,边缘血红蛋白崩解之故)因发生血栓软化,血管与血栓界线不清。 2. 猪心瓣膜上白色血栓:二尖瓣向血流面有一干燥灰白赘生物附着,表面粗糙不平,呈椰菜花样外观。瓣膜变形、缺损。此标本取自慢性猪丹毒患猪。 4. 动脉内白色血栓:马前肠系膜动脉根部管腔扩大,管壁肥厚,内膜粗糙不平,内膜上附着干燥灰白片状血栓物质。通过此标本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 5. 肝内混合血栓:肝内扩张的血管内有一血栓,部分灰白(白色血栓),部分暗红(红色血栓)。此标本为牛肝硬变。 梗死 1. 马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略向表面突起,干燥,质地脆弱,切面呈锥形,锥尖指向肾门部。梗死区与周围组织交界处有红色充血反应带。 2. 猪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部有高梁籽至黄豆大小黑红色突起。(质略硬,切面略呈楔形,结构模糊不清)。此标本取自猪瘟。 3. 肝出血性梗死:肝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斑块,切面不规则。 水肿 1. 皮下水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增宽,有灰白色半透明物质聚集。 2. 肺水肿:肺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重量增加,切块投入水中如载重舟;切面流出大量血色泡沫状液体;肺间质增宽,其间聚集白色胶冻样水肿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