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发展史

一.戏剧概述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剧、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按作品的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中国戏剧发展史(上)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
5、明代四大声腔
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

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亭榭变为了茶肆歌台。
?
7、徽班进京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戏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
9、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即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10、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初的新思潮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京剧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繁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优秀京剧演员的层出不穷上。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流派产生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生行的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净行的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丑行的萧(长华)派等。每个流派的创始者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剧目,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京剧文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
?
11、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
12、新兴地方戏的产生——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20世纪初,一批新兴地方戏开始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出现,包括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均

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成熟。
?
13、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
毛泽东为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以后便成为戏曲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即要求戏曲艺术既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又要求各个剧种在自由竞赛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14、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1964年,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黛诺》、《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
?
15、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演员评奖活动。
?
16、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
17、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
1998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此次京剧节也推出一批优秀的京剧新创剧目,如《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是众多剧目中的佼佼者。
?
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新创剧目(话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以此繁荣全国的戏剧创作。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戏曲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梦霸王》等。
在世界范围内,戏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总是与其他文化成分的发展相伴随,同时受到政治、经济、心理学以及文学的影响。面对世界戏剧发展的错综复杂的状态,必须对西方戏剧和东方戏剧分别进行考察。

外国戏剧
1、人类最早的成熟戏剧形态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诞生的悲剧和喜剧。之所以说它们是最早的成熟戏剧,是因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已经 具备了我们所理解的戏剧的全部要素,脱离宗教仪式的羁绊而成为纯粹的人类娱乐与审美活动,并以人物装扮和当场对话作为自己的主要舞台形式。它造就了一批伟 大的剧作家,并产生了众

多的戏剧文学剧本,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学遗产,它还通过哲人之口传述了最早的戏剧定义以及整个理论体系,它甚至用雄伟的剧场建筑向 人类宣告了自己的独立存在。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其后被古罗马承接过去,继续繁衍了近600年。
2、酒神祭祀,是拉 开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历史序幕的狂欢前奏。希腊人认为,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人类生命的热情,代表着世界上一切非理念的力量,包括快乐和疯狂。人们抬着狄俄 尼索斯的神像,共同参与一场充满醉态的狂欢歌舞游行。身着羊皮、头戴羊角的“羊人歌队”开始演唱《山羊之歌》,歌咏酒神的生平事迹,同时向他献上美好的赞 颂。
3、希腊戏剧的第一个确切记录见于公元前534年。在这一年雅典举办的“城市酒神节”的各项活动中,加入了悲剧演出的竞赛。竞赛冠军得主的姓名保留了下来——塞士比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人所知的戏剧演员。
4、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有很多理论 ,突出的观点有四种:动作说、情境说、冲突说、激变说。
5、古希腊悲剧:
英雄悲剧:主人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正义同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直到毁灭。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命运悲剧:主人公的意志同命运(神)的对抗,其结局是他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而毁灭。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文艺复兴性格悲剧: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性格。代表作《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表现理性与情感的冲突,主人公是王公贵族。代表作《熙德》(法国•高乃依)
18世纪市民悲剧:以市民和社会环境的矛盾为主要内容。代表作《爱米丽•迦绿蒂》(德国•莱辛)
19世纪社会悲剧:反映社会问题,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6、三大悲剧诗人发展轨迹,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悲剧内容: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家庭悲剧。
悲剧人物:写神,独白、对话表现-------写理想人,行动刻画-------写普通人,重视心理分析。
悲剧命运观:命运由神掌握,不可抗拒-------命运是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命运在人手里,自己掌握。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7、中世纪晚期的英国戏剧最具有研究价值也是最富于艺术成就的是圣体剧。
8、戏剧复兴有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方面是以民主为基础的大众戏剧;
另一方面是带有贵族性质的人文主义戏剧。
9、 “威克菲尔德大师”------汤利连环剧为中世纪基督教戏剧史贡献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其中最具艺术价值的首推“威克菲尔德大师”

的作品——这些作品达到 了相当的艺术水平、又具有十分醒目的共同特征,所以西方戏剧史学者对汤利连环剧中这一组剧目的作者给予“威克菲尔德大师”这样一个尊称。
10、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 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撒谎成性,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即使 当场戳穿谎言,也不以为耻。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
10、《威尼斯商人》在五四运动之后介绍到中国舞台,改名《一磅肉》、《肉券》、《女律师》。对妇女解放运动起了作用。
11、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莎氏创作的高峰。
12、伊阿古的忌妒:伊阿古是文艺复兴时代野心家、阴谋家形象,佛面蛇心,专搞阴谋诡计。在他身上突出地表现了忌妒。 伊阿古忌妒奥赛罗的婚姻,是有种族歧视思想。伊阿古忌妒凯西奥,是极端利己主义者天然嫉恨别人的美德。 这种忌妒是人类的恶癖和卑劣的心理。
13、奥赛罗的悲剧又被称为“手帕的悲剧”。手帕是奥赛罗的父亲给他母亲的,奥赛罗的母亲在临死前交给儿子,要他“有了妻子以后,就把它交给新妇。”作为妻子,保有这方手帕,就可“享受专房的爱宠”,失去它,就要遭到丈夫的惩罚。
14、恐惧的敲门声:麦克白在凌晨杀死国王后,舞台上出现了“静场”,没有任何声响,麦克白血腥谋杀的罪恶气氛笼罩了整个舞台。正当观众屏住呼吸目睹着这片“静场”时,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莎士比亚制造了有人敲门的情节,敲门声把一种令人畏惧的力量和庄严气氛投射到凶手身上,麦克白对自己的罪恶感到恐惧和道义上的懊悔。
15、朱丽叶:“来吧,温文的夜,你朴素的黑衣妇人,教会我怎样在一场全胜的赌博中失败,把情人纯洁的童贞互为赌注。用你黑色的罩巾遮住我脸上羞涩的红潮,等我 内心的爱情慢慢地大胆起来,不再因为在行动上流露真情而惭愧。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 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夜,来吧,可爱的黑颜的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 界

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哈姆莱特独白: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 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 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 死的睡眼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莎氏的独白的作用:
1.叙述剧中人物自己的意愿:比如《仲夏夜之 梦》第一幕海丽娜的独白。(全集2卷)她为了挽回情人对她的欢心,决定把自己的女友赫米娅准备逃跑的消息告诉自己的情人。她的独白就是对观众说出她的这种 愿望,虽然泄漏朋友的秘密对她并没好处,但她却因失恋迷了心窍,做出这种傻事来。
2.剧中人物通过独白说出自己的所作所为
比如《理查三世》第一幕葛罗斯特(即位后称理查三世)的独白(全集6卷,335-336)。葛罗斯特由于自己外形丑陋而引起对世间一切美好东西怀有深仇大恨。他的独白展示了他的孤独绝望、卑鄙龌龊的内心世界。
3.抒情独白
通过独白,增加戏剧的诗情画意。比如被评论家认为“处处是青春与春天”(柯勒律治语)的“乐观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幕二场朱丽叶的独白。 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4.哲理性独白
通过独白,表现人物的性格、动机和思想感情。比如《麦克白》第一幕七场麦克白的独白(全集8卷,324)这是麦克白谋杀邓肯王的最后一次思想斗争,表现出他思想的矛盾性,
又如《裘力斯•凯撒》第二幕一场勃鲁托斯的独白(全集8卷,230)勃鲁托斯在刺杀凯撒前的独白,通篇都是以假设为前提的推理,暴露出他性格特征和致命弱点。
哈姆莱特独白哲理性独白含意深刻,耐人寻味。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哈姆莱特关于:“活下去还是不活?”的独白是这种哲理性独白的名篇。 哈姆莱特的独白表现出他的思考和踌躇。
16、文艺复兴以后,直到十七世纪末叶,西欧戏剧的发展历史。主要是古典主义戏剧发展的历史。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戏剧在西欧戏
剧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7、三一律亦称“三整一律”,它是17世纪古典主义的剧本创作规则。规定剧本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在一天之内完成。
三一律形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它是对亚里

士多德《诗学》的继承和曲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希腊悲剧情节的“整一性”,演出时间以太阳运行一周为限。文艺复兴意大利学者提出“一个事件,一个整天,一个地点”的主张。
三一律有利于剧情的简炼集中,但它束缚了剧本的自由创作,在浪漫主义兴起后被打破。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思想要求一切事物规律化、秩序化,在文学艺术上也要建立规则的体现。
18、《伪君子》(1664——1669)莫里哀的代表作,欧洲古典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从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这出喜剧演出2654场,还不算其他剧团的演出和外国演出。在法国剧作中,它的演出占第一位。
19、《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个性最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
20、莫里哀的历史地位:
1. 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法国戏剧史上贡献卓越的喜剧大家。 莫里哀的喜剧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理论,但又不受古典主义的约束,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 向后人提供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有“严肃喜剧”的称号。他的战斗精神表现为“现实主义”,作品特点是把生活写透,把矛盾写透,把性格写透。
2.承上 启下的喜剧大师,整个欧洲戏剧事业发展的推动者。莫里哀上承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吸取莎士比亚、维伽、瓜里尼戏剧中的营养,成为继莎士比亚之 后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下启18世纪启蒙文学思潮,欧洲整个18世纪的喜剧都是从他这里派生出来。莫里哀把欧洲的喜剧提高到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 许多作家都从他的作品中吸取养料。
21、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 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 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22、启蒙运动的任务
启蒙运动是一种除旧布新的运动,它的主要任务是要清算旧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思想,建立新时代的生活秩序和资产
阶级的思想体

系,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23、歌德的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的,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24、《欧那尼》(1830),雨果的浪漫戏剧代表作,法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雨果的艺术必须获得解放的思想。1830年2月25日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上演时,长发披肩的浪漫派青年和身穿燕尾服的古典派文人在剧场里
打起来。《欧那尼》连续上演了45天,浪漫派取得胜利,占领了戏剧舞台。文学史称为《欧那尼》之战。
25、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26、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剧”体裁。
27、 《猫》是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每周8场,星期一休息,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 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据报告演出当晚,一位在21年中先后看过700场《猫》的观众泪流满面,被剧组邀请走上舞台,
与每一位“猫”亲热拥抱。全场掌声雷动,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28、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槐荫记》、《窦娥冤》、《伤逝》、《原野》等一大批歌剧作品。
29、继公元前2世纪戏剧理论巨著《舞论》出现后,戏剧家首陀罗迦创作了现实主义的杰出剧作《小泥车》。约公元4~5世纪,印度古典
戏剧的杰出作家迦梨陀娑创作了《摩逻维迦》《广延天女》《沙恭达罗》等剧本。其中《沙恭达罗》至今享誉世界。
30、能乐表演的形式包括能和狂言。什么叫能?什么叫狂言?
中国戏剧
1、“角抵戏”
角抵,传说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种较量技艺的杂耍表演。表演者头戴牛角,互相抵触,旁立一裁判以裁决高低。到了汉代,这种表演形式进一步戏剧化了。产生了像《东海黄公》这样既有简单故事情节,又有一定拟态表演的舞剧。
2、 踏摇娘, 北齐有人姓苏,鼻包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怨,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

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迭,旁人齐声 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踏摇娘》已具备戏剧的一切要素
(一)有人物——苏中郎和踏摇娘,即所谓“二小戏”(小生和小旦)
(二)有故事——夫妻吵架,尤其这种矛盾冲突,正是完整戏剧故事之有别于其他故事的重要点。
(三)有歌。还有帮腔——“歌要齐声和”。
(四)有白——“情将细语传”。
(五)有舞——甚至不是个人的单纯表情意的舞,而是最富戏剧性的动作——殴斗。
(六)有化妆——面正赤,鲍鼻。
(七)有服装——着绯袍,戴席帽,若以男角演妻则穿妇人衣。
3、 中国最早的戏剧形式——参军戏。由优伶演变而成。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 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脚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 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4、瓦舍,在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出现的群众游艺娱乐场所。“勾栏”,就是在每个瓦舍里栏出一些可供演出的圈子。瓦舍勾栏商业剧场的出现,中国正式剧场成立。
5、 南戏,又名“戏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是北宋末叶到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 术的总称。因主要用南曲演唱,故又称“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文”、“南曲”。又因为最早起源于温州,旧称永嘉,而元代之前曾将所有戏剧杂伎表 现形式统称为“杂剧”,故而又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戏的题材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剧本体制不很规范,语言比较俚俗,音乐和演出上也有很 大随意性。《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南戏”和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代表作品。
6、元代戏剧繁荣的原因
从经济上看,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从人力资源看,落魄文人的沉沦失意。
从政治上看,元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文人用戏剧和其它文艺形式去反映现实。
7、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元代的戏剧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兴起于北方,繁荣于北方的杂剧,人称北杂剧;
一类是起源于南方,广泛流传于南方的南戏。
故有南曲、北曲之称。
8、元杂

剧组织结构上两大特点:
一,基本上采用每本“四折一楔子”;
二,采用旦本或末本的演唱体制,故在角色上有旦、末之分。再把歌曲、宾白、科砌等等表演,即说、唱、做、舞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戏剧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不少散、韵结合,组织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诸宫调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杂剧形式,他将音乐,歌舞,表演,念白融于一体,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剧本一般一本四 折,有的的楔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都由曲词,宾白,科范三个部分组成.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倩 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元杂剧的杰出代表.
9、所谓套曲,也叫“套数”,是由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曲牌相贯而成的。在杂剧中,每一个套曲,称为一折,相当于现代剧中的一幕。
10、四折一楔子:北杂剧的剧本体制,四折是指四个剧情段落,与故事的“起、承、转、合”相关甚紧;楔子是一种借喻,在元杂剧中它表示衔接各戏之间的过场戏,或者是在剧本开头引出全剧的开场戏。
11、元曲四大家:我并没有很集中的讲这个名词.不过大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当然是指关,白,马,郑四位元曲作家,其次介绍一下他们的主要作品;再其次可以简单说一下他们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关 汉卿 号已斋,大都人,生卒年不详。其人博学能文,滑稽多智,是古今创作最丰富的剧作家。 其作多以妇女为主人公,塑造了各式各样社会地位不同、性格各异 的妇女形象。另一则歌颂民众的反抗斗争精神为作品思想主线,人物大都具有不屈不饶的反抗意志,此种性格必与强大恶势力形成尖锐冲突。 《蝴蝶梦》、《救风 尘》、《诈妮子》、《窦娥冤》、《单刀会》、《双赴梦》、《望江亭》、《鲁斋郎》…
白朴 字仁甫,号兰谷先生,平阳人。生于一二二六年,卒年不详。 白之作剧,颇长于情词,故其作品所写多为男女之私。 《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马致远 大都人,号东篱,贾仲明誉其为「曲状元」。 其剧作分为两类,一写文是坎坷遭遇,二写神仙道化。马尤长于散曲、小令,其词清隽中亦显本色,如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一支。论者谓其如「不食人间烟火」。 《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郑光祖 字德辉,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代不详。曾任杭州路吏。 属文采派。作品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充满传统道德说教,反应现实较薄弱;其剧作分为爱情剧及历史剧两种。 《倩女

离魂》、《翰林风雨》、《王粲登楼》…
12、"院本"指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继续发展的舞台的艺术.院本的角色行当体制与宋杂剧基本相同,以净色为主,滑稽调笑的科诨见长,可唱小曲.其脚色行当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院本对元杂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3、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窦 娥冤》是把寡妇作为关注的中心的.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是一年轻的寡妇,她性格刚烈,本性善良.在剧本中,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 暗与不公的愤怒.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最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严守当时的道德,孝顺,坚持好 女不嫁二夫.但就是这样一个立志要遵从社会道德的女人,却被这个社会以违反道德的罪名给毁了.即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公"的罪名处以了极 刑.作者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经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在法场上,当窦娥注定要冤屈而死时,面对刽子手发下了三桩大愿.人虽然就要 被处死,但她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她要复仇,她悲愤填膺,她对天地提出指责.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欺软怕硬.慨叹百姓的有口难言.这使窦娥的抗争达到 了高潮,也充分展示了她刚烈的一面.在公堂上,窦娥怕打坏了婆婆,屈招是自己所为.在绑赴刑场时绕道而行,是因为怕婆婆看到而伤心.这又充分展示了她善 良,孝顺的一面.
14 、请您谈谈《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从结构技巧分析。
(二)从语言风格分析。
(三)从人物塑造分析。
15、分析《西厢记》戏剧冲突的特色。
16、明万历(1573~1620)以后,戏曲创作进入了黄金时代。创作由「理」倾向「情」;文人创作成为主流,传奇创作成为菁英文化的代表;新奇怪异审美趣味的追求,是此时期的三大特点。
17、在明人文集里可以见到大量有关演员及其表演的记载,甚至还可以见到明末侯方域《马伶传》那样专门为艺人树碑立传的文字。
18、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专为昆山腔创作的传奇剧本。写范蠡和西施的故事。适于登场演出。但骈词俪句比比皆是,亦害人不浅。
19、郑之珍为明代秀才,他根据目连故事相关作品写成上中下三卷共一百多出的长篇传奇《目连救母劝善记》 ,目连戏剧自此定型,对后世影响很大。
20、 徐渭所著《四声猿》被诩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四声猿》包括四个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 得凤》。徐渭还著有《南

词叙录》一书,是现存最早的研究南戏的专著,它对南戏的起源,发展、风格、声律等都有涉及,并品评了前人的南戏和当时的传奇,表现 了他重“本色”的观点。对戏中常用的术语、脚色、方言等也有简要考释。是研究戏曲尤其是南戏发展的重要资料。
21、沈璟是明代著名曲学大家,他辞官归隐后潜心致力于昆腔格律体系的建立,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审定宫调曲牌,规范曲牌句法格式,确定声腔音律,分辨正字、衬字,标出板眼,较全面地构建了以昆腔为主体的新传奇的格律体系,成为曲家填谱的法则。
沈 璟戏曲格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他提出“合律依腔”和“语言本色”的主张,以使“案头之曲”成为“场上之曲”。不过,他在格律与文辞 的关系上有些认识不足,为强调音律,往往不惜因律害意,未免偏激、过分。与之相关的“沈汤之争”,也就成了明代戏剧史上的重要话题。
22、 据王骥德《曲律》、汤显祖《答凌初成》载:沈璟、吕玉绳曾把汤显祖的《牡丹亭》改编为《同梦记》,引起汤显祖的极大不满,汤很气愤地说:“《牡丹亭记》要 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相同了。”(《汤显祖集》卷49)“沈汤之争”由此而生。王骥德认为, “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可见两位大家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
所谓“沈汤之争”,说的是沈璟和汤显祖对戏曲创作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其焦点在于 如何处理曲“律”与曲“意”的关系。“沈”指沈憬,“汤”指汤显祖,两者是明中叶传奇创作两大家;沈讲究格律,汤注重文采,两人针对实际创作中文采和格律 何者为先?何者更重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戏剧史上称为“沈汤之争”;“沈汤之争”主要是争论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其结果促进了明传奇理论的发展。
○沈“强调音律”,甚至不惜“因律害意”。
○汤“推崇意趣”,甚至不惜“因意害律”。
明后期,围绕着沈璟和汤显祖,形成了两大戏剧流派:一是吴江派,一是临川派。
24、王骥德和他的《曲律》:中国第一部成系统的戏剧理论论著。分戏曲的源流、戏曲的音乐规则、填词的格律和技巧、剧本的舞台性、作品评介作家流派品评等五大类。
25、“临川四梦” “玉茗堂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紫钗记 情节所本 蒋防《霍小玉传》,《大宋宣和遗事》 写霍小玉与李益相恋,但卢太尉干涉,经历波折,在众人帮助下团圆。 结合对爱情的歌颂与政治的批评,肯定「情」

,否定维系封建的政治「权」。 侠也

牡丹亭 明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柳梦梅幽会,梦醒后相思而死。三年后,柳经杜墓,拾得其自画像,和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 使杜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主要情节为女主角内心世界的精神冲突。藉对未来的向往,洋溢着对理想世界的感情,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情也 南柯记 唐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受槐安王赏识妻以公主,任为太守,政绩斐然受民爱戴,后淳于失宠,被遣回。淳于醒,乃是一梦,掘槐悉见梦中所历,感人生如梦,立地成佛。
邯郸记 唐沈既济《枕中记》 吕洞宾遇卢生,把神奇的磁枕给他睡,也让他做了一场黄粱美梦后,卢生最后随吕出家。 两剧流露了作家之佛道思想,表现作家对公名利益官场生活的厌倦,透过两主人公不同的命运,把旧政权的种种丑恶,如科举舞弊、朝臣倾轧、贿赂公行、趋炎附势、争权逐利…无不尽情暴露,加以鞭荅。其否定了功名富贵,也否定了人世生活。 佛也
26、中国剧场在清代又进入全新时期,接替「勾栏」的商业剧场「茶园」在城市里普遍兴起。
28、 昆腔又名“昆山腔”、“昆曲”、“昆剧”。它既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又是影响面最大、历史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因起源于江苏的昆山一带而得名。昆腔的曲 调细腻宛转,有"水磨腔"之称。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表演上风格优美,舞蹈性强。 传统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痴梦》、《醉皂》、《跪池》以及《十五贯》、《太白醉写》、《西园记》等。
29、徽班进京: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祝皇帝80寿辰,由高朗亭领衔的扬州三庆班被选赴北京演出。这是徽班进京之始。嘉庆年间,扬州四喜、和春、春台三徽班先后进京演出,与早先进京的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徽班在京演出,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1、 花雅之争:乾隆年间,地方戏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封建士大夫却视昆曲为“雅乐”把地方戏斥为“花部” “乱弹”加以禁止,因而出现了长期的“花雅之争”。表现在乾隆初年的昆、弋之争。由弋阳腔演变的京腔大有压倒昆曲之势。由于当时维护昆曲的力量比较强大, 所以未能推倒昆曲的统治地位。乾隆四十四年,秦腔世人魏长生进京,昆曲不能与敌。由于清政府的干涉,魏长生被迫南下。乾隆五十五年,“三庆” “四喜” “春台” “和春”四大徽班相继进京,以绝对优势压倒了昆曲。在“花雅之争”的过程中,各种声腔剧种的艺术得到交流,产生了京剧的前身——北京皮簧戏。
32、

李玉作有传奇四十二种,存二十一种。盛行的有「一、人、永、占」的《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千忠戮》、《万里圆》、《党人碑》、《太平钱》等作品亦常被讨论。又编有《北词广正谱》
33、康熙年间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人称「南洪北孔」,他们是传奇发展后期集大成式的代表。
34、清代戏曲理论在清初和清末出现两个高峯,两者的总代表,前者为李渔,后者为王国维。
35、王国维(1877-1927)借助西方文艺观和历史观,突破正统文学之视戏曲为小道的限制,又得力于深厚的国学根柢和干嘉学派考证方法的正确运用,成就了《宋元戏曲考》。也使他成为戏曲这一学科的开山大师。
36、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
39、金圣叹(1608-1661)《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评点。金圣叹将《水浒》、《西厢》与《史记》、《庄子》、《离骚》、《杜诗》并列为六大才子书,欲一一评点,而只完成了《水浒》和《西厢》二部,(因卷入江南抗粮的哭庙案而被砍头。)金从《西厢记》中看到许多
可资撰文借鉴的成功经验,认为有助于破除八股的束缚,帮助人们写作时开启心窍。分析独到,并总结出一批创作法则。
40、李渔的《闲情偶寄》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中国先锋戏剧发展史
1979年~1981年:暗流与诞生
1979年,一位并不出名的编剧谢民以《我为什么死了》一剧宣告了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诞生”。这一阶段,《屋外有热流》、《原子与爱情》、《灵与肉》等剧不可忽视,这些作品的先锋实验,主要局限于自由时空这一表现手法,并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模仿现象。
1982年~1988年:求变与求新
1982年,京沪两地同时出现了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和胡伟民导演的《母亲的歌》,这是中国剧坛真正自觉进行先锋艺术实验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其最明显的先锋特征,是以小剧场的演出形式,对戏剧的剧场性进行了积极实验。
1989年~1997年:探索与实验
1989年,中国

首届小剧场戏剧节在南京举行,这使得中国当代先锋戏剧走出低谷。
进入90年代,先锋实验的地域范围大大缩小,基本集中在北京。林兆华的《哈姆雷特》、《三姐妹•等待戈多》等,以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开启了中国先锋戏剧解构 经典先河。孟京辉在他的《秃头歌女》、《阳台》、《思凡》、《我爱×××》等剧中,对反台词、反结构进行了实验,确立了他以戏仿、拼贴、重复为表现方式的 风格。
这时期,独立剧社纷纷出现。有牟森的“蛙实验剧团”、“戏剧车间”,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孟京辉的“穿帮剧社”等。
1998年~2005年:认可与消亡
孟京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1998年,他的《坏话一条街》等剧开始注重与大众的交流,并首次引发广泛关注。之后,《恋爱的犀牛》更是创造了先锋戏剧盈 利和演出100场这两大神话。今年,他的《琥珀》再一次创下票房奇迹。在为先锋戏剧的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孟京辉同时也面临重复自我、先锋停滞的艺术质疑。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