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合集下载

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s r s f 1 a e r e iw d o te mirs ria x r n e f p t c ia u r. T e ta s t s l e i o 8 c s wee rve e n h c o ug c l e p i c s o r l l mos e s e e e o v t h rn p r a e o p s i n i p r a h Wa d p e n 6 c e ,te t n p t s l p ra h i a e , h rn p t s l rs ̄ od o t g od a p o c s a o t i a s h a s r a p o c 3 c c sa d s r e o a n s t et s r a e i i a e o p a po c n 6 c s s n e t sp e o d la p o c n 3 c s s Re u t T tlrs cin W c iv n 1 p ra h i a e ,a d t r s h n i a p r h i a e . s l h n a a s oa e e t a a h e e i 2 o s d c s s u ttl e e t n n e e , p r a e e t n n c e a d o e t c re .Co cu i n a e ,s boa rs c i i 5 a s a t l s i i 1 a , n n d ah e u rd o s i r c o s c n so l Mirs ria e v l se e t e frte t ame t f t eia u r c o ugc l mo a f i o r t n r l l mo . r i c v h e op o v t e

岩斜脑膜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25例报道)

岩斜脑膜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25例报道)
作 者单 位 :30 6 南 昌 , 昌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神 经 外 科 30 0 南
通 讯 作 者
33 影 响 岩斜 脑膜 瘤 全切 的重 要 因素 包 括 肿瘤 的 .
及 出入颅底 孑 道 的颅神 经 :大多起 源于颅 神经 的 内 L
侧 :可 以包 裹 基 底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以及 颈 内动 脉 和
视力 下 降 行 走 不稳 口角 歪斜 癫 痫
Wii 环 : ls 毗邻脑 于及其 供血血 管 。这些 特点使 得该 l 类 肿 瘤 的切 除被 归 入神 经外 科 最 困难 的手 术 之列 。
症状
头痛 面部 麻木 和, 面部 疼 痛 或 耳鸣 和, 听力 减退 或
饮 水 呛 咳 肢体 无 力
首发症状人数f) n
3 讨 论
31 岩 斜 脑 膜 瘤 具 有 下 列 特 点 基 底 可 附 着 于 斜 .
坡 、 尖 、 幕缘 、Mik l 和海 绵 窦 ; 在 硬脑 膜 岩 天 ce 囊 常 附 着处 穿透 硬脑 膜影 响 硬脑 膜外 腔 和颅底 骨 质. 累
段 剑 周东伟 洪 涛 邹安琪 李美华 况建国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岩斜脑膜瘤 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自
20 0 5年 1 2 0 月 0 9年 5月 . 岩 骨 乙状 窦前 入 路 显微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的 2 经 5例岩 斜 脑 膜 瘤 患者 的临 床 症 状 ( 痛 1 头 3例 , 部 麻 木 面 和/ 面 部 疼 痛 1 或 2例 , 鸣 和/ 听 力 减 退 9例 , 水 呛 咳 5例 , 体 无 力 4例 , 视 3例 , 走 不 稳 3例 , 耳 或 饮 肢 复 行 口角 歪斜 93例 ,4 痫32 3 癫 5 例 )手 术 效果 及 术 后 并 发 症 。结 果 肿 瘤 全 切 除 1 、 4例 , 全切 除 7例 , 分 切 除 3例 , 亡 1 。术后 症 状 和 体 征缓 解 6例 , 次 部 死 例 不 变 4例 . 神 经 受 损或 症 状 加 重 者 1 颅 4例 , 化道 出血 6例 , 部 感 染 4例 , 消 肺 意识 障 碍 1 , 下 积液 1 ( 后 自愈 ) 1 老 年 例 皮 例 2周 ,例 患者 2周 后死 于 因后 组 颅 神经 麻 痹 引 起 的肺 炎 结 论 经 岩 骨 乙状 窦 前 人路 可全 切 除 岩斜 区脑 膜 瘤 。扎 实 的解 剖学 基 础 、 分 充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探讨发表时间:2020-12-30T02:29:04.07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6期作者:解哨1 战文建1 谢满意1 施恒亮2(通讯作者)[导读] 本次研究通过乙状窦后入路满意切除16例岩斜区脑膜瘤,讨论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及临床效果。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 221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经乙状窦后入路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岩斜区脑膜瘤的经乙状窦后入路的临床资料、手术处理和术后结果。

结果:10例患者术中全切(Simpson Grade 2级),全切率(62.5%)。

次全切(Simpson Grade 3级)6例(37.5%)。

术后吞咽功能障碍1例,面瘫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岩斜区;脑膜瘤【中图分类号】R7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6-0065-02脑膜瘤占所有颅内肿瘤20%~25%,其中约10% 的脑膜瘤位于后颅窝。

起源于岩斜区的后颅窝脑膜瘤约占所有后颅窝脑膜瘤的5%~11%,因此岩斜区脑膜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15%[1]。

岩斜区脑膜瘤基底部位于斜坡和岩尖区,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可累及小脑幕内侧、Meckel囊、海绵窦以及鞍旁区。

岩斜区脑膜瘤是良性的肿瘤,具有生长缓慢的特性,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是已经长的很大。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小脑症状或者颅神经缺损症状。

切除岩斜区肿瘤对神经外科医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于岩斜区脑膜瘤临近和粘附颅神经、重要血管及脑干,手术切除肿瘤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以及较高的死亡率。

岩-斜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岩-斜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岩-斜区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摘要】岩-斜区脑膜瘤位置很深,与脑干腹侧面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上颈髓关系密切,脑膜瘤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当临床出现症状、得出诊断时,往往体积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包裹,手术风险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目的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连续收治的16例岩斜区脑膜瘤。

6例肿瘤大于4.0cm。

采用了经颞下-小脑幕、颞下-乙状窦前、颞下-迷路、枕下-极外侧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2例,小部分切除1例。

结论影响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及其供应脑干的穿通支被肿瘤包裹及脑干受累情况。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纤维手术【病例资料】 16例中女13例,男3例。

年龄30~62岁,平均46岁。

病程2个月-5年。

其中1例曾在外院接受过手术: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另一例行枕下乳突后入路肿瘤部分切除术。

【临床表现】全部都有第3~12颅神经中数支受损的表现,以第5、第7~11支受损为多。

伴有头痛6例,肢体无力4例,共济运动障碍5例,癫痫小发作1例。

【影像学特征】 1) MRI:均行此项检查。

肿瘤最大径大于4.0cm者12例。

病变为等T1、略长T2、长T2信号,增强明显。

可见肿瘤将基底动脉推移。

1例见椎动脉被包绕,3例见肿瘤内有基底动脉的分支穿过。

合并脑积水12例。

2) DSA 5例行此项检查。

肿瘤供血来自脑膜垂体干和颈外动脉的分支。

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供血,但该系统血管移位明显。

1例行颈外动脉供血动脉术前栓塞。

【手术入路选择及依据】根据肿瘤主体位置、累及的范围,选择不同的入路。

1、肿瘤大小。

2、斜坡受累区域及邻近区域。

3、脑干受压范围和程度。

4、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是否被肿瘤包绕。

5、肿瘤的血管化,血供来源和静脉回流。

6、术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

7、手术目的是根治还是次全切除。

【解剖基本要点】第1孔位于星点内下。

神经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神经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68J Clin Neuosura,Febtarf2021‘Vol.18,No.1 DOI:10.3969/j.Rsn.1672-770.2021.01.014-论著-神经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张绍林,顾晔,谢涛,李宸,刘腾飞,张晓彪!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式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内镜经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4例患者的全,1例患者次全(无例。

术后复查CT示手术区域和手术路丨径均无脑组织挫伤$1例复发脑膜瘤患者术后出现嗜睡、肢体偏瘫,经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3例患者术后出现颅神经损害表现,经疗后2例好转、1例无明显(1例患者术后无任|并,且术术后明显$术后随访13~20个,患者活,复$丨结论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手术具有微创、暴露范围广、视野清晰等优点,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良|楙孵《OS!D)好、安全性高$!关键词】神经内镜;颖下入路;Kawasc入路;锁孔;岩斜区脑膜瘤!中图分类号】R739.41;R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70(2021)01-068-5 Neero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 Kawass approact for petroclival meeingioma resection ZHANGShao-Co,GU Ye,XIE Tao,eh al Degartmeoi af Neurosurgfg,40—^NanpOg FOstHospital O Fujian Medical UnOeTsPy,Naopiog353000,ChinaCorrespoodiog author:ZHANG Xiao-Ciao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efect of 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Kawase approach fgr petroclival meningioma resec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postoperativeeesu tsand comp ocatoonsot5patoentswoth peteocoeaDmenongoomaseesected bytheendoscopockeyhole Kawase approach wee a ni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4cases,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1-There was no death.Brain tissue contusion was no-obseoedamong these patienW-1patient with recurrent meningioma who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letharayand Oght hemipmgia,and consciousnes returned to normal and muscle strength of Oght fibiipoved gter treatwent.3patients presented the mild dysfunction of cranial neoes,which2iipoved and1showed no siy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treatwent.1patient ha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the preoperative symptoms wee siy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Thefollow-up from13to20months showed it patients had a noonat life without tumor recurrence orrapCd growth.Conclusions 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 Kawase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of minirna invasion,wide exposure and clear vision.It is eCective and high safety in petroclivalmeningioma tsection.Key wo+s:neuroendoscopy;subtemporal approach;Kawase approach;keyhole;petrocli­val meningioma岩尖斜坡区脑膜瘤因位置深在、毗邻很多神经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2016QH093)者单位:353000南平,福建学平第一神经%);复旦大学中山神经(,谢涛,,,)通信作者:张晓彪,E-mail:zhany.xiaobiao@ 和血管等结构、术中暴露的空间有限,如牵过大容易损伤神经、血和脑组织,手术难度,全,术后并;长期以被.为是神经的高难度手术之一。

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熊剑;宋守智;唐超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7(6)2
【摘要】目的总结岩斜区肿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岩斜区肿瘤18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6例脑膜瘤经乙状窦后入路,3例脑膜瘤经岩入路(幕上幕下联合或乙状窦前入路),4例脑膜瘤、1例听神经瘤和1例胆脂瘤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2例脊索瘤和1例转移瘤经口鼻蝶入路切除.结果 12例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岩斜区肿瘤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3页(P161-163)
【作者】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熊剑;宋守智;唐超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J], 徐硕;于群;鲁艾林;陆小明
2.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J], 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熊剑;宋守智;唐超
3.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冷晓磊;韩鹏;李旭琴;于军;金点石;魏伟
4.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53例 [J], 廖晓斌;刘子彪;吕志成;康承湘
5.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J], 罗冬冬;彭彪;秦明筠;张训;赵海林;胡骕;李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胆脂瘤

改良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胆脂瘤

Z O nk , H NG Xnzog e a. eat eto er ugr,h ita l t o i l f iXag H U We— Z A i h n ,t 1Dp r n fN uo re teFr f ie H s t X n i e - m s y s i ad pa o n
仍 为治疗 G 菌 的 首 选 。 因 此 。 低 感 染 要 尽 量 减 少 或 避 免 降
3 讨 论
直 接 诱 发 因 素 的风 险 , 格 掌 握 抗 生 素 使 用 原 则 , 重 细 菌 严 注 培养 和药敏结果 , 加强 细 菌 耐 药 性 监 测 , 握 细 菌 耐 药 规 律 , 掌 指 导 临 床 合 理 、 确应 用 抗 生 素 , 少 耐 药 菌 株 的产 生 , 其 正 减 尤
孙 武 王仲伟 周 文科 张新 中 史耀 亭 杨 波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改 良的乙状 窦前 入路手术切除岩斜 区胆脂瘤 的疗效 。方法
窦 前 入路 手 术 治 疗 的 资 料 。 结 果 手 术 死 亡 。 结论
在尸头 上模拟 乙
状 窦 前 入 路 并 加 以 改进 。将 改 进 的 手 术 入路 应 用 于 临 床 。 回顾 性 分 析 1 岩 斜 区胆 脂 瘤 经 改 进 的 乙状 0例 胆脂瘤全切除 1 0例 ; 脊 液 耳 漏 1 , 脑 例 3d后 自愈 ; 面瘫 加 重 1 。无 例 乙 状 窦前 入 路 是 切 除 岩 斜 区 胆 脂 瘤 的有 效 手 术 入 路 。 本 组 病 例 所 采 用 的改 良 乙 状 窦
前 入路 创 伤 小 、 发 症 少 、 作 简 便 、 并 操 易掌 握 。
【 关e a i na r a m e t oc  ̄ c lsat r to lt e t ntofpe r Hv ho e t om a b od fe pr sg oi app o h WAN G o g— i ym i d e i m d i r ac Zh n we ,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陈立华;杨艺;魏群;李运军;李文德;高进宝;于斌;赵浩;徐如祥【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8)004【摘要】Objectiv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kull bas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ology mature and neural radio surgery techniques,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s.To sum up the operative experience and methods in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by the combining trans-subtemporal and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keyhole approach.To explore the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approach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s,to raise the removal degree and to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result using this approach.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consecutive 21 patients with the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meth-od,degree of tumor resection,techniques of the combining keyhole approach,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 (KPS)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also analyzed.The neuronavigation guided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9 cases,and 12 cases were operated in th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Results:Total excision of the tumor resection (Simpson,Ⅰ -Ⅱlevels)was conducted in 18 cases (85.7%,18/21),and 3 patients underwent close resection (Simpson Ⅲ level,14.3%,3 /21).Post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CT showed good lock bone flaprestoration;Postoperative pathology confirmed meningioma. Postoperative 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or new original nerve dysfunction were aggravated in 5 cases (23.8%),including transient trochlear nerve (3 cases),abducent nerve (1 case),and the motor branch of trigeminal nerve paralysis (1 case).Abducent nerve paralysis (1 case)appeared,with hearing impairment.After the 3-month follow-up,11 cases had the same KPS aspreoperation,7 cases improved,and 3 cases not improved.The KPS score was 77.14 ±23.12 on average,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P >0.05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half a year showed fluent speaking and writing in 19 cases (KPS 70 or higher),and general recovery in 2 cases (KPS<70).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3 -29 months showed no tumor recur-rence or progress.Conclusion:The combining trans-subtemporal and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keyhole approach is simple,safe,and minimally invasive,and an ideal operation approach of petroclival menin-gioma.To master the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 intraoperativ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operation,is favorable to improve the resection rate and curative effect.%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以及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和方法,提高肿瘤的全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8・
生堡益经之E型苤查垫!!笙兰旦筮垫鲞筮!塑£堕!』盟!!塑业垡:垒四!垫!!:!!!:垫:盟!:兰
.综述.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唐勇 王汉东 马驰原
入路之一,通过外侧枕下开颅和经乳突沿岩骨嵴部分切除岩 骨,充分暴露乙状窦联合,适用于中、后颅窝,特别是中、上斜 坡以及岩骨区的肿瘤。该入路能够减少颞叶牵拉和Labb6 静脉的损伤,视野范围充分,多角度操作,使肿瘤基底部和供 血血管容易处理,手术距离较颞下人路缩短约3 cm。主要缺 点是开颅耗时,对颅底骨质破坏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等¨。。 根据岩骨切除程度,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分为扩大迷路后、 经迷路和经迷路耳蜗三种类型。后两种入路术中不保留听 力,并且增加了术后脑脊液耳漏发生几率,因此临床上仅适 用于听力丧失患者。有学者’8。。对乙状窦前入路进行改良, 通过先后取颞枕游离骨瓣和乳突表面骨瓣分别在乙状窦后 和乙状窦前形成双骨瓣开颅,可有效避免术中静脉窦的损 伤,尽可能保留骨性半规管和耳蜗的完整性,降低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此外,部分迷路切除经岩尖入路对于切除斜坡、 岩尖和海绵窦后侧肿瘤有良好效果,相比乙状窦后入路在脑 干显露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宽的手术操作角度,在切除乳突、 前后半规管以及岩骨尖的同时保留膜迷路的完整性以达到 保留听力的目的--…。 3.扩大中颅窝人路:该人路主要适用于范围广泛的海绵 窦旁区肿瘤,能充分显露整个中颅窝底和海绵窦区。在处理 岩斜区肿瘤方面,适用于位于内耳道和岩下窦前上方的上岩 斜区病变,可以提供直接接近小脑脑桥角区前内侧、岩骨尖、 Meckel腔、三叉神经根和面神经之间的脑干腹外侧区的手术 通路。Danner和Cueva…o认为扩大中颅窝入路的关键在于 对岩骨尖进行充分磨除以显露岩下窦、Meckel腔和岩斜裂。
大范围的中颅窝开颅,可显著增加斜坡和脑干腹侧的术野显 露。Hsu等¨纠通过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对扩大中颅窝人路 进行定量的拓展分析,认为在磨除Kawase三角、Glasscock三 角、耳蜗和内耳道前方骨质、离断颧弓连续的四步操作中,磨 除耳蜗和内耳道前方骨质对增加岩斜区手术显露面积和操 作自由度方面意义最大,而离断颧弓的作用甚小。 三、经颅底岩斜区后方入路 该入路通过切除枕髁内侧部和颈静脉结节来接近下斜 坡区、小脑脑桥角区、岩尖后部等后颅窝结构,无需岩骨骨质 破坏,可显露V~Ⅻ对同侧脑神经和后循环主要分支血管。 主要缺点是对中、上斜坡和小脑幕切迹等显露欠佳,并且操 作需在多对脑神经间隙内完成,容易导致脑神经损伤。枕下 乙状窦后一内听道入路对标准的乙状窦后人路进行了改良, 通过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及周围骨质平均增加10.3 mm2显露 范围,适用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腔扩展的岩
Zhao和Liu。1 2。提出扩大中颅窝人路合并离断颧弓术,通过更
岩斜区肿瘤的外科治疗涉及多种手术入路,针对肿瘤主 体部位、侵及方向、供瘤血管以及毗邻结构的不同,其手术人 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1。J。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立体定 向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影像学的发展,神经外科 医生对岩斜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进行了多种探索和改进。 本文将对岩斜区肿瘤的各种常用手术入路做一综述。 一、经颅底岩斜区前方人路 包括(经颧弓或眶颧)额颞(翼点)入路,由翼点入路演 化而来。20世纪70年代,Yasargil开创了翼点入路的基础, 使得该入路逐渐发展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颅底手术入路之 一。4 J。此入路在岩斜区肿瘤外科治疗上主要适用于上斜坡 肿瘤向鞍上、中颅窝底、海绵窦区和幕上发展者,具有开颅简 单、神经解剖结构清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岩骨 的阻挡,岩尖后部、小脑脑桥角区、下斜坡区显露欠佳,因此 很难应用于主体位于后颅窝的肿瘤。3 J。 二、经颅底岩斜区侧方入路 1.颞下经岩骨前人路(Kawase人路):该人路通过颞下窝 开颅和磨除Kawase三角,可显露岩上窦以下的岩斜区,主要 适用于中、上斜坡肿瘤向幕上及中颅窝侵及者,主要优势在于 手术距离短、开颅相对简单,通过对颞骨岩尖骨质的磨除来增 加岩斜区的显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Labb6静脉的保留以 及颞叶的受牵拉程度。因此,术中通过腰大池引流、分离侧裂 池和打开环池来释放适量的脑脊液对减少颞叶牵拉非常重 要¨J。Ichimura等’6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肿瘤起源的不同将 岩斜区脑膜瘤分为四种类型:上斜坡型、海绵窦型、小脑幕型 和岩尖型,并认为颞下经岩骨前入路对上述四种类型肿瘤均 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尤其是向中颅窝底方向发展的上斜坡型 和小脑幕型脑膜瘤。颞下锁孑L人路通过在颞骨岩部铣开直径 约2.0~2.5 em的小骨窗,磨除Day菱形区骨质,并于滑车神 经后方切开小脑幕,显露小脑幕切迹区脑干、海绵窦外侧壁及 鞍旁区。颞骨岩部磨除后显露的Day菱形区的面积为(235± 37.7)mill2,扩大磨除颞骨岩尖后面积为(279.7±45.4)mm2, 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71。该入路较传统颞下人路具有骨窗 小、损伤少等优点,对海绵窦外侧壁和鞍旁区以及上斜坡显露 效果好,但难以应用于大型岩斜区肿瘤。 2.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岩斜区肿瘤常用的手术
de Notaris M,Cavallo LM,Prats—Galino A,et a1.Endoscopic end— onasal transclival approach and retrosigmoid approach and petroclival
to
the clival
regions.Neurosurgery,2009,65(6 Suppl):42—50;
志,2007,6:5-13.
正朝着简单、低侵人|生的方向发展,神经外科医生不再过分强调
肿瘤的全切率,在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 肿瘤,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基础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 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于岩斜区肿瘤的手术人 路,尚需不断深入的探索、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9 6]
治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458-460.
Ichimura S,Kawase T,Onozuka S,et a1.Four subtypes of petr- oclival findings meningiomas:differences in symptoms and operative
to
[rl
¨
Danner C,Cueva RA.Extended middle fossa approach roclival
the pet—
junction
and
anterior
cerebellopontine
angle.Otol
Neurotol,2004,25:762-768.
坦 ]
Zhao JC,Liu
[1]
『2]

Watanabe T,Katayama Y,Fukushima T,et a1.Lateral supraee・

余新光.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及相关问题.中华神经外 科杂志,2005,21:321—322.
Iaconetta G.Fusco M,Samii M.The sphenopetroclival
8:364-367. Mandelli C,Porras L,L6pezaby— rinthectomy
petrous
骨窗,在不磨除迷路情况下对小脑脑桥角区、脑桥前侧方以 及小脑幕上方进行显露‘1“。de Notaris等‘171通过内镜联合 鼻内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位于硬膜内近中线的斜坡肿瘤。 此外,Samii等。1 8’提出分两步入路切除巨大的向幕上广泛发 展的岩斜区脑膜瘤。首先通过枕下乙状窦后一内听道上入 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的岩斜区脑膜瘤,进行脑干减压,术 后并发症主要以脑神经损害为主。待患者恢复后,再次手术 通过额颞入路切除主体位于中颅窝的肿瘤幕上部分,达到视 神经、动眼神经和颈内动脉减压的目的。此方法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简单和低侵人性的理念,有利于防止神经功能损害和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术入路有其各 自的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随着生活理念的改变,神经外科手术
venous
r}l


rebellar
transtentorial
approach
for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outcome.J Neurosurg,2011.115:49-54.
吴臣义,兰青.幕上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的设计与显 微解剖学研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 1:258-260.
using the anterior transpetrosal approach.Acta Neurochir
(Wien),2008,150:637-645. ■ 一旧
主要包括幕上下联合入路(颞下联合乙状窦后人路),磨 除耳后部分乳突联合颞部开颅,形成大小约3.5
cm×3.0 cm


秦杰,蘩尚振,徐国政,等.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中f日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219—222. 贾桂军,吴震,张俊廷,等.改良乙状窦前人路切除岩斜区肿 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907-909. 周辉,施辉,李爱民,等.双骨瓣成形在乙状窦前入路脑肿瘤 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4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
as a
analysis
of
petroclival
exposure
and
function of successive temporal bone removal
by using frameless stereotaxy.J Neurosurg,2004,100:695-699.
H]
陈立华,陈凌,Samii A,等.经枕下乙状窦后一内听道上结节 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英文).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