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简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要的思想理论。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现实,并指出了扬弃异化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异化的扬弃

(一)异化

异化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出去成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反过来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反对主体本身。

我们知道,“异化”一词来源于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异化”具有两重性:其一,“精神或意识”向对立面转化,把自己当成他物,变成他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过程。其二,异化即“外化”,主体自身活动的产物“外化”为制约或压迫自己的一种力量。紧接其后,费尔巴哈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思想,运用到对宗教的批判。他认为,人把自己的本质投射到上帝身上,创造了宗教,而宗教反过来控制、支配人自身,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即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无论是黑格尔还是费尔巴哈的异化学说,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对人的精神的描述和观察上,而马克思另辟蹊径从现实的人以及劳动来阐述异化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异化是精神的异化)和费尔巴哈(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社会种种异化的现象,提出了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认为,劳动,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和动物的不同,动物不能把它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动物和自己的生活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1由此可见,人的本质在其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通过劳动来展现出来。然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劳动的异化即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二)异化劳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所植根的资本主义社会当前的经济事实:“工人生产1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第68页

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然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成本,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再现为异化、外化。”2

马克思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进行阐述:

(1)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工人的异己的力量同工人自身对立,统治、压迫工人。“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3

(2)人同劳动本身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4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对工人来说,不再属于他的本质,而是一种“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由于劳动不是自由自愿的而是被迫强制的,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这种外在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一旦“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停止,工人就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

(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是劳动。“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产”5人在劳动中不仅为了肉体的需要而生产,而且能够超越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正是由于这种“超越”,人的类本质得以在劳动中体现。“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6因此,异化劳动使得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4)人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以上的三个表现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的相异化。从2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第65页

3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第65页

4同上,第66页

5同上,第69页

6同上,第69页

工人自身方面,“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适应于人对自己劳动、自己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同样适应于人对其他人、对其他人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关系”。而从工人同资本家关系方面,工人通过异化劳动生产出“对劳动生疏、站在劳动之外的人”——资本家。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同资本家的直接对立正体现了这一点。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正是劳动的异化所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其他三个方面异化的根源。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人同劳动的关系,最终认识到劳动异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异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三)异化劳动的扬弃

异化劳动使人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被迫劳动,因此劳动变成了外在于人,统治人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只要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7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使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属于自己,成为与自己相对立的力量。这些劳动产品不属于神,也不属于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因而,它们必然属于与工人相对立的人,即资本家。资本家通过工资这种虚伪的公平方式使工人获得自己劳动成果的一小部分,却无偿占有了剩下的绝大部分。这时,工人除了满足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一无所有。而资本家却占有了越来越多的私有财产,因此,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8

既然异化劳动造成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那么要消除异化,只有靠扬弃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只有通过“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因此,“它是人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9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才能实现异化劳动的扬弃。“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8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第71页

9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第82页

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10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上卷,第86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评析

注释: 韩立新.《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理论:马克思的转折点.现代哲学.2007(7).第5页.参考文献: [1][苏]J ?H ?巴日特诺夫著.刘丕坤译.哲学中革命变革的起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张一兵.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社会科学研究.1999(2). [3]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张一兵.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的确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解读.江汉论坛.1998(8). [5]张一兵.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中州学刊.1998(6). [6]张一兵.青年马克思的批判的经济哲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9(1) (上接第275页)先把这个“法”进行界定,区分好“合法性”和“合理性”,否则就是一个大笼统,给人印象模糊、混乱,蜻蜓点水。我认为权力的合法性与权力的起源是分不开的,同时,权力应该先具有合理性,再具有合法性。从君权神授、王权天命到天赋人权,这些认识都烙印着自然法的影子。权力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具有合法性?合法性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今天的研究者仍不能回避,必须直面的。无论权力经过了怎样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到今天,法学研究者应该认识到,今天的权力必须来源于法,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合法性,它的合法性依据就是“法”和“理”。 二、权力的异化 权力的异化是权力研究者都会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作者在书中反思了权力的异化状态,系统地分析了潜规则下的权力秩序,探索了潜规则下的灰色行为及其救济。书中,作者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权力的异化状态就是潜规则,但他从大标题下,直接切入对潜规则的论述,很容易让人感觉其观点就是将权力的异化状态笼统为潜规则。如果如此,不异于盲人摸象。人们之所以纷纷对权力进行反思,正是因为现实中权力异化的泛滥成灾,而绝不仅仅是不痛不痒的潜规则就能全部替代的。另外,权力的异化,还应与权力的分类对应,有公权力的异化、人民权力的异化、国家权力的异化等等,权力的不同,其异化状态也不一样,异化的危害影响也不相同。 三、权利的呼唤 权力与权利到今天已成了相伴相随的一组概念,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需要已被视为理所当然,与人共生。而权力的产生是为了让人更好的享有权利服务的,人们为了更好的保障自身权利,于是赋予部分人行使权力。在这样的观点下,显然权力的产生就是为权利服务的,因此,判断权力合法性的依据自然是看该权力有无很好地履行此项职责,实现该项目的。另,权力来源于众人的赋予,自然应具有公共委托的性质,因此,我认为作者关于私权力的提法,有点牵强。不管字面上的提法为公权力、公共权力还是国家权力、人民权力,都与权力集中相关,为更好地使权力发挥效力,集中后的权力表现出极大的控制力。尤其在今天,数千年中央集权的历史传统下,形成了强政府,弱社会,政府的权力相对集中,愈发庞大,使得市民社会的人民权利逐渐脆弱,权力的异化现象也日趋严重,权力侵犯权利屡见不鲜。主张权利,建立人民尊严,不能寄望于绝对的权力。恰恰相反,如果权力失序,将侵犯人的尊严,使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在权力产生、运行到终结的全过程中,必须让权利的拥有者全程参与,总而言之,让人民的尊严握在自己掌心,让人民的权利得到法治的保障,通过正义的程序去约束权力,防止权力的扩张,防止权力的异化,认识权力,反思权力,呼唤权利。参考文献:[1]刘作翔.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法学研究.1996(4).[2]时运生.论公权私用、滥用的动机和条件.政治与法律.1996(2).[3][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XXII〕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相互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等概念当作前提。我们从国民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话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是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正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少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可怕的恢复:最后,资本家和他靠地租生活的人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现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也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例如,当它确定工资和资本利润之间的关系时,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后的根据:也就是说,它把应当加以论证的东西当作前提。同样,竞争到处出现,却用外部情况来说明。国民经济学也根本没有告诉我们,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我们已经看到,交换本身在它看来是偶然的事实。贪欲以及贪欲者之间的战争即竞争,是国民经济学家所推动的唯一的车轮。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会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营业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离的学说同大地产的学说对立起来。因为竞争,营业自由,地产分离仅仅被理解和描述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

浅谈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异化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及其四个表现,并且指出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异化现象的理论武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迫性分工和私有制依然存在,所以劳动异化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因而,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重读马克思异化劳动观,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现实意义和谐社会指导作用 Marx's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u Xichao Law and Politic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alienation labor" theory is Marx in his book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proposed by. Marx criticized the 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 researc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of Hegel's idealism, view on the basis of feuerbach's humanism alien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labor. Marx's alienation labor view of comprehensive system reveals the root causes of alienation labor and its four perform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of sublating alienation is to realize communism. The view of Marx's alienated Labour guide our correct recognition of the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a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s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a variety of ownership economy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compulsive division of labor and private ownership still exist, so the labor alienation phenomenon will exis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conomic, reread Marx alienation labo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the reality guiding sense. Key words:Alienation of labor Realistic significance Harmonious society Guiding role 一、前言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关系的概念。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异化。 1 异化劳动的内容 手稿中对于异化劳动理论主要表述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对象的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劳动产品成了不依赖于生产者工人的异己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按一般经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内在本性,劳动产品是劳动主体的对象化,主体应该在劳动产品中实现自己并理所当然地将其占有。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类劳动这一创造性活动反而变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对他而言,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人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 (2)劳动本身的异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此外,通过这种活动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暖,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活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半青神遭到摧残”。“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强制一消失,人们就回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构成了人的内在本质,但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觉的、自由的劳动而是被迫的、被强制的。 (3)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生产活动本来是人类的生活.是产生人的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类的特性就在于蠹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但是,异化劳动使生产活动变成对人说来仅仅是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即人的生产劳动变成动物的活动..异化劳动的结果是:“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 (4)人和人的异化.由于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马立思的分析指出,既然人同自己的产品、他自己的劳动活动是异己的关系,这些产品和活动不再属于他自己,那就一定是属于一个在他之外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既不会是自然界.也不会是任何神灵,而“只能是人本身”,因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这个人是不同于劳动者的人.是劳动者之外的另一个人。在资本主社会,“这个人” {能是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活动、劳动产品都成了外在于劳动者的异己的东西,实质上都是归资本家所占有,为资本家所支配。人的异化表现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_1:入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 2 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导向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尤其是他提出的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正好与我们当前建没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这对于我们建设现代

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摘要:在马克思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 一、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 异化: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的,马克思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异化概念不断深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3年前): 马克思开始学习了解异化概念,是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开始的。因此,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是从自然的异化开始的。“自然对我们的意识来说,不再是恐惧的来源,而正是伊壁鸠鲁使直接的意识形态、自为存在成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1]”此时马克思认识到的异化仍然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他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思想层面,思索着自然界的本质,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权衡,并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范围。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及巴黎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逐步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种种缺陷,逐步开始形成全新的世界观。在异化论方面,马克思认识到了黑格尔异化论中过于夸大“自我意识”的作用,并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对异化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 (1)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理想的政治制度开始批判。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处于官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市民组织)双重组织中,前者的物质由市民构成,国家对市民来说是形式的对立面,而后者的物质并不是国家,市民本身对国家来说是物质的对立面。因此,“要成为真正的公民,要获得政治意义和政治效能,就应该走出自己的市民现实性的范围摆脱这种现实性……进入自己的个

马克思劳动异化

联系当代现实谈谈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学说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是早期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思想。谈到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思想,我想有必要说明下劳动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外化”“异化”和“自我异化”三个基本概念的运用,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劳动异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第二,劳动本身的异化;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第四,人同人相异化。 首先,我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理论不是从虚构的东西出发的,而是从事实出发的。“异化劳动”理论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虽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能按照自然规律对将发生的现象做精确预言,但它仍然指明了社会历史的总体发展趋势。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种社会实践的理论。它揭示劳动的异化一方面在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势必要发生的,另一方面又是不合理的;它召唤人们通过社会制度的改革克服劳动的异化;它批判私有财产制度,推动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马克思反对把理论建立在虚构的东西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在手稿中所描述的有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的事实,是马克思那个时代的人都能观察到的事实。马克思从这个事实出发揭示“异化劳动”: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的那种现状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和外化。 为什么这一事实能够表明劳动的异化呢?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向我们揭示什么是劳动的本质。我们越是看清什么是劳动的本质,我们就越能理解为什么说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的异化。马克思不是简单地为劳动的本质下一个定义,而是通过论述劳动的各个环节的辩证运动向我们显示什么是劳动的本质,同是也就揭示了劳动的异化。 在“异化劳动”中,工人感到痛苦。“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异化劳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最后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的异化现象,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异化现象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 (一)卢梭的异化观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异化思想的首推者。在他的大部分著作中,异化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一异化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伦理和道德方面阐述的。起初,他认为人们创造了财富的同时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幸,这一社会事实就是异化,而私有财产正是产生异化的根源。他在《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促进了风俗的淳厚》和《爱弥尔》中,批判了科学艺术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用来巩固王权的利器,并反过来驾驭人的异化现实。 (二)费希特的异化观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中,费希特首次用“外化”的概念,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了异化问题。他企图利用这一概念来表现他全部的唯心主义哲学。他提出了“自我”和“非我”两个概念,并且认为二者是对立的。但是作为本原的自我具有外化自身的能动性,自我只有通过外化才能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从而才能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这一具有扬弃性质的过程正是费希特所说的外化,即异化过程。自我外化为非我,从而否定自身,使原来与自我同一的东西变成异己的东西。费希特仅仅是注意到了外化及其结果,并没有更细致地考察结果背后的真实关系。因此,在他那里,异化仅仅是一种自我异化。 (三)黑格尔的异化观 黑格尔继承并且发展了费希特的异化理论,起初他在批判基督教“实证性”时,曾指出人们所创造的基督教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反过来排斥、压抑自己的力量。

弗洛姆异化理论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 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生与死之间的“两歧”;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

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在异化状态下,人的生存依靠的不再是自己,而是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人们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人已经不再是他应该成为的、潜在的那个样子,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已相分离。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古已有之,只是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而是获得最高利润。工人成了一个经济原子,劳动愈来愈单调机械,工人的生命力、创造性被否定。在消费领域中,现代西方人的消费欲望已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异化为工业和其他行业为了投资利益而强加于人的需要,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给人以快乐,而是单纯的为消费而消费。消费本身成了目的,消费只是为了拥有,至于使用时得到的享受、满足却成了次要的了。“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

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 作为阉割的异化 富士康跳楼事件 ?残酷企业机制易致心理问题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制让这种问题得到一个舒缓,把自己从一个机器人、一个赚钱工具变回一个人,那可就会有心理、生 理等各方面问题出现,就会发生极端事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人是被机器挟持的,进而变成了机器。如果一个工人做一个简单重复的工作10个小时,我们知道人会有七情六欲,一旦七情六欲被压抑下来,我们在心理、生理上都会有高度紧张,最后有冲突爆发。” 血汗工厂 ?“血汗工厂”(sweatshop)一词最早于1867年出现于美国,最初指美国制衣厂商实行的“给料收活在家加工”之制,后来又指由包工头自行找人干活的包工制。而在这两种做法中,工人获得的日工资都不是最少的。但由于回避了在正规工厂中集体工作 工人可能有的集体博弈行为,其单位产品工资(计件工资)可被压到最低,因而被 称为“血汗制度”(sweatingsystem)。后来这一概念又扩大到高激励计件工资和高速 流水线作业等安排,但同样都以回避集体谈判为条件,例如计件工资制度如果在未 经集体谈判的情况下以最熟练工人的产量为分母来确定。 血汗工厂之消除 研究者认为:“在存在过血汗工业的多数发达国家里,血汗工业已经被控制住或者消失了。原因是工会的压力、工人政党的发展、工厂生产经济的不断增大以及对工业中人际关系的日益关注。”换言之,自治工会的作用被认为是第一位的。而从19世纪末起,许多学者如B·韦伯在《如何最有效地摆脱血汗制度》(1892)中,J·R·康芒斯在《工会与劳工问题》(1905)中,也都把工会的存在看成是消除血汗工厂的最重要因素。 血汗工厂现实案例 ?2008年,美国非营利性调查机构公布PolicyMattersOhio关于GE公司厦门涉嫌违法用工的调查报告。 ?在这篇题为《好灯泡,坏工作:荧光灯背后的工人和工作环境》的报告中,GE 与厦门通士达的合资公司通士达照明涉嫌的违规操作包括:工人每周工作超过64 小时,而得不到足够的加班工资;工人在含汞的环境中工作而缺乏必要的防护培训; 公司仅雇佣32岁以下的女工;不提供工资单,造成工人无法得知自己的薪水是否合理等。报告总结说:该厂的工人常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公司做法违反了中国的劳 动法。 ?报告称,调查中,许多成熟工人说,由于长期重复安装荧光灯的电子器件,他们出现手指肿大的问题。轮班结束后,他们会出现浑身疼痛,腿脚麻木等症状。有员 工抱怨说:“在这里工作一年之后,我感到浑身麻木,整个人变成了一个机器。”据 从事工厂生产安全咨询的专家介绍,汞会危害人的中枢神经,汞危害的典型案例是 上世纪在日本发生的水吴病,即甲基汞中毒事件。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工作场所汞 危害问题尚不多见,汞危害工人健康的事件多发生在国外。 ?2006年6月14日,英国《星期日邮报》首先批露了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该报道称,“苹果(客户厂商)的旗舰产品iPod主要由富士康的女工生产,她们的月收 入仅有27英镑(约合人民币387元),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随后,8月18日,苹果公司针对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状况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调查小组发现,该供应商复杂的工资结构,明显违反了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的相关要求。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言提纲 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途中的一级重要阶梯。也正因为《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引发了对这一理论广泛、热烈而持久的讨论。目前,流行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严重曲解,他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笔者就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作一辩护。 一、“异化劳动”概念解读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在近代,欧洲哲学家霍布斯是第一个提出异化概念的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像狼一样,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异化主要是指转让。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异化思想反映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表的《人权宣言》中,他主要从经济、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思想,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而真正从政治上探讨异化,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是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他的伦理学和社会理论中,汲取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异化概念。他认为,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产生良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近代,异化概念是唯物主义或启蒙学派的哲学家们用来表达反封建社会政治观点的一个工具。真正把异化概念纳入唯心主义轨道,还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首先使用异化概念的是费希特。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一“自我”和“非我”中,异化是个基本概念。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在本体论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和社会的外化和退化;异化是正源的对象化或物化和客观化;异化是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建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的异化观;马克思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关于劳动和异化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认为人的异化归根到底是劳动的异化,这是人的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2907274.html,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作者:焦洋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20期 [提要] 劳动异化并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产物,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劳动异化问题。本文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和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主义;异化;劳动 中图分类号:F123.8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日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马克思用它来概括 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借助劳动异化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制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劳动异化存在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劳动异化问题?在当今社会,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完全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劳动异化现象,劳动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特有现象。他们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存在极大的区别,他们认为二者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私有制,异化现象完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社会现象,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完全消灭了私有制,这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功消灭了劳动异化产生的条件,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劳动者的自主劳动,这和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生的异化劳动有极大的区别,所以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劳动异化问题。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到底存在不存在劳动异化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逻辑性的命题判断,而应在现实的实践中找到答案。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存在的根源就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分工的缺陷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分工产生劳动异化,他们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且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

试述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三.试述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 1.异化是某一主体在某种历史条件下的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转化为某种同自己相对立的东西,成为外在于自己的或异己的统治者,支配者。异化无非是指这样的现象或过程。 异化(一个人或一个集团,一个政党,一个阶级)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或结果,不属于自己,反而和自己相对立,成为异己的反对者。 外化:一个人的本质是用眼看不出来的,通过外化和对象化体现出来,比如一个木匠需通过木艺证明自己的木匠本质。 对象化印证本质,人的本质通过对象化的事物来体现,人把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外化或对象化为客观事物,这样就能体现出人的本质。 异化举例:自己的作品被人剽窃剥夺。 异化不是马克思首创,但异化劳动概念是。 黑格尔异化:现有(绝对精神,类似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自然界=》要回归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人的异化:人=》宗教对人的异化,使人成为神的奴仆,婢女=》向感性存在的人的复归=》具有自然属性(食欲,性欲)的人。异化劳动主体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劳动和现实主义当中的异化。工人的劳动成为反对自己和自己相对立的东西。 2.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大规定:工人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和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异化劳动的观点。首先,劳动者的产品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其次,劳动者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别人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动=== 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关系。在这里,活动就是受动;力量就是虚弱;生殖就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就是自我异化,而上面所谈的是物的异化。最后,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由此可见,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的生活。同样,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异化劳动是私有制的直接原因,异化劳动比私有财产更根本,是因为有了异化劳动才有了私有制,异化劳动是因,私有制是果。 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 正如我们通过分析从异化的、外化的劳动的概念得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因素来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从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势表现出来的。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因为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理论 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 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 使现象世界产生了。“由于有了质,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就被设定为外在化了的,同它自己的本质不同的定在”。[1](P39)⑵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是一种异化。人对自然现象如日月盈缺等无法解释因而产生恐惧、崇拜,要人为的解除自然的异化,必须承认理性并借助理性把自然看作是理性的一种体现。[1](P49)⑶宗教是自我意识的异化。神是非人格的、非实体的存在,“对神存在的证明就是对人自身关于神的观念的证明,因此一切对神存在的证明就是对神不存在的证明,就是对一切关于神的驳斥。” “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1](P101)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政治异化理论 (1)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自我异化的产物。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观进行批判。在黑格尔看来,“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1](P251)而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真正的活动者、国家的前提,黑格尔颠倒了市民社会、家庭和国家的关系。(2)政治异化、宗教异化都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政治制度是同人民生活相脱离、相对立的“宗教领域”、“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1](P283)人是所有社会组织的本质,市民社会、家庭和国家只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3.《德法年鉴》时期的金钱异化理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货币拜物教的分析,发现金钱和资本是工人异化劳动的产物,是工人劳动的物化结果。劳动产品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是却被资本家占有,反而成为压迫工人的外在力量。“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人,人却向它膜拜。”[1](P448)此时马克思开始将异化和对象化明确区分开。 4.《穆勒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青年马克思在构件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逻辑的时,自觉地批判了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将对象化与异化混为一谈的错误,站到了费尔巴哈这边来。当时马克思要站在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求根据的立场上就必须要否定异化,并且从异化这里寻找到批判资本主义的路径。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还具有摧毁人的一面,马克思因此提出了异化劳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梁丽营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 26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便在于它宣 告了一个关于人的独立的宣言: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人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世界并且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无需假手于上帝,即“人本位世界”。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中应该是主体,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人之外的物则是客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1]4因此,当启蒙思想家举起“人”的思想旗帜砸碎中世纪的“上帝之城”时,人性的光辉就在尘世中闪闪发光了。把人从上帝那里夺回来,这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改造,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一、对黑格尔劳动对象化思想的提升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生产看作是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 果。”[2]101 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把一切现实事物的本质归结为概念,然后用概念的联系说明事物的联系,把人通过 劳动改造自然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完全 抽象化为精神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认识的过程。这就造成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了: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自身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 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圆圈。”[2]114 对此马克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批判和改造。 第一,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 的本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2]101 ,“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 生成”[2]101 ,即认为对象化或外化的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包含着内在矛盾的能动的主体。但是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换句话说,黑格尔所理解的主体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马克思把能动性归之于感性存在的人,把主体理解为能动和受动的统一。 第二,黑格尔把一切事物都精神化,把人、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扬弃异化也不是实际的改变客观对象,而只是纯粹的思辨的过程。“正像本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 薛 稷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目的是批判资产阶 级国民经济学,从经济上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作出说明,但在写作思路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关注共产主义问题,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依据劳动实践观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扬弃。对黑格尔的劳动实践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的理解来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关键词:劳动;自我意识;对象化;异化;异化劳动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10)06-0051-03 [收稿日期]2010-08-23 [作者简介]薛稷(1980-),男,山西吕梁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助教,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第27卷第6期2010年12月 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27No.6Dec.2010 5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思想渊源;表现形式;当代意义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渊源 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直到近代以来,异化问题才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其中,成就比较大的、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当属卢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一)卢梭的异化理论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先于马克思使用了“异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处在枷锁中。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和苦难的真正现实基础,而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即依附。依附的根源在于一个人的欲望、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进一步说,人的需求与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使异化逐渐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也使私有制的存在变得合理合法。在《爱弥儿》中,他曾提到,文明使人腐败,背离自然使人堕落,人变成了自己制造物的奴隶。此外,卢梭还从经济、教育、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异化”一词,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类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材料。 (二)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说 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成为一种哲学范畴,被用来分析主客体关系,即主体创造的东西与主体本身相对立。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异化概念的人,他的异化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异化说”,这种异化主要表达的是自然实现的自在对象化与人类主体观念本质的物化,但实质上都是精神异化。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异化思想中劳动在人类自我形成方面的作用:“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此,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①但不同的是,马克思并不把异化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而是走出精神世界进入现实经济生活,把异化劳动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考虑,认为异化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具体的人,异化的扬弃也应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直接来源之一。费尔巴哈用人的类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单行本.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