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运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城市公交最佳平均站距的计算与分析

院(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班级物流104

学生姓名李杨

学号100512415

12 月10 日至12 月16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孟祥茹

2012 年12 月7 日

摘要

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系统的情况与国外的公交系统存在着很大差别: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决定了公交需求的重要性,且近年来,城市劳动要素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因此,国外很多理论在国内适用性不大。而且,目前国内对于城市公交站距及站址优化设置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本文从乘客角度出发,以确定最优站距、选择合理站址为目标,在社会总成本最低的约束下,通过对现有乘客出行模式的分析,结合街道长度、公交线网密度及最佳平均站距等因素,对乘客出行成本进行量化,从宏观上针对整片区域建立最优平均站距模型,最后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从理论上为改进现实状况提供依据。关键词:站距街道长度线网密度最佳站距

目录

1绪论 (3)

1.1城市公交的现状及问题 (3)

1.2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性思考 (3)

1.2.1能源战略 (3)

1.2.2环保战略 (3)

1.2.3可持续发展战略 (4)

2城市公交系统客运线路最佳站距的技术参数 (5)

2.1客运路线的线形 (5)

2.2街道长度 (5)

2.3公交线路网密度 (5)

2.4平均站距 (6)

2.5站址的确定 (7)

3实证分析 (8)

4结论 (9)

5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的建议 (10)

参考文献 (11)

1绪论

1.1 城市公交的现状及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拥挤、不准时、候车时间长和乘坐不方便等。

(2)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尽管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公交优先政策,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使得公共交通不但没能成为客运交通主体,而且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1.2 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性思考

进入21世纪,传统公共交通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而城市公交的大运量、快速度、高准点、低能耗和轻污染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公共交通的不足。从长远战略发展看,以城市公交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1.2.1能源战略

我国是个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0%,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达到60%左右。而在所有交通方式中,城市公交是最节能的一种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公交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战略性任务。

1.2.2环保战略

当前,我国环保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污染中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如今城市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和燃煤污染变成了交通尾气污染。据统计,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悬浮颗粒、氧硫化物、氮氧化物、氮氢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城市交通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虽然我国目前机动车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少,但由于车型、燃料、保养维护不善等原因,使单车尾气和噪声污染均高于国外

1.2.3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能最大限度利用城市资源,环境污染排放量最少,并能满足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效的城市交通形式。

城市公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同时也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城市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同时由于城市公交的安全、正点、舒适、快捷、大容量、污染小的特点,使其成为新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因此,建立和发展以城市公交为核心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城市公交的发展策略

建设城市公交的城市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因为城市公交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建设周期长,往往 4~5 年才初见成效,若要形成网络规模,则至少需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有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才能使轨道交通建设处于相对平衡的推进状态。

由于地区性核心城市市区的非农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已达相当规模;城市的公交服务水平较高;为缓解城市交通供给紧张,需在原有城市公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因此,地区核心城市对于发展城市公交系统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城市经济的承受能力,应该慎重选择发展城市公交的模式和时机,千万不可盲目建设,而应当立足于做好城市公交建设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如研究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城市公交系统规划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实施。

2城市公交系统客运线路最佳站距的技术参数

客运线路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线路网密度、线路的长度和数目、非直线系数等。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对乘客的乘车方便、快速运达、行车安全、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等,具有重大影响。

2.1 客运路线的线形

按照客运路线的平面形状,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直径式路线 通过市中心连接城市边缘

(2)辐射式路线 由城市边缘各点与城市中心直通

(3)绕行式路线 绕过市中心区连接城市的两个区域

(4)环行式路线 把市中心区以外需要有直接交通的各点以环形路线连接起来

(5)切线式路线 即与环形路线相切,连接城市边缘而不通过城市中心。

(6)辅助式路线 负担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的交通联系或客流较小区域与交通干线之间交通联系的辅助连接式路线

2.2街道长度 确定客运线路的长度,应综合考虑客运服务地区或城市的大小、形状、行车组织、乘客交替情况、车辆载客量利用程度等因素。实践表明,线路越长,行车越难以准点,沿线客流量波动变化越大;反之,如果线路果断,又会造成乘客转成较多,车辆在始末站停歇时间相对增加,营运速度下降,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行车管理工作量。因此,线路的平均长度L 一般应该根据城市大小和形状确定,取其直径(大、小城市)或半径(大城市、特大城市)为线路平均长度;也可以参照线路上的乘客的交替情况来确定,一般约为平均运距的2—3倍。通常市区(大、中城市)线路长度约为6—10km 。

2.3公交线路网密度

线路网密度是指有行车线路的街道长度与服务地区用地面积之比,即

sr n=L F ?

或 n n=

r L F μ?

式中 n ?——线路网密度

sr L —— 有行车线路的街道长度

F ——服务地区区域面积

n L ——服务地区客运线路网总长度

r μ——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客运线路网总长度与有客运行车路线的街道长度之比,即

n

r=sr L U L 虽然线路重复系数越大,有客运线路的街道单位长度上平均拥有的线路也越多,可以喝相应减少乘客转乘,但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要相应降低,所以公共汽车的线路重复系数要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取1.2—1.5

2.4平均站距

确定站距时,应全面考虑乘客的整体利益需要。乘客在上车前,希望尽早上车,即步行时间与等车时间短,因而站距越小,上车越方便;然而乘客上车后,则希望尽早到达目的地,即乘车时间短,因而站距越长越好,最后是中途不停车。综合起来说,乘客的愿望是希望出行时间最少即当乘客平均等车时间Tw=0时,

Tsr=2Tst+Tri=最小值

式中 Tsr ——乘客出行时间

Tst ——乘客步行时间

Tri ——乘客乘行时间

考虑车上与车下乘客的整体利益需要,站距的长短应满足车上乘客乘行时间与车下乘客步行时间都最少的要求。由于Tst 及Tri 均为平均站距Lc 的函数,因此欲求Tsr 为最小的最佳平均站距Lc ,可令

st+Tri =0c

d dL (2T )

得 L 式中Lc ——平均站距

Vst ——乘客步行的平均速度

Lp——乘客的平均乘距

Ts‘——平均每站停站的损失时间。

2.5站址的确定

中间停车站,按其利用情况可分为固定站、临时站与招呼站。固定站是指车辆在每单程运输过程中均须按时停车的停车站。临时站是指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刻或一年中的某季节需停车的车站。招呼站是指仅在线路上有乘客招呼上、下车时才停车的停车站。具体确定站址的也时,应注意考虑如下几项因素:(1)设置合适的停车站类型。一般情况下,固定站应设在一天中往返乘客较多、乘客经常交替的地方,如火车站、商店、文化娱乐场所、机关、企业等附近;临时站应设在一天中某些时刻或一年中某季节客流交替较多的地方,如集市、庙会、大型文体活动场所等;招呼站则宜设置在较长站距之间或沿线乘客不多但发生周期性客流的地方。

(2)便于乘客乘车、换车。为此,最好将中间站设在乘客较集中的地点和十字路口附近,如在同一地点有不同线路或不同形式车辆设站时,应尽量设在相邻处,以便于乘客换乘车。

(3)便于车辆启动和加速。近战站应尽量避免设在上坡处。

(4)较少十字路口红绿灯对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中间站设在十字路口附近时,一般应尽量设在十字路口前,以减少红绿灯的影响,减少速度损失。但为了不妨碍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即不阻挡交叉路口视距三角形内车辆和行人的视线及道路通行能力,一般宜设在距十字路口前停车线一个车长以上处。

(5)上下行方向的对设站一般应错开。对设站的车头相对距离一般应为30~50m左右。只有在路面宽阔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在道路两侧相对应的位置设站,以保证交通安全。

(6)不宜设站的地段。如桥梁、涵洞、陡坡、消防栓旁、铁路道口、狭路及危险地段、车辆进出口及大型建筑物门前等,不宜设站。

3实证分析

某市公交企业拥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800辆,全市经营的公共交通线路长度为2100公里,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为l.4,该城市的用地面积为400平方公里。该公交公司最近决定:在车辆既定的条件下,逐步提高线网密度,使每位乘客步行距离不超过l/2平均站距。据统计,该城市乘客平均乘距为4公里,乘客平均步行速度为5.5公里/小时,车辆平均每次停站时间为1分钟。

答:(1)确定线路长度

线路长度为2100km

(2)线路网密度

n ?=2100/(400*1.4)=3.75km/km^2

(3) 平均站距

*1L 即平均站距为0.8563km 。

近年来,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出行次数日益增多,道路交通量也迅速增加。这不仅使连接市区及近邻的公共客运路线增加,同时也造成车辆行驶速度逐年降低。为适应上述情况并加速车辆周转,国内各城市客运企业实际采用的平均站距一般都略大于计算的理论值。因此,实际应用时,须对公式进行相应的修正,即

30t L v L s p st C '=λ

式中λ——站距修正系数。本例中取值为λ=1.2。

结合本题目给出的例子,带入数据

30t L v L s p st C '=λ=1.2 301*4*5.5=1.028 即最佳平均站距为1.028公里。

4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确定最优站距、选择合理站址为目的,以社会总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对现有乘客出行模式的分析,结合出行源点、出行密度、出行时间等因素,对乘客出行成本进行量化,先从宏观上针对整片区域建立最优平均站距模型,然后在微观上针对具体路段建立具体站址选择模型,最后以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论证模型的有效性,从理论上为改进现实状况提供依据。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1)对乘客出行的各时间组成部分进行具体量化。(2)将站距站点优化问题分为两部分,先建立最优平均站距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具体站址选择模型。(3)把乘客出行时间最小化通过机会成本理论转化乘客出行成本最小化。(4)考虑同一地区的多个独立出行源点,分析使乘客出行时间延长的因素,并重点考虑使乘客出行成本最小化。(5)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与现实进行比较。

5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的建议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过程虽然觉得枯燥乏味,但经过这一周的实践和体验下来,对于我们来说,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合作。

现在想来,这次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远层次的意义。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的巨大潜能。

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专业课程的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顺利完成了,在此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通过此次设计,我的确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等,都受益非浅,今后的解决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定会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戴彤焱,孙学琴.运输组织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张剑飞.运输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鲍香台.运输组织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 王槐林.物流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 王健.现代物流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宋建业.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8] 张理,李雪松.现代物流运输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9] 杨家其.现代物流与运输.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公交车路线查询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

公交车路线查询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查询算法 1. 公交车路线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 显然,如果在数据库中简单的使用表bus_route(路线名,路线经过的站点,费用)来保存公交车路线的线路信息,则很难使用查询语句实现乘车线路查询,因此,应该对线路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再保存到数据库中,笔者使用的方法是用站点-路线关系表stop_route(站点,路线名,站点在路线中的位置)来存储公交车路线,例如,如果有以下3条路线 R1: S1->S2->S3->S4->S5 R2: S6->S7->S2->S8 R3: S8->S9->S10 则对应的站点-路线关系表stop_route为

注:Stop为站点名,Route为路线名,Position为站点在路线中的位置 2.直达乘车路线查询算法 基于表stop_route可以很方便实现直达乘车路线的查询,以下是用于查询直达乘车路线的存储过程InquiryT0: create proc InquiryT0(@StartStop varchar(32),@EndStop varchar(32)) as begin select sr1.Stop as 启始站点, sr2.Stop as 目的站点, sr1.Route as 乘坐线路, sr2.Position-sr1.Position as 经过的站点数 from stop_route sr1, stop_route sr2 where sr1.Route=sr2.Route and sr1.Position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 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

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 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 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1、公交线网优化

1、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优先项目提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骨干线网优化方案,同时对天府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规划。 成都市常规公交目前已初步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快、干、支、微”四级线网体系。 城市公交骨架线路是在公交网络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线路,它衔接区域内公交客流需求较大的枢纽点,主要满足直达客流的需要,以实现乘客快速、便捷的转移。公交骨架线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效率。 成都市公交线网概念骨架图 按照城市任何两个公交服务区之间均应提供快速公交服务的理念,构筑抽象的理想快线网络。通过网络拟合,筛选可行网络,考虑对策略发展区快线支持,补充得到近期快线实施网络。以实施网络为基础,对现有线网进行改造,得到近期快线方案,如下图。

成都市近期公交快线网络规划图 线网优化实例图 随着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

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因此,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连通作为公交快线布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兼顾天府新区内部各核心组团(天府新城、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连通性,规划布局多条公交干线。 天府新区新增/调整快线布局

天府新区公交干线布局 2、交通集成模型数据库 交通模型数据库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多个预测模型和各项交通指标数据库,使得成都在机动化快速发展中的交通模式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数据库建设一览表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41.19万辆,运营线路网达到28.92万公里,轨道交通运营车辆5479辆,运营线路长度1011公里,对满足社会公众基本出行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有序运营,保护城市公共交通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对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草拟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主要规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规划和建设 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并将有关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落到实处,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优先发展的前提。对此,征求意见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并且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原则。(第九条)

二是规定城市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优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第十条、第十一条) 三是为了保障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方便社会公众出行,征求意见稿要求规划、建设航空港、铁路客运站、水路客运码头、公路客运站、居住区、商务区等建设项目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划、建设配套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配套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第十三条) (二)关于运营服务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服务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对于引导社会公众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保护城市公共交通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征求意见稿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考虑到城市公共交通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职能,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经营者应当具有必要的服务条件,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出行服务。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取得运营许可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权,应当向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且明确了有关许可程序和许可条件。同时,规定不得转让或者以承包、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许可和线路运营权。(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 二是规定取得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权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应当按照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确定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服务要求从事线路运营,并且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营服务要求的具体内容。(第二十二条)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停靠站点相对于城市道路及用地来说,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点,但由于其在公交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性,使其广泛的分布在城市各处,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置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论文通过较为全面的交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总结公交运行、停靠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路段和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点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了路段及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及公交停靠对其他交通流延误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模型,在比较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公交停靠站布局、设置和设计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公交停靠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公交车辆到达分布、加减速时间分布、公交停靠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找出了各种特征分布所遵循的规律。在公交停靠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选取了最常见的三幅路和四幅路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五种类型的公交站点。通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各种类型公交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各类影响模型的回归参数和拟合效果。在公交停靠站点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根据公交车辆停靠对不同类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及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及建设指引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二O一四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2) 4.1公交专用道设置原则 (2) 4.2路段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 (3) 4.3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标准 (4) 4.4公交专用道设置类型 (5) 4.5公交专用道使用时段 (6) 5公交专用道建设指引 (6) 5.1在路段上的设计指引 (6) 5.2在交叉口处的设计指引 (7) 5.3在出入口处的设计指引 (14) 5.4在公交停靠站处的设计指引 (16) 5.5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指引 (17) 条文说明: (26) 附录: (31)

前言 本指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引起草单位:XXXX。 本指引主要起草人:XXXX。 本指引文件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指引规定了深圳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标准及设计要求。 本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辖区内城市道路上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不适用于快速公共交通(BRT)和有轨电车车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GA/T 507-2004 公交专用道设置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CJJT 15-201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SZDB/Z 12-2008深圳市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 3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引。 3.1 公交专用道:在较宽的城市道路上,用交通标线或物理隔离的方法划出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 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 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 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 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 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 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 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

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 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 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 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 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生活有着很大影响,公共交通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

公交换乘算法

三个表(最简单化,不考虑模糊查询,单行线等其他东西): 1,站点表stop(stop_id,stop_name) 2,路线表line(line_id,line_name) 3,路线站点表(点线路关系表)linestops( line_id, stop_id, seq )此处的seq指某站点在某线路中的顺序。 现在分析算法: 1,直达线路 首先根据两个站点名获取两个站点各自的id,这里定义为id1,id2 然后查询 select line_id from (select line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stop_id = id1) A, (select line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stop_id = id2) B where A.line_id = B.line_id 即得到可直达的线路列表 2,一次换乘 首先根据两个站点名获取两个站点各自的id,这里定义为id1,id2 然后搜寻两个站点通过直达方式各自能够到达的站点集合,最后他们的交集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换乘站点。 select stop_id from ( select distinct stop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line_id in (select line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stop_id = id1) )A, ( select distinct stop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line_id in (select line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stop_id = id2) )B where A.stop_id= B.stop_id 得到换乘站(可能有多个或0个)后,剩下的就是显示能够到达换乘站的两边线路,这通过前面的直达查询即可。 3,二次换乘 首先根据两个站点名获取两个站点各自的id,这里定义为id1,id2 算法的中心思想是:站点1能够通过直达到达的所有站点集合A,站点2能够通过直达到达的所有站点集合B,A和B之间有直达的线路。 一步一步来: 站点1能够通过直达到达的所有站点集合A: select distinct stop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line_id in (select line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stop_id = id1) 站点2能够通过直达到达的所有站点集合B: select distinct stop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line_id in (select line_id from linestops where stop_id = id2) 而直达的查询是 select line_id from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答案)

]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公交车辆调度形式的类型,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正班车车和加班车车,对于晚上运营的车辆有时也称为夜班车车。区间车是指车辆仅行驶在线路上某一客流量的高路段或高区间的一种辅助形式。 2、在现场调度时,车辆运行中因受交通阻塞等原因影响,到站局部线路或全线不能正常运行时,一般可以采用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驶等方法来满足乘客需要;而当线路运营车辆有富余运力时,为了方便乘客支援运力不足的线路,可以采用跨线行驶的方法。 3、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行车时刻表有车辆行车时刻表、车站行车时刻表和线路行车时刻表三种。 4、在现场调度时,由于突然情况打乱正常的行车秩时,若要求恢复车辆的行车秩序,则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调整车序、拉长发车、放站发车、】 区间掉头、提前发车、填补车次。5、在城市公交客流高峰时段,为了加快车辆周转,车辆在始末站停站时间,不应大于当时行车间隔的 2~3 倍(范围值)。 6、公交客流调查的方法有:问询法、观测法、填表发、凭证法和机票发等。根据观测地点不同,观测调查可以分为高断面观察法、随车观测法和驻站观测法。 7、在制订行车作业计划是,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时段一般取值为~(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 (范围值)。 8、在制定行车作业计划时,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期一般取值为~(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 (范围值)。 9、编制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作业计划是,行车人员用餐时间的安排方法有:增加劳动力的方法、增加车辆来代替用餐停驶的车辆、既不增加车辆也不增加劳动力,用拉大行车间隔的方法来挤出用餐时间。 10、三级调度机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总调度室、车场调度室、车队调度组。 | 二、选择题 1、在选择车辆调度形式的时,若采用区间车调度形式,则需要满足条件——路段客流差大于 等于( B )倍的计划车载客定额; A.2 B。2~4 C。~ D。 2、以下调度形式是基本的调度形式,而不是辅助调度形式的是( A ) A.全程车 B.区间车 C.大站车 D.定点定班车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答案)

城市公共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公交车辆调度形式的类型,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一般可以分为正班车车和加班车车,对于晚上运营的车辆有时也称为夜班车车。区间车是指车辆仅行驶在线路上某一客流量的高路段或高区间的一种辅助形式。 2、在现场调度时,车辆运行中因受交通阻塞等原因影响,到站局部线路或全线不能正常运行时,一般可以采用绕道行驶、分段行驶、缩短行驶等方法来满足乘客需要;而当线路运营车辆有富余运力时,为了方便乘客支援运力不足的线路,可以采用跨线行驶的方法。 3、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行车时刻表有车辆行车时刻表、车站行车时刻表和线路行车时刻表三种。 4、在现场调度时,由于突然情况打乱正常的行车秩时,若要求恢复车辆的行车秩序,则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调整车序、拉长发车、放站发车、区间掉头、提前发车、填补车次。 5、在城市公交客流高峰时段,为了加快车辆周转,车辆在始末站停站时间,不应大于当时行车间隔的 2~3 倍(范围值)。 6、公交客流调查的方法有:问询法、观测法、填表发、凭证法和机票发等。根据观测地点不同,观测调查可以分为高断面观察法、随车观测法和驻站观测法。 7、在制订行车作业计划是,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时段一般取值为0.8~1.1(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8、在制定行车作业计划时,满载率定额在高峰期一般取值为0.8~1.1(范围值),平峰期一般取值为0.5~0.6 (范围值)。 9、编制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作业计划是,行车人员用餐时间的安排方法有:增加劳动力的方法、增加车辆来代替用餐停驶的车辆、既不增加车辆也不增加劳动力,用拉大行车间隔的方法来挤出用餐时间。 10、三级调度机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司总调度室、车场调度室、车队调度组。 二、选择题 1、在选择车辆调度形式的时,若采用区间车调度形式,则需要满足条件——路段客流差大于 等于( B )倍的计划车载客定额; A.2 B。2~4 C。1.2~1.5 D。1.5 2、以下调度形式是基本的调度形式,而不是辅助调度形式的是( A ) A.全程车 B.区间车 C.大站车 D.定点定班车 3、以下对于行车计划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C ); A.行车计划是进行车辆运营调度的主要依据

2013年最新现行市政工程规范目录(亲自更新)

现行市政工程规范目录 1规划专业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46-9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 2工程勘察测量专业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199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2010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50167-1992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1998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2007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1987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2010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制定、设施的建设、线路的经营、服务质量和安全责任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四条城市公共交通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有序竞争、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改进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租汽车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具体管理部门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应当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第九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并保证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第十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例和规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和优化方案。 第十一条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规模、公共交通设施的用地范围、枢纽和场站布局、线路布局及设施配置、公共汽车和电车专用道、无障碍设施配置等。 第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包括:轨道交通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集方案、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沿线土地利用及用地规划控制、换乘站、枢纽站建设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案等。 第十三条组织编制机关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四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一并报批。报批时应当附具社会各界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以及未予采纳的理由。 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建设必须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专项规划。 编辑本段第三章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问题.

1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问题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拥挤、不准时、候车时间长和乘坐不方便等。 (2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尽管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公交优先政策,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使得公共交通不但没能成为客运交通主体,而且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2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性思考 进入 21世纪,传统公共交通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运量、快速度、高准点、低能耗和轻污染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公共交通的不足。从长远战略发展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1能源战略。我国是个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据统计,自 2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到 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0%,预计到 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达到 60%左右。而在所有交通方式中,快速轨道交通是最节能的一种方式。以每百公里人均能耗为例,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 11.9%;无轨电车是小汽车的 10%;快速轨道交通是小汽车的 6.2%[1]。因此,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战略性任务。 (2环保战略。当前,我国环保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污染中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如今城市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和燃煤污染变成了交通尾气污染。据统计, 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悬浮颗粒、氧硫化物、氮氧化物、氮氢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城市交通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虽然我国目前机动车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 “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三,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四,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五,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六,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七,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

安庆市经开区同安路,天柱山路自评报告

安庆市经开区同安路、天柱山路 白加黑改造工程 质 量 验 收 自 评 报

告 编制: 审核: 安徽XXXX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二日 一、工程概况: 安庆市天柱山东路、同安路白加黑改造工程分为天柱山路和同安路两段,其中同安路北起迎宾西路,南至菱湖北路,全长1780.787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0m。现状道路为水泥砼路面,单幅路形式,混合车道宽20米,两侧人行道宽5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天柱山东路位于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一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Ⅰ级,西接中兴大道,东接龙眠山路。本次施工范围为天柱山东路中兴大道至龙眠山路段,全长2035.206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40m,机动车道宽14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宽6米、机非隔离带宽1.5米、两侧人行道宽5.5米,分别与小孤山路、花亭湖路、湖心北路、浮山路和同安路平面交叉。 本工程施工内容为:

1)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包括原损坏混凝土路面修复、原混凝土路牙石更换、沥青路面施工。 2)人行道工程 人行道工程包括原人行道及垫层拆除、新人行道垫层及面层施工。 3)排水工程 由于本工程为白加黑改造工程,不对原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仅更换检查井盖及雨水篦。 二、工程质量自检依据: 1、验收评估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城市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研究

城市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研究 摘要:不合理的公交站点选址不但不能适应不同道路形式下的交通需求,而且公交车辆的无序停靠会对道路交通流产生极大干扰。我国以往在公交站点优化设计工作中,往往缺乏对不同道路形式下站址选择的分析。因此,公交站址的选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常常由于站址不能适应交通流量要求而出现公交站点被迫迁址或改建的情况。 关键词:公交站点,选址,优化 Abstract:Unreasonable bus stop siting form not only unable to meet different road traffic demand, and buses stop in disorder have great interference to the traffic.In the past, bus stop design work, often the lack of different road form of site selection analysis.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the bus stop site has many unreasonable , often can not meet the traf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ite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bus stop forced relocation or alteration. Key Words:bus stop,location,Optimization 公交站点选址的优化考虑因素 公交站点的合理设置,需要对客流的流向和客流量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通常,在公交线路确定后,根据宏观布局的站间距限制等情况来确定公交中途站点的设置,并通过使用,发现问题逐步予以调整。 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作,考虑因素众多,本文把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判断因素和制约因素。 表1公交站点选址、选型优化考虑因素一览表 根据判断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判定不同情况下,公交站点应该设置的合适位置。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对于公交站点的设置和改造而言,最优方案往往并不能得到实现,此时,如果不能改变或消除制约因素,就只能在考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再寻求次优方案。 路段及交叉口公交站点的选择比较 一般来说,乘客总希望自己的总出行时间最短,与公交站址直接相关的乘客出行时间是从出发点到上车站点及从下车站点到目的地所需花费的时间。因此,为了保证公交乘客的车外步行时间最小,公交停靠站应该设置在商业、居住等人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第12卷第32期2012年11月1671—1815(2012)32-8622-06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2No.32Nov.2012 2012Sci.Tech.Engrg.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徐小红 刘 炜 * 江铭杰 (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上饶33400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珠海519087) 摘要依据珠海市公交线网的拓扑特点及公交乘客O-D 量(起点、终点的客流量),提出了以直达乘客运输量最大为目标函 数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运用数学规划中求解指派问题和最短路问题的算法,对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公交线网规划方案。此外,还运用了线路客流分布均匀性检验方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关键词 公交线网优化 指派问题 最短路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 O224; 文献标志码 A 2012年6月27日收到,7月20日修改 * 通信作者简介:刘炜,男(197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 数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与算法。E-mail :li-uwei1949@https://www.360docs.net/doc/ef4391867.html, 。 城市的公交线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它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一个运行顺畅的城市公交线网,是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交线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公交乘客O-D 量为依据,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公交线网时,必须考虑如下目标: (1)线路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以满足乘客乘车需要; (2)尽可能组织直接运输,使全服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3)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路线,使乘客总乘行距离最短; (4)使线路上的客流分布均匀,以充分发挥运载公交的运能。 可见,公交线网规划实质上是一个优化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 [1—5] 。通常是将公交线网优化归纳为一个非 线性规划或二次规划问题。但由于维数太大,求解往往不可能,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解。本文运用数学规划中的“指派问题”求解思想对珠海市公交线网 进行优化。 1拟设线路起讫点的优化配对 要确定公交路线,必须先确定拟设的线路起点 与终点。通常,在确定线路起讫点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公交客流量。在公交客流发生量或吸引量比较集中的场所,需设置起讫点站,流量特别大的交通区,可设置多个起讫点站。 (2)实际需要。对某些特殊地点,如车站、码头、风景区、居民点等,即使其流量不是很大,但为了方便居民也需设置站点。 由于公交线路通常为双向线路,若某点为某线路的起点站,则它必为另一方向线路的终点站,故起点站、 终点站的个数应为偶数,以便形成双向线路,而双向线路的条数为起点站或终点站个数的一半。 观察表1(数据来源于珠海市巴士公交公司技术部),发现A 、C 、D 、E 有较大的吸引量,而F 、I 、G 为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一些居民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所在分区;并且在城市的边缘,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必须将它们设置为拟设线路起讫点。又A 、C 、D 三个区域的人流量较多,所以应设置为2个起点、终点。又因为公交线路通常是双向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起点和终点都设置成同一点。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规范 第一章司乘人员服务标准规范 第一节司乘人员服务规范 l 服务规范就是服务的主体(服务性企业或单位)对服务的客体(服务对象)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内在标准和外在表现形式,是根据服务对象的基本要求制定的,是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公共交通的服务规范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将乘客的各种需求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将服务质量具体化、标准化、程序化,便于操作。 公共交通的服务规范主要是对公交乘务人员的服务程序、服务方法、服务语言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首站发车前 I 1、司乘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向调度员报到。 2、按规定佩戴胸卡,领取并核对车票及清洁工具、电脑报站机,签注私款,签票,签路单。 3、提前检查服务设施的完好,搞好车辆卫生,按标准提前进站,车等乘客。 4、报清行车方向,下车迎乘客,售清底票。 5、乘务员在运营中做到站立服务。不得坐乘客座位。 二、坚持三报 l、司机正确使用电脑报站机(使用报话器)。乘务员

必须口报,报站清楚、齐全。 2、报路别、行车方向。 标准:XXX路.开往XXX,请先下后上。 3、预报站。 标准:下一站XXX,请您准备下车。 4、报到达站。 标准:XXX站到了,请您下车。 三、主动售票 l、首站售清底票 标准:乘务员要走下售票台到乘客身边售幕,两名乘务员的车组,两名乘务员同时向车中间绞接盘售票。直至二人会合。 2、中途积极宣传 标准:每站起步后向车内宣传“没有票的乘客请买票”。 3、主动问票 标准:根据上车乘客的人数或特点.有针对性地问票。 4、人多立席售票 标准:车辆满载五成以上时,应站立售票。 5、按规定收取包裹单 标准:在车辆满载允许的情况下,走下售票台,流动售票。

《城市公交站点布局优化与设计方法研究-以某公交站点规划为例》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公交站点作为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 论文在分析了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基本特性以及城市公交站点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公交中途停靠站点的布局优化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公交站点站距优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确定了不同等级公交线路在不同情况下的平均站距取值。建立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平均站距模型和基于公交车辆配置的站距优化模型,根据公交线路沿线的客流分布、道路条件等情况的不同,求出线路上每个站点之间的最优站间距。 在站点的选址、选型研究中,论文通过对路段公交停靠站与交叉口公交停靠站优缺点的比较分析,给出了公交站点的选址原则。同时分析了直线式和港湾式站点对于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情况,为站点形式的确定提供依据。 论文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站点通行能力计算以及排队论分析等方法,对公交站点的合理站位数加以确定,并结合公交站点调查数据,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和分析;基于公交车辆的外型尺寸和在站点的停靠特性,在站位优化设计基础上,给出公交停靠站尤其是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各部分的设计尺寸。 论文分析了城市公交站点布局优化和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根据城市特点和公交发展实际情况,对站距、站点的选型和选址、站点通行能力及站位数等公交站点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为城市公交站点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公交站点,站点间距,站位数,站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