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群的三十号字砖文句
苏教版龟虽寿

苏教版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几句诗开篇便以神龟和螣蛇为例,指出生命无论多么长久,终有结束的一天。
神龟长寿,却也有生命的尽头;螣蛇能够乘雾飞行,可最终仍化为尘土。
曹操在这里以极其冷静和客观的态度看待生死,既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对长生的幻想。
曹操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生命无常。
人们常常在瞬间失去生命,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生死,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和勇气。
他明白,生命的长短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也是曹操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匹衰老的骏马,虽然伏在马槽旁,但它的心中仍然向往着千里之外的战场;一个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消失。
曹操用老骥和烈士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壮志未酬,仍然有着远大的抱负和追求。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当时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它让人们看到,年龄不是限制一个人追求理想的障碍,只要心中有梦想,有决心,无论何时都可以奋发向前。
即使岁月流逝,身体衰老,但内心的火焰永远不会熄灭。
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的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
他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不仅仅取决于上天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调养和保持乐观的心态,也能够延长生命,获得相对的“永年”。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它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地去争取和努力。
曹操的这首《龟虽寿》,语言简洁明快,毫无雕琢之感。
但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情感。
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生死和志向的诗歌,更是曹操一生的写照。
回顾曹操的一生,他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从一个小小的官员逐渐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原文及鉴赏

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原文及鉴赏【导语】:〔三国魏〕曹操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
曹操《龟虽寿》原文欣赏

曹操《龟虽寿》原文欣赏
此诗写于建安十二年,是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在归途所作。
当时曹操53岁,已属暮年,他虽然历尽艰辛,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但人已老,统一全国的大事未竟。
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激励自己,有一种“虽万千人吾往矣。
”的乐观主义英雄气概。
撇开《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思想,曹操的追求和志向,以及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都是令人尊重和敬佩的。
《龟虽寿》原文抄录如下,欢迎师友赏读: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原文及译文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原文及译文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原文及翻译三国志曹操原文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
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
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译文|励志精品诗词赏析

曹操《龟虽寿》原文及译文|励志精品诗词赏析《龟虽寿》龟虽寿作者:***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如若从正面来客观评价曹操的话,曹操可以称的上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英雄。
他志向远大、气度恢弘、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是他,逐步消灭了北方的军阀与匪盗,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是他,指挥军队开垦荒田,抑制豪强,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稳定了北方的生产,为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名篇佳作,建安七子愿意追随他开辟“建安文学”,这些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既能搞政治也能打仗还能写诗,中国历史上文征武略如此完美之人,一共只有两个,一是毛主席,二是曹操。
曹操经典作品《短歌行》此外,刘备的一个侄子一个儿子,叫刘封,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说明他有帝王之心。
孙坚的两个儿子,叫孙权,孙策,合起来就是。
权策,说明他善于权策。
然后让我们再来看看老曹家,曹操,曹仁,曹真,曹爽,曹家祖宗真是个传奇人物。
我很确信曹老爹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是希望他做一名有德操、守节操的五道杠青年。
【作品背景】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龟虽寿

观沧海
观沧海 [魏]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 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 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 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 产生出来的。真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 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 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 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 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 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 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这首诗名为《龟虽寿》,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 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 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 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 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 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 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腾蛇”和龙一样 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 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 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迷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 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 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 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龟山汉墓古诗的赏析文字300字

龟山汉墓古诗的赏析文字300字
在漫长的岁月面前,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人们能守住的,也只有现世的那短短一段光阴。
曹操为此感慨,曾经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同样的感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因此,及时行乐也是有道理的,并非完全是消极颓废的思想,想到这里,我突然酒瘾发作,真想去和朋友们去大喝一场。
其实为什么活着,就像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一样,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终其一生,我们也未必能参透它的终极意义。
再往前走便到了整个陵墓的中心,一个面积足有六七十平方的大殿,这是楚王用来在阴间办公或者会客或者饮宴的地方,高大敞亮。
大殿中央甚至有一根擎天柱,四四方方,浑然天成,颇有威猛之势,而这不过是能工巧匠们精心设计打造的结果,其构思之巧妙,雕琢之精细,真让人叹为观止。
曹操《述志令》原文及译文赏析

曹操《述志令》原文及译文赏析《述志令》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
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
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墓群的三十号字砖文句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一生纵横捭阖,逐鹿问鼎,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曹操博览群书,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其五世之主皆出生在亳州,曹操宗族从亳州一个地方士族到帝王之家,很多人出将入相,官至太守、刺史者不乏其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亳州的文物工作者对十余座东汉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先后发现了曹腾墓、曹嵩墓、曹宪墓等曹操宗族墓葬,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
20XX年6月,亳州曹操宗族墓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宗族墓群清理出近600块刻写有文字的墓砖,它们是在桓帝延熹至灵帝建宁时期烧制成的(亳州曹操宗族墓董园村67号残砖刻辞:“延熹七……元月”,元宝坑村号残砖刻辞:“四月四日建宁三。
”)文字砖上的文字绝大多数为刻写上去,少数是模印或朱书。
刻写文字砖,乃造砖工人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细棒刻写而成。
文字大多数刻写在砖的绳纹面,部分刻写在砖的侧面或横头上。
文字砖放置的位置没有规律,随意性很大。
文字砖的内容较丰富,或记砖数量、造砖的时间,或记官吏姓名,或记造砖者姓名,或记不满现实的词句,或记事务等等。
一、民间最真实心境的写照
曹操宗族墓群的文字砖中能够传达出文意的文句有单句、短简、小诗。
唯一可以称作小诗的文句是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文,它是一首近似五言的小诗,小诗如下:“岁不得陼,人谓壁作乐,作壁正独苦,却来却行壁,反是怒皇天。
壁长契。
”大意是“别人说造墓壁多快活,怎知造墓壁实在苦,偏派我来造墓壁,岂不让我怒怨皇天啊!”全诗语句洗炼且口语化,一个不满现实的被强迫的底层劳动者,面对皇天呐喊,直接倾吐内心怨恨。
砖文可能是身处底层的建筑墓壁的刑徒之属在沉重的劳动之余为直接宣泄内心积郁所刻写的,这是压迫者心境的真实写照。
这首小诗和汉代民间诗人的创作一样也应该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其传达出了哀生活之多艰,呈现出了凄切的悲愤之情。
一个为曹操宗族筑墓者,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怨恨之极。
全诗仅用寥寥二十余字便将悲凉、幽怨之气表现无遗,这是处于底层造墓者凄苦的怨歌。
这来自民间最底层的不满现实的呼声比同样出自
民间的歌谣表现得更直接,更质朴,更加原生态。
造墓是在桓帝延熹至灵帝建宁时期,与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刻小诗带有同样愁怨不加雕饰呐喊的还有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二号砖文句。
它是一篇短简,文句如下“王复汝使我作此大壁。
径冤我,人不知也。
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搏。
”这里同样表达了最底层的呐喊,当时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急征暴敛,徭役繁重,所以城乡经济破敝,广大人民食无米,穿无衣,生存维艰。
东汉政府给予民众的“恩典”是赋税、徭役、武力的压迫和刑法的威吓,在这浩荡皇恩下,不甘饿死的民众要么为奴,要么为盗,要么起来反抗。
这是底层民众心声直接的表达。
从同时的一些砖刻单句也可看出同样的社会民怨。
这些单句更好的注释了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刻小诗,它们是造墓人真实心境的真切表露,他们生活艰辛,反抗意识极其强烈,展现了社会现实的冰山一角。
《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
前此有童谣言:‘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
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民间多年以来的僧恨和诅咒付诸行动,内心久积的愁苦愤慨加上对“苍天”最后的绝望,迫使民众于无助无救无望中揭竿而起。
二、原生态的呐喊
歌谣本来是来自民间的歌唱。
曹操宗族墓群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刻小诗可以看成一首没有雕琢的原生态歌谣,不加雕饰,没有任何渲染与加工,更加朴素,更加凝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他们因为粗糙,所以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采集的歌谣虽然也是劳动人民的心声,但更多的有采集者的改造,语言已升华为诗歌化了。
当然,这首小诗也与汉代歌谣一样反映出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愿望。
它和其他砖刻文字一起,虽经千年岁月的尘封,但一字一句皆现历史的光华,一言一语尽显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
歌谣采献,许多出于上层官僚之手,有一些在流传和记载中被加工、润色和修饰了,不过基本保持了民众性、民间文学的特色。
歌谣多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
汉魏之间,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吏治腐败又给百姓带了极大困苦,在基本生存难以保证,哀告无助的情况下,很多人铤而走险,发动起义。
歌谣中发出呐喊:“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欲望致州厝乎?”
曹操宗族墓群元宝坑村一号墓三十号砖文“作壁正独苦……反是怒皇天”和三十号砖文“……径冤我,人不知也。
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搏”与同样来自民间的歌谣表达是一致
的。
它们都出自社会下层民众之口,表达了百姓的心声,近乎本能的呐喊着自己的爱和憎,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实质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